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4-05-23 15:17:36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行政管理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行政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1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行政体制的改革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完善少数民族自治区域的各项政策,培育和发展民族自治地区的政治文化,以及促进整个民族自治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行政体制的改革存在过分依赖中央政策指挥,主动参与意识淡薄,民族干部思想观念受民族风俗习惯影响深刻,求稳怕变思想严重等问题,这就要求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行政体制的改革进行创新,从而确定功能定位,转变评价标准;提升政府职能模式,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增强少数民族自主参与意识,促进自治权的行使;强化依法行政,提高法制化水平。

  一、民族地区城市基层行政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方面,行政体制作为基本的影响因素。它不仅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同时,是国家行政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政府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但目前我国的行政体制还没有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有效衔接,在社会保障上仍存在诸多缺陷。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程度存在着直接干预和管理的现象,认为行政管理的运行效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我国法治和民主管理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多民族地区城市基础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和改革,使其能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更好地适应提高行政管理、高效和服务型政府的效率,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内涵。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简称“民族地区行政体制的改革创新”),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对政府系统内部行政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等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制度和各种关系进行调整和完善。民族自治地区行政体制的改革创新是以不改变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及民族自治制度为前提的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民族地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在新的政治因素、行政力量、行政要求、社会矛盾逐渐增多的情况下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结构趋于合理,制度趋于完善,行政机制更加灵敏、行政关系更加协调,调和与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关系,提高服务社会水平,增强行政工作的效能,最终促进民族自治地区的繁荣发展与民主富强。

  (二)民族自治地区行政体制的改革创新的意义。由于民族地区行政体制设置决定了作为公共利益代理人的民族地区政府管理的效能与水平,也决定了民族地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水平,还决定了民族地方政治文明建设的水平,所以,民族地区政治体制改革创新对于完善少数民族自治区域的各项政策,培育和发展民族自治地区的政治文化,以及促进整个民族自治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完善民族地区城市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一)提升政府职能模式,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民族自治地方需要全面发展,虽然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性以及紧迫性的区别,但是彼此之间依然辩证统一且互为前提。在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之中,如若单纯地以某些方面来否定另一方面的发展,最终会影响到地方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政治改革之中,需要政府以强而有力的形象出现去调节职能结构以及职能关系,从而使地方政府在政府职能的发挥过程中,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不进位,引导经济以外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并且使得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够达到相应的均衡发展,避免出现“长短腿”现象。

  (二)建立社区自治长效机制。在一个步骤中,社区自治是不可能的,通过长期的运行机制,逐步逐步实施。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建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长效机制。社区建设资金的制度应该明确,市、区政府有自己的资金和社区服务设施的比例,以提高社区服务设施。二、严格收费与制度的关系,以防止政府和行政部门对居委会的检查和考核。一方面,它往往会削弱社会的行政倾向,另一方面,它增加了社会管理的资金;第三,建立约束机制。社区自治的水平,离不开区域内各单位的支持与配合。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明确驻军单位在社区管理中的权利义务,实现社区资源综合共享和社区整合的力量;第四、建立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体制机制,让群众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建设中来。在完善听证制度、选举制度、公示制度的同时,对公众参与的内容、方法和方式作出明确规定,使其可以通过一定程序操作。第五,建立社区成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由于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很难吸引社区成员进入社区管理。党员的政治领导、组织协调、角色示范等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公共服务意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受传统观念影响的深刻影响,在当前行政管理体制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些不好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消除。特别是在当前的改革工作中,将继续推进过程,经济和社会关系开始呈现复杂多样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加快转变观念,树立监督和服务理念,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履行职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它与政府机构的运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推进行政体制的改革的步伐,政府要明确其责任,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政府服务绩效,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

行政管理论文2

  我国高校和有关部门对行政管理方面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各单位共同努力,紧密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高校行政管理中计算机信息。

  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基础和运用能力薄弱,因此我们在了解高校中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的意义和现状的同时,进行网络建设的优化也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行政管理的传统形式及弊端

  高校的行政管理主要是高校有关管理部门对学校各种事务的安排和处理,不仅为学校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服务,同时也是为高校的文化活动和科研服务的。但在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着种种弊端需要解决,主要体现在投资大而效率低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以及学校的重视不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欠缺规范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

  我国高校管理面临着管理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漏洞频繁出现,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形成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同时管理者管理理念不能随着教学的开展而不断变革,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学校行政管理直接关系到其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的质量,所以进化信息化网络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高校行政广利人员设置不合理,出现怠慢工作行为。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人员设置存在很大问题,缺乏科学性,机构和人员臃肿并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虽然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工作越分越细,职位也相应增加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但是机构重复导致作业重复而且存在各部门互相协作能力不够的现象,协作程度不高可能导致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同时还要面对的问题是相对缺乏激励措施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人浮于事,怠慢工作,耽误工作的开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重视不够。高校对行政管理不重视体现在行政管理人员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措施上,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能享受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对行政管理老师录用把关不严出现了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这些都是高校对行政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的体现。

  所以,无论从管理理念、人员设置和学校态度任何方面看,加快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步伐都对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弊端都决定了进行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刻不容缓。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试论高校行政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管理论文3

  中国环境行政管理在农村非常薄弱,民族自治机关在农村的环境行政管理更是几近缺失,导致民族地区农村环境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况。民族自治机关在农村环境行政管理失灵的表现:一是民族自治机关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难以适应农村环境保护监管的需要;二是民族自治机关环保行政决策机制不科学,缺乏环境与发展兼顾的综合决策机制;三是民族自治机关环保行政执法理念落后,手段单一,效率低下;四是民族自治政府权力介入时的各种扭曲现象,影响了行政执法效果;五是中央政府设立的环境管理制度在民族地区农村很难得到完全的落实;六是对民族地区农民环境权益配置不公,导致引导性环境政策在农村失去市场。

  一、民族自治机关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难以适应农村环境保护监管的需要环境管理体制是环境保护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环境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是国家环境战略方针、政策、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保障。

  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是按照辅助性原则为依据的统分结合的多部门、多层次的管理体制。国务院设立了环境保护部,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立了环境专门机构,工业集中的乡 (镇) 也大都设立了专门机构或者由有关部门监管,甚至较大的工矿企业也设有环保科 (室) 与环保专职人员。

  但是,绝大多数乡(镇) 没有设立环境保护机构,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为数不多的乡 (镇) 环保监督部门,也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和经费支付众多行政管理成本,环保职能基本没有履行。农村地域广阔,环境问题具有小、多、杂等特点,乡 (镇) 环保部门人力、物力、财力都很缺乏,难以胜任广阔农村面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任。如有条件,在村一级建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在村民小组设立环保联络员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而中国农村离这一目标还相距甚远。

  中国的环境管理一直按照行政区划进行,对于跨行政区和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缺乏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各区域和流域发展相互脱节,使民族地区之间、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协调都相当困难。由于资源的多头管理,在相同地区同时存在多种规划,如土地规划、农业规划、林业规划、水利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等,但没有统一的'综合生态环境规划。区域和流域管理体制的缺陷,使得农村环境管理矛盾重重。

  二、民族自治机关环保行政决策机制不科学,缺乏环境与发展兼顾的综合决策机制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脱贫致富的压力还很大,所以,在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政府总是对发展格外偏好,因为庞大的政府队伍与公共部门需要解决开支与生存问题,要通过发展生产解决当地的下岗就业问题,缓解社会压力,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标准的政绩考评制度更促使各级政府急迫追求经济效益。如此一来,民族自治机关在决策的时候,自然更多考虑发展利益,而较少关注环境保护,尤其在两者相冲突的时候,最后往往是发展优先。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当地方私益与全社会公益相矛盾的时候,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不惜损害环境公益,这种行为可能发生在各级政府的身上,只要他们不考虑全球范围内的人类整体利益,他们那里的环境私益就永远不等于环境公益。在此前提下,地方政府在决策时可能就会无视自己地域内的污染现象,纵容或支持他们耗用当地资源,向更大的公共场所或其他地区排污,而不顾由此造成的更大范围内的环境与资源损害。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地方政府已经代表农村成为博弈的一方而存在了。比如,在云南省红豆杉森林遭受灭顶之灾时,一个本该有保护红豆衫责任的政府部门为了地方经济利益居然承担起了收购树皮的业务。

  市场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市场失灵”的一个因素。然而,以科层形式组织起来的政府也难以掌握充分的信息,政府掌握的信息不足,使政府很难做出正确决策,更危险的是,政府干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息扭曲,每一级政府都是进行理性选择的,他们会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处理、筛选,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往往采取报喜不报忧,或者是扩大成绩而隐瞒问题,使信息失真,并导致决策失误。

  即使政府象一个超人拥有充分的信息,通过政治过程来在不同的方案中作选择仍然会很困难。政府的决策会影响到许多人,但真正参与决策的只是少数人,不管选举人怎样产生,他们在决策时都会不自觉地倾向自己所代表的阶层或集团的偏好与利益,即政治家和政府官员很难真正维护“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即使选举人有代表各阶层人民的利益的愿望,但由于政府不存在可以准确及时反映公众对公共物品偏好的有效机制,使得民选政府的决策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值得怀疑的。尤其在偏远的民族自治地区的农村,能代表农民心声的决策者少之又少,农民的环境权益自然在决策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行政管理论文4

  一、当前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的现状

  通过对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都存在问题,集中表现为行政效率不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机构设置不合理

  当前,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对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关注不够,思想上的不重视造成了行动的跟不上,使得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呈现出诸多问题。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机构庞杂,行政管理机构多则几十个,少则十几个。这种冗杂的机构设置已经超过了职业技术学院所需的业务机构设置数量,会加重职业技术学院的运行负担。同时,机构人员设置和岗位设置也不合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1.2行政管理体系不健全

  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机构要运行,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体系作保障,然而实际上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在这方面存在漏洞。比如,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行政管理行为比较随意,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政。其次,行政管理各部门间缺乏一个完善的运转体系,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沟通不畅,影响了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的效率。

