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4-05-14 09:20:24 研究生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关注,面对着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过高期望和对学业加重、人际关系交往、升学就业的问题以及青春期的烦恼等问题的困扰,影响着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尤其是部分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和关键任务,在普通高校开展正规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学习心理问题职业教育阶段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学习是职业学校学生的第一要务和主要活动。但是,他们在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

  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学习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2)学习方法不得当。部分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

  (3)学习焦虑现象普遍。许多学生在学习上自我认知水平低,对学习缺乏自信,对有些学科和课程的学习及考试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逃学行为。

  (二)情感心理问题目前在校的高职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22岁。随着生理的性成熟,心理上也发生了急剧变化。情绪敏感、不稳定、不协调,存在着生理的迅速发育与心理上不成熟的矛盾。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遇事易兴奋、激动或愤怒、悲观。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成绩不佳的原因是在中学中早恋引起的。产生这些情感心理问题的学生,一方面也明白早恋对其学习的不良影响,但是又难以抗拒人的自然本性,因此,有时会有一种罪恶感,这种感觉如走入极端,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后果。高职生业余上网的时间要多些,而由于现今网络管理问题的偏差,网络中到处充斥着有关“性”的问题。高职生渴望获得有关心理卫生特别是性心理卫生知识,但由于受年龄限制,他们往往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还有不少同学,远离故乡,倍感孤单,高中阶段由于高考压力,忽略了对异性的交往,进入高校后就可能出现一种情感的进发。

  (三)人际交往与自我认识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两个极端:其一是内敛而自我封闭;其二是外倾而精于事故。有自卑感的人在交往中的表现往往缺乏自信,认为交往能力不强,从而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进人高职院校学习,与一些学生的理想相去甚远,他们在内心中认为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程度不高,高职院校绝大部分为专科层次,就业与升学深造的空间都有较多局限,这更加深了他们的失落感。此外,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成绩不理想,因而时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加之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其期望值又相对较低,自然导致他们一种自卑心理。另外家境贫困、外貌特征等因素也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感。

  (四)择业、就业的心理问题对高职生的各种调查显示,他们的最大压力突出地表现在对未来的就业问题上,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称心的工作信心不足,尤其是毕业前夕,许多学生并没有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许多高职学生对目前的市场调节、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尚未适应,加之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使得本无优势而言的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上困难重重,倍感个人前途渺茫,信心丧失,甚至有些害怕走向工作岗位。当前高职生择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择业中角色错位,期望值较高,但缺乏竞争能力;择业价值观模糊,自我价值实现愿望较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择业心态失衡,就业中急躁盲动,缺乏主见。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归因分析

  (一)“求医”心理由于升学、考试、就业、人际交往等各种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存在或多或少的紧张与焦虑感。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医治,这种紧张、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会造成失眠、多梦、心悸,严重的会造成神经衰弱,性格孤僻,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交流,此种情形肯定不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很多的大学生知道自己面临这样的问题或困境,所以急需通过帮助加以解决,而心理健康教育课无疑是他们摆脱难题、寻求解脱的一种方式,因此许多学生抱着此种目的与希望选修心理健康课程。

  (二)探究与好奇心理对心理学本身感兴趣,对心理学到底涉及哪些相关内容抱着听听看的想法,想通过此探究人的心理;加深对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认知程度,有的学生甚至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程加深对心理学的认识。更有学生跃跃欲试,努力考取心理学的研究生,达到进一步深入研究心理学的目的。

  (三)实用心理8O年代中后期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这种局面造成了许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人沟通,不善交流。这些性格特征在大学之前紧张的应试学习所隐盖,到了大学阶段,学习已不是主要任务,而相反在初中、高中被忽视的东西反而成了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这也是大学生选修心理课程的原因之一。

  (四)应景心理在对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的过程中,有许多学生认为其他课没有什么意思,但是不上课也是无聊,而且无处可去,所以随便选修一门课程打发一下无聊的时光,顺便修几个学分,这也是一部分学生的心理。

  三、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研究与对策

  (一)采用案例教学,带动学生积极性心理选修课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本来选修课对很多学生来讲只是抱着试试听的想法与态度来参与的,如果只是单纯、刻板的谈理论的东西,除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之外,更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

  在教学方法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切忌为了达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而“满堂灌”和“一言堂”。在对湖北经济学院学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2%的学生喜欢案例教学,25%的学生喜欢各种专题讨论,15%的学生喜欢行为训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采用讲授、测试、录像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演讲、辩论、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得到学生高度评价。中国矿业大学在实践中总结出“1+5”教学法,即“课堂讲授+新概念作业+心理影片+心理测试+网上辅导+学年论文”教学法,也获得学生的高度评价,课程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因此,在心理选修课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选择与大学生相关的案例分析,最好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其中,参加案例模拟,既能达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又能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更多关注特困生的心理压力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有10%的学生是经济特困生。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学校不可忽视的心理弱势群体,他们在学校中既面临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竞争等心理压力,又要承受经济贫困的生活压力。这些使他们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包括抑郁、焦虑、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以及精神性疾病等,有的甚至出现人格障碍。由于贫困大学生复杂而又特殊的心理特征,他们通常会将这些问题深藏在心里而不愿让更多人所了解。这些隐性的心理问题使他们通常无法进行自我调适,因而危害性更大。因此必须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对待贫困的正确认识和健康心态,培养其健康人格;鼓励他们通过勤工助学等各种途径自立自强,并顺利度过“心理贫困期”。此外,家庭问题常常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内在而隐性的因素,也是我们最难以把握的因素。我们应该更主动地对单亲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的学生给予关注,并在其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关心,以培养其乐观心理。

  (三)行为训练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应以行为训练为核心,使学生有效地实现从知到行的转换。行为训练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定的程序,学习并强化适应的行为、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如对学生存在着自卑、胆怯、自信心严重不足等问题,在教学中除了教学生一些增强自信的方法外,主要对他们进行自信训练。因为不自信的学生常常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往往是优点都变成了缺点,而且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敢说不、不敢拒绝、不敢坚持自己的立场,生怕拒绝或坚持立场会得罪别人,结果使自己常常陷入烦恼、焦虑、矛盾之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可以采用下列训练方法:

  (1)在课堂上给每个学生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大声向同学介绍自己,尽量介绍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不能少于15—20条优点。

  (2)创设一些假设的情境或学生自己遇到过的情境。训练时把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不自信的学习向对方清楚地说出不,让学生学会作肯定的拒绝。

  (3)训练学生学会作肯定的请求。学生以两人或多人为一组,根据学生自己提供的情境或指导者提供的情境,相互对应练习。

  (4)训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时可以伴以体态动作。

  (四)教会学生进行情绪调节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主要有:

  (1)善于自我开导、排解,要经常对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

  (2)培养乐观精神。

  (3)宣泄法。宣泄法就是把压抑在心中的愤怒和不快倾吐出来而不是锁在心中的方法,否则会有害身心健康。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探究论文09-26

高职院校英语教改思考07-15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思考08-17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思考08-18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的思考与建议10-15

茶文化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7-10

浅谈高职院校舞蹈教育10-05

高职院校师德教育论文09-10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10-24

浅谈对高职院校科研业绩评价的几点思考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