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审美群体的审美要求研究
美学(英语:Aesthetics),又称感觉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使用的。
摘要: 审美群体的审美要求直接关系到声乐作品能否被接受,在声乐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审美群体的审美要求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来满足审美群体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 审美要求 审美群体
一、重视审美群体的审美要求的必要性
语言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事物之一,有语言活动就存在语调,主要包括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只有有语调的语言,人们才会觉得它生动。这种审美反应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包括对声乐艺术的审美。可见人们会因为语言习惯而对具有类似语言韵律的声乐产生审美要求。任何语言都有语气,在语言运用中语气是靠音节的强弱、时间的延伸和压缩等方式来表现的,可以反映不同情感和心态。它和声乐审美要求也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人们有用语气表达情感的语言习惯,而如果这个习惯在欣赏声乐作品时得不到满足,演唱者和欣赏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就会出现障碍。语言都有逻辑重音,逻辑重音位置的正确与否是人们判断语意和情绪的关键因素。在声乐活动中也是一样的,唱词中逻辑重音是否正确,是不是得到了充分的强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感受。从这方面来看,逻辑重音位置的正确与否,逻辑重音强调得是不是充分、合理,也是人们声乐审美需求的内容。语言结构是语言审美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相声表演中,常采用打乱正常语言结构的方式来达到逗笑观众的目的。在声乐作品中因为有歌词的存在,所以对语言结构的要求,自然也成了声乐的审美要求。咬字发音是语言审美的又一重要因素。人们多年来已经习惯了使用有声调的语言,没有声调的语言大家是很难接受的。这些审美习惯自然也要在有语言活动的其他领域得到满足,如有歌词的声乐活动。
情绪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自身的规律,这种规律的存在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声乐审美要求。它要求演唱者能准确地表现某种情绪和情绪的变化,演唱者表达越到位越能激起审美者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我们在听声乐大师帕瓦罗蒂演唱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的时候,尽管歌词是意大利语,但我们还是能从歌声中听出那真挚的热诚和如火的激情。这种情绪信息激起了审美者情感上强烈的共鸣。这是因为,除了大师无比娴熟的声乐技巧和美妙动听的声音外,还有一点就是他的演唱满足了欣赏者的情感体验需求。所以在声乐教学和声乐实践中对作品情感发展变化的恰当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人们的审美要求还有一部分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例如人们在劳动或运动等活动中,如果表现得纯熟和轻松,就会得到别人的赞许而表现出自我的满足,这种表现也同样体现在声乐审美反应中。大家都知道,一个演员唱错歌词或忘词会引起观众的不满,对其他的声乐实践活动中不能准确、熟练完整地演唱,欣赏者同样也不能接受。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如人们习惯于通过表情和形体动作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和情绪变化,这就使得人们对声乐实践活动中歌唱者舞台上肢体语言、神态是不是符合他们自己本身的习惯非常地敏感。如果歌唱者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不当,就会给审美者带来负面的感受。
二、如何满足审美群体的审美要求
在声乐作品中有很大部分作品的歌词的逻辑重音和旋律中节奏的强音并不重合,这样的作品就需要演唱者和教师加以重点关注。如果不能对逻辑重音给予足够的强调,就和人们的语言习惯不一致,必然会影响到艺术效果。
现在声乐工作者对作品的结构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注意在声乐演唱中遵循语言结构规律去处理作品。而在声乐作品和声乐活动中关于语言结构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音乐结构和歌词的语言结构错位,这一类型的问题多出现于外文歌曲译为中文歌曲的作品中。在遇到这样的作品时,教师应提醒学生要尊重语言结构。如何正确划分语言结构呢?吴天球先生编著的《让你的歌声更美妙》中对有感情的换气有专门的论述,详细地阐述了换气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他指出,在声乐活动中,歌词的结构主要靠换气来体现,但是不能随意换气,不然会影响听众的审美反应。
在声乐活动中不同的音调会引起声调改变,而声调的变化同样会使歌词字意发生变化。要做到歌词字意准确,演唱时就要对关键的逻辑重音作恰当的处理。在作品《高天上流云》第一句中,“云”字是阳平,但它处在下行旋律上,如果直接唱出来这个字,听起来它更像“运”而不是“云”。为了使歌唱中唱词字意准确,在它的曲调上加入上行大二度的后倚音,感觉就会好一些。
【审美群体的审美要求研究】相关文章:
铜镜的审美艺术研究11-17
网络文学审美研究论文11-15
学音乐的审美教育研究论文03-29
影视艺术审美特征研究论文04-23
平面设计中的创意与审美研究12-02
“敬”与审美-朱熹美学的基本特性研究03-06
审美 美学 设计03-01
旅游的审美功能03-21
审美是人生的节日03-18
论“自然主义”视野下的审美知觉研究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