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探微
摘 要: 语文教育过程始终关联着学生的心理活动,借助语文教育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育的学科优势及熏陶、浸染和化育功能,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育;心理健康;学生;策略
语文教育的内涵涉及到人生理想、生存意义和自我实现的方方面面,解决的不是“头脑”同题,而是“心灵”与“精神”同题。青少年学生不仅需要知识关怀,还需要心理关怀、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当前语文教育的使命,首先在于改造人的精神世界,以建构崭新的、开放的与知识经济格局相协调的文化精神为立足点,力求使语文教育成为追寻和建构新的文化精神的过程。语文教育过程始终关联着学生的心理活动,借助语文教育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不容忽视的青少年心理疾患,语文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功能、实施策略等略述一孔之见。
一、不容忽视的青少年心理疾患青少年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产生不安、烦恼、焦虑,形成心理冲突,若不及时妥善化解这些心理冲突,就会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失常或疾患,给社会带来损失,给家庭造成悲剧。
面对总想自杀的高中生、害怕笔尖的初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生、不愿见人的初三学生、自杀未遂的中专生、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都感到痛心疾首。
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青少年学生心理活动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对社会和家庭太强的依赖等,使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遭遇更多的挫折,更容易产生心理疾患。所以,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期,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情商占8O%,智商只占2O%,说明一个人如果只是天赋很高,而心理素质不好,就很难成才。
如果暂时的心理疾患得不到及时的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有可能影响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影响一生的生存和发展。
青少年心理健康同题已成为丞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同题。拥有健康心理,对学生的一生十分重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心理减压不容忽视,拯救青少年心灵迫在眉睫,而语文教育的学科优势及熏陶、浸染和化育功能,最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语文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功能心理健康是指个体适应环境过程中生理、心理及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面对诸多挑战,当今的语文教育不仅要顾及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还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伦理道德的养成,使学生拥有健康心理,因为语文教育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构成了当代与未来教育支撑起人的素质的四根支柱,哪一根柱都离不开语文教育这块基石。
饱含情感的语文教材充满人文精神,有利于疗治心理疾患,决定了在语文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
首先,语文教育拥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优势。第一,语文学习时间最长。语文课是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基础课,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和继续学习奠基引路,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优势。第二,生活处处皆语文。出了校门,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语文课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只要张口说话表达,只要提笔写字为文,只要在键盘上输入文字,都得用语文,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如美国教育家华特·乃-科勒涅斯克所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第三,语文是人生存发展的基础。语文担负着人们交流思想,勾通感情,传递各种信息的任务。人是通过读写听说恩来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的心灵世界,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开发自我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与历史、文化发生联系,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第四,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既是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极好材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育中能及时发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其次,语文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体现在: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确定奋斗方向;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及抗挫折能力;有利于控制情绪,正确对待自己;有利于丰富知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一个勇敢乐观、胸怀坦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大写的“人”。
三、语文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语文教育中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是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语文教材有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语文课堂有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语文教师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储备,能随时关注与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流露出的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这些不能多得的教育资源和优势都能使语文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内、课外、社会、自然相结合的方式顺利实施。
第一,利用教材,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责任心的教育,唤醒人性自觉。
语文教学过程始终关联着学生的心理活动,这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活的有意义的构成”。青春多变时期的心灵,需要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首先要具有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要让学生树立起对父母、亲友、师长乃至集体、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心。认识到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任,是忠;对父母、对长辈负责任,是孝;对幼弱者负责任,是慈;对朋友负责任,是义。
让学生明白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自己的存在而更加美好。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借助教材的感染力,调动学生自身的积累,引导他们感知课文内容,挖掘教材中的人生要旨,给学生以感化、熏陶,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这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有重要意义。
学习莫怀戚的<散步),学生由夫妇两人背着的一老一小被看作是仿佛背起了整个世界,认识到家庭成员间责任的重大;由<斑羚飞渡)认识到为延续种群而牺牲自己的壮烈;由<送东阳马生序)认识到宋潦作为一代儒学大师,之所以能“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而不觉苦,“组袍敝衣”处“绮绣宝饰”之间而“略无慕艳意”,关键是心中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的热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崇敬。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不恩进取,不图报国,不愿拼搏,怯于竞争,很难成为建国之才,自然地接受了富有责任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时不忘把使命和责任担在肩上。
第二,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意志力教育。
通过活动课、个别谈话、答疑、专题讲座等能快捷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不仅需要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他有无顽强的意志。哲学家罗素说:“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青少年学生处在个性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关口,如不重视意志力的培养,很难有所建树。拿破仑说:“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当学生遭遇挫折、失败或偶发事件时,要适时分析,积极鼓励,使学生明白,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实现伟大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世界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腿更长的路。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任何挫折、打击、不平,都不会使之意志消沉,在特殊情况下丧失了地位、金钱、名誉也能泰然处之,历九死而不悔,经磨难而无愧。
挫折和风险是考验受教育者能否达到教育的既定目标的屏障,在穿越屏障的过程中,谁的磨练多,谁的收 获就大。所以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是强化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人在精神上不打倒自己,谁也没办法使他倒下,人在心理上不紧张,谁也没办法使他紧张,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顽强的意志力就能遇到打击不低头,听到喝彩不晕头。语文教材提供了挫折教育和意志品质教育的大量素材:读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能体会“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刚强意志。如果身处逆境,读读苏轼的作品,就可提高生活的勇气。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能使人焦虑顿消,陶醉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美景中,获得心理上的调适,不因为一点挫折而陷人烦恼不能自拔。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刘禹锡的酬铄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可体会到作者面对挫折、善待打击的良好心理状态,能使学生解放心灵,去留无意,看云卷云舒。柳宗元的<江雪)抒发被贬时的复杂心情,语文教育中可引导学生把它转移到学习上,鼓励贫困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置身极为清静的环境“独钓寒江雪”般地刻苦学习,深入钻研,去钓所需的知识与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学生会因语文教育而心理更加健康,语文教育又会因学生健康的心理而更加完美。语文教育给人的是由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文化中包含的民族尊严、文化血脉、人类的良知、理想的光芒所构成的“精华”。语文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随处随时可见,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通过知识技能的习得,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健全人格势在必行。训练思维,使学生完备;发展个性,使学生优秀;陶冶情感,使学生高尚;提升精神境界,使学生圣洁。带学生度过心理敏感的脆弱期,任学生思想流淌、想象飞翔是语文教育的完美追求。
【谈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探微】相关文章:
谈卢梭教育理想中的“矛盾”04-24
谈音乐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论文04-14
谈少儿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论文04-12
谈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08-18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难点探微11-21
增进实效提高素质──谈语文高考05-24
谈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的论文05-23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07-23
论文: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04-20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