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与创新性探讨

时间:2022-03-02 17:50:25 舞蹈论文 我要投稿

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与创新性探讨

  舞蹈作品的成功离不开音乐作品的渲染,一个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更好的诠释舞蹈作品的主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舞蹈作品创作创新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与创新性探讨

  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与创新性探讨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同时也使人们的审美追求攀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渴求着更多的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精品,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舞蹈的编创问题,越来越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舞蹈编创过程中的灵魂就是创新性,在分析舞蹈作品创新性之前,我们必须了解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只有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舞蹈作品的创新性。

  1、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

  舞蹈作品的创作主要有两个重要的过程,一个是动作的创作过程,另一个是心理的创作过程。心理的创作过程是动作的创作过程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创作出新的舞蹈形象之前,创作者在脑海里的形象的行成过程。而动作的创作过程是对心理的创作过程的表现。舞蹈的创作有几个重要的因素。一是,舞蹈创作者的创作欲望。它是创作者内心中存在的一种艺术感觉和冲动,是渐渐地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的,它实际上是创作者长期的实践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的产物。然后,形成一定的主题,产生创作的冲动。二是,创作的动机。当创作者的创作欲望找到了合适的契机的时候,就可以产生创作的动机,进而进行创作。三是,舞蹈作品的主题。它是一部舞蹈作品所要表现的核心思想和精神内容。舞蹈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表现劳动场景的主题、表现节日气氛的主题、表现爱情的主题等等。舞蹈作品之所以能为观众接受和认可,关键是舞蹈作品所表现的精神实质能够与观众内心的感情产生共鸣。这样,观众才能更好的理解舞蹈作品,才是优秀的舞蹈作品。

  2、舞蹈创作者的素养要求

  作为舞蹈的创作者其本身素养的要求并不仅仅是能通过学习获得的。这与创作者本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比如说,受教育程度、对艺术思维的感受、文学的素质等等。

  首先,舞蹈的创作者要有坚实的舞蹈基础。只有深入的了解舞蹈的基础动作和肢体语言才能知道如何去进行舞蹈创作。不仅仅如此,舞蹈的创作者还要具有丰富的演出经验。其设计的舞蹈动作才能首先在其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对其创作的舞蹈作品的演出效果进行估量。如果创作者缺乏舞蹈基础和演出的经验,就无法真正的理解舞蹈表演,就无法创作出好的作品。其次,舞蹈的创作者要善于观察生活、提炼舞蹈的素材。仅仅有舞蹈的基础是不够的,舞蹈的创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总结,不断地进行采风等等的社会实践,积累好的创作素材。须知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活动,生活实践才是艺术用之不尽的源泉。舞蹈的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和生产的实践,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创作出形象而具有美感的作品,从而得到观众的认可。比如说,有名的舞蹈作品《孔雀舞》,该作品形象而生动的体现了孔雀所具有的动作特征,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又赋予孔雀形象灵动的艺术美感。这种生动的体现正是创作者日常对孔雀的动作进行大量而细致的观察的结果。最后,舞蹈作品的创作者要有对音乐的感知力。

  舞蹈作品的成功离不开音乐作品的渲染,一个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更好的诠释舞蹈作品的主题,可以引领舞蹈作品情绪的起伏,更加能够感染观众使观众产生共鸣。音乐和舞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等听觉效果与舞蹈语言的风格与律动的视觉效果是互相吻合的;其次,外在的艺术形象是舞蹈对音乐的完美诠释,达到了音乐形象与舞蹈形象的协调一致;然后,结构上也是舞蹈作品与音乐作品曲式的统一。

  3、舞蹈作品创新性应把握的要素

  舞蹈作品要做到创新性,应把握一些基本的要素,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舞蹈创作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在个人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创新意识是人类思维发展不断的源泉,创新意识能够产生想象力,能够激发人类对新事物的探索能力。舞蹈作品的创作者的创新意识对舞蹈作品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舞蹈作品创作者必备的素质。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满足舞蹈观赏者对舞蹈作品新的需求,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舞蹈作品的审美也是与时代的发展、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欣赏能力相关的。舞蹈作品的创新意识的宗旨,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舞蹈艺术的精神需求,使观众对舞蹈作品产生共鸣,顺应时代的发展,迎合观众的心理,最终得到观众的认可。

