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茶文化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文化论文1
摘要:茶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茶在人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但是对人们的生活却有着重大的影响。将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生在人格以及道德方面的培养,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文章针对传统茶文化在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的应用作出了具体的分析,为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促进。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1传统茶文化的概述
茶的发源地是中国,茶的发现与利用迄今为止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喜爱,在人们的生活中茶普遍存在,甚至影响全球,全球很多国家都在饮用中国茶。茶最是实在唐朝时期兴起的,到明清时期已是非常普及了。传统茶文化结合了佛、儒、道诸派思想,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并且,茶也属于绿色饮品,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广受大众的欢迎与喜爱。礼仪之邦一直是中国所提倡的,传统茶文化的精神以及内涵便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礼仪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特征,也可以将这一现象说是礼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仪已然成为我国社会中的行为准则以及道德素养,同时礼节也是体验一个人素质、修养的一种表现。而基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礼节内容不断在进行更新,并且与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以及形式等相结合,进而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2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引入传统茶文化的现状及意义
2.1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引入传统茶文化的现状分析。传统文化与我国而言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并且充分保障着民族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崭露头角,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且已经影响了全国各地,深受全国各地的欢迎。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文明古国主要有: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伊拉克;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今印度;华夏,位于东亚,今中国)。祖先所创造出来的文化被子子孙孙们传承至今,其魅力仍然长盛不衰,甚至传遍全球。其中,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随着传统茶文化被更多的人认可与重视,传统茶文化已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中,很多学校都开始将茶文化引入到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中,这样一来,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就显得更有趣味性,同时还提高了体育教育的艺术性以及民族性。但是,通过展开相应的调查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大都是围绕着茶历史、茶俗等方面进行讲解,课堂过于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导致课堂效率得不到提高。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要求学校能够以社会所需为基础,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进而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然而,当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就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出现相背离的现象。另外,也存在部分学校比较注重开展理论教学,而对于实践活动的教学相对而言表较少,甚至还有些学校直接不开设实践活动教学,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对传统茶文化产生兴趣。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将传统茶文化当作一门学科知识进行教学,根本没有充分与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进行相应的结合,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2.2传统茶文化在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中的意义。茶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形成过程当中,不仅将大量优秀的中国文化进行了吸收,同时也将百家思想的历史精华融入其中。根据物质的方面进行分析,茶文化包含种植、生产、品茗等部分;从精神的方面进行分析,茶文化包含采茶方面的歌曲、茶类著作等:从制度的方面进行分析,茶文化包含饮茶的礼节、有关茶的风俗等。不管从哪个角度进行探究,茶文化均表现出了以往人们待人处事的特点,也突显了中国人民包容、和谐的精神世界。如果单从茶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其包含这较高的教育价值,因此使茶文化融入到体育教育当中,对提高体育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体育教学当中,不仅需要进行教学理论,还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实践项目。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了解茶文化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的修养,并且有效传承茶文化,使中国茶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例如,茶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并且可以帮助体内排出毒素,有助于学生保持身体健康。而且众多文人偏爱将自身的追求寄托到茶中,因此在体育教育当中加入茶文化,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所以说,在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中引入传统茶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传统茶文化在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传统茶文化,是古人经过辛勤的劳动与智慧而产生的结晶,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不断进步,当前社会已然进入到新时代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中作者认识都传统茶文化,并将传统茶文化运用到教育中,已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得到了较多人的肯定以及关注。在当前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中充分将传统茶文化引入其中,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将传统茶文化引入到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中还能够保护和传承茶文化,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3.1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教育并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对学生的灵魂进行教育才是最为重要的。就目前而言,我国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中仍存在较多的弊端,大多学校和教师都认为教学就是一项任务,主要是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生源的一种方式,这与教育的本质教育产生脱节,更多的只是围绕着利益而展开目的。传统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众多文化之一,尚德、崇俭等是传统茶文化所追求的,学生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学习传统茶文化对自身起到较大的帮助。古人对茶的评价可是相当的高,茶可以作为古人的情感寄托,并且还能通过品茶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授的同时,可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茶精神的宣扬,使得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茶精神,通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促进。3.2开展多样化的茶文化教育活动。当前,传统茶文化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效果并不明显,存在较多的教师对于传统茶文化的这一引入存在不知所措的现象,不知该如何进行教学。传统茶文化具有多彩多姿、丰富多彩的知识,学校在开设课程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进行理论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学生深入认识传统茶文化,而实践课程的开设,能够使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传统茶文化,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使得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学校还可请关于茶文化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开讲座,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传统茶文化从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简单的阐述并不能体现出茶文化的历史意义,因此,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时,教师应循序渐进对茶文化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茶文化的思想与审美韵味。3.3大力开展茶文化实践活动。学校可充分开设多种多样的传统茶文化实践活动,并通过对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使得传统茶文化在得到有效宣传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茶文化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进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传统茶文化,化被动为主动。有一定物资能力的学校可建立茶文化的教育基地,充分将茶文化理论教学与茶文化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学校应积极与茶园展开交流,并形成合作的意识,进而使得学校能够定期组织、安排学生到茶园中采茶以及制茶,使学生能够真正与茶进行亲密接触,更有利于学生对茶的认识,并且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同时还能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4结束语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劳动的生产物也是一种品味。当前,随着社会进入到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茶文化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逐渐被应用到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中,已然成为了体育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资源。将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茶道精神,帮助而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传统茶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学会包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传承传统茶文化的一种表现。
参考文献
[1]陈岗.论茶文化在当代体育教育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xx(08):183-184.
[2]李朝彬.茶文化在高校体育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xx(11):292.
[3]刘晓峰.从茶文化思想本质谈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创新改革[J].福建茶叶,20xx(05):285-286.
[4]李梦华.中国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育的运用[J].福建茶叶,20xx(05):337-338.
茶文化论文2
摘要: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自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中国茶文化经过多年的追求和锐意的提炼,使其越炼越精。探讨茶树起源、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的内涵,对研究中国茶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茶;茶文化;起源;内涵;研究
1 茶树起源
我们祖先对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起源及原产地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其实中国在公元2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始于唐朝,兴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2 茶文化的历史
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中国茶文化历史渊远流长,若依文献记载来看,可上溯至公元前2337年中古时代的神农氏。“传说始于皇帝时代《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唐代之前还无“茶”字,我国古代早期文献《尔雅》中,将茶称为“荼”。茶最早是被作为治疗的药物,《神农食经》中记述:“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代陆羽《茶经》中有云:“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2]《尔雅》成书于汉代,因此,许多学者据此论证周代就已形成饮茶的风尚。《茶经》中的“苦菜”、苦茶、“茗菜”、“苔菜”皆指为茶。西晋时傅咸所著《司隶教》中曾提及蜀驱在南方小镇“做茶粥”卖的事例。现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以茶入味的习俗,无疑是古代食茶的遗风。竹筒茶加油盐食用,大蒜加茶炒菜,腌制茶可拌可炒,亦可佐饭食用。湖南洞庭湖姜盐茶,芝麻豆子茶很有名气。我国食谱中:茶汁虾仁、碧螺虾仁、龙井虾仁、碧螺鱼片、碧螺炒蛋、龙井鸡丝、龙井鲍鱼、樟茶鸭子、云雾石鸡、五香茶叶蛋等。
继《茶经》之后,古代茶书有蔡襄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多种。将茶叶专用于饮料,大约形成在西汉时期,西汉辞赋作家王褒所著《僮约》中记述去集市买茶,煮茶和洗涤茶具的细节。
中国茶饮文化的首倡者为唐代陆羽。由于唐代饮酒风日盛,因而以茶为主的茶宴、茶会亦与日俱增,兴盛一时。这种以茶代酒的茶宴不仅文雅,还可以“不令人醉,微觉清思”。陆羽的好友诗僧皎然写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愁看毕卓甕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至宋代,中国茶道、茶艺愈加充实完善起来。宋代茶学著作比唐代更多,内容更丰富。《茶录》子安《拭茶录》,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黄儒《品茶要录》,无名氏《北苑别录》等。宋徽宗赵佶也撰写了一部茶学著作《大观茶论》,此书虽不一定为皇上御笔 ,但也记录了一些不少的精微体验心得,从中可知宋徽宗是一个嗜茶、爱茶的帝王。《大观茶论》一书,对采茶工艺有许多精细入微的描述,宋代采茶要求“断芽心必以甲不以指,从甲则速断不柔,从指则多温易损。”制茶工艺要求“洗涤芽惟洁、洗器惟净、蒸压惟其宜、研膏惟熟、焙火惟良。”如菜茶制作过时,不合时宜,蒸压不当,焙之太过,是制作不出上等好茶的。
一代词圣苏东坡,把佳茗比作佳人,也有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他的《汲江煎茶歌》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明清时代,茶道、茶艺又增添了新工艺、新内容。明代钱椿年于嘉靖九年(1530)作《茶谱》一书,分茶略、茶品、茶艺等九部分,其中“煎茶四要”、“点茶三要”写得简洁实用。“煎茶四要”指:选择好水、洗茶、候汤、择品。煎茶的水如果不甘美,会严重损害茶的香味;烹茶之前,先用热水冲洗茶叶,除去茶的尘垢和冷气,这样,烹出的茶水味道甘美;煎汤须小火烘、活火煮,活火指有焰的木炭火,煎汤时不要将水烧得过沸,才能保存茶的精华;茶瓶宜选小点的,容易控制水沸的程度,在点茶注水时也好掌握分寸,茶盏宜用建安的兔毫盏。“点茶三要”指:涤器、茶盏、择品。点前先将茶器洗净;茶盏是茶面聚乳的关键;烹点之际,不宜以能夺香、夺色的珍果香草杂之,……如此才能真正品味茶的清纯甘美[3]。
清代的茶艺、茶道还流行在茶中加入香花佳果,以提高茶饮中其香美味。无名氏的《调鼎集》卷八列举当时名茶外又叙述几种花茶,果茶的制作工艺。《清茶》一条下有:茶叶,石榴米四粒,松仁四粒,或加花生仁,青豆泡茶。《泡茶》一条下是:茶叶内加晒干玫瑰花、梅花三瓣同泡,颇香。《橄榄茶》一条是:橄榄数枚,木锤敲碎(铁敲有黑锈并刀腥),同茶入小砂壶,注滚水盖好,少停可饮。花红同。《暗香茶》一条是:腊月早梅,清晨用箸摘下半开花朵,连蒂入磁瓶。每一两,用炒盐一两洒入,勿经手。厚纸密封,入夏取用。先置蜜少许于杯,加花三四朵,滚水注,花开如生。
3 茶文化的内涵
饮食是食品和饮品的合称。而饮茶较之食品,具有更加独特的社会功能。如饮茶作用于人生理和心理的微妙作用,尤其茶道、茶艺、茶事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更为广泛、深刻。
文化思想深层次的内部结构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1]。茶文化的物态文化是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1]”既包括茶树栽培、茶叶采集、加工、保存及茶叶中的化学成份和茶叶入药的疗效等,也包括茶道、茶艺、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茶花、工艺品以及桌、椅、茶室等物品和建筑物等。
茶文化的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1]”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
茶文化的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1]”通常是以茶礼、储茶、品茶、斗茶、点茶、茶点心、茶食、茶花、贡茶、书院茶、草庵茶等茶俗以及茶艺形式表现出来。
茶文化的心态文化是指人们在品茗饮茶过程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文人宴会上以茶代酒,标志着生活习俗的大改变。可以说,茶宴是中国文人的创造。
举行茶艺表演,开办茶艺知识讲座和培训,积极参与茶文化活动,显示出自觉的文化积极性,这是其他餐饮业所不能比拟的。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功能,也就是茶文化对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武英.唐宋茶道初探[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2,(1).
[2] 徐赛碌,肖雪珍.浅谈世界茶叶产销状况与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J].福建林业科技,,(增刊).
[3] 詹梓金.福建茶文化纵撗谈[J].福建茶叶,20xx,(增刊).
