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17 17:10:54 物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

  一、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创设有利于问题生成的教学情境是探究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的重要步骤,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并精心设计探究情境。首先,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同时还应该有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求知欲望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考探究活动。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多种,如利用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情境以及一些热门科技话题来创设;利用实验来展示情境或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来构建动态情境,等等。

  2.提出质疑与猜想

  通过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并进行一系列的猜想和假设,最终确定探究任务是探究能否成功的前提。面对课堂所生成的新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猜想和假设,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多猜想。对于学生的猜想过程,教师应尽量不立即做出评价,而是帮助学生在众多的问题和猜想中提炼出富有挑战性、具有可验证性的猜想,进而确定学生的探究任务。

  3.对猜想进行论证

  探究活动的关键部分就是学生利用实验等方式验证猜想。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组间讨论的.方式来分析探究任务,设计探究活动,实验方案的确定要考虑到实验探究任务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对于组内成员的分工也要事先明确,在探究活动进行中,教师也应该及时跟进,进行参与指导,不要强行干预,让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与愉悦感。

  4.对探究活动成果进行讨论交流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直观的实验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相互讨论、激辩的平台,使学生们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逐步走近真理。在得出了相关结论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获得的新知识来解释客观现象,指导生活实践,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价值所在。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

  本文主要以“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为学习内容来探讨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

  1.教学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实验观察与实验猜想等探究活动,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使他们掌握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经历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设计过程,进而逐步建立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自信心,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暗箱实验,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说明电路的连接情况,(部分电路放在暗盒里)闭合电键。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为什么实验中电灯的亮度不同(电流不同)以及造成电流不同的主要原因(电阻不同)。

  (2)猜想假设。教师提问:这些导体的电阻为什么不同?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猜想和假设,结果,学生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包括导体材料、长度、导线粗细、空气湿度、电路中的电流等有关。最后,教师将学生的猜测写在黑板上,再进行逐个验证,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3)实验论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至少完成电阻大小与一个因素的关系的研究,学生可根据实验方案选出所需的器材,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在学生设计方案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如在论证电阻与电路中的电流有关时,应该控制电阻的自身属性不变,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发现电阻两端的电压也随之变化,但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因而得出电阻的大小与电路中的电流无关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的实验方案,并请小组成员讲解实验思路,由此得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

  (4)首先让学生巩固自己本节课的实验成果,进一步消化所学内容。让学生探讨电线的线芯为什么用铜而不用铁做的,学生可进行自由讨论与回答。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亮度可以调节的台灯。

  三、初中物理中进行探究性教学的体验

  在物理课堂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法符合初中学生从直觉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通过探究环节的层层深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素养。同时,探究活动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在物理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可能由于备课不够周密,对教学内容认识不够深入或对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在课堂中感到时间比较紧张,对学生的某些猜想和提问缺乏应对措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精心备课,尽量吃透教材,合理分配时间,找准课堂焦点,充分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好探究课题难度和实际探究时间之间的关系。此外,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虚荣心,探究活动容易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但是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后,课堂节奏和课堂氛围容易失控。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探究时,要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对于声音较响、动作较大的学生或小组要及时提醒,以保证探究的效果。实践证明,在初中物理课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切合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积极应对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准方法,进一步发挥探究性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

  1参与式教学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有效应用

  1.1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在新时期下,初中物理学习不再单纯地由教师进行讲解,其更为重视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外能够自觉地开展有效的自学活动,能够积极地参与和配合教师所开展的物理教学活动。在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下,要求学生能够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通过预习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使其通过各种方式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为学生制定预习作业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了课本,所布置的作业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必须根据教材来制定相应的任务,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本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当具有层次性,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促使学生通过看书以外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使其能够通过资料的查询、教材的研究以及积极思考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这一章中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电流的磁场知识,使其对电能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然后让学生收集与磁浮列车有关的资料,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探究活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只有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够促使其自主地去探究物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力与运动》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互相击掌,让学生通过击掌来感受力的作用,其会发现双方在击掌之后都会受到力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疼痛感,从而使其感受到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在此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让学生体会力的反作用力,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创新物理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物理教学需求,其仅仅只重视对学生物理理论知识掌握状况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物理应用能力的考察,不利于对学生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局限性。这种陈旧的教学评价体系,难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具备综合评价效果,除此之外,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忽略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鉴于这种情况,应当创新物理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使其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中,开展有效的学生自评和互评活动。

  2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满足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需求,顺应了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转变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而且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物理知识理论与物理实验活动相结合,以提高初中物理学习效率,保障初中物理教学水平,从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效益最大化。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3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将物理知识全部讲全讲透讲深,在短时期内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要巧妙的运用留白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高。

  一、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进行留白

  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对新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不要马上将物理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直接地展现出来,而是要重视课程的导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以前所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可以是提问的形式,也可以是互动的形式,使得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自然的产生疑问,从而引出所需要学习的新内容。教师在新知识的导入时,可以结合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和求胜欲比较的强烈的心理特点,对新课程的导入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的设计,可以将一些比较有趣的对学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知识,先透漏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住的参与到物理教学课堂中。例如,在学习“电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进行一个小小的调查,询问学生都了解哪些电器,可以是家里的,也可以是班级中的。这样的一个课堂提问,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来,学生可以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到答案,这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接着提问:“这些家电都是如何工作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渐的引出“电路”的相关知识。

