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新闻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新闻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新闻论文1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新闻的传播主要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这些传统媒介来进行传播,传统的传播方式有其自身的优越性,诸如报纸上的重要新闻信息可以长期保存下来,广播新闻通过声音向人们传播最新的新闻信息,电视新闻兼具声音和图片效果为一体,更加的形象、生动。但是传统媒介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方面弊端,包括新闻信息传播量以及及时性、保存等方面。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基于数字化网络传播技术,通过有线、无线(基站)、卫星等传输渠道,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为接收终端,以信息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是数字信息技术与媒体应用紧密结合的共同产物。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1]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快捷方便。本文就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特点及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
第一,新闻传播的内容信息容量巨大。新媒体依靠网络化和数字化媒介的优势为新闻信息的接受者提供了种类繁多、浩如烟海的信息,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这些海量信息通过数字化科技处理之后分门别类的存储在网络上,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愿、有选择性的阅读新闻信息,不仅可以了解最新的新闻资讯,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查阅以前的新闻信息及背景材料和相关报道等等。
第二,新闻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时实现了多点互动。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形式主要包括网络传播、无线数字移动传播以及大众媒体等方式,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可以实现互相补充,告别单一的传统传播模式,弥补不同传播方式的不足之处,从而真正有效实现新闻传播的无缝传播,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各种媒体来收听新闻。其中尤以网络传播在社会中影响最深。
第三,新闻信息传播的主体由传统的新闻媒体人扩展至社会化的个体。传统的新闻信息制作和发布都是有专业的新闻媒体人来做,对于客观化的新闻信息在制作时多少会加入个人的情感成分在内,使得新闻信息会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网络化影响着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社会个体,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信仰、不同教育背景的社会群体都可以通过网络这一把开放型的平台发布自己对于新闻信息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还可以就某一新闻信息展开谈话交流和讨论。用户通过移动网络数字终端等发布公众关注的社会舆论、生活热点问题,进而可以引起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生态度的深度思考,这将是新闻媒体人制作信息的重要素材。可以说,新媒体实现了社会公众真正参与新闻消息的发布。
第四,新媒体实现了新闻信息与受众之间关系的多层次性。新媒体在想受众提供海量的新闻信息的同时,也是的新闻受众出现分散的现象,没有了固定的新闻群体关系。[2]新闻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受众达成一定的关系,新媒体的网络数字技术对于这种关系的而建立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新闻的发展离不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数字网络技术,新媒体时代下将会诚信新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有一下几方面:
首先,在传播技术方面,科技的发展会极大的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会为人们呈现更多的新闻传播媒介,通过具备高更高科技含量的传播媒介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接受新闻信息和发布、传播新闻信息,新闻的传播技术将会向更深层次、更具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
其次,在新闻传播的内容来看,不断发展的新媒体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多、更先进的新闻资讯。同时网络方式传播新闻的方式还可以实现新闻信息的及时更新,保持新闻信息处于涌动的更新状态,广大的用户群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对信息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实现新闻信息的实时交流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新闻信息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和多元化,信息通过网络媒体、无线数字移动终端的特点构建新的节点和链接信息,可以真正推动新闻信息话题向不断深入的方向延展。这种不断延展的信息扩展模式在诸多用户的深度交流下降实现累计的信息沉淀,进一步推动新闻信息的社会性扩大化传播。
最后,从新闻媒体的发展来看,新媒体的开放型、网络化将会冲击传统媒介的发展,传统媒介的生存空间将会被极大的压缩。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将会更多的朝着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转变,使新闻的发展更具现代化的科技特征,顺应社会科技发展的潮流。
总而言之,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已经发展成为当今新闻研究的前沿,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好的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在今后的新闻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在保持传统媒介新闻传播的优势基础之上,更好的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利进行新闻传播,共同推动新闻新野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娟.论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5):32.