茶文化论文3
摘要: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在中国有47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文化长廊中绽放着耀眼的光华。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文化往来也更加紧密,近些年来,中国茶文化在世界文学领域的影响,为更多学者所关注,尤其是英美文学的影响,多年来一直是文化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以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进行几方面分析,并以小说《吃碗茶》为例,对茶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影响进行剖析。
关键词:茶文化;华裔美国文学;影响;吃碗茶
华裔小说《吃碗茶》在华裔美国文坛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小说的整体架构与内涵具有浓郁的中国式家庭小说特点,而同时作品中的很多细节,又展现出了很多西方文学的特色,尤其是其中有关茶文化内容描写,完美地整合了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吃碗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茶”这一意象入手,展现了作者对当时自己的境遇以及自己所处的这个阶级的态度,可以说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它对世界茶文化交流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1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所谓的华裔美国文学,就是具有美国国籍的中国作家所创作的作品,这些人有的是长期生活在美国,有的是对美国文化比较了解,他们是世界文学领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华裔文学在上个世纪的中叶渐渐兴起,这个时期美国华裔文学发展十分快速,并且人们对华裔美国文学的认可度很高,当然也有众多优秀的作品流传下来。那么如果说到华裔美国文学中的茶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吃碗茶》这部作品,它是,美国华裔作品中对中国元素诠释最好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作者为朱路易。与《吃碗茶》一样,所有的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基本都是以“茶”这个元素为线索,并通过各种茶事,展开情节,最终展现人物关系、作品内涵。茶文化的起源是中国,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神奇的地方在于,不管是美国、英国还是荷兰,很多欧洲国家对于茶的喜爱,甚至远远超过了中国人,并且在长期的文化融合以及发展过程中,这些国家也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这当然也为华裔美国文学奠定了优良的文化土壤。
2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具体体现
以《吃碗茶》这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为例,对其中的茶文化进行研究,通过“以小见大”的视角,为人们展现我国茶文化对华裔美国文学的影响:
2.1家庭小说的架构与伦理
首先,按照故事的整体架构可以发现,《吃碗茶》是一部刻画家庭琐事以及人物关系的小说,主要涉及两个家庭,一个是王化基一家三口、儿子宾来和美爱的小家庭以及宾来伯父王竹庭一家。对于华人大家庭来说,最具代表意义的制度包括两种,一种是实行了家长制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实行了堂会制度的管理模式。小说的线索以儿女情长、家庭婚姻的状况着手,通过对家庭中琐碎小事的细节描写突出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与生活的艰难。其中最让人难忘的暴力场面,当属王化基割了阿桑的一只耳朵。通过局内人看待事情的角度,对华裔社区中的生活琐事、日常行为等情况进行描述,充分的体现了雷庭招心思的缜密。将主要的视角放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上,也许有以下一点原因:首先,利用人们对生活中家庭的重视,还有家庭小说在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从而对我国的“家国”传统精神进行弘扬。在《中国文化导论》中曾经提到关于家庭的概念,其中阐明了家庭是中国文化的基石,丰富的家庭文化汇聚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直到今天,仍有颁布论语治天下的理论,可见儒家经典的典籍对现代生活具有着非凡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更注重于忠孝仁义等道德礼仪的养成,这点在阅读了《吃碗茶》之后就会有明显的感受。然后,利用书中虚拟人物的一言一行,讲述了关于“孝悌仁义忠恕”等儒家伦理的观念。之所以将家庭作为书写重点,主要还是家庭生活存在普遍性与大众性,读起来更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利用家庭文化情况去表明自己对社会的一种态度问题,利用潜移默化的书写家庭小说去反衬对生活中不公的不满,并折射出华人在美国所受到的压迫和所处的困境。通过对小说的总结,人们发现,作者书写的小说虽然围绕华人的日常生活,但是还是想通过两代人之间思想观念的差异来表现传统文化与西方价值的格格不入。其次,中国人对于家和乡土之情非常注重,视其如自身血液一样重要。中国人不想自己被视为工具,所以对家与家庭生活的概念才更加重视。因此,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有时显得有些戏剧化,看似滑稽却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比如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有家室的人(familyman)”,虽被戴了绿帽子,可是为了保持家庭的完整却依然决定退步和忍让。小说出现的时间段,正是单身汉走向家庭温暖的重要时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于设定的不平等“排华人法”,使得华人不得已忍受了多年的单身汉生活,扮演着单身汉父亲与缺席的丈夫等角色。无论是在肉体的折磨或是在精神的打击上,都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这也对华人的下一代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家”的概念更加重视,了解其中心酸和痛苦的他们,懂得感恩于珍惜此刻的来之不易。作者在这个时机利用家庭书写小说,对华人的历史重大转折时刻进行记录,是一次挑战之举,更是深谋远虑、审时度势之举。小说中有几个比较鲜明、呆板、固执的角色,读起来让人有些气愤的同时,又对生活的不公产生抱怨。对于固有伦理的墨守成规,使得父亲王化基成了封建家长的典型代表。他时刻牢记“本分(du-ties)”。虽然自己不论是在作为别人的丈夫方面,或者是作为父亲方面都非常失败,可还是喜欢拿“本分”说事,同时要求所有人做事要有规矩,不可以鲁莽任性。小说中时刻穿插着关于“本分”的描述。比如:本想尽早与妻子团聚,却时刻拿生意忙当作借口,这种对生意的本分使得他与妻子始终见不到面。还有,他作为父亲,认为儿子需要尽早结婚成家,认为这是自己应尽的、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义务,同时将儿子要尽早传宗接代也列为“本分”的范畴,真让人哭笑不得。宾客与父亲王华基的想法一致,主张“尽本分”是子女必须遵守的义务。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服从和妥协,不具有有价值的实际意义。他们那一代人严格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言听计从,宾来不敢有半点违反,这是一种盲从,是社会制度的一种悲哀。论语中也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作为仁爱的根本”。这时的宾来已经来到了美国,作为年轻人的他,对美国的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思想上也有所变动。主要是不再受重男轻女的固有思想束缚,毕竟在美国女孩也同样受到宠爱。虽然在思想上有变动,但是宾来还是保留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趋于顺从现实与传统的一面。小说将宾来和其父子关系作为主线,遵循了“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道德理念,这都体现了中国式家庭小说的特有伦理内涵。
2.2“在路上”小说的故事情节
将“中国性”展现的淋漓尽致的华裔美国作家,可以说是与生俱来就有这种本领。比较典型的《吃碗茶》小说,讲述了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同时也融入了西方“在路上”小说的特征。利用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使得故事的背景和起因,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小说中描写的情节主要是人们迁徙和流浪的生活,伴随着精神的巨大压力,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精神出轨与漂泊的情况,对生活的无奈和斗志的丧失成了小说的主线。这里生活的人们有短短几天的,也有长达几十年的,而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的搬迁,有的出自自愿,更多的是被迫旅行。文中关于搬迁从水路写到陆路再到航空,采取的方式全面,参加的人物复杂。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华裔美国人流亡的故事,对于生活中的真实写照,比如孤独、许诺、失信、婚姻以及背叛等故事的描述。其中还讲述了一位英雄的事迹,他搬离故土毅然选择流亡生活,在异国他乡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还是关于“流亡”、“流浪”和“在路上”的故事。还有,宾来虽然暂时摆脱了小家庭的束缚,拥有了独立的思想,可是还是要在众多华人的生活环境中生存,他利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来自西方的文化,从而成长进步。总之,小说《吃碗茶》出版于1961年,作者是美国的作家雷庭招。小说的内容主要以移居美国的中国人生活作为根基,描述的是当时美国的唐人街中华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小说的结构与讲述的道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部关于中国式家庭生活的介绍。通读全文还可以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这部小说不但讲述了关于吃茶的事,而且还融入了部分西方的文学特色,其中不乏有几分流浪汉小说的描写风格。利用时隐时现的“在路上”情节,体现出物质上的窘迫以外,还伴随着精神上的孤独。由于生活的无奈,多数人物选择从“家庭”走到“路上”,虽然有些也是处于自愿,但更多的还是迫于生活的压力。利用巧妙的记录描写了家庭小说与“在路上”等流浪小说之间的联系。回归了“成长”与“归宿”的主题设定,同时也阐明了年轻人的成长经历和做为弱者的女性觉悟。关于小说中内容的描写,一方面是对中西方元素的融合,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真实情感,在这两点上倒是可以值得相信的。小说中的华人以及典型人物宾来多次的更换工作,多次的搬家,让读者阅读的同时思考不同旅程带给人们的弊端。宾来以及妻子对婚姻的不忠诚,是精神上的“出轨”行为。同时伴随着作者故意隐藏的关于王华基的妻子李氏长达二十多年的心灵流浪行为,更值得人们唏嘘。结束语茶文化在文学领域的渗透、影响,直接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也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内涵。本文仅以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为范围,通过对典型作品《吃碗茶》的解析,研究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文学爱好者以及作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赵文书.华裔美国的文学创新与中国的文化传统[J].外国文学研究,20xx(3):69-75+172-173.
[2]蒲若茜.“越界”与“回归”———20世纪末华裔美国文学的主题演变[J].中国比较文学,20xx(2):90-102.
[3]吴冰.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翻译问题[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xx(1):12-20.
[4]文晶.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一个尚待拓展的领域[D].黑龙江大学,20xx.
[5]吴冰.华裔美国文学的历史性[J].外国文学研究.20xx(7):34-35
[6]陈祖群,肖宝凤.对话:北美华人文学中的汉语文学与英语文学[J].华文文学.20xx(9):36-38.
茶文化论文4
摘要: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习惯、思考及生活方式。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形成之初,就开始与儒家思想碰撞交融,一方面吸收了儒家思想中“中庸和谐”的哲学思想,赋予了饮茶者平和适度的心态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吸收了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人生观,赋予了饮茶者积极乐观、勤俭奋斗的进取心。当然,这仅是从宏观层面来分析和归纳,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更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待人接物、婚丧嫁娶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茶文化;儒家思想;中庸和谐;审美取向
茶的故乡在中国,茶文化更是从这里发源。茶文化在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随后便开始与一些哲学思想或宗教理论进行融合,如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等。
这其中茶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最深。儒家思想赋予茶文化内在与外在的双重内涵,既注重茶礼、茶事活动等方面的和谐之美,又注重人们行为方式和人生价值观念的中庸之美。
1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理念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修齐治平”理念是儒家文化十分重要的内容,展开说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十分注重“修齐治平”,讲究人们要想有所作为,为天下为国家干出一番事业,就要先“治其国”,而欲治其国,则要先把家治好,所谓“齐其家”也。而要把家治理好,就要先做好自己,也就是“修其身”.茶文化在形成初期,恰好赶上统治者推崇儒家的历史时期。
而茶文化的自然特质和精神内涵,与儒家思想的“修齐治平”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古代饮茶者尤其是那些喜欢饮茶的文人墨客和哲学家,将两者进行充分的融合。
1.1茶文化中的“修身”思想
儒家思想中所谓的修身,其实是“身心兼修”,一方面要提高个人外在的修养,如礼仪、文明,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彬彬有礼。另一方面是要提升个人内在的修养,如道德水准、理想抱负、价值理念、审美取向等,使自己的内心散发出沁人的芬芳。
而在这一点上,茶文化与之十分契合。茶是自然的产物,具有质朴清净、超脱深远的自然特性,以及静心提神、醒脑祛毒的物理功效。因此,两者在“修身”方面的结合可谓是“一拍即合”.自古至今,中国饮茶者无论是自己独酌,还是与友人共饮,都试图通过茶这一载体,去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而明亮,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清醒而开阔。
一方面,会“三省吾身”,通过饮茶去反思自己的过错,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追求一种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受到儒家礼仪文化的深刻影响,茶文化的“修身”更会表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当中,让人们用更加友善的态度去面对他人,用更加包容豁达的心态去面对整个社会,以及自己暂时的失意与挫折。
1.2茶文化中的“齐家”思想
儒家思想中的“齐家”,主要指的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和谐、团结与和睦。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茶文化吸收了这一方面的思想内涵,并将其融入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家庭生活当中。
比如说,中国人几乎家家都备有茶叶,在一日三餐后,主人会沏上一壶茶,一家人团坐在一起,一边饮茶,一边看着电视,或是一起聊聊家常,无比温馨。
而在饮茶时,晚辈会主动给长辈续茶、敬茶,展现了对老人的关心和孝敬,这是茶文化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另外,在结婚时,男方在迎接新娘前,会恭恭敬敬给二老敬上一杯茶,一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二是表示儿子已长大成人。
在婚礼后,新人还会共饮和合茶,以此来表达夫妻双方的举案齐眉和相互尊重。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中国很多家庭的成员都是白天忙着上班奋斗,晚上回家吃完饭后都是各玩各的,有的看电视,有的玩游戏,有的玩手机。那种传统的饮茶习俗渐渐淡去。
时间长了难免会让家庭的氛围变得不再那么温馨。因此,今后我们应当找寻那种传统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茶文化中“齐家”思想的力量,用茶将家庭成员的心紧密联系起来。如此,不仅能够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并通过聆听老人的教诲,去更好更快地成长。同时,更能让老人拥有一个更加幸福而祥和的晚年生活。
1.3茶文化中“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
儒家思想中“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士人最高的人生追求和目标,而中国茶文化同样吸收了这一理念。一方面,茶文化的治国平天下体现在饮茶者的身上。
饮茶者通过饮茶,可以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而辽远,不再局限于个人的一得一失,也不再拘泥于日常中的鸡毛蒜皮之事当中,而是会树立起远大的抱负。
当他们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时,茶文化同样会让他们变得平和而豁达,鼓起斗志,砥砺前行,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另一方面,茶文化的治国平天下还体现在国家的政策上面。茶叶与盐一样,自古就在国家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出台什么样的茶叶政策,事关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和谐。
譬如说,唐文宗时,江南某官员制定了苛刻的榷茶政策,导致民间怨气沸腾,激发了社会矛盾。
而南宋建炎年间,成都通过变革茶法,缓解了茶农的负担,让他们有了更多获得感,让社会变得和谐而稳定。
而始于唐代的茶马互市,更是茶文化治国平天下思想的重要体现。与酷爱饮茶但是却不生产茶叶的少数民族进行茶叶与马匹的贸易,一方面能够满足游牧民族对茶叶的需求,让他们仰仗于中原王朝,使双方关系友好而和善,避免发生战乱。
另一方面,则能满足中原政权对于优良马匹的需求,增加国家的军事实力,为人民的安居乐业提供更加强大的国家力量。
2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说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有些人会觉得这是道家思想,其实不尽然,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对此有系统的阐释,并且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理论特色。
在道家眼中,天便是自然,是万物之道,而人则是其中的一份子。
其一方面强调人要顺从自然,要尊重自然,要把自己的行为放置于自然中去,用万物之道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另一方面强调要解放人性,打破那些加在人身上的藩篱,让人们回归自然,从自然中感悟人生之真谛,最终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层次。而在儒家看来,天则是道德观念和处世原则的本原,做人做事要顺从这个根本,要有道德原则,不能被名利、财色及各种贪欲所诱惑而偏离了人生“主航道”.儒家要求人们要摒弃那些杂七杂八的欲望,拨开笼罩在眼前的各种迷雾,“求其放心”,最终达到一种能够自然而然去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无论是在他人面前,还是独处之时都要如此。
孔夫子所言“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正是如此。从古至今,儒家“天人合一”的理念深深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社会、民俗等众多方面。同样,儒家“天人合一”理念更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是自然的产物,无论是其外形、颜色,还是内在的茶性、口感,无不彰显着大自然的特质。
中国茶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是表现在物质层面上,影响着采茶者和饮茶者的采摘、生产、饮用习惯。
