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时间:2020-08-04 10:09:23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但是,由于文言文离我们年代久远,语言思维习惯有了巨大改变,加上学生对文言文学习认识不足,对其真是“想说声爱你却是那么不容易。”为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有效做法。

浅谈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一、注重预习,适当点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自主学习就意味着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对作品的不确定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学习。

  文言文的学习应倡导“自读一质疑一讨论”的模式,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来解决问题。在这个模式中,“预习”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新课标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改变在古文教学过程中一贯的“替”“灌”做法,侧重培养学生使用有关工具书及查找、筛选资料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地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例如在学习《黔之驴》这篇文言文时,为了讲清楚“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这两种词类活用现象,教师首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导”的作用,从典型例句的分析解剖中明确它们的区别。于是我让学生比较原文中的句子“蹄之”和稍加改动后的句子“蹄踢之”中两个“蹄”的解释。通过比较质疑,学生明确了名词作动词,它后面势必不可能带动词;名词作状语,它后面肯定是动词。然后我再让学生比赛从课文中找出有这种活用现象的句子,比谁找得多、找得快、找得准。在实践中探索,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乏味的字句理解变得富有生气,而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维能力也在充满思考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得到提高。

  二、潜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任何一篇文言文拿来,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都可以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让学生有话要说的问题。比如学习文言文《三峡》,教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时候设计这样的问题:“看了《三峡》这篇文章,为它的美景所深深吸引,如果你准备到三峡旅游,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说说你的理由?”问题巧妙地加入了人文色彩,替代了传统课堂上索然无味的提问:“谁能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匣子,觉得有话可说,课堂呈现开放的态势。同样是完成教学整体感知的目标,但课堂问题却变成了人人乐于参与的人文情景,这样的设计无疑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和智慧的钥匙。 对不同的问题设计会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我深有体会。以张岱的《湖心亭赏雪》为例。我在第一轮教学过程中走的是传统路线:逐句翻译,字字落实,可以说全文无一处字句不明白。这时有学生提出疑问:“作者和舟子明明两人前往湖心亭,为何作者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前后是否矛盾?”理解作者的孤高之情正是这篇文章的难点,我在匆匆引导之后便得出结论:作者清高孤傲。舟子在作者眼中是个“俗人”。学生窃窃私语:“张岱这不是轻视劳动人民吗?”反思这节课的效果,学生并未真正地理解文章的重难点。对原文的理解不仅肤浅,甚至有很大偏差。同样是“理解作者的孤高之情”这个难点,我在第二轮教学时重新设计了问题,紧紧抓住金陵客一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为突破口。“此人”指什么样的'人?学生很轻松地说出“痴迷雪景、志趣相投、闲情雅趣”等词语,接着我又问:“舟子有无闲情雅趣?从何处可见?”学生分析“舟子喃喃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两个“痴”字写出了舟子的不解,他认为不可思议,更无法感受到雪景之美。以“舟子喃喃语”结尾更从侧面衬托出作者知音难觅的感慨,写出他偶遇知己的惊喜和欣慰。整堂课下来,学生顺利地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深刻地体会到文章的意蕴,领悟了作者的写作技法。

  三、加强诵读,引发联想,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

  诵读作为文言文传统的学习模式,很多时候是没有“读”到位的。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就连这少得可怜的朗读也走进了“四多四少”的误区:自读多,范读少;齐读多,个读少;讲前读得多,讲后读得少;纯朗读多,背诵少。这样大大地削弱了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天长日久使诵读变成厌烦的、事倍功半的“低效劳动”。为此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诵读指导,通过教师的范读来影响学生,传授诵读的具体方法,变化诵读的形式,通过诵读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感知,培养文言文学习的思维。例如在学习《三峡》这篇文章时,我做了如下诵读的设计:首先是听录音跟读;然后是点名读,其余学生看着多媒体画面听读;再次是学生在轻音乐的伴奏下自由读;最后是看着多媒体画面和提供的课文文字齐读。这个设计中有变化读的情景:录音、多媒体画面、轻音乐、画面和文字的合成体,体现了读的层次:跟读、点名读、自由读、齐读,自然也就收获了读的效果:读清了字音和停顿,读准了节奏,读出了情感。学生不仅弄清了句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和情感,而且还培养了自主的阅读能力,形成了读想结合的思维习惯。

【浅谈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如何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的论文

2.浅谈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导入与激发论文

3.浅谈初中生英语写作兴趣的培养的论文

4.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5.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6.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7.浅谈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8.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