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中文学作品渗透之我见论文

时间:2024-10-08 17:43:32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课堂中文学作品渗透之我见论文

  众所周知“文史不分家”。在学习文学作品时,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学习,会使其人其事活灵活现;同样,在历史课堂中如果把诗歌、小说、歌曲、对联和演讲稿等文学材料与历史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让它们所承载的丰富历史资源成为历史教材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就能激活历史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角,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形成较高的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提高理解、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途径,并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历史课堂中文学作品渗透之我见论文

  一、文学作品的界定和渗透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学作品不胜枚举。文学体裁主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其内容囊括了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涉及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的每个阶级阶层,可以说包罗万象,无所不及。与高中历史教材紧密结合,并能为教材服务的文学作品也为数不少。在教学中究竟选取哪种类型,采用哪些内容进行渗透,必须根据教材所处的历史时期,结合其阶段特征,以及该时期杰出的文学成就等方面综合考虑。

  二、主动渗透文学材料,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目前高中历史教材,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对事件前因后果的解释、事件过程的说明并不充分,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制约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表现为课堂学习中容量有限,导致学生视野狭窄,思路单一,最终使课堂效果大大降低。恰当选取文学内容,合理利用,会迅速激活历史课堂生命力,有效扭转这种不利局面。

  文学作品的选取应本着“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的原则,文学作品的渗透应采用“文学鉴赏”的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事件和人物,联系教材历史知识,分析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达到扩大学习容量,把握时代特征,感悟社会发展,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1.成语典故

  在具体操作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程度,利用成语典故之都——邯郸的丰富信息,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典故入手。第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通过多种渠道(如剪报、查阅资料或实地访问等)自主搜集先前所了解的成语典故。第二步,指导学生总结、归类与教材紧密相关的成语。第三步,对自己感兴趣的成语进行再次学习,并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写出心得体会。

  2.《诗经》

  先秦部分的历史以奴隶社会为主,因此,学生全面把握奴隶社会的阶级斗争和经济状况就非常重要。《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奴隶社会繁荣时期的西周到奴隶社会的瓦解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收录的内容涉及到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大量诗篇,反映了奴隶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学生对《诗经》的许多作品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都有接触,也就容易接受。所以,我选取了《诗经》的典型篇章进行学习,以教案和课外阅读两种方式进行。

  我选取了《诗经》中的《诗经?硕鼠》和《诗经?伐檀》,并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首先让学生全面阅读《诗经?硕鼠》文章,为便于理解原文把译文也一并发给学生,让他们对材料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新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设问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获取有效信息;最后转化成历史术语进行答题。

  为了加深对《诗经》的理解,我把《诗经?伐檀》设计成了课下作业,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或按学习小组设计一个自认为比较满意的教案。

  通过这种做法,学生对奴隶社会的特点、政策的实质、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等问题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激发

  了学生学习古代文化典籍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正确指导,形成方法

  为进一步完善文学渗透的教学方法,真正激活历史课堂生命力,提高历史课堂效果,我认为在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文学渗透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做到以下两点:

  1)文学作品的搜集应鼓励学生动手搜集、整理,然后,由教师筛选使用。

  2)课堂上要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合作。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2.指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原则和方法:

  1) 时代性原则:把人物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进行评价,避免跨越时空的“超人”评价观点。

  2)阶级性原则:从这个人的阶级立场出发看待他的活动目的,不可戴上“无产阶级”的变色镜去苛求。

  3)客观公正性原则:摆脱“先入为主”的倾向,学会由“材料说话”,用“事实说话”。

  4)前进性原则:用发展的观点,把某个人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去评价其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3.文学作品选取以后对其如何设问就成为教学的关键,要做好这一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问应深入浅出,“平易近人”。

  2)设问要与教材紧密结合,突出教材重点。

  3)设问要难易结合,循序渐进。

  4)设问要具有启发性,体现探究性和合作性。

  5)设问要具备发展性,体现时代性和前瞻性。

  4.注意搜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以改正不足,积累经验。

  总之,通过在历史课堂中积极渗透各类文学作品,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有积极的帮助。

【历史课堂中文学作品渗透之我见论文】相关文章:

历史学科高效课堂之我见论文11-21

小学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之我见论文11-16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06-18

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论文05-14

让学生在历史课堂对话教学中得到发展论文11-19

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论文11-07

构建和谐品德课堂之我见教育论文12-02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论文12-02

优化课堂结构 渗透美学教育(英语德育论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