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集合(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
物理教学要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紧密的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物理小实验教学.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小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生活的本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积极地引入生活小实验教学,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充当仪器,让学生独立或者是合作完成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很多的知识规律都是经过物理实验总结出来的,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只有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 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一些小实验,他们的兴趣非常高涨,总是盼望着小实验的到来. 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精心地设计物理实验,增强物理课堂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下增强自我意识,提高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合理地设置物理课堂实验,合理使用物理实验突破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例如,在讲“大气的压强”时,教师可以进行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个大试管中装满了水,将口径相对较小的试管压入在大试管中倒过来,观察小试管是否会掉下来. 同学们经过观察之后发现,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还会不断地上升. 学生观察到这个实验之后,就会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再加以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实验的应用原理吗? 接下来,我们学习压强.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迅速提升.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小实验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也是物理教学课堂的重要组成,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教师做好了物理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培养出来优秀的.科学能力.物理小实验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小实验着重设计的难度,有的小实验侧重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加强思维能力.对于要求比较高的物理实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配合着完成物理实验. 在物理小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和教材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既能够在教材的指导下完成物理实验,又能够领悟物理实验的方法.教师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要认真地探究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符合要求的物理实验,保证智能和水平一同提高.
教师要组织物理教学实验,做好实验形式、时间、地点的安排,让学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若是物理实验的材料容易收集、设备简单、没有操作危险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完成实验. 教师要定期地检查学生的物理实验和实验的效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声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制土电话; 在讲“照相模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物理相机; 在讲“汽化和液化”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纸锅烧水”的实验; 等等. 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迅速提升.
三、有助于进行物理思维发散
初中物理的知识很难理解,教师在讲解公式定理时若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就会感觉到厌烦和枯燥,若是结合着物理实验,就能够提高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使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着学生主动思考,完成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 物理实验教学必须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时候能够对生活加深感悟,了解到更多的物理知识.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加强生活应用的支撑,让学生能够通过表象看本质.
例如,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 我们在溜冰的时候向前推别人,自己就会后退; 在划船的时候用船桨向后划,船就会向前走.又如,在研究“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块橡皮泥,亲自动手选择一条小船,将沙粒、图钉等作为货物,看看哪条小船装的货物多. 在动手实验的时候,学生能够理解浮力和排开水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将物理小实验和家庭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进行家庭实验,提高对物理的认识能力.
因为有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上很难完成,因此教师就可以和家长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环境. 家长要保护学生实验的人身安全,主动地提供物理实验的材料,并且能够配合着学生一起完成实验. 家长要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物理实验的方法,尽量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好的环境. 家长陪伴着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的进入到物理实验中,还能够在同学中展示物理实验的成果,提高自信心.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恰当地引入小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物理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做好小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
一、概述
在传统物理实验课堂上,一般模式往往是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述与学生的练习相结合。实验课上,教师将实验的要求、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学生动手之前先讲清楚,接着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这种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做完实验,但细究下发现,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用处,更遑论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不同,与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相比,探究性实验教学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与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体验和知识探索。在探究性实验课堂中,实验的结果往往不是那么重要,学生主动学习、体验才最重要。学生在动手实践之前,可以分析和探索问题,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观察者在旁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二、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教师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法时应当把握好以下方面的策略:
(一)设置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前提是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时,应当有针对性、计划性地选择一些极具探究价值的实验内容和主题促进学生动手实践。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上,富含探索价值的实验内容有很多,如探究物质的'密度、沸腾等实验。除此之外,教材课后的很多小实验和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都可以派上用场,将其变成演示性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这些实验内容都具有探索意义。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物理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和示范为本,不仅刻板、陈旧,而且可操作性不高,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利。探究性物理实验课堂需要一些新颖独特且效果极佳的教学方法支撑,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摸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如我在探究物质的密度这节实验课时,就通过演示密度计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实验课之前自制密度计。这一自制器材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密度的基本含义和原理,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乐趣。
