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17 10:40:05 物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精选)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

  摘要: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我国的教育正在进行不断改革.一系列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随教育改革的深入应运而生.本文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通过实验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现象.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课堂内外进行的一些实物观察,对物理现象及物质形态的变化作出总结,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下面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路进行探究.

  一、开展探索式教学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探索性实验方式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物体浮力的大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有的学生认为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有的学生认为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对物理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敢于对实验设计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物理实验现象从一种非常规的角度进行思考,研究出物理现象的多面性,从而透过现象看到物质的本质.

  二、创设实验情境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求异,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不因循常规地思考问题,并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的设想.初中物理课本中介绍了很多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其中包括浮力、大气压强、光与声音的传播以及电学等知识.这些都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们面前有一个很大的抽空气泵,充上电以后用它来抽取我们教室里的空气,会发生怎样的现象?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压强,所以脸上都一片茫然.可能有些学生听到过相似的故事,回答“教室会倒”.然后追问:为什么会倒?这时学生就解释不出来了.这时候,我拿来一个塑料袋,先把里面充满空气,然后把它紧紧封住,用手使劲地按压塑料袋,空气却出不来;再把袋子打开,挤出里面的空气,塑料袋就会变瘪.接着提出问题:谁知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学生不能给出准确、清晰的答案.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而且能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默契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拓展实验空间

  如果在学校建立开放型实验室,学生就能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物理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虽然教师带领学生做实验的传统的实验模式能够保证实验室内的卫生清洁和实验设备的安全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对于一些具有创新性想法并渴望去探究它的学生,传统的实验室模式不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平台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打击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障碍.而建立开放型实验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实验室的缺点.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穿插课外实验与小制作的方式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实验室中缺少的一些实验器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实验器材,能使学生在实验时不会显得陌生,操作更方便.这种课外实验趣味性强、制作简单、经济实用,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大胆创新、不断尝试,研究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学周刊,20xx(24).

  2.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xx(02).

  3.殷正用.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2(08).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

  基于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就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运用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尝试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与学的基本方式,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构建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学习行为引导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究物理世界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在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自我意义建构.

  1初中物理课堂引入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本文所倡导的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在于改革当前物理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改革目标之外的现状,有效地推进物理学科教育改革的深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科教育和教学素质化的需要,是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宗旨、价值的需要.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种水平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团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组织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从同伴中获得一种激励,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促进能力的发展;可以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形成并提出各种选择性的假设,激发深入思考,求得最佳方案.也就是说,团队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和进入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条件,使学生之间、学生能力与学习要求之间的差距显露出来,并在同伴和教师的帮助下缩小或消除这些差距.教育学研究表明,课堂互动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激发求学者内生潜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兴趣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往往能起到很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以团队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深度激发学生参与物理课堂学习的兴趣,从心理上带动学生融入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而且有利于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携手发展和进步.因此,团队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教育公平、承认个体差异、协同发展认知和非认知因素以及促进个体发展的有力支撑,具有鲜明的主体参与性、民主开放性、合作发展性等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实践与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学生心理的积极转变,是在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过程中,对物理课堂教学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物理教育本质认识的返璞归真,其目的就是让物理教育更好地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2初中物理课堂引入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原则

  2.1团队小组划分科学化

  团队合作小组的组建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注意异质建组和隐性分层的原则,也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储备、物理学习能力及学生的基本特征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并根据这些学生的不同兴趣和不同情况,从好、中、差三个层面划分学生的阶队,需要注意这是教师本人的隐性分层,不可将其公开,以免学习程度好的学生骄傲自负,相对较差的学生丧失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信心,之后根据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学习水平及其学习态度和个性等进行异质划分,二者相互结合合理地把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小组中.以笔者的教学经验,每个团队合作小组成员5~6人为宜,比如在物理实验探究中,每一组团队合作成员必须包含物理实验操作的执行者、物理实验方案执行的主持人、实验结论或误差分析的归纳人以及实验过程中数据或现象的记录人等,并可随时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角色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团队合作小组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而小组内部是一种团队合作学习关系.而且,小组内部还可以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对子,便于互动学习交流和教师辅导.

  2.2课堂参与统一化

  新课标下的物理合作课堂,应该是教师有效引导与学生积极参与相结合的课堂.首先,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比如,教师可以课前自制物理实验器材,课上通过完成物理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从物理知识走向现实生活.教师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制作好导学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明确物理学习或实验探究的目标,设计有助于合作探究的教学内容,为小组合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充分发挥教师优秀教学经验的指导作用;其次,教师要善于在团队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引导作用.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主动表达自身观点,善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要积极参与到各小组中,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带动学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能;再次,教师要善于发挥对各小组的平衡和协调作用.以《物质的密度》教学为例,团队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针对教学目标来设置统一的任务:(1)大家一起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密度概念;(2)组内经过思考和讨论,分别发言说几个现实生活中用密度来解释的现象,该环节让平时不爱发言的或者基础薄弱的同学优先回答,其他同学补充;(3)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先进行测量密度的实验,然后其他同学轮流操作,大家在旁边观察和指点,从而通过步调一致的统一化学习实现了目标的达成.

