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论文

时间:2024-06-16 16:07:15 物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物理论文(精)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物理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物理论文(精)

大学物理论文1

  1、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要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目前国内热议的高等教育模式,泛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真正体现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型”特色,一直都是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应用型本科相对于普通本科来讲,就课程体系有着自身的特点:即不是建立在学科体系上的课程内容体系,而是以技术体系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在“基础扎实、口径适当、强化能力、注重实践”目标指导下,强调理论的应用性、技术的先进性。

  大学物理作为本科院校,特别是理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自然成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进入应用型课程学习的敲门砖,在课程教学中既不能照搬高水平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更不能弱化大学物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地位,而应该通过深入研究,探索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

  在我校进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探索中,我们通过与本科院校进行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模式,获得宝贵的经验,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我们另辟蹊径,大胆提出“理实一体化”的物理课程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方式是职业教育中惯用的教学手段,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是一种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技能训练并重的教学模式,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于物理课程的特点和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目标,本文中所提到的“实”并非仅仅上述内容的套改,而是一种重新的定义。

  2、大学物理理实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

  物理课中的实践部分常常被大家理解为演示实验,对于中学阶段的物理课,实践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理论部分的内容而做的一些演示和实操验证;普通本科教学中,大学物理实验往往是一些历史上比较经典的实验项目的再现,对于授课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毫无新意可言,偶尔的创新也只是处于某些现实的目的,比如如何节省材料、如何让实验更容易理解等,从这个角度讲,大大降低了教师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和创造力,对学生来讲,物理实验几乎成了一个已知既定目标,而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过程,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无法展开自身的创造性。我校在应用型本科建设中,提出对基础课程内容要做到怡当适度,适当削减理论部分,化整为零,不过多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更多强调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性,为专业课程做好基础服务。因此,我们着力打造兼具基础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物理课程,这其中重要的尝试之一就是以实验项目开发为核心的理实一体课程建设。

  实验项目开发重点在于“开发”其主要内涵是依托授课对象的专业需求与兴趣爰好,教师制定授课内容模块,并拆解为若干知识点,由师生共同制定课程实施内容,以再现、自组、演示、表演等多种形式完成项目开发,教师加以引导和提示,从而让学生获得该知识点内容,各类不同的项目可通过“微课”等方式积累和复现,形成课程的案例库。比如,对于经典力学的'传统内容“牛顿第二定律”的授课中,常规教学法是直接列出定律内容,然后写出公式,剩下的就是数学推导了,同样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一般会通过气垫导轨等方式来进行定律的验证,但往往实验部分和理论部分课程安排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无法形成闭环;我们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方式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来讲行不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适度的基础知识,其中物理课要求的较高水平的高等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2)物理课程教学目标是旨在让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其专业课程的基础有一定了解。

  (3)一味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造成的理论和实验之间的差距明显加大,大学物理实验和理论内容很难衔接,不仅如此,纵观整个应用型本科后续专业课程的设置,很容易发现问题,要么课程设置重复,要么物理课中的相当部分内容无法有效应用。

  为此,我们将理实一体化开发模式应用到大学物理课程中,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课程模块:针对不同的模块,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对课程知识结构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理论进行提炼,由师生共同努力,逐步形成多个实验项目,最终形成丰富的教学案例。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实验项目开发教学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知识背景铺垫:让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质点运动的各个基本物理量及关系、自然界中力的类型和力的本质等基础内容。

  (2)生活中寻找运动和力之间的一些关联性内容,比如“马拉车跑起来’“汽车加速牵引力”“自由落体”等。

  (3)设计力和运动关系的演示性实验,制作演示器,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完成设计,并分析出其规律,课堂上进行分享,最后由教师对整个知识进行系统讲解。

  3 多实验项目和典型项目案例化的课堂

  实验项目开发是整个的课程教学中的核心,但教师要把握好项目的内容和难度,在一开始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教师和学生搞不清楚实验项目开发教学和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项目教学及任务驱动教学的区别。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都属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范畴,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具体任务之中,学生通过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实验项目开发教学方法,简单讲就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实施项目,只不过这里的“项目”并不是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是大学物理中的知识点。

  多实验项目的开展和典型项目案例化与标准化,是我们课程不断创新的保障,但真正实施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

  (1)教学过程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确保有足够的精力对项目开发进行指导。

  (2)教学实施中同样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学生应具有足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能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操和学习。

  (3)教学的效率有时较低,由于课程中很多内容无法进行实操类实验,同时考虑到精度问题,往往只有一些现象明显的实验项目可以开发。

  (4)场地和经费问题如果无法保证的话,实验项目开发将成为纸上谈兵。综上可见,将实验项目开发作为理实一体化中的“实”部分运用到大学物理教学中,要以学生的主动积极地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为保证,以设计出能达到教学目的实验为材料,以课下准备课上分享(翻转课堂)为支撑,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很困难,有时甚至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而收效甚微。

  考虑到以上问题,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改进,比如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集体参与到实验案例的开发中去,采取二级考核方式,即教师仅仅对小组表现进行考评,小组成员对本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评分;再如,对要开发的实验项目进行多方论证,其中包括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师、高年级同学、并请相关部门以学生立项的方式展开;其次,学校和部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采取了诸多措施,创办第二课堂,每年给予经费支持,并适时举办创意大赛等措施。

  总之,应用型本科的大学物理课中的理论和实验应该是有机衔接的,在实际授课中,不应该拘泥于现在理论课的体系完整性和实验内容的固定性,学校和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政策和激励措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期掌握一定的知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大学物理论文2

  大学物理实验是全国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在大学低年级要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而演示实验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理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在操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国内外的著名大学都十分重视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国内每两年要定期举行高校演示实验的研讨会.早在18世纪,德国、法国的一些高校就纷纷设立了专门的演示实验室,甚至在欧洲还有“没有演示就不称之谓物理课”的说法,可见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演示实验教学工作实践,简单地介绍一下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以及改进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举措,希望能抛砖引玉,进一步改进学校的演示实验教学工作.

  1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功能

  1.1促进理论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将大学物理中很难理解和想象的物理规律多次重复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物理规律得到直接的实验验证.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是仅靠单调的课堂讲述式教学达不到的,也是演示实验独特的魅力所在.

  1.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诱导、启迪、指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事物本质,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目前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1].而做好科研成果与演示实验教学的融合也是新时期推进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突破口.

  1.3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演示实验课的上课形式也与理论课不同,并不像在课堂上要求正襟危坐,在演示实验课上,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询问,互相演示,针对某一现象进行讨论,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提问、启发、讲解等进行近距离的交流,这一过程不但使学生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1.4失败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

  通过给学生讲解演示实验从失败到成功的真实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心灵是一种洗礼.现在很多学生的受挫能力都很差,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科学家是凭着对自然界强烈的探索热情,以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毅力战胜困难和逆境的,也可以让学生被科学家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所感动,以他们为榜样,对追求真理和科学研究产生强烈的兴趣.

  2提高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几个举措

  2.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只有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因此作为实验教师我们要密切关注物理演示实验的最新进展,关注发展动态,查阅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定期参加培训来充实自己.另外,因为演示实验中涉及到的知识是跨学科的,比如说梦幻时钟要涉及到LED的知识,偏振光的干涉要涉及到材料的知识,因此我们还应该广泛涉猎相关的知识,深入研究.当然在演示实验中,我们还必须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诱导、启发等,让学生不但欣赏到了赏心悦目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开拓了视野,学到了知识,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2.2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来做演示实验,使他们有了表演和参与的机会,也有了发挥自己潜能的舞台,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学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而且事半功倍,比起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印象要深刻得多.而且学生会因为自己亲历亲为的实践结果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进而也激发了他们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鱼洗这个演示实验,实验中激起的水花使学生不时传出唏嘘声,随后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知道这个神秘现象背后的原理,很多学生都主动来尝试这个实验,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甚至做完实验后还迟迟不肯离开.比如窥视无穷的实验,学生看到像隧道一样无限延伸的现象,首先都感到很好奇,还有的学生马上就伸手去触摸仪器,继而就会思考,“它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看起来无限远而事实并非如此呢?”有的学生就会主动问老师它的原理是不是跟万花筒相同,这个过程明显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3探索新的演示方式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的`传输非常便捷,因此好多高校纷纷建立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网络教学管理平台[2].这个平台可以为演示实验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尤其是那些比较前沿的或者是携带不太方便的演示实验仪器,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让学生方便地查阅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也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工作效率以及服务水平.还有的学校在学生上课比较集中的楼区尝试通过建立走廊演示区[3]、计算机触摸屏等来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不过对于走廊演示以及计算机触摸屏等都要注意安排专人维护和管理,演示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定期更新.当然也可以将演示实验做成多媒体课件,或者通过MATLAB,Mathematic等将那些不便于描述和演示的实验逼真地模拟出来,方便学生学习.

