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论文

时间:2024-08-07 15:06:40 研究生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论文

  摘要

  本文梳理了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分歧,同时存在者发展和传承的关系。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加快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批判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核和科学成分,以及引进卓有成效的经济学说。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马克思

  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经济濒临崩溃边缘成长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进入新阶段,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需要完善的经济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正确理解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经济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对当时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发表见解常常与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并没有形成某种系统的经济思想。经济学的发展必然随着人类研究经济活动的历史变迁不断演变,如果不了解经济学的来龙去脉,要想真正理解和讨论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这两大理论体系的关系、分析两大理论体系的矛盾,至少是不全面的和不深刻的。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经济学经历了(经济学一政治经济学一经济学集合)的发展演变历程。

  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的经济论的问世标志着世界上最早的经济学诞生,然而由于奴隶社会之后是漫长的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依然是自然经济,这种历史条件决定了从色诺芬的经济学到12世纪初大约2000多年的漫长时期经济学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它的演变发展十分缓慢。

  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是经济学分化的时期,15世纪初,自然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过渡,经过16世纪发展到17世纪,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西欧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容愈来愈复杂、丰富,专业化程度愈来愈细密;同时,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联系,也愈来愈紧密。适应这种情况,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也愈来愈扩展。为了适应这种要求,一方面,从经济学中分化出带有高度概括性的理论经济学。另一方面,从经济学中不断分化出带有应用性或专业性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以及经济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之间彼此联结的边缘学科。

  在经济学分化的这一时期,由于首先从经济学中分化出的是政治经济学,而其他的经济学在很长时期内尚未产生,因而经济学主要是政治经济学。自从18世纪产生农业经济学以后,特别是19世纪中期经济学分化加快,因而经济学成为集合概念。而政治经济学则是其中的理论经济学,不但作为理论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分化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经济学的两个子系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而且产生了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会计学等应用经济学科。

  从19世纪末2o世纪初期以来,经济学演变到第三个时期,我们称为现代经济学时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同一门理论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家用“经济学”名称取代“政治经济学”名称,将二者混为~谈。另~方面,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形成了很多经济学分支学科。所以,中国很多人所谓的“政治经济学”实际上仅仅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很多人所谓的“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事实上,二者都是政治经济学的存在形式,都是经济学这个系统中理论经济学的存在形式。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作为重点,并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来推理、预测未来社会的生产状态及其发展趋势。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本质上是西方国家统治阶级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用科学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性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我们才能真正的吸收两者有效的经济范畴和相适宜的政策措施,从而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及其运行规律。创立具有社会主义特点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都有反映各自特性的特殊规律,电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运行共性的一般规律。首先,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样也是处在不断演进和不断发展中,经济学体系的演进其实质上也是一个综合复杂,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次,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是在研究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是它们具有共性的客观前提。再次,西方经济学的实质是一套研究规范,多数经济理论由于在研究规范上的基础相同,使得不同经济学家的各种理论被兼收并蓄地容纳进西方经济学框架里,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最后,马克思提出的很多理论思路对现代西方经济学都是存在一些交集的。比如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核心的部分?一一劳动价值论为例,西方经济学的市场均衡价格理论并非与此完全矛盾。而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有关福利经济学,都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只要弄清了它们的实质,就可以更全面地更明显地看出两大理论体系存在的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差异性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第一版序言中明确地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涉及到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同属于经济关系,也就是生产关系。因此,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所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其中的一个部分。

  从研究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上的,更具有科学性。而西方经济学从大体上来说,是以科学哲学中的证伪主义和形而上学为哲学基础。西方经济学偏重于对经济现象的表层描述和分析,计量和实证分析,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偏重于对经济关系本质的把握,定性,规范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的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用历史哲学的开阔眼界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产生、发展、灭亡的运动规律的。而西方经济学采用的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是针对市场经济运行与市场调控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大量运用数学模型,对复杂的经济规律、各种微观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现象进行量化分析与描述。从总体上说西方经济学着重研究的是微观和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特别是注重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它建立的各种经济范畴都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