  2.3教学过程合作化

  要想实现团队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就要优化教学过程,要为他们提供能够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要选择合适的课题,让他们进行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认真研究每一课的教学内容,看其是否适合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开展,并选择最有利于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组织各小组制定合作计划,编制合作任务书,然后实现组内的合理分工,完成团队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课题都是适合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比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家庭用电、能源与社会以及一些物理实验等内容,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章节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

  2.4合作过程开放化

  开放化的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合作课题时,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和实验室,让他们到更宽广的空间进行团队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测量平均速度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各小组学生到学校的田径场,让各小组设计户外测量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工具,并获得实验数据,之后进行合作探究,获得小组实验结果.而在具体的章节教学时,教师也要打开思路,借古谈今,创设更加开放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充分互动交流.

  2.5成功机会均等化

  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成功体验.在团队小组内部,要让不同性别、能力的学生承担相应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小组成功的成果,获得均等的成功机会.例如在《物态变化》这一章教学中,汽化与液化、熔化和凝固等物态变化,要求每个团队合作小组轮流指派一名代表说明本小组在实验中所看到的现象,这种合作方式拓宽了物理学习平台,给各小组及其成员提供均等的成功机会,把小组成员的行为、情感及成绩要素作为评价要素,让各小组成员都享受成功体验.

  3初中物理课堂引入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3.1精挑细选,确定适合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章节及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里的所有问题都适合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比如一些引言课多是基本知识的介绍,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比如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包括速度、路程等基本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问题,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必要.因此,教师必须深入挖掘初中物理课程资源,选择依靠学生独立思考无法很好解决或者无法理解的章节及内容实施团队小组合作学习,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深层思考的开放性内容实施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比如进行《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时,该节涉及到很多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就“什么是浮力”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显然不会有好的效果,因为这些知识在课本上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不能达到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动手的目的.而如果教师让学生围绕“是不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和影响”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就要先“猜想—讨论—设计实验—证实猜想”.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合作讨论,并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教师备好课是初中物理课实施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保证,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适合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并明确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目标.

  3.2课前传授合作技能,让学生高效完成合作任务

  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分工的重要性,让小组组长掌握给小组成员分工的方法,让他们根据组内成员能力的不同给他们分配相应的任务.比如在初中物理中包含很多实验,采用小组合作做这些实验时,必须要保证分工明确.以《熔化和凝固》一课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并让合作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告诉学生在实验中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比如该实验中要注意以下事项的记录:冰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温度、物态变化,蜡烛熔化凝固过程中的温度、物态变化等.在相同内容的团队小组合作学习中各个小组可能会采取不一样的方法,每种学习方法都有其优点.教师要让各小组成员掌握倾听和记录其他小组学习方法的技能.让他们学会倾听各小组的学习方法,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出更优秀的学习方法.

  3.3课前实施团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合作小组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科目,每一种物理现象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但是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在涉及到具体的应用知识时往往无法很好消化.因此,教师要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问题或预习任务,让合作小组通过讨论去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以磁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渠道,包括图书馆、互联网等去搜寻从古到今磁现象的应用实例,搜寻生活中磁现象的应用实例,并让他们讨论这些现象.长期以往,学生将会在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每当学习新知识时,他们就会主动进行团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新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从而更好的消化新知识.

  3.4课中把握时机,提升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成效

  课堂进行中合作时机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4.1在学生“卡壳”时采用团队小组合作学习

  物理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当教师对一些物理概念进行提问时,学生很容易出现回答不出来的现象.这个时候如果教师直接进行知识灌输,往往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这个时候可以采用团队小组合作学习.先给出典型现象,让小组成员进行积极的讨论,就他们已有的认知进行交流,这样效果往往显著.

  3.4.2在学生疲于“死想”时采用团队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物理有很多实验,有时单靠学生不动手只动脑的思考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师要善于把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验证性实验.让合作小组自主设计实验、记录实验步骤、说明实验过程、论述实验结果.当学生对物理知识表现出迷茫和不理解时,教师就要鼓励合作小组去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比如让他们合作设计水果电池、潜水艇、测量小灯泡功率等实验.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主动学习.

  3.5课后开放训练,拓展合作

  团队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全过程的,课后也应该鼓励学生开展积极的团队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让学生积极的合作,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练习题,给学生提供主动合作的契机.比如在电路电阻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在只有电压表的情况下,你能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大小吗?不同的小组会积极讨论,并设计出具体的方法,有的小组甚至通过实验得出了几种测量方法.通过这种开放性课题训练,能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了初中物理的创新型教学方案,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创新了教学组织形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弊端,能够在推动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解决教学难题等方面产生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明显优于独立学习情形,在面对需要讨论各抒己见的任务时,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互动质量,明显促进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应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加以推广,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能力和认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3

  摘 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和更新,现代各类、各级学校内部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有效参与提出新的想法和要求,要求应用创新性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内部高效性,以初中物理内部教学实践为例,分析如何应用有效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

  关键词:高效性;初中物理教学;有效策略

  现代初中学校一直以来旨在通过各类教学课程培养学生自身素养和应用技能,培育学生有效进步和成长成才。落实到初中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和教师都需做到对于课程的熟悉和了解,才能真正把课本内容吃透,保证教学课堂高效性,保证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一、有效确保课堂教学活跃性,做好课堂高效第一步

  在初中学校内部,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在于学生在学习课堂上对于学习内容有效理解、掌握,对于实践应用真正落实,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提出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表达和陈述自身观点,确保课堂教学活跃性,做好课堂高效第一步。

