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8 14:45:48 物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实用]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

  一、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首先,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其次,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把与生活有关的现象搬进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观察。如纸锅绕水、瓶吞鸡蛋、气球提杯、水火箭、细线割冰、能浮在水面的硬币等,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的现象则尽量让学生练习解释,有些暂时还不能解释的则着重观察现象,为今后学习留下深刻印象。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更强了。

  二、将物理教学与科普知识结合

  学生对科普知识都是既好奇又喜欢,他们就喜欢听教师讲一些课外的科普知识,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科普教育,这样不仅避免了课堂枯燥呆板,增加了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且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开拓其视野,使学生从小树立为祖国四化贡献力量的志向。例如,讲“摩擦”时,可介绍减少摩擦的例子:气垫船、气垫登陆艇、磁悬浮列车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设计磁悬浮列车的上下车问题。在讲“动能势能转化”时,可介绍人造卫星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动时,势能转化为动能,离地球越近人造卫星运动得越快,可结合此现象介绍哈雷慧星在宇宙间转一周大约六七十年,可是当转到太阳附近时,近日点动能最大,速度最快,只需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样不但解释能量的转化,也吸引学生探求自然奥秘,使其产生好奇心。在讲参照物谈到人造卫星时,也可以介绍一些高科技知识吸引学生。比如,GPS系统,是一个环绕覆盖地球的6个轨道上的24个卫星网。海湾战争时,多国部队每个士兵都携带像摇控器大小的仪器,可随时确认自己所在地球上的经纬度位置。学生若有一个,就可以到世界各国旅游、探险,即使在热带丛林、在南极也不会迷失方向,告别了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历史。

  三、抓住物理学科的特征,充分做好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只有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如学习“望远镜和显微镜”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做好“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实验,适当增加该观察活动的探究性,选用焦距是50mm和300mm的凸透镜各一个,焦距是–75mm的凹透镜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不同的组合透镜去观察、发现、体验。以凹透镜(f=-75mm)作为目镜,以凸透镜(f=300mm)作为物镜组成伽利略望远镜,使两镜相距150mm左右,调整目镜(凹透镜),学生观察到物体的正立虚像。以f=50mm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f=300mm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组成开普勒望远镜,使两镜相距约300mm,观察远处的建筑物或树木,调整目镜,学生看到清晰的倒立的像。以f=300mm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50mm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组成显微镜,使两镜相距300mm,将被观察物体(细小物体如头发丝)置于物镜前约80mm处,调整目镜,学生观察到放大的虚像。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实验,在自主观察、发现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物理学习的乐趣,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知识是比较枯燥的,而且还很抽象,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多媒体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媒体有声音、图像、视频等形式,比单纯讲授更加直观、有趣。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地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情景,会紧扣学生心弦,引人入胜。

  五、结语

  初中物理是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第一站,开始带着新鲜感学习物理,然而时间长了,学习内容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学生的兴趣也就会逐渐降低。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兴趣,不能使学生输在起跑线上。通过我们以上几点方法,可以切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但与此同时,还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探索。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

  摘要: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说明了开展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分析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过程,并对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性教学 实验

  1开展探究性实验的意义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并列为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并且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实验活动和教师的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积极开展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所谓探究性实验,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实验。具体来说,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创设情景,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自主地进行物理实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获取知识的实验。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课堂传授,而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自由表达、充分讨论问题的机会,指导学生主动的分析、探究问题。

  2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过程

  科学探究中所包含的要素主要有七个: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整个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这七个要素实际上构成一个探究活动链,其核心过程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探究发现——交流讨论——创新应用”。下面,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过程作一简要说明。

  2.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初中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等情景。同时,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能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自觉的.学习行为,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猜想的关键就是设置合理物理情景,通过情景作出猜想,在猜想时有目的,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设置巧妙合理的情景,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体验,感受转化为物理知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这两点正是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2.2猜想假设,设计方案

  猜想与假设是物理中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同时也是探究性实验中十分重要的步骤。教师一方面要给提供设计实验方案时所必须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另一方面要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收集到的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大胆提出科学猜想。

  在猜想和假设的基础上,要积极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在此过程中,方案设计是相当重要的。设计得恰当,可以有助于探究,而一旦设计得不恰当,则会使探究性实验丧失应有的作用。这一阶段,能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3自主实验,探究发现

  学生所进行的猜想假设是否合理,提出的设计方案是否有效,这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要在前面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学习情景,观察实验现象,并适时调整研究方案,通过分析等步骤,形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初步认识。

  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同学间的相互合作能力。而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启发学生的实验思路,帮助他们修改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

  2.4分析数据,交流讨论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要将获取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交流讨论。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应该注意到:学生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后,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或者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学生应当通过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将实验结果和分析反馈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完善探究得出的规律。

  教师要在这一阶段中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而在交流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分析别人观点与自己观点的不同之处,纠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不足,吸收别人合理的建议,以完善自己的方案,逐步向实验结论推进,最终科学准确地描述实验结论。

  2.5再度创新,延伸应用

  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会有很多新想法,而学生从得出的结论中又会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设计新的实验来寻求答案,要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在新的学习情境中,完成其认知结构的扩展与创新,以进一步开拓学生实践技能。

  同时,要引导学生将所得出结论,应用到日常生活、生产中检验,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的目的。

  3探究性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探究性实验和传统实验的关系

  探究性实验因为侧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因此花费时间要比传统实验的时间来得长,有时会影响原来的教学计划。特别在开始阶段,学生还未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所需时间更长。而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只有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才能开展探究性实验。在从传统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混合教学模式。因此,探究性实验和传统实验教学并不是两种对立的关系。教师要做好统筹安排,有计划有针对的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探究性实验的分段实施

  探究性实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在刚开始探究性实验时,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其环节可以只是其中的某几个,随着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发展,再逐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较为完整的探究活动。

  在每个探究性实验中,也可以在各个环节设置阶段性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其难度。既不是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学生毫无头绪的。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自身发展,又能保持学生的研究信心和兴趣。

  3.3探究性实验的适度开放

  探究性实验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其必然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在实验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这要求教师在具有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开放式的教学既不是由教师全盘决定,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能自如的驾驭好课堂,在积极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适度开放中自主实验。

  3.4探究性实验的小组划分

  小组合作是探究性实验的重要基础。因此,划分好实验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划分小组时,要考虑小组成员间性别、性格、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要将能力强的学生平均分布在各组内。这样既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又可促进小组内成员的交流探讨,锻炼了优生的能力,也有利于差生学习。而分好后的小组也要在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

  4总结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传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选择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题材,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物理规律,并且掌握、运用这些规律。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不仅能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因此,有必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尝试,把探究性实验教学融入到平时的物理教学活动中,以真正体现物理实验性学科的特点。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当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用好、用活探究性教学模式,使物理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充满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3

  摘要:物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物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正需要的是这种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综合型素质人才,而中学阶段作为学习物理的重要时期,每一位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者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就应该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创新。本文中笔者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课堂中出现问题的措施以及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三个方面并结合自身的实践来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教学方法;创新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许多教师都步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因而往往采取的是“满堂灌”的形式,然而,这与现代的教学理念是格格不入的。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能再以俯瞰的姿态来看待学生,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以“引导者”的姿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的过程,从而体验到重塑知识形成过程而带来的乐趣。物理课堂普遍沉闷、枯燥,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选择物理教学活动,尽可能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多留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答案,少给些“框架”,框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拓展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二)过于强调基础知识而轻视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有个度的问题。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的非常好,却在做题中或者是实践中无法很好地将其应用,那结果将是适得其反、本末倒置的。我们的物理学习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而是希望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考虑问题时严密的思维逻辑,以及对待问题严谨的态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无论是对其学习还是生活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才是我们学习基础知识的真正目的。教师要懂得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视起来,避免陷入“基础知识为天”的误区。

