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范例(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管理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行政管理论文1
学校传统的行政管理是管理者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进行管理的行为。行政手段是指采用决议、决定、指令、纪律、规章制度和标准、监督、检查等手段,下面是浅谈学校行政管理中的经营理念。
它也有明显的弊端,尤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承受着变革带来的阵痛。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我们看到许多沿袭着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学校缺乏活力,暴露出不少弊端,而那些渗透市场经营理念的学校则生机勃勃,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截然不同的命运,我们不由地感悟到:学校必须改进传统的行政管理,渗透经营理念、运用经营机制,这是现代学校发展的趋势。这样,在学校管理中,既有行政管理为依托,又有学校经营为抓手,办学效益就能取得最优化。
传统的行政管理注重照章办事,强调如何贯彻、落实、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强调对上负责,寻求行政支持。行政管理对于实现学校管理职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弱点和弊端。这种管理等靠要思想突出,被动消极,缺乏进取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势必受到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双重制约,学校必须根据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确定自己的位置。市场意识对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有一种学校生存的危机感,认识到学校必须经历生源竞争、教师流动等考验。对教师来说,要有一种职业危机感,认识到随着教师双向聘任制的全面实施,学生和家长选择权的加大,教师职业社会化的步伐加快,铁饭碗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职业风险不断增强。这都要求我们逐渐形成市场意识,以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行政管理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管理的垂直性等特性,其核心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目标任务,学校管理者是行政命令者,教师是施教者,缺乏服务意识。学校经营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谋求学校生存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它关注学校在市场中的地位,强调服务,谋求主动发展,提升自己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努力满足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需要,所谓顾客是上帝正是这个道理。
行政管理论文2
一、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优化对策
1.强化行政管理专业性,吸纳高级行政管理人才
当前高校承担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不具备行政管理及相关的专业背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组织进行行政管理领域新方法、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在专业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工作人员吸纳丰富的管理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套用,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学识与素养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水平。为更进一步地提高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需要对行政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尝试将企业人才管理模式引入行政管理工作当中,培养或引入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行政管理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审视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梳理关键环节,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2.加强行政管理经济支持,合理利用管理经费
经费的支持是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有研究中将经费视作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命脉。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经费短缺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对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力度,可通过设置专项经费的方式,将下拨经费直接作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经费使用;另一方面则需要重视对经费的利用管理,即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根据每年度高校图书馆经费的'预算情况,对经费的使用及其比例进行合理安排,例如需要按照图书馆图书资源的采集原则,结合以往年度的订购数据以及需求数据,对本年度的图书资源采购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对本图书馆现有藏书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评估各个院系读者的需求,确定采购目标,减少采购中间环节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将运行经费更多地投入到读者服务、信息推送、信息挖掘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兼顾服务水平的发展。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管理依据
建立系统、完备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完善行政管理工作、推动业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健全的制度源于广泛的参与,管理者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广泛征询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力使工作流程符合工作实际,人员管理符合工作需要和人性诉求,这有利于规章制度的落实,有利于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4.转变行政管理工作模式,促进人员才能发挥
我国当前高校所处的基本体制环境是以政府为主导,以计划调节为手段的模式,指导性、计划性的管理模式对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与基础,将会直接受到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素养及其工作积极性的影响,而且,即使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高,也不代表能够提供非常满意的读者服务。因此,需要积极转变行政管理的工作模式,参照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改变自上而下的指令模式,将主动权下放至基层,基层管理者作为服务对象,管理层则为政策层面的服务者,通过这种方式,使基层管理人员在业务工作上更具主动性,同时促进管理流程的优化。
二、结束语
在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发展前景是非常理想与广阔的。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创新性人才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就需要积极展开对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与优化。在理论基础之上丰富实践,以实践反作用于理论的完善,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完善。本文分析指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提高专业性,加强经济支持,健全制度,同时转变工作模式,方能够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工作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行政管理论文3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增多,使得水电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水电企业中,人事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两者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旦思想政治工作出现失误差错就会导致人事行政管理陷入困境,水利事业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的稳定有序,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文章从管理角度对水电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水电企业;人事行政管理;思想政治工作
水利工程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水电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空前增加。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高整体发展实力就成为了水电企业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人事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两者的互动性是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水电企业体制改革的关键,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就必须要合理把握两者关系,形成一个协调机制。
一、水电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一)它是尊重员工、肯定员工主体地位的体现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改善。但伴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社会转型,企业职工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大,其思想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变化。因此,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这样可以让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有所把握和明确,也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只要员工思想观念得到了强化,行政管理工作也就会更为方便展开。首先,要尊重人,让职工有亲切感。职工是单位的主人,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主力,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要带着真挚朴实的感情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把职工作为平等主体,待之以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注意把握好工作方法,努力做到时机上适当,方法上适用,分寸上适度,让职工心悦诚服地接受宣传和主张,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从而有序引导职工行为、有效激发职工的潜能、有力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其次,工作上要激励人,让职工有成就感。一方面。要着力营造有利于职工干事兴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使职工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创新活力得到全面释放,创优潜力得到有效激发。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发展成果共享机制,让职工有奔头、有干头、有甜头、有劲头,最终达到推动事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目标、在实现人生价值目标中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的目的。最后,文化上要吸引人,让职工有认同感。文化是心灵的憩园、精神的纽带和智彗的源泉,也是一个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孵化器。随着工作压力的与日俱增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职工的文化需要越来越热切。要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用健康丰富的文化陶冶职工的情操、情感和心理。在企业中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理念、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
(二)它是各项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水电企业管理中,需要结合当前水电行业的发展现状,对各项制度的节奏有具体把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本公司现已出台了63项大大小小的`规章制度,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人事行政管理是指导组织形式的重要参考,在阶段性管理中,是不能采用硬性管理控制措施的,必须要按照组织形式和干预机制的实际要求,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提高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性和自觉性,对于人事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就要及时、客观的了解员工的思想困惑问题,并第一时间给予解决和疏通,这样员工可以充分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难处,并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投入到工作中。此外,在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三)有利于薪资管理的高效开展
水电企业的人事行政管理中,薪资管理是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最常见的就是绩效考核,据此本公司制定了《乐山大岷水电公司绩效考核办法》,为全面完成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建立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公司各部门的工作绩效,促进员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改进工作绩效,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为薪酬分配、岗位变动、教育培训、员工发展等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制订本试行办法。在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还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要点,第一,在对员工效益工资的发放上必须要坚持考核严格化的原则,根据员工实际所完成的任务数量和质量,落实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样有助于发挥效益工资的激励作用;第二,把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落实,在党的先进思想理念引导下,抛弃“一切向钱看”的错误观点,积极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正确区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对两者进行正确处理;第三,以大局为重,效益薪资分配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原则,在企业的管理中,对于具有特殊贡献的员工要给予重奖,并形成模范带头作用,此外,要发挥经济杠杆和经济手段的作用,就必须要有坚强可靠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保障。绩效考核原则:第一,公开性原则。让被考核部门了解绩效考核的流程、方法和时间等事宜,提高考核的透明度;第二,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第三,常规性原则。将绩效考核纳入公司日常管理,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第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实现效率和公平两者的相统一。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水电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一)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是以企业员工为前提的,因此就要对其中的控制要点进行明确,并对存在的干预因素进行合理分析,从而使其满足企业人事管理的具体要求。除此之外,由于水电企业人事行政管理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还要在结合员工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主动学习,对各种制度体系的类型和干预形式有所了解,把具体管理形式落实到位,使水电企业的管理更为有序。
(二)纪律教育的严格落实
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正确分析,这样可以避免管理不当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要对各项纪律严格执行,提高员工自身行为的规范性。基于不良因素的消极性作用,必须要在水电企业的具体管理中落实相关管理工作,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对于存在的错误之处要及时予以纠正解决。
(三)形成工资绩效管理机制
在水电企业的人事行政管理中,员工的工资绩效体制运行是否得当对于员工的工作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就需要企业制定正确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对企业员工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工资管理制度有充分了解。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工资所具有的调控作用,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健全的制度规范来保证工资绩效机制的高效运行,与此同时,还要对优秀的员工进行激励,并在薪资发放上给予一定的奖励,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并以此来推动水电企业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的增多,客观上对水电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保持水电企业内部管理先进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人事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要保证人事行政管理的科学合理,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作用,通过制度、绩效等方面将其全方位落实,从而促使水电企业人事行政管理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方立华.论水利施工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J].甘肃农业,20xx(15).
