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6 14:05:27 物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汇总(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汇总(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

  摘要: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说明了开展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分析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过程,并对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性教学 实验

  1开展探究性实验的意义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并列为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并且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实验活动和教师的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积极开展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所谓探究性实验,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实验。具体来说,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创设情景,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自主地进行物理实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获取知识的实验。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课堂传授,而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自由表达、充分讨论问题的机会,指导学生主动的分析、探究问题。

  2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过程

  科学探究中所包含的要素主要有七个: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整个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这七个要素实际上构成一个探究活动链,其核心过程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探究发现——交流讨论——创新应用”。下面,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过程作一简要说明。

  2.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初中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等情景。同时,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能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自觉的学习行为,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猜想的关键就是设置合理物理情景,通过情景作出猜想,在猜想时有目的,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设置巧妙合理的情景,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体验,感受转化为物理知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这两点正是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2.2猜想假设,设计方案

  猜想与假设是物理中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同时也是探究性实验中十分重要的步骤。教师一方面要给提供设计实验方案时所必须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另一方面要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收集到的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大胆提出科学猜想。

  在猜想和假设的基础上,要积极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在此过程中,方案设计是相当重要的。设计得恰当,可以有助于探究,而一旦设计得不恰当,则会使探究性实验丧失应有的作用。这一阶段,能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3自主实验,探究发现

  学生所进行的猜想假设是否合理,提出的设计方案是否有效,这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要在前面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学习情景,观察实验现象,并适时调整研究方案,通过分析等步骤,形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初步认识。

  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同学间的相互合作能力。而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启发学生的实验思路,帮助他们修改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

  2.4分析数据,交流讨论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要将获取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交流讨论。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应该注意到:学生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后,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或者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学生应当通过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将实验结果和分析反馈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完善探究得出的规律。

  教师要在这一阶段中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而在交流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分析别人观点与自己观点的不同之处,纠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不足,吸收别人合理的建议,以完善自己的方案,逐步向实验结论推进,最终科学准确地描述实验结论。

  2.5再度创新,延伸应用

  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会有很多新想法,而学生从得出的结论中又会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设计新的实验来寻求答案,要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在新的学习情境中,完成其认知结构的扩展与创新,以进一步开拓学生实践技能。

  同时,要引导学生将所得出结论,应用到日常生活、生产中检验,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的目的。

  3探究性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探究性实验和传统实验的关系

  探究性实验因为侧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因此花费时间要比传统实验的时间来得长,有时会影响原来的教学计划。特别在开始阶段,学生还未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所需时间更长。而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只有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才能开展探究性实验。在从传统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混合教学模式。因此,探究性实验和传统实验教学并不是两种对立的关系。教师要做好统筹安排,有计划有针对的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探究性实验的分段实施

  探究性实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在刚开始探究性实验时,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其环节可以只是其中的某几个,随着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发展,再逐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较为完整的探究活动。

  在每个探究性实验中,也可以在各个环节设置阶段性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其难度。既不是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学生毫无头绪的。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自身发展,又能保持学生的研究信心和兴趣。

  3.3探究性实验的适度开放

  探究性实验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其必然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在实验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这要求教师在具有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开放式的教学既不是由教师全盘决定,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能自如的驾驭好课堂,在积极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适度开放中自主实验。

  3.4探究性实验的小组划分

  小组合作是探究性实验的重要基础。因此,划分好实验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划分小组时,要考虑小组成员间性别、性格、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要将能力强的学生平均分布在各组内。这样既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又可促进小组内成员的交流探讨,锻炼了优生的能力,也有利于差生学习。而分好后的小组也要在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

  4总结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传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选择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题材,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物理规律,并且掌握、运用这些规律。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不仅能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因此,有必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尝试,把探究性实验教学融入到平时的物理教学活动中,以真正体现物理实验性学科的特点。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当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用好、用活探究性教学模式,使物理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充满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

  一、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创设有利于问题生成的教学情境是探究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的重要步骤,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并精心设计探究情境。首先,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同时还应该有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求知欲望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考探究活动。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多种,如利用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情境以及一些热门科技话题来创设;利用实验来展示情境或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来构建动态情境,等等。

  2.提出质疑与猜想

  通过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并进行一系列的猜想和假设,最终确定探究任务是探究能否成功的前提。面对课堂所生成的新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猜想和假设,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多猜想。对于学生的猜想过程,教师应尽量不立即做出评价,而是帮助学生在众多的问题和猜想中提炼出富有挑战性、具有可验证性的猜想,进而确定学生的探究任务。

  3.对猜想进行论证

  探究活动的关键部分就是学生利用实验等方式验证猜想。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组间讨论的方式来分析探究任务,设计探究活动,实验方案的确定要考虑到实验探究任务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对于组内成员的分工也要事先明确,在探究活动进行中,教师也应该及时跟进,进行参与指导,不要强行干预,让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与愉悦感。

  4.对探究活动成果进行讨论交流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直观的实验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相互讨论、激辩的平台,使学生们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逐步走近真理。在得出了相关结论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获得的新知识来解释客观现象,指导生活实践,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价值所在。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

  本文主要以“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为学习内容来探讨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

  1.教学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实验观察与实验猜想等探究活动,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使他们掌握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经历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设计过程,进而逐步建立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自信心,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暗箱实验,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说明电路的连接情况,(部分电路放在暗盒里)闭合电键。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为什么实验中电灯的亮度不同(电流不同)以及造成电流不同的主要原因(电阻不同)。

  (2)猜想假设。教师提问:这些导体的电阻为什么不同?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猜想和假设,结果,学生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包括导体材料、长度、导线粗细、空气湿度、电路中的电流等有关。最后,教师将学生的猜测写在黑板上,再进行逐个验证,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3)实验论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至少完成电阻大小与一个因素的关系的研究,学生可根据实验方案选出所需的器材,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在学生设计方案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如在论证电阻与电路中的电流有关时,应该控制电阻的自身属性不变,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发现电阻两端的电压也随之变化,但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因而得出电阻的大小与电路中的电流无关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的实验方案,并请小组成员讲解实验思路,由此得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

  (4)首先让学生巩固自己本节课的实验成果,进一步消化所学内容。让学生探讨电线的线芯为什么用铜而不用铁做的,学生可进行自由讨论与回答。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亮度可以调节的台灯。

  三、初中物理中进行探究性教学的体验

  在物理课堂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法符合初中学生从直觉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通过探究环节的.层层深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素养。同时,探究活动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在物理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可能由于备课不够周密,对教学内容认识不够深入或对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在课堂中感到时间比较紧张,对学生的某些猜想和提问缺乏应对措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精心备课,尽量吃透教材,合理分配时间,找准课堂焦点,充分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好探究课题难度和实际探究时间之间的关系。此外,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虚荣心,探究活动容易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但是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后,课堂节奏和课堂氛围容易失控。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探究时,要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对于声音较响、动作较大的学生或小组要及时提醒,以保证探究的效果。实践证明,在初中物理课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切合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积极应对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准方法,进一步发挥探究性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3

  摘要:物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物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正需要的是这种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综合型素质人才,而中学阶段作为学习物理的重要时期,每一位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者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就应该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创新。本文中笔者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课堂中出现问题的措施以及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三个方面并结合自身的实践来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教学方法;创新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许多教师都步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因而往往采取的是“满堂灌”的形式,然而,这与现代的教学理念是格格不入的。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能再以俯瞰的姿态来看待学生,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以“引导者”的姿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的过程,从而体验到重塑知识形成过程而带来的乐趣。物理课堂普遍沉闷、枯燥,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选择物理教学活动,尽可能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多留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答案,少给些“框架”,框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拓展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二)过于强调基础知识而轻视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有个度的问题。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的非常好,却在做题中或者是实践中无法很好地将其应用,那结果将是适得其反、本末倒置的。我们的物理学习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而是希望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考虑问题时严密的思维逻辑,以及对待问题严谨的态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无论是对其学习还是生活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才是我们学习基础知识的真正目的。教师要懂得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视起来,避免陷入“基础知识为天”的误区。

  (三)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师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忽略教学本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地位越来越突出。多媒体在为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课件,盲目地追求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充当了一个解说员的角色,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无法真正地落到实处。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耗费精力较大,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势必会影响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与理解,影响课堂的效果。多媒体课件使许多教师省去了传统教学中的板书,PPT课件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成了“放电影”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就成了走马观花,使得学生无法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对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认识似是而非,从而使得整个课堂的效率大大降低,无法将多媒体的益处真正地落到实处。

  (四)师生之间的互动过于“僵硬”

  师生互动应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富有特色的活动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然而,有许多教师只是单纯为了满足课标的要求而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的活动,考虑并不周全,大多是流于形式的互动,为了互动而互动,失去了真正的教学意义。亦或是太为大众化的“一问一答”式的师生互动,使得学生根本不能提起兴趣,无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就成为了物理教学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的问题。