  二、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留白

  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教师的物理教学对于学生物理的学习十分的重要。但是,在进行物理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不能够完全的满堂灌,而是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对知识点进行主次分析,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或者是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重点的去讲解,但是也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一定的设计,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需要教师能够学会留白。恰到好处的留白,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相关知识,在这一节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是光的折射规律。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要急于将相关的理论知识马上给学生讲解,而是通过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光发生折射的时候会有规律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不要评判对错,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去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去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相关的物理实验,学生可以比较直观的发现和观察到光发生折射时的情况,从而可以发现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教师再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对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总结,这样能够大大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在课堂板书的过程中进行留白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板书,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虽然,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黑板板书的运用逐渐变少,甚至完全由多媒体取代。由于多媒体强大的功能,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多媒体课件越来越精简。板书的作用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一个高度的概括,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简单介绍,但是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板书的时候,很少会“留白”,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够发挥板书应有的作用,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只是盲目的抄板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的额过程中,要能够让板书“留白”,引导学生能够一起参与到物理课堂的板书过程中,从而检查自己的物理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结合物理教学的内容,对板书进行相应的“留白”处理,让学生去对空白进行完善,从而及时的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对板书进行这样的设计:力是()对()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力的单位();测量力的仪器是();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对板书进行这样的一个处理后,需要学生积极的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进行思考,去完善空白,这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更加的积极主动。

  综上所述,“留白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教学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所以,教师在运用"留白式"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将其和物理教学的过程紧密的结合起来,将其和物理知识的导入、知识的讲解、板书的设计等结合起来,使得在整个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切实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司书云.留白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xx(17):76.

  [2]陈春梅.“留白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xx,2(20):17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4

  一、创新教学思想

  教师还要提高自身责任意识,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并不断加以改进,关心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此外,教师还要灵活处理重点与非重点知识的合理侧重,对于不同年级、不同理解力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学生比较擅长力的相关知识,而有的学生则偏重于光的学习,教师就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组织他们形成学习互助小组,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二、制造授课悬念

  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实验、故事、生活现象、问题等来提出疑问,从而有目的的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问题,并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就能够更为积极参与到课堂探析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在探究和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笔者讲授“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上课伊始就先给学生讲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对故事所描述的情节产生了好奇心,便要求笔者进行演示。笔者首先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大家猜测需要几个人能够将其拉开,然后让认为自己力气很大的两名同学到讲台上尝试,然后再换另外四名学生挑战,结果大家都没有将马德堡半球拉开。当笔者让一名学生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笔者顺势提出让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追问:大气压强真的存在吗?大气压强的威力究竟有多强大?在经历了上述的神奇现象之后,学生急于了解大气压强,就会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讲解之中。

  三、设置趣味情景

  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单纯的理论讲解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善于将物理知识的阐述巧妙的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具体。物理教学情境有很多种,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景等,前景的创设主要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惯性”时,由于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惯性的具体内涵,所以笔者便为学生演示了一个情景实验。笔者在杯子口上覆盖了一张硬纸片,把一枚鸡蛋对准杯口放在纸片上,然后突然将纸片抽出,鸡蛋落在了杯中。在做实验前,很多同学认为鸡蛋会随纸片的.抽走而掉落在杯子之外,而实验结果却出人意外。随后,笔者又在装有鸡蛋的杯子下铺了一张质地光滑的桌布,接着又猛的将桌布抽出,装有鸡蛋的杯子纹丝不动。这一系列奇特物理情景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使学生充分认识了“惯性”的具体存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置不同的情境,也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搜集相关历史故事、生活现象来阐述所学知识。

  四、结合现实生活

  物理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对初中生进行物理教学的趣引,离不开常见的生活现象。生活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真实存在,还能使其明确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冰、水、水蒸气这三态变化让学生对“物态变化”产生初步理解,随后,用生活中为大家所熟知的现象来阐释物态变化及其吸热或者放热的过程,如将雪糕刚从冰箱拿出时,雪糕会冒“热气”;刚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壁上会冒“冷汗”;夏天吃雪糕会感到凉快;冬天窗户上会结冰花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学生们却是第一次真正探索这些现象的原理,由此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会格外高涨。又如,在学习“杠杆”、“滑轮”时,教师通过指甲刀、铁锹、钳子,吊车、旗杆、升降电梯等工具来讲解杠杆、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同学们将实际生活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认识到物理知识学习的实用性和重要性。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学习是为同学们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充分利用身边各种资源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创新教学思想、制造授课悬念、设置趣味情景、结合现实生活等方式,采用趣味引导策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5

  摘要: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从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内涵和目标出发,针对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步骤,给出具体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的创造能力、探究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教育创新;探究式物理教学

  一、探究式物理教育的含义

  探究式物理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指教师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观察、思考等方式来理解一些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来研究客观事物,发现其中规律的一种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在探究式学习中得到充分提高。探究式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任务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要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合理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则要根据教学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标,敞开思路、解决问题。

  二、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个步骤

  (一)建立相应的情境再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应根据现实生活,创造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是探究式物理教学的核心,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难度适宜、逻辑合理的问题,利用书本上的插图、实际生活案例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各式各样的问题,让学生从这些物理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比如,通过冰雪融化,水蒸汽遇冷变水滴等问题,来使学生了解雾、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

  (二)开放课堂,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具有实验性的科学。在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研究是学习的关键步骤。在教导学生学习时,教师应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收集一些学习资料或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的条件,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教师在设计科学实验时要尽量顺应学生新奇、好玩的心理,最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解,寻求最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浮力时,学生由于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往往会误以为浮力只跟物体的体积、质量、密度等有关,这时教师就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一艘巨轮在水上不会下沉,但有时浮力连一块小铁片也拖不起。通过类似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思考各式各样的问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探究式物理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科和课时的特点,设立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自主学习与学习交流相结合

  在探究式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启发引导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新事物。这两者要进行有机结合,才可以使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1.自主学习,并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这节课的学习成果。在学习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发现自己遗漏的知识点,而且在交流中也可以改正学生思维上的一些错误。

  2.合作学习,丰富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可了解到许多新的知识。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分为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也可以将全班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讨论,等等。这些讨论形式不仅给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后留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作业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在探究式物理教学模式中,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布置的作业要进行相应改革,减轻学生的负担。①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而定。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进行训练,还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教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新课改要求教学的方式要更加地多样化。探究式物理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在现实教育中,不但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探究式教学真正落实到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我们各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学生的不断努力与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王晓英.多管齐下见行动管理跟进促落实:海淀区实验小学“减负增效”工作研究[J].北京教育教学研究,20xx(1):13-16.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6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师及时转变物理教学观念,对实验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使得实验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兴趣