  从研究目的上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制度,那就不可能不涉及阶级利益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索商品经济与市场的具体运行机制、运行规律、资源配置、分配制度、宏观与微观的市场调控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具有对立的阶级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索罗说:“社会科学家和其他人一样,也具有阶级利益、意识形态的倾向以及一切种类的价值判断。但是,所有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材料力学或化学分子结构的研究不同,都与上述的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有关。不论社会科学家的意愿如何,不论他是否觉察到这一切。甚至他力图避免它们,他对研究主题的选择,他提出的问题,他没有提出的问题,他的分析框架,他使用的语言,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这一看法说明了,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不同,是有阶级性的,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于同一经济问题往往做出不相同的解释,提出不相同的政策主张,得出不相同的结论,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它直接涉及不同社会群体、层次、国家和阶级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公开承认经济学的阶级性,并且自觉地站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研究经济理论。有些西方经济学家不讳言自己的阶级立场,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曾公开地说:“如果当真要追求阶级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属于我自己那个阶级的利益。??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革命的科学,它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阐明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发现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与此不同,西方经济学是在服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当代西方经济学更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经济危机的经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不断为矛盾重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开“药方”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学,它极力否认资本主义剥削,力图掩盖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否认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

  西方经济学的阶级局限性造成了历史观的局限性。这种历史观的局限性使西方经济学家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自然的、永恒的生产方式,是惟一可能的生产方式。因此,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没有原始公社的生产方式,没有奴隶占有制的生产方式,没有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更没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人类历史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原始人使用的石块和木棒就是资本。而且,人类的历史将永远是资本主义。与此不同,站在元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立场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彻底摆脱了西方经济学的阶级局限性所造成的历史观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考察了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生产方式——原始公社生产方式、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和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比西方经济学视野更加开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两个对立的经济理论体系,两个异质的机体只有通过认真的艰苦的研究,同时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实际和需要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用的理论体系,将那些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介绍进来,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

  三、理性地对待这两种理论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理性的、科学的分析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目的是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判断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的建立是否科学和适用的标准不在于是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主要方法,而在于这一经济体系能否解释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否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科学持续发展,这才是符合马克思主的。根据上述分析,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批判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核和科学成分,以及引进卓有成效的经济学说来分析解决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

  正确把握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合理因素西方经济学是关于市场经济如何运作的理论体系,而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实行的一种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有利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反之,亦然。社会化大生产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传统、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相结合,便形成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传统、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相结合,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理论也已存在、发展了几百年,其间产生过许多有用的系统观点和论述。例如,用于抽象地分析市场交换对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全社会最优福利的作用,论证实行市场经济合理性的般均衡论和帕雷托最优社会福利论;用于论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表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可以起到作用的有效需求理论;用于分析价格的形成和作用,为研究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提供一种理论框架的边际效用论和供求论;成本收益分析指出了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在研究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中广泛运用的新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更多经济学中的分析工具像选样理论、边际分析、吉尼系数、常态曲线、时间序列和相关系数等,不必一概排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并没有过时,但它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确立,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并成为今天的现实。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并没有过时,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根基就会被动摇。但是我们又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定的人文环境等等,这些导致中国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中国的特点,这也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市场经济研究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使市场经济理论中国化,通过实践与理论的长期探索,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体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得到新的丰富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之间自然会有一些范畴、规律相通,可以相互借鉴和吸收摒弃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一概肯定、照抄照搬的倾向,以辩证的态度研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核并不是在纯粹的形式上存在着,而是往往与意识形态的东西、辩护性的东西共生,并且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它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分析,才能分清哪些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和辩护性的东西,哪些是有科学价值和有用的东西。对于西方经济学在进行必要的揭露和批判的同时要考虑借鉴和吸收。既然西方经济学有科学价值和有用的东西与庸俗的、辩护性的东西共生,并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我们就不能像器官移植那样把西方经济学的这个或那个部分直接移植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来,只有通过认真的艰苦的研究,仔细地把西方经济学中可资借鉴的东西与错误的东西严格区分开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借鉴西方经济学,吸收其中对我国经济发展可借鉴的合理因素,用以分析我国的现实经济问题和构造我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论文】相关文章:

