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抗战时期重庆电影文学研究论文
1前言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电影文学多指称电影剧本:“就在不久之前,要使那些不学无术的人相信电影是一种独立的、具有自己特殊规律的新型艺术,还是件颇为艰难的事。而今天则很少再有人怀疑这一点了,而且注重新型艺术的文学基础一一电影文学剧本,也被认为像舞台剧本一样是一种有特色的、独立的文学形式。电影剧本己经不再是一个技术性的附属品,像是屋子建好后就要拆卸的脚手架那样;电影剧本己经成为一种值得由诗人来写作的文学形式,甚至还是一种可以刊印成书供人阅读的文学作品。”而实际上,电影文学远不止电影剧本一种形式:“视听文学一一姑且让我这样概括一一是传统文艺与新兴视听技术结合的产物,是文学之园中的一簇鲜花。它从古老的文学之树中吸取营养,在新的视听艺术的母体中迅速成长,目下,己经形成演化出电影文学类(电影剧本、电影故事、电影小说、电影报告文学、电影故事等。”
2叙事结构的电影化与戏剧
中国电影文学的发展进程如同电影一样,经过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电影文学作为直接为大屏幕服务的文学形式,与传统文学体裁既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差别性主要体现在电影文学注重运用电影的形象化表现手法,以场景作为叙述的基本单元并借用蒙太奇化的方式加以连接。而它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又表现在往往会吸收既有文学体裁的表现形式,继承了戏剧化的结构方式。叙事结构的电影化场景作为叙述单元 场景作为电影文学剧作的基本叙述单元,是指“在同一时间或地点中展开剧本内容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包括人物生活、工作等活动场所和想象中的非现实环境,体现了剧本的规定情景。”在早期的电影本事中,细节描写以及较为明确的场面结构己经逐渐形成。洪深于1921年所创作的《申屠氏》便是以“景”作为最小的组合单位。郑正秋于1924年发表的《苦儿弱女》是目前可见中国电影文学中最早的分幕故事,该剧己经具备清楚的场次划分,诸多场景在文字的外部结构上自成段落。这种结构方式在抗战时期重庆电影文学的创作中口臻成熟。在此时期的电影文学剧作中,有些是在场景描写开始之前直接标明标题,如《火》便以“第一场山林”、“第二场林大妈家”、“第三场林家屋外”、“第四场林家屋内”的结构方式共分为十二场。每一个场景都有独立的情节构制,是完整的场面描写。“第一场山林”就是对虎子打猎这一事件的详细展现。通过虎子在山间奔驰一一数次放枪一一猎物满身一一发现兔子一一展示镖法这一系列具体事件分层次展示了虎子的晓勇善斗,为其之后参加抗口队伍的举动埋下伏笔。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来的意思是装配、构成,引申用在电影艺术里就是剪辑与组接。”电影文学剧本就是要为电影拍摄提供有意识的艺术组织的素材,组织这些素材的思维或方法就是蒙太奇。国际上通常将蒙太奇划分为两种形式:叙述的蒙太奇和表现的蒙太奇。叙述蒙太奇是以时间顺序以及情节发展逻辑进行排列,“着重于情节发展,人物形体、语言、表情以及造型上的连续,同时也从剧情上连续地说明一个动作内容。”叙述蒙太奇可以分为顺叙、平行、积累等具体形式,是抗战时期重庆电影文学主要运用的蒙太奇形式。在我国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申屠氏》中,叙述蒙太奇便己初露头角,发展到抗战时期的电影文学创作中,叙述蒙太奇作为剧本叙事技巧以及剧本结构方法,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剧作者利用叙述蒙太奇语言,将独立的画面有序组接,在顺承关系或因果联系中推动剧情稳健发展,并使对列的两个画面产生意在言外的感染力。
3结语
20世纪的电影艺术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一一电影文学。电影文学包括电影剧本、电影故事、电影小说、电影报告文学等新生文学体式。中国现代电影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有机组成部分。它理应同小说、话剧、报告文学等同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寻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纵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电影文学无疑处于边缘地位,专门的电影文学史寥寥无几,对于电影文学的研究论述极为有限。
抗战时期重庆电影文学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成为认识上十分重要实际上十分冷清的部门。仅有的少数研究资料多将其置于抗战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阐释,而忽略电影文学本身所具有的文学特性。从而使得抗战时期的重庆电影文学被埋没在政治意识形态的洪流之中,充当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边缘注脚。
【抗战时期重庆电影文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文学研究的论文09-09
空间转向文学研究的论文07-30
文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提纲08-15
浅谈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论文06-18
文学研究中语言问题研究论文08-10
现代文学研究困扰的相关问题论文10-30
文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提纲2篇05-04
论文化意识下的英美文学研究文学毕业论文09-24
国学热与我国当代文学研究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