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论文

时间:2024-07-05 16:30:58 物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物理论文【合集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论文【合集15篇】

物理论文1

  摘要:社会对工程实践及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要求高等学校教学要不断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改革。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在工科专业中具有支配性地位,对于培养学生具有足够职业胜任力的高校,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大学物理;应用型;课程改革;职业胜任力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教学改革及研究,在完成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衔接研究、大学物理与相关专业课程间的横向研究的基础上,调研国内其他高校大学物理改革状况,采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案,建立建设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将物理理论知识搬到实验室,让学生亲手制作教学仪器、演示仪器,提升大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各项能力的需求,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大学物理作为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我国当今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对于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尤为突出和重要,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要建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特殊问题特殊对待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

  2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的问题

  2.1中学学习物理实践课程的弊端

  由于各中学教学环境受各种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对高考升学率的一味追求,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学生对物理实验普遍掌握较差,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因此,物理实践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一大弊端。

  2.2大学物理课堂教学问题

  学生中喜爱物理课学生的比例有降低的趋势;大学物理公式繁多,涉及面广,实验基本都是一些测量和验证性实验,挑战性、兴趣性不高,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不高;每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往往不理想。再加上非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遍不考物理。因此,教师对该门课程的要求会逐渐降低,为了提高通过率,教师通常会优化考核方式。

  2.3高校采取的措施

  针对当前大学物理存在的教学问题,各大院校格外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实践证明,物理实验室建设得好,对学生有吸引力,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和准确。

  3改善教学状况,提倡实践性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目前,全国各地都比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胜任力的培养,推出各种竞赛项目,可以基于这些竞赛平台,搭建大学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的建立,对于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在实验基地中,学生可以根据现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物理实验器件、教学仪器进行制作、改革与创新。将物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诱导启发,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将经典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课后制作演示仪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第二课堂教学相结合;优化训练手段。在优化课堂训练的同时,优化课外实践,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4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的指导意义及价值

  4.1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演示

  实验是大学物理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学生、教师们将开展自制物理演示仪器的研究实践活动。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教具的作用,采用开放演示实验室让学生动手制作,真正亲身体验物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是大学物理课程由理论到实践转化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实验基地为开放性试验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基地结合物理知识制作与物理相关的实验器件、教学仪器等科技器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得教与学、学与应用紧密结合。

  4.2应用型人才培养得以深化

  该实验基地的成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校培养具有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为以后从事本与电子、通信、计算机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创建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使得科技创新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和当代科技技术发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4.3基地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竞赛技能

  大学物理这门课是学科基础课,基本是所有的工科专业的必修课,从职业胜任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以教改、优秀课为教学改革支撑,以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为孵化基地,将教与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逐步结合,打造良好的教学团队,学生物理科技竞赛团队,让大学物理这门历来难教、抽象,学生不爱学习的一门课,变成具有趣味性、兴趣性、竞赛型的基础教学科目。

  5结语

  物理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探索性工作。只是做了初步的实践探索,将来的研究和探讨路线还比较深远,但是我们有信心把这门课程改革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李荣,尹学爱,刘伟波.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物理通报,20xx(1):15-16.

  [2]徐志君,施建青.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xx(4).

  [3]赵瑞娟,刘兴来,杨艳,等.大学物理教学中“知识能力素质”的融合[J].物理通报,20xx(2):21-22.

  [4]雍永亮,李小红,陈庆东.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xx(1):88-89.

  [5]劲松,卢洵,王春迎.大学物理模块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xx,35(4):91-92.

  [6]林智群.多层面分层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思考[J].高教学刊,20xx(5):165-166.

  [7]史建新,陶平.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与学生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J].科技信息,20xx(34):98.

  [8]雍永亮,陈庆东,李小红.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教学探索[J].科技展望,20xx,26(2):182,184.

  [9]何丽娟,卢鑫.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xx(2):55-56.

  [10]张静,姜波.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xx(22):32-33.

  [11]李宏荣,王小力,田蓬勃,等.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xx(8):19-21.

物理论文2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人本主义学习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合,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人本主义思想与新的物理课程改革要求是一致的.在即将颁布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培养目标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模式.对物理知识以外的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体现了物理教学中学生的人本因素.由此可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主体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将正式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

  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发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发展个人素质的强烈愿望、物理现象和实验的吸引、弄懂物理现象产生原因的探求、通过高考和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理想等,在上述因素中,认知内趋力的因素对物理课堂教学影响明显.教师是采用外部强化去控制学生,还是采取一些方法去吸引学生对物理现象本身的注意,效果明显不同.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物理情境的创设,就是这个道理.

  人本主义学习论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改变讲述、演示、推导等一人包办的做法,给学生以更多的参与机会.从物理现象的感知,表象的建立,到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掌握,应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实验操作等发现问题.通过分析、思考提出假设,再通过推理、演算寻找结论.在上述过程的体验中,学生亲历了知识的构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反复的“探究──快乐”体会中,学习动机得到强化,物理兴趣逐渐形成.

  二、学习内容的加工

  罗杰斯认为,只有当学生正确地了解到所学内容的价值或用处时,学习才成为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新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已对知识内容上作了相当大的调整.在高中教学中,老师利用各种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对知识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将极大地改变目前教学中事倍功半的状况,取得满意的效果.

  1.密切传统知识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关注生活中的物理

  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经典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前人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在教学中,老师应设法将教材中脱离了实践的抽象概念还原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切身感受物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巩固知识,加深概念、规律的理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应当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习题教学是最容易脱离生活的环节,许多学生,甚至老师都错误地认为习题课就是做题、讲题.学生耐着性子一路做下去,最后甚至都忘了基本的概念、规律,只剩下满脑子的公式和符号.高效的习题课应该回归学生的生活.同样的题目,可以用传统的抽象、空洞的物理情景作载体,可以直接给出恰巧的数据,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甚至亲自测量获得数据作已知条件.两种做法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据报道,湖北有一所中学,校门正对一段下坡路,下坡路尽头则是一条繁忙的马路.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在校门口竖起一块“禁止骑车下行”的牌子,但屡禁不止.后来,一位物理老师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习题课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所任班级学生实际测量了这段下坡路的长度、高差、摩擦因数等数据,课上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推算骑车下坡滑行的加速度、由静止下坡到坡底的速度、有一定初速度时到达坡底的速度等,再结合对面马路上车辆的正常行驶速度、司机反应时间等估算刹车距离,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让学生通过实际测算对骑车下坡的危险性有了切身体会.有人可能担心,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物理教学,这种担心正是立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的.我们说,在新的教学理念中,类似的情况不是太多了,而是还不够.即便不能事必躬行,至少应建立起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广泛联系.

  2.重书本知识向当代科技的延伸,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高中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尖端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神秘感和强烈的好奇心.细心归纳一下,许多现代科技知识在高中物理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例如现代航天技术以匀速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为理论基础;低温物理对应热学知识;通讯电子技术对应电磁振荡、电磁波;光电技术、激光对应光的本性;计算机对应半导体;核武器、贫铀炸弹对应原子物理等.在教学中适当加入相应尖端科技的介绍,不仅消除了学生内心的神秘感,而且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泛化为学习当前知识的动机.