  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做一些与物理学习内容相关的小测验,当下一节要讲“二力平衡”相关内容之前,让学生相关之间互相打对方一下,感觉自身的用力跟自己反弹回来的力的力度,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之前对于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和认识,能够真正快速地参与课堂学习的思考和讨论,同时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

  二、鼓励学生真正实践,落实课堂教学高效性

  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并重的课程,教师要想真正有效地保证初中物理教学课堂高效性,教师在教学实践落实的过程中应该不断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和落实到物理实验和相关练习当中,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得到学习内容和知识的有效掌握和了解,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真正落实。

  例如,让学生在实验之前找一枚硬币、厚度一样的两个物体,把两个厚度一样的物体放置在桌子上保持一定的距离,把硬币放置在一个物体上,让学生用口吹看看能不能吹到另一个物体上,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分析这一实验与流体压强的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教学参与高效性的有效实现需要教师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落实到学生学习上,需要真正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做到对学生的真正负责,初中物理内容的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平等换位,才能真正实现初中内部教育教学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高翔,杨远萍。另类视角中的教学案:辩证看待教学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科学,20xx(23)。

  开放性课堂嵌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必要性创新16k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初中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4

  一、优化教学效果,控制教学节奏。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是,不可能每个实验必做,一来需要很多的实验室准备工作,二来某些演示实验在教室中进行,效果不是很明显,教学秩序不易控制。所以我在物理中很多重要的实验如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牛顿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在实验室进行,其他诸如安全用电等物理性质的示范性实验,则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又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设的思路前进。特别是对很多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是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

  二、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乐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注意力,激发表达欲望,与教师形成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赋予的新的表达方式。

  三、实现全员参与,实时效果反馈。

  多媒体技术的参与,决定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互动的、全员参与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全体学生始终积极参与,解决了“侥幸心理”(即传统教学中一次只问一个人)和“失落心理”(某些积极踊跃发言的同学没有机会进行回答)两大课堂提问的弊端,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使学生在不断地参与中获得愉快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参与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反馈信息能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进行及时调整课堂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这里所指的反馈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反馈,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的参与气氛、学习新知识后的情感表现等都是我们课堂教学反馈的“晴雨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参与及时被教师掌握。这恰恰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弱势。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5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改变了过去的“考试”制度教学。尤其,在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也开始走向生活化教学。我们知道,初中物理本身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适当的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生活经验解答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乐趣,进而增强自我学习、探究物理的自信心。从根本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学生生活为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课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规律,并不断地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得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融合,切实的感受物理学科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作为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和要求转化成为生活系列的主题内在要求,进而强化学生物理的综合技能和素养。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成功则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物理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味,教师更多的是采取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从而使得学生被动的学习物理,甚至有的学生对物理失去了兴趣,不利于自我今后的发展。生活化教学则不同,它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为背景开展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思维之光。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借以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学习中去。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介质”教学内容时,笔者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融合,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辅助教学内容的展示,即:在地里的两端,一个人呼唤另一个人的名字,远处的这个人需要过一会才能够听到呼唤声。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核心性内容,也是知识渗透以及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可以说,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源泉。新课改一直倡导生活化物理教学,主要是希望教师能够将原本的理性的物理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熟知的生活,进而一方面促使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拉近学生内心对物理的认知,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关联性,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等,增强自我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我们知道,生活是物理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映现着物理原理。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转化成为生活常识,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借以来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如:在学习“光的色散”教学内容时,教材中单一的知识讲解,以及配图学生很难真正的感受到,对知识产生不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对此,笔者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雨后彩虹”现象来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构思教学内容,即:大雨过后天空有时候会出现彩虹,但是有的时候就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就会说出其中的奥妙:大雨过后,出太阳,太阳照到空气中一些残留的小水珠就会出现彩虹。笔者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运用物理术语进行解释,从而学生很容易掌握其中的原理内容,即:大雨过后,阳光穿过空气中残余的小水珠时,产生了色散现象,进而形成了肉眼可以看到的七色彩虹。

  三、生活化的实验活动

  实验室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为喜欢的内容。通过物理实验能够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以及物理的相关原理。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端正科学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性,决定了初中物理实验的生活化开展。新背景下,初中物理一直强调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切实的了解科学,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创造更新的价值。对此,笔者则在教学中较为侧重生活化的实验活动,一方面生活化的实验活动可行性较强,另一方面生活化的实现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强化学生的技能和素养。如:在学习“大气压”教学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矿泉水瓶做实验,即:将矿泉水瓶里边放满热水,之后将瓶盖拧紧,上下摇一摇,再将这个装满热水的矿泉水瓶放在冷水口下或者冷水盆里进行观察,看矿泉水有什么变化,切实的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再如:学习并联、串联教学内容时,鼓励学生制作“小汽车”、“小灯泡”等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物理知识,促使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双重提升。总的来说,初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是相通的,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整个物理教学的质量。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适当的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借以来深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的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初中物理教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汪瑜.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初中物理高效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6

  在我国新课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教育者已经开始关注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积极地为学生提供进行物理实践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处理各类物理问题的能力。而单元错题管理则在此之列,它能够以章节的模式对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考察,同时能够根据每一个初中生的物理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整合性物理教学,这对于初中生的物理知识掌握牢固程度以及问题分析处理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物理单元考试错题管理的作用