[2]管晋莉.刍议水利施工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11).
[3]吕宏亮.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的作用[J].企业文化(下旬刊),20xx(06).
行政管理论文4
摘要:在新时期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也要进行全面的改革,要将行政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进行完善。高效行政管理规范化对高校的稳定运行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实施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是提高高校管理质量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对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主要特点和实施建议进行具体的探究。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建议
1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主要特点
1.1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科学性
新时期对高校行政管理进行规范化的改革使行政管理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在进行规范化的改革时,要先根据学校管理的需求和规律进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现阶段管理当中存在的文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引进先进的行政管理理论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需求,对行政管理制度和方式进行调整。使行政管理工作的制度设定更加合理,保证行政管理工作顺利的实施。当然理论与实践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规范化调整时会将理论作为基础根据高校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保证其符合高校师生的心理需求。
1.2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民主性
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还具有民主性,就是让学校的师生参与到行政管理规范化的工作当中来,在进行规范化内容的制定时要让师生参与审核工作,并充分的吸收和采纳师生提出的有效意见,对规范化的管理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提高行政管理规范化的效果,也体现了高校行政化管理的民主性。在学校师生参与规范化内容的选取和设定时也会对规范化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更加利于行政管理规范化的实施与推行,降低了行政管理人员对全校师生解释规范化内容的任务量,同时由民主性决策的行政管理规范高校的师生也会更加自觉和主动的遵守。
1.3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创新性
在新时期高效管理规范化的改革当中最主要的就是创新性,规范化内容制定人员的创新意识很重要,现在我国教育行业在不断的改革,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自我提升,而行政管理规范化的改革是提升高校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高效的行政管理规范化制度将成为高校在教育行业当中竞争的优势,对高校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规范化的创新性让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更进一步。
2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建议
2.1尽快完善管理制度的制定
新时期高效行政管理规范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管理制度的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包含高校行政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是一项全面、细化的工作,只有将行政管理制度完善才能尽快的让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实施和开展,因此完善管理制度的制定是管理规范化的首要任务。行政管理制度具有全面性,是具体化的行政管理工作实行的标准,具有主导作用。同时行政管理具有细化性,每一项隶属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内容都有相应的规定条例,包括教学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科研管理、招生分配管理等,只有明确各个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才能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从而促进高校的稳定运行。行政管理规范的制定要根据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各个管理部门要一起配合完成管理规范内容的确定。与此同时还要结合现代社会主义中教育行业的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还有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政治体系,要保证行政管理制度与现代新时期的发展规律相吻合,这样才能更好完善高校的行政管理规范化的任务。还有在制定高校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时要注重与师生自身相关联的.内容,管理制度就是服务于高校所有师生的,要切实的从师生的利益出发。
2.2尽快落实岗位责任制与学分制的管理制度
岗位责任制与学分制都是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一环。岗位责任制有助于提高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效率,除了能够保障管理的顺利进行之外,还可以确保各个岗位的规范化发展。岗位责任制的每一环节都关系着岗位职业的职能发挥情况,只有落实岗位责任制,才能提高各岗位的工作质量。在落实岗位责任制的过程中,高校将岗位有序划分,并为划分出的每一个子岗位工作人员的行为、所负责任树立规范,同时也要对岗位在职人员的选拔树立相应的选拔制度,明确选拔准则。作为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分制正在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它不同于学年制,可以更有效的解决大学生面临的专业定向问题,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提供来了一条培养自己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道路。学分制的推行为高校迅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更加明确的道路。
2.3采用激励制度促进管理规范化的实施
在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当中要采用激励制度的方法来推进管理规范化的实施力度。具体来说就是采用津贴制度和奖学金制度。津贴制度是针对高校教师的,根据高校当中各个管理部门的岗位性质、工作内容以及工作任务量等方面设定一个合理的标准,当教师在岗位职责当中有优异、突出的表现就可以按照津贴的规范得到一定的物质补助,这也包括对各个管理部门的奖励。在进行设定津贴制度规范时一定要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奖学金制度是针对学生的,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时就会得到相应数量的奖学金。奖学金制度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加高校组织的活动,并增加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和德育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在高校健康的成长。奖学金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但是学校相关人员还是要注重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3结束语
我国正在全面对高校教育工作进行改革,致力于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良的生活学习环境。其中行政管理规范化是为学生创建有序自由环境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要尽快完善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岗位责任制与学分制的管理制度,并采用激励制度促进管理规范化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孙华乐.新时期环境下的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研究[J].华章,20xx(16).
[2]马朝辉.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3):99-99.
行政管理论文5
1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影响的是学生培养和教学质量。独立学院由于办学的时间不长,又不具备雄厚的资金,师资力量也比较弱等这些不足的条件使得教育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办学方面没有太大的优势,就会给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独立学院在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是一股新生的力量,由于其办学机制的灵活性,虽然存在各种先天的不足,但同时也存在更多发展的可能性。独立学院想办出特色,树立品牌,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保有一席之地,势必要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上推陈出新。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及高效的行政管理水平是独立学院能够快速成长的重要推动力。
2目前我们国家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中的问题所在
首先,在管理中新体制造成的问题。独立学院管理团队主要通过三种途径组成,有母体高校,学院出资方以及社会招聘。由于各利益团体的办学动机各异及管理理念存在分歧,独立学院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各自为政的状况。这往往导致行政管理的混乱,造成独立学院低质量运行。由于存在利益驱动,控制办学成本变成行政管理的第一目标,工作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岗位职能严重缺失,服务质量大打折扣,行政管理最终偏离甚至背离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根本宗旨,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其次,机构与制度不健全造成的问题。独立学院在办学之初,由于学生少,行政机构及岗位设置相对简单,一人多职的现象非常常见,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旧体制及旧方法没有相应改革创新,人员的精力有限,工作中应付了事,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独立学院开始建立体制的时候,没有可以借鉴的行政管理制度体系。机构与制度的不健全,往往会出现多头领导、朝令夕改、职责不清的现象,造成低下的办事效率。在对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无法真正解决一些问题,使得部门间出现互相推拖的现象。这些管理服务的不到位,对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最后,管理团队中人员结构造成的问题。独立学院在开始创办时管理人员的年龄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中层的管理者呈老年化,很多管理者到了退休的年龄才发挥出自己的余热,这些管理者的思想与精力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基层的管理人员都较为年轻化,很多大学生就业就做行政管理工作,并且都是被安排在管理角色。这种青黄不接的状况,导致要不就是管理理念迂腐保守,要不就是管理行为杂乱无章,这对工作的效率与力度就带来一定的影响。
3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完善性策略分析
首先,要把新的管理理念建立起来,充分发挥独立学院管理机制的灵活性,结合公办高校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民营企业高效的管理方式,通过全新的视角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适合本校发展的管理理念。同时要统一思想,使行政管理的目标一致化,所谓同心同德,才能团结一致,发展进步。同时,新的管理理念必须是建立在独立学院长远发展的目标基础之上,不偏颇于任何一方的利益团体,实实在在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这样的管理理念才能经得起发展道路上的各种考验。其次,通过内部调整及借助外部监管的方式实现独立学院管理机制和制度的优化。创建科学精简的行政管理层次,使组织结构更具扁平化,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最后做出有效的决策。与此同时,要把依法治校、依规办学、依制管理作为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守则。把主管部门的检查、评估视为推动独立学院改革发展的契机,把外部监管机制和检查评估指标转变为学校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从而不断健全和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行政管理中无据可循,章法不一的现象,使独立学院走上科学化发展的.道路。最后,要以人为本,把管理团队的培养作为独立学院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要把人才培养工程做为学院发展的重要工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拿出专项资金作为方案实施的有力保障。人是核心竞争力,把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上去,调动行政管理人员付于实践的积极性,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另外,还要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对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给他们提供外出学习深造、交流经验的机会,使他们的视野更开阔,他们的思想更解放,使他们真正具备创新创造的能力。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的年轻力量,这里也聚集了许多有理想、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他们虽然经验不足,但绝对充满活力。学校只有舍得付出成本培养和塑造他们,他们才会乐于将自己的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与学院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成长成才也将最终成为独立学院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4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要使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有效的服务于现代大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首先要从管理的理念入手,从管理的制度入手,同时,还要把管理人员团队的素质提高起来,这几点是缺一不可的,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直接影响和推动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完善制度建设、创建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一定会得到质的改变,也一定会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
行政管理论文6
论文题目: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应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市场条件下人才交易作为框架对大学生村官的有交效需求和充分供给进行系统分析,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村民充分参与方式作为大学生村官招录、使用和考评的选拔模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长效机制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有效需求 充分供给 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 20xx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xx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xx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 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 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 (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 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 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 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 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 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 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 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 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 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 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 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行政管理论文7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企业行政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对当前制约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特点 管理手段基本要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为适应切实与国际现代化企业管理并轨,学习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当前的企业管理就因时而动,切实结合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旧的管理方式,适应企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缩短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只有在管理中企业行政部门坚持在管理、协调和服务等方面再上一个台阶,才能算地上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企业。所以要推进企业的壮大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搞好企业内部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转机建制的需要,这对于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
