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人员健康管理模式运用的论文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是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1],血脂异常的早期综合防治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饮食习惯与运动方式的不合理,血脂异常人群呈逐年增长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我国居民对血脂异常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多数确诊患者的血脂控制并不理想[2]。随着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开展,对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干预研究成为关注热点。本研究以2009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5706例行政管理人员为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对该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状况及其伴发疾病的调查,分析探讨血脂异常的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的可行性与实践应用,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干预提供实践基础。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模断面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09-2010年在我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行政管理人员数据完整者共5706人,其中男性4062人,女性1644人,年龄最大89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44.8±13.1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44.49±13.04岁,女性平均年龄为45.48±13.22岁。
1.2研究方法检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
1.3诊断标准
1.3.1血脂异常判定标准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3],分类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低HDL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1.3.2高血压诊断标准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DBP≥90mmHg,或近2周内未服用降压药物[4]。
1.3.3高血糖按照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5],FPG受损:6.1mmol/L≤FPG<7.0mmol/L;糖尿病(DM):FPGr≥7.0mmol/L和/或既往有糖尿病病史,以上两种情况统称为高血糖。1.4统计学方法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血脂异常类型进行分组,应用SAS9.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体检资料齐全者共5706人,血脂异常共检出1633人,患病率为28.62%。年龄最大86岁,最小24岁。平均47.30±12.30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45.91±11.82岁,女性平均年龄53.82±12.42岁。男女比例为10.22。
2.2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血脂患病率情况共检出血脂异常者1633例,其中男性1346人,患病率为33.14%;女性287人,患病率为17.58%。年龄分布以50-69岁为主。60-6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例数36.34%;其次为50-59岁年龄组,占34.47%。表1结果显示,按年龄、性别分层后,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男性在40-49岁年龄组最高,患病率为39.71%,女性在7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患病率为35.42%。男性组高脂血症患病率在30-39岁组开始明显增高,到40-49岁组达高峰;而女性组于50-59岁组开始明显增多,直到70岁后仍保持较高的检出率。各年龄组比较,男性高脂血症患病率除70岁以上年龄组外均高于女性,除60岁以上年龄组外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各组分高脂血症患病率比较血脂异常分类情况及不同类型高脂血症高BMI、高血压、高血糖发生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高TC血症共405人,高TG血症共534人,低HDL血症共401人,混合型血脂异常共293人,其中高TG血症发病人数最多。3种类型的血脂异常都有非常高的BMI,其中以混合型血脂异常者高BMI率最高。高TG血症中高BMI患病率较高,混合型血脂异常者中高BMI、高DBP、高FPG患病率较高。
3讨论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死亡原因的第一位[6],因此积极对血脂异常早期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行政管理人员人群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血脂异常的发病情况。
3.1北京市行政管理人员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状况分析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5706例参加体检行政管理人员人群中,血脂异常共检出1633人,患病率为28.62%。接近2011年卫生局发布的北京市18至79岁常住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的34.7%。这与行政管理人员人群以静坐为主要工作方式、缺乏运动、饮食、起居不规律等生活方式关系密切。表1显示北京市行政管理人员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30岁以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14.10%,男性在40-49岁年段血脂异常患病率最高,高达39.71%,提示血脂异常有年轻化趋势,应该重视早期干预,以有效干预而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其中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普遍较女性患病率高,这与男性吸烟、饮酒过量、工作压力、社会压力较大等危险因素较女性多有关。而女性在50-59岁年段血脂异常患病率开始增高,主要与绝经期后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系。研究结果提示男性在40岁以上年龄段更容易发生血脂异常,女性在绝经期后血脂异常发生率较高,对血脂异常的早期干预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方法。
3.2血脂异常分类与高BMI、高血压、高血糖分布情况血脂异常分类显示,北京市行政管理人员人群中主要以高TG血症为主,这与饮酒及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性质有一定关系,血脂异常患者通常都伴有高BMI,其中以混合型血脂异常者高BMI率最高,高达79.18%,且多同时伴发有高血压、高血糖。在对北京市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健康管理过程中,对高BMI、空腹血糖升高、高血压、30岁以上男性行政管理人员群体应加强对血脂的'监测,及早发现、及早实行健康干预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3血脂异常早期健康管理干预的问题与现状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它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健康管理,达到节约医疗费用、维护健康的目的,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国内外已先后开展了心血管病及血脂异常防治的健康管理干预研究。美国在过去20年利用健康管理的办法使冠心病死亡率降低了2/3[7]。因此对高脂血症的干预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我国也先后开展了对心血管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干预研究。有研究对休养员血脂异常健康管理疗效分析显示:健康管理2个月后试验组的血脂达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管理对血脂异常的有效率达到96.15%,从而降低血脂异常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8]。目前,尽管血脂异常早期干预做了大量研究,并证实强化生活方式为有效手段,但许多患者不能长期遵从标准的强化饮食运动方案,依从性差。且降脂药物治疗不但副作用大、不能长期服用,且费用较高,停药后复发率高。其次,由于血脂异常多无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对血脂异常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重视,往往等发生了心血管疾病才开始干预治疗。因此,对血脂异常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相关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3.4行政管理人员人群血脂异常早期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应用血脂异常的早期干预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方法,当前我国健康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如服务形式单一、手段落后、缺乏针对不同群体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和运营模式等。我院经过多年健康管理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了对血脂异常等慢病独有的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采用饮食、运动干预结合中医体质干预的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方案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为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了实践基础。
我院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健康疗养、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的专职机构,作为第一批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经验。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年体检量3万余人次,自2010开展中医体质评估的中医体检项目以来,共进行4895人次中医体质评估与体质干预工作。并对其中30例血脂异常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血脂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现我院已成功开发中医体质评估、慢病中医健康管理的相关软件,针对血脂异常建立了个体化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主要由健康体检、体检报告分析结合中医体质评估指导,给予饮食、运动处方、药膳处方、中医24节气养生调理处方等模块组成,实现了健康管理与个体化中医体质调养的有效结合,有效提高了健康管理的效果,形成了对血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科学的综合干预方案,以达到有效预防血脂异常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通过两年来结合我院集健康体检、健康疗养、中西医健康管理的资源优势整合,将中医传统医学的养生保健康优势充分融入到慢病健康管理体系中去,形成了独特的针对血脂异常等慢病的个体及群体的分层、个体化中西医健康管理模式。并结合我院独有的自然环境、优质的温泉水疗及药浴、专业药膳餐厅,提供了更利于慢性病健康干预的自然与环境资源。由中西医心血管、内分泌、营养、运动领域专业团队组成的健康管理团队,保证了个体及群体血脂异常人群在按受专业、科学、有效、高质量的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干预措施过程中,不仅有效预防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在同时达到心理调适的疗养目的,最终获得生理、心理健康的目的。
【行政管理人员健康管理模式运用的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