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论文

时间:2024-07-04 14:35:38 物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物理论文15篇(精华)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论文15篇(精华)

物理论文1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 ,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 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 ,有少量气泡 。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 。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 。 ④水 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 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 停止。

  图象分析:

  绘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变化的图象。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 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 。

物理论文2

  一、什么是课堂提问

  物理课堂提问是以教师的问题诱发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提出问题,或者教师设计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获得体验,唤起学生思维的活力,并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课堂提问的好处

  1、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对速度概念的教学,提出问题:一般情况下,兔子和乌龟谁跑得快?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我们能说兔子跑得快吗?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4、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电阻定律》的教学,教师提供“220V100W”和“220V25W”的两个白炽灯泡,请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二灯有何差别?二者的电阻是否一样?教师演示日光灯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现象如何?再演示,让学生观察。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提问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的天性之一,从这个角度看,学生的提问意识首先不是需要培养,而是需要保护。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呵护学生问题的天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扼杀学生宝贵的提问意识。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些教师经常斥责学生的“奇谈怪论”,或经常不自觉地嘲笑学生的“无知”,殊不知,这样做会打击学生的提问意识,挫伤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长此以往,使得学生不敢向教师提问题。我们不仅要切实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还应该通过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和精心预设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与时间,要克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切实改变教师的课堂语言霸权,应给予学生提问权,允许学生疑问、质问、反问或追问。让课堂上教师的声音少一些,让学生的声音多一些。教师还应该坦诚地对待学生的课堂提问,对一时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应该如实承认,不必害怕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民主、求真的课堂气氛,才能真正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

  四、教师课堂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比喻式"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伏笔式"能铺路架桥,暗示出事物的途径或方向,为研究新理论留下伏笔;"自成靶子式"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警戒"的敏锐状态,从而从反面锻炼了其思维的判断能力,培养了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结合认知理论,努力创设问题,并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当提出的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一种教学手段,不同的使用,就有不同的效果。

物理论文3

  摘要:在新课改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之下,对于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求也在进一步的提高。为了使得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有所加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之中一定要注重强化探究教学。在强化的过程之中,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式。本文将结合自身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来试着分析一下应该如何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之中强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探究教学;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之上,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老师基本上都采取了较为单一的“传输—接收”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使得他们的思维难以发散,不利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以及潜力。针对这样的一种现象,老师在平时的高中物理教学之中,一定要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水平,这样一来,老师就需要强化探究教学,多角度与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接下来,本文将以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为例,来试着分析一下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之中,老师应该如何强化探究教学,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一、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优选

  想要使得学生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更能理解,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信心才能够得以激发,最终认识到知识的本质。例如,我们学习的《运动的认识》这节内容,这个小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来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那么,在这一章节,如何结合实际,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呢?首先,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有关这节内容的结合实际生活的图片,如“雄鹰、小鸟在空中飞翔,飞机在天空中划过,行星、卫星在宇宙中运行”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见的,或者是很简单的人的行走,这也是运动。通过这样的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节内容的理解。运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物理理论知识,在另一个方面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的这种能力在提高的同时,其学习效率也就随之跟着提高了。由此,在平时帮助学生进行备课的时候,我们就要挣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结合学生的需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来“深入浅出”的探究物理知识。

  二、深入引导,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在平时的高中物理教学之中,如果想要使得课堂的教学氛围更为活跃,那么就一定要懂得结合学生的心思。在应试考试的压力下,高中生的学习生活过于枯燥,如果在物理教学之中,也是采用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效果很有可能不尽如人意。针对这样的一种现象,我们可以进行深入引导,采用情境创设法,来帮助他们进行强化练习。例如,我们在学习《时间和位移》这一小节的时候,这个小节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来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其二便是带领学生学习这一节的知识,学会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者是路程的体验。那么,针对这一节的'内容,如何来进行情境创设呢?首先在课前的几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一些语言来帮助学生进行情境创设,如“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学、工作或者是回家。从幼儿园、小学、中学,时间也在不断地流失。所以我们对于时间这个名词其实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而我们又是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通过这样的语言引导,来将这节课的知识进行合理导入,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发散思维,跟随老师的节奏进行思考。如此一来,课堂氛围得到活跃,物理学习效率便会随之增强。

  三、注重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物理这一门学科其实和化学是一样的,都是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帮助学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这样的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科目,如果想要让学生对于一些物理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便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一物理现象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来再一次验证那个物理原理,这样一来,学生的印象便会更为深刻。当然,在实验的过程之中,还要帮助学生懂得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思考,明白每一个实验步骤的含义。如此一来,不仅帮助学生将实验现象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以及动手能力。经过这两方面的强化之后,学生的高中物理的学习效率便会有所提高。

  四、结语

  总的来说,想要使得学生的高中物理水平有所提高,那么一定要注重探究教学,如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优选;深入引导,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实验,培养动手能力。通过这样的一些强化,来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文庆.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反思能力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蒋蕾.如何发挥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物理论文4

  伴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备受重视,在动手实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对于高中物理而言,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非常规”物理实验更能通过生活化、趣味性、自创性的教具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动手探究、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的积极性,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非常规”实验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略谈几点浅见.

  一、运用非常规物理实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改反对一味的“满堂灌”,反对失去自主的包办代替,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非常规性的物理实验,以学生熟悉的实验器材,在富有个性、亲身体验的学习中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学习“动量定理”时,笔者根据“胸口碎大石”的气功表演,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验“蛋全瓦碎”的趣味实验,即:在椅垫的四个角上分别放上4个鸡蛋,在鸡蛋上面放上一本书,书上再放3层砖,再在砖上放一片瓦.拿锤子砸瓦片,让学生猜测是瓦碎蛋全还是蛋碎瓦全.在锤子砸下的那一刻,学生都屏住呼吸,看到蛋全瓦碎的结局,那些原本猜测瓦碎蛋碎、瓦全蛋碎的学生一片惊讶,很快就对接下来“动量定理”的新课学习充满了好奇.可见,“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不再对物理课感到害怕、恐惧,自然而然地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非常规物理实验,避免探究过程中的思维障碍

