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
比较文学所研究的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之间文学的联系和异同,从而实现各种文学种类之间、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跨越式对话,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理论研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比较文学概述
近年来,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广泛的关注。比较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自从1827年歌德提出“世界文学”和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到现在,作为一门比较正式的学科,比较文学也走过了近一百年的历史。
自从西方在十九世纪末产生了比较文学,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到二十世纪中期,比较文学已成为文学领域最为引人关注的学科。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上的联系,使得其文化、文学方面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且在日益紧密地进行着,从而使得比较文学也在不断地传播和发展着,从欧洲的法国学派发展到美洲的美国学派,在发展到亚洲的中国学派,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比较文学所研究的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之间文学的联系和异同,从而实现各种文学种类之间、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跨越式对话。比较文学具有明显的跨越性特征。可见比较文学主要是对不同文化文学、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联系和作用进行研究,以及对文学跟其他门类学科或者跟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或者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比较文学的跨越性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跨语言研究。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但即使是同一语系的语言都会有较大差别,更不用说不同语系的两种文化了。因此语言是比较文学研究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第二是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对文学跟其他所有的学科都能进行跨科际比较研究,其所包括的学科有语言学、哲学、宗教学、心理学、科学与艺术等等。第三是跨文明研究。主要是指不同文明的文学、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所进行的比较研究。综上,比较文学主要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不同语言、不同学科、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文明之间文学的差异性、普适性研究。
二、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一)法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随着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兴起,使得世界各国间出现了比较强的文学交流,从而促使了人们对外国文学跟本国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
最早兴起比较文学研究的是在欧洲的法国,法国许多文学家在实证主义和文献特征的基础上开创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从而使得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进入了第一发展阶段。法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即大致开始于20世纪的20年代,其主要代表文学家有:Fernand Baldensperger(巴尔登斯伯格)、PaulVan Tieghem(梵·第根)、Marius—Francois Guyard(基亚)等。
首先,在20世纪的20年代,Fernand Baldensperger第一个通过严密的实证考察法对外国文学跟法国文学之间的彼此影响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他对法国文学跟外国文学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进行研究,也在此基础上对那些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问题研究也非常深入。Fernand Baldens?
perger在《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中指出,任何文学学术研究都必须言出有据,而不可以牵强附会,他指出:如果只是看了一眼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就根据印象和记忆通过个人主观臆想对它们进行了对比是不科学的,这样的比较研究是不具备论证的充分性和明晰性。
因此,Fernand Baldensperger为了不让比较文学研究陷入了空谈主义,他强调比较文学的科学性和实证性,要求通过充分的证据材料来分析和研究不同文学之间的差异性和异质性。所以在他的文学比较研究中总是有比较足够的实证材料做为他结论的支撑。通过实证主义的方法去研究各国文学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也就成为了法国文学比较研究的主流。