  (五)物理实验环节不被重视,其作用得不到发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践,而物理是需要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的一个学科,两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然而在现实的物理教学当中,相当一大部分教师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对习题的练习上,往往忽略了物理教学中的这一重要的环节——实验,有趣的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在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的时候会尽自己的所能设计出更多的实验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若在物理教学环节中忽略实验这一环节,必将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解决课堂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一)教师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要想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享受学习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如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在讲授完课标的课程以后,留给学生一些自己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做一些课后的小实验,让学生自由结组,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就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表现。其次,教师要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一些方法上的引导,既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又能让学生懂得结合自身的实际,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留一些引导性的预习思考题,让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当教师在讲授这一内容时,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也更能提出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最后,创建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对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懂得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人格以及价值观才能健康地发展,这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教师应在教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中找一个平衡

  物理虽然是一门自然学科,但是物理知识中蕴藏的哲理却是十分深刻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学生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反而可以将二者融会贯通,在教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基本物理知识点时,可以联想到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友爱是相互的这一道理。在一个集体中只有所有的成员尽自己的所能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才能更多地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关心,从而整个集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生活在集体中的人就会感到越发的幸福和自豪,使这个集体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一个班集体也是如此。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更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三)正确看待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便捷、直观等优点,若能避免本文上述的那些误区,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到实践教学工作中来,必将能为教学工作作出巨大的贡献。因此,要想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首先,必须要对多媒体技术要有清醒的认识,避免使用的盲目性,在课堂上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一来两者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教师要提高制作课件技术的能力,制作课件的内容重点要突出,并且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推陈出新,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最后,也是最为根本的一点,教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多媒体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做到开放式互动教学

  开放式互动教学时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抓住物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主干,对物理中重点难点的部分以及一些知识误区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探究式、开放式的互动,这样开放式的互动教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更能体现在课堂上的一种民主、平等的精神。因此,做到互动开放式教学就应该从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创建一些有效的互动形式,例如,在物理实验教学结束以后,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本实验有哪些不足?该如何改进?通过实验你能了解到什么?这一知识点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有所体现?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问题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将知识融会到生活中,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真正互动。

  (五)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发挥其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常规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此同时为学生留出一些自己的时间,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堂实验课结束后,教师要注意总结本堂课的知识精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实验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去看待问题,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三、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将情景教学法融入到物理教学当中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法,可以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物理问题通过融入一定的生活情境,将难懂的问题生活化,让学生通过情境观察思考问题,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享受到通过情境法学习带来的乐趣。例如,在教授“物体的沉浮条件”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分别向学生演示一块木头浸入水中、一块铁浸入水中,以及一块石蜡浸入到水和酒精混合的液体中,通过运用现实生活中常出现的东西来解释这一物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可以通过这种实验触发学生的探索意向,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将分层教学法融入到物理教学当中

  “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得各类的学生都能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既不会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局面,更不会使那些不擅长物理的学生产生更大的抵触情绪。做到分层教学首先要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他们物理知识的深度、广度和优缺点所在,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层,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学生分层的时候要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是要有针对性地将教学目标分层,低层次的学生达到基础的课表要求,中层次的学生要具备分析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高层次的学生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样的分层教学法,不仅能让所有的学生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又能培养个体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一举两得的举措。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商榷改进的地方,作为一线中学物理教师的我们,应该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切实地做到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教学形式进行开放式的互动教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完善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对学生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学会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我们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改进初中的物理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的综合型素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宁夏大学,20xx.

  [2]曾敏.新课标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xx.

  [3]王建新.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和“实验—探究”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xx.

  [4]何增喜.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5]邓磊.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xx.

  [6]王现琳.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xx(34):57.

  [7]梁昌明.初中物理拓展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xx.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4

  (一)

  一、通过改良教学活动变革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传统的物理授课方式属于“输入式”教学,主要是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基础知识作为整个教学的目标任务,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们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由教师麻木地向其灌输知识。这样一来的后果是教师只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知识以获得更高的考试成绩,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了。在这种“输入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主要停留在学生对知识的“输入期”,即学生们对物理的学习大多停留在初步认识和需要死记硬背的压力阶段,学生们只是将学到的知识应付到考试中去,得到另家长和老师满意的成绩即可,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很少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在加工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相应的,我们将加工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时期称谓“输出”知识时期。我们知道,当代教育是一个重视以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的教育过程,在学习物理这门课程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等目的结合到一起达到共赢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努力变革传统的授课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活动,将传统的以教师教授给学生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逐渐过渡到以方法、技能、素质、能力作为目标以达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自身素质、能力三者相互发挥作用,达到最大的课程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实际行动,改良教学活动。首先,我们对改良教学活动下一个简单的定义,改良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目标去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益的过程。简单说来就是,以最合理的教学投入追求高效益教学成果,让学生让们在学习物理课程后适应时代的需求而得到最大程度的全面发展。当然,学校和教师方面要想改良和优化整个物理授课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积极的措施,例如:通过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的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此,我们要大力实施“输出式”的物理教学活动,即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知识的引导者和启蒙者,教师只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整个接手可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为目标。

  在“输出式”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首先将相关的学习资料展示给学生,再根据指定的教学计划作为学生初步了解和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启蒙者对所呈现的资料进行讲解、比较、分析、整理,而后请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以及自己的理解总结出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意义,最后要求学生们将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学用到与他们自己紧密相关的实际生活中去并解决与之相关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就与实践相结合完成了整个教学任务。显而易见,在这种“输出式”的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是发挥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主体性。通过对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而产生的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本的教学方式的缺点,但是由于它们大都是为了满足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制定的,因而它们都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随着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所以学校和教师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讲授物理课的综合效益,依据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断充实已有的授课目标,根据不同同学的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物理课程目标,再将各种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整体力量。

  二、改善教学工具,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形式单一、乏味、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因而学习效率低。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改善了传统的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学,为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既显著提高了教师的物理教学水平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综合效益。而我们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了解什么是教学模式,它是指在根据某些特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所建立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教学活动程序,对课程的实际效益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传统的物理授课方式是重教轻学,而如今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提倡在物理教学中使用人文思想教育的方法。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模式必须根据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标,教学过程同时要符合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要求。对教师来说,现代的教学模式提倡“乐教”,而对学生来讲,则提倡“乐学”。但如今对于教师“乐教”还不够重视。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双向活动,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有“乐教”的教师才可能有“乐学”的学生,反过来“,乐学”的学生促进“乐教”教师的积极性。这里必须强调,中学物理教学应该加强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即加强人文思想的教育。因为如今时代的发展发展提倡和谐社会,而和谐教学时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也是人本思想的体现。所以在新时代的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必须提倡人本化的教学。从教师自愿并快乐教学、而学生自觉并快乐学习的人本思想出发,从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相融、互帮、互助出发,实现和谐教学。

  (二)

  高中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同时它还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重视的学科,但是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够牢靠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接纳能力不同,导致物理课堂上出现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情况,这种差异会对教师的授课造成一定的阻碍,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这种差异变成最常见的现象,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从而真正意义上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重点在于“分层”,科学合理地把学生划分层次是分层教学成功的首要因素,但是教师不能盲目地分组。因此,教师在帮学生分组之前,可以进行一次水平测试。根据测试过程中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及学习潜能等因素来划分小组,而不能简单地根据成绩和卷面分数来划分,这样不仅不科学,而且容易伤害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尊心。

  二、将探究式教学运用到物理课堂中

  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探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但是它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教师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探究式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有用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物理老师要擅长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教师充当着重要角色。适应新课程形式的发展,认清当前高中物理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加强改进是高中物理教师工作的当务之急。此外,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知识,一方面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进则退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教学方式如果固定不变,会使得学生与社会脱轨,使学生成为传统教学方式下的牺牲品。

  (三)

  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问题

  学生自身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心态问题。正确、开朗、乐观的态度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础。学生心理素质差,不能正确对待学习,盲目地学习,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第二个方面是心理问题。部分学生从小学起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失去了竞争意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形成了懒惰的思想。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增多了,由于学习习惯差,各科成绩都差,于是进入初二后,学习物理压力更大,产生其他科目不行,物理也不行,还是放弃的思想。第三个是学生素质问题。农村初中生源窄,而且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适龄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使小学教学压力减少,学生很少有竞争意识,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差,基本素质差。