  第二,舞蹈结构的创新。有了舞蹈作品的创新意识还要把创新意识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是舞蹈结构。舞蹈结构是对舞蹈思维的诠释,是舞蹈作品的框架。是创作者根据舞蹈思维,把舞蹈中人物的发展和递进通过一定的表现方式,最终形成呈现于观赏者面前。舞蹈的结构又分为很多种,比如,情节的发展结构,时间的顺序结构,空间的交替结构以及背景音乐的结构等等。舞蹈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的发展,从舒缓到激烈等等,都是需要一定的层次和递进的关系,通过舞蹈结构可以很好的体现这种层次关系。这样呈现于观众面前的才是脉络分明,有着情感的跌宕起伏的作品,才能让观众在舞蹈作品中感受到喜、怒、哀、乐等等的各种情绪变化。

  第三,舞蹈语言的创新。舞蹈是一门肢体表现的艺术,舞蹈的语言就是指舞蹈的动作语言,它是舞蹈艺术的核心。舞蹈作品都是通过舞蹈的动作语言来表达的。舞蹈的创作者要创作出饱满的艺术形象就要会运用舞蹈语言,要展现出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就要对舞蹈语言进行创新和变化。舞蹈作品的创作者要对中国现有的长久存在的舞蹈类型进行去粗取精的提炼,以此为基础创作出符合现代精神的舞蹈语言。这就要求舞蹈的创作者要有敏锐的艺术眼光,对生活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感悟,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题材进行艺术的加工与编排。创造出既能贴近于生活又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

  第四,多媒体技术的创新。现在的时代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舞蹈的编排也有了新的发展,多媒体基础使舞蹈表演更加的立体而丰富,大大提高了观众的观赏性。科技的变革日新月异,现在的大型舞蹈表演不同于传统的演出,传统的演出形式舞台只是配乐和舞蹈演员的舞蹈表演。现在的舞蹈演出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把观众带入到舞蹈的时代以及人物的背景中,使观众更好的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更容易对舞蹈作品的精神产生共鸣。比如说,从2013年开始,春晚的舞台中开始了LED技术的运用,背景能够出现3D的效果,舞台中的边柱、大的帷幕,使舞台的效果更加立体、饱满和唯美,舞台中虚拟的背景和动画技术,有助于渲染这个舞台的气氛,更加推进了舞蹈作品情节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更好的诠释舞蹈的艺术形象;还可以铺垫舞台的背景、气氛和意境,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除此以外,通过音乐,电光等设备的运用更使舞蹈作品丰富多彩。作为舞蹈作品的创作者也应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闻慧莲.浅谈舞蹈的创作---兼论群舞《踏遍青山》的创作过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2]黄蕾.浅谈舞蹈编导专业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0(04).

  [3]侯建成.音乐听觉的心理机制---从脑科学的角度探讨音乐心理活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03.

  [4]王建国,周婕.用音乐撞击混沌的心扉---评析广州白云精神康复医院的音乐心理疗法及其效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7.

  [5]王博.浅谈现代媒体艺术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

  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与创新性探讨 篇2

  摘要:舞蹈作品的创作是一个由体验客观生活到体悟主观感受,再到形象外化编舞的思维过程,具有一定连续性、反复性、复杂性。并且在舞蹈作品创作中,需要融入情感,创设意境,凸显风格,使其成为富有观赏性的艺术表演。本文以主题选取阶段、结构构思阶段、编排实践阶段为切入点对舞蹈作品创作思维过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舞蹈作品;创作思维;过程

  一、舞蹈作品的主题选取阶段

  (一)选取主题

  为了增强舞蹈作品的吸引力,提高其艺术性和观赏性,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就应当重视主题的选取,尽量选取那些富有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主题,促使其价值获得提升,引起观众的共鸣。以民族舞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之所以能够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喜爱,就是因为其能够满足当代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能够把握住人们对美的永恒追求[1]。例如,民族舞剧《闪闪的红星》,其在选题上符合当时社会主流趋势的要求,具有时代烙印,其精神内核与现代社会弘扬的精神拥有一定契合性,即使放到现在依然具有较大的市场,能够唤起人们的遥远记忆。日常的积累与实践,能够丰富编导的阅历与经验,使其对艺术作品产生创作的动机,可以说,作品主题的选取离不开编导的日常积累和吸收,因此,这是舞蹈作品创作思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筛选题材