  (三)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师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忽略教学本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地位越来越突出。多媒体在为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课件,盲目地追求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充当了一个解说员的角色,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无法真正地落到实处。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耗费精力较大,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势必会影响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与理解,影响课堂的效果。多媒体课件使许多教师省去了传统教学中的板书,PPT课件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成了“放电影”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就成了走马观花,使得学生无法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对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认识似是而非,从而使得整个课堂的效率大大降低,无法将多媒体的益处真正地落到实处。

  (四)师生之间的互动过于“僵硬”

  师生互动应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富有特色的活动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然而,有许多教师只是单纯为了满足课标的要求而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的活动,考虑并不周全,大多是流于形式的互动,为了互动而互动,失去了真正的教学意义。亦或是太为大众化的“一问一答”式的师生互动,使得学生根本不能提起兴趣,无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就成为了物理教学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的问题。

  (五)物理实验环节不被重视,其作用得不到发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践,而物理是需要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的一个学科,两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然而在现实的物理教学当中,相当一大部分教师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对习题的练习上,往往忽略了物理教学中的这一重要的环节——实验,有趣的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在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的时候会尽自己的所能设计出更多的实验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若在物理教学环节中忽略实验这一环节,必将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解决课堂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一)教师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要想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享受学习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如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在讲授完课标的课程以后,留给学生一些自己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做一些课后的小实验,让学生自由结组,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就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表现。其次,教师要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一些方法上的引导,既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又能让学生懂得结合自身的实际,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留一些引导性的预习思考题,让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当教师在讲授这一内容时,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也更能提出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最后,创建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对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懂得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人格以及价值观才能健康地发展,这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教师应在教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中找一个平衡

  物理虽然是一门自然学科,但是物理知识中蕴藏的哲理却是十分深刻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学生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反而可以将二者融会贯通,在教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基本物理知识点时,可以联想到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友爱是相互的这一道理。在一个集体中只有所有的成员尽自己的所能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才能更多地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关心,从而整个集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生活在集体中的人就会感到越发的幸福和自豪,使这个集体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一个班集体也是如此。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更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三)正确看待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便捷、直观等优点,若能避免本文上述的那些误区,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到实践教学工作中来,必将能为教学工作作出巨大的贡献。因此,要想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首先,必须要对多媒体技术要有清醒的认识,避免使用的盲目性,在课堂上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一来两者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教师要提高制作课件技术的能力,制作课件的内容重点要突出,并且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推陈出新,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最后,也是最为根本的一点,教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多媒体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做到开放式互动教学

  开放式互动教学时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抓住物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主干,对物理中重点难点的部分以及一些知识误区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探究式、开放式的互动,这样开放式的互动教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更能体现在课堂上的一种民主、平等的精神。因此,做到互动开放式教学就应该从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创建一些有效的互动形式,例如,在物理实验教学结束以后,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本实验有哪些不足?该如何改进?通过实验你能了解到什么?这一知识点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有所体现?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问题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将知识融会到生活中,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真正互动。

  (五)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发挥其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常规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此同时为学生留出一些自己的时间,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堂实验课结束后,教师要注意总结本堂课的知识精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实验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去看待问题,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三、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将情景教学法融入到物理教学当中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法,可以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物理问题通过融入一定的生活情境,将难懂的问题生活化,让学生通过情境观察思考问题,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享受到通过情境法学习带来的乐趣。例如,在教授“物体的沉浮条件”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分别向学生演示一块木头浸入水中、一块铁浸入水中,以及一块石蜡浸入到水和酒精混合的液体中,通过运用现实生活中常出现的东西来解释这一物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可以通过这种实验触发学生的探索意向,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将分层教学法融入到物理教学当中

  “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得各类的学生都能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既不会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局面,更不会使那些不擅长物理的学生产生更大的抵触情绪。做到分层教学首先要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他们物理知识的深度、广度和优缺点所在,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层,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学生分层的时候要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是要有针对性地将教学目标分层,低层次的学生达到基础的课表要求,中层次的学生要具备分析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高层次的学生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样的分层教学法,不仅能让所有的学生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又能培养个体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一举两得的举措。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商榷改进的地方,作为一线中学物理教师的我们,应该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切实地做到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教学形式进行开放式的互动教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完善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对学生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学会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我们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改进初中的物理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的综合型素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宁夏大学,20xx.

  [2]曾敏.新课标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xx.

  [3]王建新.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和“实验—探究”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xx.

  [4]何增喜.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5]邓磊.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xx.

  [6]王现琳.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xx(34):57.

  [7]梁昌明.初中物理拓展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xx.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4

  摘要: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的研究结论应用在实践教学中,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可操作性,解决了初中理论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的信息化教学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运用研究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的手段的多元化,一线的物理教师是有体会的,在初中物理新课改中,物理教学的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进一步推动了物理教师角色的转换的紧迫性,再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不能忽视自己的物理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在物理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更是要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个学习参与的过程,要求教师深入分析课堂的教学内容,更要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全过程。例如:初中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热机的教学中,主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信息化教学的内容呈现,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物理原有学习策略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规划,物理课堂教学信息化学习,不仅要促进学生的物理知识的积累和物理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信息化的物理教学手段的应用,使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达到学习的目标,这样初中物理教师的角色转变才是成功的。

  2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科学的教师设计

  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一是教师要利用丰富的物理教学资源,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教学手段的设计者,教学方式的预设者,教师还要肩负着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物理知识的厚重,还要有学习信息化手段的学习提高。三是,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多媒体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展示教学情境,重视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作用的发挥。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初中物理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一步步的教会基础知识内容,还要有计划的引发学生的思维的广度的发展,最终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呈现学习成果,完成教师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在信息化教学中物理的建构主义教学手段,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同时还建议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人通过几年的大楼学校的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对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和不断总结。

  2.1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探究式的教学手段的呈现的科学性

  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课堂上物理知识的问题的思考,信息化手段的教学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上为学生展现物理教材中所描述的的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物理的实验器具的验证,和对教材的'实验的模拟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完成对物理学习中所遇问题的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引导性的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2.2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主要应用于定理讲解,概念分析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程中

  教师协助探究等步骤完成教学任务,如:在信息化物理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了解计算机的初步知识,及各个信息化手段的程序间的互动,教导学生如何填写物理实验数据,加深学生对于概念、如何更改实验操作中,教程中物理模拟仪器位置的安装及操作程序,教师力所能及的介绍物理实验仪器的材料,激发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融入学习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又发现到如何解决,这是教师引领的质的飞跃。针对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所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教师要给与科学指导和解答,如需要,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去探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在信息化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建立课堂讨论小组,教师要关注教材的重难点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重难点的关注上,注重物理教材所涉及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定理的理性认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这种方式教学中的应用,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同时使用,体验式的物理信息化教学,使学生得到真正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式的信息化物理课堂的特点是开展物理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