其 次 ,在 Fernand Baldensperger 之 后 就 是PaulVan Tieghem(梵·第根),PaulVan Tieghem是第一个对法国比较文学研究理论进行全面阐述的人。PaulVan Tieghem在《比较文学论》中指出,法国文学的比较研究应该跟其他历史科学研究一样,将那些尽可能多的不同来源的事聚集起来对某一个讨论或者事实进行解释,或者作为它的论据。PaulVan Tieghem指出“:比较文学主要是对各国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进行本质的研究”。
他将这种关系概括为三类,即拉丁文学和希腊文学之间的关系、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关系、各国近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应该界定为输出者、传递者、接受者三类,将研究类型界定为媒介学、源流学和誉舆学三种,将文学比较研究界定在两个国度之间进行。而超出了上面所指的范围就应该算作“总体文学”的研究范畴。PaulVan Tieghem的观点主要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重心就是对两个国家的文学之间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目的主要是找出这种影响的途径,而方法则是利用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来对另一国家文学作品进行解释,他的比较文学观点具有鲜明的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特征。他站在“欧洲为中心”的立场对比较文学的人物和性质进行探讨和研究,他觉得比较文学就是对欧洲诸国文学的相互影响或者关系进行研究,并尽力将欧洲各国文学作品归附到欧洲总体文学发展中去。
第三,法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文学家就是Marius—Francois Guyard(基亚),他在其《比较文学》(1951)中指出:比较文学研究也就是外国文学或者世界文学乃至国际文学之间具有的关系的研究。每个比较文学家站在民族和语言的边缘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学的情感、思想、书籍、题材等方面的彼此影响或关系进行研究。
Marius—Francois Guyard将比较文学的对象界定为“各国间的固有观点、思想动向、渊源、作家、主题、体裁、媒介”等其中。跟PaulVan Tieghem(梵·第根)相比,Marius—Francois Guyard 觉得 PaulVan Tieghem所提出的总体文学其实就是他所指的“思想动向”。
综上所述,法国比较文学理论作为外国比较文学第一个发展的阶段,其基本的观点为:比较文学研究主要是外国文学或者国际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主要是欧洲诸国文学及其作家之间、欧洲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彼此关系和影响;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以事实联系为基础的实证主义方法。法国比较文学研究对于外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但是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法国比较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法国各学者的比较文学研究主要界定在欧洲文学范围之内,最多也仅仅涉及到欧洲跟其他洲际文学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并且其研究没有将不存在渊源关系的文学作品及其作家纳入其中,从而使得法国比较文学陷入了“欧洲中心论”的藩篱。再者,法国比较文学研究对事实上的联系非常强调,然而就忽略了那些规律性的、抽象性的联系和影响,其在方法上过度追寻实证主义原则,使得其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大大的缩小。
(二)美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突破法国比较文学局限于文学关系史上的藩篱,美国比较文学研究逐渐兴起,发展成为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美国比较文学提出了没有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以及文学跟其他学科间的比较研究。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相对于法国比较文学研究是一种跨越,它跨越了法国比较文学中立足于事实关系或者联系的局限性,也超越了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Renb Wellek(雷内·韦勒克)、Henry H.H.Remar(雷马克)、O.Aldridge(奥尔德里奇)、HarryLevin(哈利·列文)等,下面主要对 Renb Wellek(雷内·韦勒克)和Henry H.H.Remar(雷马克)的比较文学观点进行探讨。
首先,Renb Wellek(雷内·韦勒克)在1953年发表的《比较文学的概念》中对法国比较文学提出了批评和质疑,他认为法国比较文学过于注重事实上的联系,指出法国比较文学所倡导的文学关系研究只是局限于文学的外部研究,只是实证主义地将那些杂碎实物进行现象上的拼凑,没有对文学间的深层或者更高层次的关系进行研究。于是,Renb Wellek在1958年九月的教堂山会议上发表了《比较文学的危机》的演讲,对法国比较文学或者世界比较文学的局限性和不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Renb Wellek指出,当时的法国比较文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都不够明确,脱离了文学性,只是机械地从外部对比较文学进行范畴规定,从而促使比较文学中极端的民族主义等扭曲现象的滋生。他认为真正的比较文学研究应该确定文学文本的中心地位,确定比较文学的“文学性”,在此中心下应该对各种文学问题进行自由的研究,而不是那些死板的事实。他认为,艺术品并不是来源及其影响的总和,它们其实都是独立的整体,从其他地方所得来的事实材料注入到另一个整体中其实并不再属于外来的东西,其已经同化到新的整体中。Renb Wellek《比较文学的危机》报告的发布是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兴起的标志,并揭开了美国比较文学理论发展的序幕。
