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者文学素养研究论文
音乐赋予我们的是抒发情感的世界,给予联想与想象的空间,能够勾画与描绘“私人空间”的“舞台”。舞台的绚烂,是需要多种内容与色彩等因素的有机组合;音乐需要创作者、演奏者和欣赏者这个完整的“链条”。在连接过程中,创作与接受会因不同演奏者、欣赏者的不同文化内涵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欣赏者接收的是演奏者的信息传递,演奏者是接受音乐作品所传递的信息,这就需要谈及到“再创造”,而“创造”与演奏者内在的“综合实力”(文学内涵)紧密相连。
1文学对演奏者的启示与启发
音乐人类学家博尔曼在《世界音乐》(2002)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世界音乐中要考察“音乐”语言的含义以及考虑语境的重要性。在世界各个地方的‘音乐’具有不同的含义,一方面,这些音乐参与了文化活动并以我们不熟悉的方式联系着不同的世界;另一方面,作为在理解什么是音乐上也是完全不同的。对于西洋乐器来说,西方音乐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宗教音乐,而宗教音乐源自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的产生与之后多个世纪的高度扩展与延展,使音乐作品源源不断层出不穷的,且呈现出种类与形式复杂多样的,在音乐历史上都重重的记录下了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似的开拓与转折点,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西方音乐的文明在古典音乐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令直到今天从事专业音乐的人们都叹为观止的音乐成就,如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巨匠。在这里想要说的是,他们都是宗教虔诚的信徒,他们的音乐离不开宗教文化的渲染与影响,同时他们的音乐思想与内容亦融入了西方历史这个大的社会背景,这里同样会产生文学产物,而这些产物无疑脱离不开社会环境这个孕育一切的大舞台。音乐作品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生活,离不开人们对情感的表达与宣泄的需要,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音乐作品的产生更离不开人们对音乐的追求与享受所能带来的满足感。文学赋有叙事性、抒情性,情景交融、动静相称,这些表达方式与方法在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作品中同样会得到体现。慢速与快速的交替让人们在听觉与主观感觉上有了较为明显的对比,音乐如文学一样有了段落与层次。音乐的演绎者与诠释者一定要依据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舞台和创作者创作作品的背景,结合当下、结合演奏者自身进行“二度创作”,且在这过程中如能较好地展开想象与联想,将音乐作品在演奏者头脑中形成文字性的构思与相应的图画或场景,演奏的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艺术品”。因此,文学中存在的不论是“精雕细琢”的美“,诗情画意”的美,还是“哀怨凄凉”的美,对于音乐创作者和演奏者来说无疑都是宝贵的、取之不竭的“音乐之美”的源泉,更需要演奏者去甄选与珍藏。
2文学内涵对演奏者思想与心理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层面看,音乐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一个门类,其诞生的动力来自人的情感表现、思想沟通、审美意识表达的需要。“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就是不断地调整,纠正和重新平衡自己的各种内在因素。生活的真正基础在于发展不平衡,这种发展往往是在下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然后再去平衡它……艺术的双重目的性,它是艺术家本人的一种自我反映;又是表达情感的一种途径。”[1]演奏者是音乐艺术富有个性来源主体,而演奏者的内心世界则是综合展现音乐独特魅力的最深层的来源,它是由主体内部所储存的与音乐相关因素的融合与释放。这种释放是需要有一定度的,不及与过分表现都是对音乐诠释所不美的,这些因素的表现需要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更需要心理对实际演奏的支撑与指导。在实际的演奏中,演奏者的心理变化有时是瞬间性的,有时是持续性的,甚至直接影响到演奏的音色、质量与情绪等等,要想达到这些因素的“平衡”,需要演奏者不断地调整自我演奏状态,好的音乐表现必须是在声音出来之前就调整好、设定好的,它不允许错误在舞台实践中的更改,因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时间性,胡塞尔曾说:“我正在意识到一个声音,也就是这个声音被给予了。你意识到的声音片段作为当下在你意识中的长短正是你所意识到的它的时间。”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个人修为的高低通过其言语行为就可观察得出,针对某一客观事实,有的人言行较为感性直白,有的人理性婉转,有的人话语苍白没有色彩,而有的人内涵丰富其语条理清晰,这些一方面需要阅历;另一方面是其内心的修为。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成熟,外在的只是内心的载体,这种成熟是通过文字形式的不断积淀形成的,是通过文字语言和专业语言符号在特定模式下按照一定的规律有序的组合(系统的科学知识)被人们得以吸收和实践的过程。古代诗、书当中,文人用文字组合的千变万化来有机组合描绘和记述其看到和感受到的事物。是这种事物的外界刺激激发了内心,由此产生了流芳百世的经典诗句。如果这些相关的诗句内容被演奏者吸收,合理地汲取运用到演奏的音乐作品中,会不会也会产生诗一般的效果。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音乐甚至比诗歌还优越,它模仿感情比诗的模仿更完美。”演奏者的心理需要音乐审美的提升,音乐审美的积淀与发挥是依靠文学功底的积累,表演者要结合自身所处的时代精神和音乐美学观念,在音乐表演实践中发挥其创造性。
3结语
总之,无论何时何地,演奏者都要在舞台表演的流动时间内,尽显个人演奏能力的同时彰显音乐那独有的魅力,需要内在“深厚”的功底。虽然说演奏技巧很主要,没有技巧就不会体现作品的难易程度,但没有内容与情感的音乐是没有生命的音乐,鲜明形象的音乐需要演奏者头脑中具象型语言转化为抽象型语言,用具有时间与空间艺术——音乐表达出来。这些语言意义的增添使得音乐内容更为丰富,色彩更为绚烂,需要用文学描绘词汇和语言不断充实与完善,追求我们所向往的音乐殿堂,共享音乐魅力。
【演奏者文学素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