1.权力依赖性
企业行政管理要充分行使权力,是否能真实的起到作用,主要由建立在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以上的上级权力与权威所机构决定,没有上级主管权力机构的支持,企业行政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依据坚实的权力基础,企业行政管理才能正常的运用职能作用,确保职权实施达到如期效果。同时企业行政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再配以对违抗管理的惩罚措施,企业行政管理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所以企业行政管理手段和方式还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
2.效能实用性
企业行政管理在实际运作中应更加注重管理内容的形式和实质内容,对企业管理过程中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图表、文件等要求更加贴近实用需要性,往往要经过多次的调研、论证后,结合实际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更加贴近企业管理实际需要。
3.管理效益性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并不是孤立的,企业行政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在实际运作中企业必须与其他的经济主体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而且在生产、管理、销售过程中必须遵循企业运营成本效益原则,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4.效力纵向性
企业行政管理也如同行政单位一样,管理过程也主要是通过企业行政组织内部的隶属关系,自上而下进行指挥和协调工作,而且更多的是贯彻执行企业管理决策层对下级的指令性要求,因此企业行政管理方式表现的更多的是纵向性,产生的效力也是纵向性的。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
1.管理职能
根据企业经营的需要,在处理好企业日常事务,确保企业各项日常性事务正常顺利运行的同时,还要各极主动围绕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然后通过分析总结,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向企业决策层献计献策。同时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以充分保证行政管理渠道的畅通无阻,保障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果。
2.服务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经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显确保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转提供后勤服务,还要服务于企业内各相关机构,协调好各相关部门间的关系,从而发挥企业的运转最大化,企业行政效率的提高最大化。
3.协调职能
企业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内在关系错综复杂,方方面面也需要协调流通,才能保持正常运转民,保障企业整体工作一致性,做为主导作用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针对企业现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协调好企业内员工之间的关系,完善相互间职、责、权方面的结构体系,处理好员工间的冲突,从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4.控制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是对保障企业运转的各相关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及时完善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监督系统和制定奖惩措施,并确保切实执行,从而通过运用控制手段促进企业管理,增强企业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观念落后
受长期以来传统理念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行政工作者还无法摆脱类似于政府机关管理模式,这是与现代化企业的需求是格格不入的,这只能会使企业行政管理更加保守僵化,降低企业行政效率,阻碍企业的发展进程。
2.缺乏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大多企业没有与国际接轨,对企业管理仍然没有一整套科学、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在管理中更多的是凭借工作经验和想当然的工作方法去开展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甚至在管理中企业管理层无视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凌驾于制度以上态度去管理企业,致使企业处于混乱状态.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3.企业行政管理缺乏实践性
当前的企业制度制定和管理,不是立足于实际应用,而是决策层拍脑袋定的,在管理中缺乏实用性,而且当前企业管理导更多的是注重企业经济效益,对行政效率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4.与实际需要严格脱离。受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中不去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固守成规,虽然吸取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经验,企业行政管理机构经过多次调整,但在管理顺仍存在企业行政机构臃肿、人员配置紊乱、管理渠道冗余复杂等诸多不规范之处如,致使政令不通,制度不达。
四、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
1.当前要使企业行政管理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要改变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改革中要本着为企业经济利益服务的原则,彻底摈弃形式主义,顽固不化、因循守旧的思想,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理念,并切实在工作中切实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坚持以公司利益为中心,综合运用多种管理办法,结合实际科学确立管理机制,强化服务理念,真正围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开展工作。
2.建立以企业管理者为首的指挥系统,完善管理机构,强化行政指挥权力
通过牢固企业决策层行政管理理念,确保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有足够的行政权力和必要的权威,科学规范的行使行政管理手段,依据可靠的`行政实施渠道、高水平的咨询机构、严格的管理措施,强化企业行政管理实施,大大减少不致因考虑欠周或个人判断失误而产生负面影响。
3.在管理中要坚持以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为基点,积极营造有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
重视企业员工的感情和需要,真正为员工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并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不断激励与鼓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最大化的促进企业实现效益增长。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岗位责任、工作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实施科学规范的分工、协作、服务职能,大力提高人员队伍素质,坚持以科学的任务目标来引导正确的管理行为,以严格准确的绩效评价制度为企业奖励基础,极力完成激励机制良性循环,有效实现引导、评价、奖励科学结合,以确保激励机制在企业行政管理中达到预期效果。
五、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企业行政管理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需要企业管理层关注解决,大力解决企业行政管理机构虚设、职能作用不强、与实际脱钩等现状,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企业现代化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当前要想推动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企业行政管理机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要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邓集文.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以及改革思路[J].《科技与企业》,20xx年9月.
[2]蔡步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组织变革的影响探讨.《商场现代化》20xx年7月.
[3]贾俊玲,李建.《合同法与企业合同实务》[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4]李守君.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
行政管理论文8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关系高校的健康发展,也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校行政管理有良好的执行力,是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高效运行的保证,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积极采取应对策略,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执行力,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运行。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
执行力属于现代管理理念,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执行力广泛应用于各个部门中,在高校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管理中的执行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管理中的执行力是上级根据战略意图,带领全体员工完成目标的能力。高校的行政管理执行力包括管理决策层制定正确战略决策、规划等能力,以及实施具体管理工作的能力。高校较强的行政管理执行力有利于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高校要积极分析影响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因素,并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
一、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因素
1、行政管理制度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国家的相关政策,根据有关的规定制定行政制度,管理高校。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从战略角度看,以国家政策为基础,属于行政管理的战略联盟,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不能以经济效益为依据,行政管理制度的实用性、适应性不高,影响了行政管理的执行力。而且在政策、制度执行中,缺乏有力的监管,容易变调走样。有效的监管是执行力的保障,如果监管力度不够,行政管理形同虚设,降低了执行力。
2、管理机构不合理。高校行政管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深,新形势下,容易出现不合理的问题。部门高校的教务处以及其他部门都会开展管理工作,形成多部门管理的模式,可能导致部门的'竞争。而且管理层次多,职能可能出现交叉,各个部门不能协调合作,降低工作信息的传递效率,缺乏协作精神,浪费资源,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执行力。
3、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制度不断变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而且受内部资源的制约,许多高校在行政管理上仍然是粗放式的管理。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素质不高,工作不积极,工作态度不认真,惰性思想严重,影响了管理的执行[1]。有些行政管理人员没有服务意识,不重视行政管理工作,传统思想比较深,缺乏主动探索研究的精神,从而影响工作的执行。
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对策
1、健全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健全的行政管理体系是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前提,高校要认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完善行政管理体系。要以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制定行政管理体系,为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做到有规可循,有规可依。行政管理体系要不断完善,做到与时俱进,符合高校的发展情况[2]。高校行政管理制度要权责分明,条例清晰,避免重复管理的问题。管理领导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学校可以建立适当的激励措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
2、提高中层领导的执行力。中层领导干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要提高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加强对中层领导的管理,充分发挥中层领导的纽带作用,制定完善的制度进行约束,或者制定激励措施提高综合执行能力。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内部行政管理人员的监督,严格按照政策制度开展工作,合理规划各项细节工作,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保证行政管理的执行力,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行政管理的执行力有重要影响,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高校要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以及培训工作,端正行政管理人员的态度,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行政管理人员要有服务意识,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保证高校活动的顺利开展[3]。高校要使行政管理人员意识到行政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性,将高校的办学思想、战略定位、价值观等灌输到每个管理人员心中,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每个工作人员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高校要培养执行力文化,培养优秀的执行理念和执行习惯,并成为学校的行为规范,提高高校的执行力。
三、结语
保证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健康高效运行,需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执行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缓慢艰难的过程,高校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素质等。高校要转变思想,重视行政管理的执行力,不断改革创新行政管理,健全管理体系,重视中层人员的执行力和监督,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烨.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提升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xx(3):127.