比如说,茶农在采茶时间的选择上,会顺从和尊重茶叶的生长规律以及气候特点,正如古书记载“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讲究?就是因为清明之际茶叶还尚嫩,其味道还没有充分形成,如果采摘,口感会略显单薄。而立夏之际茶叶已经老去,味道已经散发大半,如果此时采摘则晚矣。而谷雨前后,正是茶叶成熟之际,彼时雨水众多,能够很好地激发出茶叶的味道,此时采摘,茶叶无论是从外观、形状、口感等方面都是最佳。这就体现出中国茶文化尊重自然、顺从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另外,在物质层面上,还体现在茶事活动中对茶具、茶壶的选择之上。譬如说,饮用绿茶,人们会选用青花瓷茶具,绿茶的碧绿清澈,与青花瓷相得益彰,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而饮用红茶时,人们多选用紫砂茶具,红茶颜色之浓郁,口感之醇厚,与紫砂茶具十分吻合,同样能够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这体现出的茶文化中那种源于儒家思想的恰如其分的中庸和谐理念。
中国茶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在精神层面上。
自古以来,我国的饮茶者都注重“尚中贵和”的精神理念,在为人处世上,秉承一种适中而恰当的态度,既不过,也不缺。如《中庸》所言: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其核心要义是一言一行都要恰如其分,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
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要以礼节情,以理服人,从而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并要以此为基本遵循,在社会生活中建立起一套等级分明、井然有序的伦常体系。儒家的这些思想,在茶文化中比比皆是。比如说,中国老百姓在发生邻里纠纷时,往往会有德高望重之人前来说和,摆下茶宴,通过饮茶来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又比如说,中国人饮茶之时,往往会先给客人、前辈敬茶,这是儒家秩序观的体现。再比如说,茶文化认为饮茶少则燥气升,易上火,而饮茶过多则体内湿气聚集,让人阳气减少。因此茶文化强调饮茶也要适度,要适量而不过不缺,达到身体的阴阳中和。
3儒家“厚生爱民”思想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注重要爱民敬民,要求统治者要遵循“仁政”、“王道”以及“礼制”.无论是孔子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还是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都深刻地体现了儒家思想那种“厚生爱民”的民本思想。除了要求统治者要爱民敬民外,儒家思想还强调天下众生亦要承担起相应的义务,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不做祸国殃民之事,并安心劳作,友善待人,和平处事。
另一方面还要主动作为,把自己的幸福放置于整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当中,“替君分忧”、“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主动帮助国家去化解矛盾。
我国茶文化同样吸收了儒家思想的这一内容,一方面如前文所言,统治者可以通过与游牧民族的茶马交易,让国家更加安宁稳定;通过制定出台稳妥的茶叶政策,来保护茶农和茶商的利益,让老百姓可以用更少的钱去买到茶叶,不仅能让人民安居乐业,更能促进商贸业的流通和繁荣。另一方面,茶文化强调人们要友善待人,在生活中要做到厚生爱民。
比如说陆羽的《茶经》,就记载了许多善有善报的故事。如某人喜欢喝茶,其家中有一个古墓,每次喝茶前其都要用茶来祭祀一番,最终获得一番好报。另外诸如把卖茶钱分散给路边乞丐的类似故事也比比皆是。同时,我们民族自古便有“客来敬茶”的习俗,家中来客,先沏茶待客,这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传达出来的是一种互敬互爱、厚生爱民的人文精神。
4儒家治世观在茶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入世”,这与道家所追求的“出世”恰恰相反,“入世”强调要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与民族结合起来,要做到为国为民而努力奋斗,干出一番事业。而在茶文化中,尤其是茶文学作品中,这种思想有着很深的体现。以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为例,卢仝热爱饮茶,同时也是一个厚生爱民之人。
因此在他的诗歌中,经常会通过茶去表现统治者的腐败与人民的困苦,这首诗同样如此。诗的开头,描述的是谢孟谏议所送给自己的茶叶是多么宝贵和稀有。诗的中间,写的是其在烹制茶叶时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悟,文笔洒脱而优美,具有很好的浪漫主义精神。但是在诗的结束处,作者则笔锋一转,开始叙述茶农的采茶、制茶的不易和艰辛,并希望统治者能够了解到天下苍生的劳苦。
这就体现了儒家思想那为国为民的“出世”思想和厚生爱民的治国观。宋代也涌现了大量的茶诗茶词,这些作品不仅才华横溢,更深深体现了儒家的治世观。这在以忧国忧民而广为人知的大文豪陆游身上更为明显。比如说他的《七月十日到故山削瓜渝茗》一诗,前面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大好江山的风景,并表达出自己超然洒脱的心态,但是最后两句则风格一变,写出了作者当时渴望被明君发现,希望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一番事业的雄心抱负。类似的茶文学作品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累述。总而言之,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深厚的儒家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价值理念和审美取向,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价值。
在充满浮躁、焦虑、冲突的当下,我们更要继承和挖掘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内涵,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引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行。
茶文化论文5
摘 要: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产物,近些年来在我国许多省市广泛兴起。众所周知,杭州是我国著名的茶乡,以丰富的茶文化文明全国。本文将研究目光着眼于杭州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深入剖析了相关背景、发展现状及现存的问题,旨在为杭州茶文化的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一、杭州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背景分析
(一)地理优势
中国可谓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的国度,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已经形成了内涵丰富、闻名中外的茶文化。我国共有四大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以及江南茶区,江南茶区以丰富的绿茶资源著称,是我国产茶量最大的茶区。提到江南茶区,不能不提的是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一度被国人视作全国首屈一指的产茶大市,每年茶总产量都十分可观,著名的西湖龙井便产自杭州。
(二)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杭州气候湿润,宜居养人,西湖龙井茶更是浸润了杭州的灵秀,色、香、味、形兼于一身。自古以来,不少骚人墨客都对西湖龙井赞誉不绝,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咏茶佳句,不少文人将茶与美人相比,由此流传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千古名句。陆羽茶经更是将杭州的茶文化发扬光大。杭州有许多茶文化风景名胜,如狮峰山、虎跑泉、灵隐寺、西湖等,这种集山水泉茶为一体的独特茶文化,令杭州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更为丰富多样。除此之外,杭州地区还汇聚了许多国家级的茶产业研究单位,如浙江大学茶学系、中国茶叶学会、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博物馆等,这些研究单位的汇集,能够为杭州地区的茶文化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科研力量与理论基础,有助于当地茶文化旅游的长存发展。
(三)政府对当地茶旅一体化给予了高度重视
从政府角度来看,杭州市政府给予了茶文化旅游开发高度的重视,相继制定了茶业名牌发展战略,努力将西湖龙井茶推出国门,此外,还积极地引导茶旅一体化的建设,使得当地的茶文化与茶旅游融为一体,使得城市旅游业依托茶文化的发展更富生机,二零零五年,杭州获得了“茶都”的美称。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杭州已经逐渐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越来越高,面对着忙碌压抑的城市生活,许多人都萌生了呼吸自然、愉悦身心的渴望,在这个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应运而生。由于茶的独特特征与历史定位,许多人将其视作自然的象征。当游人漫步在茶香云绕的茶园之中,感受着自然的馨香,舌尖是清茶久久不散的韵味,这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是当代旅游者都不能拒绝的境界。杭州当地政府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当前已经将茶楼业列为当地旅游规划的十大特色行业之一。
二、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现存的问题
尽管杭州拥有着茶文化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当地政府的引导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综合来看,杭州茶文化旅游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 茶文化游客稀少
以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坐落于历史古都杭州,是一所茶文化专题博物馆,但是当前该馆门可罗雀,不仅游客稀少,连工作人员也寥寥可数。透过这一现象,我们应该看到更深层面的问题,即当地政府对茶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尽管杭州曾经举办过多次茶事活动,但是由于多渠道的宣传工作没有到位,从而导致了杭州茶文化仅仅在旅游节的时候昙花一现,平常则无人问津。此外,并没有将茶文化的深度内涵充分发掘,从而导致游客对茶的理解过于片面,仅仅将其等同于高雅的“解渴”,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茶文化旅游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这也是导致杭州茶文化旅游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
(二)独立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开发不足
杭州是我国东南部重要的产茶地,该地的茶文化具有着源远的历史印记,较其他产茶地具有着极为独特的先天优势。但是纵观当前杭州的茶文化旅游绿线开发,可以发现尚未形成独立的茶文化专项旅游线路,这一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开展。此外,当地开展的龙井茶文化旅游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都过于单一,仅仅靠茶品购物、采茶炒茶与品茶观艺很难吸引到大量的游客。当前杭州茶文化并未形成自身独特的卖点,没有深入发掘当地特色与旅游优势,从而导致茶文化资源的浪费。
(三)缺少高素质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茶文化作为高雅的代名词,相关旅游活动的开展也是以让游客享受超然的精神体会为主打的。但是仅仅靠游客自身的感悟是无法领会深层次的人生境界的,必须依靠高素质的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来继续拧讲解与引导,才能使游客真正获得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体会。但是,纵观当前杭州地区的茶文化旅游人才现状,可以发现,当地的旅游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并未形成较为浑厚的茶文化旅游软环境。杭州地区开设茶文化课程的院校也十分有限,尚未具备较强的茶文化专业性。
茶文化论文6
摘要:茶文化旅游是指茶叶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以茶文化以及衍生艺术形式来吸引旅游者的目光,将了解、欣赏茶文化与观光旅游相结合,让旅游者在获得不同精神文化体验的同时,通过消费带动茶文化旅游区经济的增长。四川的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底蕴非常深厚,因此开发茶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可以看出茶文化旅游的营销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茶文化旅游开发不足,缺乏茶文化品牌建设;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规划不足,缺乏整体的统筹;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知名度等。本文通过借鉴国内专家学者对文化旅游的研究成果,根据四川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有针对地提出适合四川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明确市场定位并建立知名品牌的产品策略;加强宣传促销,扩大知名度的营销策略;大力发展人才营销策略。
关键词:四川;茶文化旅游;现状;营销策略
1引言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从神农尝百草开始生根萌芽,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不仅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历史上也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过显著的贡献,与丝绸之路齐名的茶马古道就直接带动了川、藏、滇地区乃至印度、西亚、西非红海岸的文化经济发展。茶马古道三条之一的川藏茶马古道,始于唐代,东起河南雅安,西至西藏拉萨。由此可见四川茶文化发展同样历史悠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中就有记载巴蜀人日常通过煎茶饮食来抵御疾病,巴蜀人由于地域自然条件而饮食偏辛辣,饮茶则可以除瘴气,解热毒。四川茶文化的底蕴如此深厚,茶文化旅游的潜力也就非常巨大,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CC)曾做过一项统计,在商务旅游、度假休闲、购物消费、探险观光以及文化观赏等五种旅游体验中,文化观赏已经排在了第一位,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在改变着人们对旅游行业的看法,也对传统旅游体验做出了挑战,专家学者围绕茶文化旅游做了很多研究。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2008)对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归类,分别有名茶大规模种植区、茶文化历史名胜区、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茶艺表演、茶馆茶楼茶社等人文历史古迹、茶艺术品生产关联产业厂店及经济区等6类;同时也归纳出我国茶文化旅游的三大特性:大众化、区域集中性、丰富多样性,并据此对我国茶文化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思路。王小丹(2009)在对福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并借助多样化的旅游宣传渠道扩大宣传等措施,来不断提升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实现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董捷、沈国斐等通过对杭州茶文化旅游的研究,提出了将杭州建设为“中国茶都”的设想,打造茶文化遗存观赏游、茶文化徒步旅行、茶馆茶楼休闲游、茶工艺旅游等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以上研究针对的是福建、杭州等中国主要茶叶产地,四川同样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可以借鉴其他主要茶文化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巴蜀自身茶文化资源的特点,走出一条适合自身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特色道路。
2四川茶文化旅游开发状况分析
2.1四川茶文化旅游开发和利用现状
四川茶业是四川省的十大优势种植业之一,截止到2015年,全省已经达到茶园总面积400万亩,年产茶叶超18万吨的规模,并形成了以成都、乐山、雅安、眉山为核心的川西名茶产业带,以宜宾、泸州为核心的川南早茶产业带,以广元、巴中、达州、绵阳为核心的川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除此之外,还有非常著名的峨眉山的禅茶文化、雅安的藏茶文化、青城山的道茶文化、蒙顶山茶文化以及成都的茶馆文化。四川的茶文化旅游经过不断开发,已经形成了很多著名的茶叶经济圈,并很好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如雅安和成都等,首先看雅安市,雅安市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可种植面积的50%以上,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成片的茶叶种植地及种植园,为雅安乃至四川省茶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资源;然后看四川成都,成都的茶馆更是四川独特的地域特色,茶馆遍布大街小巷,数不胜数,另外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遗址、茶艺茶俗、茶工艺品和“茶家乐”等茶文化符号已经开发得初显成效。这两个地市代表性反映了四川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
2.2四川茶文化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
四川茶文化旅游开发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第一、文化资源特色开发不足,缺乏龙头品牌支撑。尽管四川茶企众多,茶馆茶楼遍地,茶产量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真正品牌知名的茶企却寥寥无几,绝大部分企业都在争夺中低端市场,且各自经营并恶性竞争,缺乏整体交流联动,造成四川茶叶行业品牌群龙无首的现状,昔日辉煌的贡茶、名列中国十大名茶排行榜中、自古就有“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美称的“蒙顶茶”已经逐渐被杭州、福建等茶叶产地的知名品牌、名茶所超越、取而代之。不仅如此,2011年雅安市评选出的十大茶企,在国内排名都不高,加上各茶企分散经营,对茶文化活动参与度不高,很难形成茶文化的大规模推广。第二、缺乏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活动。目前为止,四川茶文化旅游活动主要有四类,即茶庄茶园茶山观光、茶家乐、茶事体验以及一些茶文化旅游节。旅游节期间会举办诸如茶艺表演、茶园采摘等系列旅游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虽然很有地方特色,但是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参与性和互动性不高,且持续时间短,影响力有限,对四川茶文化旅游的带动显得不足。第三、人才的缺乏。不论是什么文化活动,它的载体除了特殊的习俗和事物外,最主要的就是人。茶文化不仅涉及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品茶艺术、茶画茶诗茶艺术品等方面的知识,而且与民俗、烹饪、歌舞戏曲、工艺美术等紧密联系,所有这些无论是传承还是发扬光大都离不开相应的人才。可惜,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具有茶文化知识的人才却在不断凋零,这一尴尬局面严重阻碍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3四川茶文化旅游营销策略
3.1准确定位市场,打造知名品牌
四川茶文化旅游要想在茶行业以及旅游行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首先就要定位好四川的茶文化旅游在整个市场中所处的位置,然后有的放矢地确定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四川茶文化尽管历史悠久,但是近年来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影响力明显不如福建、广东、杭州、安徽等地,这制约了茶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四川茶文化旅游在文化旅游市场中仅处于中下游的位置。通过对福建、杭州等茶区的调研发现,四川茶文化的影响力之所以被其超越,主要原因是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没有大型龙头企业做依托。品牌是一种无形的竞争力,品牌的最佳效果就是将形象深入人心,使消费者、旅游者能清晰地记得某个城市、某个景区特殊的符号标志,而打造知名品牌就是创造出这种独一无二的符号标志来让购买方、游客去记忆。世界著名的品牌形象大师博比卡尔德曾经说过“营销战略包含两点:一个是运营优势,一个是差异化。而品牌就是实现差异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建立,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茶文化旅游地区的知名度,而且也能提高其吸引力和竞争力。要想打造出知名品牌,首先得要有规范的市场为依托,各个企业相互联动,相互沟通交流,使产品规范、企业文化中渗透着茶文化,然后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成功的品牌离不开精准的市场定位,而要准确的定位市场则需要进行市场调研,清楚地了解到茶文化旅游市场构成,并细分茶文化旅游市场的特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竞争者相关状况,然后再对市场进行细分,企业在对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确定市场目标,结合自身的能力情况,占领目标市场,并最大限度满足目标市场中的消费者。