  二、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在我所在的农村家庭教育中出现极端化。一方面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教育形式简单粗暴。平时没时间与孩子交流,孩子想要什么买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孩子一旦做错了事,先是一顿打,然后一通骂,使孩子产生畏惧,甚至恐惧,这样孩子再也不敢大胆干任何事情,不敢勇于主动去尝试做事情。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低。农村初中的学生家长由于经济原因将孩子留在了农村,而且大多数由于孩子在学业上比同龄的孩子差而不得不继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送子女读书,对子女学习的关注比城区的家长少,等初中毕业,学一门技术,长大了或成年了外出打工。受家长的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可以想见,厌学的普遍性必然高于城区中学。

  三、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校因素

  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主要有两个方面。(1)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严重缺乏或更新滞后。(2)教师教育方法的问题。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师由于环境的影响,教师教学缺乏教学艺术性,主动探索和改革教法的愿望不强烈。教学模式古板传统,学生不愿学和缺乏积极性与此有很大关系,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研究与对策

  针对影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问题,经过教学工作的总结,研究了一些对策。

  1.突出物理学科特点

  物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之中,也要应用到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去。教师在物理教学之中要着重强调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要着重强调物理与生产生活学习的紧密联系,多做实验,多举例,并且要让学生参与到物理教学中。

  2.调动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家长不重视学生学习、学生基础差、习惯差、厌学等情况以及教师教育教法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加强学校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提醒家长重视学生的学习,家长和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多想办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家校关系,通过增加学生成功学习的经验和体会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

  一、了解学生的想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生正是一生中的关键时期,活泼、聪明是这个年龄段少年的标签,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尽可能按照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想法去传授知识,走近学生,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的习惯,做到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片不同的“叶子”,教师不能依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去教学,教师机械地教授,学生消极地学习,课堂氛围不高,死气沉沉,一方面教师难以激发教学灵感,另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也得不到调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直接关乎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地学习,试想,每个学生如果都能怀着兴趣、带着好奇心与疑问去学习,课堂质量怎么能不高呢?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调动课堂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有疑问的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让那些没有疑问的学生可以帮助有疑问的学生解决疑问,帮助的过程既是解决疑问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没有疑问的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为了调动课堂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其他相关历史人、物的奇闻逸闻穿插到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能够“出的去”(离开课本,涉及课外),也要能够“回的来”(不能够完全脱离课本,要与课本知识相关)。

  二、督促学生能够进行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物理课程虽然是一门理科学科,也要让学生进行预习工作,预习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师将要教授的知识结构有个大体的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提前发现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学的能力与习惯。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是学习的真谛,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关键。教师应该鼓励督促学生去进行预习的工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自己学习达到预习的目的。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途径,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深刻理解预习的重要性,传达给学生积极预习的良好理念,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去实践,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合实验,重视与实际结合

  一个直观的实验演示往往能够比一个抽象晦涩的概念更容易理解。实验就是通过一定的仪器,对某一原理的演绎再现,实验的特点是更加直观,学生可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体验物理原理,可以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做一次实验比背诵十遍概念的印象更深刻。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联系日常生活,从现实问题出发,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与物理紧密联系,物理学不只是伟大的科学家独自研究的学科,而且是我们现实的每一个人所要了解的科学,教师如果能够注重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去发现我们身边的物理知识,比如,冰面的摩擦力为什么比较小、水杯中的筷子为什么“被折断”、多数桥梁为什么是拱形的等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能够自主地从现实中发现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提取知识,又能从知识中明白生活。

  四、增强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尽可能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在学生进行了预习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学习,确保学生与教师的思维能够相协调,学生能够跟得上教师的步伐,教师讲到哪里,学生能够想到哪里,同时适当加强课堂师生之间相互沟通,鼓励学生能够积极提出疑问。可以采取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分组学习,分组讨论,每一组都能够提出自己迷惑的地方,其他组学生给予解释,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教师可以课本为基础,提出一些高于课本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去分析这些问题,在学生有一定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当学生的想法与教师的讲解相符合时,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豪感,更加可以使学生积极去思考问题,还保持了学生的心情愉悦,调动了课堂的氛围。对于一些学生具有不同观点的问题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去探究这一问题,这一特点体现了物理这一课程的实验性,通过当堂实验,学生自主动手实验,自己分析数据,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开明的参与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课堂积极的氛围,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探究物理知识的能力。

  五、以本为主,以题为辅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有一种是进行题海战术,不管知识掌握得怎样,借希望于通过大量做题,以提高应试能力,这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方法。对于题海战术,我们不否认,它确实能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做题能力,但是对于理科学科物理来说,理解知识往往比通过做题来提高能力更重要。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强调课本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确一点,他学到了知识,他能够自己做题了,这就足够了,不能盲目强调题目,而忽视了课本这一根本,教师在讲解题目的同时,要与课本上的知识内容相结合,以课本为主,适量的习题为补充,两者相互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

  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作为初中的教师,我们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水平,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正如古人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这是教育的根本,21世纪的发展越来越快,各个知识产业推陈出新,我们所面临的知识面也在不断扩展,要想获得这些知识还要求我们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步伐,才能让我们运用新的多媒体工具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七、小结

  总之,如果想要切实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旧的教学理念,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改变授课方式,以新的理念贯穿到新的教育模式中,开拓思维,积极实践。寻找提高初中物理课堂质量的方法,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五)

  随着新课程改革过程的进行,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也有些自己新的看法和反思。我们要及时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物理实验教学以及让学生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教师投入心血对自身进行思考和充实,在实践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指导能力和专业能力。

  一、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又将物理用于生活,走向社会

  在教学实践中,让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更多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学习能力要求的内容。因此,在初中阶段,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体现学生动手动脑进行物理现象观察方面。这样一来,学生出于好奇心和求知心,开始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进行主动探索,思考其中的物理规律和原理,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思考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更多的是体现了新课改下科学、物理、社会的主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每次课堂教学之后都布置很多物理习题让学生去熟悉课堂知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开始降低。因此,改变作业的形式能让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望增强。

  二、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各学科知识渗透,让学习知识融会贯通

  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学生学习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是有关联的,进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更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实践教学中,数学题目的理解上要运用语文中所强调的语句分析;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科的学习中也要求对相关学科的历史进行了解,这样在各科学习的思考过程中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让思路畅通无阻。例如,很多物理公式和物理单位是根据创造人的名字命名的,如,欧姆等。因此,将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渗透到物理教学中,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有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结

  总之,新课改对于初中物理的要求还很多,这些要求也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去实践,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以致用;教师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渗透学科知识进行教学,二者共同努力,推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

  (六)

  一、激励性教育的现状

  激励性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出入,属于一种拓展思维。在当前初中生的物理教育教学中,激励性教育的开展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根据调查,目前初中生的物理教育教学中激励性教育仅仅处于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的表面层次。这显然是不够的。实际上,这种停留于表面的口头式宣教和鼓励,根本谈不上任何激励意义和作用,更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获得认同感。因此,从激励性教育的实际效果来说,并不令人满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激励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1.激励教育表面化

  根据我们对初中物理课堂激励性教育的相关调查发现,对于老师们在课堂上采用的激励手法,学生们普遍反映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以口头提醒和宣教为主。对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遭遇挫折、遇到困难、有所迷惑和无所适从的心理,老师们没有采取效果更为积极的激励方式,仅限于口头说说而已,缺乏深度,不能赢得学生深层的认可,因而不具有有效性。

  2.激励方式单一

  激励性教育说起来浅显易懂,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是要具有充分的心理学知识、心理教育学知识做基础才行的。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学经验和教育经验也有着很深的要求。而对于大多数物理老师来说,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了解也仅限于常规的知识层面,而对于心理学可能根本就没有涉及,因此在执行心理学的一些方法或者将心理学的激励艺术融入到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并不是那么顺利。加上有些学校的老师执教经验不足,没有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把握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因此也就无从进行激励教育。除此之外,缺乏激励性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系统规划的教案教材也是物理老师无法执行复杂的激励性教育的主要原因。

  3.激励性教育与课堂内容结合不够

  激励性教育只有贯穿到课堂内容之中才能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而在实际初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真正可以将物理课程中的内容与激励性教育联系到一体的很少。一方面来说,物理教育属于知识教育的范畴,不属于心理或思想教育的范畴,因此要把激励方式、激励策略与物理课堂的话题联系起来感觉比较生硬。第二是在物理课堂上,老师更注重对物理定律、原理、实验和课题的讲解,经常会忽视其中的心理激励方面;无法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来了解其心理和情绪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有效的处理办法。

  三、如何更好的进行心理激励性教育

  1.物理老师本身的心理学理论要加强

  对初中生进行激励性教学,首先要老师们能够掌握如何分析学生的心理,如何把握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激励方式等因素才能加以开展。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对初中物理老师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培养,重点内容为如何正确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哪一些激励性方法可以进行尝试以及如何结合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来进行激励性教学。除了要传授相关的激励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方法之外,适当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大部分物理老师来说,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并不擅长,多进行一些实用性的方法讨论与指导,对他们尽快开展激励性教学有推动作用。