[2]丛丽.浅谈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因素与对策[J].科学与财富,20xx(35):166.
[3]陈功庆.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因素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xx(24):120.
行政管理论文9
一、监管方式转变的意义
1.可以认为,监管方式转变的最重要意义和作用就在于以最小的管理成本支出和最高的管理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也即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
2.任何监管方式总是为实现一定的管理目标服务的,这就意味着,确定合理、可行而明确具体的监管目标对于监管方式的改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反过来,采用科学、先进的监管方式,必将极大地促进监管目标的实现。例如,建立广告发布前置审查制度、商标定点印制许可制度,无疑对抑制虚假广告、假冒商标这样的监管目标,起着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现在的实际问题是:尽管在某些具体管理目标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从宏观看,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宏观目标远远没有实现,企业虚假注册行为大量存在、假冒伪劣泛滥成灾,对商业欺诈束手无策,商业信誉危机越来越重;从中观看,由于没能找到有效的监管方式和手段,维护要素市场秩序的目标还是空中楼阁;从微观看,坐等投诉的消极被动监管方式仍然居主导地位,消费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难以有效保护。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目标、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改革监管方式实际上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必然选择。
3.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单位都必须讲求经济效益,行政执法部门的经济效益就是而且只能是反映在管理成本上。从理论上分析,管理成本最小而又能产生较好管理效果的监管方式,就是最好的监管方式(这里的管理成本应该包括财力、物力、人力、以及时间等各种管理要素的支出)。但在实际上,真正从管理成本的角度研究监管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很少的,特别是系统地考察管理成本与监管方式之间的关系来作最优选择则更少。事实上,集贸市场驻场式的监管模式造成的管理成本是越来越高,长达4个月、花费大量人力、手工操作的企业年检方式以及地毯式查处无证经营的监管方式等,其管理成本都是较高的。从更宽的角度分析管理成本,就不能不考虑到监管方式对企业成本(也就是社会成本)的影响。各部门对企业的轮番检查、轮番收取管理费、各部门独立的年审制度、企业登记时的层层审批产生的行政效率低下、消费者投诉的渠道不畅等,无疑都大大增加了社会成本。尽管到目前为止,也许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大的工商管理成本和社会成本损失,但作为事实是客观的。因此,改革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方式,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工商部门提出的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新的更高的要求。
4.监管方式与监管效率的关系,在于在某一监管方式条件下对监管问题的快速反应和快速解决的能力和程度。尽管监管效率常常受制于监管方式以外的因素,如管理人员的素质、技术装备、体制条件等,但监管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仍然对监管效率有相当大的影响。例如,案件举报电话的公开与否、举报有奖与否的监管方式,其管理效率显然是会不一样的。又如企业登记时的场地调查,是直接由登记机构还是间接由属地工商所进行,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率和效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对工商部门的管理效率实际上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改革和完善监管方式是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监管方式转变的条件
5.监管方式转变取决于许多内外条件(或因素)。当内无动力、外无压力,内无素质、他山无石的时候,只能是因循守旧,绝不会提出监管方式转变的问题。
然而正是市场经济首先向工商部门提出了这一问题。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新兴、高层次无形市场的不断出现,市场行为的千变万化,商品更新换代的不断加速,使得工商部门监管市场、维护秩序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既是压力,也是机遇——这机遇就是为工商部门改革和尝试新的监管方式、实现监管方式转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6.然而监管方式的转变毕竟是人们主观能动性表现的结果。因此管理者、特别是领导者,就客观成为了影响和制约监管方式转变的最关键因素。监管方式转变又是工作研究的结果。工作研究既需要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又需要具备丰厚的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监管方式的任何改革、创新和推广,都需要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予以不断的探索、系统的总结、科学的评估。这些都以高素质现代工商管理干部自觉、积极运用其管理经验、管理知识和技能为条件。尽管从总体上看,目前工商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一条件要求,但经过近几年的培养、吸收、引进,各层次特别是领导层次已经有了一批这样的队伍。事实上,新的管理方式往往是个别有头脑的管理者提出,在个别单位或地区试验,然后慢慢地在更大范围内由领导层推广而实现管理方式转变的。我们必须发现、关注、重视和利用好这支队伍。
7.实践表明:监管方式改革和创新往往遵循着这样的规律——措施性的监管方式改革和创新是在基层产生,中上层推广;而制度性的监管方式改革和创新是上层研究,以规章或其他规范的形式产生,由基层实践。这就要求必须将上层和基层两种积极性、两种能量充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基层要有锐意改革的精神,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中上层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及时推广。同样,上层要积极研究、认真试点。在不可能在每个中高层次都建立象国家工商总局市场经济监督管理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包括改革和创新监管方式在内的各类课题)这样的专职研究机构的条件下,发现和总结基层监管方式改革和创新的实践应是每个中高层领导者的共同职能——所谓必须深入基层,意在其中。
8.传统监管方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对社会经济的态度也即经济体制条件所决定的。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所关心的是计划,企业是政府的算盘珠,所以必须大力反对扰乱计划秩序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秩序的行为,于是打击投机倒把、限制集贸市场的发展等就成了工商行政管理的首要任务。于是很自然地培养出了以驻场式、检查站式为主导性的监管方式。这就是说,经济体制(甚至还包括政治体制)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我们不能说目前的市场监管体制已经非常完善,但也必须认识到,再要就市场监管体制作大的改革和调整是很困难的。现实的问题是在既定的市场监管体制条件下,研究如何转变监管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分析,市场监管体制的本质问题是监管权限的划分问题。无监管权限当然也就不可能提出所谓监管方式转变,但有时问题并不是如此简单明了。比如户外广告监管,在许多地方工商部门可以管,城管部门也可以管。由于职能交叉,有的地方政府就协调——由工商监管广告内容,城管监管广告规划、设置。其实,工商部门作为《广告法》规定的广告主管部门,如果仅管户外广告的内容,也就不成其为户外广告的主管部门。问题在于,当政府出面协调时,工商部门是否能说出充分的理由包括监管职权的法定性、监管方式的有效性等,来表明统一监管户外广告的合理性。又如律师事务所要不要纳入工商部门的登记和监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管理体制影响和制约着监管方式;但另一方面,监管方式又能反过来影响甚至创新管理体制。
三、监管方式转变的思路
9.监管方式的转变不应是仅指某一单个监管方式的转变,而应是指包括一系列监管方式在内的系统转变。而系统转变又只能是单一方式转变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应将单一方式转变与系统方式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企业年检中的A、B分类法,就要求企业登记档案、企业变更登记、企业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监督重点等多个方式的相应转变。又如广告审查制,就要求广告审查档案、广告监测网络等方式的变化。一般而言,对某一监管内容、监管对象和监管目标而言,都会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监管方式与之相适合,其他的监管方式只是其主导监管方式的补充、延伸和配套。抓住了主导监管方式的转变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10.传统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方式的一个重点缺陷就是往往站在片面的、孤立的立场(或角度),而不是站在综合的、社会的全方位角度来设计或选择监管方式。例如工商部门内部各职能机构对企业实行多头检查,工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对企业(或市场)实行各自收费、各自年检、各自监管信息封闭。结果是管理效率低、管理成本高,管理目标也难以实现。这显然是与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现实监管方式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还须首先强调从工商行政管理的综合整体职能出发,改革和创新监管方式。所谓“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监管模式,尽管并未持久地坚持下去,但还是产生了较好的效果。这反映出从整体职能出发设计监管方式改革的思路。专业市场管理分局的监管体制模式为充分利用工商部门的综合整体职能、尝试新的监管方式提供了体制框架。此外,工商部门还必须站在整个经济执法机构、站在整个政府和社会的立场来考虑所选择的监管方式。外资审批和年审一条龙的模式已经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尝试。劳务市场整治、药品市场整治、旅游市场整治都有工商部门的大力参与,这样的作法其实也是上述思路的体现。因此,以工商部门为主或以工商部门为主管,指导协调其他相关部门综合整治市场秩序,实施统一收费、统一年检、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共享等,无疑都是可以考虑采用的新的监管方式。