  (一)培养初中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初中生大多正处于青春阶段,其心理与生理发展都还不够成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教育者。借助错题管理能够有效调动初中生的主观动能,能够以他们的错误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物理学习过程中。同时通过对错题的分析,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是有着一定帮助的。

  (二)培养初中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物理学科是唯物主义的衍伸,以科学性探究为核心,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借助对单元测试错题的分析总结,能够让学生在对自己的错误进行纠正的同时,结合自身需求进行自主探索,并且累积大量的分析错题的经验。

  (三)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思维

  以单元考试错题管理的模式进行物理教学的流程如下:错题分析、找出问题、改正错误、正确解答以及延伸拓展。这一流程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模式,而学生在接受全新物理知识时也可以借助于该思维模式,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延伸拓展。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逻辑更为严密,继而在面对类似问题或是相关问题时能够通过逻辑思考进行作答。

  二、物理单元测试错题管理现状

  单元考试是对学生章节知识掌握程度的阶段性测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学生知识结构的薄弱点。而单元错题作为初中生章节性物理知识漏洞的案例体现,能够为学生提供加强学习的方向,可以有效的加强对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巩固。但现今大多数物理学科老师虽然已经对错题管理的重要作用有了充分的认知,但是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所以在教学是仍旧选择“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于重视学生物理知识的累积数量。另外,部分教师对于错题管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对粗心、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以及单元知识混淆所导致的错误一概而论,浪费了较多的教学时间。

  三、单元错题管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运用问题教学法,联系实践内容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大多比较浅显,与实际生活存在着极强的联系,如在处理串并联问题时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实际的电路,让学生寻找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与自身单元测试中所犯下的错误进行对比,以此加强学生对电路知识的理解记忆。另外,还可以针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设计实践类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的对所犯下的错误进行纠正,同时还应该对设计的问题进行合理开发,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二)运用研讨探索教学法

  对于初中生经常犯下错误的问题,教育者必须在对其进行合理整合的基础之上,拿出专门的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点,进而给以学生适宜的指导。同时,还可以将学生加以分组,以组别的形式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组内以及组别之间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的弥补自身的物理知识漏洞。教育者还应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单元知识的总结性复习,以此加强对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巩固。

  (三)针对学生的单元错题制定变式练习试卷

  教育者在对学生单元测试所犯错误进行讲解之后,则应该根据学生错题情况进行变式练习试卷的开发。所设计的练习试卷题目应该在应用对应错题物理知识的基础之上加以题型的转变,避免学生能够按照固有思维进行作答,一方面,巩固学生原本犯下错误的题目;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另外,在设置错题变式练习题目时,还应该合理融入全新的解答思维,让学生能够以多种角度进行物理思维的切入,以此来提升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教育者必须对单元错题管理的重要现实作用加以充分认知,进而将其合理运用于物理教学过程中,以此来促进初中生物理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赵新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宫里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会军.研究数学错题,用好差错资源[J].新教育,20xx,(14).

  [2]汤杰.巧用错题的潜在功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J].才智,20xx,(27).

  [3]潘钟仙.加强对学生错题集的指导[J].新课程,20xx,(04).

  [4]洪红生.物理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捷径———学会错题集中“淘金”[J].科教文汇,20xx,(05).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7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教学的前提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地看待学生,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的主体,树立起一种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生观,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一种学生本位意识,心中装着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照顾学生的情绪,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要改变以往的以武力课程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学生是学习物理课程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人,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激发,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同时学生也是一个个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确立新的课堂目标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在物理知识本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上的重视度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教学观失去了一种人文关怀。初中物理教学除了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外,还需要注重对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在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对过程和方法进行关注,并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新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要将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将过程和方法的思维在课堂目标中加以突出,使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尽可能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可以将知识和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知识和能力的和谐发展。其次,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一种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并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获得一种人生的体验。

  三、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而应该进行一种角色的转变,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督促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思考,从而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同时也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享受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亦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掌握多种教学方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不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可以在思考过后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养成一种自主、探究和合作的习惯。在具体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的特点,安排学生进行合理的自主、合作探究,这样才能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发展精神。

  四、重视课程实践

  进行物理创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其中物理实验就是一项非常实际的模拟训练,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实验,并且尽可能地在实验中增加一些设计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验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物理的实践无处不在,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进行主动的观察,并学会质疑,学会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定理的时候,就可以讨论一些关于力学的问题,为什么下坡的时候不能急刹车,车在行驶的时候涉及到哪几种摩擦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并且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立即和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的积极性。总而言之,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要想实现创新教育,就应该打破科学的界限,注重创新,使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情感价值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者:黄卫 单位:河北省公安县裕公中学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8

  一、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过程

  1.物理教学大众化

  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段,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也是基本的知识,而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部分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急功近利,忽视学困生,使得物理学习俨然成为了部分所谓“优生”的“专利”.这样一种教学思想的后果,使得物理教学脱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背离了国家发展教育的轨道,更使学生在小小年纪就处于被选择的境地,让学生处于残酷的竞争中,甚至影响到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当然,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很多现实的客观原因,但我们物理教师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在课堂上,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因材施教,给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搭建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物理课堂上自由快乐地成长,心灵沉浸在愉悦之中,真正让物理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心灵依靠的港湾.