(三)引入生活素材,拓展探究性实验课堂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中,可以看到很多物理现象,如水中倒影、小孔成像、冬天窗户上的水雾形成……教师对学生日常仔细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筛选,选取其中具有探索价值的生活素材,将其与课本知识内容有效融合,并引入实验探索教学中,这样既极大地丰富了探究性实验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生活化运用能力。如学生每天都看见且运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就蕴涵多种物理知识和现象,像自行车前进过程中涉及的摩擦力知识,脚踏板与大齿轮盘之间的杠杆原理,自行车坐垫下设置弹簧的减震知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且典型的物理现象和知识的具体运用。
三、结语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地位正被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所重视,其日后必将在物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积极转变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促进探究性实验活动顺利开展,从而达到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目的。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3
一、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物理实验能从抽象衍生到具体,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加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真正目的。在物理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具体的实验分析,把抽象的物理问题简单化,同时也让学生直观清楚地看到物理实验的结果,增加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物理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和科学性。例如,在讲述物理电路图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理论学习,自行设计电路图,再动手进行试验,鼓励学生创新,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将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想法进行进一步的对比。
2.物理实验将静态理论延伸到动态实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物理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微观世界,物理主要告诉我们自然万物的生存规律以及自然现象的产生演变。物理教材是静态的,是将物理概念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些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很难正确理解吸收的。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会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例子为学生进行讲解,促进其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光反射、浮力等都是人的肉眼很难清晰看到的抽象概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的确确存在着许多证明其存在的现象。如:镜子、水面上漂浮的木块等。然而一些公式的推导则需要教师通过物理实验进行证明,让学生不再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大大提高学生记忆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即f=μF的`关系推导公式,便能通过物理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说明。
二、结语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了实验,任何理论知识都显得空洞乏力。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物理现象,让抽象的物理概念通过实验的演示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物理实验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加深了其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总结出结论显得更加有成就感。因此,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4
【摘要】温故知新,这是我们物理复习课的目标。但是,既要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又要让学生对以往学过的旧知识依然有热情,这个过程是复习课的重点难点。为了提升复习课的上课质量,科学有效的安排复习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课;方法
“上好一节物理课容易,但是想上好一节复习课真的很难”,这也许是很多一线老师共有的感触。已学知识被再次重复,为了不让学生在重复的知识中感到厌烦,反而通过对重复知识的巩固,加深对基础物理知识的了解,从而进一步的拓展,就需要我们老师多下功夫,做到科学有效的进行复习题教学活动。笔者总结了一下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一、上有质量的复习课
新课标改革中关于“三维目标”,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需要以“知识能力”作为基础,教师要带着重点进行教学,方能使得学生有方向的进行学习。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探究、学习、应用,这个过程绝非易事,知识点是基础,而复习课的重点则在于把基础进行变化与应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也是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举一反三,把已学内容进行变换,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快乐玩、有效学
在课堂中,强调“快乐玩,有效学。”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迅速发展,从形象思维逐步到抽象思维的过度,有意注意持续发展,但仍然依靠兴趣爱好为基础,介于这些特点,物理的可操作性就需要应用在学生的学习中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愿意学、快乐学。新课标中提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由此可见,物理知识的学习,不只是对知识点的掌握,其中也需要将物理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利用物理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堂中,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带到物理课堂中来,在实验中,分析讨论,既提升了学习的热情,又把物理知识更扎实的活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例如我们在学习浮力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关于浮力的实验,实验的设计思路、材料等都由学生自己构思准备,并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实验,请学生给同学们分享创作思路以及实验原理。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实验,在复习课上,定期的给予机会,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再有就是在学习灯泡的串联并联时,可以给同学们准备相应的材料,请同学们一起制作,并将制作后的成果,挂在班级合适位置进行装饰,促使学生建立自信与荣誉感。复习课的意义在于通过复习,可以对已学知识加深领会、已懂的知识再巩固和举一反三应用的学习能力。复习课的内容,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融合,拓展的内容与延伸部分要尽可能适应班级大部分同学的能力水平。制定合理的复习安排,需要对新课进行复习时,教师要安排好巩固新课的复习和学生课后的'复习内容。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理解记忆会更加深刻,然而机械记忆不但容易被忘记,更容易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在复习中,尽量通过理解记忆替代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可以通过理解,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避免通过机械记忆来死记硬背物理中提及的定义、定律、公式。在学生的思维里,很难将学习内容有系统的记忆在头脑中,这就需要老师把知识重组,把零散不系统又单一的概念和物理实验现象,进行思维上的加工与统合,将已学知识串为一体,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不仅让学生可以“学会”,还要让他们做到“会学”。
三、巧用习题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强调自主学习的力量,提倡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可以通过课后复习内容,将学生结成对子,互相对复习题进行批改,对于错误的习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使得彼此都可以对已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记忆和巩固。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对老师进行提问,这样的过程将学生作为了学习的主体,将主权交给了学生,并促使学生间进行交流。教师在习题批改过程中,多留意观察,找到大多数同学出现错误的原因,在复习课堂上,对于疑点难点进行解释与解答,并设计有质量的思维问题,促使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导中要重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突出教学的重点。
复习课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却又常被忽视的问题,复习课内容方法不得当,使得物理课堂变得乏味、枯燥、无趣,使得学生对物理没有了学习兴趣。新课标改革中提及,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中考压力的背景下,使得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绝非易事,需要教师将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归纳与总结,把零散的概念有系统的串为一体,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通过新旧知识的复习,使得旧知识更加巩固,新知识更加理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黄华.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物理(初中版),20xx(4):25.
[2]王桂珠.有效修改初中物理复习课导学案的具体做法[J].中学物理(初中版),20xx(12):73.
