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新闻所面临的伦理风险论文

时间:2020-10-18 20:53:27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虚拟现实新闻所面临的伦理风险论文

  摘要:虚拟现实新闻改变了人们获得新闻的方式,同时也给新闻传播带来一系列伦理问题。虚拟现实新闻带来消极的信息污染、带来新的孤独感、带来隐私困境、使得新闻涵化吞没新闻客观。“虚拟现实”虽然能够模糊虚拟与现实,但是积极探索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并制定新的伦理原则,则可以使得新技术服务于新闻传播,而不是新闻传播服从于新技术。

虚拟现实新闻所面临的伦理风险论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闻;伦理

  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逐渐走进并充满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技术虚拟现实新闻正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介入使得新闻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但同时,虚拟现实新闻这一科学技术的“沉浸和临场”特点,以及不加约束的快速发展也给新闻传播带来一系列伦理问题。

  一、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新闻传播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着新闻传播的两个基本要求的标准,即时效性和真实性。传统的新闻采集工作往往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尤其是遇到自然灾害和突发社会事件之时,记者到达现场需要一定时间,并且需要面临危险情况,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无人机等,使得采集信息的速度快速提升、信息内容丰富多样(图像、视频等)、信息实时传递,人工智能化的新闻传播不仅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并且保证了新闻从业者的人身安全[1].机器新闻写作在人工智能化的新闻传播中也有着重要作用。数据处理和逻辑写作是人工智能化新闻传播的两个核心内容[2],其中数据处理依靠算法的顺畅运行和网络的通畅传播,而逻辑写作依靠机器自身的深度学习。算法新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受众阅读习惯,并推送与受众关联性较强的新闻,以满足受众独特的、个性的新闻需求[3].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新闻,即虚拟现实新闻,又进一步改变了人们获得新闻的方式,使得人们从视觉阅读新闻到全身心、全空间的感知新闻,进一步延伸了人类对时空的感知能力,也再次印证了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2015年是虚拟现实新闻元年,在这一年许多英美主要媒介机构都在用VR进行新闻的记录和传播,如:《纽约时报》的《无家可归》报道了儿童难民的艰难生活,ABC的'《发自叙利亚》报道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考古学家在城市面临战争威胁时的文物抢救工作,PBS的《埃博拉爆发》记录了死亡病毒在中非的肆虐,甘乃特报业集团的《变革之收获》讲述了衣阿华州的一个家庭农场经历的变化[4].虚拟现实新闻的浸润式新闻传播功能,极大拉近了受众和新闻之间的距离,全景式新闻打破了受众获取新闻的时空界限[7],给受众带来逼真的现场感,受众成为了目击者,受众能够在第三视角、第一视角和上帝视角之间随意切换。

  二、虚拟现实新闻所面临的伦理风险

  虚拟现实新闻改变了现有的新闻传播方式,更新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受众的角色和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一系列伦理风险。

  虚拟现实新闻带来消极的信息污染。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人的延伸”,因此虚拟现实新闻的细节越是丰富,新闻给人的感觉就越真实,受众的现场感也就越强烈,而虚拟现实新闻通过立体化的视听新闻再现让受众身临其境,更易让受众信服。但是,媒介对于新闻主题和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主观性,因此能够带来感官刺激的新闻成为首选,如战乱、灾难、暴力、色情、恐怖等就成为了传播最广的虚拟现实新闻。这些强烈冲击受众价值观的虚拟现实新闻,能够模糊受众对于真相和虚假的判断,能够短时间内改变受众的价值立场,因此,受众在感官延伸的同时,也在失去自我感官的掌控权,失去理性的思考。

  虚拟现实新闻使得新闻涵化吞没新闻客观。虚拟现实新闻隐藏了新闻记者和镜头,纯主观的第一视角让受众误以为自己正在“经历”的就是现实,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但实际上受众所感知到的内容是经过媒介编辑加工、议程设置、把关人主观选择的新闻再现,而不是新闻重现,因此“罗生门”存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虚拟现实新闻改变了受众与新闻的互动方式,受众与新闻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但是这种互动建立在受众被动接收所看到的内容之上,而内容是不由受众选择的被动局面,使得虚拟现实新闻有着扭曲受众价值观、误导受众认知、影响受众行为的风险。

