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论文
论文摘要:用单一的考试与测验方式评定学生的学业水平有失教育评价的功能,尤其不利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新观念,改革评定方法,既能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又能实现培养现代适用人才的教育目的。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学生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学生评价体系方面改革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学习评价 问题 改革措施
《大学语文》是高职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其内容既有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又注重专业需要,服务于专业能力的培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也是切合各专业学生所需的基本素质。情感、态度、习惯、方法、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与练就,它依托的是参与、是过程,如果评定语文能力,只看期末考试的“一纸试卷”,那就落入了以分数论优劣的评价误区而无法达成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高职学生本来文化知识基础差,知识缺乏系统性,成绩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自卑心理较严重,我们还采取普通高校的教学评价模式,那只能使他们对学习更无兴趣,也更加重他们的自卑感。作为教学手段之一的学业成绩评定,只有切合实际、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才不失它的教育评价功能。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学习评价主要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学习评价具有反馈教育信息,促进学生自我反省,改进学习策略,指导教师改进教育实践和教育教学方案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学生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评价方式和途径单一。如过分迷信回忆式纸笔测验模式,量化和客观化评价成为主观追求,侧重评价学生的知识识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或以少量甚至是一篇小论文为主要评价依据来评定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不高,成为伪评价。
(二)对形成性评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比,更加注重评价的过程,更加人性化,但操作起来不便利。所以大学语文在选择评价方法时,有限少量的纸笔问答式测验(1—2次)和终结性考试仍被视为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并在学期成绩评定分数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三)评价主体单一。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生学习评价仍沿袭中学语文评价传统,教师被视为学生学能评价的主体,学生被视为被评价对象,在评价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四)评价内容较为单薄。如过分重视汉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动机、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这种学习评价模式重结果轻过程、重理性轻情意、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这样做的影响是:第一,可能模糊学生对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的本质的认识。学生会误解学习评价的本质,误以为学习评价是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是为了证明教育结果是否与教育目标一致,把评价结果当作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突出强调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这样,评价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当评价成为学习者之间学习与发展优劣比较时,当评价成为人才预测和选拔的工具时,评价的本质就被曲解了。第二,不能全面深刻地反映学生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活动中所出现的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不能为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和学生改进学习策略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改革的措施
(一)充分体现学生作为评价的参与者的主体地位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促进人的发展是所有课程的工作中心。因此,大学语文学习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在传统的目标评价理论的支配下,大学语文学习评价被认为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刺激反应,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大学语文课程评价一直强调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是客体。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所以,根据现代化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大学语文学习评价要求尊重学生解读作品的权利和自由,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注重大学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整体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容很丰富。就语文知识素养而言,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就语文能力素养而言,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和认识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就语文情意而言,包括兴趣、情感、态度、习惯。
因此,大学语文学习评价内容具有综合性。从评价领域而言,它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知识和能力,即认知领域,还要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也就是说评价既要对产生这一学习的结果进行判断、描述和解释,又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判断、描述和解释;既要看到学生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修养等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一面。
(三)注重过程评价,在过程评价中以五个维度考察学生
1、参与状态。在全期语文学习中学生是否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讨论发言能否写出发言稿或者讨论提纲。
2、思维状态。一看学生是否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灵活应对研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二看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和独创性,发现、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敏捷性与逻辑性。
3、交流状态。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与信息交流,二看交流时能否具备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4、情绪状态。先看学生是否有饱满的热情,除了自己积极表现外能否静心倾听他人的发言,和大家一起体验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再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
5、生成状态。既看学生是否都能各尽所能,自圆其说,每个话题的展开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并能取长补短,激发求知欲望,也看学生是否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在课后自觉地继续探究。
(四)以定性评价方法为主,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
大学语文是一门具有公共基础性质的人文素质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不全是一门认知的学科,教材没有明确的内容阈限,知识的系统性也有较大的人为因素,它的教学是多元和综合的。而语文能力是一种智能和技能的综合,因此学生的语文成绩或能力,不能只用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成绩来作量化测定,纯粹的量化和客观化评价难以全面深刻地反映教育现象的真实信息。而定性评价方法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定性评价能较为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发展,在充分肯定进步的同时,又能提出问题;在鼓励和表扬的同时,又能看到缺陷。定性评价重视环境对课程的影响,重视课程运行的整个过程,认为这是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总之,定性评价方法可以通过调查,充分地揭示、描述和解释大学语文课程活动过程中的特质,从而显示其中的意义。
(五)评价方式力求丰富多样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测验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这种方式,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可是,单凭测验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可以获取信息,但不足以反映学生学习的全貌。测验是一种重要评价方式,但评价并不等于测验。很明显,测验评价存在如下缺陷:
(1)题目数量、类型有限,评价内容难以全面和详实;
(2)数字化结果的内涵模糊,对于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缺乏针对性;
(3)仅靠分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具备说服力。所以,大学语文的学习评价要做到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如可采用观察、面谈、课堂问答、写作、练习、问卷调查、座谈、典型例子分析、辩论、演讲、表演、展示、写文章、考查、考试等方式或途径,评价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等。
参考文献:
[1]马永.观摩与评析[J].教师,2008(4)。
[2]周迅.一位高职校长的理念与困惑[N].光明日报2006-12-13。
[3]林东.语文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EB/OL].第19届中国教育学会论文.(2006-11-01)[2008-11-10].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论文07-15
高职院校学生质量综合考评体系的构建与研究08-13
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分析的论文08-16
高职院校师德教育论文09-10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论文09-28
高职院校混合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探究论文05-20
高职院校留守学生管理教育探索论文06-23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09-23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困境与发展研究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