3.2创新茶文化旅游的营销模式,提高知名度
首先是加强对四川茶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让四川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被世人所了解和认可,这也象征着城市的名片,代表着城市的形象,需要政府大力推进。宣传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局限于电视广告,网络宣传等方式,最近几年兴起的微信等聊天软件也同样可以作为宣传的工具,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将自己所看到的东西用图片的形式分享在个人主页上,通过不断地转载与分享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大量的人所了解。其次是实施精品战略,打造优质的旅游线路。四川的茶馆遍布大街小巷,各种茶楼、茶社、茶艺馆多不胜数;四川独特的饮食文化,可以让游客在参观茶楼、观赏戏曲、品茗的同时品尝到各种特色的小吃;四川悠久灿烂、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与茶文化相关的表演活动可让人耳目一新,把这些具特色和魅力的要素组合起来,打造成更精细、优质的旅游路线,相信会吸引更多的人。最后是规范茶文化旅游市场的秩序,营造出良好的旅游环境。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在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恶性竞争的状况,导致服务水平下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出现,这些都会影响到旅游线路的形象。因此,政府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市场对企业的监督,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营造出良好的旅游大环境。
3.3大力培养人才战略
四川茶文化旅游走出去的关键在于茶文化这个主题,而茶文化这个主题要发扬光大则需要大量了解茶文化的人才,这个人才包含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茶文化发展传承有帮助有贡献的人才,如了解茶建筑构造的,了解茶戏曲演唱的,了解茶制造工艺的,了解茶艺的,了解茶器皿制造的等等。政府要大力培养这些人才,不让这些人才凋零,因为旅游者想体验的是原汁原味的茶文化。第二、是旅游市场的从业者。从目前来看,市场上的这些旅游从业者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网络和电视上也常常能看到欺骗辱骂旅客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要得到解决,需要政府来规范整顿,要想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则必须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旅游行业从业者来带动。第三、是名人效应,通过借助名人效应来宣传推广茶文化,挖掘出具有知名度又有茶文化特色的人来做代言人,提高认知度。
4结语
在旅游市场快速发展,旅游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旅游者也更希望能体验到富有内涵的旅游体验,茶文化旅游作为既有特色又有内涵的旅游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四川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茶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旅游竞争力需要不断的开拓营销思路,转变营销方式,才能保持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特性及开发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6-41
[2]王小丹.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4).
[3]王汭男.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构建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4).
[4]黄进.四川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困境、构想和价值[J].农业考古,2013(5).240-243
茶文化论文7
【摘要】在现代旅游市场中,各地茶文化旅游因其生态、健康、养生的形象,迎来蓬勃发展。广西昭平县茶文化旅游资源赋存丰富,初步打造了有一定影响力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但目前,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不强,不能深化游客体验,体验不鲜明,参与性不强。要打造满足深刻体验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当地开发者要开发极具茶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深化游客体验;围绕茶文化旅游体验主题,构筑茶文化体验平台;精心策划茶文化旅游参与性项目,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要。
【关键词】体验式旅游;昭平;茶文化旅游
随着旅游的发展以及游客旅游需求的不断提高,满足游客深层次感受的体验式旅游成为趋势。希腊学者斯塔波力斯与斯凯尼斯认为体验式旅游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有一定程序的,顾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追求舒畅而独特的感受的旅游方式,它能给旅游者带来一种新的附加价值。[1]体验式旅游追求一种个性化的、独有的、有内涵的行程,游客通过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所经历的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全身心感受消费的每一个细节,体会旅游产品的内涵和魅力,获得更直观和深刻的旅游体验,从感悟中感受愉悦,也就避免了“到此一游”或走马观花式的旅游结果。而且一次别开生面的旅游体验会使游客回味无穷,“这表明在中国的旅游背景下,一个愉悦、新奇、参与感强的旅游体验更容易让消费者触发关于旅游体验的记忆再现”。[2]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人文景观为依托,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制作、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茶文化内涵融为一体而进行开发,是集自然旅游、人文旅游于一体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观光、休闲、高品位的精神需求。在现代旅游市场中,各地茶文化旅游因其生态、健康、养生的形象,迎来蓬勃发展。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是著名茶叶产地,旅游业发展快速,茶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2017年昭平县南海茶园被评为4A景区,昭平茶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虽好,但总体是为游客提供观光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多仍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次,体验性不强,难以满足游客日益成熟的消费心理需求,旅游效应不显著。本文从体验式旅游的视角研究昭平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探析促进昭平茶文化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
一、昭平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昭平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辖县,地处广西东部、桂江中游,县域面积3273平方公里。当地旅游资源深厚而具特色,在2013年入围“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名单后,昭平县因地制宜,乘势而上,大力发展旅游业。2016年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该县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型支柱产业进行投入建设,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近年来,昭平县以“长生福地,美丽昭平”为定位,着力打造古镇寻梦、田园观光、民宿体验、茶海度假、山水养生、温泉休闲六大产品体系。昭平县茶文化旅游资源赋存丰富。昭平县种茶历史悠久,产量高、品质优。昭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在310天以上,土壤肥沃,十分适合茶叶的生长。宋淳熙年间,茶叶就成为广西进贡朝廷的贡品。宋代官修的《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昭州产朝廷贡茶七千五百斤”。昭平县茶叶开摘时间早,采摘时间长,产量高,品质优。2013年12月,昭平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昭平红”、“昭平绿”取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有机茶之乡”、“国家有机认证示范区”、“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的荣誉称号。所建成的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茶叶示范园区有大脑山茶叶标准园示范基地、马圣茶叶标准园示范基地、台水茶叶标准园示范基地、裕益茶叶标准园示范基地等。全县现有茶园面积达21万亩。目前,昭平县初步打造了有一定影响力的茶文化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产品是根据市场要求,对茶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人力资源及景点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组合的活动。昭平县将生态健康旅游与茶产业发展相结合,致力打造南山茶海、故乡茶博园、合水茶叶生态休闲旅游景区、昭平大脑山旅游区等景区,不断打造集体验、品鉴、观光、养生等于一体的旅游项目,致力构筑“生态健康旅游+茶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把昭平县打造成全国最有魅力的茶乡。其中,充分利用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广西现代特色茶产业(核心)示范区的机遇,重点打造南山茶海项目,将种植茶树标准化、有机茶文化体验与旅游观光深度融合,打造茶旅结合的新典范。2017年南山茶海景区获评为国家4A景区。始于2004年的昭平茶王节逐步成为地方特色旅游节庆。茶王节是昭平县通过举办茶艺比赛评选采茶、制茶王以及其他茶事的节庆活动,至今已举办14年。茶王节的最初宗旨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以茶文化带动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对外交流,把昭平茶推向全国。2008年后,地方逐步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紧扣“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茶都”的主题,茶文化旅游价值日渐彰显。2014年地方政府举办昭平茶王节暨黄姚旅游文化节,推动茶产业、生态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
二、体验式旅游视角下昭平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不足
(一)茶文化挖掘不够深入,未能深化游客体验。体验式旅游注重人本主义和情感特征,所开发的旅游产品要能满足人的情感需要,产生共鸣,触动游客内在的情感和情绪。中国茶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游客们通过茶文化旅游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可以从中了解茶史、茶艺、茶道,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对游客的精神洗涤。从目前昭平茶文化旅游开发来看,对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及当地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挖掘。贺州黄姚秋歌三茶文化有限公司创作了中国首台茶道体验剧“黄姚茶宴歌会《且坐喫茶》”,通过演员的演绎和观众的参与体验,用古诗词、舞蹈、音乐、山歌等结合电影、穿越等元素,让人们认识了从汉代至今不同历史时期的茶道和茶礼,也品味了昭平茶文化和黄姚古镇的文化。故乡茶博园则上演了民族风情秀《茶梦故乡》,该剧将昭平美丽的自然山水和浓郁的地方风情及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茶文化、长寿文化、历史文化浓缩成一场高水准的艺术视觉盛宴展现在人们面前。但从总的来说,对中国茶文化挖掘的力度不够。茶道体验剧及民族风情秀,无论从表演者还是观众来说数量不多,内容不够丰富,影响力不大。而着力打造的南山茶海缺乏文化意境,游客们感受到的也仅仅是茶海的壮观、生机盎然,难以深化游客体验。
(二)体验旅游主题不凸显,游客体验不鲜明。个性与特色是避免旅游产品千篇一律,吸引游客参与的关键。人们到景区游览,是为了放松身心或者追求与平常生活不一样的体验,为了加大旅游吸引力,体验开发者不仅要提供游客所需的旅游景观,还应根据地方资源、文化为游客营造独具特色的主题,尽可能调动游客的感官,使游客留下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印象。茶文化旅游应以自然景观和茶业生产为基础,融合当地的特色文化,为游客提供观光、参与、娱乐、度假的旅游产品。昭平茶王节特色鲜明,以评选采茶、制茶、烹茶王为契机,打造特色节庆品牌,但其主要作用仍是打造茶叶品牌,扩大茶叶的销售。自2004年起,昭平县每年举办“茶王节”茶事活动,到南宁、北京、广州、深圳等地举办茶叶品牌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升昭平茶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从昭平南山茶海和故乡茶博园开发来看,目前体验旅游主题不凸显,未能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就南山茶海来看,景区打造的养生、休闲旅游,突出的主题是自然景观与茶叶生产,游客旅游活动仍然是观光、采摘茶叶。旅游产品缺乏鲜明主题,未能根据地方特色文化进行统一布局、策划,旅游产品难以达到令人震撼、为之一新的效果。
(三)体验旅游项目薄弱,游客参与性不充分。体验旅游强调游客参与性、亲历性的行为,通过与旅游产品的互动,丰富感知,获得愉悦感。开发者应根据旅游主题,事先设计游客参与的旅游项目,让游客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增强对旅游体验中某种事物、情节和情绪的回忆,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丰盈,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昭平茶文化体验旅游项目主要体现在采茶、炒茶、泡茶等方面。故乡茶博园的茶文化中心主要以茶文化与农业生态休闲观光为核心,注重休闲功能的深度开发,结合风景、茶文化、互动式体验于一体,让游客在生态景观中观景,跟着采茶女工“赛”采茶,在茶厂制茶师傅的指导下亲自动手炒茶,亲手冲泡自己炒出的新茶,或是体验制作糍粑和油茶,聆听茶艺师关于昭平茶文化和各类茶品鉴。然而,这样的参与性项目未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尤其是已升为4A景区的南山茶海,体验旅游项目尚显薄弱。此外,体验旅游项目不够新颖,“在体验式旅游中,旅游者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追求快乐的体验。快乐是由新鲜感、亲切感和自豪感三要素组成的,其中,新鲜感源于差异,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感到新奇、独特”。[3]即便是故乡茶博园的体验活动,也缺乏新意。三月三的南山茶海骑游活动,也仅仅吸引了小部分骑游爱好者。
三、促进昭平茶文化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
(一)打造极具茶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深化游客体验。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它的内容既包括茶的历史、生产、茶与风土人情、茶艺,也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伦理、思想文化精髓。旅游开发者应深入挖掘我国茶文化内涵,围绕茶叶生产、制作工艺进行探讨;强调择茶、择水、择具、泡茶方法和品茗艺术以及品饮的环境;展示茶与词、书法、琴棋、歌舞、戏曲、工艺等,熏染浓烈的茶文化氛围,让游客享受乐趣,增广见识,领悟茶道精神,陶冶情操,修养身心。南山茶海是昭平县最主要茶文化旅游景区,景区可以通过建立茶文化景观,点缀茶园,增加人文气息;建立茶文化博物馆,以细致形象地反映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和几千年茶叶文明的历史轨迹,营造浓郁的茶文化氛围。旅游开发者还应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民俗,以地方文化特色吸引游客。昭平是客家人、瑶族的居住地,素有喜欢油茶、擂茶的饮食习惯。这些独特的饮食风貌,会给游客带来新鲜的感受。茶王节是地方政府为了推动茶产业发展打造的地方特色活动,加大力度,在原有的茶王擂台赛、茶园风光摄影大赛、茶艺表演、品茶会等系列活动的基础上,融入采茶舞、茶歌,打造茶饮食文化,举办全国性的茶文化论坛等,有利于树立茶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深化游客体验。
(二)围绕茶文化旅游体验主题,构筑茶文化体验平台。旅游主题是统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线,是将旅游地的设施、景观、体验产品、服务及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形象的关键。缺乏主题的体验会给旅游者带来杂乱无章和无特色的负面印象,而好的主题不仅是细化项目设计的指导性纲领,更是避免旅游产品雷同、千篇一律问题的关键。对游客来说,好的主题应该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令人瞩目,充满旅游的吸引力的,这是体验旅游主题化成功的关键。旅游开发者应立足地方地脉、史脉、文脉,根据游客的需要,科学制定旅游体验主题,并围绕该主题,构筑全方位体验平台,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的时空,获得与日常不一样的体验。昭平县地处山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长寿养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010年昭平县就获得了“长寿县”的美誉。2017年贺州市获得世界长寿市的殊荣,昭平县的地位更显举足轻重。地方政府将茶文化、旅游业、长寿文化进行有机结合,着力打造生态昭平、长寿茶乡、养生之都。因此,在茶文化旅游开发中,长寿茶乡不仅是旅游品牌,也是统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线。从观赏性的茶园,到茶艺展示、茶饮食体验的文化中心,茶叶加工厂、茶叶展览馆,以及附属的运动功能区,都要围绕长寿茶乡的主题,提供给游客不同的体验场景,使游客通过参观、制作、研讨、品尝、运动等活动,从文化、长寿养生的层面,多角度地获得一种整体统一的美好感受,形成深刻的记忆。
(三)精心策划茶文化旅游参与性项目,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要。体验式旅游以游客体验旅游为基础,游客亲自参与活动是重点。开发者要针对游客需要,事先设计体验项目,开发参与性、亲历性的独特、新颖的活动,吸引游客积极主动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满足其内在的需求与情感。昭平茶文化旅游开发已有较好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发展茶文化旅游,开发者应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充分考虑自然、人文因素,以打造新、奇、特的旅游产品。首先,开发者在挖掘传统茶俗的基础上,策划一系列的茶俗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自动手采茶、制茶、品茶、制作茶食品以及练习茶歌、采茶舞等,让游客在观赏茶园,学习茶文化知识之余,不是作为一个观者,而是模仿着当地人生产、劳作、生活,体会当地人的文化、人际交往、情感等。其次,利用茶园优质的生态环境,秉承极致生态的理念,运用生态木屋、帐篷酒店,推出茶香生态民宿度假产品;依托茶园生态开发高端度假养生产品,如茶园度假酒店、茶香SPA等,为追求高端品质的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此外,继续利用昭平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机,围绕茶文化,整合当地其他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多样性的旅游产品。走马观画之南山茶海骑行活动不仅是茶文化之旅,更是美丽的桂江之旅、体育之旅。在南山茶海晋升4A景区的基础上,低碳绿色、享受自然、运动康体的南山茶海骑行将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旅游项目。
四、结语
目前,昭平县正全力推进百亿元茶产业工作,充分发挥昭平县茶产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打造知名品牌,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打造满足深刻体验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有助于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促进旅游产品的供给侧改革,提高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把昭平县建设成为全国茶叶产业发展大县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长寿养生旅游名城,打造“长生福地,美丽昭平”。
参考文献:
[1]徐林强,黄超超,沈振烨,朱睿:我国体验式旅游开发初探[J].经济地理,2006(12):24.