  1.3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职业技术学员的行政管理人员要么身兼几职,既要负责教学工作,还要负责行政管理工作,这会造成行政管理人员精力的分散,让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搞好行政管理工作。其次,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大多不是行政管理专业出身,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和背景,他们行政管理工作多是靠实践中累积的经验进行,这使得他们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处理行政问题。再次,很多职业技术学院都把定期培训的名额和指标分配到了教学和学术领域,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缺乏重视。这就使得多数行政管理人员都没有参加过进修和培训,造成他们的行政管理观念落后,行政管理业务能力不高,影响了行政管理效率。

  二、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的对策

  2.1优化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并不是数量越多越好,而应该以精为准。所谓精,一来要精简冗杂的行政管理机构,要对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对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合理设置。这样就可以避免行政机构过多造成的机构庞杂,运行困难。二来所谓的精,指的是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进行管理,行政管理机构的各部门之间应明确各自职责,应做到分工明确,互通有无,这样才能把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做到位。

  2.2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和体系作保障

  如果没有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将会陷入无章可循的尴尬。因此,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首先,要建立明确的内容详细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以制度约束行政人员管理行为。同时,学校要对各项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加以明确的规定。要保证制度健全、权责明确,使行政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大制度的落实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落实责任、追究责任,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遵守,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强化行政人员的制度意识。此外,还要加强制度监督。建立监督机制,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通过监督,还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一些错误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3要提高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人才的水平决定了管理的水平,要提高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水平,必须从打造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入手。具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优化现有的行政管理人才结构,要加大对专业行政管理人才的引进。职业技术学院要以各种优惠政策吸纳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强的高级行政人才。其次,要加大对现有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要给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和深造学习的机会,并定期组织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这样既能丰富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又能把他们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探索行政管理工作。

  2.4职业技术学院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增强行政管理工作的吸引力

  当前一些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欠缺,这与行政管理人员薪资水平低于教师水平有直接关系。而增加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能够让行政管理人员享受与学校教师、科研人员同样的待遇。能够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的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关系重大,要提升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竞争力,必须要提高行政效率,必须要重视行政管理工作。要认真分析当前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的水平。

行政管理论文5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企业要想长久发展下去,不仅要占有产品质量和资金力量的优势,行政管理优势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行政管理效益直接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程度。本文主要分析了行政管理特点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在企业发展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企业 行政管理 效率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是根据企业相关行政规定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也是指政府机关相关要求下,达到相应目标,工作投入与所达到的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新时期下,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与核心竞争力。高效的行政管理效益能促进企业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相反,低效率的管理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降低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对行政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断提升企业行政管理的管理效率,才是企业的重要保障。而基于当前我國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企业行政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当前企业行政管理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实施策略。

  1 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新时期,企业不再只关注经济效益,对自身科学管理的重视程度更是日益增加。行政管理是整个企业的中枢系统,以人力、计划、决策、控制等方面构成了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行政管理通过执行企业相关规章制度,对资源、资金、产品等进行有效利用,以此规范企业体系,并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保障。另外,行政管理也是企业的润滑剂,其有效管理可将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性开发至最大化,对于提高企业效益与竞争力有着重要协调作用。

  1.2 有助于企业规范化管理

  行政管理作为管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重要位置,在两者之间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以此实现企业更加统一、系统化管理的目的。具体而言,即要将领导的指令传达至各个执行层,再对执行部门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并将这些信息实时反馈给领导层。同时,行政管理还要收集各个与企业相关的资料与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与掌握,对以后的工作与企业决策提供方案。当这些管理模式逐渐成熟时,企业便实现规范化管理。

  2 解析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行政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企业受传统管理制度的影响,大多数企业都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企业行政管理受两个环境影响:一是外部环境;二是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完善主要是受相关政府机构的支持与其指定的政策影响,内部环境的完善主要是受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企业内部制度的不完善,例如,岗位责任、内部控制以及程序制度的杂乱无章,设置管理机构以及制定管理制度等方面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些对提升行政管理效益都能造成很大阻碍。当前,很多企业制定的一系列机制,都严重脱离了企业现状,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造成了很多矛盾与问题。因此,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对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解决内部矛盾,不断跟进社会发展的需要,都有非常重要意义。

  2.2 行政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组织机构的有效设置是行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基础。但当前,很多企业内部行政管理机构还存在很多不适合现下形势要求的地方。具体而言,一些机构设置不合理,机构设置重叠,设置比例失调等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现象削弱了企业行政管理部分机构在实际进行监督、管理、整合与反馈信息等整体效益,增加了行政管理的难度,影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而且,由于设置的行政部门过多,有些工作人员形成了只要做好自己工作,不惹祸上身的意识形态。因此,很多部门都独立进行部门活动,行政管理难以实现统一化管理。

  2.3 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行政管理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行政管理人员对企业业务不熟悉,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严重脱离各部门实际需求,因而难以实行或引起各部门人员的反感。行政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总会受到很多阻碍,除了必须行政管理出面解决的问题。在心理上,与其他部门员工形成了敌对关系,行政管理也不会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越不沟通,就越不清楚问题所在,因此制定的规章制度就越脱离实际,越脱离实际,矛盾就越激化,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坏。总而言之,提高企业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可促进企业整体发展。

  3 促进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实施策略

  3.1 选择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

  企业在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时,首先在科学与实用的基础上,选择根据企业发展特点,促使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如果行政管理人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与企业的需要,那么在后期执行过程中,很难协调各部门与开展管理工作。行政管理部门为达到相关制度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就要不断深入了解各部门执行制度的相关情况,各部门业务进展情况,维持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关系。例如,深入了解各部门业务员工作进展与工作表现,有利于后期进行员工工作考核与提拔。此外,行政管理也可行使管理职能,在了解到业务员工作难处时,可为其出谋划策,这都有助于提高与各部门之间的和谐发展。有效结合行政与管理,形成自己的特色,可提高行政管理的整体形象。

  3.2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企业行政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行政资料,以便为管理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意识。具体而言,第一,增加对内部牵制制度的重视程度。内部牵制制度是指现代企业管理为促使各项业务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内部措施。例如,管理者不能同时参与多项工作,明确各自的分工安排,保障各方面管理的完整与真实性,并且还能有效制约本部门之间的经办人员。第二,企业内部完善各个管理制度,对行政部门形成再监督。实施内部管理是指将行政管理与内部管理机构分别独立起来,使管理人员也从管理部门独立出来,通过合理的分析,让企业更好的发展。第三,需建立相关权限与签字制度。每一个管理决定都要依据规范化的方法,对每个决定的结果进行签字处理,给予明确的规定。并且行政人员只根据规定的事项进行签字处理,对于没有明文规定的事项予以拒绝,这一管理制度有效规范了行政管理的合法性。

  3.3 有效结合奖惩机制

  行政管理有效结合奖惩机制是带动员工工作激情的有效方式之一。首先,奖惩机制可与员工的经济收益捆绑起来,员工工作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可奖励一定奖金,与其相反,没有完成任务,可扣除其奖金等制度。有效利用此方法,可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能培养员工使命感,让其意识到自己与公司是一体的。其次,除了物质上的奖励之外,还可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对于工作表现突出者,适当给予表扬,认识到自身价值,从而不断发挥自身潜力。有效结合奖惩机制对促进员工积极性,增加工作效率有明显效果。

  3.4 运用科学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只注重执行命令上,而忽略了如何将命令有效运用到员工身上,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层层困难。因此,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绩效考核制度,以此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增加企业发展速度。设置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保证人才的公平竞争,因而提高企业员工竞争力及工作积极性。另外,企业可根据自行情况,实行分级责任制。每一个岗位机构管理范围都要有一个度,管理范围过宽,会导致机构过多,管理过窄,会导致人员无事可做,工作压力大。所以,管理过宽或过窄都不利于发挥行政管理的执行与管理功能。只有各岗位工作人员应明确岗位职责,分级做事,管理才会真正落实到实处。通过诸如此类的管理机制,不仅满足了企业高效运转的需求,同时行政管理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4 结语

  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应不断提升其管理效率,促进企业长久发展,增加其市场竞争力。但现下还有好多企业存在制度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急需改变的问题。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特点,不断改变管理模式,完善规章制度,适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企业行政管理影响力,增加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 路鑫,张红.对现代企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xx,40(1).

  [2] 高源.现代企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浅谈[J].科技致富向导, 20xx,20(14).

  [3] 李梦瑶.论现代企业应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研究[J].中国市场,20xx,24(13).

