浅谈士的文化
闲来无事,发现部首字典中,士部的几个字都与士有关且有趣,拿出来说说。
先说士。
士,最早指男子,如《诗经.郑凤》“女曰鸡鸣,士曰味旦”(女说鸡叫了,男说天还没亮呢),后特指未婚男子。
士,是封建社会中最基础的贵族,也是最高级的百姓,已是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士族阶级,犹如欧洲的骑士,日本的武士。
士,由奴隶社会时最低级的奴隶主(官),后演变出“士大夫”(即做官的人,大都指文官),“将士”(武官),“兵士”(士兵),执法官(《尚书》“汝作士,明于五刑”)。
后来,士专指具有某种品质或某种技能的人(如《后汉书》中“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如“院士”,“学士”,“医士”等。
再后来演变成读书人(如“文为世范,行为士则”的士),儒士(儒生,孔子信徒),道士(信奉道教的教徒并以从事道教活动为职业的人)。
士之美誉还指学者,更有奇,贤,达,智,能,通,超,盖世等美誉,统称之为有识之士。而“国士”则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人。
现在,演化出“勇士”、“男士”、“女士”等美称,大都是一种赞誉。
总之,士,分布在社会各个角落,上可为卿相,下可为士民、布衣。其地位与职业虽千差万别,但却有知识和道德要求的一致性。知识与道德看似无形,却又无所不在,无所不需,这恰是士生存和不衰的'基础。
再说几个与士有关的字。
“志”,是“士”之“心”。这里的士,是立志修身之人,是男子汉。看来,凡有心之士都应有志。
当今的“婿”,由“壻”演化而来。“壻”是“士”加“胥”,意即选夫婿的条件是未婚男子(士)中的小官(胥)。虽小,毕竟是官,且未婚,看得出来,自古选夫婿的门槛就不低。
“吉”,是“士”之“口”。看来,男人(士)口是“吉”,女人口就是“如”(如,遵从、依照之意。《说文》中,如,从随也。女子从人者也)。因为媚上才有存活余地,所以士若想吉,必须是会说好(吉利)话,因为士大夫是奴隶社会时贵族最小的官。而女子随从则可生存。
其实,在康熙字典中,如字是女部。吉字则是口部,善意,意即士之口为吉(善)。同理,喆是并行两个吉,二士异口同声,自是所见略同,很有圣哲的味道。故,喆同哲。
“士"若"爿"则为“壮”(《说文》”爿,判木也“。判木,即把木头分开)。看来,一个读书人能把木头分开,便是壮了,难怪称读书人为文弱书生。
“仕”,可理解为“士”中“人”可为官。这里的人,指人的品质优秀,品格高尚,如“文如其人”的“人”,大都指有品位之人。另解是,"士"若傍"人"则为“仕”,即有的读书人仕途之路是傍人,这人自是大人(官)了。当不了官的则称“布衣之士”。当然,也有读书不为官者,另当别论,如《荀子.大略》“学者非必为仕”,可有“义士”,可有“逸士”。
”士“若居”殀“之下则为“壬”(《集韻》中,人字的一撇为殀,即夭,指短寿)。壬人,指巧言谄媚的人,可能缘于短寿之士吧。又,壬是天干的第九位,用作顺序第九的代称;读书人往往自视清高,即自大,须知,“自大一点”便是“臭”。称读书人为“臭老九”盖源于此吧。
那些“士可杀不可辱”,“士为知己者死”,“不为五斗米折腰”清高之士,在古代指书生,现在则指知识分子。
【浅谈士的文化】相关文章:
1.浅谈壮族的文化
2.浅谈茶的文化
5.浅谈韩流文化
6.浅谈茶楼文化
7.浅谈美女文化
8.浅谈山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