[2]潘澜,林壁属,王昆欣:探索旅游体验记忆的影响因素——中国旅游情景下的研究[J].旅游学刊,2016(1):53.
[3]李翠微:论体验式旅游的创新思路[J].税务与经济,2010(5):49.
茶文化论文8
春光明媚,微风拂面。泡上一壶茶,细细品着,同时享受着品味茶文化与鉴赏论文的乐趣。
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热潮中,代表东方文明的茶文化越来越引人瞩目。茶文化不但在有其传统的中国、日本、韩国得到复兴和弘扬,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当人们认识到饮茶有益于保健养身之后,也对茶文化日渐发生兴趣,慢慢融入他们的生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茶文化日益成为一种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宗教信仰的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成为连接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又一座桥梁。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所产的茶叶不同,地域性的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的饮茶习俗也大有不同。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维吾尔族的香茶、傣族的竹筒茶、纳西族的盐巴茶、僳僳族的雷响茶、布朗族的酸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回族的罐罐茶等等,不胜枚举。就是汉族地区,也有各式茶俗和不同的冲泡方式。从茶艺表演角度来看,除了上面介绍的工夫茶、绿茶、红茶、花茶等形式外,还有融入地方特色的茶艺表演,如擂茶、新娘茶及各地的茶礼表演等。在这些茶艺表演中,归属于徽州文化的婺源茶道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 农家茶是由民间乡里的饮茶习俗演绎而成,在婺源几乎家家种茶,人人饮茶,劳动时要带茶,家里来客人要敬茶,农家的姑娘人人能泡出一壶壶好茶。农家的茶,讲究茶的好喝,不过分追求茶具的优劣,体现了农家的质朴与真诚。而农家姑娘天真、纯朴,身上透着健康活泼的青春气息。农家茶的表演就是以此为基调提练产生的。
农家茶表演用的茶具为青花瓷壶、青花瓷碗、烧水用的铜壶,简单而朴实。表演用茶为“婺绿”。表演用水为溪漳山泉。
表演者是三位衣着蓝白花衣花裤,头戴蓝白花头巾的农家女孩,随着欢快的乐曲来到茶桌前,摆好茶具,主泡的姑娘净手,然后用温水洗涤壶碗,一切准备停当,开始投茶。投茶时不似其他茶艺表演那样用茶匙拨入或用茶则投入,而是由主泡直接用手从茶叶罐中抓取茶叶,投放壶中。取铜壶中的水注入瓷壶少许,是为洗茶。洗茶水迅速倒出,再提壶高冲,冲泡时,宛若蜻蜓点水,快而不乱,轻盈欢快。壶中的茶片刻之间泡好。三个姑娘忙着将茶分入各碗,分茶时讲究每碗的汤色要均匀,浓淡要一致,因此,采用循环斟入法,从左至右,再从右至左依次进行。茶奉至来宾手中后,姑娘们又忙着向来宾分送佐茶的花生、红枣等农家特产。农家姑娘热情大方,一股纯朴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来宾仿佛是置身子婺源的农家小院,享受着客来敬茶的真诚款待。
茶文化论文9
厦门茶文化的精华是茶道。曾经有人认为茶道出在日本,其实,厦门仍保存古中国的茶道。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是茶艺,它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厦门的茶艺基本上具备这些条件。
茶 叶
茶以新为贵,优质茶叶是茶道的基本条件之一。 厦门人大多爱喝乌龙茶,它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外形色泽青褐,故称"青菜"。乌龙茶经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汤色黄红,乌龙茶经冲泡后,口味醇厚。厦门人多爱选择安溪的"铁观音"。
茶 水
泡茶对水有严格的要求,因为水有软硬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钙、镁含量不到8毫克的称为软水,反之则称硬水。泡茶要用软水,用硬水泡茶,茶味变涩,茶香变浊,茶汤变色。明代许次经在《茶疏》中说:"精茗,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过去的厦门,淡水奇缺,多取井水泡菜,而以南普陀寺五老峰的泉水、鼓浪屿的"三不正"井水最佳。如今多用自来水,因海堤建设,北溪引水至厦,经沉淀除污,加上煮沸,都变成软水,符合泡菜对水之要求。
茶 具
厦门人饮乌龙茶,爱选用有加盖的陶器茶具,因其会"保香"和"保味"。最喜欢"孟公壶"和"若深杯"。"孟公壶"又称 "孟臣罐",容量仅50一100毫升,小的如早桔,大的似香瓜。小的茶杯就叫"若深杯"或"若深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仅能容4毫升茶水,通常1个"孟公壶"与4个"若深杯"一起放在圆形茶盘中, 显有艺术欣赏价值。
火候与汤候
茶道讲究火候与汤候。火候指煮水的火力,煮水时间的长短与汤候有关。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 "有水有茶,不可以无火。非无火也,失所宜也。"是说品茗,必需茶、水、火三者都好,缺一不可。厦门的品茶行家烧水,既防"嫩"又防"老"。水未烧沸,谓之嫩;水开过头,谓之老。用没有烧开的水泡茶,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不能尽数浸出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茶汤不鲜美。水烧过火,使溶解于水中的气体不断排出二气化碳,同样地茶汤缺乏鲜爽味。若用回烧的开水泡茶,茶汤会有"熟汤味"。烧水过长,水分蒸发过多,开水中的盐类物质含量相对增加,特别是亚硝酸盐的含量的相对增加不利于健康。所以,厦门人 "水老不泡茶"。泡菜时间不宜过长,以3一5分钟最适宜,泡得过长,茶汤内的多酚类会增加,带有苦涩味。所以,厦门人泡茶,有"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之说。 其实,冲泡乌龙茶两泡便弃之真有点可借,一般可冲泡三四次。
环 境
茶道讲究品著佳境。明代文震彦曾说:"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道,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淡,寒窗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叙述的是古代文人骚士追求的清寂生活。厦门人则爱闹中取静,择街边巷尾、或房前庭院、或厅堂一 角,摆下茶几,数人围坐,会友聊天,洽谈生意;讲究的厅里茶几周边,置古色古香的雕花交椅,亦有现代沙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在厅里布置了许多摆设,花瓶古玩,燃香播乐,增添雅 致。万石植物园内有许多茶室,有在树荫石凳,有在寺庙庭院,随 游客兴致,择席而坐,边品著边观尝自然,交谈情心,十分自得。而以太平岩寺的"茶人之家"最为清雅。"茶人之家"为王震题写,它是福建省茶叶学会、省、市茶叶进出口公司以及万石植物园合办的 品茶"沙龙",供应乌龙茶的各种极品,厦门名点。游客至此小憩品 著,低吟摩崖诗句:"洞口木棉飘堕叶,石头石笑引流泉。卷帘遥岫层层出,望海轻帆片片悬。"回首厦门"小八景"的"太平石笑",渐进佳景,其乐无穷。
茶文化论文10
摘要:茶文化被看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茶文化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尚和、重德、贵真与崇俭等都属于它的核心理念。长时间以来,茶文化被人们当作培育高尚德行、增强修身养性的关键性内容。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茶文化的德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茶文化传播
茶的种植源于中国,迄今为止业已超过了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历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如何种植茶树、加工茶叶产品、制作各种茶具、茶叶烹煮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方式。它的背后蕴含着我国儒释道等多种领域的精神传统和思维方法,体现出了显而易见的民族特色。随着茶文化的日益普及和推广,循序渐进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外传,眼下已成为了国内外的一种时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思想潮流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借助茶文化中的有益方面,在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
1茶文化传播积极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
1.1茶文化具有较强的精神教化作用
茶文化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如茶文化的外延、内涵、概念、茶艺表演过程中的各种礼仪、礼俗活动。它们能够引导高校学生遵守理解,讲究礼仪,培育他们具备优良的社会公德。茶文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比如茶文化中道德观与思想观念的传播,可以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传统的茶文化非常注重培育人们的怡真和静的理念,将原本并不复杂的饮茶活动和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密切联系起来,提高到哲理层面和人生高度,产生了系统化的茶道、茶德。茶道被看成是茶文化领域中的至高层面,是它的核心内容。在实际的茶事活动中,赋予了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崇高的人格与品性,它既能够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又能够怡情修身,促进人们心态的动态平衡,化解当代人们的精神困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1]。
1.2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众所周知,茶文化形成于林林总总的茶事活动中,是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涵盖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内容,体现出了深远的意蕴、幽静的意境。茶文化的具体内容涵盖了茶德、茶道、茶诗、茶艺、茶与茶故事等多歌方面。这些元素异彩纷呈,成为了国内优秀茶文化的菁华。我国茶文化的鲜明特征是重德、崇俭、尚和、贵真,这种精神理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重德是传播的茶文化德育功能的第一要求,它关注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对大学生而言,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牢固地确立科学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尚和是指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茶文化的这个特征可以促使大学生尽最大努力,灵活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为其交往和活动提供价值尺度与标准。崇俭的字面含义是崇尚勤俭,高校学生会受到茶事崇俭、以俭育德思想的强烈影响,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清廉的道德品质、朴实无华的思想理念。贵真立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培育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理念,能够有效地矫正和塑造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与世界观。[2]
1.3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大学生学习和接受茶文化,领悟茶德思想,有利于他们调节自己的心态,帮助他们调整自己所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化解他们的精神困惑,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与扎实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促进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1.4茶道精神对于学生强化思想道德修养非常有利
茶文化内容应该以茶德为核心,大力提倡无私奉献,坚决反对唯利是图与见利忘义,倡导义重于利,关注人与人关系的协调与和谐,尊敬他人,强化养德修性的理念。增强学生的心态平衡能力,化解学生的精神困惑。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它的最大作用是促使高校学生积极地调节心态,聚精会神地静下心来,既能够乐观,又积极地迎接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诸多挑战。茶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3]。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茶文化传播途径
2.1积极创新茶文化传播的渠道和手段
茶文化具有丰富多彩、深厚渊博的文化内涵,所以如果采取单调的课堂讲述,确实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无法体现出妙趣横生的课堂讲述效果,弱化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的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地采取多样化的茶文化传播教育形式[4]。强化学生的自主体会以及自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方能内化这些茶文化知识,尽可能发挥茶文化积极影响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品行的作用。在创新茶文化教育领域中,高校应该采取茶艺表演、茶文化方面的知识竞赛、开设相关的知识讲座等,大力普及和宣传我国的茶文化,打造优良的茶文化传播氛围。很多高校教师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但是并未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制作和设计,缺乏良好的实用性。因此在推广、宣传与教育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和知识时,必须紧紧地依靠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此为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制作成精彩纷呈的视频文件、图片等多种形式。它可以提供可读性强、便于观赏的茶文化知识和内容,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刺激学生的感官,创新传播茶文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5]
2.2培训茶文化中的茶艺
不少大学纷纷组织茶艺表演,组建了相关的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娱乐、休闲场所,因此也是校园文化领域中的一个亮点。这些社团的主要内容是茶艺训练和运用。组建了相应的茶艺表演组织,定期开展茶道、茶艺表演,使得不少高校学生纷纷关注茶艺表演活动,积极地加入茶道文化社团中去。很多学校每年都设立茶道文化周,开展茶艺培训。接受茶艺培训的主体是广大学生,比如邀请不少茶学学者或者专家开设相关讲座,帮助他们积极地理解和宣传传统茶道文化及发展脉络,为国家做过的贡献等,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学校必须科学地宣传优秀的茶道文化内容,引领广大学生摒弃其中的诸多陋俗与恶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茶宴活动,比如品茶或选茶,感受茶道的深层次内涵。在举行茶宴的过程中,应该添加相应的茶文化活动,比如茶诗歌,茶音乐、视频赏析与茶书法方面的比赛。这样以来,既可以发扬光大我国的茶道优秀文化内容,又能够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群体的道德情操与审美情趣[6]。
2.3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扎实学风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求大学生掌握茶文化的理论知识,传承茶文化内在的优良品质。要强化理论指导的作用,在茶文化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茶的内在精神和价值追求。为了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历史悠久、理论完善的茶文化,可以要求大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参与茶的烘焙、种植、采摘与烹制等环节中,接触从种植到品茶的具体流程。这样以来,学生在循序渐进地了解茶文化的过程中,使自己具备学习茶文化中注重精神追求、不畏严寒、肯于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丰富茶文化知识,以理论指导自身的各种茶文化活动,将扎实的学习风气和正确的实践结合起来[7]。
2.4开展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活动
在茶道文化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有条件的大学应该开展与茶道文化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茶道、茶艺的相关理论。还可以带领学生去茶馆品茶,在茶馆中举办文化活动。如此以来,可以有效地弘扬和光大优秀的茶道文化,也能够联系茶道的内容。学校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知识,调查和研究与茶道文化关系密切的相关内容。扩展茶文化传播的领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积极地影响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
2.5锤炼学生具备茶文化的内在品质
不少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茶文化认识,然而仅仅将其当成普通的日常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茶文化既是朴素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具有深层次内涵的高雅活动,让学生领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在品质。当前社会发展呈现出快节奏的态势,不少大学生心浮气躁,缺乏平常心,不能从容地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情。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深厚的个人修养,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了解和把握茶文化的外在形式、内在品质与背后的价值理念、精神传统和道德素养,积极地培育他们的良好品行和综合素养。在逐步学习和理解茶文化精神的过程中,使他们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保持淡定轻松、从容不迫的稳定心态,体现出茶文化的内在品质和气魄[8]。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德育功能和显而易见的教化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既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也可以通过茶文化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教育工作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茶文化的密切结合,借助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变高校学生的错误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效地发挥茶文化自身的德育功能,全面地教化和引导高校学生群体形成灵活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3],[4]赵晓峰.浅谈茶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xx,(8):252-253.