  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运用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即形成应用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必将经历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模仿,对物理知识的迁移融合,教师要加强物理实验的研究创新,应用反思与调整,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专业化的,物理知识及其他学科的整合应用,同事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无数教学案例表明:只有有效的整合,物理实验学习才能发挥出,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模拟教学中的优势,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具备创新教育的基本能力。教师信息化素养体现在充分认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意义,教师不再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单纯的作为一种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教学不是形式,转化成为融合本人,多年农村物理教学智慧和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物理实验模拟的教学素质的特点。使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的课堂上学有所得,在初中物理模拟实验教学中,模拟的实际应用更加灵活自如,期中学生的成绩的确是有很大进步。初中物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形成首先在于深刻认识初中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的模拟实验课程学习的体验的过程,随着学生的物理学习的习惯的改善。这是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主动将信息化教学能力转化成为教学设计中的自觉意识。教师没有过硬的信息化物理教学的素养,在教学中就不能正确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厚重的物理模拟实验教学的积累,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技巧是符号教育目标的,学生才能真正得到物理素养的提高。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信息化在物理学习中的运用能力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高知识传播的影响范围,课堂的教学不可以局限于教室,更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物理教学中的信息化模拟实验对学生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这些新媒体所传播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淑芳.信息化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2]李玉.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5

  所谓“问题导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有意义、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从而理解与明晰疑难问题背后的知识内容,以此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延展应用. 由此可见,“问题导学”教学的中心要务在于“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必须重视“疑难问题”的重要性,切实提高“问题导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是“问题导学”的起始环节,有时甚至贯穿整个物理课堂.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开展物理教学活动. 一般来说,问题情境以问题材料为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定问题材料时应注重三点:

  一是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是材料最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兴趣,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相契合;

  三是材料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在材料的分析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运动的描述”时,教师可以创设“月随人动”( 晚上明月高挂,人行走时,月亮也跟着走) 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 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提问: 泡沫在水里会漂浮起来,石头扔到水里会沉下去,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分析此类生活气息浓厚的物理问题,学生便能快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问题设计方略

  问题设计可谓是“问题导学”教学的核心环节,其作用在于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问题,对于整个物理教学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 正因如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物理问题时应投入更多精力,注意问题的科学性、适度性、系统性、探究性、层次性以及数量的多少,真正发挥物理问题的成效,同时增强“问题导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讲“动能、势能、机械能”时,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然后在学生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问题:

  ( 1) 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是什么?

  ( 2) 影响动能的因素有哪些? 动能和势能之间有什么联系?

  ( 3) 哪些都属于机械能? 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能有什么?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一下. 上面的这几个问题都比较简单,但却清楚明晰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知识迁移、分析探究问题等能力,对初中物理教学来说意义重大.

  三、引导学生提问

  观察“问题导学”四个字可以看出,“问题”和“导”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点. 上文已细致阐述了“问题”,怎样才能做好“导”呢? 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多多猜想、质疑,敢于提出自己心中所想、所疑,从而达成引导学生提问的目的.首先,教师要营造出欢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同时加强训练学生,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提问方法,如根据实验现象提问疑惑点、依据问题情境提问疑难处、针对物理问题提出矛盾之处,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能力和质量一定能得到提升. 最后,教师还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学等,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中提出问题.

  四、诱导学生解答

  提出问题之后就要解决问题,诱导学生解答问题是“问题导学”的重中之重. 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领路人的角色,善于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掌握方法、获得真知. 例如,在讲“浮力”时,学生常在“100N 的水能否产生大于 100N 的浮力”这一问题上犯迷糊,因而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思路引导至阿基米德原理的分析上来,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此问题中涉及的重点概念,从而解决问题; 在讲“物态变化”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验室做“水沸腾”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亲身观察中了解“水在沸腾前后时水中气泡的大小变化情况”这一问题,将感性问题上升到理性层次,从而获取正确答案.

  五、善于迁移拓展

  物理学科的逻辑性极强,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物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复杂. 在物理“问题导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迁移拓展的方法为学生铺路搭桥,让学生将理论问题的解答思路应用于现实实践,以此取得优良成效.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黑板反光时,黑板上的字还看得清楚吗? 再结合“光的反射”示意图,提出问题: 在什么情况下,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完全重合? 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之间有什么关系? 随即将学生引至“中学生应如何保护视力”的活动上来,让学生对新旧知识能够有一个整合理解,进而加深课堂拓展的深度.

  总之,“问题导学”教学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稳住主体位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实验技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缺陷,教师组织“问题导学”时不可盲目抗拒其他教学模式,而应吸取其他教学模式的精髓,以此提升初中生的物理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6

  一、全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运用全息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课型进行合理选择与搭配

  新课改以后,物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讲授内容方面转变到物理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全息教学理论,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对课型合理地选择与搭配,带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重演在现,激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讲静电屏蔽时,首先带领学生对静电屏蔽进行了实验,并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用电吹风吹头时,电吹风其对电视信号有影响,那么是不是静电屏蔽不完全成立?”于是带领学生们又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手机放在一个密闭的纸盒内,用另一部手机呼叫,学生们听到了响声。再让同学思考,如果将手机放在前面做过实验的金属笼内,是否能听到铃声?多数学生根据静电屏蔽原理猜测肯定不能。然而将手机放进铁笼后,仍能听到铃声。学生们都感到疑惑,难道静电平衡理论有误?针对这种现象让大家思考了“静电”二字,然后向学生们解释手机信号是一种电磁波而不是静电,其属一种交变的电磁场,遇到金属网时,金属网会感应出同频率的电磁波,只是强度变小,因此在仍能听到笼中手机铃声,也解释了,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吹风机对电视信号有影响。这样通过对物理知识重演再现与对比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物理教材和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物理教材中的安排的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如果各个知识点都按照相同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学生会掌握的相对熟练,而对于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其似懂非懂,这样就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样物理教师在运用全息理论时,不要一味的按照一个教学方法进行讲解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另外,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掌握的好一些,有些学生掌握的差一些,因此物理教师要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方式,既要照顾那些掌握知识差的同学,也要让掌握较好的同学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向同学讲解“测量”的知识点时,对与学生来说这个相对知识点相对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因此教师在运用全息教学论时,可以先向学生对所要内容的主旨,主要思路进行讲解,然后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仔细讲解,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会很容易对测量知识进行掌握。而在向学生讲解“光学规律”时,学生对其中的规律和容易混淆,如果物理教师还按照讲解“测量”方法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就很难掌握。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既要向学生进行理论讲解,也要带领学生对个规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学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更好地掌握。3.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非常重要,有的评价方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知识的兴趣,而有的评价方式可能使学生受到打击,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全息理论,并且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回答对了要给与肯定的评价,而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要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去评价,用全息理论去告诉他,其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让其用正确的方式再去进行探讨,这样既让学生知道了自己了不足,也对学生进行了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去学习,从而大大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结束语

  全息教学论是一门用全息理论来研究教学系统本身固有的全息规律的新学科,它将会开拓出教学理论研究的一片新天地。而全息教学论在初中物理科学中的应用,将会使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完善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的认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7

  一培养兴趣,激发主观能动性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去帮助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对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外界氛围与方法对其的影响来达到此目的,建议运用以下两种方法。

  1.通过初中物理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与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常常只关注于物理的学术性,从而导致学生只看到了物理知识晦涩、严谨、枯燥的一面,却忽视了物理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实用的一面。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强调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令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学习的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神奇学科。例如,小汽车的观后镜是一只凸镜,它位于驾驶室的外面,这是专家们利用了凸镜的相关特性,即为光线遇凸镜即被发散,且凸镜具有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因此实物在凸镜中会被缩小,从而扩大人们的观察范围,进而保证了人们的驾车安全。

  2.设立与自身相关的问题情境人们总是对与自己有关的东西更感兴趣,所以教师提的问题越贴近学生自身、越新颖越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的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压强时,可布置类似的课后作业:请每位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测量其双脚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根据自身体重,计算自己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较为新颖的“教具”,在开讲之前,先为学生做些“神奇”的演示,引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教师在讲解杠杆原理前,可以利用钓鱼竿、筷子、剪刀等生活用品作为“教具”来做演示给学生观察,这样可以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路与视野,也可帮助其对接下来将要讲解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此外,现如今很多教室都已实现多媒体化,故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优势,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

