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再设计模式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不断提升,人们开始追求更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梳理了砖雕从萌芽、繁荣到低迷的历史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艺术形式特点,分析了砖雕在现代建筑设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再设计的发展模式,指出传统砖雕艺术应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和当代设计环境。
关键词:砖雕,传统手工艺,历史文化,现代社会
一、传统砖雕艺术的历史传承
1.1先秦时期
早在周代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砖来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在当时,砖主要有条砖、方砖、空心砖三种主要类型。方砖使用的范围主要是铺设路面,条砖主要是用在房屋建造中,而空心砖的形体比前两者体积大,主要用于陵墓的墓室建设。在装饰纹样上,这一时期的砖雕多为装饰简单的模印花砖,数量较少,雕刻纹样的做工较为粗糙。
1.2秦汉时期
秦朝建立统一王朝后,便开始大兴修建陵墓、水利建设等,这些基础建筑都为砖的使用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秦砖的色泽呈青灰色,制作规整,并且十分坚固耐用,砖上的纹饰主要有绳纹、回纹、龙凤纹、云纹以及圆形、棱形、S形等纹样。砖雕作为装饰要素,也因秦砖的大量普及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从砖雕的艺术角度来看,盛行于汉代的画像砖标志着中国的砖雕艺术开始走向成熟。随着修建陵墓之风的盛行,画像石、画像砖而被广泛的用来装饰墓室,它的形制多样、图案精彩、题材内容有很强的现实性,纹样从先秦时期简单的几何纹饰演变成描述现实生活的生动场景图样,自此砖雕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个艺术高峰。
1.3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对佛学的重视,使得佛教建筑大力兴建,因而使得砖雕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以砖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塔作为佛教建筑,砖雕则被广泛应用在塔基、塔身和塔刹位置。雕刻的题材主要是动植物花纹、佛像以及佛教故事等。这一时期虽然砖雕艺术在应用范围上得到了广泛的扩展,但是表现内容和雕刻水平上却处于停滞阶段。
1.4唐代时期
唐代国力兴盛繁荣,文化艺术得到空前的高涨。各种类型的宫廷建筑的兴建,推动了砖的生产使用。这一时期在宫殿和寺庙建筑中十分流行用花砖来铺地,所谓花砖,就是在砖的表面雕刻上各种各样的花纹,营造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此外,在唐代墓室之中出现了繁盛和奢靡的彩绘浮雕。
1.5宋元时期
由于城市建筑的兴建,对砖的使用出现大量需求,所以此阶段对砖的使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这一时期的砖雕首次出现了全雕凿的'形式,主要以半圆雕和浮雕两种类型为主。此外还创新性的发明了在素砖上色的做法。可以说宋元时期的砖雕具有纤细、生动、精致的风格特征,自此砖雕具有等级的象征意义。
1.6明清时期
明代的砖雕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明代初期的砖雕仍局限于王府、庙宇等建筑中,是等级身份的象征;到明中期之后,砖雕开始在公共建筑和普通的私人宅邸中大量使用。作为当时建筑中最主要的装饰,它的纹样主要有祥禽瑞兽、花草山水、器物、字符、锦文等等。砖雕艺术自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到了清代,砖雕的发展达到了巅峰,这一阶段出现了专门制作砖雕的作坊,从而使其成为了一个专门的行业。由于受到西方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影响,清代砖雕在装饰上显得更加繁琐、华丽、细腻。
1.7民国时期
这一时期在延续清朝装饰风格的基础之上,又出现了一种中西混搭的艺术形式,即将砖雕镶嵌在西方的各种柱式上,将西洋建筑风格和中国本土的砖雕工艺结合起来,开辟了中西结合的新装饰手法。然而,随着传统的居住结构和模式的革新,以及大量现代主义风格的新型建筑的普及,使得砖雕艺术受到极大影响,自此砖雕艺术开始走向低迷的状态。
二、砖雕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困境
在现代社会语境下,工业化大生产对传统手工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快餐式的廉价机械操作模式的运行、现代主义标准化的批量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的进步、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变革等等,使得传统手工艺———砖雕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土壤。科技的进步致使砖雕的使用范围不再像从前那样具备鲜活的生命力。然而砖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项文化遗产,作为存在于建筑中的、已传承了几千年的装饰样式,如何唤醒这种文化基因,使其能在当代环境下创造出新的生命力,并再次找到存在的空间,我们迫切需要做的是探索一种新的保护方式,使这门艺术形式继续传承下去。
三、砖雕在当代环境中的再设计探索