  三、学习方法的.掌握

  罗杰斯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取决于静止的知识.”很多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不是从现成的知识中学到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的.学生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经验,这是最宝贵的知识.与此同时,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同时获得了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这些方法和经验又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从而导致对各种经验的不断感受及对变化的耐受性.

  物理方法是物理学发展中的灵魂,高中教学中方法是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在实际学习中,物理方法的学习不如知识学习那样明确,因为方法是以分散的形式隐蔽在知识表述之中的.为克服这种困难,一方面学生要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论因素并努力加以掌握,另一方面则需要老师对重要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

  例如理想化方法、控制变量方法等.这些方法是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一般在学习进行到适当阶段时正式提出,在后续学习中不断运用.高中物理中,理想化方法的提出过程是这样的:在“力”一章中通过光滑斜面、轻杆、轻绳等渗透理想化思想,在“物体的运动”一章正确运用理想化方法引入物理模型──质点.然后在后续学习中出现了理想化方法的大量应用实例,如简谐运动、简谐波、理想气体、点电荷、匀强电场、匀强磁场、光线等概念模型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弹性碰撞、机械能守恒过程等物理过程模型.控制变量法的提出与之类似,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过程中第一次正式接触控制变量法,随后在单摆振动规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得出过程中强化和应用.

  由于物理科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它的研究方法也具有一般科学方法论的价值,其应用范围早已超出了物理学科本身,对于其他学科的研究,以及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这一点,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提出“教会方法,教会学习”的口号.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师生关系的品质,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相信学生,不用外力强加;真诚对待,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总之,教学中始终要牢记是“人”在学习,是具有独特品质的人在学习,致力于培养创造性、建设性、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力求学生在物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物理论文3

  一、把握好情感教学第一关键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学生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充满信心和激情,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渴求知识的学生的热爱、对所教物理学科知识的热爱,创造有个性情感的学习氛围。要取得师生情感的良好效应,还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懂其想,释其疑,一切从学生出发,平时善于用鼓励性的词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对其闪光点要充分的认可,鼓励他们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自然而然的思维地创新性和发散性得到培养和发挥。师生之间能在教学中产生共鸣,增进感情交流,由喜欢物理教师,转而逐渐喜欢物理学科,从而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动机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使学生维持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是关键。创新是首要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而疑问也最容易诱发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旧引新,精心设疑,诱发思维,点拨思路,提问不断创新,方法不断更新,变化多样,层出不穷,“新”在关键处,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新知识,不断地激活学生求知的需要,从而维持学生的高涨的学习热情,达到教与学的双收结果。

  二、把握好情感教学第二关键点———使学生热爱物理

  现行九年制初中物理教材,很注意情感因素开发,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第一,图文并茂,增进直观感。让学生直接感知的.不只是空洞的文字,同时兼有丰富多彩的图片,这样可以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第二,将章节的知识以提问的方式摆在章节的前面,使学生自觉地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增进了学生的求知激情;第三,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证明前人对某一问题的结论的正确性。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或操作,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对物理的热爱。因此,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出发,应把握好以下三点:

  1.切准“教材特色”,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下,物理教材充满了趣味性,各种生活中不同的物理实验、物理现象、物理故事,都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多做相关的实验,使学生在心里产生对物理知识的需要。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创设各种有趣的物理情境,启发学生产生好奇和疑问,以保证学习物理的持久兴趣。在此注意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例如“:哪些是物理现象?哪些是物理概念?哪些是物理规律?概念是怎样形成起来的?它的含义是什么?规律是怎样得出来的?过程又是怎么去探究的?为什么产生这个物理规律”等等。经常引导学生主动问自己为什么、怎么做,养成了这种习惯,就会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明显提高,这为他们热爱和学好物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注重激活学习物理知识的潜在动机行为

  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潜在动机的行为,对相同知识进行不同方法的探讨,最后得到相似的结果,给予相应的肯定与认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心、激励、唤醒、鼓舞。”最成功的教学是唤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因为动机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起点,是他们学习的内部起点,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推动学生成长发展的内部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领域似懂非懂,从而产生心理不平衡的需要,激活潜在学习知识的动机,他就会去喜欢它,去钻研它,就总是会心情愉快地学习,而且很容易学会、学懂。因此,课堂教学应以激活动机为中心,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渗透激趣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善于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兴奋的心理状态,处于动手动脑和积极思维活动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注重思想的渗透,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需要

  在心理学中,需要是指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需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日常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物理现象,结合生活实例不断引导学生意识到物理现象的存在,思想中相应的渗透关于物理知识的引导,从而在心里产生对未知事物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进一步对知识进行认同和整合,达到对知识的认可,同时也就打开了通往学习物理知识的大门。

  三、把握情感教学第三关键点———从科学家对科学执著追求的事实中,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增进对知识追求的科学态度

  没有科学的态度,是不可能探求到知识的真谛的。同样没有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也不能获得知识的真谛。所以只有对学生进行科学追求的情感教学,学生才会从科学家那种对知识追求的科学态度中感受到“物理知识虽是枯燥的,但成功是无限喜悦的”这句话的真实所在。总之,我认为情感教学与物理教学息息相通,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把握好了情感教学艺术,就会使物理教学质量跨上一个新台阶。

物理论文4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物理教学的质量。

  物理实验能力是由观察、思维、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综合能力,因此必须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指导学生在每一次实验前都要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正确选用实验仪器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清楚本次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及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样学生在开始自己的实验时才会有目的性地进行活动。如课本“测小灯泡的功率”实验,写了这样一段“常用的小灯泡标着额定电压(1.2V、1.5V、3.8V),而未表明额定功率。这个实验里我们要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小灯泡不在额定电压时的实际功率,并加以比较”;又如“研究电磁铁”实验,课文中这样写:“电磁铁有什么特点?它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请你自己做实验来研究”等等。这些实验没有明确指出实验的目的,但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也能从字里行间领会实验的目的。

  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1.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每当学生接触一件新的实验仪器时,教师应将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详细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在使用或操作仪器时心中有数,不至于因害怕而不敢动,或不明确使用方法而胡乱操作。初中物理实验中比较基本的实验仪器,如托盘天平、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在使用时有各自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应做好巡视,发现有违反操作规程的作法应及时阻止,并加以正确指导。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不要急于进行和完成演示操作,急于从实验现象和物理事实中建立概念与归纳规律,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能力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可在在演示前将该实验设计思路、所选取的仪器介绍给学生,在演示过程中,要把实验仪器的安装、线路的连接、图形的绘制等工作仔细地显示给学生看,并向学生交代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使学生在看完教师的演示实验后,不但从中理解和掌握了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也学到了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排除故障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短路”时,教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排除,而要认真地和学生一道分析产生“短路”的原因,并训练学生正确地排除。对于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或一些基本仪器的排除故障方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使之在知识运用时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得心应手地处理。

  三、制作适当的物理实验习题,训练学生解答实验题型的能力

  这类的习题包括几个方面,例如以下题型:

  1.关于仪器使用的.实验题

  例:使用托盘天平前必須调节天平的平衡,其方法是先要使横梁上的游码对准横梁标尺的(),然后再调节(),使天平平衡,其标志是()。

  2.关于选用实验器材的实验题

  例: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器材有:小灯泡(额定电压为6.3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3A)一个;电流表(量程分别为0.6A,3A)一个;电压表(量程分别为3V,15V)一个;2V、4V、6V、8V的电源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

  电源应选();电流表的量程选();电压表的量程选()。

  3.关于实验方案的实验题

  例: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有托盘天平、直尺、弹簧测力计、量杯、水、细线,你能不能根据现有器材,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测出长方体金属块的密度?