[3]朱志义.观察分析身边现象掌握应用物理知识——一堂初中物理总复习课[J].中学物理(初中版),20xx(2):28-29.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5
【摘要】笔者首先对目前初中物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对初中物理课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物理是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向学生讲解一些物理基础知识以及演示一些物理实验,旨在深化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难题。同时,物理实验与物理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几乎每个重要知识点都有着物理实验的支撑,再加上基于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使得物理实验教学变得尤为重要。此外,开展高效的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会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且还会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以及养成创新能力,而这些对于其今后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把物理实验教学放在与物理知识同等地位,并对其进行逐步优化,进而才能让其发挥自身真正的价值。
一、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设计缺乏合理性笔者结合调查数据,发现大多数学校的物理实验课堂设计都以教师的物理演示实验为主,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实验器材,更不用说去亲自动手做实验了,进而会使得物理实验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其中,个别教师是由于自身对物理实验教学形成了错误的认知,对其常常抱有一种既费时又费力的看法,使得物理实验开展的次数很少,进而会让学生的物理学习受限,从而无法实现物理教学目标。同时,还有些教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没有结合物理教材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其进行具体的规划,而且也没有提供给学生及时地指导,导致其逐渐沦为一种形式,进而无法起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了。此外,还有些教师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在设计实验课堂时只让学生从事有关实验器材的准备收集工作,使得物理实验教学的本末倒置,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实验配套设施不足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已经重视起来了物理实验教学,但是受制于经济原因,一些学校的实验配套设施不足,导致许多实验教学活动只能以教师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在此情况下,学生会逐步丧失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整个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这种现象在贫困地区更加明显,实验教学活动往往被物理知识讲解一带而过,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屈指可数,更是拉大了与发达地区孩子的差距。此外,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建立其明确的器材维护规定以及缺乏专业的实验器材维护人员,使得实验器材的维护工作只能由教师兼任,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则会很容易造成实验器材受损,甚至还会危及师生的安全,进而会给学校增添经济负担。3.实验教学模式过于固定目前,大多数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所使用教学模式非常固定,主要是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按照课本教材上的实验流程进行具体操作,然后得出同教材上相一致的实验结论。这种教学模式看似非常合理,但是实际上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以学生小组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如果不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实验分工以及监督,则会导致小组内的个别成员没有参与到物理实验中,进而会无法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二是各个小组的实验任务相同,如果不对小组的实验完成情况进行实际考察的话,则会很容易出现小组实验成果抄袭问题,进而会极大地影响实验教学质量;三是学生要得出同教材上相一致的实验结论,并没有说明学生一旦得出不一致的结论的处理做法,使得实验教学课堂会存在一些盲区,无法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渗透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故而要渗透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而发挥其优势来推动物理学科的发展;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整个物理实验活动的中心,围绕学生的`兴趣、认知情况来对整个实验课堂进行调整;最后要与其他教师广泛交流教学经验,同时还要认真听取学生对实验教学活动的意见,逐步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2.改变实验教学模式事实证明,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实验,因此,教师要选用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首先要结合物理教材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来对实验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坚持“所有学生参与,所有学生提高”的教学理念;其次要实际考察每个小组的实验完成情况,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明白自身今后需要朝什么方式努力;最后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验存在失误的地方进行分析,让他们明白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并告诫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情要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而会让他们终身受益。3.完善实验配套设施众所周知,实验配套实施直接关乎于实验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学校首先要统计本校的物理器材储备情况,并结合物理教材明确缺乏的物理实验器材数目,以此来对其进行完善。同时,还要招聘专业的物理器材维护人员,并设置有关器材使用与维护规定,从而能够最大化地提升物理器材的使用效率。最后,还要定期开展一些物理实验竞赛,鼓励学生去创造一些物理发明,从而让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际。
小结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都是有所帮助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物理实验教学实际情况,明确其困境所在;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高效的实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学习其他教师的有益经验,从而实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罗海东.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xx年25期.
[2]韩亚群.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J].学周刊,20xx年25期.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6
学习贵有疑!实践经验表明,学生一旦缺乏批判精神,则势必缺失明辨是非,接近真理的自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形似质异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缺乏批判精神的学生往往会被外在表象所迷惑,在概念认识上举棋不定,处理问题则往往容易出错,是不是这些学生头脑中没有概念呢?不是,而是缺乏比较,缺乏从细碎处着手辨析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我们在和学生讲“相互作用”与“二力平衡”这些问题时,下面一道例题非常常见,但是学生初次遇到时,缺乏批判精神的学生往往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例1教室里的一张课桌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下列关于平衡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桌子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桌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桌子的重力和桌子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子的重力和桌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力是一对平衡力
D.该情境中不存在平衡力分析
这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会出错?学生思维的薄弱点在哪里?笔者认为,学生在“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理解上出现了相互干扰的问题,或者说对“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不够清晰,只是浮于表面,最终出现了错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是记住了“等大,反向”,而没有注意“共体”即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一首要条件,同时也给学生渗透了分析力学问题首先必须确立“研究对象”的'意识,同时对于初中物理,后面还要学习杠杆,所以,还要强调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如此一来“共体、等大、反向、同线”的二力平衡条件就清晰了,认识也就不容易出错.在讲解本题时,借助分析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这两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辨析的过程中学生的质疑态度与意识有了提升,获得智、能、情三个维度的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7
一、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是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因此,老师要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实施物理教育.老师在教学生使用物理实验器材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同时,也要做好教学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互动教学.首先,老师要做好调控实验器材的操作秩序.学生在学习使用物理实验器材时,大多是很热情很感兴趣的,这使得课堂纪律往往得不到保持.因此,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地组织教学,保持课堂的纪律.学生在使用物理器材之前,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讲解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认真的观摩,在观摩之后再进行实验.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性的物理器材,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自己研究使用.例如:老师在讲解各种物体的密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出物体密度、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其次,在实验完成后,老师要让学生对所有的物理实验器材进行整理,让物理器材物归原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是自己动手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老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交给学生具体的科学的实验方法.学生要进行实验的前提是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中,老师要来回的巡视,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检查,了解学生是否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的,对于不规范操作的同学,老师要及时地指出来,并告诉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老师还要善于总结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全体同学进行强调,让学生反省自己是不是也存在同样不足的地方,并及时改正.学位生在实施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环节,对学生物理实验器材的保管、使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器材使用方法,运用科学的知识解释物理中的现象,并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的妙用
