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外建筑史发展的特征

时间:2024-10-04 13:34:17 研究生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讨中外建筑史发展的特征

  0、引言

  纵观历史的长河,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和遗产之一,它是还原历史的~个缩影,它如一面镜子般照亮人类发展的进程。对于历史的价值是绝对不可估量的,我们在进行建筑和规划设计的时候,大多都以地域、文化、历史、民族人手,从各个方面展现当地特色,从而体现建筑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1、外国建筑发展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在封建统治下的封闭性

  国外建筑的发展对于国人来说,和我们的差距不在咫尺,原因在其自己的先进性。在西方国家从建筑设计开始,他们对于材料的选择到施工的技术和基于社会相对的开放性和自由性,许多大师对于建筑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每一个时代都有层出不穷的杰出建筑师和建筑理论,而每一个时代都会影响一个人,相信他们的先进性和社会、经济、政治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人们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敢于批判的精神,对于建筑理论的推进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而造就了其先进性的产生。而国外“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更是影响整个世界对于建筑的解读,它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这种创新大胆的建筑设计理念,很快在全球风靡开来,直到今天“现代派建筑”的思想仍然在建筑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 。

  可以看得出西方建筑历史理论的发展和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西方建筑史的著名建筑遗产,有意大利威尼斯小镇、圣马可广场等等,体现了规划布局上的开放性和建筑的包容性。记得日本的芦原义信先生在其著作《外部空间设计》和《街道的美学》中他多次的提到意大利小镇的布置形式,街道形式布置简单而又复杂,简单是讲居住的人口是面向街道的,复杂是讲在同时期其功能的考虑和布置是有一定先进性和复杂性的。再看看古代圣马可广场的布置,在当时巴洛克的思潮下将巴洛克的理论体现的淋漓尽致,面向海岸线的开敞和内部空间的开放视角,广场内以三个梯形的平面布置,建筑的体量和景观的布置等等都提倡了社会主义、人文主义的思想。

  而我们对于中国建筑史要认识到自身的封闭性。对于中国古代的国家社会形式,封建主义有其极盛、黑暗和衰落,中国曾有过大唐盛世,也曾被日本一度的模仿,同时还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国,被外国人称为遍地黄金,可是我们的建筑理论和一些文化的发展为什么会在后期衰落,原因在于我们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形式,基本以皇权为主,封建统治以官宦和封建商人掌握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在皇权的管制下,人民辛勤劳作,被统治阶级剥削,敢问连温饱都有问题,谁还有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关于建筑的领域,即便是官宦说话也要非常的注意,很容易就被定上作乱犯上的罪名,加之建筑又是皇权的象征之一,敢于对建筑说话,首先要敢于对皇权发起挑战,可想而知谁敢对建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连开问形式、屋顶、颜色、平面柱网都有很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就是说没有人会去研究更深层次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组成,那么也就没有自己的建筑理论,这不仅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限定了建筑以及理论的发展,就更不要提建筑设计了。

  2、外国建筑发展的批判性和在封建统治下的限制因素

  外国建筑发展有其批判性,这里我们举例说明,记得在拜读王受之先生的《世界现代建筑史》的时候有这么一段,在l9世纪西方高度工业化的社会背景下,经济、科技、技术高速发展,在世博会上出现了早期的水晶宫和后期的埃菲尔铁塔及机械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有自主意识的积极知识分子在见惯了工业化的产物后,以拉斯金为首的建筑历史理论家开始了西方的工艺美术运动,他们提倡像中世纪的哥特式学习,吸收自然的设计理念,自然的才是好的。他的思想引领了一个潮流,他在报纸上对高度工业化的产物的批判和深恶痛绝的言论引发了这个时代很多建筑师的共鸣和响应。虽然这样的运动包括后期的新艺术运动、浪漫主义运动等等,甚至现代建筑运动等等,都是对社会的一个批判和反思,这也是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的不同历史行为,西方世界强调言论自由,但是同时期在中国没有人敢有这样的言论。其次社会封闭性和限制性也不会造就敢于批判的思想,国外提倡文化自由,同时期欧洲的画家已经分割了很多的派系,而封建社会的文化被国家紧紧限定,我们并没有什么自己的理论对其现实的建筑有一个支撑作用。

  我们缺乏创造性,我们是四大文明古国,也有四大发明,有很多自己传统文化,但中国人很内敛不喜欢彰显个性,在封建统治下彰显个性的人与那个时代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建筑从大唐开始到清朝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对于理论更没有什么见解。

  3、国内外建筑师在历史中的地位

  造就今天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也是建筑师其特别的社会地位,在古代我们可以说没有什么建筑师,他们叫做匠人,他们的地位低下,他们为了皇族而服务,没有自己的话语权,中国在近代可以称得上是建筑师的应该是清朝晚期一个雷氏家族的出现,他们开始为皇族做一些模型,称为“烫样”,人们把他们称为“样式雷”,他们的家族的建筑技术是不可外传的,正是由于这种封建礼制的影响,阻碍了一个时代的建筑发展水平,就更不要提什么所谓的建筑理论了,我们可以找到的中国建筑理论就是《营造法式》《说园》《周立考工记》,第一本的描述其实还是一本建筑技术方面的书记,后面两本更多的在说一些园林和城市规划的思想,因为匠人的地位低下而没有人愿意去研究一个匠人所研究的事物。而我们再看看同时期外国的建筑师,他们有自己正规的院校,比如著名的法兰西艺术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等,他们很早就开始了建筑理论的教育和研究的工作,在当时建筑师的地位就是资本主义的上层人群,他们可以往来于任何的场合而不受限制,更多的在于他们敢于在实际和理论的探索中去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同时他们也是社会的政治家、艺术家。可见中西方历史上建筑师的地位的差别有多么的悬殊,那么所导致的今天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4、结语

  种种的这些都造成了我们的落后和闭塞,历史是存在偶然性的,可是这种现象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发生的,和我们的社会体制,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和影响。对于上述外国建筑理论的发展我其实更多的是在结合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来写的,而且关于中国的建筑理论的研究,国内的学者和专家做的也比较多了,那在这里我就浅显的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老师、同学共同的讨论。当然上述所有的见解都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主观臆断过于强烈,只是对历史过程中我们不足的浅析,以利于我们在今后更多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樊丽.西方建筑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现代派建筑[J].大众文艺(理论),2009(4):22-23.

  [2]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第6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探讨中外建筑史发展的特征】相关文章:

中外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比较05-25

建筑给水体系技术特征探讨优秀论文10-04

对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探讨10-19

我国建筑涂料行业发展战略的探讨10-23

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及发展趋势的探讨06-16

魏晋玄学发展史08-05

浅述材料发展史09-15

农民山泉的品牌发展史05-31

数学发展史小论文07-03

民营企业文化特征探讨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