  当你选定方案后,回答下列问题:

  a.写出你选用的几种器材的名称;b.简述实验步骤;c.写出求金属块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4.灵活运用知识的实验题

  例:某同学在电路接好后,(由电源、两盏灯、一个开关、导线)还没有闭合开关,两盏灯都已发光,当闭合开关K时,电灯L1仍然发光,L2熄灭,请你找出该接线中的错误。类似以上各种类型的实验题还可以举出很多,如果教师注意多让学生进行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无疑是有好处的。

  四、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对于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充分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意义。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是很有必要的。不少有经验的教师对课本中的物理知识采取先让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在课堂上用理论推导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实验能力,还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实验活动

  实践证明,课外物理实验搞得好的班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浓厚,对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牢固,同时实验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课外实验可以用瓶瓶罐罐等日常家庭用品及自制简单仪器进行。学生在设计实验、制作仪器的过程中由于眼、手、脑的积极配合,大大训练了思维和操作能力。从目前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有些物理教师怕课外物理实验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而忽略这项活动,使中学生的课外物理实验成为一个薄弱环节。实际上,很多事实已充分证明,课外实验搞得好的学生,比起其他同学来,学得更积极、主动。

  总之,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如何尽快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通过实验教学的途径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中正在积极探讨的问题。但随着这一问题的不断解决,实验教学必将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物理论文5

  文献综述

  对跨国公司从东道国撤资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很多学者是基于某些具体案例来研究跨国公司撤资问题,形成了部分跨国公司撤资理论,但还没有形成体系;国内对跨国公司撤资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学者提出撤资理论进行综述,然后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影响及防范措施等,也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国外对跨国公司撤资的研究

  (1)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分类的研究

  Casson(20xx)以克莱斯勒将其在英国的子公司出售给法国标致汽车公司作为案例,对跨国企业撤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要将撤资分为关闭型撤资与转让型撤资。

  Benito(20xx)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将撤资划分为自愿撤资和非自愿撤资。非自愿撤资是指无论跨国公司意愿如何,被迫退出在东道国或地区的生产经营,也称被迫撤资。自愿撤资是跨国公司根据国外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或母公司发展的需要,自行决定的撤资行为。

  (2)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原因的研究

  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都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原因进行了研究。

  Boddewyn(20xx)认为,不良财产绩效、前期投资可行性分析不足、经营环境改变、缺乏合适的资源、组织结构因素、外部创新的压力以及国别差异导致的东道国经验不足是跨国公司海外撤资的重要原因。Hamilton和Chow(20xx)经研究发现,外部环境的影响、公司组织出现资本短缺或高度多元化等特征和公司不良的财务状况是导致公司做出撤资决定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在所有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被撤资单位所获得的投资回报低,其次是其成长前景差。他们强调了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成长状况对撤资的影响。

  可见,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不良财务绩效是撤资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3)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条件的研究

  Boddewyn(20xx)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三个前提逆转过来,提出跨国公司从国外撤资的三个条件:企业不再拥有比其他国家企业更强的优势;企业还拥有竞争性优势,但该企业认为与其通过对外投资运用这些优势,不如将其出售或租赁给国外企业;在企业看来,凭借其内部化的竞争性优势在国外进行生产已不再有利可图,也即通过出口比对外直接投资更为有利。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要求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促成对外投资。而在Boddewyn看来,从国外撤资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中的一个就够了。

  (4)对被撤子公司自身特点的研究

  一些学者从海外子公司建立方式、经营特点及与母公司的关系等方面来研究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

  Mariotti和Piscitello(20xx)研究发现,在面对不熟悉的国外市场时,规模大的和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通过不断学习和收集信息,可以支持有效率的投资和撤资决策,其撤资行为更可能是出于竞争性业务重组而进行的进攻性自愿撤资。而规模小、经验少的跨国公司会采取一些冒险的试验性战略,其结果更可能是因为失败而撤资。

  Griffin(20xx)以爱尔兰CDMI公司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如果跨国公司母公司实行多元化的'战略,其子公司撤资的可能性较小;相反,如果跨国公司母公司的战略比较单一,其子公司往往有较大撤资的可能性。

  (5)对撤资决策过程的研究

  (20xx)认为撤资决策过程不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由多种行为模式组成,撤资决策要经过识别、发展、选择和执行程由四个不同的阶段。

  虽然国外学者从多方面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进行了研究,但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撤资所采取的撤资方式和撤资决策整体过程的研究还不够详细,也没有学者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进行专门研究。

  国内学者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跨国公司撤资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学者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并结合我国实际,简要地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影响等。

  (1)关于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原因的研究

  自东放(20xx)认为,跨国公司撤资的现实原因主要有市场期望与现实反差巨大,国际资本流动特征的变化,东道国市场状况的变化,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与有限信息,合资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张建民(20xx)和杨龙(20xx)等认为,影响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竞争强度的加大、信息不对称、跨国公司归核化战略的实施、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政策的不稳定性这五个方面原因。毛蕴诗(20xx)认为主要原因是市场估计与营销策略失误导致市场表现不佳,合作伙伴及合资方式选择失误削弱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内部化优势,中国本土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其他跨国公司的涌入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王水娟、许长新(20xx)在梳理和介绍有关国际资本外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与撤资密切相关的五个因素分别是:不确定性、产业演化、多元化程度、国际化生产网络和集聚经济。

  (2)关于外商在华撤资影响的研究

  马全军(20xx)认为由于国际直接投资活动对我国的就业、资金的获得、技术和管理的引进与提高、国际收支的改善乃至政治稳定等经济政治诸方面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总体上要大于负面影响,反过来,作为资本回流的国际直接撤资不可避免地在上述诸方面甚至更广泛的范围内对我国将产生种种消极影响,并且这种消极影响远远大于其正面意义。刘畅(20xx)认为跨国公司撤资现象增加过快,就会令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雪上加霜,同时引起我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减少,导致由外资企业带动的出口大量减少,进口增加,从而给平衡经常项目增加难度。

物理论文6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大学生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它也是四年大学学习中唯一一门涉及到各个学科并与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相联系的课程。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思维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本科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学生的物理基础参差不齐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大学物理课时不断缩短,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仍采用对学生一样的要求,一样的目的的教学模式,就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质量差,不及格人数偏多的现象。同时,不同的专业,对大学物理要求的重难点也不一样,这要求大学物理教学要与各个专业相结合。另外,由于每个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兴趣和爱好不一样,他们对大学物理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差别也比较大。这些因素加起来要求大学物理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1,2]。我校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物理基础及个人兴趣和爱好,对大学物理课程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模式。