多媒体教学是现今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是通过文本、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种教育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来辅助教学的`软件.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果单靠各种观察和实验是很难达到学习的理想效果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看,把物理中抽象的知识更具体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例如:物理课本中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的知识,电、磁场知识,光和声波的知识,以及大气压强等抽象知识是无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吸引力、良好的交互性、省时高效及资源共享等特点,在物体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多彩的视听世界,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方式,以让学生觉得新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学习物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物理课堂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因此,初中老师在实施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方法的使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8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对科学探究的猜想环节有明确要求:要认识到猜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能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成因进行推测。但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乱猜、假猜和替猜”等现象,比如,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做出毫无边际的乱猜;有的学生会根据书上的提示或书后的结论假猜;有时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替学生猜。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形成猜想能力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现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我的做法。
一、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猜想
罗杰斯认为“心理自由”或“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创造性活动进行的。如果探究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能给予学生启发、引导和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争辩,倾听学生的声音。这将有利于师生共同创造一个平等、和谐和宽容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感到课堂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他会大胆猜想,敢于发表意见,这样课堂气氛会变得活跃,而这又激发全体学生进行猜想,这将有利于学生体验猜想活动的乐趣。在物理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源于想象,如用火箭发射卫星,就来源于牛顿提出的“大炮”没想。他设想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射出,射出的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越远。于是猜想肖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这就是今天的卫星。
4.运用直觉和灵感进行快速猜想
直觉思维是一利-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迅速作出判断和猜想。事实上,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在逻辑思维还不能起作用的时候,有时就需要利用直觉提出自己的猜想,最后要想办法把中间的过程通过逻辑联系起来。如,牛顿看到的“苹果落地”这个自然现象,凭借天才的直觉思维成功的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在教堂凭灵感发现的单摆定律,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灵感的发现浮力定律,这些都是直觉猜想的例证。
直觉思维帮助科学家通过猜想发现了许多重要定律,那么我们课堂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一节中,原理的得出并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依靠直觉发现的。在做了几次测量石块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实验后,就要引导学生猜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然后对学生的猜想用实验进行验证,这样的教学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科学探究的猜想环发节,教师创作良好的探究环境,鼓励学生大胆的利用各种猜想方法进行科学猜想。让学生亲自体验猜想环节的过程和方法,能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物理问题,学习其中的科学探究方法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依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有效猜想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活动实际上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科学探究的'猜想环节也不例外,学生进行猜想时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再认知的过程。为避免乱猜和假猜现象,学生就可以依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猜想。
1.根据生活经历和自然界的现象把握猜想方向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能从生活走向物理,学生的经验是学习物理最丰富的索材,充分利用这些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物理。比如,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现象得到如下猜想:(1)有的说与质量有关,例如,飞过来的篮球可以用手来接,而飞过来的铅球却要快速躲开,这是因为铅球的质量比篮球大的多。(2)有的说与速度有关,例如,高速行驶的汽车造成的车祸比低速行驶时的车祸要严重得多。(3)还有的说与高度有关,例如,下雨时雨滴打在脸上隐隐的疼,而浴室顶滴下的水滴不会感到疼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高度又影响速度,所以动能的大小可能与速度有关。通过上述活动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和生活有关,还培养了科学猜想的方法。
2.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把握猜想方向
学生能否猜到点子上,和学生能否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想有很大关系。例如,将一团沾有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放入一只广口瓶内(瓶底铺有一层沙子),再将一只煮熟的去壳的鸡蛋塞住瓶口(鸡蛋与瓶口大小差不多),则鸡蛋会怎样?请你作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是什么?(1)鸡蛋会飞出去,原因是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对鸡蛋做功。(2)鸡蛋会静止不动,原因是鸡蛋塞住瓶口,瓶内氧气缺少,棉花不能燃烧,很快就熄灭了。(3)鸡蛋会掉入瓶内,原因是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被压进瓶中。总之,通过上述猜想能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知识进行猜想的能力。
三、借助“小实验”进行有效猜想
对于有些问题的猜想,有时猜测到的因素较多,但由于教学时间、学生能力和实验条件等的限制,不可能都去探究。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学生猜想时,如果教师引导不够,学生的猜想往往会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不仅猜想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与物重大小有关,可能与摩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还猜想到了可能与速度大小有关,可能与材料有关,可能与形状有关等。这样学生的猜想放得太开,不容易猜到关键的因素上,这时就可以借助实验做出合理的猜想。如,让学生体验推动一下讲台和课桌,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再让两个学生体验各拉塑料尺的一端(一端涂有胶水),看谁能把尺子拉过来,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通过上述活动学生的猜想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有助于学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培养了学生借助实验进行猜想的意识。
四、重视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猜想
在科学探究中对不同问题的成因进行猜想时,我们可以采用逻辑思维方法或非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猜想。在初中物理课的猜想环节上常采用归纳和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以及想象、直觉和灵感的非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猜想。
1.通过归纳进行猜想
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在用归纳法进行猜想时可以通过对不同事例的物理现象,归纳出这些现象中所包含的共同特点进行猜想。如,根据弓弦振动发出声音,声带振动发出声音,鼓面振动发出声音,猜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根据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猜想光在一切透明物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根据力可以使弹簧伸长,力可以使树枝弯曲,力可以使海绵凹陷,猜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等。以上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可以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通过推理进行猜想
推理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如,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考虑到通电导体发热是由于电流做功产生,电流做功W=UIt,再根据U=IR,可推导出W=I2Rt因此就可以这样猜想:电流通过电阻发热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大小和通电时间有关,然后再实验验证。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就用了推理的方法。实验时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个斜面的相同高度处滑到水平面,在水平面上先后放置毛巾、纸板和玻璃,观察到小车滑的越来越远。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进一步推理猜想: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到阻力作用,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通过想象进行猜想
想象就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几乎概括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它推动技术进步,它甚至是知识的源泉。”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9