论经济学专业教学中经济学精神培育论文11-25

论西方平等观念的普及06-14

论当代西方戏剧中的“在场”03-01

经济学论文06-09

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分析03-19

论饭店英语对西方文化的诠释03-20

论西方绘画观嬗变的科技动因03-20

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比较的探讨02-27

经济学的哲学传统论略03-07

论关联理论在西方影视翻译中的运用03-18

在线咨询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论文

  摘要

  本文梳理了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分歧,同时存在者发展和传承的关系。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加快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批判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核和科学成分,以及引进卓有成效的经济学说。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马克思

  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经济濒临崩溃边缘成长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进入新阶段,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需要完善的经济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正确理解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经济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对当时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发表见解常常与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并没有形成某种系统的经济思想。经济学的发展必然随着人类研究经济活动的历史变迁不断演变,如果不了解经济学的来龙去脉,要想真正理解和讨论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这两大理论体系的关系、分析两大理论体系的矛盾,至少是不全面的和不深刻的。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经济学经历了(经济学一政治经济学一经济学集合)的发展演变历程。

  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的经济论的问世标志着世界上最早的经济学诞生,然而由于奴隶社会之后是漫长的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依然是自然经济,这种历史条件决定了从色诺芬的经济学到12世纪初大约2000多年的漫长时期经济学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它的演变发展十分缓慢。

  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是经济学分化的时期,15世纪初,自然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过渡,经过16世纪发展到17世纪,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西欧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容愈来愈复杂、丰富,专业化程度愈来愈细密;同时,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联系,也愈来愈紧密。适应这种情况,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也愈来愈扩展。为了适应这种要求,一方面,从经济学中分化出带有高度概括性的理论经济学。另一方面,从经济学中不断分化出带有应用性或专业性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以及经济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之间彼此联结的边缘学科。

  在经济学分化的这一时期,由于首先从经济学中分化出的是政治经济学,而其他的经济学在很长时期内尚未产生,因而经济学主要是政治经济学。自从18世纪产生农业经济学以后,特别是19世纪中期经济学分化加快,因而经济学成为集合概念。而政治经济学则是其中的理论经济学,不但作为理论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分化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经济学的两个子系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而且产生了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会计学等应用经济学科。

  从19世纪末2o世纪初期以来,经济学演变到第三个时期,我们称为现代经济学时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同一门理论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家用“经济学”名称取代“政治经济学”名称,将二者混为~谈。另~方面,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形成了很多经济学分支学科。所以,中国很多人所谓的“政治经济学”实际上仅仅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很多人所谓的“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事实上,二者都是政治经济学的存在形式,都是经济学这个系统中理论经济学的存在形式。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作为重点,并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来推理、预测未来社会的生产状态及其发展趋势。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本质上是西方国家统治阶级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用科学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性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我们才能真正的吸收两者有效的经济范畴和相适宜的政策措施,从而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及其运行规律。创立具有社会主义特点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都有反映各自特性的特殊规律,电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运行共性的一般规律。首先,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样也是处在不断演进和不断发展中,经济学体系的演进其实质上也是一个综合复杂,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次,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是在研究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是它们具有共性的客观前提。再次,西方经济学的实质是一套研究规范,多数经济理论由于在研究规范上的基础相同,使得不同经济学家的各种理论被兼收并蓄地容纳进西方经济学框架里,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最后,马克思提出的很多理论思路对现代西方经济学都是存在一些交集的。比如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核心的部分?一一劳动价值论为例,西方经济学的市场均衡价格理论并非与此完全矛盾。而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有关福利经济学,都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只要弄清了它们的实质,就可以更全面地更明显地看出两大理论体系存在的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差异性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第一版序言中明确地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涉及到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同属于经济关系,也就是生产关系。因此,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所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其中的一个部分。

  从研究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上的,更具有科学性。而西方经济学从大体上来说,是以科学哲学中的证伪主义和形而上学为哲学基础。西方经济学偏重于对经济现象的表层描述和分析,计量和实证分析,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偏重于对经济关系本质的把握,定性,规范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的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用历史哲学的开阔眼界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产生、发展、灭亡的运动规律的。而西方经济学采用的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是针对市场经济运行与市场调控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大量运用数学模型,对复杂的经济规律、各种微观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现象进行量化分析与描述。从总体上说西方经济学着重研究的是微观和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特别是注重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它建立的各种经济范畴都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