  物理概念的形成需要逐步递进,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极易让学生产生思维障碍.而“非常规”物理实验利用随处可见的生活物品,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帮助学生真实、直观、形象的理解物理概念,排除非本质的干扰,避免思维障碍,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更加科学、全面的思维模式,也能调动学生的`创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有利的支持.以高中一年级“自由落体实验的探究过程”为例,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的不够全面往往会认为“质量相等,下落速度也相等”,为了避免这样的思维障碍,笔者先演示从同一高度将黑板擦、粉笔、纸张等不同物体同时下落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下落时快慢是否相同?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下落的速度呢?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在众说纷纭中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做好观察与记录,在小组内交流验证:实验一在同一高度,将事先准备好的面积相同的一张小纸片和一个小铁片,同时静止释放,猜测并验证哪个物体先下落.实验二拿出二枚一元硬币,并顺着硬币的边沿用剪刀剪下与一元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贴在其中一枚硬币之上,在同一高度,将二枚硬币同时释放,猜测并验证哪枚硬币先下落.实验三准备二张一模一样的纸片,将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猜测并验证哪张纸片先下落.通过三组实验,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得快,当质量相等时,较小体积的物体下落的快,而当物体体积相同、质量不等时,下落过程一样快.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由落体的实验过程,理解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牛顿管实验:将金属片、软木塞、羽毛三样不同的物体同时放入玻璃管中,在抽气机抽出管内空气后将玻璃管倒置,让学生观察三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速度.然后打开气阀,再次倒置玻璃管,让学生观察打开气阀后三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速度.这样的递进式实验不仅避免了学生知识的负迁移现象,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多思考、多发现,学会从不同点、多方向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运用非常规物理实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非常规”物理实验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废旧不用的生活物品做实验,这些“设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利用到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不再感到陌生,也打通了物理教学与学生真实生活世界的通道,在学生自己收集、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更能善于思考问题,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例如在探究向心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笔者首先以生活中的“水流星”表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绳子的两端分别拴着一个盛有水的小桶,通过迅速倒换使水桶旋转起来,当上面的水桶口朝下时水也不会流出来.再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线绳、大小不同的几个小钢球,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带绳的小钢球产生的不同向心力:用手握住绳,让钢球围绕手转动,使学生感觉到用同一个钢球进行实验,线绳长度固定时,转动速度越快,手被拉的越厉害,说明向心力越大;在速度差不多时,绳长一定时,质量越大的小球,向心力越大;用一个小球,转动速度差不多时,绳越长,向心力越小,试验后,学生知道了向心力大小与小球的质量、转动速度、绳长的具体关系.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向心力的存在,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这不仅使初高中的新旧知识做到自然衔接,也使得向心力概念的引入显得自然、流畅,为接下来探究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实验打下知识基础,让学生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周期T、半径r有关,大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规”物理实验在丰富感性认识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增强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教师应积极、恰当合理的运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非常规”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有真实感,促进对知识的建构和巩固,在“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中使探究式教学获得最佳地教学效果.

物理论文5

  1.以培养语言思维能力为目的,改革飞行员物理课程教学方法

  在世界各国科技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的今天,迫切需要既有丰富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能进行国际交往的高科技复合型人才,对于飞行员来说尤其如此。因此把飞行学员的物理教学作为双语试点授课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为学员满足任职需要打下持续发展基础的同时,也为终身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使得学习活动延伸到院校教育体系之外,让学员享用终身[1]。当然《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不是纯粹的语言学习,而是以外语为工具对学员进行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专业思维方法训练的过程。双语教学课通过营造英语使用环境,例如授课过程中的看、听、说,使学员达到能够看懂、听懂、并能够使用英语参与互动,实现既提升学员英语使用能力和水平,又掌握物理知识的目的,但主要的目的还是提升学员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员在实施双语授课的过程中,把握好使用英语的度和时机。由于多数学员的外语水平并不高,因此,学员在双语课程的初始阶段将面临很大困难。为保证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员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研究双语教学方法,讲究策略,提高授课效果。在双语授课时,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使学生边看边听,采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英文授课比例,帮助学员逐渐从传统的中文思维方式向英文思维方式过渡。尽量使用课堂交流用语。在教学过程中还适当插入美国MIT等公开课视频,使用原版教材电子版,引导学员看懂原版教材,体会英美思维方式,经常让学员来读英文例题、概念、定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鼓励学员的课堂参与热情,加强互动,营造出一个偷快的双语学习氛围。

  2.以培养自主学习为目标,转变教育理念推行飞行学员自主学习模式

  优化飞行学员思维品质,推行自主学习模式有助于改善飞行学员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有助于革除学员中的“轻理论学习,重飞行训练;轻技能培养,轻素质养成”等不良思想。引导飞行学员开展自主学习还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思维的能动性,使得飞行学员的性格情感品行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均得到提高[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物理教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技能的有效发挥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活动中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原则,根据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引导飞行学员积极思考,深刻剖析问题,主动探索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培养飞行学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敢问问题,会问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预设情景启发引导—质疑—释疑—互动交流—归纳结语巩固—提高等措施积极引导他们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引导学员就某个问题展开自主式学习,促进他们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对学习结果进行归纳结语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应用“同伴学习法”即是自主学习方法的一种体现。“同伴学习法”面向全体学员,主张学员共同参与问题的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使学员学会交流与合作,增强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伴学习法”重视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应用,而不只关注于掌握知识的数量。

  3.总之

  现在的飞行学员,再也不是过去只知道学习课本知识的学员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知道先进科技的发展,飞行领域的前沿,更可以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任何知识。因此,在这种信息时代,更加考验教员的知识水平。对于学员的'培养,也需要教员更加努力的研究。作为军事院校的物理教员只有把握世界前沿军事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和相关的工程应用技术、专业技术及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育对象的素质教育要求相结合,从而更好培养学员所需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物理素质教育培养的目标。我们通过对飞行学员物理教育改革的研究,突出构建具有飞行员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建立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教材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高科技时代的新型飞行员,是摆在飞行员教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物理论文6

  一、有效课堂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低耗高效”原则

  有效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巧讲、精讲,学生多练多讲,以最少的时间去学习掌握教学目标,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尽量少做无用功,每个环节、每时每刻都有收获。

  2.“以学生为本”原则

  我们在备课、制定教学目标之前,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水平、认知技能和个性发展;熟知班级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另一方面要透彻理解教材,明确知识重难点,以学生如何“学”来确定教师如何“教”。

  3.分层递进原则

  教学内容层次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问题递进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思维要求;作业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不搞“一刀切”;辅导分层,如果是全体性的问题,在全班讲评,如果是个别性的问题,则个别辅导。

  4.实效性原则

  有效课堂教学既要体现学生学到知识,又要体现各种能力都能得到发展,真正具有实效性。

  5.师生互进原则

  有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多合作交流。要做到“有效课堂教学”,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研读教材,有效备课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研读教材,厘清知识结构,理解知识逻辑顺序和教材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和授课体系。授课体系主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进行有效的备课,备课中要着重思考这节课安排几个活动,每个活动多少学生参与,如何安排;教师在活动中如何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怎样评价等。其次,还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者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调控,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热情。要保证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有激情,人人都敢说、敢问,新课引入尤为重要。在新课开始10分钟之内必须激起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急切想要解决问题的心境。因此,新课引入时可借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出问题的图片、动画、视频、故事等资源。如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用会跳舞的火焰实验引入;学习“光的折射”时则用铅笔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的实验现象引入;学习“物态变化”时用雨、雾、露、雾凇、冰山等图片引入;学习“压强”时用铁钉钉板Flash动画引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师生互动,小组合作

  有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管理,有效管理离不开小组建设。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发展,打破了传统授课制的束缚,实行小班化和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而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营造师生互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分组合理,公平竞争。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男女均衡,公平竞争。

  ②分工落实,目标明确。每个成员担任一个角色,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③独学优先,合作交流。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先自己独立学习,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答案的对错,突出学生的“学”。

