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略谈就业竞争力视角的工商管理类本科生教学体系重构研究
摘要:就业竞争力是指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在就业中体现竞争优势、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实现可持续成长的能力。本文将以就业竞争力内涵和本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学生核心能力要素、互劫过程要素和就业市场需求要素三个视角来重构工商管理类本科生教学体系,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塑造提供有益的工具。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教学体系、重构
引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十五”期间, 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就业率却在持续下降。2003年至2005年,离校时未就业的毕业生分别达到75万、99万和120万。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增幅接近13%,截至2007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有超过140万人未能如期就业,往年积压的未就业大学生将加入今年的就业大军,与559万新毕业生“抢饭碗”,大学生就业压力凸显。因此,就业竞争力成为高校教育管理者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本文将从理论上说明和概括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帮助高校正确地理解就业竞争力, 以便在实践中重构本科生教学体系。正文要使大学生具备就业竞争力,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一、就业竞争力内涵和特征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乔治.费雪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具有较竞争者更强的获取创造、应用知识的能力。袁家新、程龙生(2003)认为,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不断优化配置自身资源及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和资源,与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者在市场竞争中的系统比较能力。Buckley(1988)认为,竞争力不仅包含企业竞争力的外显特征以反映竞争力的最终表现,也包含内在因素如过程和潜能,以反映竞争力的原因或决定因素,企业竞争力不仅是一种当下状态,也具有未来指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企业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1)系统比较性。
企业竞争力是在竞争中体现出来的,企业竞争力是一种比较能力,这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企业竞争力是组织的系统能力,是一种全面的比较能力,不是局部或某一环节上的比较能力;第二,企业竞争力不完全是比竞争者更强的能力;(2)动态性。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各种市场机会,并对各种资源不断优化配置以及在管理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企业竞争力;(3)过程性。
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和建立以及竞争力的消长有一个过程,企业竞争力是与竞争者在市场角逐中逐步建立起来的;(4)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性。企业竞争力是在企业内部能力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作为企业实现竞争力的载体,人力资源竞争力也具备企业竞争力的上述内涵和特征。因此,作为企业未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就要围绕企业竞争力来构建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体系重构
本文将在把握核心能力、互动过程和市场需求三个要素的本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体系、第二课堂机制和职业生涯规划机制的建立来形成就业竞争力。
1、市场需求要素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主要围绕着成本优势而竞争,企业规模和效率是竞争成功的关键因素。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客户需求个性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外部环境出现明显的时变特征和不确定性。企业开始放弃对静态环境中的“持续竞争优势的追求”,追求实现“竞争优势的持续”。
正是外部环境不确定程度的增加,企业一方面需要在需求明确的业务方面竞争效率,此时企业需要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以创造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在不确定的潜在业务方面进行未来方向的探索,此时企业需要具有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大学生,迅速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技能。因此,作为企业未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不仅需要培养与就业需求匹配的专业能力所带来的效率,还要培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从大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角度来看, 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因此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更为重要。
2、核心能力要素根据市场需求要素的特征,大学生不仅需要建立毕业时的竞争力,还需要建立整个职业生涯的竞争力。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认为,工商管理类本科生需要建立三种技能:管理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概念技能。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表明,企业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表达能力和专业能力。为此,高校需要重构目前的课堂教学体系,使新的课堂教学体系既蕴含专业能力的高效率,又蕴含适应环境的能力。与此同时,建立与课堂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第二课堂机制,培养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体系中无法培养的人际交往技能和培养不足的管理专业技能和概念能力。
(1)课堂教学体系课堂教学体系重构应该包括两个部分: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设置是指要体现大学生管理专业能力的效率和适应性,应该明确在哪些学习阶段设置哪些课程,这些课程体现的是学术逻辑关系还是就业市场逻辑关系。课程的学术逻辑关系是指不同课程在理论内容和学习顺序上是否体现了递进、互补或支撑关系。课程的市场逻辑关系是指课程在就业市场上是否体现了实用性和适用性关系。
课堂教学体系应该包括三大类模块:一般通用模块、专业通用模块和专业专用模块。
一般通用模块是指不管外部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都可以帮助大学生在任何行业任何岗位拥有胜任力的学科通识课程。专业通用模块是指不管管理大类的具体市场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都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管理大类的任何岗位胜任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专用模块是指在专业对口的管理岗位上能够体现大学生专业技能优势和效率的专业必修课程。一般通用模块和专业通用模块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培养大学生适应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或持续性变化能力的思想,而专业专用模块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培养大学生在明确的市场需求中具有比较优势和效率的思想。可以说,这三种模块的合理组合满足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系统比较性、动态性、过程性和交互性特征。
课程内容设计是指应该向大学生传授什么课程内容及用什么方法来传授课程内容。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大学应该更注重思想而不是知识,最好的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形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因此,课堂内容不仅要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更要包括运用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决策和积累相应的管理经验。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在课程内容传授时可以采取“理论+案例”的组合方法。