  2.4开放演示实验室

  经典的演示实验可以给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开设,而那些紧密联系科技前沿或者跟生活密切相关的趣味性比较强的演示实验,完全可以给艺术、经管类的文科学生开放,很多高校已经通过开设通选课等形式给文科学生开设物理演示实验课.文科生开设物理实验课可以拓展物理的科学普及功能,让文科学生学习一些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学基本知识,感受物理学中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文理互补和兼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有人建议物理演示实验室可以对社会人士开放,比如中小学生和其他对物理感兴趣的社会人士,在增加人们科学素养的同时也可适当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当然对社会人士开放要注意趣味性,还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也要注意安全性.

  2.5自制演示实验教具

  演示实验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教育经费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高校都有自制的实验教具,在每届《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讨会》上也有相关的演示仪器参展.自制教具既可以锻炼师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又可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学校在每年的辽宁省大学物理实验竞赛上也总有一些自制的器材获得很好的奖项,比如简谐振动演示仪、黑体辐射演示仪,这些自制的仪器完全可以放在演示实验室给学生做实验用.

  3小结

  总之,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大学物理演示实验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开设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课适应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适应现代化物理教学发展的要求.物理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不懈地努力和探索,找到更适合于教学需要、具有更好教学效果的方法,让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为国家培养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大学物理论文3

  一、实施模块化教学思路和做法

  1.增加实验项目。

  (1)浏览名校网页。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十几所著名大学物理实验室网页,下载物理实验室基本情况、课程表及开出的实验项目项,预选出包括基础、综合、设计性项目共47项。

  (2)查阅名校教材。实验室建设中我们积累许多各高校及各类出版社出版教材,例如: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5所高校的物理实验教材,从中挑出需增设基础、综合实验项目共27项。

  (3)实地走访区内、外高校。实地走访北方交大、清华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了解名校实验教学基本情况,由名校教师为我们推荐实验效果好、实验仪器先进的基础和综合实验项目共17项。

  (4)实验项目汇总。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调研实验项目汇总39项,每项都标注出处(校名)、实验类别(基础、综合、近代、设计)。经课题成员多次讨论,联系我校实际情况,从中精心挑选可增设实验项目19项目作为备增实验项目,安排每位老师负责3个实验项目,认真学习实验内容,下载实验讲义,做PPT为大家讲解项目内容;大家共同学习研究新增实验项目。

  2.分专业划分实验模块。

  (1)按专业确定实验模块。从实验教学要求出发,根据不同专业大类的特点,体现实验内容的差异性和可选择性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内容,更好地提高实验课时效益和教学质量。复合专业一:材料与冶金专业、稀土专业;复合专业二:建筑土木程工专业、能源与环境专业、矿业工程专业;复合专业三:信息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复合专业四:数理生物工程专业、化学与化工专业、经济与管理专业。实验项目足够多时还可以增加模块数量,使模块划分得更加细致,使模块划分具有持续性、灵活性、多样性。

  (2)科学合理编排实验项目。选做实验模块化教学:并本着循序渐进、分层次的教学思路,目前设计了各具教学重点的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中的实验项目均含有基础、综合、设计三个层次的实验项目。模块1实验题目:实验1温度传感器特性;实验2磁化曲线;实验3导热系数测定;实验4高温超导材料特性测定;实验5非平衡电桥测量铂电阻温度;实验6半导体温差电偶;实验7硅光电池光照特性的研究;实验8光学成像系统的分辨本领等实验项目。模块2实验题目:实验1固体线胀系数的测定;实验2螺线管测磁场;实验3导热系数测定;实验4测定冰的熔化热;实验5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实验6光纤的传输技术实验;实验7超声波探测实验。实验8压力传感器的特性研究等实验项目。模块3实验题目:实验1惠斯登电桥;实验2电表改装;实验3双桥测低电阻;实验4示波器原理使用;实验5RC和RL串联电路稳态特性;实验6温差电偶定标及电动势测量;实验7交流电桥;实验8音频信号的光纤传输等实验项目。模块4实验题目:实验1光强分布;实验2电子逸出功;实验3夫兰克-赫兹;实验4旋光仪测溶液浓度;实验5气垫导轨实验;实验6光学成像系统的分辨本领;实验7微波的布拉格衍射;实验8液晶的电光效应;实验9P-N结温度特性的测量;实验10高温超导材料特性测定等实验项目。一个复合专业选择一个项目模块,每个模块有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三层次类型。不同模块内的实验项目可以重复,使得模块内实验项目数增加,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3)教学实施,网络选课。开放物理实验室:做到实验时间、实验项目全面开放。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选择实验模块,由兴趣爱好选择模块内实验项目。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分专业模块化教学”指导思想。

  3.撰写模块化教学新大纲、编写配套的实验教材。

  从实验教学整体要求出发,根据不同专业大类的特点,体现实验内容的`差异性和可选择性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更好地提高实验课时效益和教学质量。将现有实验项目和预增的实验项目合在一起,组成提供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模块化教学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增加及实施教学的模式的变化,需要我们撰写模块化教学新大纲。编写特色实验教学讲义。

  二、跟踪评估

  对模块化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考试成绩的对比、教改实施前后师生座谈、调查问卷、后续专业课学习的跟踪反馈等多种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改进、完善模块化教学。四、工作体会

  1.本项目主要任务是调研、收集新的实验项目;在走访参观北京以及区内高校的物理实验室同时,对这些高校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特色、实验室基本情况、管理手段、学生人数等多方面都作了了解,收获颇大。

  2.多方征求划分实验项目模块建议,我们采取第一:由教研室教师集体讨论确定模块划分初步方案。第二:院教授委员会论证把关,提出改进建议。第三:泛征求外院教学负责人及教师的意见,使模块的划分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避免闭门造车。

  3.新增实验项目使我们学习新的实验知识,提高了业务水平,开阔眼界;明确了实验室工作还有许多有待于提高方面。

  4.教师观念明显变化,教改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老师们对实验室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整体意识得到了提高。这实际上也是理科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我们模块化教改项目的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之一。

  5.提供实验室基本情况数据。统计新增实验项目、列出生产厂家、仪器设备总价等数据为学校采购实验仪器提供数据;统计模块化教学实施需要扩增的实验室面积、实验教师人数等,为学校进一步支持物理实验中心改革发展提供依据。总之,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有全新的视角和极大的勇气来面对,才会使这一改革井然有序,衔接工作做好。

大学物理论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大学物理 多媒体 教学设计

  摘要:从现代教育手段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出发,提出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为大学各理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物理不仅为学生提供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现代物理学知识,而且承担着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和创新精神的重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因其实时性、直观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在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方法方面逐步显示出其优势和重要性。

  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教学过程呈现为动态,更加直观,便于突破教学难点

  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定律,以及许多复杂的物理过程都可以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感官综合刺激,使这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生动丰富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配音等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使其注意力更集中,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2呈现更广阔的教学时空,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人,专业课程课时不断被压缩,许多教师很难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屏幕的快速投放,可以在短时间播放大量的信息,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计算机多媒体还可以进行模拟仿真,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化抽象为形象,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创建更开放的教学情境,便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物理教学整合,可以创建更开放的教学情境。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并结合多媒体教学特点,提供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宽松教学环境,使他们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更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设计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到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的导向,它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置于教学目标的控制,沿着明确的教学轨道前进。是否应用多媒体技术,何时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何种媒体技术,多大程度上应用技术都取决于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

  2整合性原则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是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须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涉及学习的相关要素,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合,以实现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观念的整合、学习内容的整合、学习方式的整合和资源的整合。媒体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具有两面性,要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要合理使用。

  三、主体性原则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天赋的学习能力,只要顺其天赋而提供学习机会,他就会自行学习;只有在学生喜欢并自愿的情形下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所以,在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在明确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

  四、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合理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忽视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与呈现,媒体技术的使用喧宾夺主;教材内容照搬到多媒体课件中,以机灌代替人灌;片面追求课件的“大容量”,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不突出;课件背景复杂,页面花哨,大量特技效果的运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等。

  五、师生互动交流贫乏

  多媒体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坐而论道、照本宣科;教师坐在教室前快速翻读幻灯片,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教师面无表情的教,学生毫无反应的学,整个课堂缺乏必要的师生交流。长此以往,学生会因人际互动而产生懈怠、厌恶甚至抵触的消极情绪和心理。

  这一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多媒体硬件环境不利于师生交互,如操作台过高,与学生距离过大等,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认为教师的责任仅限于“传道”“授业”,也就是在教“内容”而不是教“学生”。我们在加强多媒体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问答或多种师生、生生互动调控课堂氛围,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六、学生思维空间缺失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使教学容纳的信息量增大,授课的节奏加快,学生为跟上课程进度,忙于记笔记,无暇顾及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分析、整合与应用;教师往往只关注使用媒体技术解释常规教学中无法说清楚的问题,或通过精心预设的结果展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而忽视学生的思考过程,造成学生思维空间的缩小甚至缺失。

  总之,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过程,要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要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多方面的因素,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物理论文5

  1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的比较

  选作比较分析的新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科书》,此教材是20xx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旧教材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必修)》,此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审查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1整体结构

  模块式的结构设计是高中物理课程变化最为突出的特点,新的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其中物理l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他为选修模块.学生在学习2个共同必修模块后,可以在选修1、选修2和选修3系列中任选一个模块学习[6-9].