  ④抢答展示,课堂活跃。通过抢答的方式来展示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⑤实施激励评价,激起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使组与组之间竞争激烈,勇于质疑、抢答,谁都不愿落后。

  4.分层教学,兵兵相教

  每个班都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性格、思维、知识水平都不一样,有些相差很大。所以,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把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化,难的、抽象的问题暂时不讲,也不要求学生掌握。当学完一定内容以后,学生有了解决前面遗留问题的能力,再回头去探究、讨论。课堂上教师以最快速度、最少时间让思维活跃、基础知识好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目标要求。然后由这第一层次的学生对第二、三层次的学生进行“兵兵相教”,让优秀生和后进生结成“帮扶”对子。最后还不懂的学生由教师课后进行辅导。“兵”教“兵”活动不但能解决学困生的问题,也能促进尖子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尖子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了避免“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现象,我把物理练习也进行了分类。这样分层处理后的物理课堂,学生、教师都省时省力,减少做无用功,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有力保证。

  5.加强反思,提升教学有效性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任何一堂课,无论教师怎样考虑,在课堂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也总会觉得还有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寻找策略、调整教学结构、更改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如“我们都讲了好几遍,为什么学生还不懂呢?”我们要反思讲授时是否适时、适度、适合。过早学生不注意,过晚学生则会厌倦;讲太多、时间太长,学生会觉得烦;讲太少、不充分,学生难以理解;学生不想学时去讲,则是做无用功。又如“我们的课堂练习是否合适?课堂时间分配合理吗?课堂结构还可以调整吗?”……只有这样不断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越来越有效。总之,有效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一堂课结束,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说是“有效教学”。但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去思索、实践、提升,变为现实。

物理论文7

  摘要:社会对工程实践及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要求高等学校教学要不断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改革。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在工科专业中具有支配性地位,对于培养学生具有足够职业胜任力的高校,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大学物理;应用型;课程改革;职业胜任力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教学改革及研究,在完成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衔接研究、大学物理与相关专业课程间的横向研究的基础上,调研国内其他高校大学物理改革状况,采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案,建立建设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将物理理论知识搬到实验室,让学生亲手制作教学仪器、演示仪器,提升大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各项能力的需求,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大学物理作为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我国当今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对于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尤为突出和重要,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要建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特殊问题特殊对待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

  2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的问题

  2.1中学学习物理实践课程的弊端

  由于各中学教学环境受各种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对高考升学率的一味追求,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学生对物理实验普遍掌握较差,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因此,物理实践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一大弊端。

  2.2大学物理课堂教学问题

  学生中喜爱物理课学生的比例有降低的趋势;大学物理公式繁多,涉及面广,实验基本都是一些测量和验证性实验,挑战性、兴趣性不高,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不高;每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往往不理想。再加上非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遍不考物理。因此,教师对该门课程的要求会逐渐降低,为了提高通过率,教师通常会优化考核方式。

  2.3高校采取的措施

  针对当前大学物理存在的教学问题,各大院校格外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实践证明,物理实验室建设得好,对学生有吸引力,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和准确。

  3改善教学状况,提倡实践性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目前,全国各地都比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胜任力的培养,推出各种竞赛项目,可以基于这些竞赛平台,搭建大学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的建立,对于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在实验基地中,学生可以根据现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物理实验器件、教学仪器进行制作、改革与创新。将物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诱导启发,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将经典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课后制作演示仪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第二课堂教学相结合;优化训练手段。在优化课堂训练的同时,优化课外实践,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4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的指导意义及价值

  4.1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演示

  实验是大学物理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学生、教师们将开展自制物理演示仪器的研究实践活动。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教具的作用,采用开放演示实验室让学生动手制作,真正亲身体验物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是大学物理课程由理论到实践转化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实验基地为开放性试验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基地结合物理知识制作与物理相关的实验器件、教学仪器等科技器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得教与学、学与应用紧密结合。

  4.2应用型人才培养得以深化

  该实验基地的'成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校培养具有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为以后从事本与电子、通信、计算机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创建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使得科技创新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和当代科技技术发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4.3基地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竞赛技能

  大学物理这门课是学科基础课,基本是所有的工科专业的必修课,从职业胜任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以教改、优秀课为教学改革支撑,以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为孵化基地,将教与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逐步结合,打造良好的教学团队,学生物理科技竞赛团队,让大学物理这门历来难教、抽象,学生不爱学习的一门课,变成具有趣味性、兴趣性、竞赛型的基础教学科目。

  5结语

  物理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探索性工作。只是做了初步的实践探索,将来的研究和探讨路线还比较深远,但是我们有信心把这门课程改革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李荣,尹学爱,刘伟波.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物理通报,20xx(1):15-16.

  [2]徐志君,施建青.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xx(4).

  [3]赵瑞娟,刘兴来,杨艳,等.大学物理教学中“知识能力素质”的融合[J].物理通报,20xx(2):21-22.

  [4]雍永亮,李小红,陈庆东.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xx(1):88-89.

  [5]劲松,卢洵,王春迎.大学物理模块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xx,35(4):91-92.

  [6]林智群.多层面分层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思考[J].高教学刊,20xx(5):165-166.

  [7]史建新,陶平.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与学生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J].科技信息,20xx(34):98.

  [8]雍永亮,陈庆东,李小红.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教学探索[J].科技展望,20xx,26(2):182,184.

  [9]何丽娟,卢鑫.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xx(2):55-56.

  [10]张静,姜波.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xx(22):32-33.

  [11]李宏荣,王小力,田蓬勃,等.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xx(8):19-21.

物理论文8

  摘要:在实施创新教育的物理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思路应体现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思为主攻”的“四主”教学理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布障置疑,提出问题,设计出有目的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

  关键词:创新教育;物理教学;教师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教师丰富的科学知识内涵为科学性指导提供可能。只有教育者的智力、创造力的开发,才能引导和带动学生智力、创造力的开发。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教师若不思进取,不及时地汲取营养,那就会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出的学生又怎能有创新精神呢?更何况高科技时代的今天,物理应用非常普遍。若教师们不继续学习,那学生的创造性也将会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只有教师的脑筋开化、发展了,才能给学生以科学性指导,带动学生进入创新的学习环境中。

  教师无论再怎么学习,知识和能力也是有限的。若借助教育网络或参考一些课外资料,则可突破这个局限性。信息资源的利用,可以使科技教育内容迅速地传递给学生;使科技教育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空间相接近;科技教育本身发展很快,开拓网络可以让学生无限下载并在第一时间把前沿的科技教育内容告诉学生,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大。新课程在章节后面都注明了网址,也就是说新课程体系已经构建了让学生上网的有利条件,从中也充分体现了它的必要性。完善的科技教育网络可激活学生的科技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动手和研究的可能;激活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特长的潜能。

  当前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社会要与学校相互沟通、积极配合,才能使学生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对学生的发展可以起到补充作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一致才能使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促进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论证并加以创新;另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物理学正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统一,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实验室和工厂,走向实践的各种平台。