行政管理论文6

  【摘要】职业院校指的是承担学历性职业教育任务的机构,可以分为初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近年来职业院校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同时职业院校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急需要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行政管理问题,对职业院校的更好的更好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不利于人才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在分析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行政管理的改革思路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职业院校 行政管理 现状 改革思路

  行政管理对于每一所学校而言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是确保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保证。职业院校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可以对校内发生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和管理,并掌控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对学校的现状进行了解,及时的调整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人才的质量以及职业院校的管理水平。下面本文就从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出发,对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现状以及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改革思路进行探讨和浅析。

  一、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

  职业院校行政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管理体系,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社会对职业院校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关注,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对学校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改善,而改革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措施是每个院校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手段对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并全面的掌握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让职业院校的管理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习学校的现状与发展空间,有效的提高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同时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也可以为其发展提供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让学校的管理者认识到职业院校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促进职业院校的长期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一)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制度存在缺陷

  通过对我国当前职业院校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国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行政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联系明显不够,并没有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不能有效的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掌握和监控,也不能让行政工作人员合理的分工完成工作,导致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效率较低。同时职业院校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对学校发展方面信息的掌握明显不足,导致行政管理工作实施存在一定难度,影响职业院校的发展。

  (二)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淡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职业院校的管理机构的基本设置主要是参照政府的行政模式,采用与政府相似的运行机制,虽然这样的行政管理模式可以保证政令的畅通与执行,但是其并不完全符合职业院校的需求,降低了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同时这样的行政管理方法使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长期受到错误管理体制的影响,导致起服务意识的淡薄,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教师与行政管理部门对比情绪的产生,降低了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

  管理技术与工具是提高职业院校行政管理效率的一种物质基础,在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技术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均缺少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缺少高效的管理技术。在职业院校中很多行政管理人员均来自非管理专业,均没有经过系统职业教育基础理论和现代职业院校管理知识的学习,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行政管理方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信息建设不完善

  职业院校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促进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的内容就是采集和管理行政管理信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发展与信息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信息建设并不完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职业院校的发展。

  (五)职业院校行政管理责任体系不健全

  目前职业院校行政管理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责任体系不健全,这一问题的出现会导致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找到相应的责任人,直接降低了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而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对于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任务的分工以及人员岗位的确定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导致行政管理工作存在滞后的情况,各项行政管理目标均无法有效的完成。

  三、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加强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制度水平的完善

  要提高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专业院校行政管理制度水平的完善。首先职业院校需要对行政管理业务进行重组,对院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重新设定行政管理部门的指标,保证行政管理工作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同时也应该对职业院校当前的部门结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了解,保证职业院校的管理机制和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机制相一致,让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与强化。

  (二)提高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人本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与管理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过程中,而服务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目的,对于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说服务意味着他们需要為所领导或者是管理的人员提供各种条件与环境,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其核心意义是服务而不是管理,职业院校需要让行政管理人员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用服务意识要求和领导每一位行政工作人员,从而提高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三)加强职业院校行政管理队伍的优化建设

  想要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建设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职业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建立一支高管理素质、相对稳定的职业化职业院校管理队伍,当然这并不等于纯粹的知识化,也不等于纯粹的管理文凭化,重点是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管理行为的专业化。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具有专业的知识和较高的技能,可以保证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优化职业院校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四)实现职业院校行政科学化、现代化管理

  要提高职业院校行政管理水平和质量比较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实现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管理,加大对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职业院校应该引进先进的行政管理手段,摒弃传统的管理方法以及手段,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快学校的信息网建设,保证行政管理工作可以得到快速的执行和落实,为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五)落实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责任制度

  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责任制度的健全是落实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以及保证,为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因此职业院校就应该落实责任制度。首先职业院校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任务的分工,保证每一项任务均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同时确定岗位责任,如果哪一个岗位出现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可以找到直接的责任人,从而保证每一项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职业院校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行政管理工作应该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对当前职业院校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全面的掌握和认识,强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智能效应,针对性的创新和改革行政管理方法,从而提高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促进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

行政管理论文7

  【摘要】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医院管理要适应新形势,行政管理人员的优化配置日显重要。通过文献查阅和人力资源盘点,分析A医院行政管理的人力资源现状。自20xx年实施紧缩性人员配置措施以来,行政管理人员出现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等结构失衡,对医院和个人均产生负向影响。结合医院实际,提出校院共建实习基地,建立进修络,工作项目服务外包,管理培训生项目,内部晋升和外部引进,常态招聘等内外部人力资源配置路径,优化行政管理人力资源配置,对其他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路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短缺;人力资源盘点;路径;优化配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给各大医院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就行业而言,医疗资源供求关系和医患关系紧张、开展分级诊疗和取消药品加成、三级医院等级复审、新的医院财务和会计制度正式施行以及对外交流日益增多等现实情况,已经成为近年来医院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推手[1]。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随着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变得复杂起来,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原有的医院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医院的需要,这些管理经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弊端,对于新时期的管理工作要求不能达到其标准,医院的行政管理体系要进行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为医院的管理工作服务[2]。医院行政管理工作要不断适应新形势,行政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使行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才能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3]。因此,本文通过对A医院行政管理人员配置的现状分析,问题发现,创新性的提出行政管理人员的配置路径,对于完善医院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和人才梯队,提升医院管理效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A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配置现状

  A医院是一所大型三甲综合性公立医院,医院在职职工约540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占81%,行政管理人员占4%,后勤辅助人员占15%。囿于长期以来“单位制”思想的影响,A医院的行政管理呈现“机关化”态势,人员队伍日益庞大,机构臃肿,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出现了人浮于事,互相推诿,服务意识弱,工作效率低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长远发展,因此,A医院决定从20xx年起不再新增人员直至自然消减至合理水平后,再注入新鲜血液。实施紧缩性人员配置政策的五年,行政管理人员通过退休、辞职、死亡等自然减员约30人。由于A医院普遍存在着重视临床工作忽视行政管理的思想,不注重医院行政管理制度建设,面对行政职能低效的问题,只是简单粗暴的通过大浪淘沙的方式逐渐淘汰“老人”,逐渐导致配置的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成为医院管理的“短板”,极大地限制了医院的战略发展。A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共234人,其中男性是99人,占42%;女性是135人,占58%。分布在医院办公室、医务处、人事处、科教处、护理部、财务处、纪检处、总务处、信息处、社保处、老干处、党委办公室、审计处、工会等14个的行政管理部门。现从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等四个方面盘点A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现状。

  1.1年龄结构分布

  行政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25~30岁的22人,占9%;31~35岁的41人,占18%;36~40岁的38人,占16%;41~45岁的37人,占16%;46~50岁的47人,占20%;51岁以上的49人,占21%;整体趋向老龄化。理想的年龄结构应为金字塔型,年龄越大,人数越少,A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呈现倒金字塔型,年龄水平的升高,意味着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工资待遇的增加,同时也表示体力、企图心、吸收新知识的可塑性、工作效率的降低。其中护理部、纪检处、社保处、财务处、总务处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

  1.2学历结构分布

  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博士3人,占1%;硕士41人,占18%;大学161人,占69%;大专及以下的29人,占12%。作为知识密集型,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医疗系统,对行政管理人员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要求较高,理想的学历结构应为梯形,学历越高,人数逐渐减少,A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的学历水平不高,硕博士与大学及以下学历比例严重失调。学历水平过低,知识结构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其中财务处、总务处、信息处对于学历水平较低的职工需加强培训和发展。

  1.3职务结构分布

  行政管理人员的职称结构,处长12人,占5%;副处长26人,占11%;科长38人,占16%;副科长44人,占19%;科员及以下114人,占49%。A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组织层级和领导职位较多,领导职位和基层职位将近1:1的比例,容易导致领导本位思想,协调性差,分工过细,工作程序复杂化,将多兵少,知识多,执行少,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增加,基层人员工作负荷增大。其中人事处、护理部、纪检处的领导职位与基层职位比例失调。

  1.4职称结构分布

  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务结构,正高级7人,占3%;副高级29人,占12%;中级64人,占27%;助理级及以下64人,占27%;无职称的70人,占30%。A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整体职称水平不高,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比过低,无职称者占比大。A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职称晋升通道不畅通;职称晋升的难度高,且激励性不大;专业技术能力有待加强。其中纪检处、总务处、党委办公室、工会的职称方向受限。综上,目前A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现状具体可以归纳为:“四多四少”的结构特征:即高年龄的多,低年龄的少;低层次学历的.多,高层次学历的少;领导管理层多,基层人员的少;低层次职称的多,高层次职称的少。

  2行政管理工作的四个层次

  区分各行政部门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将行政管理工作分成“简易繁难”四个层次:“简”,代表简单重复,流程单一的事务性工作,如开具证明,发放证照,批准假期,资料归档等。“易”,代表已形成管理系统或者流程的制度性和规范性工作,界于事务性和管理性工作之间,如人事信息系统,考勤系统,奖金系统,考勤系统等。“繁”,代表多个流程相扣,工作量大,繁杂的项目类工作,如社保业务的办理,卫生技术考试报名,组织规培学院出站考核,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等。“难”,代表根据新形势和新政策,与时俱进,持续改进的开发性,解决性和创新性工作,是各部门的工作核心,属于管理工作的范畴。如人力资源盘点,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的搭建,人才的开发和培养,绩效管理等。

  3A医院行政管理人员配置存在的问题

  根据行政管理工作“简易繁难”四个层次的分类,分别阐析四个层次存在的问题。

  3.1“简”的工作面临发展与成本的矛盾

  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随着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变得复杂,政策改革和调整频发,医院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都产生了明显变化,工作任务不仅在数量上裂变式增长,内涵也日益扩宽和丰富,目前的工作量已逐渐超越饱和,需要相应的补充人力资源;但是自公立医院实施分级诊疗,医师多点执业,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的成本核算更加严苛,行政管理属于辅助部门,长期被认为是成本中心,而非效益部门,人员补充和人力成本将更加紧缩。

  3.2“易”的工作,影响工作积极性

  首先,医院往往对于承担着医疗服务核心流程的临床人员给予诸多的政策支持,更加专注于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认为医院的发展是临床一线业务人员所创造的,却忽略了医院管理人才的潜在效益,且员工难以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导致医院管理人才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样的,在聘任、晋升或者员工评比过程中,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也被置于第二位的从属位置。因此,大多数行政人员共性的感觉到不被重视,不被理解,不被认可,迷茫消极的思想大大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行政管理的流程性工作,是管理绩效的浓缩,但行政管理属于非主营业务,缺乏影响力,难以评价绩效和衡量产出的效益,没有给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临床工作对管理流程上的协作和配合不畅,隐形影响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繁”的工作负荷过重,限制创新

  一方面,医院行政工作具有事务多、责任重、政策性强的特点,医院的发展带来工作量的大幅上升,工作任务复杂,紧急突发性工作多;另一方面,行政管理的层级和领导职数多,将多兵少,忙闲不均,人员短缺,大部分人员身兼多职,工作负荷重。由于工作量过大,行政管理人员成日忙于完成事务性工作,无暇顾及提升品质和改革创新,管理工作容易停留在表面,较少深入挖潜前瞻性、规划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能投入的管理精力较少,创新受限,能为领导提供的真知灼见也较少,陷入恶性循环。