  2.要尝试变通具体的激励措施和方法

  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激励性教学,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重点进行。第一是激励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和实践操作,比如涉及到体积计算、加速度实验、重力实验等一些简单的试验项目,难度不大,学生参与的热情更高一些。老师们可以特别注重鼓励大家尝试去操作,甚至可以在课堂上设立对比实验项目或同学之间分组对抗实验比赛的形式,让两个小组之间展开互相监督比赛,从而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二是在课堂提问和解答环节,有时候可以考虑让学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这样的互动教学,也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初中生的认知中,对老师的认同和称赞还是有很强的期待的,老师们也可以通过适度的认可和称赞来表示激励,促进学生进行更多尝试。

  3.物理老师之间开展的激励性教育研讨

  物理课堂上的激励性教育活动,可以说进行尝试的难度比较大,一方面是老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二是也缺乏足够的方法指导。因此,有必要让从事物理教学和激励性教学尝试的老师们定期的坐下来分享自己的经验成果,大家一起针对学生群体的情况想办法,制订激励性教育的计划和方案,进一步观察教学成果。为了保证效率,也可以让初中的思想政治老师或心理健康导师参与进来进行讨论,以把握激励性教育的方向和策略。

  四、总结

  初中物理激励性教育的研究,需要物理老师们投入不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而且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验证才能逐步建立完善。因此这是一个长时间开展的工作,不能寄希望于短期内的效果。只要能把握基本的教学目标、思路和对学生心理的掌握不存在差错,相信激励性教育的效果最终会让人满意的。

  (七)

  一、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缺乏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教学课程资源主要是国家统一规定,直接发放。并且课程资源对教学考核没有直接影响,加上传统的课堂教学、教材教学理念的误导,教师不能全面理解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开发积极性不高。第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不足,开发手段单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信息,教学模式。我国缺少课程资源开发的专业人才,课程资源开发中受制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学校文化,社会风气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在课程资源能力不足。第三、在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低下。课程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教师往往只局限于教材、学校、实验室等校内资源,忽视了更为丰富的隐形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

  二、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课程资源开发手段的多样性

  课程资源的多样性要求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要采用多种手段。第一,对教材课程资源的开发。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材、物理课堂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但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往往出现“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的错误现象。对教材资源进行开发,应当灵活掌握教材关键部分,有效的将教材中典型的例题、案例、实验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对校内资源进行开发。校内课程资源丰富集中,合理开发校内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氛围活跃。对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优势,其次,要关注于潜在校园文化,学习气氛,学校历史等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第三,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随着科学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身边网络资源。将物理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另外,教师可以结合自我的生活经历,生活现象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二)学会与其他物理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共享

  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程资源运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和开发态度。因此,合理有效的利用课程资源也是课程开发的重要问题。意识是物质的放映,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在资源利用中,要注重培养教师对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意识,提高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办公室一般都是按照学科,年级进行分配。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当注重这一有利的地理优势。其次,学校可以组建课程资源总库,将优秀的,有效的课程资源收集起来,形成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参考引荐,提高了课程资源的使用率。另外,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中,可以形成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兴趣爱好,专业重点,生活经历等等的不同,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就会形成侧重点。比如说,初中物理主要是研究声、光、热、电、力五大部分,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每位教师都会有擅长的开发部分。开展专业老师进行教学,有利于增强课程资源的使用率,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对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素养的培训

  现阶段,在我国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情景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对课程开发认识不够,开发能力欠缺。因此,改变我国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就必须对教师开展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的素质培训。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推广和深入,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正确认识到自我是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可以开展“课程资源重要性、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等等讲座,培养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其次,开发能力欠缺是我国课程资源开发的普遍现状。在素质培训中,应当加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探讨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方法。这需要学校不仅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发培训的投入,不断更新先进的课程资源设备,修建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基地。同时,定期有请在课程开发方面能力突出,具有现代化开发理念的知名人士对教师开展课程培训。还应当积极与其他高校的课程资源开发者进行交流讨论,引进先进的开发理念,吸取在开发中经验教训。

  总之,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课程开发中,应当注意不断完善课程资源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

  一、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弥补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物理学科自身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物理实验的运用能够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枯燥和乏味,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科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如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材中有关于速度计算和换算方式的学习。教师在这一章节的讲述中如果只靠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很难让学生真生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这就需要物理实验的帮助。因此,在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课程内容分为引出研究对象、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验论证三个部分来组织教学,以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这节课程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先找来小车、带有刻度的木板、挡板和秒表等实验器材,然后再通过相关的实验来测出小车从木板顶端到木板中点以及到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和路程,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公式计算出小车运行前半段和运行后半段的各自速度以及两段的平均速度。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可以在具体的观察中加深对速度概念等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促使他们更有效地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地进行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地弥补单纯理论知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让学生在更形象和直观的教学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物理实验的运用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初中物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对光、力、电、热的学习,这些抽象性知识内容的掌握如果只依靠学生单纯的记忆和想象是难以完成的。教师在这些知识讲授中如果能适当地运用相关的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物理实验来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以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在大气压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先进行相关实验的演示,通过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来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更认真地听取教师的讲解,提高听课效果。

  三、物理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对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

  物理实验作为一种探究真理的过程,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和使用的实验方法有很多,如实验验证法、实验归纳法、实验推理法和转换法等,这些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促使他们在不断地实验操作中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科学素养。如在实验验证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进行相关事实资料的搜集,然后再通过一步步的推理来进行设想,最后再经过多次的实验论证来检验所设想的结果是否正确,从而得出相关的原理或规律。在物理原理的实验论证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自主的思维、推理和验证过程中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促使他们对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

  四、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正确引导和演示,让他们在认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中不断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有效地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总结能力。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做好演示和引导工作,还要积极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教学中,让他们通过自身的亲手操作来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由被动转化成了主动,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于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物理实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物理课程学习的的重要路径和手段,其本身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实验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理论知识,还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5

  【摘要】在我国新课改实施后,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已经融入每个学科的教学中。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处于可塑性较高的阶段,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物理教学对于中学生探索真理与提高实践能力极为重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及设计能使学生与生活常识结合起来探究物理原理知识,获得学习兴趣与方法上的提升。对此,笔者以初中物理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结合物理生活化教学具体策略的阐述,为提升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课堂物理

  作为一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其学习的基础便是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具备与日常生活结结合紧密的物理知识,对于学生生活体验、生活态度及自身价值观的提升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当前初中物理阶段的物理教学现状来看,我国物理教学还不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有效联系,使得课堂上的物理教学了无生趣,学生没有充分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对此,有效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是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经之路。

  一、初中物理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初中物理实施生活化教学有着以下重要意义:一方面,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理念有助于让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到物理知识上来,帮助学生提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在物理生活化教学中,教师所引用的教学案例来源于学生了解和熟知的生活环境,这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中带着好奇心和兴趣去思考物理问题[1]。另一方面,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物理课堂上,为学生呈现与生活情境紧密相关的一些物理实验演示,鼓励学生自己学会主动观察和思考物理实验的原理与作用,在小组合作探究物理实验的活动下,学生动手能力与物理思维得到有效拓展,而这种教学模式也积极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具体实施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物理问题作者:单位: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促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能充分被带入到物理课堂中,需要为物理课堂导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下能最大程度提升自己对物理课堂的兴趣,从而激发其对物理未知知识与原理的好奇心,促使其思维活跃度的提高。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研究杠杆平衡条件》一课时,为了引入本堂课的知识原理,教师可以向班级学生提问“同学们,大家在平时选购称重商品时会不会有事后回家自己再称的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例,引导大家用物理知识一探究竟,让学生引发关于物品重量平衡的问题,从而就杠杆平衡的理论进行讲解,并将这样的案例在课堂上表演出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大家在活跃的讨论后最终思考出问题的答案[2]。