  虚拟现实新闻带来新的孤独感。虚拟现实新闻通过逼真的时空再现重建了一个虚拟世界,浅层次上看似拉近了受众与现实的距离,使得受众亲临新闻现场,但深层次却是将受众与现实社会进一步隔离。在虚拟现实新闻中,受众依然被局限于框架、镜头和虚拟之中[5],而在虚拟世界中看不见的价值选择将会使受众逐渐退化和异化,最终受众符号化,受众成为机器,而机器则成为了所谓的“人”.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孤独感与日俱增,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再是由面对面交流到用手机交流,而是最终由用手机交流转变成用VR头盔交流,人们的大脑不再是自己的而是机器的,这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情冷漠、大脑退化、人们被机器操控等。

  虚拟现实新闻带来隐私困境。在虚拟现实新闻中,360度无死角的拍摄极大可能的泄露了被拍摄者的隐私,使他们完全暴露于他人的视野之中。而受众则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进行观看,但是选择即行为、选择即心理,当受众做出选择的时候,受众的个人数据同时正在被上传和扩散,其他受众或专家可以利用数据对某个受众进行深度分析,从而预测该受众未来的行为趋势。因此虚拟现实新闻不仅泄露了被拍摄者的隐私,让被拍摄者受到身心侵犯,被广大受众人肉搜索,还能够窥探到受众的隐私和观看喜好,媒介也更可能为了虚拟现实新闻能获取更多注意力,而不断迎合受众的好奇心理、窥探隐私心理[6],这将导致虚拟现实新闻可能向歧途发展。

  随着虚拟现实新闻的发展,新的伦理问题将会不断产生,人的权威将会不断受到机器的挑战,尤其是当人工智能发展到较高程度之时,虚拟现实新闻的生产是否依然由人类操控,机器如果已经学会如何“编故事”并广泛扩散,真实与虚假之间的界限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对抗是否可控。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问题都是当下亟需思考的,防范于未然才能够保证人类对机器的绝对使用权和操控权,而不是被机器反噬。

  三、结语

  虚拟现实新闻带来新闻叙事的新面貌,与此同时也挑战了旧伦理。虚拟现实新闻在创造绝对现场感和体验浸润感的同时,则会带来新闻真实性的拷问[7].虚拟现实新闻带来的身临其境之感存在着扭曲受众认知和行为的伦理风险,使得受众无法明辨是非黑白,以为眼见为真,而不知道隐藏的镜头背后有着把关人在为受众做出选择。虚拟现实新闻为受众创造的另一个“真实世界”,既使得受众与现实世界连接,也使之愈加隔离。我们正在进入新的虚拟现实时代,“虚拟现实”虽然能够模糊虚拟与现实,但是积极探索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并制定新的伦理原则,则可以使得新技术服务于新闻传播,而不是新闻传播服从于新技术。

  参考文献:

  [1]刘雪梅,杨晨熙.人工智能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趋势[J].当代传播,2017(05):83-86.

  [2]喻国明,兰美娜,李玮.智能化:未来传播模式创新的核心逻辑--兼论“人工智能+媒体”的基本运作范式[J].新闻与写作,2017(03):41-45.

  [3]梁智勇,郑俊婷.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与再造[J].中国记者,2016(11):72-75.

  [4]喻国明,姚飞.试论人工智能技术范式下的传媒变革与发展--一种对于传媒未来技术创新逻辑的探析[J].新闻界,2017(01):39-43.

  [5]朱瑞娟.连接与隔离:虚拟现实新闻叙事的伦理风险[J].新闻界,2017(04):48-53.

  [6]朱瑞娟.连接与隔离:虚拟现实新闻叙事的伦理风险[J].新闻界,2017(04):48-53.

  [7]邓建国.时空征服和感知重组--虚拟现实新闻的技术源起及伦理风险[J].新闻记者,2016(05):45-52.

【虚拟现实新闻所面临的伦理风险论文】相关文章:

1.新闻伦理与法规结业论文

2.浅谈网络新闻的伦理规范论文

3.新闻伦理学课程教学创新综述的论文

4.浅析内部审计职业道德与商务风险伦理风险问题论文

5.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面临的风险及管控建议论文

6.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论文

7.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论文

8.新闻摄影中的伦理道德困境和反思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