11.从某种意义上说,监督实际就是一个发现、反馈、处理和跟踪信息的过程。特别是专项监督、突击监督更是如此。因此,转变监管方式就不能不充分考虑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和快速反馈系统,既是实现监管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线人举报、企业和消费者投诉、市场例行检查、企业登记的实质审查、年检、广告审查和监测网络等监管方式,无不是以信息为先导。多条且畅通的信息渠道、快速的信息流通、系统的信息网络、对信息的较高分析和综合处理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都是转变监管方式需要充分予以考虑的因素。
12.从总体上分析,工商部门的监管往往与一个“假”连在一起——虚假广告、假冒商标、假商品、假合同、假企业、假注册等等。“假”就是提供人为虚假的信息。为了有效打假,工商部门的监管方式必须围绕三个有关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是发现“假”,二是验证“假”,三是建立能有效抑制“假”的产生的市场经济环境。前面一个问题一般属于被动的监管方式问题,而后面的问题则是主动监管方式的问题。前面的问题已经有较多的经验也引起了较大的关注,但后面的问题却一直是工商部门监管方式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许问题并非是工商部门没有找到有效的监管方式,而恰恰是没有建立起积极抑制“假”的产生的观念。因此,必须首先牢固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对当今工商部门所遇到的各种“假”现象产生的主、客观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实现监管方式的创新。
13.实践表明:当生产经营者对自己生产经营的商品受到假冒侵犯时不以为然、消费者明知或能够意识到是在购买假冒伪劣商品时也无所谓的时候,任何监督方式都是乏力的。因此,增强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效指导并充分利用他们的监督力量,是转变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方式时必须注意的重要方面。例如,商标定点印制必须与加强定点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相结合;登记和认证告示方式必须与设法引起企业和消费者的合理注意相结合;驰名商标保护的信息网络必须与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信息网络相结合等等。换句话说,综合利用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监督,本身就是转变监管方式的重要内容。
14.以同样的思路考虑社会舆论监督、行业监督、以及中介组织的监督,也会得出与上面同样的结论。当强调企业登记时必须进行验资或评估,实际上也就等于已将对注册资本的监督责任转移给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工商部门监督的重点和方式也就相应地应转变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主体资格、中介行为、中介质量的监督。当把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媒介爆光,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监督的时候,这种“曝光”的监督方式就已经大大强化了监督效果。这也进一步说明,只有综合考虑和利用各种因素,才能真正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方式的有效转变。
行政管理论文10
【摘要】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学之间的联系一直都被广泛讨论,是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在西方,关于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争论。主要是探讨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是相互包含关系,还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本文主要以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为切入点,对公共管理学与新政管理学的关系展开分析,重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加深对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区别 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就需要更为全面精准的管理,那么,思考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提高管理水平迫在眉睫。一直以来,中外学者们对于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区别联系都有各自的看法,什么是公共管理?为何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能引发许多学者的激烈讨论?理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下很重要并且必要的事情。本文就以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为立足点,围绕公共管理的主体、对象、方式、目的来对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展开具体分析。
一、公共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通过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以及公共部门内部的事务。
(二)公共管理的主体
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主体被视为公共管理的两大主体。一般来说,其他公共管理主体意指的是一些以实现公共利益为职能的非营利组织或者第三部门。
(三)公共管理的对象
1.公共资源。其包括了公共设施、产品、公共信息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
2.公共项目。公共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政策照进现实,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公共项目来实现这一过程。
3.社会问题。这里的社会问题并不是指所有的社会问题,而是在公共管理范围内的部分社会问题。诸如市政、公共卫生、交通、能源等问题。
(四)公共管理的方式
根据管理方式与方法的双重性原则,公共管理的方式分为实质方法和技术方法。实质方法包括法律手段、政策手段、思想政治手段,其体现了社会各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技术方法是紧跟社会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它与社会生产关系并无紧密联系。
(五)公共管理的目标
公共管理的目标即为社会成员实现共享的资源和条件,包括了有形的物品,诸如公共设施。也包括了医疗、教育等无形的产品和服务。
二、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相同点
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与行政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有交叉重叠部分的`,即两者都要以政府组织管理问题为研究探讨的对象。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行政管理都要把如何高效利用资源来提供更优质服务或者是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列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为有同样的任务,所以在管理方式上会有一定的通用。
三、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差异点
(一)概念差异
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不仅是政府组织管理的公共部门所出现的规律性问题和解决措施。公共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还包括了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所出现的规律性问题和解决措施。可知,公共管理学的范围要比行政管理学的范围大,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分支。从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范围差异也可以反映出公共管理的对象多,更能受到广泛监督,所以会更好的体现公共管理为社会成员实现共享的资源和条件的目的。而行政管理只能从管理方式上面去体现。
(二)管理方式差异
由于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范围不同,导致衍生出管理方式的不同。因为对不同事物也就有不同的针对性。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仅仅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从中去探索规律。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所有的公共部门所出现的同类规律性问题并发现适用这类规律性问题的解决方式。由此,行政管理学具有个别性,公共管理学具有一般性。也正是因为行政管理都是围绕政府组织中出现的事务展开研究,所以管理方式就比较局限。而公共管理面向的是所有的公共部门,具有创造性的管理方式。
(三)管理主体差异
公共管理学注重的是公共部门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公共的资源,去为整个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所有的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的视角下都是平等的。即便是政府组织,也一视同仁。公共管理的也要求政府组织要管好自身,从而由内而外地提供给社会更为优质的服务,生产更多的产品。而行政管理学对政府组织寄与管理好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公共部门的行政管理事务的期望。公共管理侧重强调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与产品的责任与义务,而行政管理更加注重是政府组织的领头羊作用。
(四)适用法律差异
因为行政管理更偏向于政府目标的执行,诸如立法、司法等。所以行政管理会更倾向于类似司法等的法律监督。而公共管理适用于普遍的法律下,社会公民的监督。
四、结束语
不论是公共管理还是行政管理,他们都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二者的研究范围来看,可以把它们的关系类比于数学里面的包含关系。这也是行政管理被列为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的一个原因。从管理主体差异来看,有了行政管理的以政府组织管理为中心,再加上公共管理的研究所有公共部门的管理作为保护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中国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出更多的产品。从管理方式来看,公共管理研究的是适用于一般规律性问题的管理方式,行政管理侧重的是研究政府目标的执行。本文认为,不必过分争论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差异,二者是彼此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关系,不能把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切分开。只要能为社会实现共享的资源和条件,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存在即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庆云.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J].中国行政管理,20xx,8.