  教师的思想境界包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思想。要造就一批有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的观念一定要新,要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给学生留有自主思维的空间,唯我独尊是不可取的,否则只能给学生造成一个压抑的环境,让学生无形中形成一种恐惧心理,以至于不敢伸展、不敢求异,更何况创造性的学习和发挥呢?物理学科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课外的问题,我们要耐心地解答并予以表扬和鼓励,不要轻易地拒绝,从而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多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意识。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介绍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学习牛顿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居里夫人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教师通过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精神激励。如在讲电学时,把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使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等等。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物理知识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比如:平面镜成像、惯性定律、磁现象等,因此实验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物理教学中,如能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敢于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器材,由个人或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揭示初步的规律和实质。比如: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让学生先猜想或假设,学生可能会想到与电压、电流等有关,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实验,这样学生不仅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问题,还能通过探索去解决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

  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面对着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谜,总想把它们解开。做好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去解开这些谜团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学生身边的现有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物理学中要实现自主性学习,实现自主发展,一方面要有教师的科学指导,另外还要有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具体的实施办法以及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何德.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物理教学,20xx(6).

物理论文9

  关键词 物理建模 教师 学生

  一、要有建立物理模型的意识

  高中阶段的物理模型有很多,一般可分三类:物质模型(质点、轻弹簧、理想气体等)、状态模型(气体的平衡态、原子所处的基态和激发态等)、过程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而物理题目的设置均是围绕着这些物理模型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物理模型的意识,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华丽包装的题目后就是赤裸裸的常见的物理模型,做题时要剥离出题目本质,联系旧有知识,促进知识迁移。也就是说,要有把问题转化成为物理模型来研究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关于摩擦力有这样几个常见判断题: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相同吗?相反吗?能成任意角度吗?运动(静止)的物体可以受静(滑动)摩擦力吗?很多学生迷惑在这些概念题中不能自拔。但当学生心中有了擦黑板、走路、传送带、手握瓶子任意方向运动等情境时,这些问题便极易解决了。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高中物理学什么?无非是弹簧弹来弹去,滑块在斜面上滑来滑去,子弹与木块碰来碰去,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飞来飞去。

  二、及时对已学过的物理模型归纳与总结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对已学物理模型进行归纳与总结,更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这项工作。例如我们在讲《功》这一节,必然要讲到摩擦力做功的问题:滑动摩擦力能做正功吗?负功呢?能不做功吗?静摩擦力呢?虽说这是功的内容,实际上如果学生对关于摩擦力的相应物理模型很熟悉的.话(擦黑板、走路、传送带、手握瓶子任意方向运动等),这个问题会很容易被解决,而我们很自然地就把重难点转移到一对儿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做功代数和为何值这个问题上。总结知识,积累经验是必要且重要的!

  三、怎样培养物理建模能力

  (一)多媒体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方式。事实说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生动性、方便知识复习、习题练习等很多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给我们的物理学科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们用flash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那些抽象的无法用手工教具展现的物理模型,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

  (二)物理学史的帮助。

  了解物理学史是学习物理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能提浅谈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芦 斌(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 河南省 475000)摘 要 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物理建模的思想与方法贯穿于其各类分支,具备物理建模能力是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学体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就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 物理建模 教师 学生

  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更是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万有引力》的学习中,从古埃及的托勒密,到意大利的伽利略,到第谷开普勒,波兰人哥白尼,再到牛顿,科学家们在对宇宙的研究过程中都是提出各自的物理模型来比对现实中的现象,从而确立距离实际最接近的理论。牛顿为什么能够解决困扰科学家们的三大问题从而得出万有引力定律?正是由于他抓住了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化处理,得出一种能反映原物体本质特征的理想物质、过程或假设结构,而这种理想物质、过程、假设结构就叫做物理模型。

  (三)利用好实验室。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实验是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某一物理模型规律的重要手段,是培养物理建模能力的有效途径。没有清晰的物理模型概念学生就不会开展实验过程;没有习惯性的建模意识和正确进行实验的科学指导思想,学生就不能通过实验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带着物理建模的意识走进实验室,多进实验室,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物理学的精妙之门!(四)培养热爱生活与观察的情感态度。

  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教师要善于利用机会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观察。知识来源于生活,观察取决于兴趣。一个热爱生活与观察的人必然精力充沛,富有生机与创造力。伽利略看见吊灯的晃动而发现单摆的等时性、阿基米德因洗澡时水的溢出而发现浮力定律、奥斯特因小磁针的偏转而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物理模型正是来自于生活!(五)物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从光电管到磁流体发电机,从宇宙飞船到粒子物理……现在每年高考题几乎都会有关于新技术应用方面的题目出现。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学习。三尺讲台是教师展示魅力的地方,优秀的教师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文化魅力、道德魅力征服学生,抓住学生的眼球与思维,从而润物无声、水到渠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征服”学生才能有效地在工作中贯彻落实我们的想法。

  从伽利略开创近代物理先河开始,实验观察加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一直是物理学发展中的指导思想。而理想化模型即物理建模正是为适应这样的研究方法而提出来的。具有物理建模意识,具备物理建模能力,是每个学生学习物理学的目的之一,也是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完成的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廖伯琴,张大昌.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

  [2]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M].左雄.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28(4).

  [3]物理教学艺术论[M].唐一鸣.广西教育出版社,20xx.

  [4]物理学科教育学[M].齐际平.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物理论文10

  一、构建生活化的实验情境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一步步地讲解,对于一些操作简单的实验,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其重点在于让学生记忆实验后的结果和内在的物理原理,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实验失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想学生主动探究物理实验内容,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实验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的实验情境,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讲“力”时,笔者将吹好的'气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按气球时,气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笔者轻轻推动气球,气球就会在桌子上滚动.之后,笔者提出问题:通过我刚才对气球的动作,气球被按时形体会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轻轻推动时,气球还能移动,又说明了什么?通过这样直观的生活情境,学生很快就认识到力能使物体的形态发生变化、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都可以感受一下,然后用物理知识进行阐释.这样,将学生最熟悉的气球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一个短小的生活情境作为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二、选取生活化的实验器材