  作为一门表演艺术,舞蹈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意境、思想、精神、风格、形象等,都需要编导在生活中不断的积累和实践。通过仔细观察生活能够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形成一定感悟,保持对世界万物动态变化的敏感[2]。唯有如此,才能从生活实践中丰富积累创作素材,根据创作主题对这些素材加以筛选,找出能够符合主题要求的素材。以陈维亚编导的《秦俑魂》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陈维亚在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后,气势恢宏的威武之师对其精神、情感造成极大冲击,使其产生了舞蹈作品的创作灵感,并将感受融入到舞蹈作品中。

  二、舞蹈作品的结构构思阶段

  结构的构思是舞蹈作品创作思维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决定作品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能够充分体现出编导的结构思维。舞蹈作品结构构思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舞蹈作品的谋篇布局,包括安排表演时间、确定作品风格、选择背景音乐、设定人物形象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合理安排完成舞蹈作品的建构,从而保证作品质量、丰富作品内涵。例如,在中国风古典舞《玉魂》中,编导运用悲伤的旋律营造出黛玉将死的情境,利用大幅度的肢体动作表达人物内心的痛苦。

  三、舞蹈作品的编排实践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围绕内容、人物形象对舞蹈素材进行提炼,并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与情感情绪对作品进行诠释。

  (一)情感的融入

  在创作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出作品人物的情绪、思想、意识,心理等,通过情感的融入赋予舞蹈作品生命力与活力,促使广大观众能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丰富舞蹈作品内涵,使其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二)风格的凸显

  舞蹈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在其风格的凸显方面,对其观赏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若是舞蹈作品缺少风格,将影响舞蹈作品的魅力。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均是以其独特的风格被广大观众群体所接受。例如,高雅优美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热情、奔放的歌舞剧《卡门》等。这些舞蹈作品都借助相应的舞蹈动作凸显出剧情、人物性格以及风格形象,促使作品整体焕发光彩。因此,在舞蹈作品编排实践中,应当注意作品风格的凸显,赋予舞蹈生命力与活力。

  (三)意境的营造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都离不开唯美意境的烘托,只有艺术作品拥有一定的意境,才能促使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使观众耳目一新,吸引其探索发现艺术作品中的闪光点,引导观众在思想与境界上得到升华。因此,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应当营造相应的意境,丰富观众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使广大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接受程度,使作品更受欢迎。

  (四)形象的塑造

  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能够使观众对舞蹈作品产生不一样的感知和审美,对作品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形成深刻的感悟,从而与舞蹈作品的情感、思想建立联系,引起情感上、思想上的共鸣。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形象的支持,而在舞蹈作品中,是借助舞姿、情绪等塑造各种人物形象,这些形象能够深入观众的心灵,丰富艺术的感染力,通过表演传递某种精神意志、思想信念的力量,令观众感到震撼,进而成为观众所喜爱的作品。例如,张继钢创作的《千手观音》、《俺从黄河来》等优秀作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其思维过程相互融合,存在于编导的思维中。通过对舞蹈作品主题的选取、对舞蹈作品结构的构思、对舞蹈作品的实际编排,促使舞蹈作品的灵与肉、情与境、意与形得到和谐交融。

  参考文献:

  [1] 殷志强.初探舞蹈创作的创新思维方式[J].黄河之声,2011(12):87-88.

  [2] 刘宇.从生活到舞台--谈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2):82-82.

  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与创新性探讨 篇3

  舞蹈与音乐均是一种极具美感的艺术,散发着艺术美,传递出丰富的情感,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在舞蹈表演中,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伴奏,而是深深融入到舞蹈表演的“骨髓”,虽与舞蹈艺术相互独立,却是不可或缺的。在音乐的伴奏声中,舞者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以及所流露出的情感用肢体动作形象地展示出来,既能升华音乐的审美效果,还能展现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通过这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展现出完美的`舞台效果,让观众很容易就陶醉在艺术的世界里,观众的心情得到放松,情操得以陶冶。