  1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3,4]我校在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中,依据不同专业特点,学生基础知识及个人兴趣和爱好等实际情况,实施了分层次教学。

  1.1教学班级的分层目前我校面向全国招生,招生类别包括一本,二本,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学生在物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此,我们首先根据招生类别将大学物理分为三类,将一本分为大学物理I和大学物理II、二本为大学物理III。具体来说,我校共有8个学院39个理工科专业开设大学物理必修课。我校按专业把一本大致分两大类:第一类:机械类,电气类,土建类,计算机类;第二类:食品类,化工类。第一类上大学物理I(分两学期上,每学期各上56学时),第二类上大学物理II(分两学期上,一学期56个学时,另一学期32个学时),二本上大学物理III(64学时,一学期上完)。同一类别的'学生,由于地域差异以及个人兴趣爱好不同,学生入学时物理成绩差异也比较大。因此我校在同一专业类别中依据学生一年级上学期的高数基础、高考时物理成绩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大学物理I和大学物理II又分为英才班和普通班。英才班由学生自愿申请再经过老师选拔组成,并由有经验的老师担任。普通班也是学生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任老师组成教学班级。同一个教学班级在上课内容和设问等方面也要求老师体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的分层次教学理念。

  1.2教学内容的分层我校由于专业较多,而且各专业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大学物理I、II和III的教学大纲,设置了大学物理I、II和III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计划,对大学物理I、II和III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从而更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比如:机械类、土建类我们重点讲解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等内容,电气类、计算机类我们重点讲解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等内容,而食品类、化工类专业我们重点讲力学、热学、原子物理学等内容。同时,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大学物理I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而且要在理解概念和定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而对大学物理III的学生则只需要理解基本概念和定理就可以了。因此,课外作业也不一样。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了大学物理I、大学物理II和大学物理III的作业。作业中除了一些基本的练习题是一样的外,其它都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充分体现了分层教学。当然,对英才班的学生除了这个基本的作业以外,老师还为学生准备一些与各自专业相关的开放性的作业和课外实践。考核方式分层。我校根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考核方式。对普通班的学生,我们采取平时(30%)+期末(70%)的考核方式。当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分别设计了大学物理I、II、III的考试试卷。试卷难易区分明显,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而对英才班学生,我们采用了“课堂讨论(20%)+课外实践和作业(30%)+考试(50%)”的考核方式。在教学中老师会根据上课内容提出一系列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堂生讨论并回答,或者让学生分组对某些问题在课外进行准备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各组之间分别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答问题,最后老师给出评价和总结。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有没有新的想法和见解都是课堂讨论考核的依据。而课外作业完成的情况,上交的实践研究论文的情况,以及是否积极地参与了大学生科研和物理竞赛等等则是作为课外实践和作业考核的依据。

  2结束语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并能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5]。我校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基础知识及个人兴趣和爱好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是对高校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有效尝试。当然,如何更有效地在大学物理课堂上实施分层次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文新,徐翠艳.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8(3):262-264.

  [2]李春燕,欧阳秋云,齐立红,刘艳磊.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08:48-50.

  [3]薛锐,许丽萍.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xx,11:11-12.

  [4]于慧,许丽萍.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12):422-426.

  [5]张瑞瑞,覃春记刘凌辉杨铁柱王秀珍.大学物理课程按专业分层次多模块教学的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xx,31(8):66-70.

物理论文7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保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物理的方法,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渗透了一些自己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理解。

  关键词:学习兴趣方法成功物理教学师生关系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不喜欢某一学科,最终将导

  致该科目的成绩下降,甚至放弃该门功课。类似例子比比皆是,所有的人都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愿意学习、乐意学习、主动学习,就会事半功倍[1]。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温室中的幼苗,经不起太多的打击,特别是物理课,许多学生反映难学,面对一道道物理题,就像雾中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其实,难不难在于学生对该科有没有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从而提高物理成绩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做如下浅谈:

  一、由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常听学生私下说:某老师说话不好听,受不了她的刻薄,不愿意上她的课等,继而一下子就对该门功课失去了兴趣,学生去学校是为了学习知识,一个合格的教师都认为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是人生一大乐事。然而,有的老师,把自己的位置摆的过高,学生不敢亲近,如何传授知识呢?有这么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我总是想办法让学生喜欢我,同时点燃他们热爱物理的火花,并经常关注他们。初识李铮发现其特爱下五子棋,物理成绩53分。我是初二下学期接他们班物理课的,课前一分钟,他还在用铅笔和同学下五子棋,一上课,我就把他点起来,告诉他53分不是他的真实成绩,他纳闷,以为我在批评他抄袭,我接着说:你五子棋下得很好,脑子肯定聪明,稍加努力,再多考上50分不成问题,并约好放学后和他一起下棋,继而和他成了好朋友,送给他趣味物理书读,每次上课前,他主动和课代表一起帮我准备实验用品,并期待着上我的课,期末物理考了118分的好成绩,由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爱屋及乌,愿意学物理,可见感情的力量是神奇的。

  二、用幽默的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习兴趣

  1、用优美的语言熏陶。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授课时做到时有起伏,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而不喧,低而不闪,时而用学生的语言来逗笑,适当地添加些英语调味等,通过幽默地语言来激发学生思维兴趣[2]。

  2、用高科技知识吸引。介绍宇宙飞船、能源方面的知识,如潮汐能,就是由于地球、月球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造成海水的定时运动。核电站反应堆大量泄漏时,可喷洒铅砂,堵住火口,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等高科技知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3、用多媒体刺激感官。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入课堂,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节省教学时间等,已被教师认可。其电脑动画,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这样增加许多动感,使学生能直观感受物体的运动过程,使图文声像集于一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同时互联网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

  4、用科学家轶事趣导。物理知识的发展,规律的发现与发现人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这些人物的高尚品格,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本身认识的力度,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规律的由来与发展中的人和事建立起同一感,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如爱迪生的第一个发明问世,是经过上千万次的实验得来。法拉第、牛顿等物理学家都是在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的斗争中,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这时再告诉他们:老师相信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将来一定也能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这些内容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正如学生所说的“有志者事竟成”,我要去拼搏。

  5、用故事解疑答难。故事有其丰富的内涵,学生愿听也乐听,每当遇到难理解的物理问题时,就把它们编成小故事来化解。如:讲动能和势能的转换时,讲古时候猎人捕熊的故事,熊爬树上取食物,往上推开木头,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以及熊从树上摔下来,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的能量转换,又如:讲力的相互作用时,讲幽默故事菠萝打头,哪个更痛等,自然而然的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听后不觉得难,反而觉得有趣[3]。