  初中物理本身属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每个中学都配有物理实验室,然而实验室中的东西大都是用特殊材质制作的,显然与学生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学生在做实验时只是为了实验操作而操作,了解了物理知识的原理,却感受不到其实用性,从而使实验教学不能发挥更多的作用.在生活走进课堂教学的今天,要将物理实验与生活相融合,强化学生的物质认知和运用,就必须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即选取生活化的实验器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验内容,引导学生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再加工自制成实验器材,深化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印象.例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笔者鼓励学生选取生活中的用品作为实验器材,如纸片、乒乓球、吸管、蜡烛、塑料杯、软管、通草泡沫球、硬币、锡纸、水槽等;在讲“熔化和凝固”时,笔者选取生活中的冰箱为实验器材;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时,笔者选取生活中“热气球”为实验器材;等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实验器材,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进行实验,获取物理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实践生活化的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相应的物理知识、感悟物理原理,还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就决定了物理实验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应走向生活,以实际生活来深化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知、了解和操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向生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选材,实践物理知识,做到“物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小制作为案例,鼓励学生自制物理实验器材、教学用具等.例如,在讲“弹力”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物理原理制作弹簧拉力计;在讲“滑轮”后,笔者引导学生制作滑轮尝试提拉东西;等等.初中物理实验本身是生活的一种理论化体现.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物理实验,进行一些小发明,一方面能够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感受物理规律,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真正意义上感悟物理科学精神.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实践性的,并且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运用学科的生活性,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将生活引入课堂,进而鼓励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理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进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物理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白秀英,王较过.初中物理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物理论文11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非常广泛,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目前,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机整合,特别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课程的改革,同时也对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和物理教学内容、物理教学实验策略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教学的发展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让陈旧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突破和改变,同时还优化课程教学,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在全身心投入的情况下学习,从而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目前,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高中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比较多,因此,运用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物理教学内容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图像,同时也能将物理教学内容更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不仅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物理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课程标准

  高中物理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实验操作内容比较多,并且物理知识也是与实验相结合,物理理论与实验构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就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研究物质的基本构造、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包括物质运动的规律,当然这些方面的研究都需要学生与教师动手操作才能完成,因此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还要对其课程标准进行分析,才能促进高中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1.教材特性分析

  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思维能力,通过物理实验的操作,学生既可以学习物理的理论基础,也可以掌握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对物理理论有全新的认识。此外,在物理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2.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主,在教材的分析方面也要从综合性的角度思考,目前,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形成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主要以物理课程的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教学为主,让物理教学具有时代性与基础性,进而还要不断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物理教学与时俱进。

  3.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分析

  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根据教材教学内容与高中物理实际情况,将教材的教学内容以修学分的形式让学生选择性地学习。将教材的内容分为12个教学模块,然后,将每一个模块分配一定的学分进行进修,学校将学生必修的内容安排为4个学分,这4个必修课需要学生学习,获得合格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块进行选择。学生通过选择学习,能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的意义分析

  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整合,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而且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使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没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后,有将近1/3的学生转变了对物理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有将近30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活跃,还有15名以上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探究物理实验。在信息技术运用在物理教学中后,在期末的综合考评中,有82%的学生物理学习有进步,与之前学生的学习相比,在学生活跃程度方面增加了10%,在学生主动学习方面增长了将近20%。学生的变化说明信息技术运用在物理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还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由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比较枯燥,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同时也能增加物理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同时还能丰富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运用黑板教学的同时,让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3.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教学中,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课堂教学对物理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而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期间,也要具备实验分析能力。物理学科的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数字或视频,让学生在理解物理内容方面降低难度。让学生理解物理教学内容,并不断地开拓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空间。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树立创新改革教学的理念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要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就要求物理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习新事物,并不断地寻求物理教学的改革创新方法,从而快速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注重其与物理教学内容的协调性,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两者有机结合。其次,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让引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第三,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要与学生达成共识,然后再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并结合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不断调整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式,从而促使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课程的有效整合。

  2.教师要对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不断的丰富

  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在学校课堂的运用对学校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需要不断地引进多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让物理课堂教学不断的丰富。运用微课教学,可以将复杂的物理教学内容拆分成多个小内容,然后教师对拆分后的小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且针对性比较强,学生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学习的重点。微课一般只有15分钟左右,既不占用学生的时间,还能让学生学习的内容简单易懂,针对性强。运用多媒体技术主要针对与物理教材相关的视频等进行播放,或者教师制作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创设相对应的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交互电子白板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它是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集于一体的教学黑板,是一块能显示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屏幕式黑板。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能够让物理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师可以通过感应笔书写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操作给学生展示有关物理教学的内容,并且还能不断地延展学习,随时查阅展现学生不理解的内容。

  3.利用信息技术还能模仿物理实验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科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加自己的想象来理解物理教材中的实验现象,而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后,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模仿物理实验,学生对教材中的物理实验能够有直观的感受,并且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重复播放实验视频,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程度。此外,利用计算机技术软件模仿实验,能够增加物理实验的真实性与安全性。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总之,在传统的教学中,物理教学是一大难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整体教学水平比较低。信息技术运用在物理教学中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在不断丰富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此外,教师在物理教学模式上不断的创新,让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进而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广晓.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J].学周刊,20xx.

  [2]方建平.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20xx.

  [3]李敏.论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xx.

  [4]李德武.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J].理科考试研究,20xx.

  [5]马鑫.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J].中华少年,20xx.

物理论文12

  一、对协作学习进行分组

  把全班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并让他们承担小组中与他们的兴趣相关的任务,这样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使小组完成任务的效果达到最佳,让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比如,在教学生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电阻、电压、电流的资料,让有的小组成员测电压,有的小组成员测电流,有的小组成员进行电路接线,还有的小组成员进行数据记录,熟练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应用,并了解三者之间到关系以及公式的意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中进行学习,对电阻、电压、电流的知识轻松的掌握在头脑里,并运用知识理论联系了实际.当然,在分组时教师还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比例、经济条件和脾气等.由于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这就让小组成员能够提出多种多样的意见,能够使小组内部学生互相帮助,同时正确的分组,还能使每个小组的质量达到统一,有利于各个小组的公平竞争.通过小组协作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学生的个性和智能达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小组协作的目的.

  二、小组协作学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小组协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实施的过程中,在小组协作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适当进行合作,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首先,积极主动相互依赖的学习是进行小组协作的关键因素,相互依赖的学习能够把每个小组成员联系起来,这样就深刻体现了协作学习的本质,使学生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小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每个小组成员都努力才能使小组协作取得成功.其次,还要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学习,使小组成员和教师能够彼此帮助,一起把小组任务完成,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积极交流,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相互依赖学习的效果.当然,如果小组成员在学习中不进行沟通,那么协作学习就很难起到它的教育效果.最后,一定的`交际技能是学生间相互协作的基础,协作学习应当注重学生的需要和意愿,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一定的交往关系,这样才能在协作学习中创立合适的人文环境,对协作学习的交流很有益.同时,良好的社交能力还对学生的发展很有益,不仅能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学到很多知识,还能在学生与朋友和家人的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对未来的事业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之间是经常交流,经常帮助的,但是还是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进行调节,告诉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应当互相帮助[2-3].

  三、对小组协作学习的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大量研究事实表明,小组协作学习最后取得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在小组协作过程之中获得的收益,同时还取决于教师对小组的评价.通过对小组团队的科学评价,可以使学生成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能进行互帮互助.教师在对小组协助进行科学的评价时应当注重两个问题:第一,要重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之间的关系,第二,要对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小组最后取得的结果的评价.当然这些科学的评价是综合的,包括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交流、协作等.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还要设置一定的奖励制度.

  四、结语

  总之,协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当针对初中物理教育的高度,了解当前传统物理教学的弊端,在教育教学中采取协作学习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受益其中,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上,还能够刺激学生发挥潜力,同时使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联系了实际,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获得不断提升.