  2.物理教学生活化

  学生之所以对物理知识产生厌烦,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时,将物理知识神圣化,孤立化,脱离学生现实,从而让物理与学生的内心产生了距离,学生感觉物理与自己并不相干,学习物理对自己用处不大.实际上,物理学科,尤其是初中物理学科是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物理知识蕴含在每一个学生的身边.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与自己关系最为紧密的东西最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大力实施生活化物理教学,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从而让学生感觉物理知识的亲切真实.例如,在讲“声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场景:收银员通过听用力弹钞票时发出的声音,来区分钞票的真假;挑选西瓜时通过拍打西瓜听其发声的音调,来判断西瓜的成熟程度;在讲“分子运动理论”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炒菜时闻到香味较浓,菜凉了闻到的香味也就没有那么浓了等现象.通过这些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的分析,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学生感觉物理既有趣又实用,从而产生了学好物理的稳定而持久的动力.

  二、运用新型媒体,助推教学效果

  物理知识固然有着很多吸引学生的兴趣元素,但其毕竟是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其中不乏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单纯地使用传统手段,势必让学生兴味索然.而如果我们采用电教媒体等新型手段,充分发挥其形象直观、生动真实的特点,为物理知识的呈现提供学生适宜接受的背景,则会给物理课堂增添无尽的生机活力.

  三、总结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9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程,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而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大教学目标之一,从而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较高的德育要求。本文对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结合《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意见》,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推动学科统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德育目标之中,提升综合育人效果。

  学科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它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德育,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改理念下的新物理课程标准,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新课改对初中物理学科德育要求的认识,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1明确初中物理学科德育目标,有方向性的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教学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如讲经典物理学时,结合介绍古代墨翟和宋代沈括在力学和光学力面的贡献,以及沈括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讲近代物理学时,介绍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显示了中国卫星发射技术的新成就,更显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巨大进步;“神七到神十一飞天”,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梦想,实现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步入航天大国的行列,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老师可以进行今昔对比,让学生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感到骄傲与自豪,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使其产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1.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

  1.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其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而有重点地介绍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则可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会起到良好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2.1结合中国古代物理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平面镜”这节课提到“我国大约4000多年前夏王朝时代就有了铜镜”,抒发爱国情感,再引导学生感悟从“以铜为镜”到“以人为镜”的做人道理。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2.2结合当前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授《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章时,补充讲述我国新建设的水力、火力发电站,介绍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简述三峡工程等,另外也要提出我国能源形势十分严峻,例如,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提出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能源和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是相当必要的,最后,讲述核能的开发、利用及前景。这样,通过与实际国情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等意识。

  3结合学生实际,利用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1)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兴趣教育。

  (2)提倡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从中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主题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进取,实现自我。

  (3)指导生活中的物理应用。物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在学完家庭电路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家庭电路设计、家庭电路简单故障排除等,还可以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共同研究,动手实践,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4)通过举办物理讲座、开展社会调查、组织竞赛、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体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总而言之,教育是育人,育人要育心,育心就是育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渗透,需要广大物理老师根据物理知识及物理教学的特点,以课内外活动为途径,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渗透为主要形式,激发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并驱动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作者:宋永志

  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2011版新《课程标准》.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教育学》.[4]陈永敬.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J].教育界,2014,(11):18-18.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初中生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为此,文章对初中物理教学展开了分析,提出有效措施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分析

  1前言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物理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下,学校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因此,需要加强相关措施的了解,通过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对很多学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所以作为老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就属于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学的直观以及立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加入自己的想法,最终可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在新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相应的知识点,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筷子放入了盛满水的杯中,会发现筷子有明显的弯曲;下雨的天气,在车内会发现降雨都是直接降到自己的身上,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确保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

  3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

  在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运用主要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之上的,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是说,在物理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要在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块着重培养。

  4开展分小组的试验

  在传统的教学环节,老师在对学生分组之后,学生必须严格的按照实验的流程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也不具有发言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教学改革之后,老师的教学必须要联系学生的特点,在试验过程中,老师应该是引导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考、动手和观察能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学会观察,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假设,最后需要试验来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比如说,在学习透镜时,有一部分的学生会有下面的疑问,如果透镜有一部分被东西遮挡住,那么穿透过来,印出来的图像仍然是原本的图像吗?印出来的头像是否完整?要鼓励学生主动的思考,作为老师需要正确引导,让学生们自主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自己动手之后,能够发散思维,在验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才会影响深刻。教学时老师的位置务必摆正,要帮助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5拓宽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书本上能够囊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物理教材也不例外,老师需要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主动的学习,并抓住时机激发他们的思维,牛顿能够从掉落的苹果发现万有引力,并不是因为他的运气好,更多的是平时就已经养成了观察的习惯。而且他在平时也注意积累知识和技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具备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样可以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坚持的理论基础。

  6重视学生创新萌芽的发现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时,存在着非常大的好奇心,这是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作为初中教学老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学生的探索欲,促进新知识学习水平的`提高。物理知识和其他课程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也具有一定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了解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物理知识学习水平的提高。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通过观察、分析,并对整个实验进行思考,这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就比如说,在进行《电磁铁》这节课程知识学习时,学生对此的兴趣都非常的大,实验课程的开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想法。

  7加强创新动力的重视

  为了促进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不断提出疑问,才能够有动力去解决问题。就比如说,在初中的物理课本上,会经常出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都蕴藏着物理知识。像苹果为什么回落到地面上,而不是飞出去等这些问题。学生对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存在着质疑,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充满动力,同时还能够积极的思考。作为教学老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当学生提出质疑的时候,老师应该給与鼓励,而不是批评。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提出质疑是正常的学习行为,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就比如说,在讲解《平面镜》这节知识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给学生们几分钟自由思考。通过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8结语

  总的来讲,加强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学老师,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有效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敬辉.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学),20xx(02):106~107.