[2]夏书章.现代公共管理导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20xx.
[3]陈振明.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一相关概念辨析[J].中国行政管理,20xx,7.
[4]帅学明.全国首届公共管理理论与教学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xx,3.
行政管理论文11
一.行政领导艺术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时变而事变,事变而时变。当前的时代瞬息万变,时代对行政领导者的要求也愈来愈多,愈来愈高;被领导者的个人需求与价值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思想认识正在变得更加平等、民主、自由、开放。致使行政领导者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充满了很多新鲜感和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行政领导者就更需要具有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行政领导艺术的本领,通过使用艺术性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去解决复杂环境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行政管理中的领导职能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艺术。所谓的行政领导艺术是指行政领导者能够运用自身的科学知识,结合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智慧和胆魄实现其行政目标的领导技巧和能力。行政领导艺术体现的是领导者认识和剖析问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深度,速度以及熟练度,体现的是领导者的工作水平和创造能力,并把领导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联系起来,巧妙地在日常的领导活动中加以运用,进而才能在领导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创造出卓越非凡的工作成绩。
二.行政领导观念更新的必然趋势
正处于关键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行政领导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国的行政领导也面临着新世纪下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恰如其分地运用领导艺术,提高组织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凝聚力是研究行政领导艺术的主要目的。激励鼓舞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统一组织成员目标与组织目标都离不开有效的行政领导艺术。行政领导艺术虽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主观性,但其往往没有僵化的固定模式,终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和支配;领导艺术不断科学化的过程即是一个不断揭示和遵循行政领导艺术规律的过程。所以,行政领导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是相辅相成不能分离的,领导艺术应当接受领导科学的指导。
所以,在新形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如何提高行政领导艺术水平,已然成为行政领导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三.行政领导艺术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的许多行政领导者,普遍缺乏对待我国传统领导艺术和西方领导理论的正确认识,有的对古代伟人盲目崇拜和效仿,全盘接受,有的则对传统领导方式全盘否定,极度崇拜与鼓吹西方的领导方式。
其次,领导者普遍因为职位的等级高低而具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不能在管理领导过程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忽视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领导者本身也缺乏专业的领导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领导经验,在进行领导决策的时候常常表现出较大的主观随意性,缺乏战略思维和价值导向,而这样的决策往往很难经得住历史和现实的考验。
最后,领导者专权、被领导者被动服从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各个行政组织中,组织成员无法表达利益诉求和参与决策;领导者的权力得不到下放,严重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降低了领导活动的效率。
四.提高行政领导艺术性的方法和途径
1.传统领导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领导艺术的培养往往不能够一蹴而就,它的形成是多种历史和文明的交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反复检验,从而在历史的淬炼和验证下不断吐旧纳新。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波涛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锤炼了一大批足智多谋的伟大领袖。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领导方式,有的取得了成功,有的则昙花一现。对待传统的领导艺术,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扬弃”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借鉴历史。
2.正确对待西方领导理论
由于西方的`管理和领导理论发展较早,较为完善和全面。有些管理人员过分的迷信合乎崇拜西方的领导策略和方法,将西方的领导理论奉为领导决策与办事的万能宝典,对事务进行决策时就囫囵吞枣,不分主次地照搬照抄,办事毫无灵活性,习惯于因循守旧,毫无创新,忽视了我国在历史和现实上的领导环境和西方的区别,更多的时候甚至是投入多产出少,把事情搞砸。
正确认识西方的行政领导方法时应当秉承扬弃的态度,坚决不能全盘西化,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其领导理论,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勇于突破西方领导理论固有模式,创造出一条适合我国行政组织的中国式行政领导方式。
3.以人为本,关注成长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最大程度地利用人力资源是领导者用人艺术的最基本要求。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要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人尽其才。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应该善于将满足成员需求与实现组织目标相结合,以此来激励其为组织的发展做贡献的方式来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一方面,领导者要关注不同的织成员在不同发展成长阶段的需求,为组织成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兼顾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另一方面,领导者对于组织成员要知其短长、扬长避短、了解下属、奖罚分明,积极推行组织绩效管理。
4.提高领导者自身的素质
在行政领导过程中最不容忽视的是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领导者应该不断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以促进领导素质的提高;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到“术业有专攻”;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打破管理常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领导者应该把自身具备的科学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的领导实践中去,才能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树立领导的创新意识。
行政管理论文12
新时期下,网络信息技术及科学技术全面发展,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发生了一定变化。在此环境下,以往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會的发展需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想要长久稳定的发展,就一定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科学化的行政管理。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实现途径进行分析,使其能够保证企业长久稳定发展。
现阶段,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企业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实现科学化管理年龄着一定的挑战。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指企业内部行政部门,为了企业更好的在经济市场中生存与发展,根据相应的制度、方法、法律及规范,对企业及员工实行统一的、科学的管理,企业行政管理具备管理、服务与协调特点,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企业实际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企业行政管理相关概念
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是企业在参加经济市场竞争与社会化生产的主要要求。具体而言,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确定目标。行政管理工作要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详细的工作计划,进而对目标进行确定,确定怎样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现代社会中,要求企业行政管理一定要具备计划性,将企业工作预测工作做好,才能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也是企业实现科学化行政管理,最大程度发挥其管理的基本前提【1】。
有效组织工作。企业运行的基本结构是其组织结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对自身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使其能够有效分配到每个人的身上,最大程度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
开展工作,指挥员工工作,采取一定的措施,明确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全面明确职责、权力与职层方面的结构体系,从而有效调动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协调好相关的关系。
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进而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现状
(一)没有充分落实行政管理工作
当下,企业在实际行政管理工作职工,存在依据主观意愿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现象严重。企业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分工不明确。企业在实际发展中,通常凭借相关领导的想法,没有进行科学的决策。在此管理模式下,使各部门、机构以及各等级负责人如同虚设,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士气以及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产生严重的影响, 从而对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造成严重浪费【2】。
(二)行政管理缺少实际性
很多企业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中,受传统经济思维习惯的影响,行政管理相关领导依然存在机关作风,这便导致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不注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通常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形式为纸上谈兵、按部就班、做表面工作。并且,这样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行政管理效率较低,不利于提高企业效益。另外,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都对企业内部缺少一定的了解,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并不能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在发布相关规定过程中,极易受其他部门反感。
(三)行政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现阶段,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档案管理、后勤管理以及办公室管理等具体工作中,这一工作形式具有一定的计划性经济特征。并且,一些企业为了与政府相关机关单位形式相一致,也在其内部创建相应的管理机构,这一管理机构便成为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开展相关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只注重企业的相关事务性活动。企业行政管理缺乏完善的体系,不利于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实现途径
想要有效实现企业科学化的行政管理,就要结合当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现状,使其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从而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保证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一)实施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模式
以往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较为混乱。想要开展科学化的行政管理工作,就要彻底改变当前现状,便要将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放在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结构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的制度上,进而使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保证各部门相关岗位处于高效的运行状态。企业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进行细化,从而保证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行政管理部门还要对各部门、各等级的职责与权力进行明确,从而有利于协调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关系【3】。
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发展、运行状况,结合企业内部员工的相关情况,实施规范化的行政管理。企业相关领导要意识到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清楚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与企业自身发展的意义,从而加强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很多企业通常将时间、精力放在企业业务中,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作为发展目标,忽略了其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因此,企业相关领导要大力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使企业长久稳定发展。
(二)行政管理工作注重结合实际
为了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就要根据企业行政管理相关特征,以及企业实际需求,从而开展相关工作。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以企业经济利益为角度出发过程中,要清楚自身的角色,是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员工服务。很多企业在实际行政管理工作中,过于注重企业的利益,而忽略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便会为企业造成严重的风险。
另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对自身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将一般的企业管理工作内容融入到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内容中,将其有效运用到实践中。使其保证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相关工作能够有效渗透到企业各部门的相关业务中,促进员工之间良好工作的开展,保证各部门之间能够有效配合其工作。另外,企业在实际行政管理工作中,要根据企业的市场需求,开展灵活的变通工作。并且,还需要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联系,加强构建企业文化,加强企业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制定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学习,制定工作要点、业务考评以及服务需求等内容,从而最大程度保证规范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制定完善的行政管体系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事务体系、权利体系以及技术体系等方面内容,事务体系的制定需要与各部门之间的事务体系有着重要的联系,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相关档案、会议管理以及办公室档案等管理工作,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结合企业档案、及办公室等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事务体系,并且保证事务体系工作的有效开展【4】。权利体系是指行政架构,在制定过程中主要包括其职能分解与人事的相关工作,结构设计等多方面概念;技术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以实现技术职称的相关作用,其内容主要包括领导与管理、监督与控制、沟通与,协调,从而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企业在实际发展中,行政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企业规范化发展,更能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因此,新时期下,企业要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欧日瑶.知识经济的来临与行政管理科学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xx(3):26-26.