物理论文13

  内容摘要: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公认的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普遍对理论文化课的学习存在种种困难,传统教学体系强调灌输、传授;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了抑制,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技工学校的教学工作必须转换教学角色、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技校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 社会要求每一劳动者应具备多种能力:有一个人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等,在培养这些能力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极其有效的。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就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它跟接受性学习功能各异,相辅相成。本文就研究性学习在技校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与观点。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物理教学 引导 渗透

  在当今大力提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背景下,物理教学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某一知识或规律产生或发现的过程,将当初科学家们研究这一问题的过程适当地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进而掌握某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才是物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作为一名物理学科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引导,使这一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呢?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一、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必要性

  1、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性活动,实现自我发展,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特点

  从教育心理学讲,研究性学习属于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出现,只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必须有学习者去独立发现,自己得出结论,然后再将发现内容和结论内化。而接受学习的特征是把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少地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不需要学习者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只需要学习者把学习材料加以内化,把新旧材料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即新学习的内容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内容融为一体,并存储下来。可见,发现学习过程比接受学习过程多一个即解决问题的阶段。前者比后者复杂。根据发现学习的特征我认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有:

  ①自主独立性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培养个体的创新素养,这就决定了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主独立性,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独立的方法、自主探索、自研交流,独立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②探索性 科学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对奥秘的探索与对问题的解答历史。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亲身体验,善于探索,所谓那些没有受过未知物折磨的人,是不知道什么是发现的快乐的。

  ③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培养,它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或研究的成果,也就是说学生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是否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运用去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等。

  ④全体合作性 研究性学习主张学生全体参与,她重过程而不重结果,她目的是尽可能激活所有学生的潜能,研究性学习中无“尖子生”和“学困生”之别,成绩平平者的同学,很可能具有研究和创造的潜质。同时,研究性学习工程往往是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结合,她需要合作者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去解决一个问题,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特特点。

  3、在技校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很有必要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理应作为创新教育的主战场,有其高而深远的价值,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技工学校的物理教学,存在着许多困惑,令人深思与反省。一是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公认的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普遍对理论文化课的学习存在种种困难;二是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认可标准,实际的教育是脱离了物理教学原有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物理教学应有的勃勃生机。在一个变革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科学技能,在培养这种技能方面,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其他的教学更为有效。

  根据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J。S。,1915~)的认知—发现理论。布鲁纳认为,教育不仅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的学校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发现法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有新发现的自信感,发现法利用学科内部概念造成新奇、诱惑,引起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发现法有助于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记忆。

  因此在技工学校的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以提高我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二、在技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目前阶段技校的教学形式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技校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对于物理学科而言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布鲁纳认为,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在教学中运用发现法,要根据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其灵活性较大,老师教学时应注意:1、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求知欲;3、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知事物的联系;4、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6、启发学生进行对比。参考布鲁纳的观点,我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在教科书的框架内尽可能多的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

  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的教科书已经给定了学生学习的知识框架(学生不可以自主的选择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师就应该在这个框架内尽可能多的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①首先,要注重启发学生对某一知识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问题和猜想(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技校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用来培养这一能力,如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一些问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物体加速度的研究过程、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的研究过程、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焦耳定律的研究过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猜想其中可能有一些是不正确的,或者说存在概念错误,还有可能某些真正的影响因素他们根本没想到,这时我们教师千万不可单纯为赶进度,将这一过程留于形式,而应该耐心仔细的引导学生根据他们平时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知识进一步分析,从而提出更多的猜想,这样对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②其次,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和验证猜想的方法、途径和工具(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了许多猜想,随后再根据各自的猜想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各个小组的学生自主的选择验证各自猜想的方法,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小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由于此过程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多的准备一些实验器材,以供学生选用),对于学生设计的某些典型的实验,教师还可将它介绍给其他小组,其他小组的学生还可以提出改进意见,这就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例如,在讲授技校物理教材中第56页,第三章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时,可提出需研究的课题: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本节定量地研究“加速度a与外力F和物体质量m的关系”。要求设计解决方案,包括实验装置、实验器材、要观察测量记录哪些物理量、根据数据分析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经一番思考讨论,学生会得出一些实验装置,然后教师加以引导并指导学生阅读书本,让学生统一认识到书本装置的好处。(之一小车匀加速直线运动便于控制),此时学生会提出书本图中用光滑木板,而这是理想的木板,我们实际并不能找到如此的木板,我们实际用的木板,当小车在木板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必然要受到摩擦力,此时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实际应为F合=F绳—F摩,考虑到实际中摩擦力测量并不容易,而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中如何解决这个摩擦力问题是十分关键的。由此学生再次展开讨论;如何来平衡这个摩擦力,经分组讨论,学生很快提出:只需把木板一端略抬高些,让木板与水平面形成一个倾角θ,让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Gx=G·sinθ来平衡这个摩擦力F摩,使小车放在这个木板斜面上恰好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决了摩擦力平衡问题后,学生情绪高涨,为自己探索的成功而兴奋,紧接着,趁热打铁,让学生思考本课题核心,加速度a与合外力F和质量m的关系,加速度a与合外力F、质量m两个变量有何关系,应如何研究。由于学生们在初中自然科学中学习电学《欧姆定律》时已学过类似方法。很快学生答出:采用“控制变量法”:先让两小车质量相同m1=m2,(控制一个变量不变)而让两小车受到的绳子拉力不同,测出相同的时间小车经过的位移,再由位移公式S=(1/2)*at2得a=2S/t2,从而研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F关系转化为位移S与合外力F的关系;再控制两小车受到的拉力这个变量相同F1=F2,让两小车的质量不同,测出相同时间小车经过的位移,仿前步骤,研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转化为位移S与质量m的关系,综合两次实验结果,同学们很快会得出,a∝F和a∝1/m的结论。

  在实验基础上,教师归纳牛顿第二定律,得出F合=ma。采用研究性学习这种模式后,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学生的情绪一直处于紧张而兴奋的最佳点,思维活跃,能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③另外,对于某些同学提出的设想,倘若短时间内无法在课堂内用实验验证,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课后去验证,当然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方法来帮助分析,例如,有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有关,而这一实验又不便直接验证,那么我们还可以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来反驳,我们假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是正确的,那么必然会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当速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将等于零,物体的运动将不再需要动力装置来克服阻力,这显然是错误的。对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也可采取这样的分析方法来反驳,假设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是正确的,那么反过来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也应该是正确的,试想,当我们推一重物很费力时,是不是只要将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缩小就可以实现省力的目的呢?显然这样的设想是荒谬的,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采用这种反证法的思想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有益处。