  三、体验成功强化学习兴趣

  实验证明,哪门课分数高,学习哪门课的劲头越大,兴趣越浓,自信越强,即成功的乐趣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不着去激发尖子生的学习兴趣,对成绩平平的大部分同学来说,应让他们提高自信,体验到成功的乐趣[4]。首先给他们讲提高自信的方法,其次利用平时考试的机会,采取成绩差的手松点,让他们觉得成绩在螺旋上升,或者不经意地给他们透露些题目,但最终目的是想办法使学生掌握知识,或者把第二天要讲的题目,提前给个别同学先讲,等正式上课的时候再提问他们,能答出后,一天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过得好开心。经过一段时间后,兴趣就上来了。每个学生都愿获得成功,老师们得给他们制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如果说学习是一条漫长的路,那么学习方法就是穿在脚上的鞋,穿上合脚的鞋才能走得远,同样,只有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取得最大的成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首先,让学生养成预习和及时复习的习惯。其次,给他们讲怎样听课和做笔记。第三,如何做好实验,并将知识用于实践。第四,讲解物理习题的规范要求。如:力学中画完整的受力图,重要的演算步骤等。第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训练及题型的归类、整理等。能掌握这些方法,在物理学习中就可得心应手。

  本文从师生关系的知觉兴趣入手,到成功体验的因果兴趣,最后到学习方法提高的理论兴趣。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和确认等,使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综上所述,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会使学生有求知欲望,才会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苏】D.A苏霍姆林斯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71-172.

  2.卢元铠、陶礼光、陈爱蕊、钟祖荣: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88-89

  3.攸玫,宋海英,苗琳,毛正文.趣味数理化【M】.海南省海口市:南方出版社20xx.376-377页

  4.董进宇:激发兴趣,引发动力【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xx.78-79

物理论文8

  摘要: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我国教育正在全面进入新一轮改革创新,在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挖掘物理文化因素,帮助学生在学习大自然物理知识的同时,丰富自身物理文化素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物理推理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在生活中充分发挥物理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本文站在文化视角,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进行分析,希望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能够形成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物理;文化视角;新课程教学

  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都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事实,而基于文化视角研究新课程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对话,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一种以教师为指导者,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格局,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有义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才能更加全面的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

  1.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作为新时代的物理教师,应该学会接受新鲜事物,学会多元化文化,只有先将自身充实起来,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和运用能力。由于物理理论知识与外国文化联系很紧密,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对外国文化进行研究,从而加深对物理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并以自身求知探源的精神感染自己的学生,满足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

  1.2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物理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在今后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分出一部分时间对物理文化进行讲解,以文化中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并通过物理文化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树立伟大的物理理想,向无数做出突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们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打破传统应试教育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限制,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转变狭隘的教学目标和观念,实现真正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

  1.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知识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学习并吸收新型文化,对于像计算机技术、文学、历史、艺术、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都要有所涉猎,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促进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从实际教学活动方面进行分析

  2.1强调联系生活实践

  在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很多学生认为高中物理知识难度比较大,尤其是一些女生,在理性分析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现象,但是当听到教师分析时又觉得并不是那么难,只是自己没有找对分析的思路和步骤。那是因为教师在分析知识点的时候能够将其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结合在一起,物理知识就变得简单起来,同样如果学生能够灵活的将物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建立联系,也可以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和技巧。同时从物理文化角度入手,学习物理公式来源,理解前人得到公式的过程及背景,才能正确运用公式和理论知识。

  2.2鼓励学生培养质疑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高中物理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光靠教师不断讲解是无法将知识讲解透彻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培养自身质疑和探究的学习习惯,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抱以质疑的态度,通过与同学讨论交流制定验证方案,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然后实施验证方案。通过质疑、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交流不仅可以提高物理逻辑思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物理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选择合理的合作学习内容。然后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同学分为若干组,要充分发挥尖子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带头和促进作用。

  2.4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

  传统应试教育给物理教学评价方式留下的弊端就是形式过于单一,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能力高低,甚至有时候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努力寻求新的评价方式,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文化视角对物理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进行分析,可以选择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家庭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多方面结合的方式。

  3小结

  相信每位一线教师都可以从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从文化角度重新考量高中物理教学,将创新想法融入到物理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新华.探析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xx.06:13-14

  [2]王艳玲.“局外”与“局内”:多元文化学校情境中教师的跨文化适应及其课程实施取向探究[J].全球教育展望,20xx.04:45-58

  [3]续佩君,薛永红.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J].学科教育,20xx.10:13-16

物理论文9

  一、生本教育概述

  首先,是“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生本教育,以“生”为本,把学生放在所关注的首位,先帮助学生获得成长,再帮住学生获得好成绩.学生快乐、自然地成长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则是本末倒置.其次,是“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虽然教师与学生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但是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在精神上是独立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注意倾听学生的需求.最后,是“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这是指在教学课堂里,教师可以适度放手,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的舞台,获取新知识的训练场.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管理人,必须仔细研读高中物理课程和教材,对所要教授的章节和知识点必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充分依靠课程和教材,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备课,设置好每一个小节,同时还需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教学.

  1.课前预习

  预习、复习是学习的必要步骤.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即使不预习,也不影响听课的质量,为何还花许多时间去做这样的作业呢,还不如用来复习其他功课呢.孰不知预习是对第二天所要教授的课程有一个初步的、大概的了解,从预习的过程中找到问题,标记出感到疑惑的地方,方便第二天有针对地听讲,如果没有预习的过程,就不会有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因此,这个过程是极有建设意义的.当学生积攒了问题后,可以到课堂上与小组成员进行深一步的讨论.

  2.课内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人数进行分组,以6~8人为一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时感到疑惑的地方进行讨论.生本教育,倡导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助合作、共同成长的关系,而不是竞争的关系.“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小组成员中,或许就会有能够解答疑惑的同学.这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团结的意识,这不仅仅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一道美好的风景线.

  3.班级交流

  当班内小组讨论结束之后,就会对本科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选取一位代表,总结小组讨论的问题要点、结果及讨论的体会,在班级上做报告.如此,每位学生都要有参与课堂的谈论中来,也许教师需要重点阐述的知识点,学生在讨论结束后已经全然掌握.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当然,学生们讨论的结果也不一定全是正确的,这时候就需要园丁出场了.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小组点评,激励与鞭策同时进行,并将课程内容进行重点勾勒.

  三、典型案例

  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按照“课前预习、课内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对课前任务进行布置,要求学生放学后利用课余时间,专心预习新的内容,并标记出有疑惑的地方,并注意以下几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重的东西要比轻的东西落地快,你认同吗?找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文章读一读,并联系教材内容.想一想伽利略是如何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呢?其次,要求学生课内开展讨论.讨论一下先前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所看、所想、所问,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提示学生,事实和真实都是需要探索和实践才能够真正获得的,要具备探索精神,勇于探究.最后,在小组成员讨论之后,教师先不忙总结,用实验说话.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堂小实验,验证伽利略的说法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生本教育的内涵,针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阐述了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施步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教师与学生各自站好位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充满乐趣及探索气息的课堂.