[2]刘敏慧.基于J2EE的企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试,20xx(9):90-92.
[3]逯柳青.济南市物业公司行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xx(4):121-123.
[4]徐武沙.对改善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xx, 20(3):80-81.
行政管理论文13
摘要:行政管理是高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行政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由政府及机关部门直接负责。在公共管理视阈下,传统的行政管理思路已经不能满足新环境的需要,在如今的高教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弊端,这些弊端既阻碍了高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又阻碍了经济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平衡。新的公共管理视阈决定了高教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道路,本文针对此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条关于高教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公共管理;视阈;高教;行政管理;思路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台,明确地指出了现有理论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特别是在高教行政管理工作中,公共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高教行政管理面临着改革。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执行机构,正面临着新形势下工作模式的转型[1]。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单一,运用的管理手段和模式并不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所有矛盾,甚至在一些工作环节中还出现了管理漏洞,再加上行政管理中人员职责分配不均,这为高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公共管理视阈下,我们应该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改变这一现状。
一、公共管理的相关内容
公共管理主要分为两种理论,一种为传统的公共管理,另一种为新公共管理。在传统的公共管理中,其理论的出发点是政治管理,重点内容则是将公共行政作为了一种职业,而管理者则是这个职业中的实践人。新公共管理转变了传统理论的基本思想,它追求的目标多以经济效益和效率为主,注重的是对市场价值的深入开发并利用,它既不是加强责任制又不主张以集权的方式来管理,它主张借鉴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将市场或者说是被管理者作为主要的导向,以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传统公共管理的工作中心在于高效地投入,它忽视了实际的工作效益;新的公共管理关注了项目的成果和效益,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也变得更加灵活,可完全适应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新的公共管理主张了严格而放松的行政制度,对制定的绩效目标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并实现了达成绩效全过程的评估,它注重了公众和私人、效益和公平的合理统一[2]。
二、当前公共管理视阈下高教行政管理的现状
(一)高教行政管理手段及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政府部门在下达行政管理政策的时候,并未考虑到实际的管理环境,例如高校当地的教育、经济、生活等现实条件对高校管理的制约。而在政策出台后,各高校为了尽早地达到政策的目标,忽视了自身实际的高教职责,这导致高教行政管理方向与实际的环境发生了偏差,这种过于遵从管理投入而不注重管理效果的行政行为存在极大弊端,使高校的管理很难真正发挥效力。除此之外,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力也是影响管理效益的最大问题,在解决高校人事划分的工作中,分工不明、教师队伍不均衡的问题常见,如果行政管理人员在相关的工作上没有良好的决断力,就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质量,在一部分高校中,很多教师的职称划分和学历都参差不齐,高校应聘的标准并未有统一的明确规定,执教岗位人员整体素质及能力低下,并长时间得不到改善,这激化了行政管理内部环境矛盾。
(二)行政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
就目前的形势来讲,我国在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上还有待完善,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行政管理职责划分的问题,很多政府机关部门在指派行政管理人员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和配置,这导致部分高校中负责行政管理的人员众多,各个行政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职责不明确,针对某一件事情无法确定负责人,在发生行政管理问题时,无人处理无人管辖的情况时有发生,各个部门负责人都将责任推脱到他人身上,这既没解决到实质的问题,还增加了各部门的矛盾。另外,过多的行政管理人员增加了高校的管理成本,而在管理效果上并未有明显的提升,这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受到了制约,管理效率迟迟不能提高,此问题是目前高教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常见的问题[3]。
(三)市场作用效果比较低
伴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在20世纪末,我国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教育规模都在迅速地扩大。新的时代发展促使了行政市场环境发生了转变:高等院校的办学主体变得更加丰富、毕业分配制度变为如今的双向选择机制、办学经费也有了多种来源渠道等。而高校行政管理并没有及时调整管理方法以适应这些转变。另外,高校的教育与人才市场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而如今的高校教育质量与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间存在较大落差。一方面是逐年增加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严重缺乏。
三、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教行政管理思路
在公共管理的视阈下,高校教育的行政管理应该从实际出发,它既要考虑到行政管理的外部环境,又要兼顾高校内部的`管理环境,管理者应从高校、社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出发,综合考虑所有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出现的问题,尽量从根本上找出影响行政管理的问题,然后利用新公共管理的标准完成高教的行政管理。
(一)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管理体系
完善高教行政管理制度的关键在政府职能的转变。受传统公共管理观念的影响,许多地方政府对自身的管理职能认识不足,政府并未认识到新公共管理的意义。新的公共管理需要政府在当前的环境中改变传统集权管理的状态,促使行政管理工作向灵活多变的方向转变。具体地说,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就是实现宏观的行政管理,所谓宏观的行政管理即是在政府和高校间建立协调机构,招募社会管理精英负责高教的管理工作,这既能完成政策的下达,还能实现高教的社会化行政管理,它可以有效地削弱政府直接干预而存在的管理弊端。政府还要协调好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各个部门的关系。行政人员的选拔应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有效地控制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及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另外,高校内部的环境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对高校教师的资格和学历进行统一整合,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的最大效益[4]。
(二)明确划分行政管理职责
在政府职能转型期间,学校管理层应该将现有的行政人员进行全面的整合,将多余的行政管理人员派遣到其他职位,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尽可能地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行政管理价值。同时,学校管理层应对每个职位上的管理者或行政人员的工作内容做出统一的整改,从集中化集权管理转变成以社会、政府、学校统一结合的管理模式,避免因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弊端。行政管理职责的划分应明确,学校管理层应将责任划分到每个部门,并明确到具体负责的人员身上,并制定管理者的行为准则,规定每个部门所负责的管理区域,加大高教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实现执政和管理的双项监督,确保在发生行政问题的时候能找到专门的负责人。只有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出行政管理的作用[5]。
(三)通过市场环境的调节促使高教行政管理质量的提升
应用竞争机制做好政府的公共管理,鼓励社会中的私有企业参与到公共服务的行业中,以打破政府垄断管理的模式。多种服务主体能有效地降低政府公共管理的压力,在有效的时间中,集中化的管理可以创造出管理效率的最大化。从办学方面来讲,政府可采用融资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学校的资金投入;在依法办学理念的基础上,保证其教学的质量以及师资团队的质量建设。另外,政府还要引导各个高等学校建设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使高校教育最大限度地运用创新理念,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教育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社会,以实现高等院校的长久发展。高等院校的管理者要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和规划,使其向多元发展的方向迈进[6]。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共管理视阈下,我国的高教行政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中,政府应该正确面对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寻找不足,在认真贯彻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高校应转变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加快社会化管理机制的建立。高校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既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建设,又关系到全校学生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在面对此问题时,要尽早做好准备,以便提升高教行政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静远.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教行政管理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2):241-242.
[2]陈霞.新公共管理下高教行政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xx(12):101.
[3]赵万东.新公共管理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启示[J].才智,20xx(19):350.
[4]王小玉.浅析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基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J].黑河学刊,20xx(3):37-38.
[5]徐海亮.论新公共管理对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6):99-102.
[6]王宝成;杨代福.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我国行政改革之路[J].行政论坛,20xx(2):13-15.