  一、音乐作品与舞蹈创作有机结合的必然性

  在艺术的范畴内,文学、舞蹈、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均是互通的。在艺术领域,舞蹈和音乐是最重要的两门艺术形式,所以二者之间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由此可见,舞蹈创作与音乐作品的有机结合是非常必然的。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可以直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对人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而能够让听众跟随音乐的旋律变化而做出情绪反应。相比于舞蹈表演,音乐更容易抒发演唱者强烈而复杂的内心情感。然而,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音乐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抽象性,它所传递出的情感通常很难被听众完全理解与接受。舞蹈表演却有着自己的外部形态,舞者通过身体动作的变化更加直观、形象地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这正是音乐所或缺的,所以舞蹈与音乐各有优点与缺点。

  通过上述可知,将舞蹈与音乐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够有效地减少音乐的模糊性与抽象性,把音乐所流露出来的情感转变为肢体表现,从而让音乐的情感内容表现得更加具体、充满感染力,引起观众最为直接的情感体验,有利于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舞蹈与音乐的内涵。此外,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既能充分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还能很好地展现出两种艺术形式结合形成的综合艺术魅力。立足于舞蹈表演的角度,可以说音乐是舞蹈表演的辅助和补充。若将二者同步展现,音乐则能对舞者起到帮助和启发的作用,极大地提升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若二者不同步时,音乐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只是停留于“想象”层面,而舞蹈表演就能够将“想象”变成“现实”,给观众听觉和视觉上充分的情感体验,使观众通过视觉感知对情感进行区分、认识与强调。

  站在舞蹈创作的视角来分析,舞蹈自身就具备很强的旋律性和节奏感。在编排舞蹈时,舞蹈表演者能够根据节奏的编排协调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肢体动作。完美的舞蹈表演一方面要求舞者的舞蹈动作协调,另一方面要求舞者的内心节奏协调,即使是独舞表演者也需要做到心理节奏和动作节奏的协调统一。运用合适的音乐作品,能有利于舞蹈节奏的编排。伴随着灵活多变的音律,能够更深入、更细腻地展现出舞蹈表演者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同时,音乐还有利于烘托舞蹈的艺术氛围,让舞蹈表演声情并茂。显而易见,舞蹈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二者的相互交融将会达到非常强烈的舞台效果,散发出浓浓的艺术气息,给观众无尽的享受。所以,舞蹈作品创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必然,必须做好舞蹈与音乐的相互交融与拓展延伸。

  二、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一)音乐构成舞蹈结构

  音乐作品的结构非常复杂,且对结构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不同种类的音乐有着不同的结构,但这些结构有着一个共同的作用,即是运用重复的手段来展现出音乐作品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内涵。与之相比,舞蹈结构则相对简单而稳定。通常情况下,舞蹈作品通过动作的变化发展、层层递进来展现出舞蹈作品的内涵以及舞蹈演员的内心情感。舞蹈与音乐的相同特性就为二者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每一部舞蹈作品都有着不同的结构,它们所呈现出的特点也是不相同的。音乐结构能够为舞蹈结构打造基本的框架,进一步规范舞者的舞蹈动作,让舞者的形体、动作以及表演节奏实现协调统一、完美衔接。比如,音乐曲式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乐段结构,复三部曲式结构在舞蹈作品中比较常见,这种多次重复主题旋律的方式能够通过变化主题音乐,从不同的侧面深化主题,更能强调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若舞蹈作品创作者想创作出一部成功的作品,就必须跳出音乐结构的框架,并且进行适度创新,从而把舞蹈的风格升华到更高的艺术高度。例如,可以选择由多种乐器演奏而成的音乐结构,一方面可以提高舞蹈表演的艺术性,另一方面还可以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冲击。

  (二)调性促进舞蹈的情感传递

  在音乐思维中,调式是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调式在音乐作品中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与规范和声或旋律。不同的调式有着不同的音阶结构,使得音乐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和色彩。舞蹈表演中的风格变化也需要以调式作为基础,只有熟练地掌握音乐中的“调式”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首先,创作者应该对不同的调式都详细了解,包括五声调式、小调式、大调式等,它们所流露出的感情色彩是各不相同的。其次,舞蹈创作者要擅长于调式的灵活转换,以此准确地体现出舞蹈作品丰富的情感色彩。例如,大调式结构的音乐作品通常体现出暖色调的情感,小调式结构的音乐作品则体现出冷色调的情感。同时,在舞蹈表现过程中,音乐调性的转变也有利于推动舞蹈剧情的发展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这可以准确地体现出舞蹈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促进观众的情绪起伏多变。即使是旋律相同的音乐作品,若调性不同,那么音域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传递出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的。值得重视的是,在舞蹈作品创作中切忌将音乐作品的情感与舞蹈作品的情感设计成相同的,二者是存在差异的,所以不能简单地把舞蹈中的情感变化等同于音域高低的变化。