  三鼓励互动式学习

  为使方案保持较强的可行性,教学仍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以组建学习小组互动学习为辅,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可以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与氛围。通过交流、合作、互助、小组竞赛等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有效实施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鼓励学生以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为主、学习教材为辅,来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原理。教师可以此提问,如为何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汽水是被“吸”上来的吗等,这样可使学生乐在其中、夯实基础。

  五结束语

  教师在保持教育教学可行性思维的同时,还应持续完善、更新、深化自身的初中物理知识、教学水平以及可应用于教学的心理学知识,使教师自身的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以及课堂内外多与学生沟通,收集学生对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况,结合实际,对教学予以合理、恰当地调整。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8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的能力与思想。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更感到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创设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实验心理学认为,创设实验情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激活思维,强化记忆。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实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如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的气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什么吹不起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等等。

  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这说明了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的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事实证明,问题设置得好就可以带领学生从已知知识的情境进入更新知识的情境,学生随着设置得恰到好处的问题,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一个又一个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

  二、联系生活,探究习题

  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课堂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大家将从这里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接着再引入2008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又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说明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探究式习题的兴趣越来越高。

  三、学以致用,整合学科

  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并不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倘若在学习、探究的同时,加以创新,那将是教育的'升华。如在讲完光的折射以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几章的知识以一篇作文的形式将它描述出来。一位学生写道:“星期天的早晨,刚睁开睡意蒙蒙的双眸,整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映入了眼帘,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看到了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回头发现墙上的影子,这又是光的直线传播;走到鱼缸前,欣赏美丽的鱼,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可见,作文用于物理,使物理更加充满魅力,更加吸引人。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逻辑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了观察身边现象的意识,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意识,从而使探究式教学得到了升华。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9

  物理作为初中的一门新加入的学科,并且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理科性的学科,要想把物理这一门学科学好,只有理解与记忆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学习、记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想要这些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就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然而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对许多学习技巧的掌握,只有学生打牢了基础知识,才能真正地学好这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物理学科。思维导图有别于以前我们的记忆性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有效地、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是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必然趋势。在实际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教师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时,应该合理地将思维导图与具体的课堂内容及特点结合,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提前预习,增强学习能力

  提前预习是一个优良的学习习惯,是使课堂效果显著的重要条件,是进行课堂学习之前的有效准备,其紧密连接着课堂的内外,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最初阶段。提前预习这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能科学的进行提前预习并掌握相关的预习方法,就可以自主地进行提前的学习,自主地解决相关的学习困难,有效的对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很好的衔接,进而加强了对新知识的熟悉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的主动性。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得学生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对课堂内容进行提前预习,能明显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一个主体。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有效、合理、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这一门学科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述初中物理的《运动的描述》这一课时,可以先请学生根据学习要求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提前预习,把对于运动的一个描述先写在思维导图的主支上,然后在第一个分支上写出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变速运动的定义,然后据此再进一步分析与如何判断机械运动、静止、影响匀速直线运动的因素、变速运动的分类等等,以达到可以推断出判断物体的机械运动、区分运动种类的目的、匀速直线运动公式等等,进而达到逐层递进,思路清晰,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二、结合实际生活,以降低记忆的难度

  在初中物理的实际学习过程中,涉及的许多知识点大多都可以与人们实际上的日常生活接轨,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许多的物理问题都可以用日常的生活情景来展现,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到相关的物理现象的情况,并可以以此来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物理规律。物理是一门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知识中包括有许多的物理规律及现象,其知识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另一部分知识还具有较大的抽象性,学生在思考、学习、记忆的`时候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仅仅凭借记忆能力是不足以应对各种各样变化多端的题型以及实际的生活现象的。对于这些状况,学生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去探索相关的物理现象,以达到发现相关的物理规律的目的,并学会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赋予抽象性的物理知识以生动的表现形式,进而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印象。例如,在讲到声现象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引学生走进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去仔细地聆听声音与噪声的差别,最后在教师的逐步指引之下与根据课本的知识要求学生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来画出相关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对相关声现象的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

  三、以实验作载体,理清知识脉络

  物理是一门对在自然社会科学类别中的各种自然现象与规律作分析与学习的学科。同时,物理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与实践检验的逻辑思维非常强的学科,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实验与实践检验来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从而能更好地认识相关的物理现象及规律。实验与实践检验是整个物理这一门学科最基础的构成,因而学生要想能够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就必须对物理的实验与实践检验有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物理实验与实践检验进行的过程当中,怎样使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对物理实验与实践检验当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内容赋予整体建构,并且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可以既形象又生动地明确不同的知识结构体系之间的相关性,这才是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例如,在讲到物体的质量与密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合理地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相关的实验与实践检验,然后再指出具体的一个学习主题请学生进行探讨质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每个小组的学生就可以绘制出一张质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的思维导图,进而再由教师与学生一起针对学生所绘制出的质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最终在教师与学生的讨论之间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结构的体系,使得知识脉络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仍旧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使用得不够不充分、不够科学、不够有效等问题。因此,基于此种种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更多的重视,并同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的最终目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0

  第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一、将初中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方法

  1.在课堂上灵活使用数码站台与投影仪设备

  在初中物理课程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实验一直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比如实验器材过小、现象不够明显、可视距离过短等等,都使课堂上物理实验效果打了折扣.但是通过数码展台、投影仪等设备,就可以将实验现象与文字图片等材料通过先进的设备投影到大屏幕上,使同学们都能够详细清晰的看清实验现象,从而大幅度提高实验效果.在进行光的折射演示过程中,如果是按照传统的实验方法,就是将一束光倾斜射入水中,由于光折射的可见度是很低的,学生坐的远一些的话就根本看不清折射的效果,从而使实验效果达不到事前的预期,而通过信息技术设备,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设备的投影进行放大,使全班的同学都能够第一时间看到.

  2.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现今校园的物理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对教学的辅助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其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不仅能使课堂的学习效果、氛围得到提高,还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对提高课堂效果、深化教学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善于利用多媒体的创造作用,通过对教学场景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将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起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二、用来观察微观和宏观的现象.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多种多样,大到天体星球,小到微观粒子,有很多的现象是只能靠教师进行口头的描述,而不能用实际的方式为学生演示.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我们就可以将色彩效果与动画形式相结合,直观的将微观运动过程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描述的现象进行直观的观察.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能帮助我们建立多种物理的模型,比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中,电场与磁场的效果等.四、多媒体技术还能够通过其先进性弥补一些实验的不足之处,比如一些有危险的实验:电路短路、触电演示等等.而一些通过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实验,比如紫外线与红外线、核反应堆的原理、热机的原理等等,都能通过多媒体技术而很好的展现.

  3.对网络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

  在现今社会,网络也是对人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之一.在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对教学活动的参与.通过网络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由自己操作计算机,对各种物理现象进行模拟,从而完成对物理现象本质的探索.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的广播功能对整个班级进行集体授课,也可以用点对点的方式对个别学生做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QQ群、微博、个人网页、邮箱等,从而拓展师生间的学习空间.

  二、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物理课为主体

  在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整合的主题是物理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所以在整合中,要充分考虑到物理课程的特点,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的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习惯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之后,无论什么样的问题都通过课件来讲解,虽然会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吸引力,但是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的同时,还会使学生忽视真正物理课程内容的学习.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以物理课程为主题的教学方式.