在当代的现实需求和审美视野下,砖雕艺术主要有两种发展保护模式:一种是继续沿用传统的工艺技法、造物理念和形式主题,以“传统”继承“传统”,这主要用于“修旧如旧”的传统遗产建筑的修复或纪念性建筑的建设,即重复性的复制传统形式;另一种则是在活态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即对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工艺等进行“再设计”,挖掘和拓展当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砖雕艺术的适用范围,这也是传统工艺在当代背景下的改良和再生应用的新出路。所谓“再设计”就是要通过对传统的工艺流程和造物理念进行重塑和解读,结合现代审美观念、行为习惯和市场需求,转变传统固有的装饰模式,拓展适用范围,并付之于具体的设计实践领域。
1)在当代新建的砖建筑中,建筑师们为了寻求文化认同或寻本溯源,会运用一些同当地的环境、历史文化相关联的图案与符号来深化文化底蕴、强化本土特性,那么将砖雕通过不同组合方式,将其随着砌筑方式和表皮肌理的变化而穿插于装饰其中,则可以形成特定的文化符号,提升建筑的地域感和文化感。装饰的手法或是形成立面统一的序列:重复、渐变、在变化中求得统一秩序感;或是间或的点缀其中,形成丰富的动感效果。
2)青砖与现代材料重组的建筑形式,为砖雕的拓展应用提供了机会。现代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铁、玻璃等)快速批量的复制生产,使得建筑缺乏生命力和亲和力,建筑同一化问题较为严重,现代人对其缺少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然而,在不同材质相交的关键位置或局部的重要位置上使用砖雕,通过材质的变化和装饰的丰富性来达到突出建筑特色和深化细节的效用。砖雕与现代多种建材的携手重组,使它作为装饰材料而获得新的生命。这种组合方式既能表达历史的存在感和厚重感,又富有新时代的特质;既保证了建筑整体的简洁统一,又不乏装饰细节。历史文化遗迹与现代建筑语汇在建筑中并存,创造出了具有独特装饰性与文化性共存的建筑。
3)砖雕装饰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可以以多种表现形式构成独立的艺术小品。在室外环境设计中,可以应用于文化墙、纪念墙、城市雕塑、景观服务设施等;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可以应用于酒店入口大堂、大型公共空间的柱体、包间内部以及各种中式风格的公共空间和私人住宅等。例如原本存在于传统民居中屋顶上的如鸱吻、走兽等砖雕形象,在现代建筑中已然没有用武之地,但却可以当作独立的景观小品进行展示,起到装饰作用。
4)砖雕作为独立袖珍艺术品而存在。砖雕千百年来都是作为建筑装饰而存在的,由于砖雕使用范围的特殊性,不能使人随意携带和摆放,然而将其微缩成袖珍的工艺品不乏为形式的创新,手工艺品不仅延续了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而且还具有情感传递和交流的功能。手工艺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艺人的创新思维以及对生活和文化传承的理解,其技艺以及产品中也凝集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作品本身蕴含着浓郁的地域环境因素和手工艺人内在的品格性情,同时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更加灵活、丰富。砖雕作为一项独特的传统手工工艺,它在建筑环境设计中除了具有装饰功能外,可以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差异性的作品,保持了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有别于大工业产品的“国际风格”,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性。因此,我们应在当代设计环境下寻求新的表现形式来推动其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蓝先琳.民间砖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张道一,唐家路.中国古代建筑砖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3]王其钧.中国传统建筑雕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郭慧玲.传统砖雕的装饰艺术及其传承发展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9.
[5]陈君.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与当代“再设计”[J].文艺研究,2012(5):62-63.
【砖雕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再设计模式分析】相关文章:
水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12-14
景观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12-18
装饰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12-15
植物配置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12-14
景观材料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12-09
符号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12-15
新型装饰材料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12-15
水生植物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11-07
茶文化在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