  3.4“难”的工作要求与行政管理人员人才梯队建设的冲突

  现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出现停滞不前,使得人力资源的管理缺乏统筹规划,人才短缺与过剩、人才流失与浪费并存,部分人力资源的潜力未能得到合理的发掘和培养,还有部分培养后的人力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利用,导致教育培训的成果难以转化,并且出现一定程度的浪费。行政管理人员的短缺,人才梯队不完整,储备人才不足,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内部运作出现问题[4],导致医院发展目标无法完成,影响医院可持续发展。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下降,企业整体的文化氛围和服务质量会出现下滑状态。

  4对行政管理人员配置路径的建议

  根据行政管理工作的“简易繁难”四个层次的问题,采用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策略。“简”的工作,建议与高校建立实习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根据各科室的需求,确定所需实习生的专业、人数和素质要求,制定实习生招收计划,定期由高校派送学生到单位实习。每个行政部门都作为一个实习基地,定制带教实习生的实习计划,本部门对“简”的工作内容进行罗列梳理,注明工作流程,完成标准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形成工作手册,对实习生进行一对一培训教学,让实习生尽快掌握工作内容和技巧,将“简”的工作融入实习计划中。“易”的工作,借鉴院内临床科室进修生的付费带教模式,与全国各地的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建立合作网络,医院层面根据下级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的进修需求和人数,分时期分批次安排到各部门的进修。部门层面按照进修生的学习需求,制定规范化的进修计划和时间表,确定各进修阶段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需要了解进修生的工作情况和专业技术知识背景,实行“个性化带教”[5],进修内容主要是介绍先进的管理方法,流程,制度,技术,系统等,提供实践机会,培养进修生迅速承担和熟悉系统性和流程性的管理工作,另外进修生可以分享自己医院的管理经验,互相学习;也可以提出工作遇到的管理难题,与带教导师和团队共同诊断,充分讨论,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建立长期的工作联系,不断完善双方的管理过程。“繁”的工作,尝试使用服务外包的形式,各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的甲方,与人才服务市场,考试服务中心,培训服务机构等乙方合作,将各个“繁”的工作打包成一个待完成的项目,按项目外包给相应的机构。甲方要做到事前筛选业绩比较好的、价格比较合理的,有完整标准化体系、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供应商作为合作对象,细化外包的工作内容,操作流程,完成时间和验收标准;事后根据双方约定审核项目的完成情况,按标准进行验收。“难”的工作,各部门根据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及其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盘点基本情况,部门业务发展以及人才梯队建设的实际需要、人员辞职或退休等情况预测人员需求的数量,层次,专业和能力模型,制定人员招聘计划。对于低层次的年轻管理人员,可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做法,组建管理培训生项目,通过校园招聘应届毕业生,新进人员需要完成为时一年的科室轮转学习,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制定轮科计划,完成轮科进行考核,优胜劣汰,同时根据轮科表现,双向选择最合适的工作岗。中高层次管理人员可采用内部晋升或外部引进方式补充,外部引进强调“点”与“面”结合的原则,“点”招聘是指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招聘,在发展平台和薪酬待遇给予倾斜,从而吸引人才,“面”招聘则通过同行推荐,社会招聘,猎头等方式完成[6]。争取常态招聘,录用人才,降低招聘成本。医疗人力资源危机初显,面对新一轮健康产业的大发展,危机会进一步加重,必须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尽早储备人才,才会在人力资源战略中占得先机“简”之层次,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在走进社会之前认知并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性质,帮助学生能够在进入社会前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还分担了A医院行政管理“简”层次的工作,提升A医院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达到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8]。“易”之层次,创新性的提出建立管理进修生的付费带教合作网络,一方面可以加强医院间的管理经验沟通交流,资源共享;还可以锻炼行政管理人员的带教能力,提升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向合作医院培养和输出管理人才,将管理能力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造医院管理学的黄埔军校。“繁”之层次,服务外包的举措,不仅降低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将行政管理人员从繁重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还能精简机构,减少人手,降低人力成本,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难”之层次,通过科学拟定人力资源补充计划,建立低层次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生项目,中高层次管理人员的内部晋升和外部引进,环环相扣,层层嵌套,使A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在动态中达到人员供求的良性循环和绿色生态。

  参考文献

  [1]崔剑,尹璐,刘震,等.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xx,11(3):148-151.

  [2]张中举.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及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0:267.

  [3]高欣欣.当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现状浅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xx,1:62-63

  [4]马丽卿.现阶段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探究[J].管理观察,20xx,9(27):171-175

  [5]赵永飞.临床一线带教对进修医生教学与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xx,28(3):3-4.

  [6]王志敏,杨涛.PDCA循环在提高医院人才招聘有效性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xx,16(9):1359-1361.

  [7]王诚丽,张健.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危机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院,20xx,15(1):124-127.

  [8]吕琴.依托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讨[J].中国培训,20xx,12:11-12.

行政管理论文8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在工作中的表现

  1。缺乏专研上级文件的精神

  高等教育正面临着重大改革,国家不断出台新文件、新政策,这要求高校管理人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执行性文件或者根据上级变化了的新政策处理学校事务。从而势必要求具体工作人员学习文件、领会文件精神、知悉文件规定,对上向领导汇报,明确政策边界及要求,对下向全体职工予以解释说明、宣传政策。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有部分同志不能积极接受上级政策文件的变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上报材料、程序方法依然沿用过去一套。这就造成两个结果:一是上级文件根本进不了校门,因为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接受领会文件精神;二是上级文件进了校门,进了机关却进不了学校下设的学院,因为学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根本不理会机关颁布的文件。

  2。不去努力掌握本职工作业务

  本职工作业务是做好工作的基石,不了解本职工作涉及的具体情况和相关知识,任何文件、命令都难以落到实处。如作为管理教学的工作人员,对本学院开设的专业、各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哪些任课教师,都不熟悉;作为学院的人事干事,对本学院有多少教授、副教授及讲师,对本学院的重点专业及优势学科也都不清楚,等等。

  3。缺乏责任心

  工作人员在做具体工作时,能躲就躲、能推给别人就推给别人,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处理具体事务时,不能静下心来全面考虑事情始末,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提出优良的解决方案;而是浅尝辄止,草草交稿,事后也不能认真总结处置本事件的工作成效与得失。此外,工作粗糙、不够细致,也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等等。

  4。职业道德危机

  感觉前途迷茫,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领导在时装模作样,工作努力;领导不在,要么身在岗而磨洋功,要么是人也开溜。工作人员的迟到早退成了寻常事,人心涣散。不满意现状,成就感低。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1。工作重复性高、琐碎

  与教学科研相比,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是重复性高、琐碎,较大部分的工作就是简单的重复。比如,招生工作中录取通知书的发放,一位工作人员在数小时内就要邮寄上百份的录取通知书,且不允许出任何差错,这个过程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容易给工作人员造成厌倦感。近年来有不少博士、硕士被招聘到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中去,虽然显着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与层次,但是由于这部分人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因而对自身的期望值也较高,繁琐枯燥、重复性高的行政管理工作与他们的能力、期望值都会有差距,为此影响了其工作热情的发挥。

  2。晋升道路狭窄

  随着国家岗位设置文件的颁布实施,各高校大都依事设岗,按岗管理。为此,很多高校取消了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资格。而在高校的中层干部竞聘中,如教学、科研、研究生、学院等部门的岗位都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或者研究员专技职务作为参与竞聘的基本条件之一,这无疑阻碍了大部分管理人员的晋升渠道,将本就缺少的中层干部管理岗位置于更加稀少的境地。有的高校即使保留了行政管理人员的评审资格,也是不兑现待遇。而且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无法出科研成果,很难达到高级职称评定要求的工作业绩,很多人也就是守着中级职称退休。即使参与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博士、硕士生,虽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但因不是专职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每日困于细致、琐碎的行政工作,久而久之,心思涣散,难以集中精力做科学研究,因此这些高学历的人员一旦进入行政岗位,虽然工作多年,但是评定职称时无业绩、无成果。基于此,导致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无目标、无动力、无热情、无希望,或者消极怠工,或者进入“得过且过”的低效工作状态。

  3。收入偏低

  据统计,20xx年度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56061元,月平均工资为4672元。对于市属高校的科员而言,工资要低于市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这个收入水平与进入高校管理人员队伍的博士、硕士的教育投入和综合素质等是不相匹配的。而且首都的物价水平(尤其是房价)较一般地区高出许多,这更从绝对值上降低了高校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此外,由于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是主体,工资福利向教师与科研一线倾斜,同样学历进入学校的毕业生,因进入的岗位不同,就会享受不同的支持政策,如教师与科研人才有项目启动基金等。毋庸置疑,工资水平是一个劳动者的价值体现,也是培养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对于同样毕业于名校的硕博来说,因岗位不同而收入不同,很容易引起职业倦怠。

  4。考核不体现工作业绩

  目前,高校考核从人员类别上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和管理(服务)人员的考核两类。对于管理人员的考核,在现行岗位聘任制下,虽然有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及岗位要求,但是由于工作分析不到位,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由此确定的岗位职责及绩效指标不合实际,也缺乏有效管控,导致难以进行真正地以《聘任合同书》为内容的考核。现状基本是由领导综合考虑年龄资历等因素进行平衡协调,使年度考核评优“轮流坐庄”。这严重打消了优秀管理骨干的积极性,是职业倦怠的重要诱因。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改进职业倦怠的措施

  1。领导要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决定着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思路的实现和办学效率与办学能力的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决策能力、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校资源及政策只可适当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要充分重视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这就要求领导在做决策时,要综合考量管理队伍现状,在职位晋升、工资福利、培训发展、内外交流等方面切实考虑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思想上和实践上的双重重视。

