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错牙合畸形是牙齿、牙弓、颌骨和颅面间的关系不调,是一种发育畸形,这是一个专业的理论上的概念,简单地说,所谓的错牙合畸形就是牙齿的位置不同程度地脱离了正常位置,使得牙齿的咬牙合关系不协调时我们就称之为错牙合畸形。
摘要:目的:探究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其相关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颌骨测量指标SNA、SNB、ANB、NP-FH、NA-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牙齿测量指标U1-SN、U1-NA、U1-NA(mm)均明显减小,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L1-MP、L1-NB、L1-NB(mm)有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测量指标Cm-Sn-UL角、U1-Ls(mm)明显增大,UL-SL(mm)、LL-SL(mm)、Si-SL(mm)、Pog'-SL(mm)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Sn-Pog'有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切牙代偿回收较明显,矫治后软组织侧貌得到良好改善。
关键词:骨性Ⅱ类;软组织侧貌;X线头影测量;成人;拔牙矫治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通常指上颌发育过度或下颌发育不足或两者兼有,其临床表现常为上前牙唇倾,下颌骨及颏部的后缩伴随较突的侧貌。目前,针对该类患者可以选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及正畸掩饰性治疗两种手段,但在临床上很多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成人患者出于自身、社会方面的原因常常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希望可以单纯利用正畸治疗对侧貌有所改善。本研究回顾通过掩饰性治疗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对治疗前后患者颌骨、上下前牙以及软组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以此来评价拔牙掩饰性治疗的疗效。
一、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3月就诊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38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3.32±3.24)岁。纳入标准:①正畸治疗时年龄≥18岁,颈椎分期CS6,上下颌骨均无生长发育潜力;②患者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使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③骨性Ⅱ类,即ANB≥4.7°;④深覆盖,上切牙切缘到下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5mm;⑤排除因肿瘤、外伤、全身系统性疾病等造成的颌面部发育畸形患者,无颌面部外科手术史。
1.2研究方法
38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使用天津市口腔医院放射科OrthophosPlusDSCeph型Sirona数字定位头影测量专用X线机拍摄头颅侧位片,由同一放射科技师进行拍摄。头颅侧位片的21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的选定与测量均由同一正畸医师完成,测量项目共18项,各项目均测量3遍,每次测量间隔1周,测量结果取平均值。
1.3测量项目
采用校正水平垂直坐标系测量方法,以S点为原点向下做与SN平面为7°的水平面SR,过S点做SR平面的垂线SL作为垂直参考线。测量标志点及测量项目见图1。
反映颌骨的指标: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所成的角(SNA);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所成的角(S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所成的角(ANB);面角,面平面与FH平面相交之后下角(NP-FH);颌凸角,NA与PA延长线的交角(NA-PA)。
反映牙齿的指标:上切牙长轴与SN平面的交角(U1-SN);下切牙长轴与MP平面的交角(L1-MP);上中切牙长轴与NA的交角(U1-NA);上中切牙切缘至NA的垂直距离[U1-NA(mm)];下中切牙长轴与NB的交角(L1-NB);下中切牙切缘至NB的垂直距离[L1-NB(mm)]。
反映软组织的指标:鼻唇角,鼻小柱点和鼻下点与鼻下点和上唇突点连线的交角(Cm-Sn-UL);鼻下点和软组织颏前点连线与额点和鼻下点连线延长线的交角(G-Sn-Pog');上唇紧张度:上切牙唇面至上唇突点的距离(U1-Ls);上唇突点至垂直参考线的距离(UL-SL);下唇突点至垂直参考线的距离(LL-SL);颏唇沟点至垂直参考线的距离(Si-SL);软组织颏前点至垂直参考线的距离(Pog'-SL)。
1.4统计学分析
