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电视新闻的编剧思维探析论文
所谓的电视新闻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电视新闻类别繁多,具有报道性和记录性。电视新闻具有共时空效应、多元信息符号、时效性强、家庭收视、明星效应、广告效应的优势,但其自身的不易保存、选择性差、负面影响的缺陷也致使编剧化的电视新闻向传统思维发出挑战。
一、电视新闻的编剧化的定义
电视新闻的思维化是打破传统的新闻报道的观念,借用电视故事的论述方式提供给人民社会的变化信息,使观众在一种很娱乐的环境氛围,轻松地消化新闻的内容,使观众更容易理解一则新闻的背后意义。编剧在故事创作中,善于运用语言,借助表达方式来呈现故事的内容。因此,电视新闻的编剧化应该是在新闻的前期准备过程中,营造出跌宕起伏的情形,突出新闻的主旨思想。在新闻后期处理中,字里行间,图像展现,声音处理中深化编剧思维。从一些已采用新闻的编剧思维的节目带来的效果看来,其发展前景相当可观。此时,故事是新闻,新闻也是故事。
二、电视新闻的编剧思维的核心
(一)前期准备的编剧化
每一部故事电视剧,在设计上都是有一定的目的——吸引人们的眼球。所以在大多数的剧目安排的过程中,跌宕起伏是它的一大特色。故事的发展实际上是矛盾运动发展的过程。纵观许多的电视作品,剧中人物的一生必定会有三起三落,观众在观看时,在投入大量的精力后,才使得观众有着很深的认识。而在电视新闻中,单一的手法,格式化,机械性的要求就限制了电视新闻的发散思维。那么就要做足了前期的准备,了解新闻事件的始末,设计出更具有吸引性的剧情。要描述一个人的贫困,可以先从人所处的周边环境记录,周边邻居朋友描述,使得人民就开始想象这个主人公到底是何方神圣。
(二)后期处理的编剧化
后期处理中,主要是对故事拍摄,录像,画面字幕等进行处理。对于一些采集回来的素材,要进行一系列的筛选,确定主题。采用倒叙和顺叙的方式有着不同的效果,因此,在剪辑过程中就可以先把事情的结果营造出一种“虎头”的现象,其次在一一挖掘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后期制作还要有一个感情基调变化的过程,直来直往的编辑,没有特色,就如一张废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浪费了材料。人物的衣着、语气要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知识层面。在一个细小的摄像中,可以通过慢镜头,拉长时间,展现细小的事情变化。在环环相扣中带领着观众了解故事的始末,了解新闻背后的意义。另外“反常戏”的做法在电视新闻中运用效果也是相当好,营造出犹如王熙凤的出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给观众制造悬念,激起不少观众的观看欲望。
三、电视新闻编剧化新探索
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新闻的编剧化的新探索,不能忽视人民的力量。所以,新闻内容的丰富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生活。从这个方面我们就可以做一些新文章。电视台就可以开一些服务民众的节目,通过一些夸张的手法,组织人员演绎再现一些网络诈骗,中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的情形。节目交给民众识破骗局的技能,又做到了普法。一些简短的生活小贴士,就可以传授民众更多解决生活中困难的方法,实用性强。在财经频道《真的吗》节目中,现场试验网络传言,用科学的数据说明问题。这样的节目收视率从数据上看也是很乐观的。其次,借助新的传播平台——网络。电视新闻要适应时代的潮流,不能仅仅局限在利用电视这个平台。网络电视台,网络直播,都是适应这一时代特性的体现。那么电视新闻的编剧化的新探索就在于挖掘网络的力量。在人民的观看中添加一些观众参与的环节,例如,观众在观看时,就添加通过微信扫一扫,参与评论就能获得奖品的环节,提高收视率的同时又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
结语:
电视新闻的编剧化要追随编剧的脚步,在原则、理念切合受众的需要。在前期后期秉承编剧化的思维采访、写作、编辑,使得电视新闻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档节目。电视新闻的编剧化也要走群众路线,一个电视剧的热播是有一定的原因,它要符合人们群众的需要,贴近人们群众的生活。《舌尖上的中国》也就是一档纪录片,播出两季,却深受人们喜爱。它和别的纪录片有明显的差别。一方面,在内容上就是把大众的日常三餐搬到银幕上,一集讲述一则深刻的主题。另一方面,编辑上用语朴实,画面真实,设计上安排得当。而对于全国人民熟知的《新闻联播》也在不断地改版,从以往着重报道国内外的大事,到现在也着眼讲述普通民众的生活琐事。电视要获得新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平台,近年来,借助网络的力量,电视节目吸引了更多观众的注意力。电视节目竞争激烈,也激励着电视新闻的创新。
【 电视新闻的编剧思维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探析论文07-12
试论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度”的探析论文07-06
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思维探析论文(精选5篇)06-14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应把握的要点探析论文09-25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应把握的要点探析论文06-21
探析电视新闻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08-11
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探析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