  2。加强绩效考评,充分发挥年度考核的激励作用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手段,通过它可以发现优秀的员工、合格的员工与不称职的员工,最终达到“促进、改善、提高”之目的。目前,根据《关于印发<北京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京人发〔20xx〕103号)规定,北京高校对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分为“品德、能力、知识、业绩”四个方面,考核程序一般概括为个人述职、群众评议、领导决定三个步骤完成部门推荐。由于是在部门全体人员共同参加下的群众评议,导致职工根本无法表达自己对同事的真实评价,一般简单以投票了事。鉴于管理工作难量化及工作效益滞后性的特点,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含努力专研业务而制订的政策、工作效率高、服务态度好、勤勉尽责带来服务对象对部门的优良评价等)很难在此种考评形式下得以体现。为此,要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理论,使用“领导评价”、“服务对象评价”、“日常沟通部门评价”和“本部门员工评价”等四个维度全面评价员工,达到比较客观、真实地反应员工一年工作的目的。另外,也要注意考评结果的使用,综合运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奖励,激励员工。

  3。适度岗位交流,加强培训

  研究表明,岗位交流可消除员工的职业倦怠。一方面,员工新到一个部门,接触新环境、新的工作,势必要投入身心,努力掌握本部门涉及的政策文件及相关业务;另一方面,新的领导与新领导的风格,新的日常沟通协调部门及工作关系,都有助于消除员工的疲惫感,激发工作热情。为此,对于政策性弱、历史牵连性低的岗位(高校大多管理岗位属于此类),在满1至2个聘期后,可以考虑岗位交流,这也有助于培养锻炼员工,提升员工能力水平。而对于历史牵连性高、政策性强的岗位,要对员工加强培训,比如采取校际交流、外出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及培训班等,开拓他们的视野,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也有利于缓解身心、恢复工作热情。

  4。营造和谐办公室文化,创建积极宽松的工作环境

  办公室文化及工作环境对人的身心的影响巨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不只是事业,情感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如能达到信任、理解与支持,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互相眷恋的感觉,就会产生互相配合、共克艰难、共承压力之心。因此,作为领导要了解下属、关心下属、信任下属;作为下属要体谅领导、相信领导、配合领导;作为同事,要相互支持、理解与帮衬,由此凝聚成一种良好的办公室生态,这也是消除职业倦怠的一剂良方。

行政管理论文9

  摘要:

  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并且公共服务理念日益盛行,民办高校的发展受到诸多挑战。内部行政管理和校园环境是民办高校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民办高校发展水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克服现有问题,推动其内部行政管理的提升和校园环境建设。本文简要分析了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内部行政管理提升和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了有效措施,以期提高民办高校的整体竞争实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

  关键词:

  公共服务;民办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校园环境

  我国民办高校起步晚,缺乏相应的文化积淀,在办学过程中虽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是仍存在相应的问题,在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多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但是忽略学生人文精神和时代内涵的培养,违背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初衷。有些民办高校盲目加大办学条件的投入,但其内部行政管理水平发展有限,造成两者发展不匹配的结果,从而影响其长远发展。基于此,必须对民办高校发展现状进行细致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重点完善其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和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增加社会影响力。

  一、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我国民办高校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繁荣发展,民办高校的发展弥补了我国办学初期单一办学模式的弊端,并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资源有效地情况下为社会输送大量应用型人才,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同时在自身发展实践中,积极向市场经济体制靠拢,形成自身独特的发展格局,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第二,实现我国教育公平化,民办院校的出现与发展增加了人们的教育选择权,其办学层次日益提升,能够满足众多学生的求学要求。同时其办学形式灵活,全日制与短期培训能满足不同人士的教育需求。基于此能够满足社会群体的多样化要求,实现教育公平化;第三,促进我国教育多维度发展,民办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市场经济的变化,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投资与融资,较为典型的是联合企业进行办学,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能够引进市场机制进行管理,保证其管理机制合理性及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现阶段民办高校发展现状而言,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参考公办院校的管理模式,在具体工作开展中难免出现相应的问题,一方面权责关系不清晰,大多数民办院校采取理事会指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校(院)长通常由理事会负责聘请,学校发展大计的决策权实际掌握在理事会,校(院)长工作开展中权限受到限制,影响其工作实效性;第二,生源数量和质量存在问题,民办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依靠学生的缴费来维持正常运转,因此招生情况直接关系院校的存亡。近年来民办院校招生工作进展不顺利,生源数量和质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第三,校园环境建设较为落后,校园环境是学校底蕴的展现和学生发展的基础,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民办院校由于招生缩减和融资不畅导致校园建设工作滞后。此外由于对思想教育和德育重视不够,主观上也怠慢了校园环境建设。

  二、公共服务背景下民办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提升的有效措施

  (一)促进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

  近年来公共服务理念得以发展,将其引入民办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民办高校以往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过多地注重管理而忽视服务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管理工作效率降低,制约民办高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民办高校日常管理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内部行政管理职能,培养其服务意识与能力。例如在建设服务型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情况,引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管理与服务相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服务体系。可对内部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服务理念培训,以“摒弃‘官本位’思想,树立公共服务理念”为主题,在培训中重点宣扬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并在“以人为本”理念普及过程中对比讲解诸如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危害,以此帮助工作人员在比较中加深自身的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服务意识。

  (二)管理重心下移,尽力简政放权的管理体制

  现阶段,众多民办高校实施二级管理架构,导致行政管理中把控院校较多资源,形成行政本位的局面,且一级机构组织庞大,权限过于集中,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这些问题,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应适当地采取重心下级策略,以此保证简政放权的实施。例如在具体工作开展中,高校以简政放权为理论指导,严格整治管理过于死板,工作过于单板的现象,并将一些基层可独立解决的问题的决定权下方,由基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部署,免去上报审批的程序。此外,对学术权管理方面,行政管理应最大限度让出管理权,将有效的教学资源下放至学院或相关教师手中,相关行政领导在教学资源相关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应充分采纳专家意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三)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内部行政管理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因此在民办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应该注重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保证其工作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具体管理工作开展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辅助日常工作的开展。由于内部行政管理事务繁多,信息资料多且复杂,因此在管理中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优质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内部信息的实时传输与共享,以此保证资源的有效性,避免遗漏等现象的出现。

  (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研发展

  民办高校科研实力是其重点发展内容,内部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为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支持,保证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推动院校的长远发展。但是现阶段民办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出现相应的误区,行政管理工作掌握资源较多,制约着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必须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研工作有效开展。例如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以此为科研工作展开提供优质的人才保证。可注重人才招聘工作的合理性,定期关注人才信息和学科发展需要,以院校发展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开展有效的人力资源调整与招聘工作。

  三、公共服务背景下民办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有效措措施

  (一)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提升校园环境的道德内涵

  现阶段,我国旨在实施素质教育,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单纯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在民办高校校园建设中要注重德育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质提供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整体竞争实力。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结合各学科的教学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开设第二课堂,每学期每个专业进行3~5次为宜,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具体时间根据每个专业的课业安排有院系各自制定。第二课堂教学主要内容集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当今社会道德缺失情况概述两个部分,在每学期第一次德育第二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机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相应的课业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或“我心目中的.道德意识”专题报告,两个题目每个小组任选一题完成即可,教师在本学期最后一次第二课堂中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成果展示,现场评分,成绩按百分比折算计入到综合测评成绩之中。

  (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建设校园精神文明环境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时以此为依托可增强民办高校的影响力,进而缓解近年来民办高校的招生困难的困境。因此在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且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以此增加校园的文化底蕴。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民办高校可与社会公益机构取得联系,创建劳模校园巡讲活动,定期邀请本地区劳动模范走进校园进行相应的事迹汇报和精神传递,以此为主要内容为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劳动模范具有崇高的价值信念和感人的先进事迹,将其经历或理念传达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较之传统的说教方式更具特色与感召力,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提高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并且学生在鲜活的事迹感受到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三)弘扬主旋律,提升校园环境建设品位

  校园环境是民办高校思想内核和精神面貌的体现,在其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弘扬主旋律,在此指导下形成自身的建设品位,走上自身特色发展道路。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促进特色校园建设的有效开展。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以行政部门牵线组织全校范围内的才艺比赛,要求学生以“弘扬爱国主义,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节目类型不限,每个节目控制在5~10分钟,节目内容必须围绕爱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展开,并结合自身校园生活设定,以此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这样一来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又以独特的方式弘扬社会主旋律,提升校园环境的品位与内涵。此外,也可成立相应的社团俱乐部,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技能竞赛或者体育竞赛,既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有配合学校的大型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环境主体,增强民办高校的吸引力。

  (四)利用各种媒介,完善校园环境建设载体

  民办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必须注重对各种媒介的利用,以此为依托形成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并最大限度地承载校园环境完善的任务。因此在日常建设工作中,要灵活运用各种媒介载体,形成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必要的活动阵地,满足校园环境建设的持续性。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工程中,要注重思想阵地的建设,可利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和移动终端,可在团委部位建立以“民族精神和时代内涵”为话题的论坛,定期发布学校这方面建设的新闻和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活动,学生自由的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此外,也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主题橱窗或者板报,将学生置于主旋律的环境之中,增强其爱国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规范自身思想与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办高校在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世界观和价值感的重要使命。尤其在现阶段,公共服务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日益盛行,深刻影响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民办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应该汲取其中的优秀理念和思想,对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和校园建设进行合理规划,以此提升民办高校管理水平,增强其学术氛围,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晔凯.我国高校服务型行政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xx.

  [2]左光宇,叶桂华,粱凤银等.广州民办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J].中国电子商务,20xx,(20).

  [3]杨燕平.基于行政管理下的民办高校文化内涵建设思考[J].管理学家,20xx,(14).

  [4]王艳娟.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J].资治文摘,20xx,(11).

  [5]王乾宇.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建构[J].经营管理者,20xx,(08).

  [6]刘阳.新闻宣传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高教学刊,20xx,(14).

  [7]李娟.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xx.

  [8]徐广,李泳敏.民办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以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发挥“香港项目”优势建设校园文化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xx,(36).