  [2]魏志朋.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谷,20xx(16):167.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1

  摘 要:从初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看,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关键在于教师,老师的观念不更新,很难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所以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从自我做起,更新观念,深入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教学设计 更新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物理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新课程的提出和实施极大地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伴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进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本质不同,可以说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比如在传统观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过多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养成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习惯,久而久之教学就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情,忽视学生的发展,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结果与新课程理念中的教学设计理念相悖。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就要求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与时俱进,以学生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即坚持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

  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是新课程对于教学设计提出的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学习,摆脱旧的教学理念的束缚,主动更新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传统教学设计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

  1.教材第一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学。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在传统教学中,教科书有绝对的权威。教师的教要严格根据教材展开,而且教学的答案不允许更改和变通,考试有着标准答案,这个答案就在教科书上。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丝毫的自主性,严格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然后,教师的教学过程便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一堂课基本上是按教师的预先设计进行的,当教学设计环节完成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至于学生掌握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的分数才知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因素被忽略,有时甚至成为阻碍教师实施教学的不利因素,因为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并不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活力的,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教得辛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学生的疑问不能得到解答。在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下,他们不得不学习那些不想学、不愿意学的知识内容,从这一方面说,学生学得很苦,而且凭记忆学到的一些书本知识不能直接运用于实际,更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

  负担。最重要的是在教师的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无法实现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2.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学习过程。

  传统教学理念关注的是教学的结论,以及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记住这些结论,而不在乎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学生有没有经历应有的学习过程。而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学生应该体验的学习过程恰恰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关注学生的主观感受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教师所教知识的内涵,否则即使让学习记住教学的结论,学生也不明白和理解其中的原因。只能似懂非懂,其实是不懂。传统教学设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企图通过让学生记住教学结论达到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目的。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不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这种教学设计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程理念下带来的变化

  新课程针对教学提出新的观念,其中明确指出: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所以教师要更新观念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1.教学设计应是有机的生态系统。

  新课程打破旧课程的束缚,把课程看做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媒介及环境四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同决定新课程的全新面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要同时考虑这

  四个因素。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加强沟通。沟通以平等为基础,以真诚为纽带。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题因素,学生才是课程的主体。

  2.教学设计出发点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从教师和课程的设置出发,忽视学生的因素,导致课程本末倒置,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因素。而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要相应地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学生应成为老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3.学生的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课程打破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弊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进行强调。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从初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看,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关键在于教师,老师的观念不更新,很难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所以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从自我做起,更新观念,深入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2

  1.情境教学,有效增进学生的参与感

  物理教学中情境的搭建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很好方法,通过形象的方式将物理知识进行展示,既贴近生活,又将物理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基本认识,为进一步开展教学做好准备。同时也通过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内在的学习热情。尤其在多媒体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物理小常识以及运用网络计算机小游戏的方式,在教学中创建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使学生更容易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提问式教学,以提问促进思考

  提问式教学主要是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安排需要,通过一些启发式和开放性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发挥其主动性。在学习“密度与体积的相关知识”之前,向学生提问:“大家谁能告诉我相同质量的水和冰哪一个体积比较大?”学生大多数都回答:“水的体积大。”在课堂上将水装入一个金属容器中放入制冷设备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其体积比之前液态状态略有增加,根据实例再次向学生提问:“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冰的体积会变大呢?”这样便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密度与体积”这一教学需要上。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经过预习,大多数都能够了解以上实验中是由于“冰的密度较小,才使水的体积有所变大”的原理。这样既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了预习,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机会,还很顺利地将教学带入课程方案的需要当中。

  3.实验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正确求知的方法

  物理本身就是基于实验而探索发展的科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视并善于运用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的成效。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已有条件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对教学方案加以丰富,使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更快地了解知识、抓住要点、掌握要领,并且学会灵活使用实验的方法开展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相关知识的课程时,组织学生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值改变电灯亮度进行实验,使学生对电阻变化对电流强度的影响产生初步认识,然后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电路中连接电阻表、电流表发生相应变化的情况,做好实验记录。最终以实验方式验证课堂所学习的“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阻越小,则电流越大”的科学理论。通过实验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动手实践的能力,也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学会使用实验手段进行主动学习和知识探索,引发思考,运用实验获取新知识。

  4.合作教学,巩固、总结和拓展

  合作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加强合作,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合作教学的方式是引入一种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同学之间就有关物理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和研究,相互间交流得失,合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施展所长。而教师对于学生在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应及时提供帮助并加以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评定、学习总结,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结语

  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物理教学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注重实验教学,加强交流沟通,以促进学生不断深入学习的良性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3