其次,在Renb Wellek之后,Henry H.H.Remar(雷马克)于1962年的《比较文学的功用和定义》中对美国比较文学的观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同时进一步对法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批判。Henry H. H.Remar指出:“法国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只是为了证明并找出文学间某种关系或影响的存在,而没有重视文学艺术性的评价与理解,因而忽视了文学作品本身所做的实质性贡献。”Henry H.H.Remar认为,比较文学其重点在于比较,而纯比较性的东西其实是无穷无尽的联系,而不仅仅局限于法国比较文学中的“相互影响”。在批判法国比较文学的基础上,Henry H.H.Remar也提出了美国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概念和方法。他认为,比较文学研究是超出国界的文学比较,同时也是文学和其他信仰、知识、学科领域之间关系和影响的研究,这些学科、知识和信仰主要有:宗教、自然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哲学、音乐、建筑、雕塑、绘画等等。总而言之,比较文学研究主要是指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者多国文学之间,乃至文学跟其他领域之间的比较。
纵观Henry H.H.Remar对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理解,美国比较文学跟法国比较文学存在着两大不同:首先是美国比较文学跟法国比较文学一样都认为比较文学超出了国度,可两者的着重点不一样,法国比较文学所强调的比较是跨国度的建立在事实依据或者文献依据之上的影响和被影响,美国比较文学所强调的比较是并不限于影响,其也包括文学作品间的异同和对比,主要是文学作品间的文学性、艺术性的比较评价。其次是美国比较文学超越了法国比较文学,认同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性,指出比较文学研究还应该兼顾与其他领域进行比较研究。
根据上述观点,美国比较文学研究主要以文学作品自身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和美学规律作为研究的重点。作为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跟传统法国比较文学分庭抗礼的新兴流派,美国比较文学注重对法国比较文学的批判,反对法国比较文学局限于文学关系史的观点,使得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无限扩大,同时也反对法国比较文学定位于实证主义方法的影响研究,而提出了无事实关联的平行研究。美国比较文学并试图将文学性看成比较文学的中心。美国比较文学顺应着当时世界文学格局的变化和发展,对比较文学进行了积极的拓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但是,美国比较文学受形式主义美学的影响,对文学性、艺术性的美术价值过分强调,而将文学作品中一切不能以美学的研究方式解决的东西简单地排斥在研究范围之外。可是现实中,要完全地将政治、社会等外部因素排开来研究文学间的审美状况是确切不能够实现的,是不可能进行的实情。因此,美国比较文学从过去的实证主义极端走向了另一个理论性的极端,对纯理论性的东西探讨的比较多,而对一些具体性的东西研究却非常少。
三、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的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或者理论都是在实践讨论中慢慢发展和完善的,比较文学也不例外。法国比较文学和美国比较文学的学派之争是文学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凸显了文学历史发展的局限性。
但法国比较文学和美国比较文学也会在文学历史发展中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完善。随着文学历史的发展,比较文学不单单只是法国比较文学所倡导的影响研究,同时还包含美国比较文学所倡导的平行研究和阐发研究。法国比较文学和美国比较文学之间的融合将会是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法国比较文学向美国比较文学靠近
对于法国比较文学之后的发展,艾金伯勒在1963年发表的《比较不是理由》中提出:比较学者的首要任务,是反对一切地方主义和沙文主义。
他们必须最终意识到,如果没有对人类文化价值几千年来所进行交流的不断认识,便不可能理解与鉴赏人类的文化,而交流之复杂性又决定了每个人都不能把比较文学当作是一种语言形式或是某一个国家的事,即便是那些地位特殊的国家也是如此。
艾金伯勒的这种观点超越了美国比较文学和法国比较文学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研究对象上的争论,而凸显出全新的视野。于是,艾金伯勒对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改革方案,从而致力于对比较诗学、文学间的翻译、韵律学、比较文体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艾金伯勒不但对法国比较文学忽略文学作品在文本中的内部规律和价值而只关注文学间的外部联系进行了批评,同时也对美国比较文学不够重视研究过程中的准确性进行了批判。艾金伯勒进而指出了比较文学新的发展方向:这种比较文学把历史方法和批评精神相结合,把考据和文章分析相结合,把社会学家的谨慎和美学理论家的勇气相结合,这样比较文学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对象与合适的方法。