行政管理论文10

  摘要:人们的法治观念日益增强,在企业管理中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企业行政管理更是需要深层次规范,这既对企业效率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还能影响到企业将来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企业管理中真正认识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与研究行政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如何提升企业行政管理效率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企业行政管理;地位;作用;提高;效率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企业内部管理和行政管理彼此相互融合就产生了企业行政管理,这是行政管理理论所在企业内部具体发挥的主要作用。企业行政管理更是有别于一般形式下的政府行政管理,不论是从广度、深度还是管理元素中的重要性、敏感度,各个方面都与之有着决然不同的地方,其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企业行政管理对内容和本质更为放在首位,避免增加一些繁文冗节,这就是相对于那些政府部门直截了当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正所谓讲求实效。所以,在当代企业中,企业将内部行政部门放在了一个至关重要管理部门的位置,打好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成为企业高效运转的重要前提,也成为企业管理高层在全面掌控企业的重要切入点,企业行政管理逐渐成为保证企业能够以平稳有序的状态发展和进步。

  首先从管理因素去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如果没有能力去处理一些企业日常事务,没有做好领导的主要参谋和助理,甚至在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以及企业文化和用人手段上都是存在一些问题,那么企业高层需对企业将来是否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定地位进行深刻的反思。行政管理部门对高层建筑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认真实际的贯彻落实,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有效的高参或臂膀,这样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其次从各部门协调方面进行探讨,企业行政部门衔接着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是企业与社会之间调和的关键,更是担当着社会机构与政府部门这种非业务关系往来的重任。无论是对任何一方面之间的协调都对企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这就是要对计划性质去进行有关部门的分工和控制作基础。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还与一项协调工作,就是将本企业与其他同类企业之间的协调,将各部门明确工作重点和本身企业文化、精神的前提下,对其他同类企业进行分析做出一些利于企业自身利益的协调报告,这样彼此发展交流使企业本身与其他企业甚至社会都能保持一种友好的关系往来,将一些矛盾或冲突力求缓解,进而给企业本身创造一个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当然,要是从服务性质去说,企业行政部门只能是以幕后英雄的角色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中为之付出,也正是因为行政服务比较出色,才能够促使企业在发展中得以全面发展。比如说后期服务工作永远都是站在企业进步的后面,不被企业关注,否则此工作做到不到位就对企业其他方面产生影响。最终企业行政管理没有将服务企业的理念落实充分。因此,克服企业行政人前思维方式,切实落实好服务企业的工作,才是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做到完美的重点。

  总而言之,企业行政管理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一定作用,除了企业本身经济实力外,从一定角度来说,虽企业所存在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体现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正是需要企业行政管理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彼此配合下进行提升的,企业必须通过企业行政管理来努力创造不断学习、创新的企业类型,给企业不断注入新的精神血液,使其接受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随之将其引入生产工作中,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下立于不败的地位。

  二、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极端问题

  在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总是难免避免在管理中产生两种倾向。其一就是对“机关习气”过于摈弃,完完全全按照主观意愿办事。越来越多的企业行政部门本身的”机关习气“突显出来,同时这些企业行政管理干部完全没有去考虑企业本身的实际需求以及企业行政管理本身的特点,完完整整的去模仿政府机关行政管理的模式去运行,最终让企业行政管理变成一种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毫无内涵的管理方式。这些按部就班的繁文缛节、条条框框的清规戒律都成为了企业行政管理中必然出现的一幕幕景象,企业高层管理者就进行咬文嚼字的纸上谈兵,保持这一股趾高气扬的高高在上,完完全全脱离了实际工作、不讲求实际,这样就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其二就是从主观臆想办事而产生的“游击作风”。这都是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产生两种管理上的倾向。在中小企业缺乏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确切的逐级授权模式以及彼此衔接的工作程序,总是以一种无章可循、有章不依的模式运行而导致中小企业中各部门互相推诿和扯皮,甚至在遇到关键事宜时当断不断,断而不果,重复讨论和决定,最终时整个企业处于一种“打乱仗”的状态进而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士气降低,导致人、物、财的极大的浪费。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为了提高企业行政效率,企业必须增加对企业行政管理法规方面的建设,建立健全有关的工作制度,保证行政管理能够以法律或规章制度等书面形式促进企业行政效率的提高。打好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求企业将良好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同时企业行政部门要求严格按照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进而能够形成企业内部法规行政部门的一种法治秩序。与此同时企业必须根据企业本身发展所需要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行政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将此模式在企业进步和发展中不断进行调整,以此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信心、工作效率以及企业效益。可是,企业也必须谨记企业行政管理本身的目的和本质更是在于企业本身的进步,几乎行政管理内容围绕着企业领导和各个部门进行服务,绝对避免出现本末倒置、过度的机关习气的现象。反之,就会导致企业员工士气降低、工作效率底下,进而使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损害。成为一名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至少要有高素质、高文化水平的优良品质,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行政管理组织以一种高效率的状态进行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具备基本品质的同时要有国际性的眼光,对国际市场的规则熟知,这样才能适应企业竞争的需要。

  当然,企业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必须经历一段摸索阶段,而在企业摸索阶段就着重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1)在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要有不同的看重点和要求。上层行政机关就是从规划、决策、控制等针对全局进行展开工作,这样就能实现社会总体工作效率的提高。上次行政机关不仅仅要从领导方式、全局决策、协调监督等方面上入手还要从一些信息中进行提取得到反馈,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而中层行政管理就要根据上层领导信息反馈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他们不仅要做好对上层管理工作的辅助,还要做到对下层管理工作的负责。中层行政管理在对上级工作进行分解并制定好规划,同时还要切合实际对各项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这样既提高了自身的技能作用,又能将下级具体工作计划做到合理完善。基层管理者就是对上级工作进行实事求是落实,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进而提高员工的士气和积极性。

  (2)掌握一些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好企业彼此之间的关系管理模式,企业关系管理是对企业核心价值的个性化体现,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将企业内在价值和显明价值在统一模式下列举清晰,这样企业高层管理者更能够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分析,进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提高部门信息化管理的能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符合企业管理的系列性应用系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就要求企业在积累大量的经济历史数据的同时还要加快企业智能化商务管理数据库的建立步伐,通过集成化应用管理系统对企业行政管理进行提升,从而企业可以从集成数据中发现新的关系来识别优质企业竞争能力,改变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模式,最终企业的决策能力和营销能力得到提升,企业何愁经济效益不能升高。

  总结

  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进程中越来越突现其位置的重要性,企业行政管理能否发挥巨大作用,就要看企业能否将企业的规整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要适当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合理控制好机关习气和游击作风,尽全力避免出现机关作风和表面主义,不做一些简单形式主义的文章。当然,企业还要对国内国外的企业行政管理新模式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学习,逐渐将自身企业的行政管理规范化、实际化。

  参考文献:

  [1]孙国斌. 论对现代企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J]. 中国外资,20xx,04:134.

  [2]郭红. 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人员素质的关系[J]. 中外企业家,20xx,15:131-132.

  [3]燕臻. 浅谈精益管理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20xx,30:277+348.

  [4]贾文华. 试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几个问题[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xx,03:28-29.

  [5]程淑华. 浅谈行政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地位[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4:42-44.

  [6]罗文阁. 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监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N]. 中国经营报,20xx-09-06.

  [7]江虹. 论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J]. 经营管理者,20xx,19:59.

  [8]王梅,尚亚军. 谈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几点看法[J]. 华章,20xx,13:51.

行政管理论文11

  一、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形成与确立

  (一)形成与确立过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1981年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其前身之一北京财贸学院),适逢改革开放恢复建立工商行政管理局,急需专业人才。受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委托,北京财贸学院创办了全国首家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并开始招生。由此作出的历史贡献和确立的历史地位,成为后来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方向与特色的滥觞。工商行政管理是政府以经济主体及其经营活动为管理对象,以维护市场秩序为目标的经济监督管理活动,“经济行政”寓于其中。1981年国务院有关批示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综合性的国家经济行政管理机关”②的定位直接证实这一点。1998年全国专业调整,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不复存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拓展为行政管理专业。在论证、确立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中,提出了“经济行政”的定位设想。在20xx年教育部教学评估中,第一次对外提出“经济行政”的特色定位。后来,结合专业建设和有关项目申报、评估等工作’不断深化研究,逐步从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经济行政”的理论解说和支撑体系。

  (二)专业特色的支撑体系

  专业赌不仅需要觥上的解说,艘有系的雄。1。经济行政特色在培养方案上的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特色直接而集中的体现。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提出了培养“懂经济、知法律、擅行政、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上,构建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行政学合理配置的模块结构。既保证行政管理专业的本色,又具有经济行政特色7~词时厂充分体现径、厚基础、应用铟的人才培养理念。2。经济行政特色在师资队伍结构上的体现师资队伍是培养方案贯彻的保障。为此,从组织依托上,合理利用学校各教学单位(院、系、所)的师资资源,有力规划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板块儿以及课程担负单位,形成跨院系的教学团队。同时,结合校外名师聘任计划项目和实践平台,配以校外名师和实践教师。由于行政管理系有经济行政(工商行政)的传统,加之所在学院是由区域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两大学科组成,使教师队伍的“经济行政”特色有传统性和现实性保障。教师结构的复合型特点突出,表现为学术理论与实战经验的复合,经济、行政、管理、法律的复合,国内外各类不同院校师资来源的复合等。3。经济行政特色在社会基础上的体现专业建设30年来,行政管理专业培养了上万名多层次的社会经济建设管理人才。毕业生分布于北京和全国各地,大部分从事管理、经济、法律事务。一批骨干和精英成为母校行政管理专业及其经济行政特色的印证和社会资源。以专业和毕业生为纽带的学校教育与社会领域的互动,使行政管理专业及其经济行政特色有了广泛深人的社会基础。4。经济行政特色在教学科研成果上的体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经济行政特色教材建设上始终保持创新性和领先性。30年来,编写出版了全国第一本工商行政管理教材,全国第一套高等学校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系列教材;出版了具有创新性的学科研究成果《市场经济秩序丛书》、《经济行政研究丛书之一:工商行政与市场监管论集》。“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研究”获批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承担并完成了有关市场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持续承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政府委托项目。特色专业与特色科研成果形成良性循环,营造了特色人才培养氛围。5。经济行政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体现经济行政特色的培养模式是以前述的与经济行政特色相关联的培养目标为价值主导,以相应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研成果为培养要素,以教学、科研和实践资源为平台,以互动式、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方式的教育教学模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继承传统,依托环境,以行政管理为基础,以经济行政为特色,以开放、应用为保障的系统性特色培养模式。