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到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整个过程始终围绕这学生进行,尊重学生的想法与意见,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发现教学问题并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善于全面利用教学资源,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一、初中物理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出之前,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与交流。通常情况下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致使课堂缺乏应有的活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身心疲惫,课堂效率极其低下。其次,教师没有一套固定可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大多说教师只是根据课本或备课内容将知识读给学生听,这样的过程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由此教学效率的高低不言而喻。再次,课堂教学形式太过单一,没能很好地将物理实验融入课堂教学中去,单调的课堂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不少教师没有意识到实验课开展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实验课会浪费时间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出现。最后,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有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教师并没能做到全面的利用,这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浪费,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改进。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相关策略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从素质教育的出现,我们已经对素质教育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根深蒂固,素质教育一直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缓慢发展的。因此,真正让学生从被动的环境中走出来,还需要教师观念的彻底改变,以及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例如,在进行电路学习时,对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工作状况,笔者没有像以往那样自己向学生演示,而是让学生分小组亲自操作,并在结束后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提出“能不能单独将电流表接到电源两端?”等比较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便是在单纯的教学过程中很难让学生注意到的。很显然,把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2.应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魅力
初中物理课每一节课都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固定的45分钟,教师只有让自己的教学方法足够灵活,才能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物理课来说本身就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像探究法、演绎法和实验法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笔者曾在带领学生学习内能与做功的相互转化中,通过演示喷壶喷水的过程,让学生探讨并分析其中功与能之间的转化情况。这一教学过程直接将书本上的知识转移到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中去,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同时也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和谐。
3.将小实验植入课堂教学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实验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能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因此除了必要的实验课外,将一些小而有益的实验课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古代计时工具时,在讲解了古代时钟的一般运行原理后,我便根据人数将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让学生自制计时工具,其中一组学生应用滴水计时的方式,先记下十分钟滴下的水量,然后根据滴下水量的多少进行计时。另外,还有小组提出了燃烧棉线计时的方案。这些实验与探讨过程都能相应的引发学生的思维风暴,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善于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及技术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利用黑板向学生传递信息,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不仅能替代黑板的传统位置,还能简化教师的备课过程。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呈现给学生一个新的窗口,更能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课堂中相关的物理现象,对提高课堂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教学问题的分析以及相应对策的提出都是紧密围绕着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这一核心进行的。希望同为物理教师的我们都能积极实践,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最终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初中生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为此,文章对初中物理教学展开了分析,提出有效措施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分析
1前言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物理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下,学校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因此,需要加强相关措施的了解,通过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对很多学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所以作为老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就属于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学的直观以及立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加入自己的想法,最终可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在新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相应的知识点,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筷子放入了盛满水的杯中,会发现筷子有明显的弯曲;下雨的天气,在车内会发现降雨都是直接降到自己的身上,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确保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
3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
在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运用主要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之上的,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是说,在物理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要在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块着重培养。
4开展分小组的试验
在传统的教学环节,老师在对学生分组之后,学生必须严格的按照实验的流程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也不具有发言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教学改革之后,老师的教学必须要联系学生的特点,在试验过程中,老师应该是引导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考、动手和观察能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学会观察,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假设,最后需要试验来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比如说,在学习透镜时,有一部分的学生会有下面的疑问,如果透镜有一部分被东西遮挡住,那么穿透过来,印出来的图像仍然是原本的图像吗?印出来的头像是否完整?要鼓励学生主动的思考,作为老师需要正确引导,让学生们自主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自己动手之后,能够发散思维,在验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才会影响深刻。教学时老师的位置务必摆正,要帮助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5拓宽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书本上能够囊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物理教材也不例外,老师需要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主动的学习,并抓住时机激发他们的思维,牛顿能够从掉落的苹果发现万有引力,并不是因为他的运气好,更多的是平时就已经养成了观察的习惯。而且他在平时也注意积累知识和技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具备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样可以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坚持的理论基础。
6重视学生创新萌芽的发现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时,存在着非常大的好奇心,这是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作为初中教学老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学生的探索欲,促进新知识学习水平的提高。物理知识和其他课程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也具有一定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了解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物理知识学习水平的提高。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通过观察、分析,并对整个实验进行思考,这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就比如说,在进行《电磁铁》这节课程知识学习时,学生对此的兴趣都非常的大,实验课程的开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想法。
7加强创新动力的重视
为了促进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不断提出疑问,才能够有动力去解决问题。就比如说,在初中的物理课本上,会经常出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都蕴藏着物理知识。像苹果为什么回落到地面上,而不是飞出去等这些问题。学生对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存在着质疑,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充满动力,同时还能够积极的思考。作为教学老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当学生提出质疑的时候,老师应该給与鼓励,而不是批评。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提出质疑是正常的学习行为,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就比如说,在讲解《平面镜》这节知识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给学生们几分钟自由思考。通过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8结语
总的来讲,加强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学老师,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有效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敬辉.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学),20xx(02):106~107.