2.畅榕,丁俊杰.数字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J].当代传播,2005(6):51.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新闻论文2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媒体也迅速发展起来。而现在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变得多样化,媒体行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等等媒体都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为吸引广大群众的眼球,不断地尝试新的方式来做新闻策划。本文将从新媒体的形式,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策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工作来谈谈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策划,探究新媒体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希望可以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策划;信息
前言: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行业犹如星星之火,它以极快的速度席卷了全球。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下,新媒体快速传播覆盖,代替了大部分传统媒体行业。比如,数字报纸代替了纸质报纸,电子书代替了纸质书本,网络上课代替了课堂上课…数字化的发展带动了新媒体行业的发展,科技的力量也改变了媒体行业的现状,新媒体时代成为不可阻挡的主流。
1.新媒体的形式
1.1 传统媒体的形式
旧媒体也就是广义上的传统媒体,它包含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媒体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大部分人为了获得时事新闻,会每天一早就到报刊买报纸,或者是每天固定的时间,守着电视看新闻联播。在那个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所以媒体行业的竞争力并不大。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仅仅是惊鸿一瞬,媒体时代风云突变,新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来,用户开始纷纷抛弃传统媒介。像报纸,特别是都市类报纸的关注度、发行量、广告收取开始大幅度下滑。现在90后80后都没有看报纸的习惯,大部分人都习惯用手机看新闻。
1.2 新媒体形式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式,它被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游戏、桌面视窗、数字电视、触摸媒体、微博、虚拟社区、电子邮箱等等。新媒体一经兴起,就席卷了媒体行业,它具有较高的信息开发度和资源共享度,以全世界海量的信息存储为内容,建立起庞大的信息数据库。这种信息共享机制大大扩展了新闻的来源和丰富程度。除此之外,新媒体的特点还有成本相对廉价、互动体验等等。新媒体的载体是互联网,这是它趋于主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这样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2.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策划的重要性
新闻策划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报道,以及新媒体的其他活动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全国性媒体到地方性媒体,新闻策划的重要性正在慢慢凸显出来,越来越多的媒体成立了专门的新闻策划部门,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新闻策划,使新闻策划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在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当下,不同的媒体组成的信息网纵横交错,十分密集,几乎涵盖了整个能发生新闻的时空,独家新闻在日益开放的社会语境和竞争激烈的媒介环境中越来越难发展,新闻开始出现同源化现象。要解决这种现象,必须更多的依赖新闻策划,以获得独特的视角、见解、思考,挖掘不同的角度,来撰写出独特的新闻,才能够在新媒体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而为了提高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同时也为了让新闻可以更好、更方便、更及时地传递给广大观众,新闻策划成了新媒体的必要手段。做好新闻策划,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前预知了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方案解决,也方便了新闻传递的顺利进行,让新媒体得以发展。
3.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工作
3.1 采访策划工作是基本环节
采访工作是新闻策划的基本环节,只有做好采访策划工作,之后才可以更好地完成撰写、排版、发行等工作。采访策划要找到新颖、有趣、吸引力强的采访点,以便于后续工作更好的进行,吸引更多的读者,更好地参与同行业的竞争。避免采访形式单一,采访前缺乏准备,采访目的趋于炒作等问题。提高采访策划的专业性和创新采访的形式和技术,都能够提高采访的质量。现如今信息飞速发展,只有了解了广大群众想要看的内容,策划好采访的流程,才能够达到以点带面,及时地将新闻有效的传递给群众,保证新闻的及时性和实时性。现代信息更新的十分迅速,所以找出吸引人的采访点,策划好采访工作十分重要。
3.2 编辑的培养
优秀的编辑人员是一次成功的新闻策划中必不可少的条件。编辑可以为一个小小的新闻穿上美丽的衣服,装饰新闻,让新闻的可看点放大,突出新闻出彩的地方,让群众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条新闻的亮点。但是,绝对不能够扭曲事实和虚构新闻,要围绕新闻的事实来撰写。以新闻事实为基础,将现有的新闻资源进行重新排列和整合,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思维,写出优秀的新闻稿。而优秀的编辑需要不断地历练与实践,不断培养。编辑需要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文化相互冲击,每天信息都在不断地更新。而处于新媒体行业,本就应该走在信息发展的前沿,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将很难预知信息发展的方向,掌握不了新闻发展的趋势,无法及时地获取最新的新闻,也就无法将新闻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大众,这就违背了媒体行业的宗旨,也就失去了竞争力。渐渐地,就会消失在大众视线里了。所以说,编辑需要很强的创新意识。除了创新意识之外,编辑还要清楚了解观众的喜好,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大众的胃口,以及掌握新闻撰写的力度与尺度,才能够成功地抓住观众的眼球,达到与其他媒体竞争的目的,在众多媒体中突出自己。编辑自身的文采、知识水平、涉及文化领域、撰写新闻稿力度的拿捏、新闻稿的表现形式等也十分重要,编辑自身的条件足够优秀,撰写出的新闻稿自然也会受到大众的喜欢。
