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时间:2024-06-27 08:18:27 物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

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首先是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唤醒学生的观察意识。同时,要为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观察成功的喜悦,不断提升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在教学“摩擦起电”时,可以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通过观察头发摩擦过的塑料笔帽能够吸引碎纸屑,以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等现象,及时总结出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像这样来自生活实际的观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

  2.传授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不同的观察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侧重之处。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观察特点,指导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灵活运用。首先,对比观察是物理教学中最常用的观察方法。通过对比观察,有助于学生掌握现象的特征,有利于把握它与其他类似现象的区别。例如,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小凳子正放、反放在塑料泡沫上压痕深度的对比,可以明确得出结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其次,归纳观察法也是很常用的方法。比如,在探求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橡皮槌敲击音叉和手指拨动乐器的弦时的振动,归纳出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践表明,使用归纳观察法有利于掌握物理现象的实质,把握研究物理现象的一般性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同一事物反复感知就容易形成比较牢固的习惯。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同时,教师也要及时规范学生的物理观察行为,督促学生做到观察前有准备,观察中有记录,观察后有总结。为了加强观察的目的性,在每次做实验前,教师要用列表的方式将所要观察的内容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应该观察些什么。

  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符合思维发展的规律。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物理教学中既要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其重点应放在两种思维能力的过渡上。一般来说,思维是在对事物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切事物都是具有许多特征的客体,都是综合的刺激物。综合刺激物的作用有强有弱,强的常常掩盖弱的,而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常常很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因此,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必须仔细观察的那些方面去。在观察事物时,可以指导学生先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大致的认识,再着重观察其主要方面,然后是某些次要的但值得注意的细节,最后还要注意各个部分和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会有一个比较完整、比较清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运用多种方法。①分析法。物理现象和过程本来是相互联系的,是极为复杂的,为了分别对它们进行研究,就必须把其中的各种物体、因素、作用区分开来,用分析法研究它们的不同性质与作用,从中找出最主要的、最本质的带决定性的东西。比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受外力的关系时,往往采用“隔离法”从各个侧面分析该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求出合力,再研究物体的质量和所受的合外力的关系。②综合法。即把分析得到的结论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概念和逻辑的系统。分析和综合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分析又是以某种综合的成果为指导的,目的又是为了综合。例如,在学习直流电规律的过程中,先要学习电流、电压、电阻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征等。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欧姆定律,把电阻、电压、电流联系在一起,是第一次综合。在学习电动势的概念后,分析电流通过内外电路电压降落的情况及能量变化情况,得到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这是第二次综合。③归纳法。归纳法对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有着重要作用,物理学的许多定律和公式都是通过归纳法总结出来的。例如,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中,要着力做好三个实验:实验一为磁铁不动,线框运动时,有感应电流产生;实验二是线框不动,磁铁运动时,有感应电流产生;实验三是线框和磁铁都保持静止,导体和磁场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当穿过线框的磁场增强或减弱时,线框中就有感应电流。当穿过线框的磁场不变时,线框中就没有感应电流。最后使学生通过归纳的思维方法认识到,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此外,还有演绎等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也是相互联系的,单靠归纳法不可能得到完全可靠的知识。

  三、小结

  总之,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中学物理教学的全过程。

  (二)

  一、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动手实验能力是体现学生知识应用及综合素质的一个环节。物理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实践、生动有趣的科学,和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学好物理,探究科学,只靠书本还不够,还要亲自动手实践,这样才能掌握物理知识和自然规律,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要重视课堂上每一个演示实验

  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能贯穿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探究物理问题。所以在演示实验时,教师先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代替或协助完成,再由学生讨论,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教师不要做主角,不要把实验内容直接做给学生看,告诉学生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而应该指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动手实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从而认识现象和规律,促进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生的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不但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也突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科学知识的迁移,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更加重视分组实验的开展,不断优化实验的模式、实验方式和多样化的内容。例如: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选择实验仪器,进行探讨实验等,这样通过多样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加强学生的科技小制作活动

  对课后的一些小制作,也要非常重视,像布置作业一样要求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并且在班内开展小制作展览,评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奖励。对每一件参展的作品,都要求学生写出一则制作说明,包括:依据的原理、选用的材料、用途及使用方法。例如:学生可以制作潜望镜、针孔照相机、小杆秤、橡皮测力计、潜水艇模型等,可能会做得较粗糙,但都凝结着学生的汗水,在制作的过程中,较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现代教学始终不能脱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物理学中的概念、公式以及规律都是从实验中抽象出来的,物理教学是不能离开思维而独立存在的。在物理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作为物理教师应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多样而发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围绕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设想多种方法来解决,即一题多解。例:提出问题:已知体积为300cm3的铁球,质量是790g,这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铁的密度:7.9g/cm3,三种方法解题)这样通过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经过多方面的思考,得出多个解决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多想多动脑的习惯,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应通过领会新课程精神,充分解读教材,有效开展探究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态度,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基于能力培养的物理教学论文10-13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能力培养论文08-10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07-01

浅议中职物理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的论文08-28

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10-16

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07-07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06-18

物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论文05-31

再谈物理实验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08-05

浅议中职物理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