  力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学生在学习压强、密度、浮力等力学知识时存在着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的现状,究其原因,“应试理念”尚未革除,教师大搞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合作探究变为无效的玩耍,自主学习沦为“放羊式”,启发式教学成为无聊的提问,影响了物理教学成效,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力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力学教学成效。

  一、关注过程,将知识传授与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积极的思考者、倾听者、质疑者,教师不能为知识而教,而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发展彼此联系、相互促进,两者不可偏废。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也要让学生亲历探究测量浮力大小的过程。让学生将曲别针、乒乓球、石块、木块放入盛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石块、曲别针沉入烧杯的底部,而木块、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会提出问题:“石块、曲别针等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有同学认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理由是物体没有浮起来。也有同学认为它们受到浮力的作用,理由是物体下沉的速度比较慢。教者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石块、浸没在水中的石块,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无变化。学生在探究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以情优教,实施积极情感策略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以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学习物理、了解物理。“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教师要挖掘教材之美,让学生感受到大到天体运动,小到分子运动,都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教师要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描绘物理研究的广阔天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以物理学史影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进化过程,以科学家的故事激励他们不断前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以灵活的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课显得至关重要。一是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科学家的不懈探索中受到感染。如在学习浮力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亥尼洛国王做了一顶王冠,怀疑工匠以银替金,让阿基米德在不损坏王冠的前提下查出是不是纯金制成的,阿基米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一次,他跨入放满水的浴桶,这时有一部分水溢出,他看到这个现象,智慧的火花迸发了,狂奔街头,大呼“找到了”。他获得真理的快乐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二是以问题导入。教师也可以设置疑难问题,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好奇有趣的同时,将学生置于愤悱的境地。如在学习压强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在雪地上行走,人为什么容易陷入积雪中,而穿上宽宽的滑雪板就不会陷入雪中还能滑行?用手指轻轻夹住钢笔的`两端,为什么两个手指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考虑到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从而进入压强的学习。三以多媒体导入。多媒体集视频、动画、图画文字于一体,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如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内容时,教者向学生播放辽宁号航母在海面上自由航行,潜水艇可以自由在水中下潜、上浮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中随处可见浮沉现象。教师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

  三、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开展

  教学一是灵活开展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师要借助于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向学生完整展示物理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时,教者让学生动手实验验证,比较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关系,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有一些实验,无法在教室里完成,如测定大气压强值时,需要做托里拆利实验,而汞是有毒的,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完成实验,测得大气压强的值,弥补了无法实验的遗憾。二是以类比生活。在学习液体、气体压强时,学生常会提出问题:“液体容器内的压强是否随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教者将液体所受的压强与班级相类比,大家在班级是平等的,如同同一深度所受的压强相同;大家都受到纪律的约束,随着年级的增大,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增多,如同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加深而增大。通过类比,学生能学得轻松,不再感受到物理知识抽象难懂。

  总之,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拉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以问题开启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4

  一、利用网络,做好课前的预习

  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而借助网络进行课前预习的工作是非常关键,因为网络上面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举例来说,当我们在学习眼睛和眼镜的区别时,教师根据授课的相关内容提出让学生们预习的内容,如什么是远视眼;什么是近视眼;你知道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近点和远点吗;你的明视距离、近点、远点分别是多少呢。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来寻找答案。实践后,发现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能充分利用上计算机课的时间,学习的热情非常高,在课堂上同学们也分小组进行了一些讨论和交流,如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查找的相关资料等。这种课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预习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巧妙引入新课

  现在初中生的注意力还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而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上课的内容上。初中的物理课程每个章节前都有提纲,综合了这一章节需要解决的难题,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平铺直叙,不会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压力和压强》一节的教学中,压强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压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他们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如果在引入新课时,用多媒体展示在雪中艰难行走的步行者陷进雪中和愉快的.滑雪者轻松前进的动画,学生定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的目的成功达到。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能以往所不能,模拟实验,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特别是课堂演示实验,它是初中物理教学采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对学生掌握和理解概念、总结规律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有些实验,由于过程太快或太慢,可见度不大,学生难以观察得出结论;有些实验受条件限制,无法完成。信息技术在此领域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在学习《分子的热运动》一节时,学生是看不到物质内部分子的运动的,因此难以理解,可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分子运动和碰撞的过程;在讲述扩散现象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上“特技”,把气体分子的扩散、液体分子的扩散、固体分子的扩散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无需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很快就能从模拟实验中直观地知道其中的道理,化繁为简。而且我们发现,对于实验器材缺乏的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似乎更有用武之地。

  四、展现宏观或微观的物理现象,世界在眼前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以实验和观察为主,但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都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来的,如涉及一些抽象的和宏观的物理知识时,用实验演示是不能解决的。初中生的学习知识和生活经验是非常有限的,光靠教师的讲述学生是很难明白的,教师的讲述也带有相关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学生们不能够理解和明白,自然就不会相信教师,进行怀疑,感到困惑。这样知识也无法掌握。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展示这些抽象或宏观的现象,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例如,在《光的传播》一节的教学中,有分析日食和月食成因的内容,如果直接说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学生疑惑,不能接受。但若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能观察出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地球上出现了阴影,就是日食。由于模拟了具体的形象,学生看得明白,自然知识就会牢记不忘了。这样就符合学生思维的渐进性,学生学得轻松,印象深刻,能较好地构建物理知识。