[2]胡雅娟,夏达.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xx,(6):211-212.
[5]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xx,(5):58-60.
[6]孟丹.中国传统茶道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xx,(06):277-278.
[7],[8]任杰.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浅析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J].福建茶叶,20xx,(7):244-245.
茶文化论文11
摘要: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至今茶文化仍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在我国商业贸易、艺术文化等领域也均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可以说茶文化的生命力是旺盛且不会截断的。从茶文化元素在艺术文化领域的角色来看,其以茶道、茶艺以及音乐融入等艺术性的形式存在我们身边。就茶文化元素在音乐当中的融入而言,即便是在舶来品钢琴这一音乐艺术当中,茶文化也在逐渐发挥着作用和影响力。对此,本文将重点探究钢琴音乐教学当中,茶文化元素的融入作用,以及具体的融合体现。
关键词:钢琴;教学;茶文化;融入
引言
说起茶文化,其中的内容无疑是丰富且充满吸引力的,如我国各地的特色茶叶,茶叶采摘加工过程,茶叶的烹煮,与茶有关的诗歌、音乐、舞蹈等等,都是非常值得一谈的。以茶文化在钢琴音乐当中融合为例,《采茶扑蝶》、《白山茶》是以采茶、茶叶为主题的钢琴曲,现代生活当中下午茶与钢琴弹奏相得益彰,钢琴音乐教学逐渐进行茶文化融入的教学创新等等。不难看出,茶文化与钢琴音乐在不断发生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二者之间相互有了新的发展。对此,以下将以茶文化为元素,分析其于钢琴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如何融入其中进行深入分析。
1茶文化于钢琴音乐教学中的可行性及价值
茶文化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广泛,从大的方面来说,茶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其魅力及吸引力是经久不衰的,是持续发展的。当茶文化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其产生的艺术性效果必定也是震撼人心的。茶道界所讲的“把音乐沏进茶里听”,就道出了茶文化和音乐之间的融会贯通、审美交汇[1]。因此,即便钢琴属于“外来物”,在钢琴音乐教学当中,融合茶文化实际也存在可行性,并且其产生的效果也是令人欣喜和期待的。就茶文化在钢琴音乐教学当中的价值和意义,其存在值得关注和重视之处。首先,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十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强调教育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创新,钢琴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在钢琴音乐教学当中,将茶文化引入其中,一方面教师展开教学的内容得到丰富,学生也会对这新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钢琴教学不仅仅是指法、音感等技能的学习,也是钢琴文化、茶文化的学习,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钢琴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对学生了解、传承以及发展我国传统茶文化、创新钢琴音乐风格等均有一定的帮助。其次,从学生情感、审美等能力的发展而言,将茶文化引入钢琴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审美等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2]。一方面,钢琴音乐本身为声音的艺术,该艺术包含着情感、审美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均来自于生活实践,茶文化则是生活实践的高度凝结。在二者相互融合当中,以采茶为例,当钢琴音乐中的每个音符、每个节拍与采茶的每个动作相匹配、相协调时,学生必然会享受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由此则实现了情感与审美的融合和提升。另一方面,当茶文化当中的“和、静、清、寂”精髓融入钢琴音乐教学时,学生聆听钢琴曲实现感官、心灵上的体验,则很可能由衷地感受到其中的美和感悟到其中的茶精神内涵。因此,钢琴音乐和茶文化的融合,对学生情感及审美方面的培养和提升是可以体会到的。总而言之,在钢琴音乐教学当中,引入茶文化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并且二者相互融合也必定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茶文化元素的融入价值值得当前钢琴音乐教学关注。
2钢琴音乐教学中茶文化元素融合方式探索
从以上对茶文化融入钢琴音乐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价值分析,要真正将茶文化融入教学中,且要发挥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效果,采取一些措施或在教学中实施一些策略非常必要。对此,以下有几点策略。
2.1于教学中融合茶文化音乐
在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融合茶文化看似无从下手,实际可采取的方法非常多,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加入茶文化音乐则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一方式不需要教师向学生过多讲述茶文化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提点或者点拨即可。具体如,教师可先选取与茶文化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清香满山月》、《一筐茶叶一筐歌》等风潮闲情听茶系列作品,于课堂上播放或者请民乐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奏,可以将其作为钢琴演奏的伴奏,也可以将钢琴作为茶文化音乐演奏的伴奏,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对茶文化的了解。通过茶文化音乐与钢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想象张力[3]。教师若有时间,还可在引入茶文化音乐的过程中,将音乐中的一些曲调或旋律融入到钢琴当中,以此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当然,采用这种方式展开教学,教师需要以钢琴本身的教学为前提,尽可能避免出现“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情况。
2.2于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主题活动
基于茶文化元素融入钢琴音乐教学的目的,教师可结合所教钢琴音乐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对钢琴内容与茶文化相关内容展开主体探究活动。例如,针对教材当中的钢琴作品、演奏技巧、风格等先进行的讨论和探究,学生要结合茶文化元素,则可从茶文化音乐作品入手,从不同角度切入,如茶文化音乐谱系的地域性差异、茶文化音乐的风格等,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演奏或者讨论[4]。而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探究,必定会产生深刻的体验,例如学生对不同地域茶文化的认知更加清楚,并基于地域茶文化的不同更加了解茶文化音乐的创作风格等。而无论中西乐器、中西文化,学生的体验感知则必定是非常深刻的,这对提升学生情感、乐器、乐曲、审美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也是极为有利的,而茶文化元素在这当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2.3于教学中以创编融入茶文化
在钢琴音乐教学当中,钢琴曲的创编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将茶文化引入教学当中,则可以从钢琴曲的创编入手,在其中融入茶文化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和互动,给出时间让学生谈一谈创编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分享创编的思路等,而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可以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在以茶文化融入的创编过程中提供指导。例如针对茶文化音乐艺术形式、地域性、品种、风格、题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以此不断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同时确保钢琴音乐教学的目的。而学生通过生活采风等,也必定会加深对钢琴音乐艺术的认知。除了以上策略之外,教师将茶文化元素融入钢琴音乐教学时,也可从自身以及学生钢琴教与学的思维转变出发,拓展和丰富茶文化元素的应用。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可实施的方法是多样的,最重要的是需要尝试突破。
3茶文化与钢琴音乐教学融合的问题分析
茶文化以及钢琴艺术是不同的艺术文化领域,要实现二者的融合,达到传承和发展茶文化,以及提升学习者钢琴艺术水平等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除了要实施或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之外,实际上还需要对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注意。首先,钢琴音乐教学有其本身的特点,教学对学生也有相应的要求,如钢琴演奏技巧的掌握、即兴演奏能力的形成等,学生需要学习的钢琴内容非常多[6]。教师将茶文化引入教学中,则应当是以钢琴教学为主,不能舍本逐末,尤其是把握好课堂时间的安排。其次,钢琴音乐教学与茶文化的融合要尽可能避免强行带入的情况,为此教师加入茶文化元素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钢琴教学的内容,进而选取风格、旋律、音符等相适应的茶文化音乐,达到二者的有机和有效结合。把握以上两点,钢琴音乐教学和茶文化元素相互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在其中也感受到二者的融合,则必定会达到茶文化元素融入的价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璀璨明珠,其本身拥有巨大的魅力和吸引力,在钢琴音乐教学当中加入茶文化元素,不仅能够丰富钢琴音乐教学的内涵,也能够使得茶文化在此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发展,而学生也能够不断提升自我钢琴及文化素养,可以说茶文化元素的融入价值非常大,值得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应用。而教师也需要在融合时,采取一些方法,逐渐发挥融合的作用和效果,为此以上也提出了三点策略,并对二者相互融合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在这方面带来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燕如,王翼如.我国高校茶文化音乐钢琴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福建茶叶,20xx(12):351-352.
[2]罗亚琴.茶文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福建茶叶,20xx(5):211-212.
[3]乔全龙.基于茶文化视角下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创新研究[J].福建茶叶,20xx(10):279.
[4]索娅敏,付珊珊.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与欣赏教学[J].福建茶叶,20xx,(10):361-362.
[5]宋晓茹.谈本土文化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xx(24):291.
[6]金涛.从《夕阳箫鼓》浅谈钢琴音乐教学与茶道文化的交融[J].福建茶叶,20xx(12):302.