  1.2教学内容

  新教材较之旧教材主要有三方面的变化:(1)章节顺序不同.例如:旧教材第一册章节顺序是“力”、“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而新教材必修一是“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这种顺序安排使学生感到困难的受力分析内容移到运动学之后,此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有所提高,难度相对降低.(2)新教材按知识内容整合模块化.如旧教材第二册中的电磁场单独构成选修3-1、3-2模块;旧教材第二册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固体、液体和汽体构成选修3-3模块;旧教材第二册中的动量守恒和第三册中的近代物理部分构成选修3-5模块;新教材把机械波由第二册移到选修3-4模块,并把几种形式相同而实质不同的波动——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进行类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波的理解.(3)删旧增新.新教材在系统地介绍物理基本知识的同时,删减了一些“难、偏、旧”的知识,新加了与实际联系比较大的内容.如选修3-1中增加了“逻辑电路与自动控制”;选修3-2增加了“传感器及其应用”等.

  1.3教学要求

  高中实行学分制,选修内容不要求学生全部都进行学习.知识结构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省去复杂的公式推导和数学计算.如在选修3-3中,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没有了定量计算;在选修3-5中,仅仅对动量和冲量有要求定量计算,其他内容都只是要求定性了解.新的高中物理课程在结构上更重视共同基础,同时体现课程的选择性,针对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设计供学生选择的选修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对旧教材进行了删减.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进入大学后在物理知识基础上存在差异,进而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知识衔接问题.如有关动量的内容从必修移到了选修模块3-5,没有选修3-5的学生就会觉得质点力学这部分内容比较难学[6-9].

  2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点的比较与衔接处理

  要做好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顺利衔接,首先要了解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哪些知识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而哪些内容只要求了解,以及大学中出现的知识点在中学学到了什么程度,尤其要正确处理好与高中物理的关系,使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深广度,尽量避免内容的重复或知识跨度太大.

  2.1针对高中“重复知识点”,提高教学内容起点,做到有继承有发扬

  力学是大学新生入学后首先学习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高中接触的知识点很多,如质点、参考系、加速度、牛顿定律、功、动能定理等;电磁学中,高中接触的知识点也很多,如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等.对这些熟悉的知识点,要提高教学内容起点,重视物理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基本精神[10-13].如对加速度的讲解,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是有区别的,中学教材加速度的定义为:tvaΔΔ=,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而大学教材中:质点在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可能变化,因此引入加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速度的变化.质点在Δt时间内由A点运动到B点,速度由Av变为Bv,速度增量为BAΔv=vv,则质点的平均加速度定义为平均加速度只能粗略描述Δt时间内质点速度的变化情况,如同讨论速度时的情况类似,当把Δt→0时,平均加速度的极限值叫做瞬时加速度。加速度概念的讲解,大学与中学有较大的不同,微分极限思想的运用使概念的'引入更严谨,这正是微分思想和极限思想的精髓之处,通过微分极限思想顺理成章地将平均加速度迁移到简单的瞬时加速度,从而在思维上形成一个系统框架,就是如何将“平均”的问题迁移到“瞬时”的问题上.大学物理从质点运动学到刚体转动,从功到能,从电场到磁场,都要用到微分极限思想来定义物理量,所以要尽快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微分思想.

  2.2针对高中“未学知识点”,重在建立信心

  对于高中物理未提及的知识点,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学生建立学好大学知识的信心.由于选修3-5属于可选内容,对中学没有选修此内容的学生来说,开始学习刚体、角动量、角动量守恒等概念,一时难以适应,认为大学物理难学.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大学物理课应该降低难度,可以通过增加演示实验、播放视频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讲角动量守恒一节时,先播放一段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滑冰运动员肢体的变化,并设置疑问,当讲解结束时引导学生解释这一现象.通过这一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14-15].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是先行课与后续课的关系,只有大学教学和中学教学加强了联系和沟通,做好衔接教育,才能使物理的教学更具现代化气息,更能理论联系到实际.大学物理教师要深入了解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等方面做好衔接和发扬.

大学物理论文6

  摘要:通识教育是一种通过课程设置传播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体现教育境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高等教育不能仅强调专业教育,应该做到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提供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新加坡国立大学致力于成为立足亚洲、影响世界的大学。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教育,使其一跃成为亚洲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

  关键词:通识课程;高等教育;新加坡

  国立大学新加坡独立于1965年,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岛一跃成为人均收入超过5万美元的新兴发达国家。新加坡以政局稳定,政府廉洁高效,城市干净整洁,国民素质高尚而著称,而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是决定以上因素的根本原因。作为新加坡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办学模式代表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政府的高度重视、充足的教育经费、一流的师资力量、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科研与教学并重、问责制度的实施等一系列举措使新加坡国立大学在20xx年的QS全球大学排名中雄踞亚洲榜首,位列世界第22名。笔者有幸在20xx年8月-20xx年8月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期间对于它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深有感触。一个优秀的大学不仅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还要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下面介绍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开设的通识课程,以便我们及时了解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

  一、新加坡国立大学关于通识课的定位

  与其他类型的课程相比,通识课主要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通识课中获得的知识或能力不是满足于某个特殊领域或专业的需求,而是保证凡是受过教育的人都可以获得的通用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识课的目的在于向学生输送更高品质的心智教育,而不是有助于事业成功的实用性的知识和能力。我们虽然希望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医生、历史学家、工程师和律师在专业领域表现优秀,但我们更希望受过专业教育的科学家、医生、历史学家、工程师和律师能够关注大众讨论的问题,有学术素养地阅读《经济学》《科学美国人》《泰晤士报文学副刊》,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积极讨论并能够评估报纸上文章的言论。通识课既强调知识的拓展又强调培养学生批判的创造性思维。渊博知识的获取能够让学生发现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知识的获取过程以及在各自领域的作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批判地分析从未预料到的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二、开设通识课种类

  新加坡国立大学开设的通选课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普及物理思想,向学生展示物理原理的伟大之处;第二类是探讨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发现各种现象背后隐藏的物理原理;第三类是以科学的角度介绍最新发展的科技以及新材料的运用;第四类是让学生以全球化的视角了解世界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潜在的解决方案。下面是对这四类课程的简要介绍。

  1.普及物理思想

  (1)Einstein’sUniverseandQuantumWeirdness(爱因斯坦的宇宙与神秘的量子世界)课程简要介绍现代物理学中两个最重要的进展: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涉及内容包括绝对时空与相对时空的概念、孪生佯谬、黑洞与虫洞、物质的波粒二象性、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猫、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大统一理论与超弦理论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未来的科技中。该课程只面向非物理专业的学生,通过与熟悉的事物做类比和对比强调物理概念而忽略具体技术细节。

  (2)GreatIdeasinContemporaryPhysics(当代伟大的物理思想)开设此类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当代伟大的物理思想并会说明这些思想的由来以及如何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本质、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涉及主题包括:光的量子理论,物质波,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量子力学的进展,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四大基本力学,统一场,亚核粒子,裂变和聚变,宇宙大爆炸理论,星系的演化,黑洞和基于物理学的一些现代技术,如激光、半导体和超导体。物理学专业学生以外的学生可以选择该课程。

  (3)ABriefHistoryofScience(科学简史)我们现在很容易认为一些基本的科学法则和理论是理所当然的,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正因为如此,许多在当时看来具有突破性的理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常常被忽略掉,甚至学生不清楚现代物理概念是如何被提出的,不明白这些概念对当时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们是如何改变了世界。本课程的目的是解释科学发展的历史以及科学对社会产生的意义,同时还会说明世界为何会发展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4)PhysicalQuestionsfromEverydayLife(日常遇到的物理问题)课程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意识到大自然中存在的许多奇迹,要认真地对待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件。该课程首先从学生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开始,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直观地发现一些自然界的本质规律。涉及内容包括:太阳光是什么,乐为什么动听,什么钢很硬、璃却很脆,是波还是粒子。课程只针对具有优秀物理成绩的学生开设。