  二、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完善思路与强化措施

  延续历史,秉持特色,强实力,上水平,是当前高校学科专业发展和特色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趋势,也是高一1。坚持充实、完善特色支撑体系首先,确保行政管理专业通行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适当增大经济学、法学、社会学课程的支持力;课程力求精要,加强课程间沟通,增强整合性和教学针对性。其次,通过经济学和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配置增强经济行政特色的基础。使特色凝结在人才培养的知识与技能上。其三,坚持开设法学原理、行政法、经济法及宪法课程,既保证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法学知识结构,又从法的角度强化经济行政特色。其四,精配特色课。在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中设置政府规制、工商行政与市场监管等特色课,将传统特色、学科特色和学院特色有机融合。加大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强化理论应用效果。其五,编配教材体系和师资队伍。选配规范、引领好教材及辅助教材。师资结构保持学术型、教学型、实操型合理配置。2。将专业特色的'社会基础拓宽,缩短互动距离。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依托,拓宽社会合作的经济行政部门范围,扩大行政管理专业的共享资源,巩固和扩大专业及其特色建设的社会基础。3。在复合学科环境中,保持和扩大生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所在的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其学科专业之间关联性与差异性突出,呈现交织融合与共生的态势。其中公共管理和区域经济是两大主流学科,因“公共”和“经济”要素借势交融为各自学科及其属下专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土壤。行政管理则可藉公共管理寻求延伸拓展,亦可藉区域经济塑造经济行政特色。4。在国际交往中检验调整,发展壮大。海外一些高校专业建设中关于公共行政与企业行政融合的探索,结合社会企业的专业建设探索等给我们以国际经验的启发?。增加和扩大国际交流交往,有利于在理论上深人研究、在国际环境中检验、调整和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巩固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理论与实践基础。5。在高水准、强实力中得以立足和证实行政管理学科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需要在高水平的学科专业质量中体现、建设和发展。必须以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高质量的教学成果,系统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水准的学术成就,支撑和证明专业实力和特色水平。

行政管理论文12

  1关注人文关怀

  民本思想主张的是“以人为本”,进而在治国管理上强调人文关怀精神,无论是治国的目标,还是治国的方式,都应当结合民众的利益,采取温和的统治方法,避免各种矛盾的发生,孔子规劝君主要“薄以待一身,厚以待百姓”。

  2民本思想对医院行政管理的具体影响

  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从单一转变为多样化,医院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成为医院管理者的研究重点。结合医院的多元化管理,在这个“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主思想社会,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有效的和医院的行政管理结合在一起,儒家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对医院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而医院管理中“以人为本”是对传统的儒家文化的秉承和发展,可以有机地与现代医院行政管理结合起来,起到促进作用。

  2.1以民为本、加强服务意识

  在医院这个大环境中,病患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以民为本这个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医院的管理进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医院要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当作第一利益,以群众的需要为首位,群众满意的就去做,群众不满意的坚决不做。服务是一种给人以舒适感的方式,服务的对象是人,服务的宗旨也是让对方感到幸福,在医院这个处处体现服务的“大舞台”,服务意识的增强也就成为医院行政管理的首要任务,在增强服务意识的同时,可将儒家民本思想与之有效的结合,本着以民为本的宗旨宣扬服务精神,为病患服务,想病患之所想,急病患之所急,这样贯穿在医院的行政管理中才能促进医院和谐稳定的发展。

  2.2实现民治、干部与员工协同治院

  伴随着新医改的进行,各种新的管理制度如雨后春笋般在医院的行政管理中萌生,尤其是绩效管理的推行,为医院的行政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需要面临新的问题,绩效评价的结果是否能使所有员工都满意,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医政工作者就可以将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管理手段相结合,本着“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宗旨,在出现问题时,领导干部要放下身段,以职工的问题和需要为根本,先了解职工的问题,后可站在职工的角度想问题,处理问题,这样有机结合,彻底地实现民治,干部与民众平等,干群关系和谐,推动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3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医患沟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医疗卫生系统成为紧贴民生的重中之重,而人民大众关注的医疗服务问题发展成为新的问题,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医患关系也有了新的.改变,不单纯是简单的医生和病患之间的关系,还增加了病患家属及陪同就医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的维系及产生问题的解决,都围绕着人来展开,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不变,正确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医生与病患之间的关系等等,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医患矛盾,处理医患沟通,在处理医患沟通的问题方面,儒家的民本思想起到了贯穿始终的作用,医政工作者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正确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认识,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儒家的民本思想再次为医院的行政管理提供了思想基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展望

  之一,随着儒学的发展和儒家地位的提升,民本思想发展成为儒家政治伦理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对于今天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可借鉴之处。作为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在这个高质量高要求的服务大环境中,民本思想更是不可缺少的,将儒家传统文化与医院的行政管理有机结合,以文化推管理,以管理促文化,两者相辅相依,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行政管理论文13

  摘要: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开始发展,但是当时由于人们认识的不足,信息化建设还没有被纳入到议事日程中。到了9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也逐渐加快。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顺应时代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工商行政管理的手段、方法以及思维等,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水平,将信息技术渗入到实际工作中,培养信息化的工作人才,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本文就发展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化体系

  当前信息技术全球化发展十分迅速,电子政务、大数据以及网络技术等迅速崛起,使得社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为了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需要站在战略性的高度认识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效的运用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通过信息化的理念与手段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更好的满足当前的形势与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与进步。

  一、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工商行政管理中,能够创造一定的机会与效率,使每一位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促进人们对工商行政管理的认识和观念的变革,提高人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交流、处理以及人们的沟通合作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也应树立效率意识,尽快除去旧的机关作风,实现高效、服务的工作理念。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网络是十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能够促进人们信息化工作能力的提升,不断适应社会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学习西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的方法,进行交流与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监管意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和创造力,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效果的提升。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社会公共组织,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也比较高,信息技术时代,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能够转变组织管理的理念、方式等,重建机制,促进资源的再次优化配置。计算机网络能够使工商行政管理组织管理工作方式更加快捷便利,突出了监管的实时性,能够了解每一位员工、环节的工作动态情况,实现远程监管,促进监督管理计划的落实,保证监督管理工作效果的顺利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行,能够实现绩优的监管服务,信息化工作中,能够实现电子政务的发展,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信息,减少行政过程的中间流程,促进政府管理规范化发展,减少人为因素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影响,提高市场监管的透明度。市场监管工作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价值观以及能动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能够使决策更加开放,实现决策对象的共同参与,注重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实施,实现透明的民主决策。

  二、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电子、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自动化的工作,使市场监管以及社会服务实现信息化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就是管理部门是通过网络进行日常办公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依托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来实现,比如业务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共享等。建立电子竞技户口监督信息系统,通过网络为人们提供工商法律法规、办事程序等服务,公式各种收费项目以及标准,网络化的企业登记、数据信息查询以及共享等。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服务、办理、监管”一体化,不仅能够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方式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部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提高市场监管力度。

  三、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第一、由于受到经济、历史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地区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理念、方法以及管理机制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要需要依旧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避免形式化。但是从总体来讲,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首先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旧使用传统的思想理念和方式,对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认识不足,也不够了解信息化的工作模式,认为只要有计算机,设置了网络,有了软件的运行也就是信息化建设。还有些人员认为信息化建设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化的内容,运行起来不够踏实,更习惯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从思想上不愿意接受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不能从信息、网络的角度看待工商行政管理的问题,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与责任感,信息化的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建设中,基础性的设施比较匮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硬件以及软件设备更新换代比较慢,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产品更喜换代的速度比较更好,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软件数量比较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的提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每天处理的工作比较多,如登记注册、监管执法等,设备的陈旧老化以及网络的限制,使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硬件以及软件设备等不能满足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第三、从目前来讲,一些基层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机构都是挂靠在办公室中的,岗位人员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在开展信息化工作时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同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化考核工作开展不到位,考核表面化比较严重,没有量化各种考核指标,不能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信息网络资源闲置现象比较严重,资源浪费,业务软件都是自主开发,系统之间缺乏共享,信息化网络建设还只停留在部门内部,公共服务网站间的联系缺少。

  第四、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开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在知识结构以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不能满足信息化工作的实际需要。在人才培养上还不到位,岗位知识与培训的内容存在偏差,培训内容针对性以及目的性不强,与实际工作相脱节,造成资源浪费。人员培训的形式方法不够科学,形式化严重,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信息化人才的不足使得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极大的影响。

  四、发展我国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1.强化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需要积极转变认识观念,不能只从技术角度认识计算机网络应用,需要从电子商务的角度明确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电子商务时代,贯彻落实国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根据电子商务以及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方式以及机制,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完善监督管理。紧跟社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清楚的认识到网络信息化对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实现管理手段以及流程的革新,积极开发和研究信息技术,更好的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2.实现信息化标准建设。

  要提高对信息化标准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化标准作为重要工作,研制信息化标准,并实现信息化标准的统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提高信息化标准的认识,在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和重视。完善标准化体系,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现有的标准化体系中的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就需要及时补充和增加相关的标准内容,能够及时了解业务发展的情况,明确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对于重点业务要强化相关标准的研制,在研究制定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广泛的听取各方意见,保证制定的标准科学、规范。标准执行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标准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标准执行的管理力度,信息化项目建设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将标准纳入到合同内容中,作为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保证信息化标准得以全面系统的落实。

  3.完善信息化体系的建设。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实现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就需要做好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工作,将信息化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并完善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对于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决,充份发挥信息化中心的作用。信息化体系建设需要从工商行政管理项目、业务、信息化应用以及管理职责等方面进行制度建设,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据可依,有法可依,将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实际的效果,需要建立信息化效能评估机制,对信息化效能进行评估。通过评估能够了解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以及应用情况,明确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估的改进与强化,以最小的投入满足实际需要,使信息化真正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中发挥作用。同时还需要做好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明确安全等级,对工商行政管理网络系统进行整改,做好信息化的备份工作,保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数据更加安全可靠。

  4.强化信息化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需要有高素质能力的信息化人才作为前提和基础,因此需要强化信息化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改进人员的教育培训方式,信息化建设中不仅需要人才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敲字发文,还应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与软件业务培训的同时,强化人员的监管素质,优化其知识结构。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自身潜力,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结语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工商信息化规划的重要内容,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需要提高对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与反思,促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执法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实现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任务,促进其全面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双建.在国家工商总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强调全面深化应用不断提升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水平[J].工商行政管理,20xx,07:18-19.

