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时间:2024-10-22 04:27:12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研究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阐述了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的现状与成因,分析了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研究、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体制、监督管理制度和法律责任等治理对策。


关键词: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现状;成因;存在问题;治理对策
  
  中原油田地处于黄河冲积平原,横跨河南、山东省3个市(濮阳、聊城、菏泽),全局共征用土地6 881 hm2,占用土地以耕地为主。自投入开发到目前为止已钻油、水井5 500余口。油区面积约为5 300 km2。在油区,由于油田开发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突出的破坏,油田区井场、计量站、注水站、联合站、管道周围,大片农田区域内已无完好的生态植被覆盖,因落地原油、井喷和集输油管线的泄露及因油田盗抢等造成农田污染,有的长满青草,有的一片盐碱,与周围庄稼繁茂的农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1]。2009年对中原油田采油区土地污染进行调查,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
  1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的现状
  1.1地表水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通过样品测试分析,结果如下:采油井场附近的废水、污水样品的石油类超标项目是V类水的23.69倍;采油井场雨水堆积后的积水样品,石油类超标项目是V类水的1.91倍;采油井场附近排污渠的污水样品,超标项目是V类水的7.19倍;开发前的钻井废水到采油废水、洗井废水等污水样品,超标项目是V类水的15.72倍。
  1.2土壤
  落地原油对土壤的破坏性最大,其原油多属轻质油,地面原油低比重(一般为0.820~0.859 g/cm2),高凝固点(25~30 ℃),低含硫(0.1%~1.5%),高含蜡(15%~30%),高烷烃(50%~75%),奇偶优势比较近,多属于成熟度较高的环烷烃一烷烃族石油。落地原油在重力、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的作用下,向地下渗透和沿地表扩散,侵蚀土层,使土地盐碱化、沥青化、板结化,改变了土壤的正常结构和成分,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
  1.3地下水
  根据已有的资料文献,在中原油田采油区采取的地下水样品中,石油类含量为0.05~0.15 mg/L,在调查的25个数据中,检测出18个挥发性有机物,其中以甲苯的检出量最高[2]。初步统计,目前中原油田因石油开采污染的土地高达2 666.67 hm2以上,而油田因污染给农民支付的青苗赔偿款每年高达5 000万元以上。而且每年因污染新增加的污染土地约133.33 hm2,每年新增加给农民的青苗赔偿费高达260多万元。因此,治理油田土地污染迫在眉睫。
  2成因
  2.1废水
  油田开发建设中,井场的废水为主要的废水污染源,在开发前期以钻井废水为主要废水类型,以后逐步过渡到以采油废水、洗井废水为主要废水类型。前期的钻井废水排放在泥浆池中,在实际生产中土油池内往往同时包含大量未回收的泥浆及落地油成分,这可能会因入渗而导致对地下水污染,因地表径流带入水体形成对地表水及下游水质污染,对土壤、植被特别是农业生态造成污染影响,其泥浆的有毒成分可能形成长期潜在污染。后期的采油废水、洗井废水一般经处理达标回注,但若不能完全实现含油污水处理及回注措施而外排,会渗透污染土壤,危及地下水,或形成漫流,从而污染土壤、植被(或农作物)、地表水等[3]。
  2.2落地原油和固体废弃物
  在油田勘探和打井采油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油井溅泄、管道溢漏以及井喷事故等造成原油喷洒到地面。回收后剩余的将会造成土壤、植被(或农作物)、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钻井废弃泥浆,钻井废弃泥浆是油田钻井过程产生的副产物,其中含重晶石粉、各种有机或无机类化学助剂,使得其中的重金属、COD、石油类、表面活性剂等有害物质浓度较高[4]。
  现在油田是在废泥浆中添加固化料使其有害成分固化,避免其向周围水中的渗透与溶解,以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但是,土壤中的有害成分一直存在于固化的泥浆中,其含量远远高于地区本底值,虽然泥浆坑中铺有防渗层,但在实际中却不一定能达到理想防渗效果,一旦破损就会出现渗漏。由于其含有大量的水聚合物、有机化合物和金属化合物,会造成堆放场地土壤盐碱化、板结,其渗漏会危及地下水及周边土壤,尤其是重金属和石油烃类的有害毒理作用不容忽视,许多研究表明,重金属和石油烃类进入动物体内后,对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土壤的严重污染会导致某些成分在粮食中积累,影响粮食的品质,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5]。
  2.3其他方面
  油田的土地污染严重原因不单单只有废水与落地原油的破坏,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土地污染严重。一是随着采油工艺的广泛实施,输油注水管线不断老化、腐蚀,致使注水管线穿孔频繁,甚至突然破裂造成的土地污染;二是各油气生产单位放空火把污染土地;三是违法分子在输油管线打孔窃油等不可抗拒因素,使管线中的油、水泄漏,造成了污染土地的现象发生;四是油田钻井泥浆池、作业施工污染,联合站、计量站排油水污染等都对土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3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油田部分领导干部不重视,存在旧观念
  作为能源支柱性企业,部分领导干部“油老大”思想依然严重,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意识淡薄,没有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出发来开展工作,乱占滥压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仍然存在“为完成生产任务,污染了土地就赔偿”的旧思想观念,大大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激化了油地矛盾。
  3.2油区管理松散,缺乏土地污染管理制度
  由于油田部分单位的管理松懈,某些干部职工在生产流程中遇到的一些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改正,致使导致大量的土地受到污染而缺乏管理,给油田的土地和农民造成巨大的伤害和经济损失,造成土地的盐碱化、荒漠化。在土地污染的管理工作中,奖罚不分明,没有形成一套可行性、有效的制度。任何一项工作的成功都离不开一套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油田污染的管理制度更加不例外。多年来油田土地污染问题无人问津,致使大量土地污染严重,相关部门应该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奖罚严明、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3.3油地欠缺沟通,宣传力度不够
  油田污染土地主要是油田的废水、废液、污油、泥浆等污染井、站、管网周围的农民的耕地,因此油田污染土地的治理没有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只能是纸上谈兵。但是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污染土地赔偿价格过高,农民不用耕作、施肥、浇水等任何劳作投入,就可以获得比劳动1年还要高2倍以上的收入,其地方政府还可以得到数量可观的管理费,这是造成地方政府对污染土地复垦治理不重视和农民复垦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抛荒的主要的和直接的原因[6]。因此,目前的首要课题之一,便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加强对农民宣传土地保护和改造的政策形势法规的力度和深度。
  4治理对策
  4.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污染土壤治理氛围
  污染土地治理不单纯是复垦多

研究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研究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相关文章:

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03-07

我国汽车企业客户关系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03-25

室内装修污染的研究与对策03-07

论家族企业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03-22

研究林农法律意识现状及对策03-18

我国西部MBA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03-01

供给链治理实施的难点及对策研究03-22

研究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03-25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03-21

东莞市网球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