茶文化论文12
摘要: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言文学重点包括文学史、语言学和文论。汉语言不仅能够维系中国的统一,而且能够传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传统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支,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下来,成为华夏文明的一大代表。在这个过程中,汉语言文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言独特的韵味赋予了传统茶文化深刻的内涵,因为汉语言文学发挥它的作用,使得传统茶文化不断传播开来。在时代发展与变化的同时,传统茶文化也随之改变,融入了新的元素,使得传统茶文化形成了一种新的概念。汉语言文学在时代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对传统文化影响很大,把很多传统文化宣扬开来。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汉语言文学;文化传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中国是以汉语作为其标准语言的国家,由此产生了许多与汉语教学相关的内容。汉语言文学就是以汉语学习为核心的一门学科,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也得以发扬壮大。汉语言文学对于传统茶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结合汉语言文学的作用和传统茶文化的特性将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播的作用进行一个分析。
1发展历程
1.1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
汉语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我国是以汉语为标准语言的国家,我国从一百多年前就开设汉语言文学。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前,我国的汉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为政府培养它所需要的从业机关人员,而非培养具有良好汉语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人。汉语言文学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不少的变革,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是相互关联的。经过历史的风雨洗礼,汉语言文学的形态特征已经形成。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作品也开始流行起来,汉语言文学教育也越来越有它独特的价值。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经了沧桑与曲折,也拥有过辉煌和灿烂。汉语言文学在没落的时代里记录了最黑暗的故事,在最美好的日子里叙写了最荣耀的篇章。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它的发展过程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浓缩。汉语言文学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而且是我们民族灵魂的象征。
1.2传统茶文化的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蕴含丰富,其中包括传统茶文化、戏曲文化、京剧文化等等。传统茶文化当中又蕴含许多珍贵的文化元素,包括采摘茶叶的相关内容,泡茶的相关流程,与茶有关的典故传说,以茶为题吟诗作赋,茶具的挑选,关于茶的品鉴......与茶有关的文化自几千年起就有,茶与中华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种类的茶,但在中国茶不仅是供人饮用的饮品,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国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依据之一[1]。
2赏析汉语言文学与传统茶文化相关的内容
2.1古代咏茶词的内容
历史上不乏名人写下关于茶的诗文,关于茶的诗书典籍数不胜数。宋朝时,许多文人墨客饮茶会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品令茶词》中写道:恰如灯下,古人万里,归来对影。词人在独自一人独立与稀疏光影之中,喝了茶之后的情绪类似于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用语言来表达,只有饮者才能体会这其中的滋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汉语言文学作品中有此番对于茶饮的赞誉。同样是与黄庭坚并称为宋代大书法家的米芾也写过许多关于茶叶的词句。他曾写过一篇《满庭芳咏茶》里面有许多文字都在刻画沏茶时的优美画卷,细腻传神地再现煮茶的各道工序,沏茶时的火候以及用以沏茶的泉水的清澈透亮,都通过词句展现出来。这不失为一首极有情韵的咏茶词。中国古代还有许多意境丰富内容细致意蕴悠长的咏茶词,这些汉语言文学作品都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2]。
2.2近现代咏茶作品
中国著名人民艺术家老舍有一篇代表作叫做《茶馆》,这部作品看似是一篇不长的汉语言文学作品,但实则续写了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情况,茶馆见证了时代的革命,这部汉语言文学作品也为中国传统的休闲活动做了宣传,因为这部作品的推广,许多现代人又对茶馆的休闲氛围更感到新奇。作家林清玄写了一本名为《非常茶非常道》的散文集,其中富含很多禅理。文章文字清雅,意境深远,内涵丰富睿智。这本书关于禅茶文化,作者看似漫不经心地讲故事,实则故事蕴含深刻意义。
3汉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3.1汉语言文学与传统的关联
从汉语出现到现在,汉语言文学作品已经多得数不胜数,汉语言文学涉及的方面广博,与传统文化也联系密切。古代文学作品到当今的社会中也依旧被人们熟知,很多名家的作品都被作为汉语言文学作品展示在大众面前。可以说,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壮大离不开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推广,传统习俗传统节日传统礼仪传统观念都以不同的形式被记录在汉语言文学作品中。
3.2汉语言文学发挥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包括许多方面,包括文学史、语言学等等,汉语言文学中有不同风格流派,导致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新的思想观念会融入文学作品之中,对于启发民智有一定的作用。汉语言文学作品也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社会现象,笔者会有隐晦的角度去揭露时代的问题,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起到重要的影响。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具有艺术性,在语言表达方面达到了艺术感染力强的效果,所以某些时候汉语言文学能够陶冶大众的情操。汉语言文学作品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应该是它具有传播作用,汉语言文学作品或者是针对性的文学评论都以不同传播媒介传播散布,涉及面广泛,所以很多思想观念、艺术形式、传统文化、政治理念、文学概念等等都因为汉语言文学得到发展。
3.3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传播的作用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茶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新的形式。茶文化在中国不仅代表着物质文化也代表着精神文化,许多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都被人们认可和重视。自古时候起就有关于茶的诗词歌赋问世,茶文化中的茶不仅只代表饮食文化上的一大元素,更是上升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茶的清热解毒功效被世人公认,但在中国它如同精神的调节器一般,历代文人墨客都饮茶作赋。我们在传承茶文化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其他国家诸如日韩两国对于茶文化的发展传承,很多都是从大众媒体上看到其他国家的茶文化发展;但对于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去了解它的意义内涵所在就要了解它的来源和它历经的风雨历程。如今的中国人对于传统茶文化应该不算陌生,至少说到饮茶,不管什么年龄的人多少都会了解它的内在含义[3]。因为从小学开始接触的古诗文就讲述了茶的相关知识,在很多汉语言文学作品中都会以茶叙理,在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指导下,人们开始认识到不同的茶叶种类,开始意识到品茶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开始了解不同的词汇所表达出来的对于茶的滋味的品鉴。在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期的语言表达习惯也造就了不同的茶文化中的表达方式。在汉语言文字追求典雅大气的时期,茶文化中出现了类似于斗茶、选茗等词汇,在汉语言文字表达趋向于简便易懂的情况下,饮茶文化中出现了泡茶、倒茶的这些表达习惯。这些都是汉语言文学直接导致茶文化的改变,这种改变也证明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范围之广,这些词汇在相应的历史时期都在举国上下出现,并且被人们频繁使用。汉语言文学在传统茶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是因为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记载使得传统的饮茶文明没有被人抛弃,也使得饮茶习惯一直被人们视为一大民族爱好。得益于汉语言的宣扬,才让传统茶文化在历经千年的发展变迁之后仍然存留于世界民族之林。
4结语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包括它的语言文字和它的传统文化,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汉语言文学对于传统茶文化甚至许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起到了重要的传播作用,汉语言文学为传统文化的流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传统文化推广给本民族的后继者,也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到世界的范围内。汉语言文学是我国的一大艺术特色,它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在如今的网络环境推动下,汉语言文学的传播途径被拓宽开来,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作用,能够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军亚.汉语言文学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G].汉语言文学.20xx(12):53-55.
[2]王艳.汉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的联系[G].汉语言文学.20xx(2):67-69.
[3]唐谷杰.传统茶文化和汉语言文学的联系[G].汉语言文学.20xx(6):46-49.
茶文化论文13
教育在多元文化传承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发展价值作用日益成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美术教育机制内涵。不仅如此,系统化的茶文化内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因此,在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完善融入茶文化素养不只是丰富教学素材,同时更是对整个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完善。
1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在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其主要表现为:首先,美术教育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和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现在当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美术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其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误区,虽然,目前我们认可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性和价值,但是很多学校在开展美术课时,仍然将美术课形同虚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对美术课教学活动形成足够的重视,因此,更多情况下美术课堂仍然是消磨时间流于形式,所以这就使得整个美术教育实际与期待效果之间存在巨大差别。其次,美术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承担着巨大的教学责任,想要让学生对整个美术教学课程形成有效理解和自身智慧的有效启发,就需要通过老师的具体讲课过程来实现,但是目前相对各个学校的美术教师资源来说,其整体呈现出相对较为缺乏的状况,目前很多学校并不具备专门的美术老师,即使具备了美术老师,其整体课程任务量较重,就很难缺乏相应的时间,对美术教学活动的理解和认知进较为局限。这就是这就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大受影响。第三,从当前整个教学体制来看,多数家长和老师认为美术课程只需要简简单单的学习,就能实现相应效果,但是美术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扎实训练的才能实现相应效果的教学科目。无论是美术理念的认知,还是美术课程的学习,都是体系化的过程。理想的美术教学效果是建立在长期系统化的教学活动所形成的,因此,片面的美术课程思想,就使得整个美术学习过程深受影响。对于美术教学活动来说,完善的教学活动和内涵直接关系到具体的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老师对美术教学的内涵和要求形成全面认知。最后,当前整个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生活性元素的有效融入,无论是教学的针对性,还是教学的内容,其中的实践性特色都不够明显。对于整个美术教育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绘画技巧和绘画理念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发现美术的素材,进而感知美术活动开展的各项创作要求。然而当前,整个美术教学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多数老师和学生都只是将教学的重点和内容放在课堂之上。这就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2茶文化素养的具体内涵分析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大国,完善的茶文化教学体系,不仅将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融入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当前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其中所融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更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具体认知,实现自身素养的综合提升,从而茶文化素养的具体内涵来看,如果将其融入到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其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素材和对美术的理解,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够为学生全面成长融入必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因此,其对学生的提升是综合性的提升。我国茶文化是体系化的元素内涵,无论是与茶相关的物质元素,还是与茶相关的精神理念,其从根本上看,都是正确全面的元素内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而在饮茶过程中,其逐渐与茶文化理念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内涵的独立文化体系。而茶文化体系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着一系列与茶相关的文化要素。将茶文化体系内涵与学生培养相结合,从而必然能够在有效引导学生成长的同时,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理念。引导学生对茶文化内涵形成全面认知,其不仅能够引导我们对传统文化内涵行为形成有效认知,同时更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全面认知。因此完善的茶文化内涵是学生形成综合素养的基础和关键,更是当前整个茶文化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表现。从当前学生培养状况看,多数学生缺乏理想的学习认知,其相对而言,其未能认识到美术教育学习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效果。因此,如何才能将茶文化的具体内涵与整个美术教育活动相融合,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进而寻找到合适的教学理念和思路。
3当前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分析
随着当前整个教学活动不断成熟、完善,如今美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价值和作用进一步突出,尤其是随着整个教学活动日益成熟,对美术教育的价值作用认知更为全面,因此想要实现美术教育活动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在全面了解当前美术教育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系统化看,当前整个美术教育活动在贾占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其首先要彻底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探索全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随着当前美术教学活动不断成熟,如今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注重教学活动的时代特点和选择特点,要在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对教育活动进行有效改革,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权利。结合当前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具体理念,学生、老师要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有效改造,无论是课堂教学方法,还是师生互动关系,都要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其次,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想要实现理想效果,还要对自身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当前在美术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树立美学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思路,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和层次化。最后,对于美术教学活动来说,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其重点在于教学理念的完善和丰富,同时更在于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而在这个体系改革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机制就是其中重要内容。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价值认知,将学生有效融入到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才能够实现整个美术教学的理想效果。美术学习的关键和核心在于美学素养的完善培养。
4融入茶文化素养的美术教育活动机制
茶文化作为系统化的内涵元素,完善的茶文化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价值内涵形成全面认知。因此,融入茶文化素养,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就需要做到:首先,要充分注重结合学生特点,融入茶文化的内涵,确定美术教学的具体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在充分研究学生心理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事实上,任何教学目标,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其都不是由老师主观所决定的,而是由学生的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将学生需求融入到整个将美术教学过程中、同时,必须认识到茶文化体系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其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美术学习的素材进行有效丰富。其同时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产生重要的提升,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将这一系列的内容融入其中。其次,在当前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教学思路,制定明确的教学规划。对于美术教学活动来说,融入茶文化内涵,不仅是美术教学创新发展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实现学生综合培养的重要要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特点,通过选择融入合适的茶文化素材,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美学的内涵认知,从而形成完善的美学教学观念。最后,在当前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也要通过有效把控教学活动,系统化组织开展美术教育,进而提升学生对美术创作和学习技能的有效培养。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对美术教育学习形成准确认知。通过以茶文化为创作背景,结合自身实践,从而深化自身对美术教育学科内容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实现创新求变的美术学习思维。结合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实施美术教育时,必须充分注重将整个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系统化结合,从而实现整个美术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
5结语
实际上,对于整个美术教育体系来说,其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内涵和资源内容形成相应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相应效果。但是对于整个美术教学活动来说,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通过将传统茶文化内涵融入到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其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实现了传统茶文化与整个教学活动的系统化融合,当然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何光伟.音乐融入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型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xx(1):124-127.
[2]李永芳.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萌发———民国工艺美术教育研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xx(13):131-135.
[3]周建树.浅析“信而好古”思想对中国古代文人画美术教育的影响[J].教育导刊(下半月),20xx(5):153-155.
[4]程云华.我国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设计艺术,20xx(11):191-194.
[5]钱海平.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J].文艺研究,20xx(4):131-133.
