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力与气在中国古典舞人体表现中的应用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力与气在中国古典舞人体表现中的应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中国古典舞中对“力”的用法有很多种,它包括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的对比和区别,不同力量的爆发和展现,都是对“气”运用和控制而产生的。“力”通过“气”来展示,“气”又顺“力”而来,因此可以说,“气”与“力”是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的,“气”是“力”产生的根源,“力”是“气”运动的结果。中国古典舞的“力”“气”关系中讲究,一招一式均需贯穿一气,做到势断劲不断,劲变意相连,它要求蓄力时吸气,发力时呼气,做到以气助力,气力相合,“发力”的同时必有“气”相随,气到力到力发气追,气息与肢体间的运动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关键词:气;蓄力;爆发力;控制力;关系;
“气”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哲学范畴,对中国艺术乃至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观都造成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打造了中国化的艺术精神,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基于对“气”的理解引发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形成,也引导了中国古典舞的走向,形成了古典舞的审美意蕴与身体运动法则,因此“气”论哲学成为中国古典舞特别重要的哲学理念,并且对中国古典舞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为古典舞在理论、教学和创作层面提供了审美上和理论上的支撑,它代表了中国人身体的习惯性和思维特性,也影响了古典舞的身体运动方式以及审美意蕴,也是中国古典舞特有的一种属性。对于“力”“气”关系的分析有利于教学的科学性,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中国古典舞中存在大量的技术技巧如翻身、旋转、跳跃等,掌握科学的用力方式可以使训练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避免学生在训练时使蛮力而受伤,以正确的身体运动方式更好地完成动作。[1]
在舞蹈中“力”与“气”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力”通过“气”来展示,“气”又顺“力”而来,“气”催“力”生,“力”依“气”在,相依为用,通常在舞蹈运动中,起要吸、止要呼;跳要吸、落要呼;挺要吸、蹲要呼;开要吸、合要呼;伸要吸、缩要呼;上要吸、下要呼;前要吸、后要呼。舞蹈中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力量”的用法,都是舞者对自身呼吸不同形式的运用而形成的,舞者对于气息的控制和不同的使用方式,形成了古典舞中不同的劲力爆发,并且在用“力”时对气息与肢体的正确配合,也能为舞者减少身体负担,增强肢体“力量”的表现性,使其“力”的展现赋有质感。
在本文中将列举出,中国古典舞在舞蹈运动中常用到的“蓄力”“发力”“控制力”三种不同的用力方式,并通过具体动作为实例,对“气”与“力”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解释说明。
一、气息与蓄力
蓄力是一种由柔转刚的过程,蓄力的目的是发力,所谓“先收后放、蓄而后发”,“收”和“蓄”是由蓄变为发的关键,蓄力是为了集蓄力量而收,是为了寻找时机,由收转放,由放转收形成了古典舞身体的“一开一合、一进一退、一高一低、一左一右、一收一放,而正是有了肢体间高低、开合、快慢、强弱的变化运动,才有了古典舞得以延续的源泉。”[2]
以中国古典舞经典动作“青龙探爪”为例,通过对该动作的运动方式及对“气”“力”的配合,分析气息与蓄力的关系。