  2.探索物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ScienceofMusic(音乐中的科学)课程向学生介绍音乐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内容包括声学、音调与音乐、震动、频率与音高、音程与数学比率、震动的弦与音程、音阶的构建、音乐器件及他们的波形、谐波、音质、弦乐器与管乐器、钢琴及其技术、平台式钢琴和立式钢琴、电子琴、电子音乐、MIDI系统、MIDI信号、音乐和调频的合成、数字化与采样、数字音乐的制作。

  (2)PhysicsinLifeSciences(生命科学中的物理)课程开设目的是建立人类生命活动和基本的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涉及内容包括:在我们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我们身体里的材料如何运送,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我们为何需要确定蛋白质的结构,物膜是怎样形成的,骼和牙齿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发生龋齿,为什么有些植物、昆虫和鱼类能够在寒冷的冬季生存。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所有对生命科学物理原理感兴趣的非物理专业学生。

  (3)TheArtofScience,TheScienceofArt(科学与艺术)人们通常认为科学世界与艺术世界是无关的,一个代表逻辑的真理,一个代表情感的想象。然而科学与艺术确有许多共同之处。科学引起了艺术表现形式的转变,同时艺术被用于工程设计和传播科学知识。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到与雕塑、绘画、摄影、摄像有关的材料和技术的使用;利用颜色、光线和透视呈现三维图像;利用技术确定艺术品的年代及归属;利用视觉艺术进行科学设计,目的在于能够为阐述科学概念和工程设计提供一些艺术手法。

  3.介绍新材料与新技术

  (1)IntroductiontotheNanoworld(纳米科学导论)纳米科学与技术的本质是能够做到在分子尺度上对物质进行观测并对其操纵。当物体的尺度处于一纳米到几百纳米之间时,它们会体现崭新的力学、电学、光学、化学以及生物学的属性。纳米科学是整合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全新科学领域。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熟悉纳米技术并对人们感到好奇的问题进行解答,如纳米尺度的重要性是什么,用什么技术测量以及如何制造纳米尺度的物体,纳米仪器与纳米材料如何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只要对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感兴趣,所有学院的学生都可以选择该课程。

  (2)ComputationandMachine:AncienttoModern(计算与机器:从远古到现代)为什么电脑无处不在?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电脑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数字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前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该课程展示从古代的直尺和圆规、算盘、机械计算器时代,一直到现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学生将会了解古希腊、罗马时代、中国和阿拉伯文化关于计算的方法。对于现代的数码时代,我们会探讨计算机的计算原理、算法以及采用二进制的原因,最后我们会展望未来量子计算机所要扮演的角色。

  4.关注全球化问题

  (1)HowtheOceanWorks(海洋的作用)地球表面的71%由水覆盖。这对人类的进化产生深远影响并将继续塑造我们的未来。海啸和飓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碳循环等一系列问题迫使人们意识到了解海洋在全球范围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此课程,学生将会了解各种与海洋有关的现象和特征,如海啸、潮汐、海流、风暴等;海洋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天气,气候,食物源等);过去几十年发展的关于探索海洋机制的科学理论以及控制并开发海洋的一些尝试(如能源保护,海事工程)。除了使学生了解海洋的作用外,该课程更重要的目的是为脆弱的环境和宝贵的水资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决策。

  (2)CleanEnergyandStorage(清洁能源与存储)现代文明一方面吹嘘已掌握亚原子的行为,另一方面却面临能源紧缺与全球变暖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已迫在眉睫。本课程将介绍目前面临的全球能源危机以及清洁能源和能源存储设备的作用。除了各种能量处理法则,强调科学界所做的贡献。内容包括:目前的能源情况、太阳能、光伏电池、核能源、海洋能、潮汐能、海洋热能转换、风能、生物质能、燃料电池、氢的世界、锂离子电池。

  三、通识课程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

  新加坡国立大学规定本科生取得学士学位最低要获得120学分,其中包括两门通识课程8学分(每门4学分),即通识课程在学生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中所占比重为1/15。我们不能由此轻易地认为通识教育不重要,首先,一门通识课程的学分与一门专业课程是相同的,它们具有相同地位;其次,通识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加强学科间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目前,通识课程并不是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作用是积极的。见微知著,单单物理系就为通识教育开设十余门课程,我们不得不对新加坡国立大学用心的课程设置表示赞叹,同时希望对我校物理系开设的通识课程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沙红.新加坡高等教育:经验与借鉴[J].教育发展研究,20xx

  [2]牛欣欣,洪成文.“入世”后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J].比较教育研究,20xx

  [3]王喜娟.新加坡高等教育问责制研究[J].高教探索,20xx

大学物理论文7

  一、教师素质不高,影响教学质量

  在教学的过程中“照本宣科”。就算是物理实验教学,也有部分教师依照教材所示方法给学生讲解和演示,或要求学生依照其事先拟好的方案进行实验,这完全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素质不高。有些教师因忙于科研工作而忽略了教学,有些教师则是因为专业基础不扎实,缺乏创新精神导致难以引导学生顺利进行实验或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成绩考核体系不科学。现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物理课程考核多是采取笔试成绩为主、实验成绩为辅的方式,其中实验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但很多学生的实验报告只是在网上搜索的,有些甚至是抄袭的,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教师也难以全面了解;笔试又多是考理论知识,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措施

  培养应用型人才既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本科院校立足于教育市场的有效方法。大学物理是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可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创造性思维能力。[3-4]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现存在的问题必须解决。第一,更新教学内容,实施“模块组合”教学。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不同教学内容的组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首先要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前沿成果融入教材当中,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其认识到大学物理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如在讲波动光学时可引入激光、光信息、光刻等方面的技术知识,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光盘记录、激光防伪等技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大学物理的课时有限且多为公共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将其模块化,并科学、合理地进行组合,实施“模块组合”教学。如将大学物理中相对独立的质点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和波、热学、电磁学、波动学列为纵向模块,将近代物理及物理应用归为横向模块,这样可以根据课时安排或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组合各模块,让学生既能学到物理知识,又能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及应用能力。第二,改善教学方式,联系实际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触及学生兴趣点,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讲“红限”时,因其概念抽象,教师可用演示实验的方法,用不同强度的红光照射于金属钾电极表面,都不会产生任何光电流,但用绿光进行照射却有光电流出现。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红限”的概念。此外,为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如在讲“霍尔效应”时,可引入新闻“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样不但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通过前沿问题的反应让学生了解到大学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乐于深入探索物理知识。第三,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整个课堂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此,可让教师进入专业的培训中心进修,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善其教学方式、端正其教学态度。另外,借助教研活动让教师在授课之余了解最新的物理科技动态及科研成果,丰富教师的物理应用知识。鼓励教师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新问题,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四,完善成绩考核体系。成绩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成绩考核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绩考核的结果。为全方位、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根据实验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针对基础实验可采取实验成绩加笔试成绩的考核方式,其中实验成绩包括预习成绩、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实验总结报告三方面。通过考查学生的预习成绩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验总结报告考查学生的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另外,通过笔试成绩可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方式是改善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全面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三、结语

  大学物理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大学物理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重视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大学物理论文8

  摘要:大学物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创新平台的途径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为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物理;创新教育;教学研究

  一、大学物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大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运动形式和规律以及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物理学蕴含较强的逻辑性、思想性和方法性。物理概念、物理定理和原理的提出背景,揭示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最佳素材[1]。其实,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好机会[2,3]。因此,通过物理的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也可以提高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大学物理学教学应该对传统的教学作深入改革,使其更好地发挥创新教育功能.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大学物理教学措施

