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验论文

时间:2024-07-07 19:13:00 舞蹈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支架式教学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验论文

  体育舞蹈是一种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同时也将舞蹈表演、音乐鉴赏以及服饰搭配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充满了现代时尚气息。由于体育舞蹈具有健身、竞技及娱乐等多项功能,因而被人们所喜爱。当前,各高校已普遍开展了体育舞蹈的教学。这对于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运动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支架式教学通过搭建“支架”,将复杂的教学内容逐步分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用支架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支架式教学模式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

支架式教学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验论文

  一、研究背景

  2014年,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近20年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已得到了明显改善,部分指标开始回升[1]。但整体来说,部分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仍然很不理想,甚至不如中学生。对多所高校的抽测数据也显示,大学生速度、耐力以及爆发力等多项指标的成绩仍然不理想。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提升大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运动习惯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已普遍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由于其应用时间不长,相关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因而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我院60名体育舞蹈专修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探究。在实验开始之前,将60名学生的顺序全部打乱,然后采用蛇形编排法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其中奇数号码设置为实验组,偶数号码设置为对照组。对实验组采用支架式教学,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次实验探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由我院自行设计。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实际收回59份,回收率为98.33%。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确定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对问卷效度进行检验,确定本次探究具有有效性。

  二、实验探究

  (一)课堂教学设计

  先进行学情分析。对该课程的选修学生做随机调查,53.94%的学生基本了解体育舞蹈项目,56.37%的学生出于个人兴趣爱好选修体育舞蹈课程,其中约81.22%的学生之前未曾学习过体育舞蹈。随后,对体育舞蹈教材进行分析。以魏春雷、荣丽主编的《体育舞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为教材[2]。从最开始的舞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入手,循序渐进,介绍了摩登舞中的华尔兹、快步,拉丁舞中的伦巴、牛仔,同时讲解体育舞蹈的竞赛组织、裁判工作内容等。最后,对本次教学的目标,即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三个层面进行设计,并搭建教学支架。

  (二)实验环节设计

  在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创建教学情镜。可向学生提问“你之前了解恰恰舞吗”“你觉得要学好恰恰舞,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等等,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3]。然后根据教学环境搭建教学支架,可具体分为恰恰舞理论知识、恰恰舞基本步、恰恰舞套路创编技术方法、学生独自探索、师生协作学习和教学效果评价几个阶段。通过分阶段学习,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做针对性设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完善教学评价,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善。

  (三)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探究的时间是2017年3月19日至2017年6月26日,共16周,每周一个课时,共16个课时,第1个与最后1个为测试课时,因而实验教学课时为14周。根据之前的教学设计与选定的教材内容。实施课程教学。为了便于对实验进行分析管理,分为实验前、试验中与实验后三个阶段,而在这三个阶段中测得的各实验指标有所差异。在本次实验的前两周,我们以不记名方式对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认知度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他们对于体育舞蹈的认知情况。随后于实验前一周,又分别对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进行了自主学习调查问卷,对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实验与对照学生的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进行了测量。其中,身体形态主要包括身高、体重两个指标;而身体素质则主要包括反应速度、爆发力、耐力和柔韧性四个指标。实验最后,对本次实验进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20分)、技术掌握水平(30分)、舞蹈表现能力(20分)、舞蹈创编能力(30分)四个方面。

  (四)实验结果

  实验前对比分析两组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与自主学习能力三相指标,进行T检验分析,各研究指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身体形态未发生太大变化,故略去分析.除了一千米跑这一项目指标两个组学生对比P值为0.15,≧0.05,数据统计无显著差异之外,其他3项指标对比P值均<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在反应速度、立定跳远及坐位体前屈上,实验组学生指标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支架式体育舞蹈教学,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通过对表3试验后两个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P值<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由此也表明,支架式体育舞蹈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首先,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将支架教学模式与体育舞蹈教学套路相融合,可为学生构建更为详细的套路教学模板;其次,通过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支架式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通过构建教学“框架”,更便于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更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建议

  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制定教学目标过于主观等。对此,一方面要注意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内容特点等设计教学,最大程度地发挥支架式教学的优势;其次,要加大对高校体育舞蹈支架式教学的应用探究力度,完善理论体系构建,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支架式教学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验论文】相关文章:

支架式物理教学论文精选08-19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论文07-06

幼儿体育舞蹈教学的论文精选08-26

高校舞蹈教学呼吸的训练论文09-10

高校舞蹈教学研究论文07-06

高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论文09-08

高校舞蹈教学效果分析论文10-13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10-26

高校舞蹈教学及音乐选修课教学论文08-29

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论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