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汉学热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析
汉学热的兴起,给中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新的活力以及新鲜血液,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汉学热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中国的现当代文学领域出现一股汉学热。汉学是海外学者以及研究者对中国学术的研究,西方研究者的侵入学习,也给中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一股新活力。
关键词:汉学热;现当代文学;研究视角;学术范围
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的发展,汉学热研究热潮给中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巨大的冲击力,也拓展了学术空间。颠覆传统文学观,一批被主流文学掩盖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现象付出水面,促进了学科研究方法以及格局的新变化。面对汉学热,我们应该正确的面对,吸收与借鉴并用,但是同时也不能够去照搬,也要自己去进行创新,同时摆脱西方话语霸权的地位,逐渐出现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文学研究。
一、汉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影响
(一)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史观
20世纪80年代前的史学史叙事是以左翼文学史叙事为主流,并且其分期的划分标准是以政权的更替作为现代和当代的区分。但是,海外汉学家的研究理论及著作传入中国后,给中国传统的研究模式带来冲击,一批被埋没的作家及作品被重新挖掘出来得到重视,文本再解读及当下热门文学研究等,与海外的汉学研究者们有直接的联系。出现了一批有独到见解的文学史著,像黄修己《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在历史分期上不再是年代的划分,将文学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分析,寻找文学史上的共性及个性,叙事主线也突破了左翼文学这一单一模式,加入了日常叙事等非主流叙事,研究立场上批评了左翼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错误,客观去评价被主流遮蔽的作家及文学现象。对周作人、钱钟书等作家的评价及对一些“新月派”、“新感觉派”的重新发掘等,给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有机的组成部分。
(二)拓展了学术视野
中国现当代文学时间脉络十分的短暂,作家及作品也十分有限,有限的时间及作家,使得其研究范围面十分的狭窄,研究上升空间不大,使得现当代文学研究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是海外汉学家突破传统,以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且被学术界不断地认可。对边缘人物的关注,对主流之外的其他作家的挖掘,都属于新的研究视野与领域。夏志清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该书中从新的视角去审视胡适等人,同时也分析了张爱玲、钱钟书等这些主流之外的作家的作品,使得传统左翼文学家的构成注入新鲜活力。边缘视角一直是被主流抛弃在外的,但是从边缘视角切入可以反应对社会的看法,沈从文的文章多从边缘人物展开叙事,很多学者对其的研究也比较公正的确立了沈从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格局在汉学的影响下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海外汉学家在阐述文学现象、评价作家时通过分析其作品作为衡量标准的学术理念也给国内的学术界很多的借鉴。海外的汉学家像夏志清通过分析作品,来发掘文学文本的审美意义,这正是我国作家需要去借鉴的,从文学作品去审视作家的研究视角,分析文学价值。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以文学价值为中心,以文本细读为出发点,探讨中国新文学小说创作的发展路向,其著作重在及时的去纠正文学上的不良倾向,又能够给一些作家平反。鲁迅的作品在经过作家们反复的摸索与研读之外,可以发现鲁迅在神化的过程中被扭曲和误解,鲁迅作品《狂人日记》、《药》、《孤独者》等作品中经常出现孤独者的形象,否定了钱玄同对其预言的毁坏“黑屋子”的希望,给予其平反,并且鲁迅的作品给中国现当代的文学研究带来新的生机。经过海外研究者的冲击,带给我国的汉学研究者很大的思考空间,不仅在研究方法上得到突破,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格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合理借鉴但不盲从
尽管西方汉学研究者给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很大的冲击力,我国研究者在借鉴与引用的同时,也应该分清主次,不要去盲目跟从,导致自身研究理论没有原创力。汉学是在西方研究者的基础上才壮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所以中国的研究学者在借鉴了西方作家的研究理论之外,应该去结合我国的历史以及民族特色,去著作有中国特色的文章著述,从而才会有更大的说服力,注重本土化创作。辩证的去思考与分析,文化在碰撞的基础上才会推陈出新,多从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格局方面下功夫,扩大自身的研究范围,拓展研究面。
三、结束语
汉学热的兴起,给中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新的活力以及新鲜血液,作为中国的汉学研究者,要不断地吸收借鉴西方的研究著作,从中汲取有营养、有价值的部分,跳出自身研究的窠臼,寻找新的研究视角以及研究范围,更好的去丰富壮大中国的现当代文学现状,使其更加的本土化,逐渐的摆脱西方的话语霸权地位。
参考文献:
[1]徐鹏绪,陈霞.现代中国作家兼翻译家现象研究――翻译文学、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互动关系考察(之一)[J].东方论坛.2009,3.
[2]朱立元,王文英.以现代性为衡量的主要尺度――也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开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王德峰. 依中国文化精神建设当代国学[J]. 理论参考,2007 (07).
[4]余江,马兰州.从汉学到中国学:研究范式的转型[J].国外理论动态,2014,10.
【汉学热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析】相关文章: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母性分析08-11
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分析09-14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建构的重新审视08-14
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分析论文08-12
现当代的文学论文09-10
中国现当代文学农民形象流变轨迹10-01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重建思考10-08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浪漫缺失的历史溯源05-21
空间转向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07-22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思考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