  尽管物理学是最能启发学生创新的科学,但现实的教学中存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障碍。如大学物理作为必修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重视度不够,并且单一的传授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即使教师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创新教育活动,由于没有创新学分或其他利益的引诱,学生一般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或者以由于学生课程多,时间紧张等理由拒绝配合后续的工作开展,这样不能很好地达到训练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目的。大学物理课程有着物理实验的配合教学,实验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但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是进行大班制教学,物理实验的安排和理论内容的进度安排不够紧密,并且开课时间比较集中,学生人数众多,物理实验设备有限,难以保证物理教学内容和物理实验的同步进行,造成很多大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钩的问题。这对于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不利的。因此,仅对当前的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配套的途径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新时代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思想和方法,而将物理学发展史中的具体创新事例引入物理教学中,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物理学家的探索历程和创新精神,对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因此,有意识地将典型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大学物理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层面的讲解,而要将更本质、更深层次的内涵展现给学生,这就要对经典物理的内容做精简、优化和深化。并且以经典物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物理,更贴合实际和时代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引入现代物理学的最新理论和观念,比如纳米材料、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材料等,并扩展到科学前沿,以及学科专业领域的应用。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的物理学内容和体系结构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开阔其思维视野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是一个发展的学科,深刻认识到物理学的基础地位和专业衔接性。因而,通过引入物理学史、精简经典物理、加强近代物理、拓展科学前沿的方式充实教学内容,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这样的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和革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创新意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创新教育的主导,在教学活动中以启发、参与、研究和发现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并结合课前、课中、课下不同的组织内容全程让学生参与创新教育教学活动。课前预习:首先学生分组,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需要,要求每组同学根据题目和参考内容利用网络、图书馆资源等多途径查阅资料(有关物理学史、物理学家传、科学技术史等)进行学习和研究。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新意识和敢于质疑的精神,领略科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领悟他们高超的实验技能及其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以及科学家的艰辛探索和不懈追求的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增强创新信心。课堂讲座: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布置主题,让学生以此选题,进行资料查阅总结汇报。比如静电场的应用。学生可以查阅到很多相关的内容,如静电喷涂、静电除尘等日常应用,也有科学前沿和学科专业应用,如电场控制离子导致的结构相变[4],静电纺丝制备纳米材料[5]等。鼓励学生查阅科学前沿和学科专业方面的实际应用。通过深入选题,并进行总结,并以PPT报告形式,在课堂上分享汇报。这样的共享过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课本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及时追踪科学前沿动态和热点。课下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经过多实践才能得以训练。课下少布置作业习题,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择一个与生活或科技相关的课题,以模拟实验或实物实验的方式,从文献调研、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到结果的呈现,系统化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优化创新平台激励学生创新

  尽管高校都开设有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由于开课时间比较集中,学生人数众多,物理实验设备有限,难以保证物理教学内容和物理实验的同步进行,造成大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钩的问题。并且物理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即使实验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改进和修改方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平台。首先,建立多级开放实验室,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需求;其次,借助于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实验平台,对于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数字计算,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这样多元化的实验环境,可以拓宽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创新发展的需要。并设置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反馈。另外强化学生实验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建立能够反映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总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在创新教育活动中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实践上的指导。教师要做到改变教学观念,其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另外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并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采用启发、参与、讨论和研究等教学方式,以课前预习、课堂汇报以及课下实践的途径,使创新教育贯穿始终,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以“查中学,学中思,思中创,创中做”的途经,从创新思维、创新想法到创新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发挥大学物理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创新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韩崇.大学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06):133-134.

  [2]解迎革,李霞,王国栋.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xx,29(1):66-69.

  [3]陆文庆.改革大学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广西物理,20xx,37(3-4):80-82.

  [4]LuN,ZhangP,ZhangQ,QiaoRetal.Electric-fieldcontroloftristatephasetransformationwithaselectivedual-ionswitch.Nature[J].20xx,546(7656):124-128.

  [5]薛聪,胡影影,黄争鸣.静电纺丝原理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xx,(06):38-47.

大学物理论文9

  一、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数独立学院教学模式单一,全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程对理论课程的依附性比较强,各个实验题目间没有联系,因而不利于专业与专业之间知识的交叉,也不利于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3]由于出发点不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现在的很多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都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探索适合自己的实验教学体系

  独立学院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却比较严峻,究其原因在于独立学院毕业生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独立学院实验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精神,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工作在何种领域,凭借着超强的实验素养、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够克服一切困难。[4]基于此,大学物理实验必需摈弃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探索一种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合的实验教学体系———三级实验教学体系。通过三级实验教学可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一措施如若能够贯彻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效果更佳。(一)演示性实验大学开学之初,带学生参观一些演示性实验室,让学生感受平时在生活中或以前的学习中没有见过的有趣的实验现象,使学生的感觉、知觉更加丰富,表象更加鲜明,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主动性更加强烈。另外,演示实验可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同时感受物理的博大精深。物理演示实验的内容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实物物理实验、模拟物理实验、音像资料和多媒体资料。(二)验证性实验本级的实验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熟练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二是让学生把实验结果与理论教学中的规律对比。开设的实验主要涉及到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如转动惯量的测量和杨氏模量的测量)、基本物理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如固定均匀弦振动的研究)、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如示波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测量方法和技能训练、相对不确定度和绝对不确定度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析及误差的来源等。本级实验台阶不高,力求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三)设计性实验本级实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科研实验训练,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实验都是依靠学生自身来完成。[5]与验证性实验最大的区别在于:设计性实验打破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由被动变成主动,可以自行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合适仪器,拟定测量方法和步骤。例如:测量毫安表内阻的实验方法很多,如“伏安法”“半偏法”“替代法”“电桥法”“补偿法”等等。经实验发现:这些方法都能满足设计的性能指标,但学生必须找出这些方案中的最佳方案,并按最佳方案进行实验。学生根据实验需要提出所需器材,给出实验的原理和设计步骤。开展设计性实验不仅可以检验自己原有的实验知识和实验能力,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科研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设计性实验在客观上为学生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努力把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转化为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实际行为,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性实验教学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要因时因地因校和学生层次水平而定,但可以从比较成功的实践案例中汲取营养和精华,寻找适合本学校实验改革和发展的路子。

  三、方案的具体实施

  我校大一新生在开学之初,由学院统一组织参观演示实验室。参观过程中实验教师给到访的学生详细讲解并当场演示部分实验,如激光琴、幻影成像、水滴发电、静电跳球演示仪、共振演示仪等,让学生感到新奇不已。此次参观开阔学生眼界,令学生受益匪浅,为将来大学物理理论课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本次观察,对学生提出以下基本要求:查阅资料,详细解释其中一个演示实验的基本原理;阅读科普资料,自己设计一项物理演示实验,并同实验老师交流。学生进入大二时,开展验证性实验,内容涵盖力、光、电磁等,侧重于实验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常用物理量的测量等方面的训练。验证性实验主要采取“告知规律-实验验证-实际应用”的模式,少量的验证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在验证性实验阶段,对学生提出以下基本要求:实验前,做好预习,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中,熟悉仪器的操作;实验后,能够独立处理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第三级实验教学难度较大,大二下学期开设。由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直接过渡到设计性实验教学,跨度较大,学生有点难以适应,很多情况下设计性实验的设计部分往往需要教师帮助完成,这与学生人才培养的宗旨相悖,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物理实验中心把设计性实验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原理比较简单的实验(如“电阻的测量”),教师给出实验的目的、原理和仪器的使用说明,学生主要用来设计实验方案;第二个层次与前者相比有所提高,教师给出实验目的和仪器的使用说明,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文献资料,给出实验的原理;前两个层次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了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到了第三个层次时,学生已经接受这种模式,实验教师给出几个实验题目,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通过查询资料写出实验原理、确定所需实验仪器、整理出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最后提交一份实验课程总结和心得体会。

  四、方案的实施效果和总结

  (一)分级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理论和提高实验技能。由于遵循了渐进性的原则,我校物理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二)独立学院三级实验教学,既有基本验证性实验进行技能训练,又要有演示性实验开阔视野,还开设有设计性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三)三级实验教学既符合时代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社会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水平及学生能力水平的认可度。

大学物理论文10

  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学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教师,本人近年来教学领域内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回想起来,这些都与各级党政领导和前辈老师们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关心、鼓励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非常愿意借此和老师们共同交流一下从事基础教学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在我的心目中,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基础课教师,需要达到三个境界。

  第一是态度,就是要重视和享受教学。

  重视教学我们讲得多了,什么是享受教学呢?这些年,我每年都承担了比较繁重的基础课教学,应该说也花去了不少的时间。

  有不少老师都曾经好心的劝过我,我自己有时也在想,是不是不要上那么多课了。

  但每到学年排课的时候,我还是会忍不住冲动,主动提出承担基础课的任务。

  这是什么道理呢?我后来自己发现,其实在我心底,并不仅仅是把教学看作一种义务和责任,而是在履行这个义务和责任的同时,我其实也很享受自己的教学过程。

  每当我看到课堂上学生那种专注的眼神、听到会心的笑声、得到学生高度评价的反馈的时候,我有一种非常强的成就感。

  所以,米卢提出快乐足球,我觉得我们从事教学的,也应该懂得享受教学。

  这是第一个境界。

  第二个是能力,这是讲的能力是指教学能力。

  大家知道现在的教师学历越来越高,学术水平也应该说是越来越高,但有时候学历和学术水平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水平。

  这是因为教学尤其是基础课教学是自成一个体系的`,它有自身的规律。

  当然体现教学能力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其中有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能不能讲出自己的学术思想。

  大学的教学与中小学的教学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大学的教学始终是以学术为主的,即便基础课也不例外。