  五、课堂反馈,节时节能

  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测试是非常必要的,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发挥这一功能,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来达到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目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能盲目使用“题海战术”,应该通过具体的声音、文字、图像、视频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展开教师与学生、正确与错误的对话和反应。例如,在学习《串联和并联》一节复习检测中,可以将学生连接的易犯错误的电路图挑选出来,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电路的连接过程重新展现出来,并演示闭合开关后的电路状态,让学生判断电路故障,并找到正确的连接方法,也以多媒体演示。非常的直观,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六、课外辅导,方便快捷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课后辅导都采用学生找教师问,或者教师找学生辅导,或者在自习课时教师进入教室进行辅导,而其他非在校时间如果学生有问题就很难找到辅导教师,而如果通过手机等通讯工作辅导也显得不直观、不方便。有了网络后,学生在课后有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具有在线免费课程和免费服务的网站,让学生进行在线学习。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面学生和家长可以进行在线咨询,教师在线辅导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这样一定可以提高课外辅导的效率和质量。

  七、小结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也可以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也是开展创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当然前提是我们恰当、合理地运用,否则会事与愿违。以上就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小经验,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境界。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

  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的内容,概念教学实效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课层次学习物理知识能力的高低.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法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最终优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多媒体;物理概念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充分重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并与时俱进地将多媒体这一教学辅助工具引入到课堂活动中,将物质概念变得更为生动而直观,从而切实提高概念教学实效;本文采取理论与案例结合方式,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多媒体教学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优越性和实效性,以飨读者.

  一、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科学构建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图式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材料,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其以更大热情投入到物理概念的学习中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实验,使得学生获得丰富知觉与感觉图式,从而尽可能多地了解和物理概念有关的各类矛盾现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提问手段唤醒学生记忆,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知觉,积极把新的物理感性素材同化到旧的知识体系中去,从而恰当找到记忆的“衔接点”,使得学生精准了解自己要学习的物理概念和什么相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全面分析学生新了解的信息和旧知识之间有无矛盾之处,如果有的话在什么位置出现了什么矛盾.这就有助于学生排除与发现旧概念的影响,从而为构建新的物理概念做好了准备.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中《浮力》这一概念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在死海漂浮的视频,并提问他们为什么人在死海中不会下沉?然后再播放实验:将小木块、压扁了的易拉罐放在水槽中后,小木块漂浮在水面,而压扁了的易拉罐沉到了水槽底.教师提问是不是只有木块受到了水的向上作用力,压扁了的易拉罐没有受到作用力呢?很多学生回答“是”.有的学生回答水只会对自己密度小的物体产生作用力.教师可先不评价学生的回答,将压扁的易拉罐恢复原状后放回水中,当学生看到它也能漂浮起来都感到很吃惊.教师这时可告诉学生:所有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的浮力,这也是人们在水中搬运重物更轻松的原因.

  二、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抓住理解概念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展示出与概念相关的感性材料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并逐渐构建出新的物理概念.建立新概念的过程也是将客观材料主观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借助课堂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努力思考,从而逐渐排除物理现场中的无效因素,挖掘出与概念形成有重大关系的`核心因素,从而获得物理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构建出新的物理概念,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浮力》概念时,教师就可将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抓住浮力概念的本质,从而使得他们更加深刻理解概念内涵.物理教材中是这样定义“浮力”的: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但是影响浮力的因素有哪些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几组实验,并要求学生一一记录实验中弹簧秤读数.实验中体积不同但质量相同的两个铜块铁块,上端用绳子悬挂在弹簧秤先浸泡在水中,同学们会发现悬挂铝块的弹簧秤读数小于铁块,在更改铝块外形后弹簧秤读数不变;再将悬挂在弹簧秤上的铁块与铝块再次放到油中,弹簧秤读数均变大.然后,再为学生播放牙膏管放在水中的实验:处于正常状态的牙膏管漂浮在水面,而将牙膏管揉成一团后再次放进水中后下沉.实验播放完毕,教师引导学生就几组实验现象展开讨论,分析影响浮力的各种因素,最终学生在对比中抓住了影响浮力的因素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

  三、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精准应用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物理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而学生在单一的物理概念习题训练中很难对概念有精准的掌握.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度越高的教学情景,越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依据这一特点,初中物理教师就可从构建的蕴藏有物理概念的物理模型中提取出新的概念依存关系及内涵关系,从而为学生展出更加生动、丰富的概念内涵关系图,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应用题中各种矛盾现象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摩擦力”概念时,就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物理教材将“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相互运动时或有运动趋势时互相施加的一种物理力”定义为摩擦力.由于摩擦力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就可将其设计到具体的应用题情景中进行教学.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应用题“一只小老鼠在马路上发现了一块重为300克的方糖,可是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它怎么也推不动,于是叫来了5个同伴一起推,已知方糖与马路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5,请问老鼠们至少需要多大的推力才能移动方糖?”并借助多媒体以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新颖生动的形式激起他们很大的学习兴趣,并对影响摩擦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很快列式算出了答案,对摩擦力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提高了应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的内容,概念教学实效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深层次学习物理知识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将多媒体教学法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法的优势,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概念的兴趣,帮助学生将艰涩、抽象的物理知识以更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最终切实优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实效.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1-0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6

(精)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2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精]06-22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优]07-21

[荐]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20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必备】06-23

[实用]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6-26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