[2]魏志朋.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谷,20xx(16):167.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1
一、鼓励学生独立进行和完成物理探究性实验
初中物理的教材上有着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很多重要但是相对较为容易的物理原理和物理定律都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通过简单的分析总结而轻易得出。但是大部分的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瞻前顾后。要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信任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要么因为学校物理实验设备的短缺而直接将探究性的物理实验转变成演示性的物理实验。通常情况下,初中的物理教师都会为学生提前设计和规定探究性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设定好的实验过程走一遍形式就可以了,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实验中问题的提出,步骤的设计,成果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这些探究性实验所必需的活动中去。基本上就是教师的牵线木偶,以旁观者的身份按照老师设定好的套路走了一遍探究实验的形式和过场。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既不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也没有对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实验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所以,初中的物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出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找准自己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正确定位,从旁协助学生独里完成探究性的物理实验。
例如,在学习《浮力的大小》这一课时的时候,物理老师在动手进行实验的同时,应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实验中的物理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比如“乒乓球从刚入水时的下沉,经过快速的浮起,直到最后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那么乒乓球在这整个过程中受到的浮力有着怎样的变化?”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和鼓励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变化的因素进行大胆的猜测或假设,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探究。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细化操作、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性实验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例如,在学习和电压相关的基础知识时,物理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苹果和柑橘等酸甜可口的水果除了可以吃以外,还能用于电池的制造。这种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的生活世界里随处可见的实验主体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对水果导电性实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制作出来的水果电池进行探究性实验,对水果的导电性进行预测和假设,并通过实验加以证明或推翻。如此一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验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利用物理实验的历史和事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新编教材对物理发展史上的典型事例以及事例中著名的物理实验有着详细的介绍与讲解。
实验方面,以《科学之旅》中伽利略的摆动实验为例,年轻的伽利略通过小球摆动的实验对摆的时间和频率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发现和总结出了“摆的等时性原理”,还根据这一物理性原理制造出了流传至今的“机械摆钟”。这个典型的实验向学生们展示了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对物理科学家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肯定的赞扬来启发和形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事例方面,以《凝固》这一章节中的“姆潘巴”现象为例,央视十套的《走近科学》栏目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上海市某中学的三名初中学生为了证明“姆潘巴”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上百次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得出了上万个实验数据,耗时几个月,最后终于论证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物理教师在向学生讲述这一事例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例的关注重点。既要要求学生向事例中几位初中生质疑权威、创新实验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又要以这个事例中的教育意义来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语
初中的物理教师要想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就应该从探究性物理实验和实验事例这两方面入手。鼓励学生独立进行和完成物理探究性实验,利用物理实验的历史和事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和落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创新方面的改进和革新。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2
物理作为初中的一门新加入的学科,并且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理科性的学科,要想把物理这一门学科学好,只有理解与记忆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学习、记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想要这些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就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然而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对许多学习技巧的掌握,只有学生打牢了基础知识,才能真正地学好这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物理学科。思维导图有别于以前我们的记忆性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有效地、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是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必然趋势。在实际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教师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时,应该合理地将思维导图与具体的课堂内容及特点结合,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提前预习,增强学习能力
提前预习是一个优良的学习习惯,是使课堂效果显著的重要条件,是进行课堂学习之前的有效准备,其紧密连接着课堂的内外,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最初阶段。提前预习这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能科学的进行提前预习并掌握相关的预习方法,就可以自主地进行提前的学习,自主地解决相关的学习困难,有效的对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很好的衔接,进而加强了对新知识的熟悉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的主动性。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得学生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对课堂内容进行提前预习,能明显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一个主体。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有效、合理、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这一门学科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述初中物理的《运动的描述》这一课时,可以先请学生根据学习要求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提前预习,把对于运动的一个描述先写在思维导图的主支上,然后在第一个分支上写出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变速运动的定义,然后据此再进一步分析与如何判断机械运动、静止、影响匀速直线运动的因素、变速运动的分类等等,以达到可以推断出判断物体的机械运动、区分运动种类的目的、匀速直线运动公式等等,进而达到逐层递进,思路清晰,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二、结合实际生活,以降低记忆的难度
在初中物理的实际学习过程中,涉及的许多知识点大多都可以与人们实际上的日常生活接轨,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许多的物理问题都可以用日常的生活情景来展现,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到相关的物理现象的情况,并可以以此来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物理规律。物理是一门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知识中包括有许多的物理规律及现象,其知识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另一部分知识还具有较大的抽象性,学生在思考、学习、记忆的时候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仅仅凭借记忆能力是不足以应对各种各样变化多端的题型以及实际的生活现象的。对于这些状况,学生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去探索相关的物理现象,以达到发现相关的物理规律的目的,并学会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赋予抽象性的物理知识以生动的表现形式,进而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印象。例如,在讲到声现象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引学生走进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去仔细地聆听声音与噪声的差别,最后在教师的逐步指引之下与根据课本的知识要求学生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来画出相关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对相关声现象的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
三、以实验作载体,理清知识脉络