  (二)巧用生活化案例,合理设计物理课堂实验作者:单位:鉴于物理学科的枯燥乏味和独特性质,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巧妙应用生活案例为课堂增加几分色彩,防止学生因为过于枯燥无味的物理知识而开小差或者无精打采。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物理实验课的机会,将一些生活中大家熟知的生活现象或者自然现象引用到实验设计中,去发掘枯燥实验中的兴趣点和学生的关注点,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课堂活跃氛围。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家里煮饺子的.生活实例,让大家大脑自主想象:观察煮饺子过程中,饺子在不断升温和沸腾的水中的位置变化、密度和外形的变化特征。由此进一步引申出浮力的知识原理。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大家觉得是什么让饺子不断膨胀和上浮的呢?这是一种我们常见的力的作用,也是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提出的浮力理论。这样一来,学生在老师的引用案例和提问下,对阿基米德关于浮力的理论充满了学习的兴趣,继而更容易接受并理解物理实验中的现象。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课后物理知识认知掌作者:单位:握和评判学生对一堂课下来的物理知识学习效果的关键之处在于其课后作业的反馈中。而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还巩固了学生对物理系统知识的掌握效果。物理知识多与生活常识、现象有关,物理中随处可以融入生活的影子。例如,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完《密度》这一课后,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小彤的妈妈在百货商场购买了一条金项链,但是小彤认为妈妈购买的这条项链并非是纯金做的,小彤对妈妈买来的这条项链进行了质量与体积的计算,发现这条金项链的质量为8.8克,体积为9.8立方米。据此,我们能不能判断小彤妈妈买来的金项链是不是纯金打造的呢?”这种生活场景中的物理问题,能促使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检验问题的对错,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及问题的认识,替代题海战术式的作业,以此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

  三、结语

  物理之于生活,犹如鱼儿离不开水。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如此,对于广大的物理教学工作者来说,为学生培养充分的物理学习兴趣是打开他们接受并认识物理知识的一扇大门。生活化的物理教学理念及措施能帮助学生从生活案例、现象中自主思考物理问题、提升物理学习积极性、巩固物理学习成果,逐渐提升初中生物理知识获取和巩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远军.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xx(04):90-91.

  [2]陶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xx(22):824-82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6

  每个人都蕴含有无限的潜能,小学、初高中阶段正是开发潜能的黄金时期。从事一对一教育工作的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每个学生我们都要认识对待,我们肩负的不仅是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也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说不定就因为我们的引导鼓励,使他将来成了一个思维敏锐的政客,一个多才多艺的艺人,一个研究应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的科学家。对于任何学生我们都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对知识掌握的如何、是否感兴趣,对什么感兴趣,有什么理想等。有些学生有不喜欢的科目,因为不喜欢学校的某个老师就放弃这一科的学习,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引导他们,使他们得到信心,得到力量。孩子的潜能更是无限的,也是最值的我们去开发的。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态度,好的学习习惯。

  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教育方法。举几个有个性学生的例子来个大家分享:

  教学实例一:

  学生情况:初三物理,学生属于那种思维不是太灵活,但学习认真踏实型。只要学过的东西都能记住,但具体应用时反应较慢,只要时间足够,就能够做的.出来,每次考试成绩都还不错。家长给的压力太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很渴望家长能给一定的自由空间来放松一下。

  家长情况:对孩子要求太高,物理不允许低于95分(满分100分),一次考少了家长就接受不了。对教师也是要求很严格,要求老师给学生多留作业,反正是不怕把孩子累坏。

  处理方法:

  从两个方面,同时顾及家长和学生。

  对家长要时常保持联系,经常反应情况。多给家长做思想工作,不能让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厌学情绪。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对学生要及时了解他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要通过专题练习,有针对性、有目标的辅导,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使他能掌握理解物理原理,这要真正的掌握了知识,就能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抽出时间来放松。多讲一些相关的知识,来活跃思维开发智力。

  家长就是怕孩子的成绩落下去,进不了好的高中。只要能保持住学生的实力,考试能保持好成绩。适当放松家长也是会接受的。

  教学实例二:

  学生情况:初二,心灵受过创伤,反感学校,不去学校上课。除了来辅导就是在家自学。心浮气躁,不能踏下心来学习,遇到自己知道的就很高兴,遇到不知道的就开始烦躁。很明显就是缺乏自信心和耐心。但很聪明,物理悟性很高,能够举一反三。

  家长情况:很是担心,希望孩子能够很快的恢复过来,去学校上课。

  处理方法:不能反复的讲他不能够理解的知识,如果反复的讲三遍,准会烦的出去大喊几声。对于他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措施是在他会的基础上多讲一些感兴趣的物理现象,在他理解的基础上加一些新知识,新的概念,在他作对题时要给予夸奖,使的他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增强自信心。他是挺聪明的孩子,掌握很快,理解的也很快。刚开始接触物理没怎么学考了36分,经过几次辅导,期中考试87分,这也出乎我的意料。现在对物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但还有很浮躁,需要进一步的增强自信心和耐心。

  这个学生需要从各个方面增强信心。我希望他能够很快的以一个好的心态对待学习。

  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发掘他们的无限的潜能。让他们轻松快乐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7

  图文并茂,是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材的一大特色,这些插图就自然地成为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些插图中,有些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课文的内容,有些本身包含了重要的物理知识,有些则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范畴,根据实际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认为插图在物理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和欲望是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促使人们去寻找新知,激励人们不断地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初中学生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对学习和科技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利用初中学生这种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插图的兴趣,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欣赏边思考文中的插图,使课堂的学习活动兴趣盎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学习接受过程是一个愉悦的思维活动过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很好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自然与生活的认识,哪些是已经具备了的知识,哪些还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可以通过学习物理进行认知与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科学的巨大魅力,产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向往,萌发了探究欲望。

  二、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大多数学生属于具体运算思维,或正从具体运算思维向形式运算思维过渡。在表达自然现象的物理过程时,单纯的语言文字表达有时显得苍白无力、空洞。由此课文特意安排了一些插图,来展示这个物理过程,使学生能通过插图,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如有关“力”的十余幅插图,通过对图的认识、理解,使学生见到“力”就会想到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避免了只有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问题。这类图在教材中占有量不少,教师在组织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地予以重视和有效安排。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材内容安排方面突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渗透德育,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强调了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设置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有的插图也不乏这方面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震撼学生的心灵。通过对新课程物理教材插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取向上有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这些插图中所蕴涵的教育内容都贯穿在教材的.各个章节中,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进行挖掘。

  四、“弥补”教学仪器不足,辅助实验教学,从而充分体现了物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等方面的紧密联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而初中物理实验既能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完整地反映实验过程尤为重要。由于农村学校基础薄弱,设施较差,配备不全。因此,利用插图可弥补教学仪器的不足。新课程初中物理教材内容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既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又注意联系生产实际,同时还注意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教材插图传递的信息中,伴有大量与科学内容相关的其他信息,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也同样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五、建立物理模型,强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规律的形成

  利用插图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初步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经常苦于物理现象的解释、规律的应用,对冗长的文字说明感到头晕脑胀,若充分利用插图,建立物理模型,避免教师的乏味重复,会使学生思路清晰、如释重负。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插图作深入的、细致的分析,使学生养成从物理现象中建立物理模型的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许多插图总是从不同角度渗透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若有效结合插图,图文并茂地讲解,恰到好处地揭示插图的内涵和外延,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感知物理知识,加快信息的接受,强化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8

  初中物理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应用有着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引入实验课程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能力和应用能力,以期不断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而现阶段,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素质教学要求的不断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积极开展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完善教学工作,更能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带来新的视角,继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在物理课程方面的探究,牢固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一、开展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切入点

  文章在本节首先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开展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切入点进行梳理,以期从实际的角度来探究出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相关角度,为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整体探究提供直接的参考。

  (一)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实验教学氛围

  现阶段,由于应试的压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教师机械化演示,学生观察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工作的开展虽然能够保障课堂教学工作的稳定完成,让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应试知识。但是从长远来看,学生很难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有效探究,学生课堂参与率也无法得到提升,最终仍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记牢整个实验的步骤,完成基本的答题要求。因此在开展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始,提升实验教学的氛围,以实验趣味教学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继而提升实验教学的实际效率,强化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以“光的折射”实验教学为例,由于光的折射实验所用到的器材相对简单,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小组任务教学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详细讲述“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光路的可逆性”等知识,并根据备课内容为学生设计好实验项目书或者实验报告。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准备自己希望探究光折射路径(介质),并借助班级男生小手电、激光笔等玩具来完成实验内容。教师作为指导者,对各个小组的实验观察进行指导,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记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不仅能够实际的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更能够根据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有目的的开展实验,班级各个小组差异化的实验器材选择,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初中物理《关的折射》课程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二)教学内容创新,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在传统观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就是按照书中实验指导目录来完成相关内容的探究,指导学生深入了解课程的基本知识。这种实验教学的优点的确非常的明显,但是随着课程知识的进一步丰富,传统实验教学内容也逐步的变得缺乏起来,实验课堂显得空洞,对知识的解释力度并不能达到标准。因此在开展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还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丰富实验教学课程的知识,提升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电路实验”课程的教学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较为著名的一堂课,通过模拟电路的搭建,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电流的运行轨迹,电路的基本原理。教师借助电路模拟设备,对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知识进行了充分的讲解。但是实验课程却只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无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还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因此在现阶段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物理课程的内容,将物理实验课程与小制作课程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借助物理设备制作如“迷你手电”、“小小汽车灯”、“小小奥迪车”等作品,让学生在理解电路知识的同时不断的深化对知识的应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创作之中。如此通过内容的创新来不断的丰富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工作,继而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知识,更能够应用知识,凸显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模式创新,推动实验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多的在于实验课堂的互动性,传统观念认为,实验课堂应当更多的对学生引导,引导学生规范的开展实验,以期得到应有的结果。而创新实验则不同,教师应当积极的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实验模块教学,一方面向学生引导实验的基本规范,同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探究。另一方面,以学生在实验中的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主题教学课程,一旦出现典型问题,教师停止下一模块,开展主题问题解答。以课堂的机动性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模式下,物理实验课堂更具有动态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更强,整个实验教学的效率效果都得到显著提升。