“青龙探爪”该动作体现出“探”“钻”的动态之美,动作结束时的“探”为该动作的力量爆发点,需要舞者的气息、肢体、意识在瞬间凝聚,突出亮点,而过程中腰部的“拧”到“含”就是“探”的蓄力过程,通过身体的拧转,将身体的“仰”转变为“合”,作为下一个“开”蓄力的准备。而在这个蓄力动作的转变过程中,对于气息的控制和与肢体运动的配合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该动作的蓄力过程中,没有气息的“吞”“吐”贯穿,就必然不会产生身体的“收”“合”,没有肌肉的“松”就不会产生肌肉的“紧”、没有身体的“合”就没有肢体的“开”,气息不通畅肌肉会很僵硬,这样就不能体现古典舞“阴阳”“开合”“虚实”间的相互转变,那么古典舞的肢体语言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失去生命感。同时,因为中国古典舞是以身体的“开合”“虚实”“收放”的“阴阳”转变为其身体运动规律的,这就要求蓄力的过程,不仅单纯为了发力做铺垫与准备,通过蓄力时身体与气息之间的配合,将身体间“开”与“合”、“虚”与“实”、“收”与“放”的变化,充满流畅感,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味,展现古典舞的审美境界。
在中国古典舞身体运动中,肢体间“开合”“收放”“松紧”的转变,都是与气息的一呼一吸紧密伴随着的,“正是有了气息的一呼一吸,赋予了身体运动的生命力。”并且,蓄力过程中气息的贯穿始终形成了古典舞形断势不断的动律,气息的运转形成古典舞流畅的语言特点,赋予古典舞语言的生命精神,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语言语汇和民族风格。
二、气息与发力
“发力”在中国古典舞运动中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舞蹈运动中身体的一切开合、收放、举手投足、力量蓄发的转化之间,中国古典舞“力”“气”关系配合中讲究,蓄力时吸气,发力时呼气,做到以气助力,气力相合,“发力”的同时必有“气”相随,气到力到,力发气追,气息与肢体间的运动是有着必然联系的。以“大射燕跳”为例,该动作是展现中国古典舞子午阴阳的体态特征与跳跃时瞬间爆发力量的技术动作。其技术特点是通过主力腿蹬地的力量、动力腿快速踢起和腰部“拧”的动势,将身体瞬间抛向空中形成身体“合”的体态,它要求蹬地、拧腰、前踢腿在刹那间同步完成,该跳跃动作凸显了“爆发力”的劲力特点和“闪”“快”的动作美感。气息对于该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对“气息”轻、重、缓、急变化的控制,贯穿在肢体开、放、收、合的运动当中,体现出该跳跃的腾空感和瞬间爆发的力量之感。
(一)吐气为力量的爆发做准备
大射燕跳是通过主力腿蹬地,呈现空中“合”的身体形态,展示出身体的腾空感。该技术要求跳跃时的高度,和肢体瞬间完成舞姿的速度,这就使得该技术需要舞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大幅度的劲力爆发。发力时间快、力量强,这就要求舞者在发力前做好充分地准备,仅靠舞者肢体上的“合”与“松”作为爆发力的动力,恐怕会使舞者在跳起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爆发力前的蓄力过程中气息的松紧、快慢的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跳起前气息应急速的吐出,使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松弛,为跳跃做好蓄力准备,也可以说该技术的发力特点是“气”瞬间的聚散而形成的。
(二)提气为跳跃增加动力
在跳起的刹那,以快速的吸气配合跳跃时力量瞬间的爆发,形成身体瞬间的腾空感。气息快速上提配合起跳时的蹬地,加强了劲力爆发的力度,帮助肢体在瞬间收紧,有利于跳跃的高度。同时急速的提气,又为肢体的同步运动发出命令,使舞者的劲力、意念、肢体再次迅速集合,瞬间形成空中的舞姿造型,这种肢体的瞬间凝聚是通过“气”迅速的“凝聚”而形成的。在该跳跃技术中,是否能够将身体瞬间抛至空中,形成“腾”的美感,彰显出强势的闪电感,就在于发力时,舞者的力量爆发、肢体的舞姿造型、气场的放射、意念的外展,能否在同一时间迸发出来,只有将气息、肢体、劲力同时刹那爆发出来,才能形成该技术瞬间腾起的力量。
(三)屏气形成跳跃的腾空感
空中的屏气形成跳跃“挂”的美感。大射燕跳的美感不但产生于跳跃时肢体刹那相“合”的美感,关键是看跳跃过程中,舞姿造型能否在空中停留,呈现“挂”在空中的美感,也是该技术的重点所在。这种身体的空间感,是力量、气息的延续过程,这一过程中气息由快提气变为有控制的短暂屏气,气息的屏住,使肌肉保持收紧状态,帮助身体争取更多的时间停留在空中,并且此时的屏气,也有利于身体在空中保持平衡,增强身体的稳定感,与快速提气协助劲力爆发的呼吸方式相比,这一环节中的屏气,更是一种对肢体稳定性的控制。在“大射燕”的跳跃过程中,气息不间断的运用充实于肢体之间,它的瞬间凝聚,形成跳跃时的劲力爆发,它的空中屏气,成为身体停留在空中的可能性,赋予了整个跳跃技术的质感,增添了舞姿造型的饱满。
三、气息与控制力
这里说的控制力是一种更广泛的意义,它体现在中国古典舞一切舞姿造型、运动路线、技术技巧,以及身体的收放、开合和动作蓄力发力的过程当中,它是对自身重心、平衡、稳定性的控制。对于身体控制力的应用,不但需要舞者的肢体具备相当的素质能力,同时还需要舞者对自身呼吸之气加以控制。这是因为只有通过气息的控制和配合,才可以强化在身体运动中稳定性、协调性的作用。