物理论文10

  一、能量守恒定律

  对于能量尤其是热能的转化已经形成了一门新的学问叫作传热学,专门研究如何使热量更有效率的传播和加以利用.电视信号塔将电能转化为了电磁波,于是就专门有一门学问来研究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能量传递.事实上,人们除了对能量的总量关心之外,对于能量的传递和转化方向更加的关心,于是形成了犹如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样的一系列定律定理.能量转移的方向与总量没有关系,能量的“势”在能量传递和转移的过程中掌握着方向,电能是靠电流进行转移的,电流的方向正是电势的方向,电势差决定了电流的方向及大小;热能的“势”叫作温度,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而不是从能量多的物体流向能量低的;由相对位置引起的能量在物理学中被直接定义为势能,代表着重力的方向,势能也是沿着这一方向进行释放从而转化成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是一个合成的物理量,由质量和速度相乘得到,由于速度是一个矢量,动量也就成为一个带有方向性的矢量,矢量就意味着角度.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它是一个实验规律,也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出来.在高中物理中,但凡遇到碰撞的问题,首先要列出的往往就是动量守恒的方程,由于这里面涉及两个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四个量,在结合动能守恒定律,对于相关的任何一个物理量都可以轻易推导出来,从而得到结论.动量的变化带来了冲量的变化,事实上冲量成为了动量变化的原因,于是一个公式便诞生了,在经典物理学中,Ft=Δmv,这个公式用于解决外力对系统的动量变化,如果力的方向又恰好在物体运动的方向上,那么利用Fs就可以算出外力对系统所做的功,于是根据动量守恒方程与能量守恒并联可以计算出所有相关的物理量.动量守恒的另外一个最典型的运用在物理学中被称为“反冲”,当一个物体向一个方向喷射出高速的气流或者粒子流,其本身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用获得加速度,在这个过程中,喷射的气流或者粒子流的动量与自身获得的动量在数量上相同并且在方向上相反.这个现象在航空航天技术上得到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我国的天宫一号空间站底端就安装有主喷射口用来调整速度和四个方向的副喷射口用来调整运行的姿势.当主喷射口向后喷出质量m1速度为v1的气体时,航天器向前加速的动量是m2Δv,而在数字上m2Δv=m1v1.同样的原理,通过控制副喷射口喷射气体,可以调整航天器的运行角度和运行姿势等.在高考的物理题目中,动量守恒是一个必考的内容,一般都会涉及碰撞、航空航天及火箭发射等,在复习的时候,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精准把握,能够帮助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质量与质能守恒定律

  在经典物理学中,质量仅指静质量.一个物体,无论形状怎么奇怪,甚至在质点的概念中可以忽略大小形状,但总是有一个比较精确的质量,无论是大至太阳、银河系还是小至原子、电子.在高中物理学的经典力学中,这些精确的质量是不可能被创造出来或者消灭掉的.两个随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说明质量是产生万有引力的原因.物体的惯性仅与其本身的质量有关,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这说明质量是惯性的产生原因.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大到天体宇宙,小到原子电子甚至夸克,在目前的物理学中,它们的'质量都可以当成常量进行计算.通常情况下,高中物理中不涉及质量的变化,除了有关连接体的问题值得注意之外,也就无所谓“质量守恒”了.当相对论将物理学带入到高速运动的范畴之内,以上的结论就显得不那么准确了,事实上,当物体的运用速度加快可以与光速比拟时,所谓的“质量守恒”似乎变得不成立了.质能守恒是现代物理区别于经典物理学的一个关键公式,那就是在这个定律中,质量与能量开始统一,并且符合简单的质能转换方程E=mc2,从而突破了之前单纯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标志着一个在宇宙中更加普遍适用的定律的发现.太阳的燃烧靠的是氢元素的核聚变从而将自身的质量转化为了能量,其中一部分来到了地球,才有了我们的勃勃生机.原子弹的研制正是基于爱因施坦的这样一个公式,同时核能的和平利用也同样引人注目,成为改变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一个理想方案.质能守恒在高中物理课本中作为一节选修的内容,由于与世界话题原子弹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引起很多高中生的注意力.在考试的过程中,这部分内容由于是选修,所以基本上都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了解一些这部分的知识,对开阔视野有很大的益处.

  四、结束语

  高中物理课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知识点很多并且冗杂.但是,在教授的时候,老师应该教会学生认真总结,将复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组成高中物理的知识框架,从而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质量守恒”及质能守恒被作为几个大的学习重点,将速度、质量、势及能量等物理量串联起来,为高中生对于物理的学习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物理论文11

  摘要:物理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作用。课堂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主要平台,教师要从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基础,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使用符合高中物理教学要求,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主动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内容,完善物理综合素养。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现状,阐明探究性教学开展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学习兴趣;提升趣味性

  一、引言

  物理不同于其他高中学科,它的综合性更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因此,大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忽视了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改变这个教学现状。教师在探究性实验开展过程中要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作为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有针对地教学,保证每个学生在探究性实验教学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激发探究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中,大部分教师会持有错误的教学观念,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点的讲述,将学生变成了物理知识点的被动接收者,导致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是探究能力较差,同时在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中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观念,将探究性实验当作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要适当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发现物理探究的魅力,激发探究欲望,为下阶段的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明确学生的兴趣所在,将其作为探究性实验设计依据,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实验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在潜移默化中使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探究水平,改变学生对物理的刻板印象。例如,在进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会重视探究性实验趣味性的提升。课堂的开始我和学生一起温习了上堂课讲述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应知识点,接着我拿出一个打点计时器,学生对它充满了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主动要求进入实验室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点。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会做出适当指导,但是不会过分干涉,目的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我要求学生探究书本中讲述的“逐差法”,运用它来验证物理关系式。由于之前探究性实验课堂趣味性的提升,学生积极地探究“逐差法”运用方法,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在有趣的探究性实验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课堂,完成相应任务,巩固物理基础。

  三、开展合作探究实验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

  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重要保障,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式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明确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因为先天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出现了物理能力的差异,教师在开展合作式探究性实验教学时要正确处理能力差异问题,一是遵守小组成员分配的公平性,保证每个小组中既有能力突出的学生也有现阶段相对落后的学生,二是秉持互补性原则,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有效的组合,在合作探究中取长补短,一起进步。合作探究实验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新的物理学习途径,能有效节省学生课堂时间的浪费,提高实验探究效率,并且在合作中出现思维的碰撞,完善物理素养。例如在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教学时,这个实验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因此,我会根据课前对学生能力的了解对他们进行小组的分配。在课堂的开始我先让每个小组中物理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为其他小组成员讲述这个实验的原理,为下阶段的实验开展打下基础,接着我要求小组通过合作来完成数据的测量,并且通过数据探究来得到“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自由的物理实验氛围中,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和理论基础好的学生努力合作,保证实验的成功率,最后通过实验数据的探究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合作式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了物理知识点的探究中,展示了探究性物理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

  四、开展课外探究实验

  随着学生物理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仅仅通过课堂45分钟的教学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现状完成实验的拓展,为学生开辟更多的探究实验机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课外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内更好地发现物理实验的本质,同时因为课外环境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贴近,保证了他们的探究积极性,会主动投入实验探究中,完成实验任务。课外探究实验的开展能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源于生活,明确物理学习对生活的重要作用,帮助培养良好的物理探究习惯。例如,在进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教学时,我会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适合的金属材料,带到实验室进行学习任务,但是这因为不是常规的教学时间,所以学生的实验环境相对而言比较宽松,他们会主动利用自己零碎的课余时间根据要求进行实验,并且探究书中相应的理论知识点,提高实验效率。最终学生在课外探究实验中测出了自己选择金属的电阻率,培养了自主实验的自信心。教师要多使用课外探究实验,让学生将物理学习融入生活,帮助扫清未来物理学习道路上的障碍。

  五、结语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物理知识的运用水平,完成物理综合能力的升华。本文论述了探究性实验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开展策略,希望能给其他教育工作者启发。

  参考文献:

  [1]陈琴.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刘善生.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旬刊,2012.