  2.整合应当从头做起

  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进行努力,在对物理课程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实可行的制定计划与教学方案,在扎实教学的前提下同时进行教学方法与技术的创新,时刻总结以往经验,使整合效果越来越好.

  3.整合要注意科学性

  由于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科学性在其身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整合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课程课件与相关动画的设计和制作中,要时刻把科学性放在首位.

  4.提高教师素质

  在整合过程中,需要教师在现今的教育理论思想指导下,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应用.有的教师认为整合仅仅是用多媒体演示课件,不需要什么技术.这是错误的观点,在实际情况中,整合所考虑的是信息技术对整个单元及整个课程的作用,着重强调的是信息教学的全面效果,从而有效的对学生环境与资源进行改善,而这些都需要教师以高素质和优秀的技术为基础,对课程模式与内容进行优化,所以提高教师素质在信息技术下的课程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小结

  总之,初中物理课程同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一个复杂且长远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师生各方面整体合作的工程.整合期间,需要体现出其观念的课程标准,且进行整合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设备、优秀的教师水平、多样的教育资源、长时间积累出的整合经验等等都缺一不可.这需要多方面对多个项目进行全面的探索、学习、研究,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最终目的.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策略

  一、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建议

  1.变废为宝,开发生活化实验器材

  相对于城市,农村的`实验室配备旧、缺现象严重.“瓶瓶罐罐即实验”,我们不能因为仪器的短缺而轻视实验教学,应积极开发生活化的实验器材(水杯、鸡蛋、气球、易拉罐、矿泉水瓶子、手电筒等),这样做不仅仅解决了仪器短缺的困难,同时更因为实验器材源自于学生的生活而拉近了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生活化的实验器材开放了实验的时空观,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实验方法和知识经验迁移到课后,让实验多次重复,提供了认知的深度.

  2.提高开放性,发展学生发现、创造能力

  实验是探究的过程,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设置问题即是给学生设置实验探究的目标.笔者认为我们的实验教学应提高问题设置的开放性,实验探究不应该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的可见到答案的具体问题,而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对已有物理现象进行质疑,发现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继而提出各种猜想,最后在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设计实验完成对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创造”.例如,对于“测食盐水的密度”实验,教学时事先完全没有必要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去结合物理知识和原有的实验技能去思考实验方案,接着再分析实验的可行性,最后从误差分析的角度思考实验器材的选择.

  二、案例分析———“杠杆”

  “杠杆”这节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又需要大量的实验进行教学支撑.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了如下几个实验情境帮助学生完成新课学习.

  1.模拟生活情境,导入概念

  投影生活中的情境:一个巨大的石头拦在了公路中间,要求学生思考用最为简单的一个机械搬走拦路石.通过情境联系到一根硬棒———杠杆.

  2.竞赛类实验:开啤酒瓶比赛

  提供5瓶啤酒、5个开瓶器,请3个女生,2个男生分别上来参加比赛,看谁打开啤酒瓶最快.引导下面的学生观察台上每个学生开瓶时的姿势和用力的方向.借助于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杠杆在应用时会涉及一个固定点———支点.完成对杠杆的二次认识:杠杆就是绕着一个点(支点)转动的硬棒.

  3.使用生活中的杆秤

  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了一把杆秤,让学生自主摸索称重物的质量.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会自然地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支点在哪里?质量怎么得到的呢?不过每组学生在使用时都能读出一些质量值.那么为什么呢?原理是什么呢?借助于实际的问题可以将教学引向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学习上去,然后再让学生回到杆秤称重物的实验中去,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这几个量一一与实际相对应,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宏观调控.

  4.扩充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要求学生回顾生活中杠杆的应用,放开学生的思维去找,如扁担挑重物、扫把扫地、钓鱼等,由学生找到的资源出发,引导学生在去分析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这几个量,引导学生发现动力、阻力的作用点和支点位置可能存在的关系,再联系生活确立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的概念.

  5.猜想、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这几个量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根据先前的“杆秤称重物”的实验经验进行猜想,有些学生会想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但并不是所有学生的猜想都准确,有的可能会猜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猜想,而是将教学引向实验探究,通过量化实验探究得到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样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让他们感知到了探究过程需要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从而培养了正确的科学态度.

  第三篇:初中物理中实验的改进

  一、对晶体熔化实验的改进

  在做晶体熔化实验时,课本上提供的是海波(硫代硫酸钠),而学校的海波大多含有杂质或是存年旧货,实验时,虽然利用了水浴法加热,但熔化过程中,海波的温度还是不断上升,很难保持不变,即使不变,保持时间也很短,不能让绝大多数学生真正观察到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的现象,体会不出晶体熔化的特点。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我做这个实验时,用冰替代了海波。具体的方法是:首先用温度计测出教室内的温度,让学生知道室温高于冰的温度;然后将适量的棒棒冰倒入一次性纸杯,多少以完全能够浸没温度计的玻璃泡为宜(太多实验时间长,太少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不能浸没玻璃泡);再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纸杯内的棒棒冰中,让学生观察冰融化时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由于是“室温”自然加热,冰融化时保持0℃的时间较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知到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的特点;之后讲述晶体熔液凝固的特点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即可。棒棒冰和纸杯在学校小卖部就可以买到,又多又便宜,可以安排同桌作为一个小组,把老师的演示实验转换成学生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物理的兴趣。

  二、对小孔成像实验的改进

  许多学生按课本要求将易拉罐改制成小孔成像的器材,组装好后,拿去观察物体,结果什么也看不见,不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课本错了,感到非常失望。我做了一点小改进:在按课本要求组装好器材后,再做一个比易拉罐稍大的纸筒,长度为30厘米左右,套在易拉罐半透明纸一端,使半透明纸处在较暗的区域,这样远处的物体通过小孔在半透明纸上成的像,从套筒中看过去,非常明亮清楚。若在晴天中午看绿色植物,好像还是彩色的呢。

  三、对摩擦起电实验的改进

  课本上在讲述摩擦起电时,用的是丝绸与玻璃棒摩擦使玻璃棒带电,毛皮与硬橡胶棒摩擦使硬橡胶棒带电。当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箔片张开的角度很小;在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可能是玻璃棒和硬橡胶棒的带电量太小或者是它们的质量太大,排斥或吸引的过程显得非常缓慢,而且偏转角度很小,现象不明显。这个实验在空气湿度较大时很难成功,特别是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的早晨或阴雨天根本做不成。笔者亲眼看到在省级教学比评中,选手为了实验万无一失,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用红外线烤箱对设备加热、除潮的办法,而这样的条件在农村和山区的学校是不可能有的。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用丝绸与学生吸饮料的塑料管摩擦使塑料管带电,用棉布与泡沫摩擦,使泡沫带电,它们的带电量较大。如果将摩擦过的泡沫,在验电器的金属球上来回擦几下,箔片张开的角度甚至可达150°。在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时,由于它们的质量相对较轻,排斥或吸引时偏转迅速,而且偏转角度很大,效果非常明显,即使在空气湿度较大时也能成功。塑料管和泡沫很容易获得,也可以将这个演示实验转化成学生实验,变看老师做为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物理规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实验效果不好的时候,只要多动动脑筋,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动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总可以找到改进或者替代的办法。以上是我的一点小小体会,方法很简单,但很实用,贡献给大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四篇: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一、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无论是哪一学科的学习,都需要调动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重、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等特点.物理学又是他们刚刚开始学习的全新领域,对他们而言很多知识都新奇而且神秘.应抓住初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里安排适量的有趣实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物理教学工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时期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往往比较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以课本为基准,对实验进行适度的改进、创新,鼓励学生展开实验探究,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工作者对实验进行适度的改进后,实验的目的性更明确,实验结果更明显,可以使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果,得到相关理论,这样得出的理论学生可以记得更扎实.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运用物理学基本原理和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都会有显著地提高.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展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自主地观察、分析,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实验的操作,准确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积极思考、总结经验,最终形成好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加有利于牢固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无论是探索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都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单纯依靠验证性实验无法锻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态度,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而探索性实验恰恰能够在这方面进行补充.这些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对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建议

  1.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物理教学实践中,生动有趣的教学要靠长期练习得来,没有哪个了老师能够完全自由发挥.因此,教师应该对每一堂演示实验课进行认真准备.要明确初中物理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根据实验要求确定适合的实验设备器材,老师要做好演示工作,确保学生真正了解实验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2.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

  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而,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多数时间用于实验讲解,留给学生的操作时间少之又少,很难让学生真正发挥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原本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跟思考能力的演示实验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这样的演示实验教学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物理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教师应该尽可能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的步伐.物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让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出原理,只有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才能更好地被运用到物理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能力.

