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清明文化品趣
我国的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它既指节气,又指节日。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逐渐形成了一些有趣的文化,值得品味。
清明诗 为诗海中的一束浪花,历来文人墨客多有吟咏。宋代黄庭坚的《清明》诗:“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南宋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些清明诗佳句如画,情趣盎然。在吟咏清明诗中, 最为人们熟悉的当推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篇意境迷蒙,自然流畅,余味无穷,堪称千古名诗。清明词 历代文人墨客不仅写下了大量清明诗,也留下了不少清明词。如南宋黄孝迈的《湘春夜月近清明》词:“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全词感情细腻,词风柔美,颇有“清明词”多伤感的特点。而宋代词人晏殊的《破阵子》词:“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跳出了清明词伤感的意境,显得笔调欢快,格调清新,可谓别出一格。有趣的是,有人将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改成清明词,更富雅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有改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联 为联苑中一朵奇葩,引人注目。如:“风起大寒,霜降房前成小雪;日临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上下联虽景观不同,却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联语既有感时之作,又有应景之对,颇具韵味。“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上下联中各道出了节令与农作物的关系,联语化俗为雅,新意迭出,更见工巧。清明谜 在谜苑中,有的谜面中含有“清明”两字,如谜面为“清明节前后”,打一字(谜底:晴);谜面为“清明前”,打一字(谜底:汨);谜面为“清明时节雨纷纷”,打一气象用语(谜底:降水过程);谜面为“清明前夕”,打一节日(谜底:元宵节);谜面为“每逢清明泣坟前”,打一外国诗人(谜底:海涅)。而有的谜底为“清明”,如谜面为“日月潭边寄情心”,打节气一(谜底:清明);谜面为“月光如水水如天”,打节气一(谜底:清明);谜面为“公开谈廉洁”,打节气名二(谜底:白露、清明)。
清明之时,猜猜有关清明谜,也颇有韵味。清明谚 民间流传着许多与清明有关的谚语,如“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栽树不过清明节,栽松不让春晓得”、“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田禾大有收”、“清明前后怕晚霜,无晴无风要提防”、“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这些清明谚语通俗易懂,自然生动,深得人们喜爱。
【浅谈清明文化品趣】相关文章:
浅谈山寨文化12-11
浅谈文化下乡12-06
文化与文化载体之浅谈12-11
浅谈文化与文化教育的关系02-11
浅谈疲惫与休息的文化12-08
浅谈我国农耕文化06-26
浅谈食品文化的发展06-01
浅谈京剧里的文化11-15
浅谈关于德国的文化12-15
浅谈文化与设计的回归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