3.3 新闻的发行
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的发行方式很多,有传统的电视新闻联播,新媒体下的手机短信、手机网络新闻、以及各种软件推送的新闻等等。新闻发行的形式越来越多,要在这方面博得广大观众的注意并不容易。而新闻发行的市场竞争力也很强大。想要在新闻的发行上吸引大众,就必须要找到适合这条新闻的发行方式,同时结合当下大众最喜爱的发行方式,才能够让新闻得到最广的传播,让更多的人及时地接收到这条新闻。而在接受到编辑撰写好的稿子,配上采访工作带来的一些资源,该如何制作好这一条新闻显得十分重要,页面排版、图片的插入等等都需要后期工作者来制作。积极地满足大众的需求,做出让广大观众可以产生共鸣的策划,加上自己团队创新的点子,配上本就视角独特的新闻,制作出来的新闻一定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结束语:在全新的媒体时代,抓住信息发展的趋势和广大群众的需求,才可以做到永不落后,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只有加强新闻策划意识,培养大家新闻策划的专业能力,增强对外的传播力度,善于抓住观众的喜好,才能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推动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信息的发展,从而带动科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欣.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创新谈[J].新闻窗,2015(3):52.
[2]赵云娥.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能力[J].新媒体研究,2015(19):78-79.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新闻论文3
摘要:本文分析灾难谣言产生缘由,论述了灾难谣言传播的几个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新媒体时代灾难谣言的控制防范对策。
关键词:谣言灾难谣言新媒体时代传播特点
卡普费雷在《谣言》一书中认为谣言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通常是通过口语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虽然这样的传播效果与范围是有限的,但还是能传递信息,树立或毁坏名声。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同样没有消灭谣言,反而使谣言以更加专业化的方式进行传播。
近年来谣言借着互联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快速扩散。其影响力不再像先前的口语传播会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它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传播速度更为迅速,传播路径也更为复杂。显然身处新媒体时代的谣言比起前新媒体阶段的谣言来,危害更为严重,控制也更为困难。
一、灾难谣言的定义以及产生缘由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就开始系统研究谣言,对各种谣言及其对部队和国内民众士气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G.W.Allport和L.Postman认为,谣言是与当时事件相关的命题,在某些区域的人们之间以口语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但却缺乏相关的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R.Knapp则认为,谣言是一种旨在使人相信的宣言,它与当前时事有关,在未经官方证实的情况下广泛流传。W.Peterson和N,Gist定义谣言是一种在人民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国内学者胡钰则认为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上诉四种定义较为接近,都涉及到谣言与现实的事或人有关联,都是为了竭力使人信服。
灾难谣言作为谣言在灾难时期的一种形式,是针对灾民对于信息需求而产生的谣言,出现在地震、水旱等天灾人祸发生后的一段时期内。但它并未脱离谣言的基本特点,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灾难谣言的传播方式除了以往人际口头传播外,更加依赖于互联网络、手机等方式,在各个方面上都呈现出极为显著的增强趋势。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Allport列出了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在这个公式中指出了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当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向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卡普费雷指出,“谣言永恒的循环再现,证明它是一个深藏于集体意识中的解释系统,通过一个有利的时间而现实化的结果”。
面对灾难,民众个体往往会表现出无能为力,会缺乏安全感,人心思危。即使社会各类组织开始行动救援,但迫于共同体的共同权利意识,民众内心的困惑没有在短时间内消失。灾难谣言正是抓住能够满足民众对于了解不明朗的情况、信息缺乏的高度渴望而产生的,它也能够让在民众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宣泄情感。
例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滋生了大量灾难谣言,诸如“大地震的发生是因为触怒了神灵”等。尽管这些谣言在事后都被证明是无稽之谈。但对当时唐山震区一带还是引起了恐慌。
二、新媒体时代灾难谣言传播特点
1传播渠道多元化
当互联网、手机媒体尚未勃兴之际,灾难谣言的传播通常依靠人际传播。由于人际传播的特点,传播效果与范围有所限制,主要局限于灾难发生地及其周边地区。如唐山大地震后,灾难谣言主要在其震区及周边一带传播,经过近1年的时候,才传播到其他地区。
新媒体时代灾难谣言传播途径主要分口头、互联网络、手机短信三种。除了人际传播外,传播渠道有:
(1)通过网络BBS、留言板等进行群体传播。
(2)通过电子邮件、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进行人际、群体、组织传播。