  3.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是一种有严格操作程序的教学方式,只要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很快就能从中掌握实验的操作要领,并根据一个实验的实验要领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得出许多同类型实验的操作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让他们在不同层次的探究中获得知识,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真正做到乐于发现、乐于学习,能够从探究中获得乐趣,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形成对物理学学习的热爱,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4.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使演示实验教学灵活多变

  物理学中的一些实验要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进行,教师没办法还原实验的操作条件,单凭枯燥的语言很难使学生真正了解实验的具体情况,更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这时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再现实验的情景,增强学生对实验的感官认识.多媒体应用于演示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解实验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演示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物理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达到教学目的.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一、利用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物理实验演示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鲜活的物理实验情景,这对于学生进行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讲解何为大气压强时,可以通过进行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提高课堂整体效率的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可以现有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再有学生自己在台下实验,利用有效的课堂互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对概念加深理解,借此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又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比单纯讲解理论更为有益,拉近科学与学生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设置悬念,课堂中导入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导入时初中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够温故,还能知新,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知道,每堂课的起始十分钟是学生精神最为旺盛、情绪最为高昂的阶段。充分的利用者一段关键事件,利用趣味十足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欲望,使得学生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每堂课的学习效率。物理学科的课堂导入,最佳的选择即为物理实验。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布置的实验器具,在导入环节进行实验演示,造成课堂悬念,使得学生对后来的教学内容产生十足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动量”、“冲量”两个物理概念的教学时,课堂导入环节设置相应的演示实验。在桌面上平铺一块毛巾,手拿两根大小相似的粉笔,在相同高度,使其分别下落到平铺的毛巾和桌面上,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掉落在桌面上的粉笔摔成了两段,而掉落在毛巾上的依旧很完整。教师可以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实验,参与到实验中,并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这样既能使之后教师授课更加顺利,也能使学生探究欲望增强,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合生活实际与物理实验,拉近物理学科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

  生活与科学息息相关。我们利用的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资源,都是在使得人类生活更加便利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若是将科学与生活分离开来,这样的科学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我们应该巧妙的将生活与物理实验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课堂教学的补充,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使得物理教学范围延伸到课外。对于身边的一些现象,学生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将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提高授课质量,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与动手能力

  多数教师对于课本中的一些实验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误解,认为那些实验是无关紧要的,考试无用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使得小实验本身的功用未能发挥出来。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书本里取材方便的小实验,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论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是相当必要的。教师若能充分运用各种简单易行,极富趣味的物理实验,把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与物理原理通过实验这种异常直观的方式演绎出来,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活动顺利有序的进展,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最终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目标。

  第六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一、开展“教具、学具”制作活动

  器材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通常实验室会购置和配备相关的实验仪器,这些器材比较精良,被合理规范地保管在实验室中,统一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使用.然而更多的初中物理实验其实渗透在学生随堂和课后的学习过程中,而实验室往往在这方面无法快速跟进,导致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处于脱节的困境.为了解决学生对实验室器材的依赖,切实开展好日常实验活动,建议组织和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易取的材料来自己开发相关的教学具.鉴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和动手操作的实际能力,“教学具”制作活动可按照“两线并行、分层指导”的原则来安排实施.所谓两线并行,即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制作材料和方案,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小组,定期制作、维护和改进教学具.所谓分层指导,即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其能根据课本及相关资料仿造简易教学具.例如研究重力方向时能制作简易的水平仪,研究液体压强时学会制作压强计等.同时面向活动小组成员指导其掌握的一些教学具的改良和开发方法.例如教学具设计时可采用“缺点枚举法”来发现问题,利用“功能组合法”或者“迁移联想法”来解决问题.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活动小组成员选购材料制作结构更合理、工艺更精良的教学具,再通过这些成品的累积、展览与使用,不仅可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实现了随堂实验教学实践的推进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二、组建“互助、互评”实验小组

  不可否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的主阵地还是实验室,然而“学生人数多、实验器材少、实验教师紧”也是很多初中实验课实践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这一现状导致每个学生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效率低下,教师管理难度增加,实验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甚至发现不少自觉性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在实验室虚度时间.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也消耗了教师的精力,严重打击了教师开展学生实验的热情.如何改善这一困境,创设相对有效的实验课堂呢?笔者的做法是把班级学生划分成8~10组,每组6~8人,组建了男女搭档、强弱互补的实验小组.从而化班级管理为小组管理,化师生垂直指导为小组分层互助,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又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实验考评.具体来讲,在课堂教学实践运作时,教师可要求每组先按要求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和操作训练,然后分组考评.考评时,教师可指定考查每组中任一位成员,其考评成绩作为全组得分,考评过程中,组内成员可以相互提醒,这样可以促进组内合作和实验效率,达成课堂目标.如果实验内容较多,时间紧张,也可以配备小组长,让小组长进行小组间相互考评,教师巡考督查的方式进行.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训练,学生们就会形成良好的实验室行为习惯,自觉创建有效的实验课堂.

  三、制定“分步、定分”评价方案

  实验考评和标准制定可以说是推进实验教学的关键.没有标准或标准模糊都会造成学生实验行为的混乱和实验教学的低效.那么考评方案怎样设计?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关注初中生实验基本能力的考评,例如数据表格的设计,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实验习惯的培养等.其次是考评方案必须给分明确,易于实施.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1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决定着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内在的兴趣,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思维抽象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增强物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有效处理教材

  初中物理教学已不再是注重教师的教,而是注重学生的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和思考问题重于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胜于只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初中物理教材总体说来是符合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的,无论内容,还是内容的编排顺序都是科学的。物理教材是知识的来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教师讲授知识的主要依据。物理教材是教和学的载体,是向学生提供知识的平台,是探究活动的素材。教师要教的知识来源于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上有限的知识,应以教材为基础,深入钻研教材。既要钻得进,又要出得来,由点及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学习物理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我在进行压强教学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书包带为什么扁而宽?农村挑稻草的扁担为什么中间扁两端尖?问题的提出立刻引起学生激烈的讨论。这些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切入点较小,学生比较熟悉,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展开讨论和实践,并获得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还经常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演示启发、设疑启发、引趣启发、攻难启发和求变启发等方法的选择,尽可能把讨论探究的问题设计得新颖有趣,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美的感受,大大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利用物理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基础上,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多数初中学生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去探索大自然的奥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多做实验,这些实验可以是演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经常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象棋和学生尺做惯性实验,用纸张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用平口玻璃杯和纸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用鸡蛋和盐水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不是远在天边而是就在自己身边,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这些发现在学生周围的生活现象包括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而我们的教学就要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将这些蕴涵物理知识的.生活现象引入学生的视野,通过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常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走近学生学习范围,进入物理课堂,不仅使物理教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物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学习了电学知识后,我布置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各自家庭的家用电器使用情况,估算一个月的用电量情况,并与电费单相比较,写出具体计算过程,很多学生的估算与实际用电量很接近。我还让学生观察各自家里电路布局情况,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向家长建议改进,有的学生确实发现家里电路的安全隐患,如电器增多,但导线还是原来的导线,截面偏小,没有安装地线等。学生既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自然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在观察和实验的讨论探索、诱发思维的长期教学活动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且发挥了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方便地创设物理情境,还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手段难于实现的教学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作业课上,我把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解题过程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在屏幕上,师生共同分析解题过程中的优缺点,使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利用课件播放有关图片、视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等等。合理利用多媒体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然的火(瑞伯雷斯语)。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有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热情,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其主动地、活泼地发展自己,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2

