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一、大数据时代下民办高校信息素养培养的问题
据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普遍偏低,这主要是存在四个方面的原因[7]: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
1.社会对信息素养培养的忽视
(1)国家尚未制定全国范围的信息素养标准现阶段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主要集中于教育、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文章中,学者根据自身对信息素养教育的不同理解,在各自专业领域制定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素养标准。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暂没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权威机构,也没有制定出适应于全国范围的信息素养标准体系,从而确立教育目标,规范教育活动和内容。
(2)理论研究成果丰富,但缺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经统计,1994-2014年,文献的关键词中包含有“信息素养”方面的文章,在中国知网共获得记录8687条,在万方数据库共获得记录5518条。大量统计结果表明,信息素养已获得教育界的重视,可在实际操作中,除《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得到当地实施以外,再无深入、具体的信息素养标准。
(3)应试教育,忽视了信息素养培养由于中国教育环境,学生围绕着中考、高考等展开学习,而学校也只看重数理化、文史哲等与升学考试直接相关的学科,因此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另外,家庭中,多数父母衡量子女优秀的标准主要看中学生成绩,对于其他方面的教育排在成绩之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信息素养家庭教育的开展。
2.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基础薄弱
(1)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意识淡薄虽然,学校已感受到社会、基础教育的压力,但在具体教育措施上却力度不够,体现在:没有把学生的信息素养纳入到学校的评估体系中,使之流于表面形式,并且认为培养信息素养能力就是开展文献检索课、计算机基础课程等,忽视了其它活动的开展,使信息素养教育简单化等。
(2)信息素养课程内容单一现在大多数民办高校对于信息素养的教育提留在传统的信息技术和文献检索等基础课程上,甚至有些高校连信息基础课程也没有开设。有些高校文献检索课开设多年,但课程流于形式,如:教学内容陈旧、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缺少、信息课程理论多实践少等。
(3)图书馆未能发挥应有职能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学生信息素养学习的场所;但是,部分高校图书馆过分注重外表的建设却忽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且信息平台服务落后、水平低下。刚入校的学生一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可对图书馆的馆藏状态、收藏书目、藏馆地点、图书目录、检索方等不甚了解,面对大量数据也无法获取重要信息。另外,很多高校图书馆主页也长时间不更新状态,教学资源库建设进展缓慢等。
3.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水平滞后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与学生直接接触,他们的信息知识、信息情感以及信息技能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目前,部分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己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具体表现:
(1)教学理念未变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习惯传统的课堂教学、导致无法适应信息化教学。体现在:不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上网了解最新科研动态、不传授前沿的教学资源等,这都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2)教师角色未转换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学生获得知识信息主要通过电脑、网络资源、课本等学习的平台,讲课只是作为一种助学形式。这就使得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完全主导型的,而是指导型的,学生的角色不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积极参与的。那么,教师还作为评判者的角色起重要的作用,即时给学生考核。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讲课的阶段。
(3)教学模式未更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很少,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课堂没有个性化特点。其实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灌输理论、传授信息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发展自身才能。
4.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缺失
民办院校中学生交流少,且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水平低,这都导致学生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参差不齐、信息免疫能力差、信息伦理意识低。
(1)学生信息意识淡薄新进学生对信息需求缺乏渴望,高年级学生缺乏对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主动性,且对信息需求存在应急心理,获取信息只为了适应某一目的,应付了事,无法构建自身知识结构。
(2)学生信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在高校学生中,多数学生只知道在书堆中寻找信息资源,学生在运用信息素养能力上存在诸多问题。如:不懂得检索语言;不懂得如何使用图书分类方法简捷、快速地获取知识;英语能力差,无法获取最前沿的信息等。另外,有些学生筛选、鉴别、利用信息的能力偏弱,不知从何下手,造成盲目复制的局面。
(3)学生信息自律能力差在“知识爆炸”和“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而学生又缺少实践锻炼,对信息的理解、鉴别处于混沌状态,缺乏信息筛选能力,容易被污染信息侵蚀。如: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传播谣言,发表虚假信息等。有的学生不清楚或遵守信息行业的网络规则,以致网络成瘾、网络欺诈等。
二、大数据时代下民办高校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
1.注重社会信息素养良好环境的营造
(1)发挥家庭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最初的教育环境,人的启蒙教育到终身教育都与家庭分不开,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子女的行为影响深远,因此可以通过父母特定的信息素养去感染下一代青年。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已进入个人家庭,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信息观、人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教育活动。
(2)动员全社会参与信息素养培育活动首先,确立信息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即通过舆论导向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氛围,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其次,采取措施加强网上信息管理,如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控制信息源头,防止有害信息。最后,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健全网络法规。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
2.加强高校信息素养的管理和建设
(1)开设信息专业课程,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专业的信息技能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主要方法之一,高校信息教育将从了解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转变为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不需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就能够简单使用计算机,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将逐步替代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应以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和应用能力为目标,学生可借助信息系统完成学习。
(2)发挥图书馆作用,为信息教育提供坚实平台高校的图书馆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馆藏人员应该向学生介绍信息的生产、存储和应用的相关知识,使其能自主检索各类书目、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中地、信息传播的中介,提供了虚拟与实体并存的信息平台、全方位开放的服务,如:建立学科导航、举办专题讲座、引入个性化咨询服务、开设远程教育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3.优化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1)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模式多元化当今时代信息知识的获取已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这对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已难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因此,很多教师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了一种协作的、互动的、参与性的、富有创造性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发现和学习,便于教师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正确判断的能力。
(2)以终身学习为目标,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如今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化社会,教师只有针对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状况,适时修正自身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促成教师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发挥,才能整体提高我国科研学术水平。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才能进步。在大数据面前,老师如果将知识不假思索的灌输给学生,会造成学业的负担,所以教师需学会主动学习,把握正确的信息来源、信息利用的有效性,把加工后的信息转化为学生吸收的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索
(1)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激发全面的信息能力信息观念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学生应该注重:第一,激发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学生就会积极、有目的地去查询、整合和分析信息。第二,尊重文化知识。树立准确的信息观念即尊重文化知识,充分意识到文化知识在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性。第三,建构价值观念。在大数据时代,只有尽早收集和利用有关信息,才能发挥信息的价值,才能利用信息使其具有竞争性。
(2)磨砺坚定的信息意志,培养高尚的信息品格求学是一个艰苦并充满乐趣的过程。若无坚定的信息意志,社会不良信息就易浸入,占据学生的心灵,耗费他们的时光,埋葬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因此,信息意志是学生成功的关键。须做到:第一,从点滴小事做起;第二,提升自身约束力;第三,勇于同困境、挫折作斗争。大数据时代,信息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资源开辟了学生增加知识的新渠道;另一方面,信息垃圾、信息污染给高校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和消极影响。学生除了提高其信息观念与能力,还应培养自身高尚信息品格,加强自身修养,当利用信息时养成良好的信息行为和规范,从而逐渐强化信息品格。
三、总结
大数据时代,学生不仅需加强个人的信息修养,也需高校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奋进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高校学生要认识到提升信息素养水平是长期过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信息知识,激发信息意识,培养信息能力,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并能正确处理信息使用、信息传播、信息创造三者之间的关系。
【民办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