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多种用法与观念转向

时间:2024-09-13 00:38:18 研究生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学”的多种用法与观念转向

  【导读】我们且不说古今中外究竟有多少种关于文学的界定,就以当下来说,人们各自从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方面来理解文学,因而所描绘出来的文学也是千人千面、不一而足,且相互之间根本无法通约。彼得·威德森说:“在20世纪后期作为一个概念和一个名词的‘文学’,变得大成问题了。要么是通过意识形态把它视为高档文化的‘规范’;要么相反,通过激进批评理论的去神秘化和解构,把它变成不适用的,至少是没有扭曲的辩护。”

  事实上,不仅是在20世纪后期,文学观念也遇到这样的危机。我们回顾文学理论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在任何时代,如果不能在他的设定存在一个文学类,如果事先没有设置由古希腊神话的延续了几千年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想法第一创作是一种文学实践,创造者是一位作家,写出来的文学,因此很难在柏拉图和普鲁塔克的散文的哲学对话不同来区分,也很难认定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大卫·休谟的《人性论》是属于不同的类别。

  这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是一个先验集有一个精神生产的类被叫做文学,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并不认为从古代神话水果的开始到现在,千百年来与文学实践文献,根据的经典极限任何不能得出文学的定义。一旦这种信念被打破,先验前提下集一直备受质疑,什么是文学就成了问题,因此,我们探讨各种关于文学,尤其是设定一个明确的界限对文学的学术实践,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古老的信仰防守,这是发生了什么事20世纪后期。

  不过,对什么是文学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因为第一,当我们把文学研究作为一门科学,当我们承认文学理论的存在,我们必须确定其研究对象是什么。换句话说,存在的文学理论,必然有一个被称为文学的存在作为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有专家数以万计的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他们的工作生活,真实而具体,这是不容置疑的。其次,由于开头提到的,确实存在着一个名为文学范畴,它一般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体裁,在道德教育,审美的愉悦,心灵的净化和人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一般来说,它也被用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精神生产类,可以是一个人的文化容易辨别。由此可见,问题是不是对象本身,但这个想法,这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文献,至于什么不是文学,即如何定义和界定什么样的边界作为文学的文学。因此,我们需要回归到“文学”的概念在不同的使用研究。

  一、大写的文学和小写的文学。

  我们是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文学”这个概念的,比如我们说的“我是学文学的”,或者我们说的文学研究,以及文学是无用之大用,或者说“他非常喜欢文学”等等,这里所说的文学都是大写的文学。大写的文学是没有具体所指的作为一个类别存在的抽象的概念,它泛指一切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包括全部中外文学史。而我们也说我正在写一首诗或一篇小说,这是文学创作;或者我正在读有关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关于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或者歌德是个伟大的作家,因为他写出了不朽的文学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等等,这个时候我们所说的文学就是小写的文学,即有具体所指的、被限定了范围的文学,甚至是指某一部具体的作品。

  过去我们一直在大写的意义上使用文学这个概念,人们所谈论的作为模仿的、再现的、表现的、游戏的文学,都是在描述这个作为类的文学存在,这个类的存在包括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活动、作家作品。既然把西方从古希腊神话开始直到当下的诸种文学思潮、文学实践,中国从《诗经》、《楚辞》以来直到现在的诗人、作家创作的作品都称之为文学,那么在这些文学中就必定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本质,因此文学理论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揭示出这个本质。这个本质被理解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就像是灰姑娘的水晶鞋,只要能穿进去的就是灰姑娘,凡是符合这个本质的,就是文学,而若与这个本质不合的就不是文学。于是从古以来,就有了关于文学的种种描述,被认为是揭示了文学的本质,如虚构、想象、形象思维等等。

  这种大写的文学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主体性理论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尤其是以现代主体性理论对作为主体的活动的分类为依据的。关于主体精神活动的类别划分,早在古希腊思想家那里就已经开始了,比如亚里士多德分别撰写了《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诗学》等书,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知识的类别也是与主体精神活动类别相适应的。到了现代,笛卡尔奠定了主客二分、心物二元的主体性理论,为主体活动分类提供了前提。康德则把人的精神活动分成了知、情、意三种,并提出研究这三种活动的三个学科:认识论、美学、伦理学,他的三大批判就是分别阐述这三个学科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也指出,人类有四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即科学的把握世界方式、宗教的把握世界的方式、艺术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不过马克思对主体的实践活动的理解,不仅指人类的精神实践,也包括人类的物质实践。

  有了这样一个理论,文学作为一种实践类属性的主题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文学是一种不存在质疑的事实的合法性,所以从古代到现在,丰富的文学活动,而这些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会自然而然视为文学的。也就是说,有文学的认定这一类的,也有丰富的作品作为文学预设,那么我们就可以研究它为什么文学。所以,做事的文学理论是很简单明了,就是划分,使文学与非文学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关于围绕三个文学研究区分扩张:自然和人类精神世界之间的区别,文学就属于后者,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区别,文学就属于后者,语言艺术和其他艺术之间的区别,文学属于前者。这三个边界,文学的本质属性已被认证。

  小写的文学概念则是对那些非常具体的、有着自己明确所指的、不可替代的文学形式和作家作品的称谓。比如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比如莫言或余华的作品,或者是茅盾的《子夜》、老舍的《四世同堂》等等。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还是作为某个作家的作品,这些文学都产生于某个特定的时代、属于某个特殊的地域、民族,甚至阶层,有着某种特定的题材和文学样式,由某个特定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一部部特定的作品。

  小写文学不等同于资本,以前的文献中,总有一个历史的,具体的。首先,尽管我们也把它叫做文学,却是因为基本属性和文学的特征表现可以称之为文学,用通俗的概念,说的是文学。其次,文学是历史的,具体的,是不是超出了特定的背景下,导致如年龄,国籍,地区的特定因素,人格心理学抽象的表达,但不是适用无处不在,未来真的是抽象的真理或东西。

  比如艾略特的《荒原》,如果不存在,当精神危机在西方社会承认现实,这将是一个疯子的呓语,如果留在传统的西方文学的把握,从艾略特自己的文学观和什么他认为约翰·邓恩的,我们不能理解这种碎片化的艺术手法,而不是仰望它当作什么出名的作品。再次,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不按照这种解释和理解资本文学从人的主体精神活动的开始分类,分析和评价,从再现或表现,人化自然或抽象的游戏宏大叙事,它不具有说服力没有意义,我们只能继续从工作本身,从文本语言结构,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和符号,以及对特定关系的文本和背景之间探讨文学。

【“文学”的多种用法与观念转向】相关文章:

空间转向文学研究的论文07-30

试论《世说新语》中的文学观念及文学活动07-25

西方文学观念中作家的主体地位10-17

电子媒介与当代文学的审美转向探析论文09-27

斯特恩的文学观念及其在创作上的体现07-17

空间转向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07-22

中国当代文学性观念的内涵探析06-07

现代文学观念下的中文教育反思04-17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礼法观念冲突探析10-25

中国当代文学性观念的内涵探析论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