  二、推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对策

  结合前期的探究来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来推动创新实验教学。文章在本节继续结合创新要求,对推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对策进行探究。

  (一)加强对物理教学的支持,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硬件

  物理实验教学的硬件是物理創新实验教学开展的基本保障,现阶段,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应当积极加大投入,保障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此来推动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二)强化教师再培训,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是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引领者,学校应当积极推动教师再培训工作,提升教师创新教学的能力,以此来保障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工作的各项基本内容都能得到落实,最终实现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优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来推动创新实验教学。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物理教学的支持,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硬件;另一方面,应当强化教师再培训,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以此,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水平的提升,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三个点切入,落实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工作,保障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进一步优化,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9

  摘要: 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迅速发展, 不但在教学理念上得到了革新, 还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上得到了完善, 使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案例分析方法是新课程理念下最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已经在各大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其中不乏初中物理教学。对此,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物理教学经验, 深入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物理教学; 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本身具有很强的思维性、逻辑性及推理性, 成为初中各学科中最难学习的一门学科, 同时初中物理还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 因为学生都是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物理的, 所以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及效率成为很多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要工作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下有很多适用于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 其中案例分析方法的使用频率最高, 可想而知案例分析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所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案例分析是必然的一种教学手段, 理应得到重视。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一直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好教师, 进行物理新知识学习时兴趣也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能够使学生很快喜欢上物理学习, 并从物理学习中感受到物理的乐趣, 进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所以, 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但实际初中物理教学中, 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给予高度重视, 只是盲目性对学生进行“满堂式”和“灌输式”教学, 即教师一个人进行教学, 而学生只能听教师讲, 师生之间没有进行有效互动, 导致学生成天面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 最终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既影响了学生物理学习效果, 又影响了教师物理教学质量。

  (二)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第一, 站在课前准备的角度来说, 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初中物理的重要途径, 也是课前准备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但实际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对课前预习给予重视, 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跟上课堂上教师的讲课节奏, 给后期的物理学习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第二, 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初中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 在课堂上开小差的情况时有发生;第三,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 同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导致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自然会影响到物理教学的效果。

  (三) 教师的导向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中学课程中, 物理知识深具多样与复杂的特性, 而这门学科如果让学生自己研究是相当困难的', 因为在中学以前学科中并没有涉及物理方面知识, 因此, 中学生在初级学习阶段时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导向性作用, 让学生了解物理的基本知识, 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同样的, 在学习物理科目时, 也要注重锻炼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传统方式的死记硬背模式, 明显不是最好的, 对学生长期发展不利。一般来说, 对物理课程理解比较深入的, 毫无疑问肯定是教师,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但从现实教学模式来看, 真正运用的并不多, 这也是造成学生成长限制的一大因素, 这一点是教师需要铭记于心的[1]。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案例分析

  (一) 教学前期案例设计

  在进行案例教学模式时, 案例主题要明确。例如, 将物体沉浮条件作为案例主题, 在展开教学时, 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大致了解, 清楚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否合格, 然后根据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见的难题, 从多方面入手分析, 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打好基础;其次, 根据案例内容为学生计划课时作业, 而本次案例的任务就可以是简单剖析流体压强与流速间存在何种关系,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案例, 思考问题;最后, 就是课程目标设计, 如《物体的沉浮条件与应用》这堂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基本知识有大致了解, 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验训练, 分析、思考其原理[2]。

  (二) 了解案例教学实施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非常重要, 通常教师会采用观察法与访谈法, 对学生大致情况进行了解。案例教学实施后, 实际情况很明显, 不光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转变了, 而且其学习兴趣增加了, 在回答问题时, 正确率能在70%左右。这种学习模式, 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 能使学生更顺利地掌握物理知识。课后通过对多位学生进行访谈, 总体来说, 学生掌握知识比较全面, 作业情况也比较好。

  (三) 实施案例教学后的反思

  第一, 在理论教学模式中, 教师可以采用诱导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第二, 实验教学时, 先明确实验主题与目标, 然后再观察学生的状态, 在遇见问题时进行支持与鼓励, 实验结束后, 必要的总结很重要, 它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最直白的方式;第三, 也是最后, 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模式全面升级, 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还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 一举多得[3]。

  三、结语

  总而言之, 案例分析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教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高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物理新知识的欲望, 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喜爱之情, 使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得到提高, 同时还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及记忆, 使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及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故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方法, 对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高来说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 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关注案例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陶攀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J]。中华少年, 20xx (7) 。

  [2]杨文龙。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J]。新课程 (中旬) , 20xx (1) :28。

  [3]刘春云, 李朝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情分析[J]。基础教育课程, 20xx (22) 。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0

  摘要:创设课堂情境是教师的精心的安排和巧妙的设计,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自主的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课堂效率

  创设课堂情境,就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与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自主的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我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点个人的经验:

  一、情境创设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和数学都是自然规律的人为总结,其学科知识的本质都来自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也就是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课堂如果能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放大,就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就有了探索新知识的浓厚欲望和兴趣。例如:在讲解“汽化和液化”一节时,我拿出准备好的纸筒,在里面注入一些水,我问同学们用这个纸筒能在酒精灯上烧开里面的水吗?这一问一下子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新问题的探索兴趣。通过创设的情景给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易理解,记得牢,并会使学生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好问心理“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也是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一些符合物理规律的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设疑是点燃学生心灵火花的重要手段。如在讲“力的效果跟作用点”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让两个学生表演推门,一个大高个,一个比较瘦小,很明显大高个力气大,先让他们的手放到与门轴距离同样的位置,当然大个推过了小个。大家确信他们的力量悬殊后,再让大个手放到离门轴较近的位置,而小个的手放到门边的位置,结果小个将大个推出去,引得全班哄堂大笑,笑过之后,提出一个问题,难道小个突然力气变大了不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作用效果跟什么有关系?引起学生的思考,最后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情境创设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通俗易懂物理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就是概念和规律,而物理概念又比较抽象,很多学生感觉物理比较难学,就是有这个拦路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准确的理解和记忆概念,真正弄清楚物理概念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初中物理关于压力和重力的关系很容易混淆,如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很多同学就据此得出“压力=重力”或“压力就是重力”的错误结论,对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二、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一)图画情境图片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生活,生活又能够折射出一定的物理规律,物理规律的应用就能够很好的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图片的展现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如在学习浮力时,在同学们的思维中总觉得木头能够浮在水面上,而像铁块是不能浮在水面上的。我们可以拿几张我国的航母辽宁舰在大海上航行的图片,辽宁舰可是六七万吨的大家伙,它仍然能够自由的在大海上航行,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接着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像航母这样大的家伙为什么能在大海上自由的航行而不沉没于海底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故事情境学生学习物理时,是很讨厌学习枯燥的知识的,如果老师可以给学生以代入感,就会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具体地来说,就是老师可以在讲述物理知识的时候,可以讲述一个和课堂内容相关的物理历史故事,故事的走向会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经历严肃的课堂内容后,是对这类比较放松的内容抱有很大的期待的。故事引人入胜,学生便会对故事中的信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饥饿式的引导会促进学生主动探寻故事里包含的物理内容,进而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应用。在学习浮力时可以给学生讲阿基米德的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请来阿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得不到要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身体被轻轻的托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的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的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跑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希腊语,意思是我知道了)。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是在利用这个原理计算物体比重和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三)生活情境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司空见惯,而又似懂非懂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的原动力。但学生往往忽视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原因,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可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摩擦力时,我问同学们下一周学校举行拔河比赛,你们想不想得第一名,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想。我说学好这节课我保证咱们班得第一名。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了。这节课同学们带着疑惑,带着怀疑听得非常认真,当我分析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我回过头来问学生,拔河比赛就是比摩擦力的大小,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保证我们班得第一名呢?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最后统一的答案是,我们班选身体最强壮的,并都穿上钉子靴,其中一个学生说我们每个人腿上绑上十斤的沙袋,十五个人的话就相当于多出一个一百五十斤的人,第一名我们稳操胜券。我赞扬他学以致用。这堂课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视频情境视频可以为学生设置比较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物理知识,还能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发挥很大的作用。如在学习力的相互作用时,搜集有关神舟十一号发射的视频,学习浮力时播放我国辽宁舰在大海上自由航行的视频,还有我国蛟龙号深海下潜的视频资料,这些视频能使学生在心里产生强烈震撼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些视频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总之,情境创设优化了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弱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1