  实验是初中物理的基础,所以实验教学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最近几年各地的中考物理试卷中,有关物理实验的题型日益增多,所占分值逐年增加,题目也呈现出实用化和生活化的特征.实验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物理教学中只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情况,更加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初中物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地看待实验教学的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地进行教学探索,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

  一、制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物理教师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只重视物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物理实验的教学.在教师的观念中,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没有多大的帮助,还浪费教学时间.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时,碰到一些物理实验,教师要么直接放弃,要么简单演示一遍.一些本应该在实验室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师也只是在书本上或者在黑板上草草完成,甚至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物理实验就用一句话带过.物理教师采用这种简单的演示实验过程,而不是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使得本来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学沦为枯燥的理论说教,不仅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不高也是制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学生认为在考试中又不需要动手操作实验,只需要在考试之前背背相关内容就可以了,所以没有必要认真对待.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学生不愿意认真学习,要么开小差,要么做其他的'事情.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追求新鲜的事物,讨厌重复性的实验操作.反映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就是对实验操作和观察都非常随意,甚至一些学生直接跳过观察阶段就进行操作,对实验的数据进行随意篡改,有的为了得出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拼凑.学生这种缺乏严谨性的实验态度使得实验教学的效率很难得到提升.

  3.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采取的模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负责看和听”的模式.对于一些需要学生参与的验证性实验,也都采取“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这样的程序,千篇一律,缺乏变化性.由于受条件限制,实验教学中缺乏现代元素,如信息化教学、仿真化教学、3D打印、智能化教学等,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使学生学到一些物理知识,掌握一些实验技能,但其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将学生当作一个不会思考的机器,从而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实现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更加配合教师的实验教学.物理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各个器官,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专注.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探索物理规律.这个过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初中物理很多实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会产生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这些都会吸引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也有很多验证性和测量性的实验操作,为了避免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懒于思考,教师要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通过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变演示性实验为学生操作性实验等,以促使学生去主动思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感悟其中所蕴涵的物理知识.例如,在进行光的折射的实验操作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玻璃杯和一根吸管,然后将玻璃杯装半杯水,将吸管放进去,观察吸管的变化.学生在观察之后,惊奇地发现吸管竟然出现了弯曲.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实验的导入———今天我们进行的实验,就是探讨这个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

  2.充分利用实验器材.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的物理实验器材并不齐全,但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做到实验器材的灵活多用,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实验操作.例如,在进行导体和绝缘体实验时用到的铁丝,教师也可以将它运用到滑动变阻器的实验中,将其当作一个简单的变阻器进行使用,将铁丝两端用两个带有铁夹的导线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移动铁丝上铁夹的位置,来控制接入电路中铁丝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的大小,实现对实验器材的有效利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对旧物进行改造或者是对实验器材进行重组,从而制作出新的实验器材,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可以将一些废旧的电压表进行拆卸,然后制作电阻.可以利用手机和小纸盒,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VR小仪器,观察其中的物理现象.只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思考,动手操作,就能够制造出需要的实验器材,克服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3.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主要是由教师充当教学的主体,进行实验的操作和演示,而学生只是一个观察者,并没有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使得实验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必须要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用探索性的实验来替代传统的演示性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给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摩擦起电”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塑料尺子,在衣服上进行摩擦,接着用尺子去靠近碎纸屑,看看尺子能否吸起纸屑,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操作,去观察实验现象,去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索.在学习“惯性”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橡皮放在书上,然后迅速地抽出书本,看看是否还能保持橡皮的位置不变.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师及时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对实验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不断地探索,使得实验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玉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07):21.

  [2]符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出现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xx(18):49.

  [3]王琦.试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J].电子制作,20xx(14):166.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7

  摘要:“学为中心”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要基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走出传统课堂教学的“统一化”、“一刀切”模式,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文对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案导学、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的具体实施策略,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究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层次来制定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各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并在学习过程里感受自身的价值。分层教学因为它尊重了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这一客观事实,从而按照不同的实际情况对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设计,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潜能,让他们能按照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同时,这一方法还能在其他方面对学生产生有利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地显著提升。

  1基于学生差异,让教学目标层次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目标,同时还要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以便及时在今后的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对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更注重对他们物理基础知识目标的达成,在学习中不断地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则要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在习得物理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对于“液体压强”一课教学目标的制订,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学目标要定位于让他们掌握压强的基础知识,还要让他们对压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进行分类,并鼓励他们通过试验来验证影响压强的因素;对达标型学生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于让他们先对压强的有关定义进行学习,然后对不同条件下的压强计算形式进行计算;对学困生教学目标要定位于重点关注让他们深入学习压强的基本概念,当熟悉了计算压强的公式后,再运用压强的有关知识进行实际计算,以掌握压强的使用范围。这样,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能够实现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案设计,有利于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已有基础上实现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现整体的学习目标,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成绩都能有所提升,同时他们的学习信心也能有所增强。

  2基于学生差异,让教学内容弹性化

  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差异确定分层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还要基于分层目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弹性化的教学内容.弹性化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思路是,要在确保全体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选择具有弹性的内容让优生进行拓展学习。例如,在教学“伏安法测电阻”这一课时,基本教学内容可以确定为让学生对电阻的测量方案进行设计,并测量出电阻的阻值,从而让学生掌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对于优等生,则可以让他们对“如果只提供电流表或者电压表怎么测电阻”进行探究,对“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对测量误差影响的.差异”进行分析。让他们能在学习中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这样,教学内容具有弹性化以后,就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的高效化。