  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鼓励学生从事实(物理现象)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不管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都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把他们的亲身体验小结成结论或经验。虽然这样的结论并不是非常全面,但对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再引导学生做更为深入的分析,最终去伪存真,综合分析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法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另外一种做法也值得一提,那就是采用类比法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新知识与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类比,扩大他们思维的空间,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在现行教材中适合采用这种方法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如声波的传播形式可比作水波的传播形式、电流可比作人流或水流、电压可比作水压、原子核与原子体积大小的关系可比作乒乓球与地球的大小关系等,这些形象的类比是将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有效的融入课堂,对于某些抽象知识的理解非常有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打一些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来打比喻,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猜想对电阻大小可以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法对一个个因素逐一研究,然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比喻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有几位同学在讲解电阻随导体横截面的增大而减小时,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将电荷通过导体比作千军万马过桥,若桥越宽则军队越容易过桥,阻碍越小,那么电荷通过导体时导体横截面积增大,电荷通过时受到的阻碍也会越小,电阻越小。经过许多这样训练我认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类比能力,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的理解是否出现偏差,效果十分理想。

  3、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体验性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丰富体验,构建知识。如:1牛的力是多大,20牛的拉力是多大,这完全可以让学生去亲自体验:用手托起两只鸡蛋所需的力约为1牛顿,用手拉开易拉罐所需的力约为20牛顿。再如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开关门的过程中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三要素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测力计要保持静止,这一点也可以让学生将测力计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进行具体体验,显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要比在牛顿的著作中或在一本教科书中搜寻答案更有意义,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能力,而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

  三、课后辅以一定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目前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常用的一种形式,物理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生产科技结合十分密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适当开展一些与本学科知识有关的课题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都非常有益。

  1、课题研究要选好题目

  要搞好这项活动首先是选题的问题,研究课题的来源可以源于课本或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内容。

  如: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车床刀架上车刀受力问题、自行车上的力学问题、探究热水瓶内所盛开水的多少与保温性能的关系、调查不同服装材料的保温性能及其发展状况、学会抄读家用表(水表、煤气表、电能表)、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的体会、调查城市中的热岛效应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有趣而且贴近生活的好课题。当然课本中的小实验和小制作,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外研究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布置。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他们平时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他们所关心的话题,结合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加以应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冬天到了,大风天气很多,许多同学到了室外都喜欢躲到树后或墙后避风,但两者的避风效果显然不同,同学们之间展开热烈的争论,我就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课题————“障碍物对气流的影响”让他们课后通过实验讨论并验证自己的结论,结果全班同学都参与了这个课题的研究,得出了许多重要结论,在交流讨论时,大家又做了改进,学习讨论的热情非常高。

  2、课题研究的分组研究、总结成文

  课题研究的第二步就是分组研究、总结成文。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题,然后按照课题的种类将全班同学生分成几个专题研究小组,分别制订研究计划,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研究问题的直接感受,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都要作为一个参与者,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同时可以给于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各组成员定期进行中期汇报,教师做好跟踪记录以防个别小组半途而废,最后要求各组按照规范的格式总结成论文,以便进行班内交流。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我们还可以将每个学期学生课外课题研究论文装订成册。

  3、课题研究的讨论与交流

  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讨论与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用演讲的方式、做报告的方式(可配带电脑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答辩的方式等多种形式,交流过程中其它组的学生还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论文的深度,也有利于其它组学生拓宽知识面。充分体现了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受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做法,这里我谈了许多研究性学习的优点,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原因有二:第一,教学时间不允许;第二,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各有所长,“研究性学习”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性学科知识方面,其效率之高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两种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接受学习获得的知识可以用来解决问题,而发现学习也有扩大知识和检查知识理解得如何的作用,绝对不能以此来反对或摒弃其他学习方式。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使它的优势充分发挥,我们最终的学科教学必将变得丰富多彩,教学成果必将无比丰硕!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唐卫海 刘希平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xx年12月第一版

  2、《物理》(第三版) 全国技工学校通用教材

  3、《有效教学方法》 [美]加里D鲍里奇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4、《物理教学探讨》20xx。1

  5、《论研究性学习》王升(课程·教材·教法) 20xx年第5期P11~P15。

  6、《研究性课程的构建》谢树平.教育研究,20xx,(6).

  7、《基于问题式学习》张建伟.教育研究与实验,20xx,(3).

  8、《活动教育引论》田慧生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物理论文14

  摘要:中国的教育以脱节为特点,如果说你高中物理学的不好,不会特别影响大学物理。但是大学物理确实是高中物理在各个方面的延伸。不同的专业对于物理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高中的物理在教学方面还是不够严谨的,但是不能够说错误,因为都是特殊情况。大学的物理学是真正一般的物理学,现象也从最一般开始,这主要是因为数学工具的应用.这也更加符合物理学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比较;联系;区别

  真正的物理课程只有一门,那就是《大学物理》,一般情况下会在一年内学完.涵盖的面积比较广泛,但是不深入,可以说就是高中的基本知识的延伸,但是角度不同,不能再用高中那种特殊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因为问题在这里变得更加一般。

  对于我们这些工科的大学生来讲,物理不是一门全新的、陌生的课程,我们从初中开始接触物理知识,高中又学过三年的物理,这可能有助于大学物理的教学,因为我们已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也可能不利于大学物理的学习,因为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各方面有许多不同,我们已习惯于中学物理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将对大学物理的教学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正如俗话所说:一张白纸上好画画。所以,尽量做好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衔接教学,使学生尽快地从中学物理过渡到大学物理的学习,是大学物理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国中学物理教材和大学物理教材是按照物质运动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顺序展开,即以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的顺序排列.大学物理是在中学物理基础上的高一级循环.是深度、难度的增加;应用数学手段的不同(从应用初等数学到应用高等数学);是由定性分析过度到定量研究;中学阶段主要讲均匀变化,大学则进入非均匀变化状态.中学物理绝大部分概念、定律、定理、公式、法则在大学物理中都会再现,所以两者可比性强.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要求每一个中学物理老师当讲述某一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应知道这在大学教材中是如何讲的;也要求每一个大学物理老师当讲述某一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应明确该内容在中学教材中是如何处理的。

  一.教材的区别。

  从教材的种类来看:中学物理教材种类少,只有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二种版式;而大学物理教材种类多,据我们调查,现在各高校比较流行的大学物理教材版式有十多种。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中学物理教材的`内容虽然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大部份,但都是五大部份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不是非常紧密,物理中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已在数学课上学过,所以难度较小;而大学物理教材的内容虽然也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大部份,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加深和拓展,而且与高等数学知识的结合比较紧密,大学物理中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有许多内容学生在高等数学课还没学过,所以难度增加了。

  从教材的编写体系和书写风格来看:中学物理教材一般由演示实验、生产实际、生活经验等引入相关知识,配有较多的插图,所以比较形象生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区别。

  中学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多,所以教学进程相对较慢,老师有时间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对学生进行提问,并通过课堂演练题目的形式边讲解、边讨论、边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每一章节或每一部分内容结束后,安排课堂练习或习题课,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大学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 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堂练习、介绍各种类型的习题, 课堂上以老师讲解为主,要使学生当堂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有很大的困难,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总结和归纳。中学物理教学,以物理知识点的传授为主,将知识点讲深讲透;大学物理教学,以物理思想和知识整体结构讲解为主,主要是物理思想、方法的运用。中学物理中的许多物理现象都可通过实验进行演示,大学物理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不使用课堂演示实验的手段进行教学。

