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计划下的物理教学

时间:2024-10-04 14:21:08 物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计划下的物理教学

  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目的就是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需要的终生学习的能力”,也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美国未来学家约·奈斯比在《九十年代的挑战》一书中指出:“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供在可见的未来使用,或可供你终身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更应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的过程。

  物理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当前,教学中仍未摆脱“注入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死记硬背,大量解题、压题,使学生学习失去主动性,学生没有机会思考应如何学习,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学习还有学习方法的问题。另外,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与科学技术、生活实际联系的不够。在应试的背景下,学习物理常常演变为解题训练,应用和实践似乎与物理不相关。所涉及的习题大多是模型化的,诸如“小球、轻杆、光滑水平面、木块在斜面上滑上滑下”等高度理想化的模型。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很少需要对研究对象和物理情境进行抽象和理想化的处理,或者只需进行简单的模型化。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丰富多彩的物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干巴巴的物理符号和公式的堆积。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物理的效率,也不利于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目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他们能从课堂上获取到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的。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育人”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意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情感教育,而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情感教育都应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完成,将科学方法教给学生,就能对学生的学习品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物理的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学习或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搜集事实、做出解释论证等所遵循的途径和手段,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运用工具、概括出实验规律,然后经过实践的,发展为物理理论,但是,科学方法与一般的科学,知识不同,它是高度抽象的,并不是直接由科学知识的内容来表达的,它往往隐藏在知识的背后。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这就需要教师在知识传授中融入科学方法教育,如进行质点概念教学时,应着重让学生学会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所谓理想物理模型,是指建立在可靠实验基础上,抓住事物在物理变化中的本质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忽略其他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形成的物理模型,质点就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转动,集中了整个物体质量的几何点,突出了物体的位置和质量的主要特征,至于什么时候可以把物体简化成质点,要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就可以不考虑地球的大小、形状和自转,把地球看成质点,但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了。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学会的不单是质点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运用物理模型建立概念的基本方法。这就为后面学习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点光源、光线等概念奠定了基础。在单摆学习中,除在确定单摆定义时用到理想抽象外,在证明单摆回复力时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近似,在验证单摆周期公式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在教学时适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另外,结合物理学史进行方法教育也是一条重要途径。法国物理学家拉普拉斯说:“认识一位巨人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科学研究的方法通常是极具兴趣的部分。”中学物理教材涉及到几十位物理学家,他们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构思精秒绝伦,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科学方法教育素材,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物理学史上的科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无疑是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介绍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认为,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下落时重物先着地,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加直觉”,伽利略认为研究问题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动手实验,不仅需要定性思考,而且还需要对实验结果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伽利略设计了斜面滚球          实验,经过上百次实验研究,得出了物体沿光滑斜面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进而设想斜面倾角趋于时,推论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实验加数学”,其程序是: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数学和推出特殊结论——对假设作修正和推广——通过实验或理想实验对结论加以检验。伽利略对对物理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创建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爱因斯坦对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给予很高的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1]   

新课程计划下的物理教学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学生获取知识以后,应该学会应用到实际当中去。因此,中学的教学任务还应当包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物主要是在探索一些自然现象规律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和人类的生活、生产、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筛选信息、将实际现象进行分析、抽象、构建物理模型、转化为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情景问题的教学。

  情景问题创设了一些相对新颖的情境,比较真实、全面地模拟和再现了生产生活的实际场景,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高科技成果等。加强情境问题的教学,有助于素质的实施,有助于扭转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适合学习化社会需要的人才。如何实施情景教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让生活走入课堂,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这要求教师要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注意收集和整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素材,尽可能选择身边的事例,为绝大多生所熟悉,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但不能过难或过易,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缺乏探索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还应注意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应与目前中学物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相适应。像柯受良飞越黄河、蹦极跳、观日出、估算心脏功率、百货商场中的电动扶梯等,这些事例都可以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加以分析探讨。

  二、应用科学方法,提高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科学方法比知识本身更富有创造价值,在前面的探讨中已经着重强调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那么学生在领会了这些科学方法后,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可以在课堂上重点剖析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较强、能充分体现方法的情境问题,实现方法的迁移,给学生以示范和启发,使学生体会并领悟怎样应用方法,从而感受到科学方法的无穷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关键在于从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模型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经验、实验事实和背景知识是构建物理模型的基础,而抽象、等效、假设、类比等则是构建物理模型的基本方法。怎样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呢?这就需要对所给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加工,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思维加工,采用恰当的方法,找到新问题与熟悉的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通道保持畅通无阻,就可以使新问题顺利地实现模型化,构建起符合情境的物理模型。

  三、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创新是能力的灵魂,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个好的教师不是把课讲得学生没有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创新教育相对薄弱,学生的创造欲望被压抑,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与知识时代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

  现行教材中涉及一些研究性课题,但目前教学中几乎不去问津,而这些问题却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精神。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在基础教育中完成对学生进行学法,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的观念、能力、学识等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效。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学生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在实践逐步完成的,而不是老师手把手的教所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直接体验探索获得直接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研究性学习。体现专题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

  在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的过程,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刻不容缓的,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化为教与学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 

【新课程计划下的物理教学】相关文章: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实验教学03-01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中的美学体验论文12-01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03-14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案例探究03-15

试论新课程改革中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03-18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11-24

谈英语新课程教学及评价03-18

物理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12-11

物理教学论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