  但学术不仅仅是教材上的刚刚条条。

  如果我们讲出来的东西,仅仅是书本上写的那点点东西的话,学生不会自己看吗?还要老师做什么?学生坐在那里最想听的,其实还是老师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想。

  所以,杨振宁说:“要教有血有肉的物理学,不要教骷髅式的物理学。

  当然我们会问,那么血肉从哪里来呢?我觉得要有两个前提:首先就是教师本身要具备相应的学术修养,此外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

  这是第二个境界。

  第三是魅力,就是个人魅力。

  个人魅力我们过去很少讲,但它是存在的。

  什么是个人魅力呢?举个例子,比如有一段相声,台词都写好了,甚至可以在网上贴出来。

  可是如果让我们这些人来讲,和让冯巩来讲,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所谓个人魅力。

  过去我不懂,我以为老师把该讲的讲清楚就可以了。

  后来我才逐渐意识到,个人魅力其实是课堂教学艺术性非常重要的一环。

  那么如何提高个人魅力呢?这里面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点,也是我认为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幽默感。

  我接触过很多大学老师,绝大部分都是有幽默感的,但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有必要把这种幽默感带到课堂上。

  他们只是在课后幽默,到了课堂上就换了一付面孔了。

  我的经验是,课堂上适当的幽默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

  所以我有一个很私人的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那就是这堂课有没有一点笑声,如果一堂课从头到尾没有一点笑声,哪怕再精彩,我也认为还是欠缺了一点。

  这是第三个境界。

  当我们能够做到重视和享受教学的时候,学生给我们的评价就是“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当我们能够讲出自己的学术思想的时候,学生给我们的评价是“跟着您能学到很多东西”;而当我们同时具备了个人魅力的时候,学生给我们的评价就会是“听您的课,真是一种享受”。

  虽然我自己三种评价都已经得到过了,但我深深的知道,在教学的领域中,永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我愿意在我一生教学的职业生涯中,朝着优秀教师的三重境界,不断地努力,以便能够做得更好。

大学物理论文11

  改革物理教学模式教师应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更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这一过程中,有效的现代化教育理念是重要基础,只有强调将知识教学、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融为一体,才能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

  (1)比较式教学法。物理教学比较法是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综合研究对象的各项特点,通过比较,得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比较法通过启发、探索和解决问题这一模式,根据已知事物,认识到未知事物,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教育工作者可合理采用比较法,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譬如,大学物理课本中,将稳恒磁场和静电场的公式、定律及其他都进行比较,分析其计算方法,为学生知识的学习提供一个纽带,使其更加形象的了解物理知识。(2)启发式教学。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懂得举一反三,合理应用课堂上所学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可采用讨论法和问题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出所在问题,并选出代表进行提问。这种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讨论法和问题法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物理教学手段的'改革

  (1)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逐渐得到了认可。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不断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积极引进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物理站。物理站的建立,使学生摆脱了物理学习中多种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查阅和解惑。除了可以登陆网站进行自主学习以外,有效缓解了教学内容多但教学时间短的问题,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物理学习平台。(2)教育工作者应多进行演示实验,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这一过程中,将复杂的定律和理论以简单的试验体现出来,以助于让学生通俗易懂地了解物理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改革考核制度

  传统的考核方式即为闭卷、笔试及单一的期末考试,给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带来了不良影响。教师应改革考试制度,注重平时考核的成绩,将课堂提问、论文写作、课外活动等计入学生评分中,并制定合理的评分系统,将各项得分都纳入学生的测评中。从根本上避免了因过于注重期末考试形成的应试教育体质,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汲取新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物理教学改革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大对其的研究和投入。在物理教学中,应根据物理课程的特征,寻求推动物理教学改革的可行性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改进,从而提升物理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现代化人才。

大学物理论文12

  摘录: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自我认识世界、认识科学的历史。有人说科学给人知识,历史引人深思。物理学史的发展让我们了解了探索这条充满泥泞道路上不屈、敢于冒险的物理伟人!物理学的发展包括声、光、热、电、力等等自然界所拥有的一切,科学家们运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探索这个世界的未知与奇幻。最早的物理学是被称为自然哲学的,因为探索物理就是发现世界,发现这个人类世界未解之谜。物理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怀疑的,批判的,求真的的历史。多少人为之着迷,甚至有人为之献出了生命。从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到牛顿的“惯性是物体的根本属性”等等一切都展现了物理发展史上的批判与反复的研讨。

  关键词:物理学史、探索宇宙、物理学革命

  古代物理知识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文明之初。人类为了生存,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不断与大自然作斗争,不断改造大自然,逐步形成了对物质运动的最初认识。之后物理的发展就一直和人类的生产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自然界中的声、光、热、电、力也随之在物理世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力学的发展推动工业的发展

  首先来说说力学的发展史,力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力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公元前5世纪到17世纪中叶,是力学发展的原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物体在重力及人力作用下的简单平衡与运动问题,总结出一些经验规律。亚里士多德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被当时的时代所推崇。到了17世纪中叶,又有一位物理巨匠崛起,同时也推翻了人们信奉了几千年的定律,提出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证明了“惯性是物体根本就有的属性,即使没有力的维持,物再者体在不受其他力的或者合力为零的情况下,物体是可以一直运动下去。”

  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前,当时欧洲对于工业的大力发展,便迫切的需要解决各种物理问题的科学家。对力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碰撞、复杂的受力平衡问题,流水问题、日月星辰运动的准确计算及方位测量问题。技术的发展要求一些实际问题有可以定量计算的理论。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的逐步统一形成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建立了基本的科学抽象并给予了确切的科学表述。这段时间也涌现出了大批科学家。从18世纪30年代开始到19世纪,是力学中分析方法发展的阶段。在这阶段中,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要求找出迅速有效的普遍方法,来解决在许多种约束和外界作用下各种刚体、质点组、流体的平衡问题,形成了普遍的抽象的分析方法,也初步发展了力学的某些分支。在这期间完成了经典力学基本定律、原理的表述。从20世纪以来,力学发展到现代时期。

  2、热学也是一门伟大的学科

  热学的发展相对于力学要晚些,应该说系统的开始热学是在18世纪。在1842年,迈尔提出能量守恒定理,认为热是能的一种形式,可以与机械能互相转化。到后来焦耳能更准确地测量热的能量,焦耳的实验结果已使科学界彻底抛弃了热质说,公认能量守恒、而且能的形式可以互换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客观的自然规律。于是热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打破了人们“永动机”的幻想。当然热学的运用也是不错的,瓦特的蒸汽机何尝不是一种进步。人们对热现象的研究进一步从经验向科学转化,走上了实验科学的道路,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工业化社会的进程。

  3、电磁学的不同凡响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认识、研究及广泛应用,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16世纪上半叶,人类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十分缓慢,自16世纪下半叶,从吉尔伯特开始,人们对电磁现象进行了探讨,并作了一些定性的归纳和总结,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这个理论支配着一切宏观电磁现象(包括静电、稳恒磁场、电磁感应、电路、电磁波等等),而且在于它将光学现象统一在这个理论框架之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思想。研究电磁场分布,电磁波的激发、辐射和传播,以及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等电磁问题,也可以说,广义的电磁学包含了经典电动力学,关于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电磁学发展的影响。从18世纪的卡文迪许、库仑开始,人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进入了用科学方法定量研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对电磁现象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发展,如伏打发明伏打电堆,为产生稳定大电流提供了条件,也为人们研究动电现象、磁现象,以及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实验基础。1812年,奥斯特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如果导线直径再小,就可能发光,直径再继续减小,就会产生磁。并指出:人们应该检验的是,究竟电是否,麦克斯韦继承和发展了法拉第的物理思以其最隐蔽的方式对磁体有所影响。”提出了位移电流的新概念,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场理论。1886年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这就为现代电磁规律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电磁理论的不断发展,才相继出现了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深远的发电机、电动机,才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才有了卫星通讯,才有了如今的互联网时代。

  4、光学世界的多姿多彩

  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一直梦寐以求,从对光直线传播的认识,到光的波动理论的建立;从光的电磁理论的确立,到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波粒二象性;无一不反映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光是世界给我们的恩赐,让人们在充满温暖与明亮的世界里,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是造物主的伟大恩赐。光也是一种电子波。光的本性一直是科学家们津津乐道的事物,早期的微粒说把微粒看成光的最小组成,由于随着人们深入的探索,发现许多现象用微粒说是无法解释的,而后牛顿提出的微粒说被一位伟大而勇敢的少年惠更斯反驳了,让世界也为之震惊,他创立了光的波动说。提出“光同声一样,是以球形波面传播的”。并且指出光振动所达到的每一点,都可视为次波的振动中心、次波的包络面为传播波的波阵面(波前)。在整个18世纪中,光的微粒流理论和光的波动理论都被粗略地提了出来,但都不很完整。我们通常把光学分为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和量子光学,其中量子光学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尤为重要的推动。 “爱因斯坦提出了两条基本原理作为讨论运动物体光学现象的基础。第一个叫做相对性原理。它是说:如果坐标系K;相对于坐标系K作匀速运动而没有转动,则相对于这两个坐标系所做的任何物理实验,都不可能区分哪个是坐标系K,哪个是坐标系K′。第二个原理叫光速不变原理,它是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恒定的,它不依赖于发光物体的运动速度。”

  5、动听的声音推动人类的发展

  声音自古以来人类就会了,知道声音可以从一边传到另一边,传到自己耳朵里。所以声音的发展是很早的,利用声音的传播,人们发明了声呐、雷达等等一系列先进的科学设备,推动了人类更好的更快的发展。

  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学习和探究,不但能增长见识,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得到教益,开阔眼界,从前人的经验中得到启示。让我们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未知的世界翱翔!

