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议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改革探索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教职工、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整体的办学效益和教学水平,对于高校各项工作的连系运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大发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从内容、职能到地位、作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此前提和背景下,只有改革目前科层制度的管理方式,充分挖掘行政管理人员潜能,才能不断为高校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和人力支持。
一、科层制管理是目前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模式高校行政管理一般采用的是科层制,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校长下分设若干副校长。
一般的高校行政管理是校—院(系)两级管理层次,也有部分高校是校—院—系三级管理层次。在校级管理层次上,设若干职能部门,每个副校长分管若干部处、联系若干院系,每个部处又分若干科室或中心,分管具体的工作。院系是最终执行各部门任务和指令的基层单位。
在学校的管理总目标之下,各级行政管理单位制定自己的分目标,明确每个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和专业分工,并以岗位责任制的方式固定下来。学校以一整套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组织管理的一致性、明确性、稳定性,学校的重要决定和指令一般会以文件、会议的形式向下传达,并记录在案,并要求各层级组织和成员严格照章办事,以此确保学校政令畅通。
二、科层制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于明确的部门分工和相对模糊的工作分解并存,使部门之间工作出现运行空档,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出现推诿、扯皮等情况。
在工作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划分是比较明确的,而工作本身的划分则是相对模糊的,一些工作可以划归这个部门,也可以划归另一个部门,工作本身存在于部门分工间的缝隙,没有绝对的界限。这种相对性,就要求组织运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受到本身分工的限制,各部门强调分工、强调本身的职责权限而忽略了应有的部门合作,部门之间工作运行出现了空档,因而出现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对于广大教职工而言,一件工作就必须多个部门之间一次甚至多次周转才能完成,无形中增加了办公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
(二)强调职级权威和行政权力容易导致官本位思想盛行。
为了保障高校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学校的每个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按照管理权限和岗位责任被固定在不同的层级上,由低到高,权力逐渐集中,构成如金字塔分布的等级层次,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为载体,通过发布上级的命令,依靠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来实现。上级与下级之间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也是按照金字塔的等级层次分配,高级职位本身赋予职位的承担者对其下属进行合法控制的权力。上级的行政命令被认定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而下级人员的职责则被限定于严格按照上级的命令执行这个范围之内。这种注重职级权威的特点,客观上突出了职级权威和行政权力所能带来的各种政治、经济利益,从而容易将组织内部成员的注意力吸引到对上级职位权威的崇拜,容易将对事负责、对任务负责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人负责、对人际关系负责上,导致“官本位”思想在组织内部的兴起。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过分注重人际关系,得罪人的事不干或少干,对上级领导诚惶诚恐、对来办事的教职工态度冷淡甚至颐指气使。
(三)岗位设置相对固定,政出多门,基层工作负担沉重,部门间人浮于事与超负荷运行并存。
定编定岗的方式,是通行岗位设置方式,主要是按单位的工作性质,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要求以及工作量等不同情况来确定不同的职务岗位,以事定岗、因事设职,以此满足行政管理工作本身的运行需要。在岗位设置上,基本采取一人一岗的形式。但是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任务有轻有重、服务对象的范围有大有小。有些岗位,工作量相对较小,配置了一人;而一些岗位,任务量大,须2人甚至更多才能正常完成,也只配置了一人,由此造成了部门间甚至同部门不同科室间工作不均衡,人浮于事与超负荷运行并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浅议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改革探索】相关文章:
浅议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改革探索12-01
浅议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与改革11-14
浅议企业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12-09
高校教育心理学改革路径探索论文01-17
浅议高校预算治理03-21
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现状及改革途径论文06-14
高校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探索论文11-20
浅议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03-18
护理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03-19
论如何加强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