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因分析
第一,相关领导者没有科学的资产管理理念,未设置专业化的管理工作者,造成无法有效管理固定资产。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由于其不具备专业化的管理技能,只能进行简单的单价、数量和金额的记录和管理,无法有效执行管理措施,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低下。第二,缺乏合理的内部监管机制。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最初的监管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管理需求。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针对固定资产的监管开展针对性的机制建设,势必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不足,影响资产管理的质量。
(二)外因分析
第一,缺乏健全的制度,无法满足当前管理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一经转化为实物,就徘徊于监督范畴之外。第二,管理体制缺乏规范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职责方面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和清晰的界定,引发管理体制缺乏规范性。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这势必缺乏科学性。第三,管理执法缺乏严谨性。尽管国家针对固定资产的流失进行了清晰的指导,然而,却未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控。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部门的管理者需要承担资产管理的主要责任。管理者需要针对固定资产实施必要的管理措施,确保固定资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从而实现固定资产价值维持原状或者得以提升。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管理者需要摒弃原有“重现金和购置,轻财务和管理”的理念。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条例和标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强化人员的配置,设置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良好责任心的专业化工作者,执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措施,从而为固定资产的科学利用和安全保管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程序
针对固定资产开展的管理措施,既要开展金额核算工作,又要开展数量控制工作,并且要求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资产使用部门共同参与以完成资产管理。相关工作者需要将内控制度加以有效执行,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信息和实际信息开展定期性的清理和核查,从而达到账实一致的效果。每年都应当对固定资产开展核查,有效定位固定资产出现变化的根源,并在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记录在册。与此同时,定位直属责任人,依照有关制度的条例和标准予以处理,完成账实一致。
(三)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
引发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应有管理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给予相应的监管,造成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缺乏应有的关注。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能够推动管理者对固定资产形成科学的认识。与此同时,能够将监管机构和有关审计机构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清晰每一流程的实践标准,制定具有良好操作性的预防机制,规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关风险,从根本上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将固定资产的购置信息、使用信息和管控信息予以透明化,通过来自社会的广泛监督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四)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
提升针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力度同样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果的途径之一,实现对资产流失的预防。制定针对性的固定资产处理机制,能够有效预防固定资产的流失。通过每一途径执行的固定资产管理,都要加以严格的鉴定、评估和审批。除此之外,应当对资产的账务信息加以有效的核实。行政事业单位处置的固定资产残值需要划入国家范畴,在第一时间将固定资产残值交予财政专户,从根源处将收支两条线的措施加以落实,坚决抵制挪用资产的行为。
(五)提高工作者业务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
固定资产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有效借助多元化的管理途径和管理措施,保障固定资产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尽最大可能规避由于保管不利所引发的固定资产流失。应当记住多元化的途径和措施,实现对固定资产管理者职业素养的强化。财务工作者应当定期补充固定资产管理的理论储备,在第一时间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机制和措施,实现对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强化。与此同时,应当使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切不可由于一时的疏忽引发固定资产管理的缺乏,从而引发无谓的损失。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