  3基于学生差异,让学案导学动态化

  在课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导学案,其作用在于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如下几个过程:通过“导”来在复习旧知识或者利用教学情境,引入新课教学;教师可以把即将教学的知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设计,通过“思、展、议、讲”来对问题进行设计和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倾听教师的系统讲解等;最后是按照不同的层次设计由易到难的题目,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收获自信,享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设计“光的折射”一课的导学案时,可以通过如下的三个问题来复习旧知引入教学内容:(1)通常情况下,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不同?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2)什么是光的反射?(3)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这三个问题不仅对以往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也顺理成章地为新课学习目标打下了基础。在“思”这一环节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本节新课的核心问题的设计,即光的折射实验和折射规律探究,在课堂中,可以引出两个需要利用折射规律来作图的题目引导学习,课后作业则可以布置让学生绘制光从空气射入三角玻璃,然后又射入空气的折射光路图,以为“透镜”的教学开展做铺垫.除了设计,在实践学导案时也要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第二,在导学案的题目设计中,要保证题目的精和少,不过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好好实践完成,所以可以在其中的复习部分和新课部分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以防止学生直接抄袭导学案。最后,要重视对实验的预习,由于实验是物理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可以在学案中设置与实验有关的重点问题,以帮助学生能在学习时顺利地完成实验.在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中,就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进行导学:你们小组提出了什么假设?实验中怎么控制不同的实验变量?怎么确定物体动能的大小?怎样使球到达平板时的速度有所变化?这些问题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所隐含的深刻意义进行学习,有利于实现实验操作的目的,同时还能保证学生顺利地操作实验,得出正确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让学生从中收获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从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态度。设计了这样的动态化导学案以后,就能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开展合作化、探究化的物理学习,能够充分发挥优等生对“学困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从而实现高效化的物理教学。

  4基于学生差异,让作业设计分层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划分,结合学生们的学习习惯、态度、知识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爱好等因素进行全方位地分析研究,以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有效地开展作业的分层设计。例如,在教学完“电功率”一课以后,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其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电功率的有关概念,为此可以为他们设计以下作业:①灯泡上标记的“220V”和“50W”表示什么?②什么是额定功率?什么是额定电压?而对于中等生要求则需要学生对电功率的计算进行了解,可以给他们设计这样的作业:一只电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20V,在工作十分钟内消耗了2.4×104J的电能,通过该灯泡的电流是多大?灯泡的电阻有多大?电功率为多少?对于优等生的作业设计,教师可设计一些和生活相关的、与电功率有关的图,并给出一定的已知条件,让学生分析相关的物理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后对课堂上所习得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进行巩固学习,并且,能够让他们体验到物理学习的成功感。

  总之,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情况,按照分层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稳步提升.除了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还应对他们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进行分析,从而调整教学设计,通过拓展学习促进学习效率地有效提升,让学生在不断深入地思考学习中,实现物理学习的高效化。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8

  【摘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中,既要有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教学,又要调动起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首先对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管理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xx-3089(20xx)03-0208-01

  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课程,也是中考中的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其教学效率的高低受到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其教学管理的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下面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展开具体的分析。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中应当遵循以下的一些基本的原则,才更有助于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一)主体性原则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之中也应当同样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之中,不断的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的自律意识,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二)民主性原则

  所谓的民主性原则指的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中应当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不要刻意的去偏袒任何一个学生,并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给予他们自由平等的权利,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学生的最大潜力。

  (三)合作性原则

  合作性原则指的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使得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依赖、保持和平友好的局面,这也同时是师生之间对各自的一种认可,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情感性原則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之中,教师应当将自身的感情融入到其中,从内心出发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之中能够感受到你的爱,既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又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以情感作为基础开展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将有助于师生之间顺利的沟通,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成为当前众多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下面以笔者自身多年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之中,需要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调整和创新。素质教育环境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果不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变,那么教师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将仍旧是围绕着传统的管理理念来进行,使得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较为低下。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中应当注重管理理念的'转变,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构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

  (二)充分利用问题进行管理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许多的教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感到焦躁,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又不能够放任这些问题不管。此时,教师应当培养一种充分利用问题进行管理的方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充分了解问题发生的根源,并经过详细的调查,了解事件的真实性,然后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思考是否能够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一件好的事情。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和鼓励学生一起来共同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尽量去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

  (三)目标管理创新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之中应当立足于这些的基础之上,然后开展课堂教学目标管理创新。但是目标管理创新应当达到以下一些要求:首先,要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使得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能够顺利的开展和实施。其次,建立初中物理课堂常规,让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目标的设置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让整个集体都能够得到提升,同时让学生建立起集体意识。第四,在管理创新中,应当课堂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尽量少走错路,从而提高创新管理的有效性。

  (四)增强人际沟通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之中,人际沟通是保证其开展和实施的首要前提条件,如何保障沟通的有效性,极大的影响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增强人际沟通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增强人际沟通首先需要教学双方建立起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只有互相信赖之后沟通起来才会变得更加的方便。其次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做教师和学生交流谈心的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强二者之间的信任度,同时通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能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交流,让学生之间能够更加的团结友爱,有助于整个班集体的和谐,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帮助。

  三、结束语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为主动的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来。

  参考文献:

  [1]吴军霞.初中物理开放性课堂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xx.

  [2]王玉哲.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3]黄云.新课标下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xx.

