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构建基层人民银行大会计管理协调机制探析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2008年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会议上指出: “支付系统建成后,会计核算‘纵向集中,横向分散’趋势明显,管理环节增多,部门间协调难度加大”,对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新要求。从基层人民银行现实情况来看,会计核算组织体系的重大变革,在改进了金融服务基础、减少了核算层次、简化了业务处理环节、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核算质量、降低了风险隐患等一系列积极作用得以彰显、扩大的同时,会计业务部门增多、业务流程发生变化、业务关系复杂化等问题也相伴而生,如何理顺和应对,尚无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加强管理协调,提高会计工作整体水平就成为基层人民银行面的现实课题。
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 会计业务部门较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州中心支行会计财务、营业、事后监督、国库、货币金银、外汇管理、养老保险统筹、住房公积金管理等部门均涉及会计业务,占全行部门总数近二分之一。
会计人员也相应较多,以临夏州中心支行为例,2007年末会计人员占全行职工总数的38%,而高学历、高职称、会计从业时间较长的会计人员仅占较小比例,加之人员调整频繁、业务培训欠缺,部分会计人员工作技能欠佳,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多元的业务关系和人员结构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对加强管理协调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 二) 管理层次多元化,工作关系有待进一步明晰随着会计管理、核算模式变革和会计业务的拆分、整合,各会计业务部门的业务内容、处理方法发生变化,权、责各异而又联系密切,业务关系交错,呈现复杂化的态势。以会计集中核算业务沿革为例,原由会计部门承担的管理、核算、监督职能一分为三:会计部门承担检查辅导和统一管理职责,不参与具体操作,对相关业务流程可能存在生疏;营业部门具体组织核算业务,但因不具备监督检查职能而难以发挥其业务优势;事后监督部门仅仅局限于“事后”监督,如与其他部门协调不够难以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管理、操作职能的各异和交叉, 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漏洞或重复。
如何清晰界定各业务管理部门职责,在履职中做到到位、补位而不越位、缺位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三) 认识存在误区,各自为政现象存在会计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联系密切。
但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各会计业务部门对会计管理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本行会计统一管理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考虑不足、理解不够。自扫门前雪的意识较重。
作为会计统一管理部门的会计部,囿于事务繁杂、人员紧缺等因素,主要精力基本放在本部门的工作上,对其他部门的会计业务管理涉及较少,且没有比较明确的办法和制度规定,实施统一管理缺乏制度保证。全行会计工作横向管理协调流于形式,不利于会计业务的整体均衡发展。
( 四) 缺乏沟通平台。协作机制不畅会计业务部分之间缺乏协调平台,在日常业务处理和监督检查中出现执行规定不统一、存在疑义或部门之间存在争议的问题时,相互协调沟通、研究解决的机制不畅,问题解决得不彻底或不合规,不了了之,各行其是。同时,信息共享不充分,学习培训内容无法整合,有限的会计人力、业务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会计整体工作水平难以有效提高,也不利于构建和谐有序的工作氛围。
构建大会计管理协调机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会计是以货币单位综合地反映和监督I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服务、管理和监督是其应有的职能。构建管理协调机制,整合有限的资源,更为有效的履行上述职责是会计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 一) 可行性一是具有制度基础。《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规定: “各级会计部门l是本行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全行会计I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会计部门应根据i相关制度的规定,对全行的会计业务实施l监督,并对其他部门的会计监督工作进行
指导”。对全行会计工作实施统一管理是f会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牵头构建大会『计管理协调机制则是履行该项职责,规范会计行为、提高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是具有可操作性。尽管各会计业务部门具体业务处理方法各异,但基本会计I原理是一致的,为宏观经济金融决策、执j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基础数据i的会计管理、服务目标是一致的,作为核算监督对象的社会资金和资金运动也具有很大程度的共性;从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沿革看,随着核算模式的变革使原本属于一体的会计管理、核算、监督职能发生拆分,但基本前提仍然是一致的。因此,大会计管理协调机制能够为全行会计工作建一个可以量化管理协调、操作性强的平台。从而达到有效管理、相互协作的目标。
三是具有现实意义。基层人民银行各项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会计业务是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从有效履行职责的角度考虑,会计工作可以作为一个“分部”
参与到全行整体工作中来,在内整合、协调。对外协作、交流,促进会计工作全面发展。构建大会计管理协调机制,加强管理协调、促进横向协作既是提高会计工作整体水平的需要,更是推动全行整体工作水平上层次、上台阶的客观要求。
( 二) 必要性一是规范会计行为的需要。规范、严谨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基层人民银行会计业务部门较多,业务发展日新月异,业务规划局限于部门内部,相互之间了解不够,视野不宽,难免存在习惯性做法主导取向,欠规范的会计行为无法根除。加强会计业务部门之间的管理协调,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扬长避短,是有效提高会计水平的现实可行做法。
二是加强会计管理的需要。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会计的管理职能逐步强化,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为有效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信息, 是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加强管理、增强履职能力的重要保证。
通过加强会计管理协调,充分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通过对比分析等手段有效弥补单项信息反映的不足,客观、全面地预测和分析经济金融发展前景,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基层人民银行高效履职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三是强化会计监督的需要。各会计业务部门监督职能、权限等不尽相同,通过管理协调规范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机制,合理划分监督层次,从而做到职责清晰、权限明确,既重视合法、合规性监督,也重视风险的防范和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逐级负责落实制度规定,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是营造和谐会计工作氛围的需要。