  [3]陆杰安.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5.

  [4]王建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性教学实施策略分析[J].新校园,2016。

物理论文12

  摘要:物理是一门具有显明实验性、科学性以及生活性的科目,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复杂的物理概念、变幻的物理现象、繁多的知识重点都使初中生学习物理变得不易。因此,教师应寻求教法上的创新,对物理教材进行深度剖析,依据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的探求欲望,将物理知识问题化,物理问题情境化。依借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度感知,拓展其思维能力,促进其探究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物理实验

  问题是探索发现的起点,不管任何学习学生都应该敢于质疑,并且应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探究为行动,在自主思考、讨论解决的过程中理解和领悟教材,转化为自身知识储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擅于创设新颖、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使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具体生动地展现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实验中的物理原理,对物理学习更加充满兴趣。

  一、借助生活经验构建问题情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们背后却都隐含着奇妙的物理知识。如大雨过后天空出现的绚丽彩虹;沙漠中让人惊叹的海市蜃楼;深秋早上出门地上的一层白霜;让人看不见前方5米事物的浓雾。这些现象都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变幻无穷,奇特美丽,令学生感到奇妙,激发他们的好奇探索之情。还有许多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也总是不断地令他们产生疑问。如我们经常看到在玻璃杯的水中放入一双筷子,筷子就好像被折弯了;在快速行驶的汽车上会感到路边事物快速倒退。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学生肯定会有疑问,但是他们对其形成的物理原因并不是特别清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构建问题情境。通过熟悉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受物理的无处不在,体会物理的妙不可言,主动探讨寻求问题答案,知道七色彩虹的出现是由于光的反射和折射,深秋地上的白霜是由于水蒸气出现凝华现象生成的,汽车两旁的事物倒退其实是由于我们选择了汽车做参照物。这些学生熟悉而有趣的现象将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寻求真实原因。

  二、运用实验操作构建问题情境

  实验是实现物理教学高效开展的有效环节之一。许多物理知识都是在大量反复实验中验证得出的。物理实验不仅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同时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其动手探索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实验操作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验基础上构建问题情境,将抽象的物理原理转化为直观的实验情景,使学生通过实验的直接启发,探究问题的根源,寻求真实的物理原因。并且可以令学生对物理原理了解得更加深入,培养其科学的物理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空气的力量”这一节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到空气力量的存在,更深刻的理解压强含义,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准备饮料瓶、气球各一个,将饮料瓶里灌满热水,使瓶四周受热均匀,然后将热水倒出,将气球口对口倒扣在饮料瓶上,此时可以看到气球被压入瓶中,并且逐渐变大的现象。用手挤压塑料瓶时,气球就会随之一开一合,似肺部呼吸一样。教师可以边演示这个实验边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会被吞入瓶中,说明了什么的存在?你们还知道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其存在?通过实验的形象演示,再提出问题,学生会对此更加好奇,想要一探究竟,从而对压强的相关知识学习得更用心。

  三、依据知识应用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在科技方面有着广泛的使用,有力的加速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初中生初步接触物理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借科技应用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对于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了解物理知识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激励他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物理知识,并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熟悉而陌生的力”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对于力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力在科技方面的运用,教师可以运用卫星科技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许多人造卫星,它们是无人航天器,在一定的.空间轨道中围绕着地球飞行。因为这些卫星的存在,我们才能有更便捷的通讯方式,才能进行天气预报、科学探测、土地资源调查、导航、跟踪等一系列活动研究。可以说人造卫星对于我们生活进步有很大的帮助。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卫星是如何发射上天的吗?它们又为何可以绕着地球旋转?”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于物理和科技的喜爱。

  四、多媒体辅助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多媒体在教学中也得到了深入运用。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功能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如遇上较复杂的或者受限制不能实际操作的实验,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建立虚拟实验来辅助学生认知。如此形象展示构建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感知力度更强,基于此提出的问题他们会更加积极探索。例如:在学习“滑轮的应用”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升国旗、用滑轮升吊货物的视频以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使用场景图片。看完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滑轮有什么作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不同之处?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通过视频的直观感受,学生对问题会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为后续探讨定滑轮拉力F=G,s=h,s:绳子末端位移,h:物体位移,动滑轮拉力F=G/2,s=2h(忽略摩擦G=G物+G动),做好铺垫,加深对滑轮的理解和运用。

  五、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将物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提出,并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此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在问题情境构建时,教师可以借助自然现象、生活经验、多媒体、物理实验等条件,并且教师在设计问题的难度时要使其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现有认知。如此进行物理教学,将使物理知识传达得更深入,学生思维探究能力得到提高,物理教学开展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李恩武.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3).

  [2]李玉芝.浅析“问题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

  [3]肖秀清.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19):125-126.

  [4]庄加荣.“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8):63-64.

物理论文13

  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现代化的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化,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的关注重点。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现代高中物理新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引起教师关注的关键点。本文主要就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相关总结。

  一、创设物理情境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就如何增强师生间的交流这一问题,我提出下列建议: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物理情景,将抽象、复杂、深奥的物理知识用形象生动的物理情景表现出来,利用课堂情境引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质疑,有利于激发高中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创新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作用,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和情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另外,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根据相关实验得出最后结论,也可以对物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假设和猜想,让学生灵活运用假设和猜想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整合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自学与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充足的自学自悟时间与空间。比如在课堂上讨论有趣的物理问题:如果火车匀速行驶于直的轨道上,里面的人在某个地方竖直向上起跳,落下时会在哪里?鼓励每位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学生们既可以积极发言,又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质疑与辩驳,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在多向交流与讨论中,获得了深刻清晰的认知。

  二、借助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创新型人才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高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直观、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这也是实施如今的创新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高效率获取知识的学习设备和环境,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还要注重实验的创新性。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们在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实验器材,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设计实验步骤进行物理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教学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信息提炼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课题的时候,演示了一个“铁球碰鼻”的实验,把一大铁球用绳子悬挂在铁杆子上,把铁球拉离平衡位置,让铁球刚好碰到一位学生的鼻子,然后释放铁球,铁球摆过去,又摆向学生,铁球“摆”过来的时候,被“打向”的学生被固定住,吓得怔住了,但是铁球却在“千钧一发”之时摆回去了,学生们都惊叹不已。这个实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自然界的神秘,同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引导学生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去思考和探究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相关结论。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这门学科的奥妙之处,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物理知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力学知识是高中物理课程中比较抽象的一个模块,尤其是摩擦力。我认为教师可以列举自行车刹车这一现象来解释摩擦力。自行车的刹车是通过两块橡胶垫与车轮钢圈的摩擦来实现的,当手刹车时,橡胶垫与钢圈之间便产生摩擦力从而阻碍车轮的转动。手握刹车的力度越大,橡胶垫与钢圈之间产生的摩擦就越大,车轮便逐渐降低转速。当橡胶垫与车轮钢圈两者之间不再发生滑动摩擦时,车轮便不再转动。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有过骑自行车的经历,所以通过这一生活实例的讲述,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平时生活中的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总之,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物理情境,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等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学生长远的发展。