  [4]周丽梅.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5]胡志成.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xx,04:77.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9

  摘要:在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中,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而受到所有人的重视,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有许多的老师对于物理实验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或者教育方法存在缺陷,这些都是极其不利于学生长足发展的。本文从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重要因素,提出正确的教学方法与好处等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关键词:教学;兴趣;实验;创新

  一、教学前的积极引入

  (一)对于实验内容的选择

  实验内容对于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于实验能力往往不够重视,大部分家长以及学校的关注点都是成绩,但实验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才真正是决定学生学习情况甚至是日后发展的关键,而作为老师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就更要下足工夫,绝对不能用一些不专业,不能为大家带来真正学习收获的实验来教学,同样不能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有些老师拿出不符合初中生应有的理解水平的实验来教学,看似教学超前,实际是事倍功半,甚至在实验中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实验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所有能力的学习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积累的,这就要求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要逐渐深入,慢慢吸引学生。我们可以说实验内容的选择对于实验的开始、进行,实验的操作、效果,乃至实验教学的质量,学生能力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二)演示实验与预实验

  在学生心目中所有的实验都是艰难而枯燥无味的,如果直接由学生进行操作,一般来说都会面临失败,同时也找不着成功的法门,这就要求老师进行演示实验。中学生对于事物的学习与接受往往来自于兴趣而并非自我实践,老师进行有趣的实验展示会让学生感觉实验的趣味性,同时打消学生实验艰难难以操作的顾虑。教师可以在课前采用演示实验来吸引大家,激发学生对不同现象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带动下,课堂气氛也会比预想的活跃很多,让整个课堂充满期待与欢乐。

  二、实践与讲述相结合

  (一)演示实验

  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在一项实验中,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仅仅靠感觉和意识来操作实验,同样也没有足够的经验来进行预实验,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学生实验前的演示过程。若不进行实验演示,学生在操作中会产生困难,甚至在做一些实验时有危险发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也是对于学生观察能力、思考与探索能力有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教师演示实验的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自己的实验成功与否。初中生对于实验的动手能力水平较低,水平基本相当。许多学生在观察中只注重实验结果的成功与否,或者是仅仅限于“凑热闹”的阶段。这些情况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日常教育,慢慢的学生的水平会日益提高,从简单的观察现象到后面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简单的观察实验到后期可以学习老师的操作方法,从实验演示中学习实验原理,教师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与意识,在耐心引导下学生实验能力必然会有长足发展。

  (二)学生实验

  在很多实验教学中,由于“时间少”“能力低”等借口,往往很多老师只进行自我展示,却忽略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部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培养能力,真正掌握物理的奥秘,自己动手往往比老师单独演示来得更关键。在对于演示实验的学习之后学生迫切需要自行实验来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如果失去自我探究的阶段,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失去实验本来应有的作用与目的。教师在学生的自我实验过程中并非无事可干,初中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还较为低下,教师需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指导方法来教育学生。学生在实验中会出现一味追求结果与数据的现象,教师需要对这一行为进行及时更正,教育学生科学是需要真诚的态度与真实数据来支持的。同样,对于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对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思维进行大力肯定与深入探究,这些简单的行为都会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之路上,学生和老师都会共同进步,越走越远。

  三、实验中开放与要求并重

  (一)开放实验

  初中生的创新能力甚至会优于教师,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往往更能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甚至来说实验并非只局限于实验室内,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开放式、创新式的教学中,个性化的提高将与实验能力共同进步。

  (二)加强要求

  当然,在实验中必须按照要求与规定来操作,使学生规范操作,少走误区,也能极大程度地避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问题。只要掌握好开放学习与规范学习的平衡与关键,学生就可以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发挥自身潜力,不断进步。

  四、实验反思

  任何的实验都是需要有始有终的,而且初中生在实验的学习关键阶段,对于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需要利用自己的思维与头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中不仅可以提升物理实验水平,更大程度上还能培养与人合作探究,共同工作的能力。老师的总结便可以发现教育中的问题,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有着重点的进行教学,不断推陈出新,用更先进更完善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无论是在管理办法还是教学理论上都要革故鼎新,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带来更多的成果与效益。五、总结物理实验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处理结果,对所有学生都要因材施教,问题都要因地制宜,合理解决。但对于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提升是长久之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新探[J].中外交流,2016,(23):65.

  [2]李宗海.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6):113.

  [3]殷国政.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6,(15):13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0

  摘要:创设课堂情境是教师的精心的安排和巧妙的设计,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自主的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课堂效率

  创设课堂情境,就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与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自主的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我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点个人的经验:

  一、情境创设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和数学都是自然规律的人为总结,其学科知识的本质都来自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也就是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课堂如果能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放大,就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就有了探索新知识的浓厚欲望和兴趣。例如:在讲解“汽化和液化”一节时,我拿出准备好的纸筒,在里面注入一些水,我问同学们用这个纸筒能在酒精灯上烧开里面的水吗?这一问一下子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新问题的探索兴趣。通过创设的情景给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易理解,记得牢,并会使学生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好问心理“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也是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一些符合物理规律的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设疑是点燃学生心灵火花的重要手段。如在讲“力的效果跟作用点”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让两个学生表演推门,一个大高个,一个比较瘦小,很明显大高个力气大,先让他们的手放到与门轴距离同样的位置,当然大个推过了小个。大家确信他们的力量悬殊后,再让大个手放到离门轴较近的位置,而小个的手放到门边的位置,结果小个将大个推出去,引得全班哄堂大笑,笑过之后,提出一个问题,难道小个突然力气变大了不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作用效果跟什么有关系?引起学生的思考,最后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情境创设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通俗易懂物理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就是概念和规律,而物理概念又比较抽象,很多学生感觉物理比较难学,就是有这个拦路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准确的理解和记忆概念,真正弄清楚物理概念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初中物理关于压力和重力的关系很容易混淆,如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很多同学就据此得出“压力=重力”或“压力就是重力”的错误结论,对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二、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一)图画情境图片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生活,生活又能够折射出一定的物理规律,物理规律的应用就能够很好的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图片的展现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如在学习浮力时,在同学们的思维中总觉得木头能够浮在水面上,而像铁块是不能浮在水面上的。我们可以拿几张我国的航母辽宁舰在大海上航行的图片,辽宁舰可是六七万吨的大家伙,它仍然能够自由的在大海上航行,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接着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像航母这样大的家伙为什么能在大海上自由的航行而不沉没于海底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故事情境学生学习物理时,是很讨厌学习枯燥的知识的,如果老师可以给学生以代入感,就会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具体地来说,就是老师可以在讲述物理知识的时候,可以讲述一个和课堂内容相关的物理历史故事,故事的走向会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经历严肃的课堂内容后,是对这类比较放松的内容抱有很大的期待的。故事引人入胜,学生便会对故事中的信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饥饿式的引导会促进学生主动探寻故事里包含的物理内容,进而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应用。在学习浮力时可以给学生讲阿基米德的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请来阿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得不到要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身体被轻轻的托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的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的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跑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希腊语,意思是我知道了)。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是在利用这个原理计算物体比重和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三)生活情境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司空见惯,而又似懂非懂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的原动力。但学生往往忽视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原因,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可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摩擦力时,我问同学们下一周学校举行拔河比赛,你们想不想得第一名,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想。我说学好这节课我保证咱们班得第一名。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了。这节课同学们带着疑惑,带着怀疑听得非常认真,当我分析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我回过头来问学生,拔河比赛就是比摩擦力的大小,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保证我们班得第一名呢?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最后统一的答案是,我们班选身体最强壮的,并都穿上钉子靴,其中一个学生说我们每个人腿上绑上十斤的沙袋,十五个人的话就相当于多出一个一百五十斤的人,第一名我们稳操胜券。我赞扬他学以致用。这堂课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视频情境视频可以为学生设置比较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物理知识,还能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发挥很大的作用。如在学习力的相互作用时,搜集有关神舟十一号发射的视频,学习浮力时播放我国辽宁舰在大海上自由航行的视频,还有我国蛟龙号深海下潜的视频资料,这些视频能使学生在心里产生强烈震撼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些视频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总之,情境创设优化了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弱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1