以“重心组合”为例,它是以训练舞者在立半脚尖过程中身体重心的平衡感和稳定性为主要训练目的的组合,它包括了在单脚重心基础上起落半脚尖和变化各种舞姿以及通过推移变换重心。下面笔者将以气息、身体与脚尖起落之间的关系以及气息如何能够帮助半脚掌的身体保持平衡为例,说明气息对身体的控制力是有着极大积极作用的。
(一)气息对控制力的协助性作用
在整个组合中,从其舞姿形成、脚尖的起落、立半脚掌的重心保持,一切的过程都是通过气息而贯穿,协助肢体动作完成的。舞者通过顺畅与平稳的呼吸方式,帮助身体找到立半脚尖过程中的平衡感和稳定性。由于该组合是在匀速舒展的速度中,通过肢体长线条的流动状态下,以保持身体重心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舞者是以匀速、缓和的呼吸方式配合肢体动作的变化,气息跟随肢体运动的速度,连贯于肢体流动之中,同时,要尽可能地将呼吸调节到最平最稳的状态,以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将“气”充分的灌满肢体,做到以“气”的流动带动肢体的走动,使肢体的运动赋有质感和生命感。2
(二)气息对控制力的依赖性表现
在该组合中的立半脚尖并不是强调立的速度与力度,也不是突出动作的闪转腾挪和力量爆发的力量美,而更加注重整体组合中动作与连接动作之间的流畅感、组合中舞姿造型的优美感、和整个组合中给人的心静神宁的审美意境享受,因此该教学组合整体风格是恬静柔美的,动作形成的过程、动作的力量速度、气力的配合都是在缓慢匀速的状态下进行的。与之相应,在该组合过程中,对于气息的运用,也都是保持呼吸处在缓速、均匀的浅呼吸上,而不是急促的呼吸或强力度的深呼吸。也就是说对于某种呼吸方式的采用,也是要根据组合或剧目所要呈现的意境以及组合的整体风格与动作的幅度、力度等一系列客观因素而决定的,这也证明了气息依赖动作的本质。
气息对身体的控制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身体运动中对呼吸方式的调整和控制,能够协助身体对控制能力的发挥和完成,增进运动中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感。正确的呼吸方式是舞蹈动作完成的必要条件,可以为肢体减轻多余的负担,增强身体的稳定性,但以何种呼吸方式贯穿与肢体间运动之中,又取决于动作本身。如爆发力很强的动作气息会变得急促,呼吸的幅度也会变深;舞姿亮相时,呼吸跟着身体“闪”“亮”的变化,气息会变为短而急的小喘气,此时的呼吸也不宜很深,用气息的急促、闪转来形成外部动作“脆”“亮”的质感;很舒展的长线条动作,一般呼吸会很均匀,呼吸速度相对变慢,呼吸深度加深,在保持呼吸顺畅的同时用“气”来延长肢体动作,以“气”来丰满舞姿造型;做技巧的时候,当呈现技巧的最高点,呼吸都会形成一个短暂的小小的屏气,以保持技术技巧的稳定性,和技术技巧的速度、力度。
四、结语
气息与力量有着一种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舞者对于自身气息的控制能够协助外部肢体动作的完成,帮助增强身体在流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协调感,同时加入了呼吸的身体动作被赋予了语言的生命感,提升了肢体语言的质感。另一方面,对于气息如何去控制,将呼吸控制为哪种形式,这又要根据舞蹈动作的幅度力度、舞蹈展现的情感,以及舞蹈所要表达的意境来决定,通过不同动作不同情绪不同意境的作品,对自身呼吸的深浅、快慢、聚散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使气息与肢体之间顺畅地配合,更好地为身体动作服务。找出“气”对古典舞身体运动的重要作用,研究“气”对舞蹈运动中劲力产生的指导作用,用“气”来规范身体、用“气”来要求身体,加强对“气”的认识,将“气”的方法带到教学领域中。
五、参考文献
[1]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85.
[2][3]李佳妮.阴阳在中国古典舞中静态舞姿与舞蹈动态中的呈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02):188.
【力与气在中国古典舞人体表现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与应用03-21
幼儿舞蹈表现力培养论文05-29
浅析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标志中的应用论文11-25
传统建筑材料在徽派建筑中的表现力论文11-07
导数在经济中应用的论文05-27
快速表现能力在环艺中的应用03-06
浅谈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作用03-14
探析快速表现能力在环艺中的应用03-25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5-21
高校舞蹈教学下的表现力分析论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