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释马基雅维利主义

时间:2021-06-18 10:30:20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重释马基雅维利主义

  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释马基雅维利主义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我们所一般认为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核心。其实他的思想,不仅限于人性的高度张扬,而且还包括了他对于现实的深刻揭示。其现实主义的政治、伦理道德思想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依据,并且对整个世界提出了自己独到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文章拟就分析其思想的形成,重释马基雅维利主义。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主义;《君主论》

  众所周知,马基雅维利主义现在是政治家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玩弄阴谋权术,使用伎俩的代名词了。但在马基雅维利生活的那个时代,他的马氏思想不仅没有为人们所唾弃,反而成为了弘扬人性的一面鲜明的大旗。就像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一样,他本人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名巨匠,同时也毁誉参半,几百年来,对于他的是非功过,尤其是其思想上的极其特色,人们都众说纷纭。以他的《君主论》为代表,他里面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就引来了众多的非议。马基雅维里被描绘成一个“玩世不恭”的浅薄的强权政治维护者、恶魔、爱国者、投机家、恼怒的官场失意者、真理的传达者、启蒙家、共和主义讽刺作家、唯科学论的政治专家、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政论家。在前人的研究中认为,历史上对马基雅维里的反应大致上可归纳为两个阶段:最初的反应是“一种恐惧和战栗”,这种观点盛行于17世纪以自由主义闻名的英国,在这里马基雅维里成了“一种狡诈、伪善、残酷和罪恶的象征”;18世纪的启蒙哲学家开始改变态度,对马基雅维里的赞扬成了19世纪德国哲学家的共识,这种观点随即被意大利的爱国主义者所津津乐道。但在很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歧义存在的恩斯特卡西尔看来,这两种观点事实上都不符合马基雅维里的真面目,或许“这些读者们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完全误解了他的著作的意义”。

  一、马基雅维利生平

  马基雅维利生于佛罗伦萨一没落贵族家庭,1527年卒于同地。1494年参加反美第奇家族的起义。1513年美第奇家族复辟,遭逮捕和监禁。恢复自由后,长期隐居庄园,著书立说。不久,他的《君主论》问世。这部代表作为他赢得了巨大声誉,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被西方国家的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他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思想,极大的受到了这种生活经历的影响,并且明显的表现与他的思想体系矛盾之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马基雅维利主意中的道德与政治的二元对立。可以说,他作为一名政治家远远明显于他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或者我们应该这样说,在这个时期,史学与政治的结合不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的普遍的现象,更是马氏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他的一生,似乎与别的人文学家要求打破宗教束缚、批判神学的理论有所不同,他更多追求的似乎还是要在世俗的世界中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权利中心,例如,马基雅维里主张君主在政治上只应考虑有效与有害,不必考虑正当与不正当,为了达到目的,必要时可抛弃道德、施展权术,甚至采取残暴狡诈、背信弃义,以至玩弄阴谋诡计等种种卑劣手段,只要能实现目的就行。他说:“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作出诺言的理由现在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故君主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马基雅维里还认为,君主要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采取“欺骗和暴力”相结合的统治方法,巩固自己的地位。因为,在他看来,“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政治家提供历史经验教训,以利于统治的实施”。《君主论》中说:“为着训练脑筋,君主还应该阅读历史,并且研究历史上伟大人物的行动,看看他们在战争中是怎样做的,检查他们胜利于战败的原因,以便避免后者而步武前者。”看起来真的是十分的“现实”。但这也恰恰区别于前期人文主义者,《新编剑桥近代史》认为这是马基雅维里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大成就。

  二、道德与政治的二元对立

  现实主义是马基雅维里与前期人文主义者的最大相异之处。前期人文主义者极其重视道德,马基雅维里无疑与此相悖。他向君主献策,阐述了一套统治权术思想:如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君主不应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君主应注重实际,残酷与仁慈、吝啬与慷慨,都要从实际出发…他在《君主论》中大谈君主的美德,但又认为君主在必要时可以不顾这些美德,否则对君主来说是致命的'。马基雅维里教导君主“如果可能的话,他(君主)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需的话,他就要懂得怎么走上为非作恶之途”,这清楚地反映了马基雅维里的困境。实际上就为后来“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诞生埋下了伏笔。不过,斯金纳认为马基雅维里与同时代人实质性分歧在于“两种道德原则的不同―对到底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的解释”。正是与前期人文主义的差别,马基雅维里的史学不像他们那样把历史作为美德的实例。他描写各种历史,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马基雅维里的史学更接近于李维、普鲁塔克和塔西佗等古典史学家的精神。这样的“现实”也是马基雅维利主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误解与片面理解

  克罗齐曾正确主张,马基雅维里并非不偏不倚,亦非玩世不恭或不负责任,他的爱国主义,他的共和主义,他的奉献精神,都是无可怀疑的。他为自己的信念而痛苦,他不断思考着佛罗伦萨和意大利,思考着如何去拯救它们。然而,无论是他的性格,还是他的剧本,他的诗文,他的史学,他的外交或政治活动,都不是使他名声大噪的原因。

  马氏抛弃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条式的推理方法,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他把政治学当作一门实践学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他的国家学说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是自私的,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颁布刑律,约束邪恶,建立秩序。国家是人性邪恶的产物。他赞美共和政体,认为共和政体有助于促进社会福利,发展个人才能,培养公民美德。但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当时的人文主义史学家已经摆脱了以神的意志解释历史的束缚,转用世俗的人的眼光来观察历史。他们主要关心对已经接受的原则和说法的解释,而他们一直遵循的原则和说法就是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的政治信条:政治行动导源于善的理智,实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因袭的道德信条。因此,他们在著述中,对所涉及的事件往往采取“理想化、风格化的叙述”手法。这种不谐调性,正是使马基雅维利的思想遭到人们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到了后来,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一样,马基雅维利这个思想上片面强调集权与权谋的思想体系就被某些有心人士借用了,而其本人也成为了阴险政治家的开山鼻祖,或许这是他当时想不到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明白,马基雅维利也好,其思想也好,还是后来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也好,都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特定历史名词,并不能只是看一个方面,就判断它的属性,同理,马基雅维利主义也并不仅仅只是现实主义这么简单。

  参考文献

  [1]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华夏出版社,1990.

  [2]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

  [3]张广智主编,《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重释马基雅维利主义】相关文章:

1.西班牙塞维利亚城市旅游宣传片

2.经典的马爹利鸡尾酒(5款)

3.诺维茨基欧洲少年终成王者的名人故事

4.基于存在主义哲学视野中臧利敏的诗歌创作论文

5.基酒有哪些-基酒的其他搭配

6.释圣智禅语50句

7.中国成语李代桃僵中英互释

8.援简释帛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