(3)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进行了人际、群体传播。
(4)若谣言在网络上成为热门的讨论议题时,可能成为大众媒体报道的对象。当谣言经大众媒体披露后,不使用新媒体的受众也会得知消息,使得影响的层面更为扩大。
新媒体时代,灾难谣言在虚拟环境与现实世界中同时传播,渠道也从人际传播延伸至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呈现出多元化渠道传播趋势,传播范围更大,速度更快,危害与控制难度随之加大。
2传播效果最大化
随着灾难谣言传播渠道多元化的发展,传播效果呈现出最大化。其一,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直接导致灾难谣言传播速度空前快速,以往较长的传递时间段极大地缩短。技术的保证让社会成员能在相近时间段内参与到同一事件中,增大了谣言传播的信源基数。唐山大地震后的部分谣言历经一年多才从周边地区扩散开,而汶川地震后,仅仅在几天时间内,大量灾难谣言通过各类媒介传递至各个地区,甚至于境外部分国家、地区都有所耳闻。第二,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大了人口的流动性,社会信息获知途径不再是费孝通笔下“乡土中国”中的长者口述信息的单向传递模式,社会成员间的社会联系复杂化。面对灾难,彼此会更积极地依靠各样的信息途径来进行联系,这样就导致谣言传播面较之以往更广泛。第三,同样因为通讯手段的发展,谣言内容没有了旧时口耳相传时以讹传讹的夸大化与变异性。这种高度的信息保真性使社会成员获取的信息内容也大致相同,从而间接地增加了谣言的可信性,加大了传播效果。
3传播目的多样化
灾难谣言传播的目的性呈现出多样化。
(1)满足宣泄情感。在传播谣言过程中,传播者能够消除因灾难带来的无助、危机感等抑郁情感,体会到灾难涉及到了全体民众而非一个人。在灾难谣言传播过程中,能够宣泄人类面对自然灾难时所表现出的渺小与无能为力,是其快速传播的目的之一;
(2)满足信息渴望。灾难的发生导致的信息闭塞,加重了人们对所处环境的探知欲和危机感。灾难谣言往往涉及一些人们感情或地理上感到亲切、关心的人或事,而且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信息量,能够满足当时人们信息缺乏的`求知欲。
(3)娱乐。或许并非所有人都相信灾难谣言。但是这些谣言有趣的一面成为了这些人传播的目的。同样有一部分仅仅为了转发信息而传播这些谣言,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4)蛊惑人心。灾难谣言传播目的的多样化加大了对谣言控制的难度。如果传播目的仅仅是前三类的话,谣言会因民众的兴趣减弱而在较短时间内遭到淘汰、消失。因政治目的而进行的谣言传播则是需要防范的难点与重点。
4传播主体年轻化
新媒体时代灾难谣言呈现出传播主体趋于年轻化。首先,技术手段决定主体年轻化,年轻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其次,年轻人的生活与李普曼提出的“拟态环境”紧密相连,网络生活是其生活的一部分,手机短信交流是最熟悉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之一。最后,大多数灾难谣青的传播都是出现在年轻人集中的网上论坛、社区、QQ群等处。这些因素使得年轻人在灾难谣言的传播过程中,成为传谣信谣,甚至制造谣言的主体。
5传播内容自我消亡化
正如卡普费雷所言“所有的谣言都是注定要消亡的”。谣言具有的一些娱乐性质能够吸引公众,但正如同新闻所具有时效性,谣言自身也具有一定的时效周期。一旦公众获取了官方权威信息,失去了对谣言的兴趣,那么谣言将消失于大量的新闻信息量中。
为了能够引起民众的兴趣与好奇心,灾难谣言通常夸大其辞。一旦好奇心过去了,消退的兴趣就需要更多的刺激与夸张性来弥补。灾难谣言需要为一个小细节而夸大整个事实,这样反而导致了谣言不堪一击。
充满夸大性的灾难谣言过了时效性,一旦没有新的内容补充,其将自行消亡。
三、新媒体时代对灾难谣言的控制防范
灾难谣言在新媒体时代传播过程中体现的特点,为我们研究如何控制防范提供了依据。
1、政府主流媒体加大报道力度,加快报道时间。
首先,政府主流媒体应该重视报道新闻信息的及时性。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报道应该在灾难谣言传播之前,第一时间消除民众对于相关信息的需求。其次,主流媒体应该在民众关心的话题疑问上提供解惑答疑的功能。这样就减小了灾难谣言产生的空间。最后,主流媒体在报道新闻信息内容上应该更详尽,选取面更广泛,消除民众对于灾难认识的模糊性。根据G.w.Allport的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的公式。减小事件的模糊性将降低谣言产生的几率。
2、编辑强化“把关人”意识
Web2,O时代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以往较高的入门门槛不复存在,人人都能在网络中发布信息,报道新闻。大量的灾难谣言正是通过网络这个渠道快速地传播,甚至部分站成为了灾难谣言传播的阵地。网站编辑的把关人作用需要加强,不能片面地追求点击率而忽视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即时聊天工具与手机短信传播限于当前网络管理的局限性,对于谣言内容传播的管理方式和办法有待于日后网络管理法制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3、民众媒介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为谣言传播的主体,民众尤其部分年轻人在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完善。在主流媒体发布官方信息之前,民众应该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甄别,在如今科学昌明、技术发达的年代,民众尤其年轻人应该拥有证伪谣言的意识。
灾难谣言发生于灾难之后,有其特殊性。主流媒体、网站编辑和民众了解灾难谣言的特点、发展阶段,就不易被谣言内容所蛊惑。那么,这些谣言自会失去时效性,逐渐自我消亡,遭到淘汰。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新闻论文4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关于媒体的创作也越来越蓬勃,并带有多样化的发展。技术的兴起,无一例外的证实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虽然对于传统动画来说是一种强大的冲击。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动画的创作形式有着质的飞跃。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由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碰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纵观动画片的发展史,能够发现动画艺术紧随时代的发展,无论是视听语言还是镜头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新媒体时代,动画创作中,新的表现形式相较于传统表现形式对于我们的视觉冲击来说会更强烈,在时代的变迁下,保留传统动画中的优秀形式,再运用新的媒体艺术,动画艺术将会更蓬勃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发展;方法;前景