案例教学的形式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哈佛式冗长而细节俱全的案例;(2)德鲁克式短小精悍的案例。哈佛式案例注重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原始材料作为分析的基础,使得案例分析成为一项异常艰苦的工作,而德鲁克式案例强调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人性因素,要求学生超越事务的细枝末节和数据表象,去发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原则。哈佛式案例资料完备,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全貌,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从复杂的背景资料和纷乱的信息中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关键信息,提高实践的解决问题能力。
然而,案例教学的从属性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与理解系统的理论知识,并逐步提高应用能力。哈佛案例式的信息冗余性和错综复杂性不易于本科生吸收、消化、理解和应用初次接触到的理论知识。德鲁克式案例往往选取的是企业全貌的缩影或是某个侧面的情况,既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机会,又略去了现实中大量复杂、细微、冗长的信息,避免了学生陷于繁杂的数据资料之中而不知所措。
这样学生就易于从案例教学中抓住问题的本质,从多个侧面掌握理论知识的基本原理、技能和应用方法,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的案例应该以德鲁克式案例为主,引导学生发现概念、理解原理及其简单应用。
除了选择案例形式,教师还要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思考大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学生更容易及其共鸣和产生成就感,从而强化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渴望,激发学习的兴趣。
(2)第二课堂机制课堂教学体系可以部分地解决管理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概念技能培养的问题,却很难培养上述技能的软性部分,比如感悟他人情绪变化并做出正确反应的能力、认识自我并保持强大的内在驱动力的能力、建立团队信任与合作的能力等。为此,本文设计了第二课堂机制,与课堂教学体系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培养管理专业技能方面,第二课堂机制包括解读大师经典、生产实习和创业教练营三部分。
解读大师经典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产生的前提背景和管理大师是如何解决实践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的,从而提升管理专业技能。
生产实习就是帮助大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一方面是了解企业的整体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是了解某一具体岗位的管理技能要求,帮助大学生掌握管理技能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创业教练营是由志愿传授实战管理经验的企业家、研究创业过程的资深教师和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组成,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创业素质如创新精神、容忍不确定性和冲突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等。
在培养人际交往技能方面,第二课堂机制包括拓展训练、成功心理训练和各类社团活动三部分。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户#Fgil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组织协调、统筹决策、领导力、激励、合作、责任、服务精神等团队能力, 为以后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和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种软性能力在课堂教学体系中是无法学习的。成功心理训练是一种心理训练, 目的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潜能、发现积极的人生目标,培养心智能量与沟通技巧及尊重生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各种社团活动就是大学生围绕自己的价值观和组织目标组建团队,并向外部展示影响力的活动, 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建立人际信任机制和领导力的能力。
在培养概念能力方面,第二课堂机制包括解读大师经典、专题讲座和团队辩论三部分。解读大师经典可以训练大学生如何发现复杂现象背后的问题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解、把问题和解决方法形成概念和理论分析框架,并用概念和理论分析框架来影响和领导团队的能力。专题讲座是帮助大学生运用多视角来看待问题和有效处理问题的方法。团队辩论可以帮助大学生在辩论中捕获对手所提问题的前提假设中的错误概念,并运用自己推导出来的概念来影响和说服对手,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在企业中发挥领导力的概念能力。
3、互动过程要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既取决于大学生的核心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动态匹配性,也取决于相对于竞争者核心能力的比较优势和效率。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大学生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机制作为他们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核心能力的互动过程,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从而了解自我、了解外部环境并采取合适的学习和就业决策行动。2007年,美国的全球职业规划师协会(GCDF)针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共计575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职业生涯规划机制对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机制对于高校意味着可以从专业系统的角度给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选择和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职业生涯规划机制对于大学生意味着可以清楚了解自己的职业偏好及自身能力的优劣势、修正一些不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在职业详细信息中发现与自己能力匹配的方向、制订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学习计划。
三、结论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高校需要紧紧围绕就业竞争力来构建课堂教学体系、第二课堂机制与职业生涯规划三位一体的互动机制,促使大学生既拥有当下就业的核心能力,又拥有适应未来变化的核心能力,做到效率和适应力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薛求知、朱吉庆,基于企业家能力的企业竞争力模型研究,学习与探索[J],2007年第1期,166.169
【2]袁家新、程龙生,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特征,江苏商论[J】,2003年6月,95—96
【3】查尔斯.汉迪,个人与组织的未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4】克里斯.5可吉里斯,个性与组织[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5】瞿启平,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商场现代化[J],2007年9月,27.28
【6】任胜钢,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生专业的特殊性与思考,经济师[J],2005年第3期,89—9O
【7】GCDF中国培训中 tl,,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资格培训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MI,2006年12月
【略谈就业竞争力视角的工商管理类本科生教学体系重构研究】相关文章:
略谈药学实验教学研究07-26
论文谈谈电视大众文化研究视角的转换06-05
文化视角下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通用8篇)07-26
惯性独特视角05-02
浅谈地方合并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05-29
提高上海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研究08-23
西部生态补偿制度缺失及重构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