拔牙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项目差异比较采用“两配对样本的t检验”,并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双侧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研究显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颌骨测量指标SNA、SNB、NP-FH均有减小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反映牙齿的测量指标中U1-SN、U1-NA、U1-NA(mm)较拔牙前明显减小,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L1-MP、L1-NB、L1-NB(mm)均有减小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测量指标Cm-Sn-UL、U1-Ls明显增大,UL-SL、LL-SL、Si-SL、Pog'-SL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Sn-Pog'有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获得美观的侧貌是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协调的软组织侧貌往往可以使观察者获得认同感,应该将软组织协调性考虑进治疗计划中[1]。孙伟[2]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较其他类患者对自身牙齿与颌面骨外观的满意度最低。Ruf等[3]指出针对该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通常在恒牙早期进行干预往往可以达到对于颌骨不协调较好的治疗效果。
3.1上下颌骨的改变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成人患者在就诊时已经错过了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难以通过对下颌骨的矫形治疗纠正颌骨的发育不足以达到良好的咬合关系与侧貌。王臻等[4]研究结果表明,该类患者治疗前后SNA角、SNB角、ANB角无明显变化,本研究与其结论相同,同样验证了正畸治疗对于成人上下颌骨的发育影响较小,骨性Ⅱ类的错牙合畸形仍然存在。矫治后NP-FH角与NA-PA角未见明显变化,提示成人患者颏前点相对稳定,且本研究未观察到拔牙矫治对下颌骨旋转造成较大的影响。
3.2切牙位置的改变
本研究纳入的患者治疗前覆盖均≥5mm,上前牙较唇倾,正畸治疗后U1-SN角、U1-NA角、U1-NA(mm)均比拔牙前明显减小,上前牙直立以代偿下颌骨发育不足并解决前牙的深覆盖问题。反映下切牙的测量指标L1-MP角、L1-NB角及L1-NB(mm)治疗后无明显减小,下切牙较治疗前稍直立,推测其原因可能为下颌同样减数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拔牙间隙回收下切牙以改善较突侧貌所致。但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切牙为代偿下颌骨发育不足,并解决前牙覆盖问题,故治疗后下切牙唇倾角度仍大于正常范围。
3.3软组织的改变
成人患者蝶鞍中心点与鼻根点治疗前后稳定性较高,国内张红等[5]利用该参考平面测量软组织的变化,证明了该参考平面的可靠性,故本研究以校正水平垂直坐标系为基准,评价矫治前后软组织标志点的矢状向位移。Kocadereli[6]研究显示拔牙矫治更加有利于唇部软组织的内收。本研究中患者拔牙矫治后上前牙内收程度较明显,LL、Si点回收程度大于UL点,与Bravo[7]关于上切牙、上唇以及下唇的回收量的研究结论较一致。鼻唇角通常用来评价患者的侧貌,本研究中拔牙矫治后的鼻唇角较治疗前明显增大,反映上唇的紧张度U1-Ls指标,测量结果显示治疗后的U1-Ls线距均较治疗前增大,提示上唇紧张度减小,可能与上前牙的回收有关。本研究发现治疗后UL、LL、Si、Pog'点到SL线的距离较治疗前有所减小,提示上下唇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收。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通过拔牙治疗解决了上前牙的前突问题,切牙代偿回收较明显,矫治后切牙以及上下唇软组织的回收改善了较突的侧貌。
参考文献:
[1]朱鲲,王娟.青岛市青少年与北美青少年面部软组织形态比较[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4):59-62.
[2]孙伟,侯敏,王建国.骨性错牙合患者颌面部美观的自我评价[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3,19(2):86-89.
[3]RufS,PancherzH.Herbst/multibracketappliancetreatmentofClassIIdivisionlmalocclusionsinearlyandlateadulthood.aprospectivecephalometricstudyofconsecutivelytreatedsubjects[J].EurJOrthod,2006,28(4):352-360.
[4]王臻,罗尚叠,戴静桃,等.单颌和双颌拔牙矫治成人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疗效比较[J].广东牙病防治,2013,21(10):513-516.
[5]张红,王建国,张锡忠,等.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拔牙矫治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研究[J].天津医药,2014,42(5):473-476.
[6]KocadereliI.Changesinsofttissueprofileafterorthodontictreatmentwithandwithoutextractions[J].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2002,122(1):67-72.
[7]BravoLA,CanutJA,PascualA,etal.Comparisonofthechangesinfacialprofileafterorthodontictreatment,withandwithoutextractions[J].BrJOrthod,1997,24(1):25-34.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相关文章:
2.种植牙后如何护理
5.葡萄牙语名词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