前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各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动画的创作者来说,新媒体时代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变革,加大了行业的转型,更加注重了观众的需求,表现形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动画作为媒体的一大传播形式,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得到了巨大的创新。
1新媒体时代形势分析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是一种环境。包括所有数字化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等。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利用新的手段,向用户展示内容的一种新型媒介。能够针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传播者和接收者能够有更好的交流,这就是新媒体。
2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发展
2.1传统动画的发展
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传统动画形式也在发生着变革。动画从静音到声音,从黑白变成彩色,从平面变成立体,这无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正是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动画艺术也随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胶片动画电影的诞生,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电影的诞生,万氏兄弟的出现,到后来的华纳动画,皮克斯动画。1995年,皮克斯制作的第一部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也被称为经典。无论从故事还是制作方式,都让人眼前一亮。《大闹天宫》正式揭开了国产动画的序幕。到近年来的《疯狂动物城》也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风浪。
2.2动画的两大模式
传统动画的两大模式一是以迪士尼,皮克斯等为代表的美国动画,另一模式则是以日本动画为代表的电视动画。美国动画多采用救世主角色和英雄主义色彩,强调教育主义色彩和道德规范。如《狮子王》《绿巨人》《美女与野兽》等。造型简单,人物夸张,动作设计灵活,制作过程中,音效,画面质感,动作设计要求严格,所以制作周期相对较长。日本动画是以电视动画为主要传播媒介,较为贴近生活。如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先生的《龙猫》《千与千寻》还有众所周知的《阿童木》等。在人物的刻画中,日本动画具有作者的个人风格,人物造型大身材相貌完美无缺,动作设计也相对较死板。日本电视动画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搭配漫画和周边产品设计。
3新媒体时代现状
3.1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现状
动画艺术的门槛也相应的降低。一类是专业院校学生制作的动画短片,这些短片篇幅不足5分钟,主要是学生的一些艺术作品,对现实的看法,对生活的喜爱等,大部分是展现内心状态的作品。主要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一类是专业动画制作团队制作的,主要活跃在网络上,靠网络传播,制作水平也相对较高。如《僵小鱼》等。还有一类就是专业院线动画电影或动画连续剧,如现在大火的《大鱼海棠》《大护法》等。正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院线动画电影和动画连续剧才有现在的发展。
3.2方法和对策
近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带动着新媒体的发展,许多动画企业也在寻求着多方面的传播方式,像最近大火的短视频制作方式。平台可以针对各自特点,将多种元素结合,使观众的感官更加深刻。同时对受众人群范围扩大。当今,人们的经济得到满足,追求的精神世界更为重要,在此大背景下,动画内容就尤为重要。动画作品定位要准确,首先要引起观众的共鸣,不能偏离现实,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抽象化,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紧扣社会的主题。
4发展前景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动画艺术由之前的作品缺乏,内容落后,形式单一等变成现在的优秀动画艺术。网络漫画,网络动画短视频等新兴形式的出现也标志着动画艺术的蓬勃发展。政府的大力支持,观众的增多,动画人才的增加等会推动动画艺术更为快速的发展。要不断学习其他优秀动画产业的发展,取长补短,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在创作过程中传统文化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制作出具有传统动画艺术的精髓,又不失个性化的作品。
5总结
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动画艺术面对着无数的危机和机遇。动画艺术在这个大环境下,传统动画与新媒体时代下的动画要相互碰撞融合,使之动画艺术地位不断提高。伴随着网络媒体等大力传播,能够有效的促进对动画艺术的传播,促使动画艺术赢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参考文献:
[1]郝红杰.论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形式的重新定位[D].西安理工大学,2010.
[2]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李峰.新媒体时代动画创作方法与对策[J].艺术科技,2013,26(04):15.
[4]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5]罗丹.新媒体时代动画产业模式及现状分析———以美、日、欧为例[J].艺术教育,2012(02):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新闻论文5
一、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应该坚持的原则
(1)电视新闻应该与网络实现互动