物理是一门对在自然社会科学类别中的各种自然现象与规律作分析与学习的学科。同时,物理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与实践检验的逻辑思维非常强的学科,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实验与实践检验来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从而能更好地认识相关的物理现象及规律。实验与实践检验是整个物理这一门学科最基础的构成,因而学生要想能够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就必须对物理的实验与实践检验有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物理实验与实践检验进行的过程当中,怎样使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对物理实验与实践检验当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内容赋予整体建构,并且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可以既形象又生动地明确不同的知识结构体系之间的相关性,这才是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例如,在讲到物体的质量与密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合理地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相关的实验与实践检验,然后再指出具体的一个学习主题请学生进行探讨质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每个小组的学生就可以绘制出一张质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的思维导图,进而再由教师与学生一起针对学生所绘制出的质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最终在教师与学生的讨论之间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结构的体系,使得知识脉络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仍旧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使用得不够不充分、不够科学、不够有效等问题。因此,基于此种种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更多的重视,并同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的最终目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3
摘要:“学为中心”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要基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走出传统课堂教学的“统一化”、“一刀切”模式,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文对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案导学、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的具体实施策略,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究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层次来制定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各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并在学习过程里感受自身的价值。分层教学因为它尊重了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这一客观事实,从而按照不同的实际情况对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设计,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潜能,让他们能按照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同时,这一方法还能在其他方面对学生产生有利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地显著提升。
1基于学生差异,让教学目标层次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目标,同时还要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以便及时在今后的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对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更注重对他们物理基础知识目标的达成,在学习中不断地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则要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在习得物理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对于“液体压强”一课教学目标的制订,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学目标要定位于让他们掌握压强的基础知识,还要让他们对压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进行分类,并鼓励他们通过试验来验证影响压强的因素;对达标型学生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于让他们先对压强的有关定义进行学习,然后对不同条件下的压强计算形式进行计算;对学困生教学目标要定位于重点关注让他们深入学习压强的基本概念,当熟悉了计算压强的`公式后,再运用压强的有关知识进行实际计算,以掌握压强的使用范围。这样,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能够实现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案设计,有利于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已有基础上实现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现整体的学习目标,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成绩都能有所提升,同时他们的学习信心也能有所增强。
2基于学生差异,让教学内容弹性化
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差异确定分层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还要基于分层目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弹性化的教学内容.弹性化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思路是,要在确保全体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选择具有弹性的内容让优生进行拓展学习。例如,在教学“伏安法测电阻”这一课时,基本教学内容可以确定为让学生对电阻的测量方案进行设计,并测量出电阻的阻值,从而让学生掌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对于优等生,则可以让他们对“如果只提供电流表或者电压表怎么测电阻”进行探究,对“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对测量误差影响的差异”进行分析。让他们能在学习中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这样,教学内容具有弹性化以后,就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的高效化。
3基于学生差异,让学案导学动态化
在课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导学案,其作用在于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如下几个过程:通过“导”来在复习旧知识或者利用教学情境,引入新课教学;教师可以把即将教学的知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设计,通过“思、展、议、讲”来对问题进行设计和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倾听教师的系统讲解等;最后是按照不同的层次设计由易到难的题目,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收获自信,享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设计“光的折射”一课的导学案时,可以通过如下的三个问题来复习旧知引入教学内容:(1)通常情况下,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不同?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2)什么是光的反射?(3)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这三个问题不仅对以往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也顺理成章地为新课学习目标打下了基础。在“思”这一环节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本节新课的核心问题的设计,即光的折射实验和折射规律探究,在课堂中,可以引出两个需要利用折射规律来作图的题目引导学习,课后作业则可以布置让学生绘制光从空气射入三角玻璃,然后又射入空气的折射光路图,以为“透镜”的教学开展做铺垫.除了设计,在实践学导案时也要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第二,在导学案的题目设计中,要保证题目的精和少,不过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好好实践完成,所以可以在其中的复习部分和新课部分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以防止学生直接抄袭导学案。最后,要重视对实验的预习,由于实验是物理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可以在学案中设置与实验有关的重点问题,以帮助学生能在学习时顺利地完成实验.在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中,就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进行导学:你们小组提出了什么假设?实验中怎么控制不同的实验变量?怎么确定物体动能的大小?怎样使球到达平板时的速度有所变化?这些问题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所隐含的深刻意义进行学习,有利于实现实验操作的目的,同时还能保证学生顺利地操作实验,得出正确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让学生从中收获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从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态度。设计了这样的动态化导学案以后,就能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开展合作化、探究化的物理学习,能够充分发挥优等生对“学困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从而实现高效化的物理教学。
4基于学生差异,让作业设计分层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划分,结合学生们的学习习惯、态度、知识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爱好等因素进行全方位地分析研究,以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有效地开展作业的分层设计。例如,在教学完“电功率”一课以后,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其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电功率的有关概念,为此可以为他们设计以下作业:①灯泡上标记的“220V”和“50W”表示什么?②什么是额定功率?什么是额定电压?而对于中等生要求则需要学生对电功率的计算进行了解,可以给他们设计这样的作业:一只电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20V,在工作十分钟内消耗了2.4×104J的电能,通过该灯泡的电流是多大?灯泡的电阻有多大?电功率为多少?对于优等生的作业设计,教师可设计一些和生活相关的、与电功率有关的图,并给出一定的已知条件,让学生分析相关的物理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后对课堂上所习得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进行巩固学习,并且,能够让他们体验到物理学习的成功感。
总之,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情况,按照分层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稳步提升.除了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还应对他们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进行分析,从而调整教学设计,通过拓展学习促进学习效率地有效提升,让学生在不断深入地思考学习中,实现物理学习的高效化。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4
一、物理教学现状
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物理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加大与学生学习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的程度,这主要由于现今的物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关键和核心,没有实验,物理教学没有任何意义,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物理知识,无法实现物理学科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往往忽略实验物理重要性,照本宣科,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然而,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实际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时候是省心省力,能少开就少开,或者走形式走过场地让学生进实验室,这不仅影响了学习效果,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消极作用。