  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的内容,概念教学实效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课层次学习物理知识能力的高低.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法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最终优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多媒体;物理概念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充分重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并与时俱进地将多媒体这一教学辅助工具引入到课堂活动中,将物质概念变得更为生动而直观,从而切实提高概念教学实效;本文采取理论与案例结合方式,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多媒体教学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优越性和实效性,以飨读者.

  一、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科学构建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图式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材料,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其以更大热情投入到物理概念的学习中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实验,使得学生获得丰富知觉与感觉图式,从而尽可能多地了解和物理概念有关的各类矛盾现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提问手段唤醒学生记忆,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知觉,积极把新的物理感性素材同化到旧的知识体系中去,从而恰当找到记忆的“衔接点”,使得学生精准了解自己要学习的物理概念和什么相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全面分析学生新了解的信息和旧知识之间有无矛盾之处,如果有的话在什么位置出现了什么矛盾.这就有助于学生排除与发现旧概念的影响,从而为构建新的物理概念做好了准备.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中《浮力》这一概念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在死海漂浮的视频,并提问他们为什么人在死海中不会下沉?然后再播放实验:将小木块、压扁了的易拉罐放在水槽中后,小木块漂浮在水面,而压扁了的易拉罐沉到了水槽底.教师提问是不是只有木块受到了水的向上作用力,压扁了的易拉罐没有受到作用力呢?很多学生回答“是”.有的学生回答水只会对自己密度小的物体产生作用力.教师可先不评价学生的回答,将压扁的易拉罐恢复原状后放回水中,当学生看到它也能漂浮起来都感到很吃惊.教师这时可告诉学生:所有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的浮力,这也是人们在水中搬运重物更轻松的原因.

  二、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抓住理解概念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展示出与概念相关的感性材料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并逐渐构建出新的物理概念.建立新概念的过程也是将客观材料主观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借助课堂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努力思考,从而逐渐排除物理现场中的无效因素,挖掘出与概念形成有重大关系的核心因素,从而获得物理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构建出新的物理概念,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浮力》概念时,教师就可将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抓住浮力概念的本质,从而使得他们更加深刻理解概念内涵.物理教材中是这样定义“浮力”的: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但是影响浮力的因素有哪些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几组实验,并要求学生一一记录实验中弹簧秤读数.实验中体积不同但质量相同的两个铜块铁块,上端用绳子悬挂在弹簧秤先浸泡在水中,同学们会发现悬挂铝块的弹簧秤读数小于铁块,在更改铝块外形后弹簧秤读数不变;再将悬挂在弹簧秤上的'铁块与铝块再次放到油中,弹簧秤读数均变大.然后,再为学生播放牙膏管放在水中的实验:处于正常状态的牙膏管漂浮在水面,而将牙膏管揉成一团后再次放进水中后下沉.实验播放完毕,教师引导学生就几组实验现象展开讨论,分析影响浮力的各种因素,最终学生在对比中抓住了影响浮力的因素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

  三、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精准应用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物理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而学生在单一的物理概念习题训练中很难对概念有精准的掌握.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度越高的教学情景,越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依据这一特点,初中物理教师就可从构建的蕴藏有物理概念的物理模型中提取出新的概念依存关系及内涵关系,从而为学生展出更加生动、丰富的概念内涵关系图,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应用题中各种矛盾现象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摩擦力”概念时,就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物理教材将“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相互运动时或有运动趋势时互相施加的一种物理力”定义为摩擦力.由于摩擦力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就可将其设计到具体的应用题情景中进行教学.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应用题“一只小老鼠在马路上发现了一块重为300克的方糖,可是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它怎么也推不动,于是叫来了5个同伴一起推,已知方糖与马路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5,请问老鼠们至少需要多大的推力才能移动方糖?”并借助多媒体以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新颖生动的形式激起他们很大的学习兴趣,并对影响摩擦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很快列式算出了答案,对摩擦力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提高了应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的内容,概念教学实效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深层次学习物理知识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将多媒体教学法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法的优势,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概念的兴趣,帮助学生将艰涩、抽象的物理知识以更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最终切实优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实效.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及实施,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的问题愈加凸显。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结合笔者多年的农村物理教学经验,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有以下思考。