在全媒体时代下,传统的电视新闻主要是以立体化和全方位的声像作为主要媒介内容生产和传播。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内容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自由度,从而能够较好地实现受众互动,但是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起来,宽松的网络环境吸引了更多的网民,言论发表也更加方便自由。因此,电视新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添加与网友互动的内容,以便吸引更多的受众。同时,在开展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对网友的言论进行点评,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网友参与的激情。不断强化电视台与网络结合,积极拓宽电视新闻传播的途径,切实增强电视新闻的宣传力度。[2]例如,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央视网实现了由央视网络版向大型视频新闻网站转变的局面。
(2)电视新闻与移动媒体相结合
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手机作为重要的通讯和交流工具,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快速沟通联系。随着使用手机的人员不断增多,手机网络快速发展,电视新闻多媒体化逐渐显现出来,甚至促使手机成了人们随时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由于手机接收信息成本较低,手机上网人数不断增加,从而直接推动手机成了电视新闻重要的传播途径。[3]因此,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不仅仅是传统媒体,还应该充分借助新媒体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报道,从而有效实现新闻与移动媒体较好的结合。
(3)电视新闻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
在全媒体时代下,我国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这主要是因为新闻传播过程中,讲究的第一原则便是真实性。除此之外,电视新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反应党的路线和方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电视新闻还应该在舆论快速传播背景下,坚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合理地将社会新闻报道和舆论结合起来,充分凸显传统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有效实现社会效益和新闻价值双赢,以便推动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更好的发展。
二、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策略
(1)积极联合新媒体,有效提升电视新闻传播力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播放时间固定、接收地点限制的局面,同时逐渐摆脱了人们单单依靠电视新闻来获取信息的途径,促使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利用互联网来观看电视新闻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优势的传媒力量。在2010年1月,我国通过了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电信网三网融合发展的方案,这个政策为电视新闻媒介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新媒体也逐渐开始实现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转变,较好的改变了以往单一终端服务向多终端服务的现状,有效提升了电视新闻的传播力。更重要的是更新了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理念,创新了新闻信息传播技术,拓宽了传播手段,这样便为电视新闻节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因此,作为传统媒介的电视新闻应该不断加强与新媒体的联系,紧紧围绕新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及时反馈受众对信息的意见,通过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受众的参与度,切实提升电视新闻的节目质量。
(2)加强媒体监管,切实保持电视新闻公信度
1)尽量避免出现播出失误现象
在全媒体时代下,由于拓宽了新闻信息的来源,扩大了受众沟通交流的空间,这样便促使电视新闻节目内容更加全面和生动,但这样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信息的安全风险,为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安全和监管工作增加了负担。尤其是在近几年电视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口误门”、“哈欠门”、“补妆门”等各类失误问题。
2)合理规避娱乐化趋势
在通常情况下,判断一个新闻节目是否存在过度娱乐的倾向,便需要以最终传播效果为判断标准。这主要是因为新闻信息传播主要是宣传真实、善良和美好的一面,而娱乐化的新闻信息传播却只是以增加收视率和吸引更多的观众为主要目标,盲目的满足受众感情宣泄的需求。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获取途径不断增多,新闻内容更加多样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信息判断的标准。再加上当前电视新闻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收视率,这样便直接导致电视新闻节目在报道的过程中偏向娱乐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电视新闻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不断鼓励创新,坚持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进行严格监管,合理规避娱乐化趋势,从而确保电视新闻节目在坚持创新性和思想性的原则下,不断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艺术性,合理清楚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低速化现象。
(3)强化电视新闻互动性,创新电视新闻节目形式