  参考文献:

  [1] 艾萨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现常简称作《原理》)》,1687年出版

  [2] 汉斯·奥斯特,《奥斯特科学论文》,1920年出版

  [3]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基础》,1916年出版

大学物理论文13

  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提高教学成绩的最有效策略。因此不少同行都在努力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到底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到底怎样构建高效课堂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我眼中的高效课堂

  提到高效课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个人觉得高效课堂用我们初中物理里学到的“有用功的功率”,即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有用功来理解比较恰当。只要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有用功多,我觉得无论采用“洋思模式”还是“杜郎口模式”或其他模式都是高效。

  为了准确地把握“高效课堂”的内涵,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找到了高效课堂的多种理解方式。我比较认同江西邱林政教师的理解方式,邱教师是这样写到的: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师生如果能达到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

  透过邱教师对高效课堂内涵的理解,我从五方面来谈谈自己对高效课堂构建的认识。

  1. 仔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材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也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决定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因此,仔细钻研教材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对于教材,首先,我们应该从整体上钻研初中阶段三本教材中各个部分的顺序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都安排了哪些内容,各部分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等。其次,我们需要精读每一节教材,钻研教材中的语言措辞和讲授的概念、规律、定义的`物理意义以及所反映的物理过程,认识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做到分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准备好教学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授“杠杆”一节内容时,如果教师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就很难帮学生解决为什么前面在讲授“天平的使用”内容时,平衡螺母到底要向哪边调节的问题。

  再如,对于“分子热运动”一节中液体扩散现象的实验,教材提到了一个关键词“静放”,如果没有仔细钻研教材,忽略了“静放”,很多学生就会认为水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用玻璃棒搅动使其颜色变均匀,也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误解,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此外,对于学情的把握也至关重要。以“杠杆”这一节内容为例,很多教师会认为力臂的画法很简单,常常会一嘴带过。但事实上,由于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对于数学上“点到直线的距离”都没有掌握,那么力臂的画法就必定会成为这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力臂的画法,那么对杠杆的分类,也就只能是茫然。这样一来,这节课学生就基本没有学到东西,更谈不上高效课堂了。因此,我认为仔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2.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并能够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注意强化实验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小实验、小故事,通过这些有趣的小实验和小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趣。

  例如,在讲授“焦耳定律”内容时,我将一根铜丝和一根电炉丝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然后在上面分别裹上纸巾,通电后,学生会发现裹在电炉丝上的纸巾迅速燃烧起来,而裹在铜丝上的纸巾却安然无恙。此时所有学生都睁大眼睛,觉得很有趣,也很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大大激发了,有利于对焦耳定律这个重点内容的学习。

  再如,在讲授“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都准备两个纸杯,将两个纸杯叠放在一起,然后向两纸杯上方吹气,会观察到放在上方的纸杯会飞出去。通过这个小实验,也一定会大大激发学生求知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的引入环节上下力气,争取一开始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眼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

  此外,对于教学重点的强化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也可以采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精心设计作业,抓好作业落实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

  对于作业的设计,应该包括三个部分:预习作业、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

  对于预习作业,教师除了要把课堂教学内容拆解成一个个知识单元的常规任务外,还应该把这些知识单元设计成“台阶形式”,让预习内容有难度与梯度。与此同时还应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或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带着这些思考和兴趣去开展预习,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重点和难点的时间就会更加充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对于随堂作业,既可以设计成独立思考型的、小组讨论型的,又可以设计成训练和检测型的。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注意学法的指导。

  例如,在讲授“压强”一节内容时,很多学生会错误认为压力就是重力,教师这时就可以抓住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压力和重力到底是不是一样?学生通过讨论得到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会比教师讲解记忆的更深刻。另外,教师在设计随堂作业时,还应该注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严谨缜密的物理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还要设计一些记录型的作业作为补充。当然,训练和检测型的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作业可以有效检验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并可以为教师后续指导提供诊断信息。

  对于课后作业,我们通常以重复的训练型作业为主,这样的作业学生往往要投入很多精力,但收获甚微。适量的训练型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知识。但在布置训练型作业时应注意分层布置,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基础题目,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需布置拓展型作业。此外,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还要注意训练型作业和自主梳理型作业的关系。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开展知识梳理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 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效课堂的检验标准

  对于高效课堂的评价,由于受制于当前的教育体制,所以评价体系往往是片面的。仅仅评价一堂课是否高效,或者是仅仅用成绩来衡量高效都是不够全面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绝不能只凭一时的学业成绩来评价课堂的效果。我觉得我们除了要参考学业成绩来评价高效课堂的成果外,还应该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的物理学科素养以及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评价高效课堂的成果。只有这个评价机制跟上课改步伐,才能让更多的教师投身于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中来。

大学物理论文14

  1教学方法的区别

  中学物理的课堂组织一般包括教师的详细讲解、例题分析、学生的演板、教师总结等环节,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加深学生对每一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每一小节后都编有相应的习题,可以及时帮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而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多且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加上课时一再压缩,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信息量比较大,无法像中学学习那样进行大量课堂习题的讲解与练习,大学课堂更注重于传授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知识整体结构而不仅仅是传授某个物理知识点.此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穿插了不少的演示实验,这样有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物理理论与实际生活的某些现象有效地结合起来而加深印象;大学物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不会进行演示实验,而是专门开展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而该门课程中所进行的实验操作大多并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的演示,其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中学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与大学物理的教学方法产生的错位,给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1].

  2大学物理学习与中学物理学习的区别

  2.1学习目标的区别

  素质教育尽管已经被提倡了一二十年了,但是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内产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高考指挥棒的存在,使得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其目的是在高考中这一科能够取得好成绩.因为目标明确,大多数中学生学习比较刻苦、自觉,课堂上会认真听讲,遇到疑难问题会主动请教老师,乐于与同学们讨论;课后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会自觉参考其他学习资料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刚从中学的高度紧张迈入轻松的大学生活已经模糊了自己的目的,甚至于学习的目标也变得不确定,他们认为大学物理与专业毫无关联;有些学生学习大学物理仅仅为了期末考试中能够及格,拿到该科的学分,对待这门课只是应付了事,不认真听讲,随意旷课,甚至于个别学生一个学期下来没露过几次面.这种教育和成长环境的变化,使得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连续性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

  2.2学习方法的区别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物理学习的必要手段,对物理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物理学习方法的高度灵活性及其在知识体系中的隐蔽性,很多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挖掘,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逐步掌握的.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总结出的诸多方法是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但是不论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学好物理的通用“法宝”包括预习、听课、整理、实践应用、复习总结等.中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习,正因为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是在逐步地改变着各自的学习行为.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便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做课堂笔记,课后很少仔细阅读教材,因为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训练加上课余时间教师布置大量作业的训练,他们依然能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课程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当教师讲授时要求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并针对在听课中的质疑能够及时析疑、答疑;课后能够根据课堂笔记对所学内容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使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能够运用所学规律熟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要求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学习意识.