物理论文14

  一、类比法的概述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很多学校都响应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他们在教会学生基本知识的时候也开始注重解题技巧的教授。尤其是一些高中物理教师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他们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经过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有一部分高中生忽视了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的灵活应用。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很多人就会采取类比的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将多个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到其明显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最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当灵活地将类比法应用到高中物理学习中,培养自我学习能力。那么,高中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所采用的类比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类比法,顾名思义就是将连个或者多个物理量进行对比研究,然后找到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最终深刻理解这些物理量。歌德认为类比法是引导我们寻求真知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应当将类比法广泛应用到高中物理学习中,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生物理学习的效率。高中生在应用类比法进行学习的时候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充分发挥想象力,学会将不同寻常的.、未知的事物与一般的、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然后找出两者的异同点,针对这些异同点展开推论,最后,我们应当对这些类比的推论进行实践,最终形成物理结论。在物理研究上,很多专家学者都灵活地采用了类比的方法,例如,正是由于奥斯特在电流能产生磁场的研究中进行了类比推论,最终发现了磁场中获得电流的方法。作为高中生,我们应当争取认识类比法的含义,然后对物理的模型、物理规律等进行类比,激发我们探究的欲望,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2]。

  二、类比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广泛应用

  类比法是提高高中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今,很多高中生都开始将其灵活应用到物理学习当中,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高中物理的学习的效率。笔者根据调查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种类比法的具体应用。(一)利用类比促进新的物理概念的引入,形成新知。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学习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初中的物理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形象思维,而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侧重于学生的抽象思维的锻炼,逻辑性、知识性、抽象性以及应用型都是高中物理知识的特点,学生应当正确认识这些特点,然后一边开展高中物理实验,一边采用类比法对实验中的事物进行类比,在类比的过程中,高中生可以先融入一些自己原本已经熟悉的高中物理知识和现象,然后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类比法就像一座桥梁,有效地将物理的新知识和旧知识有效的连接起来了,高中生就可以比较容易理解新的物理知识。例如,当高中生在学习电场、磁场等有关的知识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将重力场、引力场的知识引入到学习中,然后将他们做详细的类比,这种方式就可以使高中生深刻理解了电场以及磁场的概念[3]。(二)利用类比法实现高中物理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学生所接触的科目也非常多,繁重的学习认为加大了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由于物理知识较强的逻辑性、应用性而放弃了物理知识的学习。面对这种情况,高中生应当灵活地将类比法应用其中,然后在学习中既加深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培养自己运用类比法学习知识的能力。类比法不仅仅可以应用在高中物理这门学科上,它可以应用到很多知识的学习,以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类比法的熟练应用[4]。经过调查研究显示,高中物理学习中类比法的应用可以加深我们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是高中物理知识更加有条理和系统化。面对繁重的高中学习任务,条理性和系统性的物理知识学习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物理知识之间有同性也有个性,我们需要认真地对物理量进行对比分析,然后理清每一个物理知识的概念、性质以及特点,例如,当高中生在学习电势差、电场力做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融入重力场中的高度差、重力做工,将两者进行有效的对比,用类比法把相关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掌握这些相关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益[5]。

  三、结束语

  类比法的熟练应用是高中生基本的能力之一,有一部分高中生对于物理的学习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他们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掌握都需要物理教师的耐心引导。另外,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了高中生应当在学习中认真学习物理知识、灵活应用类比法进行学习,最终进入到理想的大学学习。

  参考文献

  [1]韩福强.关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9(01):19-20.

  [2]唐佳乐.高中物理学习之我见[J].亚太教育,20xx,(35):222-222.

  [3]陆凤艳.论高中物理有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xx,(4):140-140.

  [4]谢昱德.高中物理与信息化有效结合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xx,(S2):21-23.

  [5]易超.试论初高中物理在教学中的衔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10):99-101.

物理论文15

  一、突破疑难点,加强探究性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难点的突破是化解课堂教学障碍的关键.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好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疑启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师的天职.例如,在讲“电能表和电功”时,难点是探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设计.教师遵循探究规律,让学生首先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想.为了让学生能顺利突破实验设计的难点,设计一些阶梯性问题:①电功与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有关,采用什么方法来探究?②在探究电功与电压关系时,应控制哪些量?测量(或观察)哪些量(或哪些现象)?③在这个探究实验中,为什么选灯泡而不选定值电阻?这个实验为什么用电压表?④这个探究实验电路中为什么串联一只滑动变阻器?⑤在探究活动中,应记录哪些数据和现象?通过这些系列问题的点拨,使学生理解这一探究实验原理,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探究性学习,开设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其探究内容都是初中物理中一些基本又是重点的内容.例如,在“声现象”中探究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在“光现象”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反射规律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在“透镜及其应用”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物态变化”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水的沸腾;等等.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由浅入深,将学生引入科学殿堂.这种将科学探究的形式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知识不再被动.又如,在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时,教师可运用问题的提出、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这些最基本而简单的'环节.

  二、渗透训练点,突出学生素质培养

  1.渗透训练点,是巩固和内化课

  堂知识的手段.课改也不能抛开考试,应试能力也是一种素质.一堂好课应该注意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注意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规范学生的答题过程.例如,在讲“电能表和电功”时,学习了电能表的有关技术参数后,教师可以编制相关的计算题,让学生通过训练知道利用电能表时,不仅可以直接读取电能表示数来知道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同时在短时间内也可以根据电能表转盘(或指示灯闪烁的次数)来计算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在进行本节课的例题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认真看课本的例题,两分钟后比谁能够正确完成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这不仅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例题教学,同时也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本文来自于《中学物理》杂志。中学物理杂志简介详见

  2.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引导学生

  综合利用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注意相近知识的链接类比,相反知识的比较鉴别.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讲“电能表和电功”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电功与电压的关系后,启发学生运用同样的探究方法来探究电功与电流的关系.在归纳小结时,教师打破常规,利用一个问题让学生将本节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学习本节课,你能说出几种判断(或计算)电功大小的方法?这一问题,不仅复习了这节课相关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发散思维的能力.这也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总之,高效课堂不是看教师讲的有多少,而是看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的活动量多少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们要彻底革除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陋习,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唯有如此,构建高效课堂才不是空话!

【物理论文】相关文章:

物理论文06-07

物理教学论文11-19

物理建模论文11-21

物理的小论文05-16

(经典)物理论文06-07

(实用)物理的小论文05-22

论文:学好物理的方法11-24

物理论文与小结11-09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集合]物理的小论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