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构建ERP课程体系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开始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伴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进入ERP初级阶段。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信息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使企业能够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1]ERP由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比较成熟。我国9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ERP,2003年起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相继推出了ERP软件,ERP系统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应用。据今年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中国通用ERP软件市场规模为31.36亿元人民币,与2007年上半年相比增长18.3%。[2]ERP在我国的应用呈稳步上升趋势。
ERP的普及和应用带来对ERP专业人才的渴求,但目前ERP软件公司和高校培养出的ERP人才只能满足全社会30%左右的需求。将ERP课程列入高等院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时为社会输出更多更好的ERP专业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从目前各高校ERP课程的设计和开展看,还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ERP基本理论的必要讲授
受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ERP课程目前还没有被高校明确列入到教学计划中,很多高校仅仅将ERP课程作为实验课或自修课来开设,必要的ERP基本理论的讲授得不到重视。开设了ERP课程的高校比较普遍做法是:学校建成ERP实验室并安装ERP软件,安排实验指导教师或由软件公司派人进行实验指导。有的学校甚至缺乏实验教师,由学生自己摸索和实验。由于忽略必要的ERP原理的讲授,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普遍缺乏基本的了解和理解,这对ERP的推广应用极为不利。
2.实验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1)从实验人员的角度看,忽略了实验角色的设置。
ERP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齐全、模块细化的管理软件,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首先应明确自己是以一个企业员工的角色进入系统,角色定位不同,其在系统中的操作权限、操作重点等都有所不同。如销售人员、采购人员或会计等角色,其实验内容差别很大。很多高校忽略了学生实验角色的设置,没有为学生设置各自的角色,学生们常常只是各自为政,将所有的实验项目完成,这样畅通无阻地完成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模拟,很难对ERP系统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充其量只是肤浅地完成了实验项目而已。
(2)从实验项目的设置看,忽略了不同专业进行实验的区别和联系。
不同专业的学生其专业知识不同,实验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如会计专业侧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模块的处理,工商管理专业侧重供应链中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模块的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侧重人力资源、企业绩效等模块的处理等等。不同专业表现在ERP实验上,一方面实验应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实验人员需做好本模块的信息处理,即各模块是相对独立的,另一方面应注重各模块之间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及时传递,即各模块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但目前高校和软件公司普遍按模块设置ERP模拟实验项目,如金蝶软件公司为高校提供的实验项目分《K/3财务系统练习》、《K/3工业供应链练习》,这样设置的实验只能体现ERP系统各模块的独立性而忽略了其关联性。各专业独立完成一套实验的互不干涉的做法导致ERP系统的各个模块被人为割裂开,造成学生对ERP流程、ERP系统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解,实验停留在肤浅的数据输入与输出上,效果不理想。
3.学生缺乏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难以对ERP系统形成感性认识。
ERP是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单纯在实验室的模拟操作无论仿真效果如何都与实际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深入到相关的企业中去,进行必要的.学习和实践,是保证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鲜有机会深入到企业实践,以至于对ERP缺乏更深刻的感性认识。
总之,ERP课程在我国还是个全新的领域,其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的设置都有待进一步完善。构建适应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科学合理的ERP课程体系,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跨专业构建ERP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ERP课程是一门涵盖了管理学、信息学、物流与电子商务学等内容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具有内容覆盖面广、实验性强等特点。总结几年来我校ERP教学和教研情况,提出跨专业构建ERP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1.以必要的ERP原理讲授和讨论为基础
学生们通常简单地将ERP理解为一个软件,实际上ERP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需要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和管理系统三个层次来理解。首先,ERP是美国著名IT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其次,ERP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网络通信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核心的软件产品;再次,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以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3]