  (三)旋律彰显出舞蹈情绪

  由于音乐旋律的形式与人的语言的音调形式非常接近,所以音乐旋律的音律、形态、风格以及行进方向等多个方面非常容易被观众的感官所接受,能直接刺激人的感官,进而促进观众听觉上的强烈感受以及情感上的共鸣。在舞蹈作品的表演中,音乐的旋律直接影响着表演者的情绪,特别是旋律的行进走向,可以把舞蹈情绪演绎到极致,从而拉近了观众与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距离,给予观众丰富的、真实的情感体验。一般情况下,向上进行的旋律线所传递出的是有紧张度和增长的情绪;向下进行的旋律线传递出的情感的力度则有所减弱,即是放松的情绪。同时,旋律音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舞蹈情绪的发挥,音域的不同也使得舞蹈作品所表现出的感情程度不同、色彩不同。旋律音域的灵活多变对舞蹈表演者的空间动作有着直接影响,从而引发情绪上的灵活多变,升华舞者的情感。舞蹈作品创作者应该巧妙地运用旋律,充分展现出舞蹈本身所含有的独特的思想和情绪,逐步将观众带进舞蹈表演者的情感世界中,从而有利于观众更加深刻、全面地体味到舞蹈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此外,音乐旋律还为舞蹈表演者创造更广阔的表演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促进他们准确捕捉到舞蹈的情绪。在舞台上,音乐旋律四处环绕,渲染着整个会场的氛围,能启发舞蹈表演者,促进他们深入地、真实地、完整地展现出舞蹈人物的情感色彩。

  三、音乐表现手段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分析

  在舞蹈作品创作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的表现手段通常分成两个部分,即基本表现手段和整体表现手段。其中,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一般涵盖音色、调式、节奏、旋律,而音乐整体表现手段主要是音乐的曲式结构,一般涵盖有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以及回旋曲式。音乐基本表现手段又是塑造舞蹈形象的基本材料,而音乐的整体表现手段是规范舞蹈逻辑关系的载体,其对舞蹈本体所塑造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现通过举例分析音乐表现手段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运用,具体如下:

  以女子傣族独舞《月光下的象脚鼓》为例,这个舞蹈作品的表演方式是傣族女子独舞,道具为象脚鼓,有着浓郁的民族风味,该舞蹈是受到象脚鼓传说的启发而创作的。这部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为一位美丽的傣族少女在幽暗月光下轻轻起舞拨动心弦的美丽画面。创作者在舞蹈与音乐的编排上,主要运用音乐结构中的复三部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中部、呈示部和再现部等,利用再现部进行缩减,且将呈示部所表达的音乐主题进行再现,促使舞蹈的情绪始终都围绕主题变化。从整体而言,这部舞蹈作品的舞蹈结构和音乐结构并非是一次成型的,创作者运用反复创编来完成。在舞蹈编排中,创作者利用象脚鼓打出的音域和演奏速度的变化,舞蹈情感和音乐旋律的有机结合以及舞蹈结构与音乐结构的协调统一,充分展现出音乐表现手段与舞蹈表演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实现了舞蹈与音乐、影与音、舞蹈语言与音乐语言的统一结合、互相交织,带给观众极强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激发观众的内心情感,与之共鸣。

  四、总结

  作品创作中,音乐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将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完美结合,就能给观众带来极强的艺术美,在让观众得到视觉和听觉上享受的同时,还能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从中受到启发,悟出生活道理。舞蹈创作者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与舞蹈的特点和关系,熟练地运用音乐表现手段来提升舞蹈作品的感染力,调动更多观众的情绪,并且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样才能算作是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

【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与创新性探讨】相关文章:

简谈舞蹈作品创新性的把握论文06-19

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蹈音乐的创作论文08-09

少儿舞蹈的教育与创作08-12

舞蹈在音乐教学的作用与影响探讨性论文07-02

谈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论文06-17

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探讨性论文10-03

戏剧艺术下舞蹈创作作用探讨论文07-20

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08-24

米罗作品的生命性探讨论文12-12

幼儿舞蹈的创作要领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