  三.教学信息反馈方法的区别。

  中学物理老师和中学生平时接触时间多,学生会随时随地向老师反馈有关信息,大学物理老师和大学生除上课外,平时接触时间比较少,学生平时很少向老师反馈有关信息,并且平时很少进行单元测验,课堂练习等,只能通过作业得到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由于部分学生有抄作业的现象,所以这样的反馈信息有一部分是不真实的。

  四. 学习方法上的区别。

  中学生,课后很少仔细阅读教材,课余时间用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就是求解大量的题目, 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大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上抓住重点、难点,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复习,总结,做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要有比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学习方法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得好,事半功倍;掌握得不好,事倍功半。 1.中学的题海战术和大学的理解分析大学物理的学习中要注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问题的分析。物理理论是高度概念化和定律化的知识体系,中学物理由于数学上的局限,很多物理概念无法用数学公式形式表示出来,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稍复杂一点的问题就要设法化为用初等数学可以解决的形式。使得学习的难点在数学技巧上,所以要多做计算练习,熟能生巧。而大学由于微积分的引入,使得各类物理问题大都可用相应的公式形式表示出来, 2.自学和课后复习大学学习也是一个自学能力培养的过程,大学的学习要注重课后复习和自学。中学时往往一个星期只学一个概念,一个公式,老师举一反三,学生在课堂消化理解;而大学往往是一堂课下来已翻过几十页,一个章节同时出现好几个公式。考虑到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大学课堂上老师不会再像中学那样面面具到,只是将问题的重点提出来,也不可能在课堂内消化全部内容,所以课后一定要自习,通过自学,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如果还像中学时一样完全依赖老师和课堂时间,势必会感到力不从心,学习跟不上。从学校到社会就好比一个人学走路。中学阶段是老师搀扶着行走,那么大学就是老师在旁看着,提醒你障碍,摔倒了扶起。最终才能走向社会,独自行走。大学就是这样一个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在这过程要练习自己走,才能学得更快更好。从中学到大学,不仅仅是学习内容上的深入和发展,更重要的学习方法的学习和练习,是一种思维锻炼。能否顺利地从中学学习过渡到大学学习不仅关系到大学能否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否掌握和应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处理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适应社会环境,

  而大学物理的学习又刚好是处于这个过渡时期,希望本文对这个特殊时期的教学和学习能有所启迪。

  五.学习目的和目标上的区别。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物质是在不停的运动;物质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它们既服从共同的普遍规律,又各有其独特的规律;对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研究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各个分科,而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因而物理学所研究的规律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可以认为,物理学是除数学以外,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当代工程技术的重大支柱,物理学的发展是推动整个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动力。

  虽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了学习中学物理的目的,但现实中大多数的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 因为目标明确,所以大多数中学生学习比较刻苦、自觉。同样,虽然大学物理教学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了学习大学物理的目的,但现实情形是,刚考入大学的许多新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标不确定;一些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目标是在期末考试中能够及格,拿到学分即可;

  六.总结

  大学物理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高中物理只是大学物理的基础。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嘴里说的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其实无非都是物理,不过是从浅至深,从易到难。

  能不能学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对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彻,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总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比如“能量”、“惯性”等等这些概念,单靠老师的“言传”并不能传神地表达出概念的真谛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会”才能真正领略出它的全部内涵,这种“意会”的感觉就只有靠我们对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才能体会得到,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意义正在于此。例如“摩擦力”这个概念,书中是这样下定义的:“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经过分析,我们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关键字句,“互相接触”、“相对运动”、“接触面上”“阻碍相对运动”然后琢磨、体会这些字句的含义。“互相接触”说出了摩擦力产生的首要条件,并由此可联想到它与重力、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触的物体就一定有摩擦力呢?显然不是,一个“当”字揭示出了“摩擦力”的产生必然是伴随着“相对运动”,那么什么是“相对运动”呢?“相对”二字应该是指这“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由此意识到判断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产生摩擦力的依据应该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而不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运

  动”,“接触面上”告诉了我们摩擦力产生的位置,而“阻碍相对运动”则说明了“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碍“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运动”,那么它的方向就应该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并由此可恍然悟到摩擦力并不总是阻力。经过这样的反复分析、琢磨,我们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会清楚、透彻,哪里还会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物理论文15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涵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其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而教育要最终回归生活,为改造生活服务,也就是说生活与教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二,社会即学校。学校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该教育思想主张学校将教育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中,将社会生活展现给学生,力求实现学校生活社会化,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改造社会生活;其三,教学做合一。是指教学本身就是教、学、做的统一,要加强三者的紧密联系,强调教法要适应学法、学法要适应做法,教学要以“做”为中心,即以实际生活为中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蕴含着终身教育思想、大众教育思想,是符合中国实际教育情况的教育理论,对明确教育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核心思想符合高中物理新课标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与教育要紧密联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借助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充分发挥生活教育理论在指导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具备问题性、真实性、生活性的特征,要使教学情境贴近现实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情境,而是要对生活情境进行加工和净化,使其符合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建立起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学习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学完力的合成与分解之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取一根绳子,在绳子中间系上一个重物,让两名学生分别拽着绳子的.两端,要求学生将绳子拉直,并保持重物处于平衡状态。但是,无论这两名学生怎么努力都无法拉直绳子,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无法拉直绳子呢?谁能运用刚学习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在引导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最后应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激发学生探究实际生活问题的兴趣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如伽利略在斜面实验研究中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奥斯特在大量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磁效应的存在,法拉第经过十年研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探究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活跃学生思维的最佳途径,通过引入生活教育理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经历中探究生活物理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尤其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和探究体验,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自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并能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例如,在教学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的手电筒,一个手电筒是生活中常见的装有电池的手电筒,另一个手电筒是手摇式、里面没有电池的手电筒。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手摇式手电筒没有电池也可以发光?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起来,这时教师打开手摇式手电筒的外壳让学生观察内部装置,发现手电筒里有磁铁和线圈,学生必然会想到手电筒发光与这样的装置有着某种联系。而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这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感应规律。通过将生活问题与物理规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成效。

  (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为生活服务。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就是要运用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而改变生活。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造成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只会运用知识解决书面上的习题,而不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此,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这一教学现状,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物理教学,将实际生活与物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放手让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再用物理改变现有生活。例如,在讲授完牛顿第三定律之后,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问题:在拔河比赛中,甲队战胜乙队的原因;人为什么能跳起;马为什么能够拉动车。如此一来,学生可以独立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并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结论:

  总而言之,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其实质是利用实际生活与科学研究之间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所以,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积极找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素材,通过加强生活与物理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物理论文】相关文章:

物理论文06-07

物理教学论文11-19

物理建模论文11-21

物理的小论文05-16

(经典)物理论文06-07

(实用)物理的小论文05-22

论文:学好物理的方法11-24

物理论文与小结11-09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集合]物理的小论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