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是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和谐的会计工作氛围更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管理协调,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熟悉、掌握各自的职责所系和业务流程,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包容,营造和谐,促进工作。
构建大会计管理协调机制的构想
基层人民银行可结合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协调制度,统筹全行各会计业务部门之问的协调沟通、检查考核、培训辅导、内部控制等,整合会计人力、业务资源,加大工作力度,达到控制业务风险、提高工作水平的目的,逐步形成“统一管理,各负其责,查辅到位,考核科学,内控良好,氛围和谐”的会计管理协调格局,增强管理协调的实效性。
( 一) 内部控制机制各会计业务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全面性、有效性、制衡性、适应性原则,明确职责分工,严格授权审批,完善控制措施,加强监督检查,严肃责任追究,构建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的内控机制,使部门内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产生协同效应,形成制衡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 二) 协调沟通机制本着及时性、有效性、连续性的原则,建立各会计业务部门共同参加的会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研究、议定、通报会计工作重要事项,搭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会计工作平台,协调理顺部门间的业务关系,统筹协调会计检查辅导工作,同时对相关部门在具体业务处理方法上存在的争议进行研究,形成统一、规范的业务处理方法,确保会计工作的合规高效开展。
( 三) 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分级负责、分级检查”的监督检查制度。将属于会计范畴的所有业务.全部纳入会计监督检查范围,不留死角,构建大监督检查格局,切实防范风险。实际操作中可结合实际合理划分监督层次,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范围、内容和职责:会计部门对全行所有会计业务实施监督,并对其他部门的会计监督T作进行指导;事后监督部门通过规定的会计资料对已完成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监督,纠正核算差错,提出完善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措施、建议;有关会计业务部门建立内部检查制度,加强柜面监督。落实操作流程,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并对下级行对口业务进行指导。
( 四) 培训辅导机制从全行会计工作整体出发整合培训辅导工作,统筹规划建立培训辅导的长效机制,培养塑造复合型会计人才,夯实业务基础,提高业务素质。相关部门应认真履行会计辅导职责,采取举办业务培训班、以会代训、以查代训、网上交流工作信息等有效方法开展会计辅导,增强计划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加强岗前培训力度,新调入人员上岗前应掌握本部门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岗位设置及职责等基本情况;对初次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还应进行《会计基本制度》及相关规定、人民银行基本会计原理等基础知识的培训。
立足岗位培训,以制度学习为重点,从应知应会人手,熟练掌握本职岗位的职责、工作依据、工作要求及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学用结合,增强学习培训的实效性。
各部门负责人应采取不定期岗位考试、业务检查、提问答疑等有效方式,检测并增强各岗位人员的学习效果。
( 五) 信息共享机制充分的信息共享是促进会计工作整体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于这一出发点,各会计业务部门应对新的制度规定、业务推广或试点以及其他会计信息,及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公布、交流,相互知悉具体业务规定和最新工作动态。增强管理、监督、操作口径的一致性,减少执行规定不统一等引发的争议,并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借鉴、推广,提高会计工作整体水平。加强对业务数据的联系分析,归纳出总体特征,反映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并进行分析预测,增强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同时,充分共享监督检查成果,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 六) 再监督机制加强对会计财务、事后监督等会计监督管理部门的再监督,督促其落实监督检查职责,规范监督检查行为,防止出现监督检查的死角和“灯下黑”现象。再监督应定位于提高履职效能和落实规章制度,由会计工作联席会议组织不定期抽查和重点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再监督信息反馈,督促及时纠改,强化再监督效果。
应予关注的几个问题
( 一) 管理协调的局限性会计管理协调机制主要是为全行会计】
工作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不可能{对具体业务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各会计f业务部门应在上级行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检查、监督和辅导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水平。发现问题时首先应根据制度规定进行认真研究对策措施,切忌依赖、推脱的消极思想,一出现工作争议即交由会计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管理协调成为工作疏漏的推辞的做法非但不能发挥会计管理协调的积极作用,只会适得其反。
( 二) 沟通交流的基础和立场沟通交流作为会计管理协调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施中应注意工作立场和主动性的问题。一是各项业务处理均需以制度为依据,不能存在怕麻烦、不负责任的思想,仅凭管理监督部门的说法办事。二是部门之间存在业务争议时,应主动与对方联系、切磋,不可盲目自大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理解是绝对正确的,也不可妄自菲薄认为自己的理解是错误的。三是应拓宽沟通交流的范围、层次,经办人员之间、主管之间、部门之间、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均可进行,联席会议不必事必躬亲。
( 三) 培训辅导的针对性和方式一是应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用结合,强化学习效果。二是应以各部门自行组织为主,学习内容应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会计基本制度和本部门具体业务规定等人手,根据与本部门业务联系的密切程度渐次拓宽学习内容。三是应以个人自学为主,并结合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有效方式。
( 四) 检查考核的目的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应以理性的心态看待检查考核发现的问题,区分规范性差错、一般性差错、风险性差错,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达到纠改业务差错、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可以考虑将风险不大且整改到位的差错不纳入年度考核,减轻被考核部门的工作压力。
同时被考核部门应高度重视、及时纠改差错,防止屡查不纠,并通过其他部门的业务差错反思、审视本职工作,引以为鉴,切实提高会计工作规范化水平。
【构建基层人民银行大会计管理协调机制探析】相关文章:
浅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03-07
探析激励机制在中小企业中的构建及运用03-19
网络银行风险管理机制探析03-21
我国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探讨03-20
探析企业基层管理者的公关意识12-05
简论构建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03-18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构建12-05
全面薪酬的价值整合机制探析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