  从研究目的上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制度,那就不可能不涉及阶级利益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索商品经济与市场的具体运行机制、运行规律、资源配置、分配制度、宏观与微观的市场调控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具有对立的阶级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索罗说:“社会科学家和其他人一样,也具有阶级利益、意识形态的倾向以及一切种类的价值判断。但是,所有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材料力学或化学分子结构的研究不同,都与上述的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有关。不论社会科学家的意愿如何,不论他是否觉察到这一切。甚至他力图避免它们,他对研究主题的选择,他提出的问题,他没有提出的问题,他的分析框架,他使用的语言,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这一看法说明了,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不同,是有阶级性的,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于同一经济问题往往做出不相同的解释,提出不相同的政策主张,得出不相同的结论,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它直接涉及不同社会群体、层次、国家和阶级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公开承认经济学的阶级性,并且自觉地站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研究经济理论。有些西方经济学家不讳言自己的阶级立场,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曾公开地说:“如果当真要追求阶级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属于我自己那个阶级的利益。??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革命的科学,它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阐明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发现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与此不同,西方经济学是在服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当代西方经济学更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经济危机的经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不断为矛盾重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开“药方”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学,它极力否认资本主义剥削,力图掩盖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否认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

  西方经济学的阶级局限性造成了历史观的局限性。这种历史观的局限性使西方经济学家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自然的、永恒的生产方式,是惟一可能的生产方式。因此,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没有原始公社的生产方式,没有奴隶占有制的生产方式,没有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更没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人类历史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原始人使用的石块和木棒就是资本。而且,人类的历史将永远是资本主义。与此不同,站在元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立场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彻底摆脱了西方经济学的阶级局限性所造成的历史观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考察了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生产方式——原始公社生产方式、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和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比西方经济学视野更加开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两个对立的经济理论体系,两个异质的机体只有通过认真的艰苦的研究,同时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实际和需要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用的理论体系,将那些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介绍进来,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

  三、理性地对待这两种理论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理性的、科学的分析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目的是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判断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的建立是否科学和适用的标准不在于是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主要方法,而在于这一经济体系能否解释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否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科学持续发展,这才是符合马克思主的。根据上述分析,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批判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核和科学成分,以及引进卓有成效的经济学说来分析解决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

  正确把握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合理因素西方经济学是关于市场经济如何运作的理论体系,而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实行的一种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有利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反之,亦然。社会化大生产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传统、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相结合,便形成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传统、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相结合,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理论也已存在、发展了几百年,其间产生过许多有用的系统观点和论述。例如,用于抽象地分析市场交换对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全社会最优福利的作用,论证实行市场经济合理性的般均衡论和帕雷托最优社会福利论;用于论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表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可以起到作用的有效需求理论;用于分析价格的形成和作用,为研究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提供一种理论框架的边际效用论和供求论;成本收益分析指出了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在研究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中广泛运用的新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更多经济学中的分析工具像选样理论、边际分析、吉尼系数、常态曲线、时间序列和相关系数等,不必一概排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并没有过时,但它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确立,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并成为今天的现实。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并没有过时,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根基就会被动摇。但是我们又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定的人文环境等等,这些导致中国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中国的特点,这也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市场经济研究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使市场经济理论中国化,通过实践与理论的长期探索,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体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得到新的丰富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之间自然会有一些范畴、规律相通,可以相互借鉴和吸收摒弃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一概肯定、照抄照搬的倾向,以辩证的态度研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核并不是在纯粹的形式上存在着,而是往往与意识形态的东西、辩护性的东西共生,并且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它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分析,才能分清哪些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和辩护性的东西,哪些是有科学价值和有用的东西。对于西方经济学在进行必要的揭露和批判的同时要考虑借鉴和吸收。既然西方经济学有科学价值和有用的东西与庸俗的、辩护性的东西共生,并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我们就不能像器官移植那样把西方经济学的这个或那个部分直接移植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来,只有通过认真的艰苦的研究,仔细地把西方经济学中可资借鉴的东西与错误的东西严格区分开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借鉴西方经济学,吸收其中对我国经济发展可借鉴的合理因素,用以分析我国的现实经济问题和构造我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