  1.学生因素

  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科技息息相关,知识点繁杂,说理严密,换算单位严谨。对于刚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抽象晦涩的学科。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农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科技成果较少,亲身体验感受的更少,对许多概念很难形象理解,只能死记硬背。物理学科的题目大都来自城市建设,城市生活,以及能源创新。农村学生接触到的文化环境较少,信息渠道闭塞,对物理知识点并不能真正融会贯通。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渐渐降低,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进而导致学生上课紧张害怕,不喜欢物理课,甚至连物理老师也不喜欢,消极应付物理作业及考试,互相抄袭。这样厌学的情绪会影响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最后出现翘课,逃学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一些起初对物理学科感兴趣的学生来说,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透彻,也会影响到物理学科的学习。通过对我校九年级13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有43.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物理成绩在九年级上学期时开始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理解能力差,听不懂等等。第三,农村中学中也不乏物理成绩一直保持良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只能在本学校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却没有信心参加与物理知识相关各种的比赛,导致学生有坐井观天的思想观念。

  2.物理教师因素

  众所周知,在乡镇及乡村,教师资源匮乏。很多物理教师带不止一门课。这样一来,物理教师面临着备课量大,作业批改量大等实质性问题。而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到物理课堂的质量。近几年,国家颁布了许多激励大学生下基层的措施,不断有物理教师被引进。但是,这些年轻的物理教师并不能完全扎根于农村中学,因而导致物理教师流动性大,在教学管理上很难实施长久、长远的`工作目标。物理教师如果无法安心、静心地在农村中学扎根,那么物理课程的讲授也是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与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目标渐行渐远。由于地域性的因素影响,教师很难及时或许最新的物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及资料,所以在与时俱进方面也难实施。

  3.客观因素

  首先,在农村,物理教学受到特殊地域性的影响。学生上学路途遥远,极少有午休时间,有些学生放学后还要帮家里做农活,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物理教学的实施。另外,学校也没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可以获取信息的来源,这就阻碍了学生与外界的知识沟通。物理教材内容有限,物理习题训练也相对较少,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见闻,生活中、科技中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就很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给物理教学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其次,农村中学的学校设施也是困扰物理教学的一大难题。学校人数不多,但是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却举步维艰。尤其是物理实验教学,学校没有实验室,鉴于课程内容的设计,物理教师只能在教室演示实验,学生只能坐着看老师讲解演示,能亲自体验实验过程的学生为数不多。特别是一些实验器材体积小,精度高,例如千分尺,在实验演示中很多同学只能靠老师描述的想象,然后强行背诵记忆。有些实验器材已坏,无法精准地向学生展现实验结果。实验器材也有短缺现象。严格来说,这样的物理实验教学是失败的。

  4.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目标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下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对于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来说,由于学生接触的生活现象、科技实物太少,所以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够。在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方面,学生只能由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引导,课后通过练习加强巩固。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另一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于农村中学物理实验设备的欠缺,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还远远不够;由于地域性因素,学生搜集和处理物理现象等方面的能力也与城市学生相差甚远;另外,农村学生在物理课后的习题训练也甚少,对知识点的理解也难以透彻。对物理知识点一知半解的现象在学生中占不少比例。鉴于学生因素,教师资源因素,客观因素等,在农村中学实施新课程的改革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这并不代表农村的物理教学无法做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农村初中物理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多关心、鼓励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上做出更大努力,这样才会渐渐向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靠近。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3

  一、概述

  在传统物理实验课堂上,一般模式往往是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述与学生的练习相结合。实验课上,教师将实验的要求、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学生动手之前先讲清楚,接着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这种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做完实验,但细究下发现,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用处,更遑论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不同,与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相比,探究性实验教学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与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体验和知识探索。在探究性实验课堂中,实验的结果往往不是那么重要,学生主动学习、体验才最重要。学生在动手实践之前,可以分析和探索问题,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观察者在旁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二、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教师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法时应当把握好以下方面的策略:

  (一)设置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前提是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时,应当有针对性、计划性地选择一些极具探究价值的实验内容和主题促进学生动手实践。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上,富含探索价值的实验内容有很多,如探究物质的密度、沸腾等实验。除此之外,教材课后的很多小实验和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都可以派上用场,将其变成演示性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这些实验内容都具有探索意义。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物理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和示范为本,不仅刻板、陈旧,而且可操作性不高,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利。探究性物理实验课堂需要一些新颖独特且效果极佳的教学方法支撑,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摸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如我在探究物质的密度这节实验课时,就通过演示密度计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实验课之前自制密度计。这一自制器材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密度的基本含义和原理,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乐趣。

  (三)引入生活素材,拓展探究性实验课堂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中,可以看到很多物理现象,如水中倒影、小孔成像、冬天窗户上的'水雾形成……教师对学生日常仔细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筛选,选取其中具有探索价值的生活素材,将其与课本知识内容有效融合,并引入实验探索教学中,这样既极大地丰富了探究性实验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生活化运用能力。如学生每天都看见且运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就蕴涵多种物理知识和现象,像自行车前进过程中涉及的摩擦力知识,脚踏板与大齿轮盘之间的杠杆原理,自行车坐垫下设置弹簧的减震知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且典型的物理现象和知识的具体运用。