茶文化论文14
摘要:英语语言文学教育渗透茶文化素养教育,是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适应素质教育需求。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内容,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素养,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正确的引导。本文从茶文化体系发展入手,结合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发展与完善需求分析了茶文化素养培养融入的必要性与思路,并提出了具体的茶文化素养培养方式。
关键词:茶文化素养;英语语文文学;培养方式;融入思路
在高校教育中,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学教育的结合,能够丰富英语语言文学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增强英语教学活动的感染性,凸显文化教育的人文价值。同时,还能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把茶文化的精髓内涵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培育学生优良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因此,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育要探索融入茶文化的有效方式,大力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1茶文化体系发展状况
1.1茶文化的中国化展现
我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根据史料记载,早在神农时期就有了茶方面的记载,而茶文化从唐朝时期自成一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茶文化始终秉持着一脉相承的思想精神,内涵甚至更为丰富、深邃。中国茶文化不仅历史悠久,也有很强的兼容性。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茶文化兼容儒家、道家、禅宗等诸家文化的精华部分,形成了具体而系统的文化体系。茶文化体系中的文化元素很多,如茶道、茶德、茶礼、茶人精神、茶艺、茶具、茶事、茶室、茶画、茶诗等,都是茶文化机制比较成熟而完善的体现,不仅有丰富的物质文化,也有内涵深刻的精神文化。中国茶文化是一个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兼备的文化体系,体现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与思想精神。特别是在很多人传统观念中,茶文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理念,通过喝茶品茗来体会茶文化中蕴藏的思想精神,达到陶冶情操、教化精神的效果。所以,茶文化的精神文化在中国人眼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1.2茶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茶文化覆盖面广泛,茶具、茶室、茶道、茶艺、茶诗、茶画等都是茶文化组成的重要内容。无论是茶诗、茶画,还是茶道、茶艺,都是茶文化体系的衍生文化,体现了茶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现状。而且,随着茶叶的大量出口,中国茶文化传入国外,并深刻融入当地的本土文化,如英国下午茶文化、日本茶文化等,这些也是中国茶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体现。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想要更深刻的了解茶文化素质内容,必须全面、成熟的认识整个茶文化体系。因此,了解茶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对茶文化中蕴藏的文化素养进行全面分析,充分挖掘出有价值的茶文化素养,并把这些融入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育中,优化完善英语语言文学教育现状。
2英语语言文学教育融入茶文化的必要性与思路
2.1必要性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下,各种文化之间已经实现了深度融合,极大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关键。如,茶文化发展有一千多年历史,期间融入了儒家、道家、禅宗等文化,把这些文化的精华部分与茶文化本身的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文化兼容。正是因为这样,茶文化才具备了兼容性特征,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实施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时,其教学活动要从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目标出发,引入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基于这样的考虑,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有必要学习茶文化体系发展经验,融入有价值的文化元素,以增强教学内涵与丰富性。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精神内涵,可作为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所引文化的最佳选择之一。英语语言文学教学要求日益提高,融入茶文化元素至关重要,只有把一些有益、有价值的文化元素与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更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伴随着语言体系的传播。中国茶文化传入英国、日本等国家,并成为当地人们日常生活组成的一部分,势必便随着茶文化英语语言体系的传播。所以,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融入茶文化素质,可以结合其中的茶文化英语语言体系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而实现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目标。
2.2融入思路
为使茶文化有效融入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茶文化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应当按照以下思路开展融合工作。第一,以新教学理念为依据,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茶文化实践体验的机会。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理念层面上,应当深入挖掘茶文化素质内涵,以及茶文化与学生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培养之间的关联性,组织开展多样化的茶文化互动,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各种各样的茶文化活动,使学生对茶文化的实践体验从课上到课下、从室内到室外,真正体会茶文化素养的精神内涵,并从中有所获益。第二,以新教学方式为手段,加深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目的是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中西茶文化差异化意识,使学生在这种差异化文化意识中更好的实现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转化,实现中西方语言无障碍沟通交流。为做到这点,要以新教学方式为手段,从物质与精神方面对比分析中西茶文化,得到两种茶文化的语言文化的不同,并把二者之间的差异引入到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及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第三,以与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相适应的茶文化内容为基础,构建健全完善的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体系。在世界文化史上,关于中西方茶文化的文学著作不胜枚举,无论是茶事、茶俗,亦或是语言文学,有关的文学著作都很多。为此,教师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相关的茶文化内容作为教学素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体系,使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兼顾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两个方面,培育学生中西方文化差异意识与英语语言能力。
3英语语言文学教育中茶文化素养的培育策略
3.1把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
教育的目标是教书育人,没有功利性,因此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不仅一味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文化差异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基于此,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应选择相符的茶文化内容融入教材,把培育学生的茶文化素养作为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就现实情况来看,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材中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西方的文化习俗、刊物等,国内素材就相对少一些。茶文化在世界上久负盛名,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深刻影响,且国内外有大量的中西茶文化著作,纳入英语语言文学教材是可行的。因此,高校把选择性的茶文化内容融入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书本中,把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素养作为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使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上升至重要地位。
3.2结合茶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英语语言文学教学
让学生结合茶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学习英语,不仅可以使英语语言文学与茶文化结合起来,还能借助这些名著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素养。茶文化素养的覆盖面极广,主要包含茶文化中蕴藏的精神文化部分,如茶德、茶人精神、茶礼等,而这些内容都是通过文学著作体现的。为此,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可以结合有关的文学作品展开,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茶文化素养,让学生在接触茶文学作品过程中得到情操熏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
4结论
综上所述,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与茶文化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素养,让学生学习茶人精神、茶德等茶文化素养,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予以正确的引导,把学生培养成为英语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兼备的人才。同时,通过英语语文文学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形成文化差异意识,实现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昕.英伦红茶文化视角下的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研究[J].福建茶叶,20xx(6):231.
[2]房晓静.中国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xx(12):156.
[3]江山.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研究[J].福建茶叶,20xx(5):226.
[4]黎瑛.英语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传播的作用分析[J].福建茶叶,20xx(5):417.
茶文化论文15
摘要:体育教学与茶文化虽然“一动一静”,但在文化属性上却高度关联,两者的结合具有现实可能性。本文首先介绍了体育教学的文化属性,指出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共通之处,随后讨论了两者融合的现状,并指出改善融合方式的多种路径,以期创新体育教学与茶文化的融合思路,促进我国民族体育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体育教学;融合;现状;应用路径
传统文化是指蕴含着一个民族发展历史、价值理念、地域风情和精神信仰的文化元素的总和。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程度不断加深,各个社会领域与传统文化的连结也愈加紧密,这进一步发挥了传统文化在文明教化方面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满足了相关社会群体的精神需求,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体育教学方面,我国正在形成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的极具中国特色而又不失时代精神的体育教学风尚。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诸多文化元素中最为丰富、最为深刻也最为抽象的一项,而体育教学则有简单、具体、动感等特征,因此要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是颇有难度的。然而,两者同属于艺术文化领域,都承担着培养健全人格、提升精神境界的历史责任,其有机结合对于任何一方的发展和完善都具有事半功倍的推动效果,所以,如何将传统茶文化素养应用到现代体育教学之中,如何改善及创新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方式,就成为了当今体育教学及文化宣传领域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1体育教学的文化属性
体育是一项典型的跨语言且跨地域的文化艺术活动,其核心理念为“生命在于运动”,内容也大都围绕“生命”和“运动”这两个基本元素展开。体育运动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祖先在闲暇之时会模仿狩猎场景或打斗场景来休闲娱乐、强健体魄,还会通过特定的项目来评定强弱、决出部落首领,后来,随着人们视野的开阔和创造能力的提升,足球、游泳、赛马、射箭等项目才逐步出现。不过,体育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艺术门类,它往往与文学、诗歌、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比如,有很多诗词、绘画都是以端午节赛龙舟、重阳节登高、少数民族骑马射箭等为题材而创作的,动感之余又颇具深意。我国体育教学同样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我国传统文化由儒家的“中庸”和“大同”思想、道家的“自然”和“化一”思想、佛教的“本真”与“清心”思想有机融合而成,讲究世间万物之间的和谐共生,追求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教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它要求体育活动的参与者要遵循所处环境的自然法则,体育锻炼应与当地的环境、气候、地貌等因素相适应,也要与参与者的自我机体水平相符合。体育的本质在于放松身体、愉悦心灵,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忘却生活与工作的烦恼,尽情享受挥洒汗水的无穷乐趣。同时,通过严谨有序的体育运动,人们还可以培养出较高的道德意识、标准意识、团队意识、控制能力和修养水平,参与者必须严格遵照相应的项目礼仪与规范来进行体育运动,一切行为都不得逾越特定的行为准则,这就构成了我国体育教学的文化基础。
2茶文化素养与体育教学的融合点
茶起源于神农时代,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民族产品,自古以来,茶就与自然纯真、精行俭德、淡泊名利、高尚质朴等品质密切关联,深得文人墨客之心。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茶与各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相互交织,衍生出茶学、茶道、茶诗、茶画、茶歌、茶舞、茶戏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其哲学内涵也在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日益丰满,终于形成了具有独特迷人魅力的中国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熠熠生辉。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看似一动一静、一文一武、相去甚远,其实则不然,两者的教育功能与提升功效可以说是颇为相似的。首先,茶文化素养与体育教学的基本关注点在于,要促进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当人们身心疲惫时,只要饮一杯香醇浓郁的热茶,便顿觉神清气爽、疲累消退,特别是处于典型的饮茶环境之中,比如在古色古香的茶馆,人们喝喝热茶、听听古曲,在清雅自然的环境下体味那份久违的悠然自得,亦或是在高山流水、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象之中,人们沐浴更衣、身着长袍,听着鸟啼虫鸣,嗅着花草芬芳,取一泓清泉活水,点一把炽烈火焰,坐在大气精美的茶器前,心平气和地煮茶、泡茶、倒茶、品茶,感受生活的乐趣与生命的可贵,可见,茶文化素养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人们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维系健康。体育教学就更不用说了,它的基础功效在于强身健体,深层理念在于通过科学合理、归整有序的体育活动帮助人们树立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次,茶文化素养与体育教学中都有团体合作的演绎方式,因而对于培养人们的协调合作能力、团队团结意识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茶艺作为一种观赏性艺术,需要演示者和欣赏者的共同参与,在表演结束后,两者还可以共同饮茶,感受古代文人挚友点评世事、抒写情怀的乐趣;采茶戏是一种源于采茶活动的民间戏剧形式,表演过程中要求各演员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统一,乐器之间、乐器与人声之间、人声与肢体之间等都要主次分明、和谐一致,由此才能生成美妙的乐章。体育教学同样强调团队合作意识,在各大体育比赛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宣传标语,指出尽管比赛结果很重要,但人们应当更加重视比赛过程,注重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行为,稳定心态、顾全大局,真正发挥团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实现体育运动的真谛。最后,茶文化素养与体育教学都注重弘扬和平友爱、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精神。茶文化汲取了儒释道三家精神的思想理念,主张和谐、强调礼仪,不论是彰显人与自然共生之趣的种茶、采茶,还是突出人与茶高度统一、人与人精神交融的茶道艺术,都可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我国人民爱好和平、追求和谐的传统民族精神。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体育运动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团体性活动,特别是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等较为剧烈的项目,更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参与者不能追求“一枝独秀”,而要考虑发挥整个团队的最大作用,为队友创造施展能力的机会,但是,面对参与竞技的另一方,必须遵循适度原则,遵循比赛原则,一切适可而止,避免给对方造成意外伤害。另外,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性的体育盛宴,奥运精神同样秉承了弘扬和平的理念,在奥运会期间,任何国家都必须停止战争行为,为体育比赛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否则将受到全世界的谴责。由此可见,在人文关怀理念上,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是高度一致的。
3当前茶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从上文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与茶文化元素的融合存在极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两者始终处于平行发展的轨道上,对彼此的了解都不够深入,所以两者的结合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我国体育教学对于茶文化并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认知。在传统体育观念看来,体育教学是纯粹的运动文化,而茶文化则属于抽象的静态文化,忽视了两者的相通之处,没有找到正确的切入点。有些体育教学者甚至排斥茶文化的融入,认为茶文化元素会削弱体育的运动精神,降低参与者的积极性,阻碍了茶文化在体育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教学尚未形成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整体性研究方案,尚未建立体育教学与茶文化之间历史内涵、文化内涵、价值功能的社会化开发体系,无法让茶文化的参与从理论走向实践。部分院校的体育教学虽然已经开始引入茶文化元素,但仅仅是将茶文化应用于体育运动后期身体恢复与调养的阶段,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并未真正将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茶文化密切结合。
4茶文化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若要改善茶文化素养与体育教学的结合情况,实现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两者在崭新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两者的共通之处与融合基础,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茶文化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第一,体育教学要树立文化意识,正确认识茶文化素养对于体育教学及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我国各民族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是中华儿女必须代代传承的优秀文化元素。体育教学者肩负着文化教育的重任,理应承担起传承茶文化的历史使命,自觉主动地把茶文化植入到体育教学体系中。在引入茶文化的过程中,体育教学者要积极搭建体育教学与茶文化相互融合的动态体系,不能孤立两者之间的文化关联,要根据特定文化环境及文化需求对两者进行动态结合,针对不同环境和不同群体建立相应的结合模式,以适应人们的多种需求。同时,体育教学者要明确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把体育参与者及茶文化参与者置于首要位置,将参与者的身体接受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作为主要结合依据及衡量标准,通过两者的融合促进参与者的身心健康,不仅提升体育技能,也能获得文化知识,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第二,体育教学要树立文化培养目标,在传授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传达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体育教学者要将茶文化学习与体育技术学习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能因为盲目追求体育技术而忽略体育教学的文化性,要强调技术与文化兼修并重的人文教学理念,让体育技术演化成为茶文化发展的动力与基础,让茶文化素养成为体育技术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这就要求我国体育教学者不但能够掌握基本的体育动作技术和体育文化形态,比如体育用品、运动服饰、运动标志、体育规范等,还能够将体育教学的属性深化到民族文化层面,充分把握茶文化的人文精髓,不断挖掘茶文化中适合体育教学的元素,比如审美理念、价值观念等,发挥茶文化对于体育教学的实际功效,让我国体育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民族之路。第三,体育教学要形成系统的民族文化教学策略体系,综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实现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创新结合。一方面,体育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包括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把茶文化与体育技能展现在参与者面前。例如,体育教学者可以把茶舞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图片及视频展示,直观地把福建、云南、江西等各地的茶舞形态及相关民族服饰等展现在学生面前,更易于为学生接受,也更有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体育教学者要采用体验式的参与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化认知过程当中,以茶文化讲解作为教学引导,以茶文化相关的历史知识、民风民族、传统歌舞等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实现两者的创新结合。第四,体育教学要建立有机互动的文化反馈机制,时刻关注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体育教学者应结合茶文化的具体内容,打造出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新型运动形式,但是这些形式毕竟属于创新性的探索,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很多情况下都需要长期地改进和完善,而这些都离不开参与者在实际体育活动中的及时反馈。例如,在江西,很多体育教学者都把采茶舞与健身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民族特色鲜明的有氧健身形式,展现出两者结合的美感和力量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对学习者的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肌肉系统以及其耐力性、灵敏性、参与度和兴趣度作了长期的跟踪调查与科学的数据统计,根据反馈结果对采茶健身操进行不断调整与完善,实现了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完美融合,形成了个性化、民族化的体育形式,丰富了我国体育教学的文化内涵与传授形式,也促进了我国茶文化的全面推广与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蔡荣章.茶席茶会[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3]苗治文,齐风.“中国元素”的体育诠释与传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2):5-8.
【茶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茶文化论文11-04
紫砂与茶文化论文10-23
中国茶文化论文07-24
中国茶文化论文07-26
音乐对茶文化传播的作用论文12-12
茶文化体育教学论文推荐11-22
中国茶文化选修论文11-04
小议俄罗斯的茶文化论文07-07
中国茶文化论文(精选10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