  1、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有利于为物理教学创设良好情境

  探究式学习把创设教学情境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因此为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才能更加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并为此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给学生播放一些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相关的视频,如在下雪天,大卡车在湿滑的冰面上行驶时,总在轮子上捆上链条;在自行车链条上涂上一些油更省力;在光滑的斜坡上小车行驶得快,在粗糙的斜坡上行驶得慢等。可以根据播放的这些视频,让学生带着理想和探索原由的心情,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真正走入到教学中去。在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时,播放一个人用同样的力把大头钉和钉子钉在木板上;一个大人站在雪地上和一个小孩站在雪地哪个压的脚印更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以往的教学是本末倒置,没有体现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对于农村的教学条件来说,就更不用提了。没有良好的实验器材基本无法进行实验,教师只能拿着课本干讲,这样学生很难全神贯注并长久地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长此以往,对物理课便会变得毫无兴趣、厌倦甚至产生反感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然而把信息技术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或动或静的生动直观、色彩丰富的画面模拟出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使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这样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理解程度。通过动画模拟更能直观地呈现各种状态和过程,进一步增加了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感,让整节课的物理知识更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投入意识。水结成冰,温度计显示温度缓慢下降,下降到0℃时,水开始逐渐结冰,温度计的示数不变,直到全部变成冰;冰化成水时,温度逐步升高,待温度计到0℃时,冰开始化成水,但温度计的示数不变,直到全部变成水。在“熔化和凝固”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与特点,但通过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水结成冰、冰化成水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进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时,运用信息技术来演示实验的过程,每个学生通过电脑进行模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连线错误时会有提示,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损耗,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验变得更生动有趣,学生们也了解了整个实验过程,并且测出的数据也更加准确,这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锻炼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学生沿用以前的实验方法进行,不仅容易因错误连线导致实验器材被损坏,而且非常耗费时间,教学进度受到影响,还容易出现测量数据不准确,从而使实验的真实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不仅如此,一般来说中学的物理教学,大多更倾向于实验,因此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很多课程的内容都是以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通过运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动画进行模拟演示,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模拟试验,还通过观察实验的过程,使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规律进行探究,获得了感性的认识,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针对那些不容易观察、不容易理解、具有一定危险性并且不具备良好条件的实验,经过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感受实验的整个过程,不但直观地、生动地、真实地展现了物理现象和规律,还能重复实验、回放实验,让整个实验过程一目了然。

  4、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物理教学的难点

  在进行探究凸水沸腾、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和透镜成像规律等一些实验时,对于其呈现的规律与特点等内容都是教学的难点,那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减小以往通过传统的教师讲授、操作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局限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借助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形式的课件让学生自己操作,而且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能展现出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对事物的色彩、形状、声音及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以多种形式、生动有趣地进行学习,使那些内容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难点变得更加具象化、容易理解,从而不再感到困惑,从感性上得到了认知,并对所学的物理现象、规律和理论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理解得更加透彻,获取了知识,攻克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化解了教学中难点,从而使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对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企及的,无论在教学效率上,还是在学生感兴趣的程度上都有重要的帮助。与此同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不断地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充分而又恰当地设计和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及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断发展和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以达到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使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愉快而又效率更高。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授课模式

  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对于抽象化的教学知识一时间难以吸收。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模式中加入多元化的授课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的学会知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度,创新物理的教学模式能够使课堂更丰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现状的概述

  由于初中生的学习习惯不正确,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无法做到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计划。常常表现为学生表面上是在听课实则在神游,心不知所去。学生的竞争意识淡薄,对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没有设定,常常随波逐流,不思进取。课堂氛围死板,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又常常以自己为中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变化。未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的传输[1]。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抽象的、逻辑性较强的物理知识通过情景的创设、分组讨论以及合作的模式下进行传输,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促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2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单纯采用机械灌输知识的方法难以满足学生实际所需,而且还会带来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严重后果。因此,初中物理只有创新教学模式,立足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才能保证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模式仅供参考。

  2.1情境创设教学办法。初中物理采用情境教学的办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快的吸收新的知识。在完整的情境及教学模式中要遵循步骤缺一不可。即研究教学目的与内容———挖掘教材,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认知特点,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景———多角度完善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方案———课前做好教学准备的同时也要做好课堂应急预案[2]。例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知识时,教师首先准备装有水的玻璃缸,橙子和西红柿,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其次,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橙子和西红柿放入入水中是怎么浮沉的呢?然后进行演示,得到结果后与学生进行探讨。此后,教师再拿出一个和橙子体积差不多大小的土豆再放入水中,得到体积相同,密度不同其浮沉情况也不相同的结论。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先进行总结,教师加以引导得出相关结论。

  2.2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能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讨论并参与到课堂中来。对问题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问题意识。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分组,严格控制课堂讨论的过程,不要扰乱课堂秩序使讨论过程变为徒劳之举。讨论过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对讨论结果进行检查,同时在这个环节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例如:讲《声音的特性》这一课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即什么因素能够决定音调?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其自行讨论,在小组内做实验,同学们将答案一一公布,教师在课堂上再分别予以验证,得出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再让学生进行实验加深其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在这里要注意,学生通过合作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并补充说明,促使学生的结论更完整、透彻、清晰、全面。课前要进行相关计划,不要扰乱课堂秩序,让整节课都能够紧密结合,不要留出让学生偷玩的机会。

  2.3加强合作学习。加强初中物理合作理念的教学办法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责任感,避免部分学生成为旁观者的现象,能够强化运用物理语言描述现象,提高物理术语的使用频率,对后进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也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学生与评价学生的契机,使师生间增进感情,及时反馈,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光的反射》这一节时,利用小组,把道具分成若干份分发下去,教师先播放一段与本节课相关联的短片,引导学生对光有所了解。然后利用所提供的`道具进行实验,找到光的反射路径。小组进行总结,教师逐一在黑板上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与完善。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稍微增加难度,题目自拟。让学生进行合作,完成实验并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予以反馈总结,再将整节课的知识进行汇总,完成本节课所要传授的知识点。在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明确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放弃,要发挥关键的作用,时刻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吸收。

  3结语

  在初中物理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通过对情景的创设、合作讨论与研究、以及思维导图等方式的帮助下促使学生爱上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确保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物理教学得到有效的开展,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感受物理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启国.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xx(13):188.

  [2]于开真.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xx.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3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优化实验教学,用灵活、个性化的方式开展物理教学,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基于整合理念,巧妙结合物理模型、信息技术、生活情境等手段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能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更有利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物理课程立足于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用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做好有责任感的未来社会公民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物理知识体系构建的奠基阶段,对学生进入后续物理学习,培育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还存在一些弊病,比如教学形式僵化、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思维含量不高、学习趣味性不浓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物理实验是关键,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引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基于整合理念,落实以下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实现优势互补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物理教学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完全可以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教学智慧化、数字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多媒体多样的技术手段和生动的表现形式,非常适合初中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奇心强的学习心理特性,对提高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如果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会令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物理实验本来就具有新奇活泼的优势,在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表现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因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初中生来说,非常复杂,有点类似于数学中的分段函数,成像结果分为三种情况:有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正立和倒立,还有物距和像距的动态变化规律、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更有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特殊点的成像性质,以及光路可逆知识点的融入。面对这样复杂的知识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优化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索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同时,针对这一教学难点,在实验得出成像规律后,或者是第二课时教学中,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Flash动画课件再一次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既可有效进行巩固复习,也更有利于将学生头脑中零碎的实验片段组合成整体,进而动态并整体地把握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入理解。在突破这样的教学难点时,多媒体课件辅助实验教学,利用虚拟实验的高效、动态功能,实现传统实验与信息化手段的优势互补,是优化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又如,学生首次接触“光的折射”的概念时,光靠课本上的简单内容和教师的简单演示并不足以让学生完全掌握各种物理现象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教学PPT,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来。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可以顺势让学生联想站在岸上看水中物体的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展示光路的传播路径和成像,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光的折射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能够让实验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也更高效。