  3实现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措施

  3.1教师教学的衔接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学物理课程一般情况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或者是大学二年级的上学期,而这个时段一些适应能力稍差的学生还未完全适应大学生活模式,很多学生在大学物理课程上投入的精力就会非常有限,加上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认识的偏差、不重视,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关键前提.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学中的新发现、新成就、新的应用前景等有效地与物理理论结合起来以及介绍一些物理趣闻,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角动量守恒时,可以让大家思考,“走路时为什么在迈出左脚时甩出右手,迈出去右脚时甩出的却是左手?”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究其原因却发现与物理规律存在着这么密切的联系.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类似情况,比如运动员跳水,直升飞机上升以及猫从阳台上摔下一般情况不会受伤等,这样一下子就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之美,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这样的授课效果对于学生来说是难忘的,记忆非常深刻的.(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于物理的学习,很多学生习惯了慢节拍、少内容、多训练、量变到质变的中学学习模式,因此在大学物理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进度,给学生适当的缓冲时间,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大学物理的学习模式中.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会使课堂教学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古板单调的课堂生活.由于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间的很大差别在于大学物理课堂没有办法进行课堂演示实验的操作,这使得很多学生觉得大学物理抽象、深奥、难懂,适当地配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上述缺陷以便使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变得具体生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及时、适度地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单一地把大学物理的教学当成高四、高五年级的物理教学.教师应该及时、准确、适度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既体现学科发展成果的先进性,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还要系统梳理大学物理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学生已有物理概念、定律、定理以及理论应用的基础上做好知识体系、知识层次、学习方法上的有效衔接.尤其是在处理一部分大学物理课程中重复出现的中学物理内容时,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让学生全新地、更深入地理解具有更为普遍意义的物理规律.(4)突出重点,适当强调物理的学习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连贯性,大学物理是中学物理的提高,中学物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在从中学物理教学到大学物理教学的过渡过程中,要特别突出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区别之处.例如,尽管在中学物理中也提到了很多物理量是矢量,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关于矢量性往往都是先定性,而在定量计算过程中解决的大部分是关于同一方向上物理量变化的问题,关于矢量变化的广泛性则涉及的比较少;大学物理中所解决的问题往往具有一般性,涉及到任意的矢量变化.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适当强调矢量性,为了使学生尽快过渡到大学物理的学习中,教学过程中可反复强调使用不同坐标系来表示同一个矢量物理量,这样一个矢量可以分解为一个坐标系下几个分量,使学生在接触这种表达方式中慢慢过渡过来.实际上,物理规律并不是很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是千变万化的,这也是很多学生学习大学物理过程中感觉到困难的原因.大学物理的基本内容与中学物理内容并无太大出入,只是在中学物理的基础上难度和深度适当提高了而已.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之外,还要使学生掌握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学生学习的衔接

  (1)注重高等数学的应用数学是物理学习的语言和工具,数学为物理学提供定量的计算方法,使物理学得以从定性分析的学科发展成为定量分析的精密科学.物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推理论证过程都离不开数学,只有具备了必要的数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而高等数学的应用才使得大学物理课程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才使得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具有普遍意义和广泛适用性的物理规律.(2)培养自学能力大学教师和学生平时接触时间比较少,学生很少向教师反馈相关学习信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也仅仅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以及章节结束后的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学学习中,抄袭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了教师得到的信息反馈有失真的可能.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除了通过课前预习提前了解课堂上教师要讲解的主要内容,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能够跟着老师的思维前进,课后通过教材以及其他参考书来总结、归纳各章节的主要内容、重要定理、习题类型、解题方法外,还要及时、认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尽可能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教师以便教师调整课堂教学.(3)打破思维定势,灵活运用很多年来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思维模式的惯性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成果.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由于中学物理知识层次的局限性,很多物理概念、物理模型很难用复杂的数学形式来表达.而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所研究的知识体系是大致相似的,很多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化地停留在中学阶段,习惯性地用中学的物理概念和思维方法来解决已经提高和深化了的大学物理问题.这种基础教育下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必然会给大学物理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就要求学生多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常问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类现象,只有养成勤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随着生活常识的丰富,学生才能逐渐积累更多的经验.教师要注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加强练习,增强训练的新颖性,增强题目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切实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方法,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克服想当然地按头脑中已有的思维套路来解决问题的不良习惯.

  4总结

  在基础物理教学课程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大学物理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面临着如何有效与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探究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多样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以及大学后续课程的教学工作.

大学物理论文15

  一、独立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物理教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由于社会的影响,各个高校都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作为努力的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片面的强调专业的实用性,很多的基础学科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物理是这些学科中表现的最明显的,物理教学的课时在不断的遭到压缩。同时由于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进行扩招,在加上社会环境和现有教育制度的影响,独立学院中所能招收到的学生的质量也在逐渐的下降。很多的学生,甚至是领导、教师都认为物理难学,而且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这些情况使的大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往往根据各专业的需求进行选学部分内容,让学的知识面越来越窄。

  2、没有合适的注重实际的应用型大学物理教材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大学物理没有实际用途是有原因的,主要就是在教学内容上。大学物理在课堂教学时基本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和传授,很少将这些物理知识联系到实际中。现有的大学物理教材也都只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没有联系到实际的应用。同时独立学院的教学基本都是依托于母校的师资力量,这样使得在选用教材是也大多都是与母校使用相同的教材。这些教材往往也都是理论性很强的教材而不是具有应用性的物理教材。大学老师进行备课时都是根据这些教材进行备课,这样上课时教学也不会有多少的教学内容联系到实际,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让许多的学生认为物理知识难以学习。而这些都混淆了母校与独立学院教育对象之间的出差异,最终忽略了独立学院自身的学生特点和办学模式、目标与风格。

  3、理论缺乏与实际的联系

  现在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很多都显得过于陈旧,这直接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在的科技发展不相符合。课堂上锁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显得过于落后和单调,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被调动,各种知识都只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很少与实际应用结合,教学的内容也很难与学生的专业需求没有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很多教师的思想观也过于陈旧,教学模式上基本都是从母体高校照搬过来的,教学大纲几乎与母体高校相同,不利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

  4、课程设置不合理

  独立院校大学物理的教学基本都是学时少、内容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输大量信息,很多学生都因此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堂教师的讲授方法也都比较单一,课堂氛围沉闷,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大学物理的学习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好微积分知识。但是很多学生的微积分都掌握的不好,不能理解掌握微积分思想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十分的吃力。

  5、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独立院校都没有自己单独的、充足的师资力量,基本都是从母体院校聘请过来的教师。这些教师的教学水平虽然都值得肯定,但是他们在原本的母体院校中都拥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在完成了一、二本学生的授课之后,还要继续给三本的学生授课。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很多老师根本没有时间适当精简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都是将原有的母体院校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照搬过来。但是由于独立院校和母体院校中的学生的原有基础状况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使得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二、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1、改善现有课程体系

  独立学院人培养的人才是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不能够全部照搬母体高校的教学体系,需要对母体高校的教学体系进行大幅修改。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进行优化,并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与各院系中的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要反映物理知识技能的现代化,同时要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与母体高校相比,独立院校的大学物理教学不应该将过多的精力放到理论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上,而应该淡化理论要求,而应着重于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有针对性的讲解一些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知识点,做到少而精。在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保证必须的系统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将物理知识与学生所学的转业知识进行结合,将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陈旧内容略讲,让学生有个了解,同时适当的引入反映前沿的知识及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中应用的内容,让学生对现代的物理学发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与实际联系起来。最终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由于独立院校的中的学生普遍的基础都较差,应该尽量将难度相对较大而又难以描述和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而又生动的物理现象。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新知识、新领域的欲望。同时可以借助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来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

  2、根据学生基础,改革传统的分班制度

  物理课的教学基本都是根据传统的专业分班来进行的,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在高中时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些学生中有的在高中只上过必修课而且他们的物理基础知识很薄弱,所以如果按照传统的分班进行教学,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当发现自己听不懂老师所讲时很容易失去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所以对于这些学生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这一部分的学生人数一般比较有限,所以可以考虑采用全校集中处理的方式,为这些学生专门开班适当的补充一些高中物理知识,以加强他们的基础,对于数学知识较为薄弱的还可以考虑为他们适当的补充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考虑他们的理解能力,讲解细致一点。

  3、根据学生专业性质合理处理教材

  专业的不同往往对大学物理知识的需求也不同,所要求的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别。因此应该更加学生的专业性质合理的对大学物理教材进行处理,以防止学生出现物理知识与所学专业没有任何联系的思想的出现。例如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他们的大学物理应该对热学部分基础知识的要求高些。对于某些专业根据需要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加深,例如计算机相关专业、通信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对大学物理中的电磁学部分基础知识的要求高些,将这一部分的知识作为讲解的重点。

  三、结语

  独立学院中的大学物理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母体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十分严重,所以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困难。但是只有进行改革才能够加强了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学到的不是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的结合体,接受到的是较新的科技信息,而不是相对陈旧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对知识的应用更加的有效。

【大学物理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物理论文06-13

大学物理论文(热门)06-14

大学物理论文精选[15篇]06-14

大学物理论文[大全15篇]06-14

论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论文12-07

大学物理论文15篇(精华)06-16

大学物理论文【优秀15篇】06-14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论文11-02

浅析设计性实验大学物理论文12-08

网络选课背景下的大学物理论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