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形式下戏曲文学论文

时间:2024-07-27 09:41:31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说唱形式下戏曲文学论文

  一、说唱艺术的特征和历史

说唱形式下戏曲文学论文

  说唱不是我国汉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说唱流传于世,像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阿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就是我国著名的三大说唱史诗。说唱形式最大的特征是1952年叶德均定义的“用韵散两种文体交织而成的民族形式的叙事诗,是用说的散文和唱的韵文组成”。在古代,说唱艺人在表演说唱时都有伴奏的乐器,有大鼓、月琴等。表演场合一般都是大户人家的节庆日,或是生辰、孩子满月。《红楼梦》中的贾府在元宵节就有说唱艺人前来助兴,因为要说《凤求鸾》,太俗套,被贾母打了回去。后来在击鼓传花时,击鼓的还是说唱艺人。在《金瓶梅》中,也有多次提到说唱艺人的场面,那时的说唱艺人一般以盲人为主。

  二、说唱形式在戏曲文学中的运用

  说唱形式因为语言具有韵律节奏,在舞台表演时可以增加听众的听觉美感,最主要的还是说唱形式在戏曲文学中具有贯穿始终的作用,它将叙事、对话、抒情、复述、概括剧情这些作用统统包含了。在《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楔子”中,一开场,就是窦娥的婆婆上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不幸夫主亡逝已过,只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向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四十两。”这一段话里,开头几句是诗句,点出了蔡婆婆的性格,具有知足常乐的特点。后面的一段话,在语言上长短有序,具有韵律,内容上将故事中的人物一一做了介绍,因为窦秀才还不起银子,只好将窦娥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在这里不仅交代了人物关系,也为以后窦秀才为女儿伸冤打下伏笔。说唱形式在表达时还常常用排比句的形式,引用大量典故来烘托情节气氛。杨显之的《临江驿潇湘秋夜雨》,讲述的是秀才崔通中举后弃妻另娶,还将原配张翠鸾诬陷发配沙门岛。由解子押送,在临江驿站,遇到做官的父亲终于获救。在第四折中,面对哭啼不止的张翠鸾,解子是这样说的“你大古里是那孟姜女千里寒衣?是那赵贞女罗裙包土?便哭杀帝女娥皇也,谁许你去洒泪滴成斑竹?”这段话不仅在语言上具有富含诗意的特点,还运用了几个与哭有关的典故,有哭倒长城的孟姜女、用罗裙包土葬公婆的赵贞女、哭舜帝泪洒成斑竹的娥皇。通过解子的反问,可以看出解子对张翠鸾的同情,哭有什么用?既哭不倒长城,又不能洒泪成斑竹。

  三、结语

  因为戏曲是大众化的艺术,一些戏曲文学家还将生活中常见的说唱形式运用到戏曲中,像“莲花落”这种说唱形式,原来是乞丐用来乞食的即兴说唱,这是一种人们常见的说唱形式。在《徐伯株贫富兴衰记》中,沦为乞丐的徐荣就有一段莲花落式的说唱:“婆婆,你打着板儿,我念着莲花落,孩儿和着,咱进棚去。(念)手拿鼓板往前行,哩哩哩莲花落;不由两眼泪纷纷,哈哈哈莲花落。”这段话说一句,后面就是“哩哩哩莲花落,哈哈哈莲花落。”不但具有重复的节奏感,语言通俗含有哲理,又符合乞丐的特征。由于徐荣以前是个势利眼,被火烧后沦为乞丐,对自己以前的作为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将他的感悟都用在莲花落里,很好地烘托了剧情。

  作者:何培培 单位:皖西学院

【说唱形式下戏曲文学论文】相关文章:

说唱形式戏曲文学论文09-11

浅谈戏曲文学的几点认识论文08-01

审美价值下的舞蹈艺术形式论文09-12

论文化意识下的英美文学研究文学毕业论文09-24

教学改革下培养文学素养论文07-10

“五四”文学审美形式论07-28

浅析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儿童文学论文10-17

古代诗歌应用下的现代文学论文07-30

高职高专下当代文学论文08-18

新媒体环境下的体验广告形态文学论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