为了激发受众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加大参与新闻活动的力度。将单一性的电视新闻向互动性过渡便是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性质的过渡,能够有效地让受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得到和谐统一。从而彻底将受众群体从传统的被动接收模式中挣脱出来。其具体的方法是:首先,通过电视直播、、手机短信以及异地切换实时视频等手段,来对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进行有效地提高。其次,对于网络媒体(如博客和微博)的嫁接而言,要加大合作的力度,从而从根本上实现电视直播与网络在线的双向实时互动效果。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新媒体的发展为电视节目增添了活力,这不仅体现在新闻内容的选取上,还充分体现在新闻节目表现形式的独特上。因此,可以通过网络BBS论坛、微博评论、短信互动等多种形式来有效增强电视新闻与受众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合理增强电视新闻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例如,安徽省芜湖市广播电视台的《第一看点》是一档民生类栏目,从2014年初开始,通过植入“芜湖第一帮”微信平台、短信互动等多种形式,同时栏目主持人也在节目中抛出一些与观众互动的民生话题,节目的社会关注度明显提高,收视率也是一路上扬。此外,受众对于新闻报道的真实程度要求很高,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在人们心中的权威性很强,在一些突发、紧急的事件发生之后,电视新闻可通过网络、移动通讯等平台,以直播、连线等方式为广大观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现场信息,融合多元媒体,为受众带来高质量的新闻信息。
(4)积极完善深度新闻策划和报道,提升新闻信息价值
毋庸置疑,新型媒体在时效性上是具备了相对优势的。但在新闻详实性的保持上,其终极的砧码是在于电视新闻之上。因此,作为电视台应该加强新闻团队的职业化程度,大力完善深度新闻的策划与报道,将往日受众群体的“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方向过渡,从而为电视新闻能在深度性上独占鳌头提供有效的保障。新媒体的应用,不但能够改变人们接受新闻信息的传统习惯,还能彻底颠覆电视新闻为主的地位。新媒体的应用,代表着用户为主力军的时代即将到来。其快速、准确、全面以及博大人文情怀的完美展现,势必会对人们未来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
三、结语
在新媒体的发展下,电视新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的选择对媒体的生存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视新闻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占据优势地位,便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征,不断加强与新媒体进行互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新闻论文6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的特征
我国大力发展艺术事业,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高校音乐教学成为教育体系中最具独特性与最具时代性的重点课程。此外,在新闻传媒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所承担的文化责任与社会责任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所呈现出的基本特点已经成为了最具时代性的重要标志。
1.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师生互动更加频繁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重要的主体,两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关键内容。众所周知,音乐自身所具备的独特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产生一种能动效应,对整个音乐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闻传媒时代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均具备时代性与传媒性。学生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在新闻传媒的指引下能够积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各种新闻节目接收信息。此外,新闻传媒所具备的互动性,可以实现音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资源互动,其各类新闻传播载体能够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平台,实现音乐教学中的音乐鉴赏、音乐制作以及音乐理解。
2.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育途径更加宽广
音乐教学中音乐本身是一种具备内涵的产物,从艺术的角度而言,音乐是一种高雅艺术与传统艺术结合的新形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由于牵扯到众多音乐内容与音乐理论,其难度性非常大。在新闻传媒时代中,音乐的表现形式得到扩大,并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模式。由于音乐教学涉及西方教育与国内教育,很多学生会对其理解难度增大。但是新闻传媒下,音乐教学的表现形式会与新闻传媒相联系,在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新闻传媒平台中,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能够实现音乐、文字、视频的结合,促使音乐更加具备感染力与传媒性。除此之外,新闻传媒也扩宽了音乐教学的途径,能够让师生在以微博、微信为主导的传播载体中对音乐进行学习,这不仅可以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并且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世界级的音乐盛宴。
3.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在新闻传媒时代,各种新闻载体的出现造就了音乐教育的传媒化,其中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为教学方式。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仅仅是音乐鉴赏、音乐模仿,这种情况下不仅学生的参与感得到减少,并且无法带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音乐教学逐渐沦为形式课程。但是在新闻传媒时代下,各种传播载体以及传播平台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象。教师不再亲自演奏或者表演乐器,并且能够将国际级别的原生态音乐展现在学生面前。此外,音乐教师将优秀的音乐表演节目进行下载,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素养,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兴趣进行学习。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进行指导与解析便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缺陷