  摘要:物理是一门具有显明实验性、科学性以及生活性的科目,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复杂的物理概念、变幻的物理现象、繁多的知识重点都使初中生学习物理变得不易。因此,教师应寻求教法上的创新,对物理教材进行深度剖析,依据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的探求欲望,将物理知识问题化,物理问题情境化。依借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度感知,拓展其思维能力,促进其探究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物理实验

  问题是探索发现的起点,不管任何学习学生都应该敢于质疑,并且应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探究为行动,在自主思考、讨论解决的过程中理解和领悟教材,转化为自身知识储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擅于创设新颖、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使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具体生动地展现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实验中的物理原理,对物理学习更加充满兴趣。

  一、借助生活经验构建问题情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们背后却都隐含着奇妙的物理知识。如大雨过后天空出现的绚丽彩虹;沙漠中让人惊叹的海市蜃楼;深秋早上出门地上的一层白霜;让人看不见前方5米事物的浓雾。这些现象都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变幻无穷,奇特美丽,令学生感到奇妙,激发他们的好奇探索之情。还有许多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也总是不断地令他们产生疑问。如我们经常看到在玻璃杯的水中放入一双筷子,筷子就好像被折弯了;在快速行驶的汽车上会感到路边事物快速倒退。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学生肯定会有疑问,但是他们对其形成的物理原因并不是特别清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构建问题情境。通过熟悉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受物理的无处不在,体会物理的妙不可言,主动探讨寻求问题答案,知道七色彩虹的出现是由于光的反射和折射,深秋地上的白霜是由于水蒸气出现凝华现象生成的,汽车两旁的事物倒退其实是由于我们选择了汽车做参照物。这些学生熟悉而有趣的现象将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寻求真实原因。

  二、运用实验操作构建问题情境

  实验是实现物理教学高效开展的有效环节之一。许多物理知识都是在大量反复实验中验证得出的。物理实验不仅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同时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其动手探索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实验操作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验基础上构建问题情境,将抽象的物理原理转化为直观的实验情景,使学生通过实验的直接启发,探究问题的根源,寻求真实的物理原因。并且可以令学生对物理原理了解得更加深入,培养其科学的`物理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空气的力量”这一节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到空气力量的存在,更深刻的理解压强含义,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准备饮料瓶、气球各一个,将饮料瓶里灌满热水,使瓶四周受热均匀,然后将热水倒出,将气球口对口倒扣在饮料瓶上,此时可以看到气球被压入瓶中,并且逐渐变大的现象。用手挤压塑料瓶时,气球就会随之一开一合,似肺部呼吸一样。教师可以边演示这个实验边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会被吞入瓶中,说明了什么的存在?你们还知道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其存在?通过实验的形象演示,再提出问题,学生会对此更加好奇,想要一探究竟,从而对压强的相关知识学习得更用心。

  三、依据知识应用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在科技方面有着广泛的使用,有力的加速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初中生初步接触物理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借科技应用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对于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了解物理知识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激励他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物理知识,并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熟悉而陌生的力”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对于力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力在科技方面的运用,教师可以运用卫星科技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许多人造卫星,它们是无人航天器,在一定的空间轨道中围绕着地球飞行。因为这些卫星的存在,我们才能有更便捷的通讯方式,才能进行天气预报、科学探测、土地资源调查、导航、跟踪等一系列活动研究。可以说人造卫星对于我们生活进步有很大的帮助。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卫星是如何发射上天的吗?它们又为何可以绕着地球旋转?”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于物理和科技的喜爱。

  四、多媒体辅助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多媒体在教学中也得到了深入运用。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功能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如遇上较复杂的或者受限制不能实际操作的实验,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建立虚拟实验来辅助学生认知。如此形象展示构建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感知力度更强,基于此提出的问题他们会更加积极探索。例如:在学习“滑轮的应用”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升国旗、用滑轮升吊货物的视频以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使用场景图片。看完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滑轮有什么作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不同之处?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通过视频的直观感受,学生对问题会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为后续探讨定滑轮拉力F=G,s=h,s:绳子末端位移,h:物体位移,动滑轮拉力F=G/2,s=2h(忽略摩擦G=G物+G动),做好铺垫,加深对滑轮的理解和运用。

  五、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将物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提出,并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此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在问题情境构建时,教师可以借助自然现象、生活经验、多媒体、物理实验等条件,并且教师在设计问题的难度时要使其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现有认知。如此进行物理教学,将使物理知识传达得更深入,学生思维探究能力得到提高,物理教学开展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李恩武.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3).

  [2]李玉芝.浅析“问题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

  [3]肖秀清.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19):125-126.

  [4]庄加荣.“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8):63-6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3

  物理计算题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题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无论是期中、期末、还是竞赛考试卷中计算题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恰当的引导学生对各类计算题进行分析。这对指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答计算题的能力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应如何提高学生解答计算题的能力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对简单计算题的教学不能简单

  简单计算题是指那些几乎是直接套公式就能解的题,无需拐弯抹角。一般要求学生明确解题的格式和规范,弄清物理过程,明确套用的公式和涉及的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意义即可。

  例如:一架飞机在120分钟内匀速飞行了1440千米,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合多少米每秒?

  这道题对教师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但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计算题的学生来说却未必感到容易。

  先让我们分析一下要完整规范解答次题学生应有的基础知识储备:1、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公式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2、路程、时间、速度的单位及换算;3、知道规范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格式和要求等。若无以上基础知识储备,题的计算简直无从谈起。更不要说什么思路分析、方法技巧等。

  从对作业或多次考试的分析来看,学生做不出或做错计算题的主要原因大多就是这些基础的问题没掌握好。如符号公式写错、单位或单位换算写错、乱套公式、乱写单位等。因此,在解此类题时,我们要让同学们首先掌握问题中用到的基础知识,然后再解题。如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解答物理计算题的一般格式是什么?本题中要我们求哪些物理量,它们的符号、单位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公式?从公式可看出要求这个物理量需知道哪些物理量?本题已告诉了我们哪些物理量?本题中涉及的物理量用什么单位较好?等。基础知识有了,再由几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完成后再集体纠错,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接下来,再请几位同学改动题目中的几项内容或数据,把原题改编成求路程或时间的题目,由同学们再解。或在原题的基础上补充或去掉几个条件改编成一道多步计算题。通过改编、补条件、或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常会有许多题外的收获。同时,也为解答较复杂的题目打下了基础。

  二、对综合计算题的教学要层层分解、步步深入、并抓好思路指导与训练

  综合计算题是在简单计算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综合计算题又不等于简单计算题的简单叠加。解答综合题要从中找到简单,并发现各简单题之间的联系,找准切入点,理清解题思路,从而步步深入,达到目的。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方法渗透,使学生学会思考。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比如综合法、分析法等。例如:某扬水站每天需将1000立方米的水送到18米高的蓄水池里,若由一台离心式水泵来完成,水泵每天工作5小时,问,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取g=10N/Kg)

  解题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将题分解为三道简单的计算题,层层设问,引出目标。

  如:

  1、1000立方米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重为多少牛?

