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课题研究”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高中阶段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虽然生物学科只是众多学科之一,只要每位教师都以促使学生发展为己任,就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鉴于此,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中,一方面继续学习《高中生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一方面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尝试,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下就“课题研究”活动中的教学实践回顾和深入思考,提出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3点建议。
1 对实施“课题研究”——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课题研究”是苏教版生物教科书设置的一个特色栏目,在高中五个模块中共设置了15个“课题研究”栏目,旨在帮助教师通过组织“课题研究”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达成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标。“课题研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和表达几个步骤,与课标提倡的探究性学习要求相同。课标要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参与者是学生,教师准确分析学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
1.1 从参与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高中生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都处于特殊的上升期。根据心理发展过程中年龄特征的实质,在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此出发去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又要考虑年龄特征的可变性,考虑个别差异,注意因人施教。学科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学习和研究学生心理状态,才能因势利导地教学。“课题研究”的学习形式活泼,学生乐于参与;“课题研究”的问题常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期望得知其结果,如引导得当将比其他学习内容更易诱发学生学习愿望。
1.2 从参与者的能力程度分析
高中年级学生精力充沛,反应敏捷,好胜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并且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程中养成了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初步掌握了生物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要领,虽然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在小组合作时,可以相互弥补,这样就可能出现超出教师预设的课题研究方案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及时加以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2 “课题研究”的教学实践回顾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多个“课题研究”活动,促使学生逐渐学会合作学习,能够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快速进入学习主题,分工明确,参与的人数也明显增多,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能力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以课题研究“探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在洗涤中的作用”为例,安排2课时完成,在课前布置学生回家寻找家中所用的洗涤用品,记下品牌和有关说明。
第一课时教师先安排学生阅读有关“洗涤剂中常用的酶制剂”内容,明确表面活性剂、四种主要酶制剂功能的基础上,再分组讨论,要求将收集到的各种洗涤用品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制订小组方案。
第二课时到生物实验室上课,教师请各小组先重温课题研究方案,再实施实验。实验后,各小组将实验现象、结果分析写进方案,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如学生在分组活动中提出了如下问题: 蛋白酶对血渍有无作用?
什么用量情况下加酶洗衣粉洗得最干净且对衣物无影响?
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有何影响?
洗衣粉中有哪些酶种类?
探究去除油渍的最佳酶制剂;探究酶对污渍的去污效果;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是否强于无酶洗衣粉?
洗衣粉中酶活力是否受pH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分别作出了假设,设计了比较完善的实验步骤。全班交流时,各小组分析课题研究方案,相互取长补短,班级中不断出现掌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各组汇报后,教师对各组表示肯定的基础上特别表扬了具有创意的设计方案。
如第9小组提出的问题是“洗衣粉中酶活力是否受pH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偏碱性环境下酶活性最强”,设置了3组pH不同的实验组,pH分别为4、7、10,将洗衣粉溶液分别用NaOH溶液和HCl溶液调节,用pH试纸测定,用沾有相同血渍的三块小毛巾同时浸泡,清洗相同时间,对比血渍的去除程度。结果发现pH为10的洗得最干净,其次是pH为7的,pH为4的还有比较明显的印迹。因此。结论是偏碱性环境下酶活性最强。有的小组在研究方案中巧妙地设计了表格记录,如第5小组设计的表格见表1。
在实施实验过程中,各组学生都积极认真地进行实验,大多数实验小组都达成了预期目标,但以“什么用量下加酶洗衣粉洗得最干净且对衣物无影响”为课题的小组实验失败,他们用1勺、2勺、3勺洗衣粉洗相同墨汁的小毛巾,实验结果是三组都清洗得很干净。该组学生实验后能够仔细分析失败原因:一是墨汁沾染的面积小;二是小毛巾过于潮湿导致墨汁尚未渗入纤维内部;三是可能一勺加酶洗衣粉就已经足够了,所以将用量控制在1/4勺、1/2勺、3/4勺、1勺会更科学。
在此研究活动中,学生从参与人数、态度、能力等方面与前几次课题研究都有明显进步,特别是在两次全班汇报时,一些从不发言的学生也能走上讲台清晰汇报。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互助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现得非常明显,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教师以科学家的科学试验通常要经历多次试验失败才能最后获得成功的例子鼓励他们不要气馁,请他们利用中午时间到实验室再次进行实验。
3 对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思考
“课题研究”虽然是以学生为主的活动,但教师的作用依然很重要,建议在组织“课题研究”活动时要注意以下3点。
3.1 强调全体性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常有少数学生会游离在活动之外,讨论时不发言,动手实验时成为旁观者。教师要有意识地观察和参与相关小组的讨论和实验,鼓励这些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小组推选其在全班交流,使其得到锻炼。
3.2 注重过程性
“课题研究”活动的结果并不在于全班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而重在促使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探究过程中获得具体经验和训练方法。教师应要求学生真实记录实验现象,不能随意修改,当出现了与预期效果不同的实验结果时,要求实验的学生分析实验步骤:查找原因,并向全班如实汇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3 提倡创新性
当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设计时,教师要多加以鼓励,激发更多的学生去思考、去创新,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课题研究”尽管费时费力,但是能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组织“课题研究”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课题研究”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相关文章:
运用探究性学习提升营销专业学生策划能力03-21
课题开题报告: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与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03-02
在新课程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05-28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03-15
研究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对策03-19
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对策研究03-19
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一)03-07
提高港口设备综合管理能力的研究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