1.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投入资金过少
新媒体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的各种媒介产物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新时期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并且能够进一步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由于新媒体属于新兴事物,部分院校对其基本性质不甚了解,无法将新媒体对音乐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力进行评估。一般高校所投入的建设资金过少,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新媒体音乐课堂,建设新媒体音乐教学机制。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认为新媒体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无法带动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所以对新媒体与音乐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重视。
2.高校音乐教师缺乏对新媒体的认识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人物,在音乐教学中起到辅导、指引的重要作用。在新媒体时代,音乐教师只有与时俱进,真正了解新闻传媒的重要性,才能将其与音乐教学进行融合。但是,笔者根据调查研究,很多高校音乐教师并不看好新媒体,认为新媒体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对音乐教学不会产生影响。年龄较大、执教年限较长的老教师对新媒体的使用并不熟悉,在音乐课堂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这种发展现状下,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并没有与时代共舞,没有真正踏入时代步伐之中。
三、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路径
音乐教学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教育体系的创新,对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下,我国高校音乐教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与自身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同时,从多角度、多方面对音乐教学的改革路径进行优化与探究,只有如此,才能创新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1.加大资金投入
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在新媒体时代中缺乏资金投入,高校领导人员并没有对新媒体的重要性有所认知,针对这种现象,高校领导部分需进一步加强对新媒体的了解,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加大媒体建设资金的投入,建设高校音乐媒体教室,将音乐教学与新媒体进行结合。此外,高校还需要建立音乐教学传媒发展机制,将新媒体真正融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之中,促使音乐教学在新媒体的指引下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真正形成媒体时代的音乐媒介化发展。当然,只有将音乐教育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才能带动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实现新闻传媒音乐化的发展趋势。
2.提升音乐教师的媒介素养
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人员,音乐教师的地位非常重要,在新媒体时代,音乐教师需在第一时间内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加强对新闻传媒的利用。比如,音乐教师通过观看音乐新闻节目,对当前音乐流行的态势进行了解,比如像央视举办的《星光大道》,其中所涉及的音乐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并且还包括各种乐器的演奏。比如青歌赛,每一届青歌赛所选拨的人员非常优秀,导师具有影响性,音乐教师可以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实现音乐教学的良好效果。
3.改变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
在新媒体时代对高校音乐教学进行改革,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实现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的改革。首先,教育模式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模式,将新媒体融入其中,实现音乐教学的媒体化。其次,教育理念需要与新媒体相融合,在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中,能够进一步增强音乐教学的传媒特性。利用新媒体学习其它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创新本校音乐教学的教育理念,实现音乐教学的有效发展与全面创新。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新闻论文】相关文章: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研究论文07-02
新媒体时代新闻播音主持发展特点08-12
手机媒体的新闻传播学特点论文12-09
网络新媒体对新闻传播影响论文07-23
试论新媒体时代数据新闻的可视化传播论文12-06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论文06-24
探讨手机媒体的新闻传播学特点论文12-09
关于新媒体对新闻生产及传播影响的思考论文07-16
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社新闻传播功能论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