二、物联网技术与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结合有效措施
(一)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过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新时期背景下的物联网技术教学应该逐渐寻求一种更加完美的方式,加大与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探究实验,并且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将学生日常接触的一切与物理实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完成探究式实验目标。
(二)情景教学,营造氛围
物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创设教学情境,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情境教学要使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现网络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创造一个活泼的课堂,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发散思维,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创造一个良好师生交互的氛围。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节课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教师首先要在课前让学生谈谈在自己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类型,然后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实验,从而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是实现物联网与实验教学结合的具体体现。
(三)丰富实验过程
物理实验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通过有效的途径合理解决问题等。而这则证明了物理实验教学在学生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丰富实验过程,在这过程中加入多种因素,实现知识的互联性与共享性。例如,在学习电流以及电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起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图等,来丰富实验过程。此外,学生在与同学共同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其合作精神,还能够实现知识互补,扩展学生知识面,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好实验现象。
(四)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相比较而言,物理探究性实验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特征,而这也进一步丰富了物理实验的方法、内容等,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物理实验教学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自主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物理成绩。根据上文所述,物联网技术在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物理教师应结合学生以及物联网特点,引导学生将实验与自身身边的一切事物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
一、有利于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
合作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学习的内容也不以定论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而是要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方法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获得知识与结论。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教学法就有利于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具体来讲:有利于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和存储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上课认真听课,课后做大量的练习来消化和巩固知识。
而在合作教学法的模式下学生是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其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分工与合作来发现问题,并通过应用所学知识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毋庸置疑,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转变成了知识的自主探究者,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和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实现初中物理新课标所要求的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得到培养的目标。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由课堂的操纵者转变成课堂的主导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着整个课堂,向学生硬性的灌输知识,不求过程只求结果。
而在合作教学法的模式下,教师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方法,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获得知识,其完成教学不再是通过硬性灌输而是通过组织、点拨、指导等方式。这种注重知识获得过程的教学方法自然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变,有利于实现教材角色的转变,使教材由教学的权威转变成教学的依据和参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材是单一的,且主要是提供现成的结论和知识。而合作教学理念下的新教材具有多种版本,其内容主要是为合作学习提供依据和方法,在这里,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权威。
二、有利于实现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完美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又要加以引导,并且能让二者实现完美结合。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们往往把本该属于学生探究的内容变成教师独自讲授的内容,这既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体现不出教师的主导性。在运用合作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选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点拨引导学生等教学行为而体现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们则通过占用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来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体现出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拨、引导与帮助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构成有效的互动,从而实现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完美结合。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学生们只有在对物理现象产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对物理规律产生学习的欲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变成了苍白的说教,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在合作教学法的模式下,学生们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会产生各种新奇的问题,教师在本着保护学生好奇性的前提下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上升为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兴趣。
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给予及时的鼓励性评价,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如在《电磁波的海洋》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合作进行了一下两个小实验:实验一,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实验二,敲击音叉,让其震动振动。并让同学们观察和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当实验产生的现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时,许多学生都开始热烈的追问和讨论“这是为什么呀?”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一边组织学生相互合作,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结论,一边从旁加以引导和点拨。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们的兴趣都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下课后同学们都问“老师,我们下节课还这样做实验吗?”。
四、有利于评价标准的科学化和素质教育的成功推行
素质教育的最高宗旨就是培养创造型人才,使其为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但目前情形却是:物理课程评价标准不太科学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存在,同时,对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这不利于价值标准的科学化和素质教育的成功推行,也是我们在创新方面已经和别的国家产生差距的原因。而采用和推广合作教学法能使学生掌握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能让学生学会研究方法,熟悉探究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因而对合作教学法的教学评价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它不仅包括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所有这些评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成功地转向素质教育,为我们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法有利于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有利于实现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完美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评价标准的科学化和素质教育的成功推行,我们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怕麻烦,不怕困难,大胆尝试并坚持使用合作教学法,使它的优势在教学中日益显现,并通过它来推动物理新课程的改革,达到培养具有创造能力人才的目的,以推动我们的教育事业跨上新的台阶。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1-0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精]06-22
(精)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2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优]07-2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必备】06-23
[实用]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6-26
[荐]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20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