在进行ERP原理讲授的同时,还应开展适当的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ERP理论知识的交流和探讨。不同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不同,对ERP理解的角度和出发点有所不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讨论使学生对ERP的理解更加全面、系统,能够为ERP实验实践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ERP原理的讲授和讨论是构建ERP课程体系的基础。
2.以跨专业组建实验团队,开展ERP综合实验为重点。
跨专业组建实验团队,开展ERP综合实验是构建ERP课程体系的重点,具体做法包括:
(1)成立ERP课程教研组,共同设置ERP实验项目。
ERP实验的前提是设置科学合理的ERP综合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应贴近企业ERP运营的实际,包含企业运作的主要过程,能满足工商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实验需求。模拟实验应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主线,设计各专项子系统的操作,应规范系统基础数据的设置,强调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关系。
(2)打破专业界限,组建由工商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学生组成的ERP实验团队。
首先,由学生自由选择或教师安排,形成一些由工商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同学组成的实验团队,每个团队大约6~10人。实验团队的设想来源于企业核心团队的理念。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变化的时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组织中的许多关键任务需要由临时的或跨部门的团队来承担,这就是核心团队。核心团队是学习型、创新型组织,在核心团队体系启动之初,许多成员会习惯单独工作,但事实上,团队工作的最佳环境是团队所有成员都集中在一起,及时进行交流,这既增强了团队精神,也加强了团队沟通。[4]跨专业组建实验团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沟通、协调、合作和创新能力。
其次,根据ERP软件涉及的模块和实验内容为团队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如总经理、财务总监、出纳、采购经理、销售经理、人力资源主管等,同时为每个角色赋予相应的权限,让学生们找到“职业角色”的感觉。实验团队各成员应明确各自职责权限,做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套ERP模拟实验。为了加强实验效果,鼓励团队成员进行轮岗轮职操作。
再次,统筹规划ERP实验的时间。由于模拟团队涉及多个专业,参与实验的人数多,而ERP软件客户端有限,所有团队成员集中进行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分散实验容易规划安排,却不能保证信息尤其是一些基础信息的及时沟通和传递,不能保证实验效果,团队精神得不到体现。因此,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克服困难,统筹规划ERP实验的时间,如利用下午、晚上或周末各专业没安排专业课程的时间统一进行实验。团队负责人还应安排时间集体讨论,共同探讨和交流实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等。
3.以参与真实企业实践为指导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拷问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的新命题。根据DCMS知识学院对其企业客户所做的一份调查表明:85%以上的企业会把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首要考量因素,50%以上的企业因为这方面的考虑表示不愿意接收大学应届毕业生。在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的企业当中,95%以上的企业希望毕业生对于ERP等管理软件有一定了解和操作经验。[5]
参与企业实践是构建ERP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环节。实践证明,课堂上的理论讲授与实验室的模拟实验效果,还有赖于在到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检验。这方面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与ERP软件生产厂家、代理商、IT公司或成功实施ERP系统的企业合作共同建成ERP校外实习基地。在学生较好地完成综合实验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专业参照实验团队的分工把他们安排到校外实习基地,在真实的ERP环境中进行实践。ERP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既解决了学生实践的问题,也为企业选拔合适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机会,是一项双赢的举措,值得推广。
三、跨专业构建ERP课程体系的重点
1.夯实ERP管理理论基础
ERP是个复杂的多含义的概念,如何正确理解ERP是学习ERP课程的基础。ERP课程的知识涉及到企业管理相关的各个环节,其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如果不能正确地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和管理系统等几个层面全面理解ERP的涵义,仅仅针对ERP的一些模块进行实验操作,是低层次的学习,不能达到ERP课程的教学目的。
2.突出体现跨专业和学习团队的特色
传统的学习方式大多是按专业的个别的学习,而ERP课程的实验环节是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合构成学习团队。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在团队中担任相应角色,形成以学习团队为核心的共同学习和实验的新模式。团队成员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整套实验。跨专业和学习团队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既精通本专业、又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良好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符合目前高校培养通才加专才的办学宗旨,充分体现经济管理学院的优势与特色。
3.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
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在系统地学习ERP理论知识和模拟ERP系统操作的基础上,得到前往企业实践的机会,熟悉真实的企业环境下ERP系统流程,体验ERP管理思想的真谛,从而有效弥补企业实务这一内容的缺失,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四、结 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砝码,而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面对社会的迫切需求,构建工商管理、会计、电子商务等专业ERP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熟悉ERP流程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对于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跨专业构建ERP课程体系的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