  三、结语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地位正被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所重视,其日后必将在物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积极转变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促进探究性实验活动顺利开展,从而达到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目的。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4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高效化。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探究,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人文素养;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都是单一的传授知识,现在要求注重传授知识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结合。人文素养注重的是“人”,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性和人格,是以“学生”为中心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态度和认识态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要求,在向学生传授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结合物理学的“美妙性”,培养学生物理人文素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达到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下,满足他们的人文素养需求的目的,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引入视频和图片等资料、使用物理语言描写相关知识,在教学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增强,让物理课堂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运动的世界》通过优美的.语言呈现运动的美妙之处,“海市蜃楼”“赵州桥的倒影”这些图片等,均将美轮美奂的场景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这些都结合了建筑学和物理原理,能够让学生高效的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美,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如,在教学“能的利用和开发”以及“噪音产生的危害”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关于学者研究永动机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这一故事明白要基于自然规律进行研究创造,这样才可以创造出有用的作品。人类生活和社会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要遵循相关的自然和社会规律,同时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社会行为、态度取向和价值观这些方面同社会相一致,才可以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群体生活。

  二、结合物理史的“动态性”,培养学生物理人文素养

  物理学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它集合了中外众多科学家的智慧结晶以及他们对真理进行追求的精彩故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故事,进而明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物理规律的,以及科学家在这个过程中所用的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另外,学生还会领悟到只有具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惧失败的精神才能够有所成就,这些比课本知识还要重要。例如,在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内容时,一位教师先介绍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一开始,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重量决定了它的速度,这一说法被当时的人广泛认可,后来伽利略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实验证明自己的理论,然后设计了非常理想的实验证明,物体自由下落时的速度和物体质量是没有关系的……”然后指出,“现在大家认为正确的一些真理,可能是错误的,你有没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有没有一种批判的目光?”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物理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结合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人文素养

  物理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对一些物理理论进行探究,或者利用实验对真理进行验证,这些都要学生团结合作。合作实验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相互帮助,同时还让学生之间产生了情感和意见方面的交流,发生了智慧和灵感的碰撞。当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是大家一起合作努力往往可以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物理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它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丰富。因此,在开展物理教学时要将物理的实验性和实用性结合到一起,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些小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研究和思考“生活中的物理”,明白物理的重要之处。如骑自行车上坡为什么走“S”形路线、拍打灰尘等道理。教师要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并鼓励他们积极开展实验,指导他们探究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要相互监督,将操作时出现的错误指出来,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将其作为核心任务。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从道德意识、创新精神和人文情怀等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兆印.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2]严旭.渗透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本———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与人文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4(08).

  [3]倪娟.初中理科课程标准的适切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

  一、利用网络,做好课前的预习

  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而借助网络进行课前预习的工作是非常关键,因为网络上面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举例来说,当我们在学习眼睛和眼镜的区别时,教师根据授课的相关内容提出让学生们预习的内容,如什么是远视眼;什么是近视眼;你知道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近点和远点吗;你的明视距离、近点、远点分别是多少呢。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来寻找答案。实践后,发现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能充分利用上计算机课的时间,学习的热情非常高,在课堂上同学们也分小组进行了一些讨论和交流,如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查找的相关资料等。这种课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预习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巧妙引入新课

  现在初中生的注意力还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而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上课的内容上。初中的物理课程每个章节前都有提纲,综合了这一章节需要解决的难题,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平铺直叙,不会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压力和压强》一节的教学中,压强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压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他们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如果在引入新课时,用多媒体展示在雪中艰难行走的步行者陷进雪中和愉快的滑雪者轻松前进的动画,学生定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的目的成功达到。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能以往所不能,模拟实验,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特别是课堂演示实验,它是初中物理教学采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对学生掌握和理解概念、总结规律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有些实验,由于过程太快或太慢,可见度不大,学生难以观察得出结论;有些实验受条件限制,无法完成。信息技术在此领域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在学习《分子的热运动》一节时,学生是看不到物质内部分子的运动的,因此难以理解,可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分子运动和碰撞的过程;在讲述扩散现象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上“特技”,把气体分子的扩散、液体分子的扩散、固体分子的扩散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无需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很快就能从模拟实验中直观地知道其中的道理,化繁为简。而且我们发现,对于实验器材缺乏的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似乎更有用武之地。

  四、展现宏观或微观的物理现象,世界在眼前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以实验和观察为主,但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都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来的,如涉及一些抽象的和宏观的物理知识时,用实验演示是不能解决的。初中生的学习知识和生活经验是非常有限的,光靠教师的讲述学生是很难明白的,教师的讲述也带有相关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学生们不能够理解和明白,自然就不会相信教师,进行怀疑,感到困惑。这样知识也无法掌握。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展示这些抽象或宏观的现象,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例如,在《光的传播》一节的教学中,有分析日食和月食成因的内容,如果直接说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学生疑惑,不能接受。但若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能观察出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地球上出现了阴影,就是日食。由于模拟了具体的形象,学生看得明白,自然知识就会牢记不忘了。这样就符合学生思维的渐进性,学生学得轻松,印象深刻,能较好地构建物理知识。

  五、课堂反馈,节时节能

  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测试是非常必要的,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发挥这一功能,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来达到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目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能盲目使用“题海战术”,应该通过具体的声音、文字、图像、视频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展开教师与学生、正确与错误的对话和反应。例如,在学习《串联和并联》一节复习检测中,可以将学生连接的易犯错误的电路图挑选出来,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电路的连接过程重新展现出来,并演示闭合开关后的电路状态,让学生判断电路故障,并找到正确的连接方法,也以多媒体演示。非常的直观,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六、课外辅导,方便快捷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课后辅导都采用学生找教师问,或者教师找学生辅导,或者在自习课时教师进入教室进行辅导,而其他非在校时间如果学生有问题就很难找到辅导教师,而如果通过手机等通讯工作辅导也显得不直观、不方便。有了网络后,学生在课后有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具有在线免费课程和免费服务的网站,让学生进行在线学习。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面学生和家长可以进行在线咨询,教师在线辅导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这样一定可以提高课外辅导的效率和质量。

  七、小结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也可以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也是开展创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当然前提是我们恰当、合理地运用,否则会事与愿违。以上就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小经验,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境界。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1-0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6

(精)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2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精]06-22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优]07-21

[荐]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20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必备】06-23

[实用]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6-26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精品)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