  二、配合物理模型开展实验教学,提升推理能力

  教学的较高境界,不是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而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科学推理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但也不必太过拘泥于形式,只要是有道理的、比较符合情理的,即使猜测有些偏差,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还可以在需要时使用物理模型辅助实验教学。例如,水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上的变化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但它又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这种知识光靠一遍遍地重复强调是没有用的,只有学生自己理解了才能准确掌握。为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笔者在课前要求学生讲讲自己对“水是怎么凝结成冰”和“水是怎么变成水蒸气的”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有学生用热胀冷缩的生活经验来解释:冷的时候水分子缩成一团就变成了固态,受热膨胀散开后就成了气态。还有学生补充说:水分子之间应该有相互吸引力,冷的时候吸引力变强,热的时候吸引力变弱。这些推测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却比较合理,所以笔者首先肯定了它们合理的地方,然后抛出正确的思路让学生再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用了水分子的模型,模拟水的变化,每个水分子用一个小圆球来表示,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用一根小木棍来表示。在低温时表现为吸引力,所以水的形态是相对稳定的固态和液态,而随着温度升高,水分子获得了足够的内能后,分子间的力转化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就变成了气态。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都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三、联系生活情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物理思维

  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初中物理课堂中培养物理思维,以下两个方面必不可少:直觉思维的培养和生活化的物理探究。例如,在“光的折射和反射”教学中,就可以渗透直觉思维的培养:关于光线在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中的夹角关系,不妨先由教师给学生做演示,通过直接观察做出猜测。大部分学生都会发现,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是一样的。而在折射现象中,有一些学生观察不太仔细,因此误以为折射角和入射角一样大或更小。随后经过实践证明,学生能够快速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观察同类型的现象时也形成了更准确的直觉思维。对生活化的物理探究,以学生理解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之间的区别为例,可以采取将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进行。比如老式的电影放映机,投影仪的光照射到幕布上,因为幕布的表面并不是光滑的,光线在粗糙的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所以坐在任何位置的人都能欣赏到电影。而如果取一面镜子,用激光笔把一束光打在镜面上,此时发生的却是镜面反射,所以只有站在特定方向上的人才能看到镜子上的光点。这样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就能够把实验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探究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综上所述,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物理模型、结合生活情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用智慧设计课堂,用兴趣引领学习,用灵性升华教学。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建乐.浅析教学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中学物理,2016(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4

  一、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现状

  信息化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直观地表达抽象的理论,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化的课件的运用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在对学生观察、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化教学方式在物理课堂的运用还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使课本知识更加直观更具审美效果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1教师对信息化技术过于依赖

  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教学只是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有序开展,他们认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省时、省力,从而对其过于依赖,甚至有些教师一整堂课都是用多媒体来教授的,这将导致从以往人的灌输转变成为机械式的灌输,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的宗旨。其实,好的信息化教学是一个具备高质量、多形式、内容丰富的教学大纲的载体,重在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优越性方便教学,而不是忽略教学方法的运用和研究一味依赖。比如:一些教师在物理课程教学中对互联网技术依赖较大,上网收集各种视频和图片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生搬硬套,既不备课,也不理会这些素材与课程主题的关联性,一味地教授给学生,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1.2学生对信息化技术过于依赖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无疑会将教学过程加快。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教学时间的把握和课程内容的安排,也容易使学生造成厌学情绪,不愿意抄写笔记;或者是走极端,通过对高科技手段,如录音笔、摄影机等将课堂教学内容录制下来,美其名曰在课下学习,其实不然,初中生课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根本不够重新学习,因此,那些录制下来的视频或声音也会被弃在一旁。

  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改革

  2.1注重教师的指导性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性地位是不容忽视和取代的,不能因为有了信息化教学的介入而忽视了教师在物理课堂中的关键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技巧,注重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并能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和提问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盲目地只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展示,而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理解进行总结和概括,在使用多媒体时,不要有过多花哨和复杂的操作影响学生的感触,使学生能够在物理课堂上得到系统和全面的收获。

  2.2注重内容信息量的合理性

  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应当注重信息量的适度问题,信息量太大,学生就成了信息化技术的“灌输”对象,则学生就难以有多余的精力进行思考和总结,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但没能得到有效学习,反而会显得极为疲惫,这便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应当有取舍地对拓展信息进行删选,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发挥自主能力和思考能力。

  2.3注重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小心,不要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填鸭式的灌输,也不能只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脱离教师仅仅依靠机器。教师在课堂上仍然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时需要始终反映出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信息技术教学对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的基础上,过度追求信息技术“满堂灌”是不可取的,只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对初中物理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

  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好机遇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硬件资源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完善,农村中学大部分已配置了设施齐全、标准高的物理实验室,并按新课程标准要求配齐了各类实验仪器及电教设备,为物理实验教学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资源平台,彻底解决了农村中学实验器材严重不足、学生分组实验无法开展、演示实验做不全的问题。然而,在教学资源极其丰富的今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在诸多方面还有待于不断改进和提高。下面我就当前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当前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理念淡泊,忽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把实验教学的目标仅放在知识的获取上,而忽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这种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就盯在实验的结果上,认为只要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就算实验教学的目标已完成,而忽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凡是进行学生实验,总是把学生往教师提前预设好的思路上引,让学生“按方抓药”,怕学生出问题,怕得不出正确结论。这样做显而易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我认为在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这种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精心钻研初中物理新课标,没有透彻理解新课标精神和思想,对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的新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学理念跟不上,教学方法当然就不对劲。

  (二)物理教学的目标仅停留在升学率上,导致大量实验资源利用率不高

  当前在全面深化课改的浪潮中,农村中学也积极响应,不断促进物理课程改革,但实际上由于教师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许多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仍不到位,虽然“穿的是新鞋,但走的还是老路”。一部分物理教师为了单纯追求学生成绩,追求升学率,认为做实验不仅浪费教学时间,且对学生考好成绩并没有多大效果,不按新课标要求去实施实验教学,更多的采用“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陈旧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实验学生没有机会去做。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获得了高分,获得了高升学率,但却是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浪费实验教学资源为代价换来的,与先进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三)教师实验教学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制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做实验、课外小实验等多种实验形式。在这些实验中,有些实验做起来技术难度较大,实验设备的组装比较麻烦,而且需要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这样的实验,部分老师就因为实验不好做而擅自变学生实验为演示实验,变演示实验为讲实验,剥夺了学生亲自探究、亲自操作的机会,扼杀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还有一些实验因器材一时短缺而无法进行,或原实验现象不明显时,教师也就随意放弃实验,却不能开动脑筋想办法从身边找一些生活物品或对实验加以改进而确保实验顺利完成。这些问题的出现,我认为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欠缺,在实验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引导、课堂组织、教学反思、实验改进等能力方面有待不断提高。

  二、今后改进措施及对策

  (一)认真学习物理新课标,确立实验教学新理念

  众所周知,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必须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方面的培养。要把科学探究学习方式作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先应该深刻领会物理新课标精神,树立正确教学新理念。如果教学理念跟不上,要想提高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那将是一句空话。

  (二)加强物理教师实验培训,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培训是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深化课堂改革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努力,创建了各类培训平台,让更多的农村教师参加培训交流,更新教学观念,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能力,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积极参加各类形式培训,主动争取培训机会,为自己的实验教学输入新鲜血液。事实证明,通过培训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开拓了农村教师视野,增长了农村教师见识。

  (三)坚持实验课前精心准备,课后认真反思好习惯

  实验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确保把每个实验做成功,确保实验现象直观明显,效果良好。我们都有深刻体会,若课前不预做实验的话,往往在课堂上做起来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课前要认真备实验,看实验效果是否明显、应注意哪些事项、发现了哪些新问题、需要做哪方面的改进、预知学生在哪个实验环节上有困难,这一切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提高实验课堂效率。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课后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扬长避短,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物理教师要养成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一节实验课授完后要认真思考总结,回想这一节课在哪些地方取得了成功,而又在哪些地方存在不足甚至失误,要寻找失败的原因,确保今后实验时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开发实验课程资源,努力改进实验设计,做齐做好各类实验

  当前各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验器材基本能满足各类实验的需求,但我们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实验器材的质量存在问题,实验现象并不直观,效果并不理想。还有一些实验的设计比较复杂,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这些方面都给我们的实验教学带来不少负面因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教师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实验课程资源,积极选用身边物品想办法设计实验,以弥补物理实验教材中的缺憾,从而确保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比如,在热学《内能》一节里的《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演示实验,由于实验室里消化棉已用完,我就试着选用生活中的火柴头头代替消化棉进行实验,效果很好,但要注意的是每次最多放2 至3 个火柴头,否则容易炸裂压缩引火仪。在力学《压强》一节里有一学生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做这个实验时,我没有按教材设计的装置进行,提前准备了一盒图钉在课堂上发给学生,一人一枚,叫学生用图钉探究这个问题,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我们物理教师积极地用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这不仅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还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意识。

  总之,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中要高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终身学习中应有的关键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1-0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精]06-22

(精)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2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优]07-2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必备】06-23

[荐]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20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11-16

浅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