行政管理论文14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农村乡(镇)村管理体制进行了大的调整。由过去的”政社合一”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体制改变为“政社分设”的乡、村、组的相对独立和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政企不分的状况、自治权力在基层政权体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也得到了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实行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乡(镇)村管理体制,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大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人国地阻碍了区域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紧密协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迅速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家政权建设 乡镇体制改革 乡镇自治 基层政府建设
村民自治
一、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1、乡镇一级“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政府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冲突日益加剧。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与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承担着管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等繁重任务。繁重的任务客观上要求行政的高效率运转。但由于现行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乡镇政权的职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行政管理很难实现高效运作。
2、乡镇一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人民公社解体后。乡村两级组织仍然承担着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公共服务职能。如兴办农村教育、修建乡村公路、优待军烈属、供养五保老人、兴办农林水基础设施等等。此外,还有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征收农业税费和“三提五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治安、调节民事纠纷、组织防洪救灾、实施移风易俗、举办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等项工作。乡镇一级“小政府”与“大服务”“强政府”与“弱财政”长期并存的格局。造成乡镇主要领导想方设法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第一要务。
3、乡镇一级“党政企不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利益摩擦愈演愈烈。主要是党、政、企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有些地方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地方乡政府还没有完全起到一级政权的作用。总的来看、乡镇作为国家政权结构中最低的一级政权组织、仍未摆脱人民公社体制的影响,实际是党政混合运作的一体性机构、具体表现在上下组织之间习惯于采取行政措施处理关系、习惯于直接指挥和控制,不善于运用各种杠杆和利益导向实行间接、弹性控制,而且“村民自治也始终处于行政和财政双重压力下的‘紧约束’运行状态。”这是我国新时期的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社会秩序混乱、党群干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政治根源所在。
4、乡镇行政机构缺少监督系统。行政监督是权力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政府行政失误,确保政府管理畅达,高效运行的必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我国农村乡镇政权建设中,却缺少有效的行政监督系统。一是国家行政监督体系延伸到乡镇出现了“断层”。中央、省、地(市)、县都设有政府的监察机关,负责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到乡镇基层政府,却没有设置监察机构。二是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机制。乡镇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指令和任务。但贯彻执行的情况如何。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公仆必须接受主人的监督。但由于耳前乡镇管理体制中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使主人对公仆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如何建构21世纪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
1、应当充分认识乡镇基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中国乡镇既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治权力中心,又是满足农民各种需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当前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实质是把它所拥有的行政权力规范到合理的空间,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社会、农民”三者良性互动、密切合作的关系。而其核心是解决过去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所形成的“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等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无论怎么改革,“乡镇”作为一种地方基层行政建制、应当保持其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管理层级的有序性,职能定位的科学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人员编制的法律约束性,政权名称的固定性和运行程序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之逐渐成为直接面向9亿农民的法制型、公共服务型政府。
2、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多年来,我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乡镇政府体制改革遇到的最棘手问题是如何处理党政关系。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和完善党在农村的组织体系,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乡镇党委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作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前沿指挥部”,与乡镇其他各种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同时,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也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改善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重塑乡镇一级的”政府形象 “,使之逐渐形成一种整合的、协调互动的社会政治力量,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3、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精干高效的乡镇基层政府。我国下一步的乡镇政府改革重点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现代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及运行机制。同时,要按照在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塾础上、整合现有的乡镇事业站所,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功能、其经费主要由县级财政保障:逐步增强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走向市场化经营的轨道总之、我国建构21世纪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新体制,光靠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突破:光是乡镇一级改而竖立其上的政府机构不改革、也难有实质性的进展、还需要启动市、县政府体制改革。如果仅仅寄希望于”撤并乡镇、精简机构、裁减人员”这样的低层次改革,那么很可能陷入“循环改革的陷阱”。
4、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中有两种相对独立的权力: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和村民自治权、这两种权利构成了现阶段农村社会“乡政村治”的格局。虽然两种权力的运作法律作了清楚、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又经常发生矛盾。大多数乡、镇人民政府仍把村民委员会当作自己直接的下属行政组织,以各种方式影响和控制村民委员会的活动,沿用传统的领导方法进行指挥管理、或继续控制村民委员会的人事权:或对属于村民委员会自治范围内的生产、经营等村务活动横加干涉,随意发号施令,从而压缩村民自治的空问,使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名存实亡。为此,村民自治的成长必须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放权、而政府是否放权又取决于整个国家治理体制和政策选择。村民委员会与乡、镇人民政府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交换关系,双方在交换过程中的地位是应该平等的,村民委员会需要乡、镇人民政府的资源,乡、镇人民政府也需要村民委员会所提供的服务。因此,用法律来约束乡、镇人民政府的行为、减弱其对村民自治的束缚是极其重要的。
行政管理论文15
通过有关专家的介绍和矿山考察,对美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矿业管理体制及矿攻管理机构、矿业法规和矿业政策、矿权管理和权利金制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本文根据对美国矿产资源的了解,针对我国地矿行政管理改革,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确立矿产资源管理部门矿权管理的权威
美国的矿权管理集中在内政部土地管理局和矿产资源管理局(铀矿例外,相当于我国的特定矿种,由核能委员会管理),两个部门是分区域管理,一是管陆上,一是管岸外。联邦与各州之间是彻底的分权与分散管理。矿业权管理集中在内政部,有利于宏观调控。而我国矿业是由十多个部门管理,中央和地方都是分散管理,地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行使资源分配权就很难落实。比如,要取得金矿的采矿权必须要首先得到黄金工业主管部门的批准,要取得煤矿的采矿权必须首先经煤炭工业主管部门批准。另外国家地矿主管部门还管理地勘队伍,政事不分,也不利于集中精力管好资源分配。建议加快机构改革步伐,转换政府职能;修改那些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部门分割的矿权管理办法;使政府职能部门一心搞好管理、监督、服务,工业部门一心把经济效益搞上去。
2加强国家矿产资源收益管理
美国矿政管理部门对矿产资源的`收益主要是权利金、租金和红利。权利金相当于我国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租金相当于我国将要出台的矿产资源占用费;红利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可租让矿产招标让渡矿业权时的标金收人。美国的权利金征收管理机构是直屑联邦玫府的;而我国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是通过各地地矿部门征收,財玫部门监管的。由于我国地矿管理体制省以上基本是条条管理,市(地)以下是块块管理,从而导致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截流、挪用。因此,建议建立全国性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症管网络,以加强中央的调控能力,此外有偿取得矿业权制度及矿权流转制度也要尽快出台,以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非法占用和非法流转行为加以引导,使国家尽快得到矿产资源占用费收益。
3重视采矿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露天采矿的复垦
美国1977年由卡持总统签署的《露天采矿及复垦法》要求所有露天矿场,无论联邦所有、州所有还是私有,都要进行S垦处理。这充分体现了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我国近十儿年来采矿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乡镇集体及私营矿业发展势头强劲。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证的同时,也给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特别是采矿废渣、选矿尾矿和度水的随意堆放和倾泻,堵塞淤积河道,在一些地方已导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议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设立复垦基金,在保证今后不再加重生态破坏的同时冶理以往随意堆放的废石废渣,复垦餺天釆场和排渣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矿产资源国情教育
美国作为矿产资源大国和矿业大国为了满足本国生产、生活和战略需要,S要进口大量矿产品。这充分说明,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矿产资源消费量成正比=我国是人口大国,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矿产资源并不多,人均占有水平很低,居世界第80位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迅速唤醒人们的矿产资源忧患意识,加强矿产资源国情教育。在开发利用方面要树立长远观念,决不能"吃祖宗粮,断子孙路”从现在开始,从孩子们抓起,希望能在不远的将来能根除u破坏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为国家的未来,为子孙后代,尽可能留下更多的矿产资源。
【行政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行政管理论文05-23
行政管理论文05-23
行政管理方面的论文11-29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致谢词12-06
部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06-21
函授行政管理论文11-28
行政管理本科论文范文11-29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阅读05-27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03-13
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