通过艾金伯勒并蓄美国比较文学的部分观点的指引下,法国比较文学研究者开始打破陈规,纷纷意识到过去以欧洲为中心的比较文学研究弊端,采纳美国比较文学的合理建议,重视其他洲际文化文学的联系和关系,不断拓展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A.M.Rousseau(卢梭)和 C.Pichois(毕梭瓦)于1967年在他们共同完成的《比较文学》中指出:“比较文学是一种方法论的艺术,是由文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通过类比、影响与亲缘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或者由事实与文学文本确立起来,不管在时间与空间上相距有多远,只要它们同属于同一传统的不同语言与文化,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描述、理解与分享。”A. M.Rousseau(卢梭)和C. Pichois(毕梭瓦)觉得比较文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理解、描述和欣赏所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文学作品间或者文学作品跟其他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和比较来欣赏、理解和描述题目。他们的如此看法跟过去基亚和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观点已有较大差别。再者,基亚1978年所出版的第六版《比较文学》的前言中就明确提出:比较文学是一门不断变化的学科,它现在仍然比较年轻,对于其研究范围和研究方向,世界比较文学研究者还有许多公众要做。基亚在第六版《比较文学》的前言中还指出比较文学多样性发展方向的特征:“比较文学反映了文学本身在观念方面的不断演变。过去的文学,曾长期地局限在雅典、罗马和耶路撒冷的世界里,而现在它已开始面向亚洲和非洲的文化了”。
(二)美国比较文学对法国比较文学的批判纠正
然而,对于比较文学的发展方面,美国比较文学研究者也开始审视自身的不足。韦勒克1965年发表的《今日之比较文学》和1970年发表的《比较文学名称与性质》文章中指出自己过去针对法国比较文学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他认为应该在“把文学作为艺术来研究与把文学放在历史与社会中去研究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在韦勒克的引导下,其他的美国比较文学研究者也开始不断纠正自己的观点,以期慢慢融合法国比较文学的观点。Ulrich Weisstein(乌尔利希·韦斯坦因)于1968年在德国出版的《比较文学导论》(美国出版是1973年)中指出:“在尝试下定义的时候,我们愿意在自己限定的研究范围内取一条中间道路,即在法国学派的正统代表们(以梵·第根、伽列和基亚为主)所持的相当狭隘的概念和所谓的美国学派的阐释者们所持的较为宽泛的观点之间取中。”
其明确地在过去美国比较文学观点和法国比较文学观点中选择了中立立场。他对法国比较文学注重事实材料的拼凑而对轻视文学性、艺术性等美术价值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对美国比较文学单纯追求平行类似的研究进行了审视。他认为比较文学研究应该仅仅在于各艺术间的彼此阐发,只要在各艺术类别之中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即可,而不需要对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过分的研究。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法国比较文学研究者的逐渐“美国化”和美国比较文学研究者的逐渐“法国化”,使得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发展趋向慢慢走向融合,走向统一。而在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研究走向统一的同时,也加快了西方跟东方的结合,从而促使了中国比较文学在外国比较文学中的融入,最终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拓展到东西方异质文化的跨越上。比较文学是一种跨学科、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的文学研究,它极力突破各种界限,打通各种文学,更好地对文学规律进行研究,从而促进各个层面文学交流,加速世界文学美好愿景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巴尔登斯伯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M]∥干永昌,等.编选. 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3.
[2]罗·梵·第根. 比较文学论[M]∥干永昌,等.编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57.
[3]马·法·基亚. 比较文学[M]. 颜保,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4.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相关文章:
比较文学中的实证方法与审美批评02-27
关于民事执行理论研究中的若干题目01-12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理论研究?03-22
比较文学的小论文05-25
比较文学的相关论文12-06
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理论研究(中)03-18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12-05
比较文学论文4000字05-23
比较文学定义研究论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