  2、把1000立方米的水送到18米高的地方须做多少功?

  3、若水泵每天工作5小时,水泵的功率是多大?

  进而让学生讨论,如果题目中没有问水泵的功率是多少千瓦,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信息,你可提出几个问题?可求出哪些物理量?经过这样的引导,久之,学生会养成提问题,想问题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题给信息,据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和规律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和解答问题,培养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提高解题能力。

  三、密切联系生活,加强情境题的训练

  近年来,试题中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贴近生活的题目增多。这些试题中物理情境的取材范围广泛、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这类情境题今后会更多。

  如:人跳高时要消耗体内的能量去做功,可提出一问题,你最近跳高的记录是多少?计算一下,当你跳过这个记录时,至少需做多少功?此题便是利用同学们都熟悉的跳高这一情境去研究里面包含的物理问题。这类情境题往往难度不大,但需同学们能从中抽象出物理模型,能将来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所以要顺利解答这类问题,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切实领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抓住概念和规律的实质。同时,我们要注意观察生活,关注当前的科技动态、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多收集整理与物理相关的素材,加强对此类题的分析训练,定会收到成效。

  总之,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前提,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反复训练是提高能力的关键。只要我们按照新课标的总体要求,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4

  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思考

  1.引言

  在当前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模式中,生活化应用教学非常广泛,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是指在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将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进行授课,从学生日常所接触的事物出发,创建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通过和学生探讨、分析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实现课程学习。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考空间,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真是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利用物理知识服务生活。

  2.分析开展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意义

  目前,我国初中课程教育发展形势严峻,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课程学习和理解方面的能力差异也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无疑加大了各科的教学难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所以,物理教学组织要积极改善和优化教学模式,从多方面考虑,多层次分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只有善于观察、用心探索,就会发现很多生活中所蕴藏的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时常可以看见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于可以看到的物理现象已经有了一些自我理解和认识,通过应用生活化物理教学模式,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更加全面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观察生活物理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物理知识。

  3.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模式的必要性

  (1)改善课程教学弊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大部分学校只是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导致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仅仅传授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开阔,所培养出的优秀学生也只是应试学生。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要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才能使教师和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积极探索生活中所存在的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

  (2)注重物理教育价值:物理知识具有深刻的育人价值,首先,学习物理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其次,通过学习物理课程还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思想精神,最后,物理能力也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内容,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能力素质。因此,学校要广泛应用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注重物理知识的内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教育相辅相成的育人道理。

  4.解析加强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应用的方法策略

  (1)创建符合生活化主题的教学情境:在人们生活的周围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物理现象,物理与生活原本就是相融合的关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建生活化物理情境,能够极大的活跃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活化物理课堂中。

  例如:在学习杠杆平衡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建立农贸市场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情境演练,用杆秤称一称你买到的东西,指导学生在生活中买菜时注意商贩的杆秤是否平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否上当受骗等。

  (2)列举生活化物理知识教学实例:在初中物理课堂中,除了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外,列举具体生活实例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时刻收集蕴藏物理知识的生活实例,运用到相关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识,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摩擦产生阻力知识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拿起手中的橡皮来擦掉纸上的字,让学生感受在擦字的过程中,橡皮所带给你的阻力。还可以列举冬天时汽车轮胎上的防滑链实例,向学生讲解防护链就是通过地面铁链凹凸不平来产生摩擦,使汽车产生阻力,达到防滑的目的。

  (3)布置生活化物理教学课后作业:物理学习离不开实际生活,所以,为了巩固课堂物理知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倾向去生活化,让学生通过完成生活化作业,感受到物理价值,使学生更加乐于投入到物理生活化作业中。

  例如:在学习密度,重量课程后,让学生在回家之后检验妈妈的金戒指是否为纯金,研究戒指的体积、重量,将得出的数据应用到物理检验公式中,由此得出结论。通过布置这种生活化作业,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乐趣,而不会认为是一种负担,从而使学生摆脱题海作业。

  5.结语

  总之,在当前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应用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知识,帮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实现物理服务于生活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创建符合生活化主题的教学情境,列举生活化物理知识教学实例,布置生活化物理教学课后作业,加大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让物理教学走入生活、贴近生活,从而保证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一步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

  一、什么是科学方法

  基本的科学的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逻辑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等。前两种方法是基础,然后运用数学方法定量分析,再建立物理学理论体系,思维逻辑方法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几种方法密不可分。具体而言,实验方法包括间接测量法、实验推理法、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逻辑方法包括理想化方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数学方法包括图象法、数学定义法。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不同的问题,是一种技巧,也是教育工作者应传授给学生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心仔细。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其中的科学方法;课堂上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在实验中提炼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达到能对知识进行解构、转化、重构的境界,能够运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课本以外的问题。

  二、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不是某一种单一方法可以完成的,要全方位思考,多角度努力。笔者总结了一下一些方法,供同行参考。

  1.创新教学思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要转变的,是教学观念。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教学不只是为了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课堂讲解,学生整理笔记,并不利于物理的学习。思维活跃的初中生更愿意去探索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其次要完善的,是教学方法。“活到老,学到老”,教育工作者特殊的岗位性质决定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方能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辅导。停滞不前的教学方法只会造成落后的局面,影响物理教学质量。第三要创新的,是教学思路。初中生思维活跃,教师时常跟不上节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己也要创新。创新教学,寻找最便捷最科学的方法解答学生问题,善用最简单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都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2.在习题中实施物理方法,作业编排走向系统、多样

  物理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习得规律、变式练习、策略运用和迁移。前面提到的概念教学,属于习得规律阶段,以陈述性为主。变式阶段和迁移阶段,如何将陈述性的.知识转化为程序性,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给学生多次变式练习的机会,显然是不错的尝试。教会学生理解题意、知识定向、运用方法、列式运算,对于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物理方法很有帮助,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教师需讲解清楚,何种情况下要用何种物理方法。这又涉及到情境训练,笔者将在下一节中进行论述。值得注意的是,作业的安排并非越多越好,单一、零散的安排,只会加重学生的压力,而并不会加强他们的逻辑性,高耗低效。改变作业的编排方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例题、随堂测验、课后作业要形成体系,新授、分章、期中、期末、一轮复习、二轮复习、高考模拟,要分阶段、有侧重点地安排练习。作业不一定局限在“笔头”,还可以有整理知识点向老师提问、观看名师视频进行学习、帮老师收集资料换位思考等。作业设计是一门科学。

  3.体验式教学培养科学素养,从情境训练感悟物理

  枯燥的讲述式教学,已不能适应当前需要。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学,兴趣得不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对于学生和教材进行分析,选择有效的体验策略,通过“激情引趣,初尝体验;实践体会,充实体验;评价反馈,内化体验;总结迁移,升华体验”四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有学者在高中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一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初中生,但如何制定出更符合初中生行为习惯、性格特点的体验策略,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索。运用好问题情境法、听觉信息情境法、角色体验情境法、视频情境法、活动体验法等多种方法,寻找一条合适的情境训练之路,亦能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三、总结

  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期待全国教育工作者能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初中物理教学的道路。

  作者:白相才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镇中学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1-0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精]06-22

(精)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2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优]07-2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必备】06-23

[实用]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6-26

[荐]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20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