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社会运行规范化与西北民族社会的和谐
摘要:用“层间状态”概念对社会运行状态作出简单的补正是有必要的,更为符合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定话语背景。社会运行规范化的基本要求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运行的安全;(2)社会运行的可持续;(3)社会运行的和谐。在急剧分化的客观情境下,西北地区民族社会的和谐就是要创设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就要求人们能够不断挖掘隐藏于心中的道德性资源,不断地孕育人道主义的成果。
关键词:社会运行 规范化 “层间状态” 民族共生 和谐
对社会运行的分析是社会学的学科理念决定的,如果我们坚持认为社会学的深层理念在于“增促社会发展,减缩社会代价-D3的话,那么,这也必须以对社会运行的分析和把握为前提,所以,对社会运行及其基本状态的研究就成为全部社会学的中心环节。事实上,社会学自创立以来,就将社会运行作为主要的关注领域,比如,孔德对家庭、宗教的论述,斯宾塞对社会进化的研究,实质上都是对于社会运行的深层论及。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人手,结合转型的社会现实,就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问题作一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关于社会运行状态的简单补正:
“层间状态”及其意义马克恩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社会运行是社会有机体不断存活、延续、变迁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它表现为社会的诸多要素和多层次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多种要素功能的发挥。因此,社会运行具有很多的状态,它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关系体系本身的反映,社会结构关系体系总要通过自身内部的种种相关机制规定系统本身的运行轨迹并使之呈现出相应的状态——要么是良性的,要么是恶性的,要么是中性的。”如果考虑社会运行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那么,社会运行的状态则会是非常复杂的。社会运行的所有状态,都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关系体系的反映,而结构体系的动态性决定了,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而言,由于旧的体系已经被打破而新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这时,两种机制、秩序和制度都相互存在,呈现出“异质性”特点,这时的社会运行就很难以“良性”、“中性”和“恶性”简单地加以区分,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运行状态,我们就称之为“层间状态”。它是社会运行过程中处于两种基本层面状态之间的特殊状态,它既有上一层面状态的个别特点,但又有下一层面状态的部分属性,因而自然具有非单一性、非规范化、不确定性和弱防护性等特点。我们认为,在社会运行的三种基本类型中加上对于“层间状态”的关注,会对社会运行的分析更具现实性,更具有转型分析的意义,同时,也会使分析的思维路径更为平整,也更具联贯性和一体性。
二、社会运行规范化及其意义和基本要求
社会运行的三种基本类型的划分,对我国社会现实确实有很高的解释力度。①不过,我们思考的重点在于,尽管可以为三种社会运行的类型明确地给予内涵上的界定,②但总体而言,如果从概念本身出发,则很难反映出不同类型之间的过渡,而现实的社会运行过程总是有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随着人的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运行在总体上具有一个趋向于规范化发展的倾向性。为此,虽然学术界已经有了关于社会运行的类型划分,但还有必要强调社会运行的规范化。我们认为,强调社会运行规范化不是没有意义的。首先,规范化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表述,不管在社会运行的哪个层面和哪种类型上都有一个不断完善和规范的问题,这种思考的路径可以不断地激发人们对于社会运行的发展方向的关注,从而引领社会的发展未来;其次,它可以防止过于静态的概念划分。也可以将社会运行的“层间状态”纳入分析和思考的范围,这对处于转型n-,J-期的社会有更大的解释力度;再次,由于规范、制度等本身是作为对社会现实的积极反映而存在的,因此,对于社会运行规范化的分析就是对现实的社会运行的关注。那么,社会运行的规范化应该有哪些基本要求呢?我们认为,郑杭生先生等提出的关于区分社会运行类型的主要原则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这些原则主要包括:(1)综合性原则;(2)协调性原则;(3)满足需要原则。 (以这些原则为参照,结合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定话语背景,社会运行规范化的基本要求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运行的安全,二是社会运行的可持续,三是社会运行的和谐。以下分而述之。
(一)社会运行的安全
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社会稳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整体运行机制的常态性、社会发展的有序性和社会规范的认同性。常态性是指社会机制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的良好状态;有序性是指社会有机体内部各构成单元结构上的合理和功能上的协调;认同性是指社会成员对现行政策法规和价值体系的积极肯定的支持态度。广义的社会稳定因包括政治稳定而有别于政治稳定,但由于政治稳定常常是社会稳定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所以,狭义上的社会稳定可以认为就是政治稳定。
一般而言,“安全”通常被认为是生产、生活过程中人的身心免遭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社会安全是在划分社会子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可以这样认为,所谓社会安全主要是相对于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而言的,是指除经济子系统与政治子系统之外其它社会领域的安全。]可见,广义的社会稳定虽然较为接近于社会安全,但它并不具有社会安全的有关内涵,比方说,社会安全除了直接受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的影响以外,还受到更为具体的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诸如自然灾害、社会分化、恐怖主义,等等。另外,如果说社会不安全指的是国家无法给个人和群体提供保护或者只能给个人提供最低的保护的话,那么,社会安全指的是全社会各个群体避免伤害的能力和机制。
因此,社会安全的主体是普通的社会群体和成员。这样,社会安全具有比社会隐定更为广泛的内容,而且前者也比后者更具有学科话语的时代属性。和社会稳定相对的是社会动荡,而和社会安全相对的则是社会风险。从总体上来看,社会动荡是比较少见的社会现象,而风险社会则是世界性的,它无刻地存在。“在19世纪和今天,被大多数人作为灾难经受的后果,是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社会过程相联系的。” (当现代化进程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以后,越来越多的破坏力量被释放了出来,导致“或早或晚,现代化的风险会冲击那些生产它们和得益于它们的人”。Ⅲ6](”如今人们普遍认为,“风险”是现代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当自然界被人类的社会化所渗透甚至因此被“终结”以后,传统也就消解了,此时,不可预测和不可计算的新的风险类型又会出现。所以,对于社会安全的强调应该成为社会运行规范化要求当中的重要部分。
(二)社会运行的可持续
这一要求和郑杭生先生提出的满足需要原则并非没有一致性,只不过满足需要原则仅仅基于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活动的承担者和社会运行的推动者而简单地强调人类需要的满足程度,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这里绝少看到对于社会运行可持续的强调。细细琢磨的话,则对于满足需要原则的过分强调很有可能造成社会运行的不安全、非持续和不和谐,而一个运行规
【社会运行规范化与西北民族社会的和谐】相关文章:
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06-06
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民工社会管理06-05
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创新群众工作05-28
社会分层、社会流动05-29
小议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论文(通用10篇)07-27
试析发展劳动价值论文更有利于社会和谐与资源配置—重申“泛价值08-22
社会公平观方法论文04-25
规范化管理论文02-18
WTO与民族工业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