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社会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与大学生心理社会化发展相关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家庭、文化、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社会交往、社会实践及个体自身因素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影响因素 心理社会化
在当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研究者们越来越倾向于在青少年发展的研究中加入更多因素进行综合的考察,对大学生心理社会化发展的研究也是如此。大学生心理社会化是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的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展开的。
一、家庭因素
心理健康学者一直把家庭作为社会支持不可缺少的内容进行研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受到来自家庭的巨大影响,家庭是人类身心发展的摇篮。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组织形式,家庭又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课堂,是大学生心理社会化最早的基地。家庭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和素质培养方面起着奠基和强化的作用,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管理水平及家庭教育环境都影响着个体社会化的方向和性质。易法建认为,健康的家庭功能是个体社会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影响子女社会化的诸多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其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发育、人格形成、情绪完善以及整个一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尤为重要。同时他指出,强化家庭中的组织、协调和互动功能,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及家庭管理水平,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对子女社会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因素
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在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的过程中,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的民族性格容易诱发大学生心理社会化障碍,不同价值观念的文化碰撞强烈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文化断裂导致大学生心理社会化发生冲突。而校园文化从属于社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系统。多元、立体、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领域的无形资产,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校园文化应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校园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保持有一定的偏离率,是一种具有大学生特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可以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某种缓解,使大学生透过校园文化的中介逐渐地有选择地接受社会主体文化,并且,校园文化及其强劲的'吸引力和渗透性起着引领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导向作用。
三、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环境设置,影响着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的进程。在现代社会里,学校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担者。它不仅是现代社会个体通向社会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大学生个体获得和发展社会性的重要基地。学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本身就是社会化发展的产物,是为了培养人、造就人、教化人,促使人更好地、更充分地社会化才建立的。高等学校在教学方法上,“满堂灌”仍占领着讲台。目前,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对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心理调控、处事社交、生活技能等知之甚少,难以适应社会要求。可以这么说,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的进程和方向。
四、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指年龄大致相当、地位大致相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在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人格引导和定向的作用。由于同辈群体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受着相近的社会教育,因而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往往十分自然地从同伴那里获得身份的来源,在同辈群体中寻找自己的理想人格。大学生同辈群体的思想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属从众现象,一旦群体内部分成员发生越轨行为,很容易相互感染,而产生从众行为,引发集体越轨。同时,同辈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言谈举止可能与来自其他来源(如社会、家庭、学校等)的社会化要求相互冲突。比如,在西方,青少年同龄人互相鼓励着食用酒精、高速驾驶以及其他的一些鲁莽行为,而这些都是被法制和许多父母所严格限制的权力。
五、大众传媒
媒体已经影响着各个年龄段的人,但是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中,它们潜在的作用也许尤为强烈。电子通讯技术已成为一个新的集体意识的影响因素,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等正以空前的速率在人们的周围传递着。媒体的使用是个体社会化的表现,因为青少年可以从不同范围的媒体材料中选择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社会化内容。但是,当青少年使用媒体的方式与社会的价值观念相背离时,这种选择性就会产生与社会化目标的冲突。因此,媒介环境又是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力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大众传媒及时为大学生提供信息,使其了解社会、分享经验、增长知识,接受社会所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享受信息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媒体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大众传媒使大学生思想观、价值观的取向出现某种偏差,引起大学生道德认识水平、道德情感的滑坡,引发大学生心理障碍,阻碍了对社会适应力的形成。因此,大学生对外界传播信息应加以理性的思考和批判地吸收。
此外,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岗位前的主动实验和自我锻炼,有助于调整大学生的情绪,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和性格,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促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在与他人尤其是与社会的融合中能够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对环境的适应、心理的成熟度、能力的发展等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大学生只有深入实践,了解社会,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发展和完善人格。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掌握知识技能,才能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心理品质,继而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大学生心理社会化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