  [2]付双建.坚持“四个只有”科学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水平——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工商行政管理,20xx,15:31-35.

  [3]赵钧.工商行政管理档案信息化势在必行[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xx,04:76-77.

  [4]张丽娟.明确信息化前行方向努力开创市场监管新格局——全国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会议侧记[J].工商行政管理,20xx,24:11-12.

  [5]钱铖.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18:13+12.

  [6]任光宇.试论如何以信息化理念推进工商行政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21:160-161.

行政管理论文14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高校行政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气息。本文从我国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在论述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性对高校行政管理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行政管理服务性的策略,即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服务性的理念;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以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性为核心的行政管理制度,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行政管理论文发表

  现代社会,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生产、传播新知识和新思想的重要基地,肩负为社会主义培养专业型和高效型建设者的艰巨任务,在推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高校行政管理,我们认为它是高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和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一项组织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日益壮大,在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现代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正成为高校发展的焦点课题。现代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相对于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研究人员而言,现代高校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从事非教学、科研活动的相关行政机关,其成员包括各级各类机构的管理者和执行者。

  一、现代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行政管理人员过多,行政管理机构臃肿

  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理论上应该是教师和研究人员居多,然而现代高校中普遍存在着行政管理人员过多的现象。在保证管理人员服务于教学科研人员的同时,又要保证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

  随着高校规模的日益壮大,现代高校纷纷设置了很多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占据了高校各个行政管理部门,这些必然导致高校行政管理机构臃肿庞大,人浮于事,效率极其低下。

  (二)行政管理人员作风尤为严重

  《辞海》对的解释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可以认为,作风是不负责任的领导作风。具体来说,领导者脱离实际,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贪图舒适,满足现状,做官当老爷;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等等。现代高校,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这种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这种现象已经表现为高校行政权力干预学术权力,大学功利主义思想盛行,大 学的官本位倾向正影响着学术的发展,最为严重地将威胁到高校的发展战略。

  (三)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激励机制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拥有终身编制的行政人员,他们普遍具有“大锅饭”的思想意识。由于这些行政管理人员的特殊性质,造成了他们在科学研究上没有什么创新和发展,可谓不求上进。再者,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由于享有终身福利,从而导致他们工作上没什么积极性,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缺乏激励机制。或者即使激励他们,也起不到什么实质激励作用,即激励机制流于形式。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消极的现象,在这些拥有终身人事编制的工作人员中,他们普遍存在着心理上的优越感,没有任何被辞退的忧患意识,最终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服务学生、服务教师和服务社会的基本服务意识。长期下去,势必影响高校的整体社会形象。

  (四)行政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他们主要来源于高校引进人才安置的家属或者部队转业的照顾人员,这些人员一般都没有受到良好的管理培训和教育培训,学历能力基本不高,从而他们不具备现代的管理意识、教育意识和服务意识,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也不能胜任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

  我们知道,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高校各项行政工作的组织协调者。因而,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刻不容缓,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消除他们的安稳意识,加强动态管理,培养风险管理能力和危机应变能力。

  二、现代高校行政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适度裁员,精简机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由于长久以来的.历史原因,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过多,造成了现代高校人员负担加重,养老包袱巨大。从现代组织的高效运行的角度分析,现代高校应该裁减人员和压缩机构。如果高校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大而全,能合并的不合并,能压缩的不压缩,则必然会造成一些高校中的行政人员数量远远高于教师人员数量,最终导致高校的教育职能失去了基本的色彩。因而,有发展战略的高校都会采取适度裁员和精简机构的管理对策。

  (二)大力提高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

  现代组织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随着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延伸,现代高校行政管理中也应以此为借鉴。因而现代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宗旨是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和服务于社会。最后,身为行政人员,要贯彻高校服务社会、服务人类的基本思想,要严于律己、调整心态、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不断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最大贡献。

  同时,高校行政人员应该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管职务高低贵贱,都要时刻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树立爱岗敬业的责任服务意识,将本职服务工作与学校繁荣发展融为一体。

  (三)完善行政人员激励制度

  现代组织员工激励尤为重要,现代高校也不例外,行政管理人员离不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首先,现代高校应该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薪酬制度,这是调动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本保证。在享有基本物质激励的同时,高校还应该努力从精神层面激励行政人员,比如为行政人员提供培训机会,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 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为他们的晋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等等.

  良好的激励制度离不开绩效评价制度,因而有必要完善现代高校的绩效评价制度,要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绩效考评标准。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多维度多层面考核和评价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不同行政岗位履行不同的评价政策,坚持定性评价的同时,大力引入定量评价机制。

  (四)大力提高行政人员整体素质

  行政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势必造成高校整体素质滞后,因而大力提高行政人员整体素质势在必行。第一,提高行政人员专业文化素质。专业文化是体现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内涵的基本表现,身为行政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可以为教学人员和广大学生服务。我们可以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胜任行政管理工作。高校行政工作人员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觉悟,要做到任劳任怨、遵纪守法、自觉执行、廉洁奉公。

  时代不断在进步,我们相信未来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一定会有很大改进,我国高校也会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和服务于社会。

行政管理论文15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 还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化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不能很好地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先阐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接着分析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 以便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行政管理; 信息化建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产生活中, 人们的思维方式及行为都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并在各行各业不断进行应用, 互联网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效率。高校行政管理中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可以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有效率, 促进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 促进现代化、智能化管理

  要注重管理的规范化, 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各个环节结合起来, 以此对信息收集、分类进行高效处理, 管理人员也能够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 提升对信息的处理质量。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提升信息的智能化处理, 通过技术可以更好地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 并通过网络的方式更多的收集相关信息, 例如人事、财务等方面的信息, 并纳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并将各个环节的信息渗透到数据库系统中。

  (二) 促进文档标准化

  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使得文档更加标准化, 以往文档中往往是使用手写的方式对信息进行识别和存储。手写信息会因为字迹比较潦草导致不能很好地进行辨认, 但是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解决信息在这方面的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各项工作以电子形式存储在电脑中, 不仅可以有条理地对数据进行存储, 减少丢失的可能性, 还能够提升数据检索的效率。通过对数据进行分门别类, 能够快速的提取到想要的信息。

  二、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素质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相对比较低, 并没有认识到网络相关知识理念的重要性, 管理人员也没有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意识。在管理中仍然是采用相对传统的方式, 整体工作效率也不够高, 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管理水平。信息管理人员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 另一方面缺乏积极学习的主动性, 不能及时掌握工作中的新思想、新技术, 将阻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 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

  当前高校网络设备建设相对比较成熟, 数字化资源也不断进行推广和应用, 特别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应用比较普遍。但高校行政管理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为此, 高校要能够加强网络和智能化建设。

  (三) 重要性缺乏认识

  高校对信息化的建设主要停留在硬件方面的, 通过网络设备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但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却存在改进的空间, 需要注重突破信息化共享平台存在的障碍, 以此提升信息的利用效率。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

  (一) 注重管理观念的更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并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 高校除了要注重教育教学, 还要能够注重对整体资源的合理利用, 特别是对行政管理手段进行严格要求。在当前整个环境氛围下, 高校管理人员要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到信息化的建设, 将工作中的重点放在行政管理的集成化。将人事、学生的信息化管理等内容放在平台, 以此更好地提升其管理效率。

  (二) 建立健全信息化设施建设

  高校管理人员要注重行政信息化的建设, 还要注重基础设备的加强, 将相关的网络设备和信息资源共享结合起来, 以此更好的'推进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当前很多高校比较注重网络设施的购买, 但是高校部门结构的复杂导致各项进度比较缓慢, 并没有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 高校要注重安排专门的人员对信息进行整合, 并与相关的软件数据结合起来, 以此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管理平台。

  (三)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促进资源共享

  互联网背景下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 注重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化, 通过网络的不断普及, 很多信息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 这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性,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高校可以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放在网络上, 将录制的教学视频放到网络上, 以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

  结语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将教育和技术结合起来,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 应用新的教学理念, 以此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是在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相对比较低, 并没有认识到网络相关知识理念的重要性, 管理人员也没有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意识。为此, 在发展中都将信息化纳入到国家层面, 将信息化纳入到国家核心竞争力, 并实施相关策略, 以此推动教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小娟。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城建档案, 20xx (11) :19-21.

  [2]秦磊。“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xx, 20 (16) :243-244.

  [3]程玥, 陈蓉蓉。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 20xx (09) :169-170.

  [4]程甫。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xx, 30 (20) :49-51.

【行政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行政管理方面的论文11-29

行政管理论文11-03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致谢词12-06

行政管理本科论文范文11-29

函授行政管理论文11-28

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论文10-08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07-21

行政管理论文致谢词12-09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答辩03-26

论行政管理岗位合理设置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