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优化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集现代艺术设计和环境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尽管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在高校转型的大趋势下,一味承袭母体艺术设计学院专科、本科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积极探索与改革,以适应高校转型对人才培养要求的转变,同时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增强该类型学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优化设置
一、研究背景
2014年6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校企合作、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为部分高校走特色化、内涵式转型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符合行业需求,满足职业岗位的技能型设计人才,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带来了挑战与机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成为近年来市场需求较大、就业形势较好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同时,该专业属于实践性强的技能型专业,符合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的要求。但是,目前部分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基本与其母体学校一致,缺乏社会职业的针对性,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调整、优化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以适应市场需要,已成为高校转型背景下各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当务之急。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成型,多按照各自上级单位多年教学经验的指导。学生在校学习更侧重理论研究与探索性设计,与实际工作项目的结合不够紧密,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该专业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在高等学校转型背景下都亟待改进和提升。部分学生对大学教育的认知不够准确,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知不够深入,学习不够积极。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高校转型工作中一直积极面对,勇于探索,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对照现有教学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比以往教学中学生的表现与成果,发现学生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实践经验。独立学院的学生4年的课程学习多为理论学习,学习面广泛,内容多样,但大都是针对不同空间类型的设计理论知识,只在教室中闭门造车,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现场测量勘测、客户交流等,更难以培养这些基本能力。
第二,专业基础素质较弱,合作能力不足。独立学院的学生入校成绩往往不高,整体专业基础素质较弱,再加上学生个人生活经历经验不足,这些弱点直接导致其方案设计能力不足,设计布局、功能分区不合理。部分学生连基本的`设计辅助软件AutoCAD的熟练操作都难以实现,图纸的规范性、完整性有待提高,平时的作业质量不高。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设计师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大都是团队合作进行工作,各成员分工明确,合作融洽。但是学生往往自我意识较强而合作能力不足,再加上各自的专业基础素质有待提高,团队工作无从谈起。
第三,设计作品没有整体感,实用性差。学生生活阅历有限,自身的审美能力不够,导致他们对设计没有整体、统一的认识,对理论学习中的中外建筑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相关课程不够重视,直接导致他们对设计整体风格的认知能力不足,难以整合、统一。
第四,装饰材料与施工的知识匮乏。学院教学本就是传统型课题教学,学生对装饰材料、施工知识的学习也是纯理论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难以开展教学。学校难以提供相应的项目工程环境让学生观察、感受,教师虽然会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实践,也多是在材料市场进行考察。教师一个人无法带领大批学生进入工地或材料市场进行全面讲解,安全问题、实际教学效果都难以保障。根据相关企业实际项目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从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目前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看,本科、专科教学中基础绘画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大,时间多为半年到一年;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类型过多,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设计工作内容有较大的差异。这些时间中还要去掉毕业设计实习的半年,学生实际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本科为一年半,专科为一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生要完成的实际专业空间设计类型的学习任务较多,只能完成基本的理论学习和简单的项目模拟练习,实践环节的时间不够。学院为了方便管理,往往不主张学生走出教室,直接导致实践环节整体的实用价值不高,项目模拟只是纸上谈兵。
第二,教学实践实验室不足。学校本身由于场地、资金的限制,难以让学生在学校中进行现场测量,现场感受工作的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在学校学到实用的操作技术。
第三,缺乏公司规范化的图纸教学模板。以往的专业制图课堂教学中,学生知道图纸怎么画、用什么工具画,但是这些和公司的实际制图要求又存在明显的区别。再加上学生本身能力不足,训练时间不够,操作的熟练度低,规范性较低。第四,课程考核要求不严,与公司的实际要求脱节。课程考核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途径,目前的课程考核注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对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要求较低,而补考相对比较简单,难以发挥有效的教学评价作用。
三、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探索性课程优化设置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和环境艺术专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探索性课程优化有如下途径:
第一,明确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优化设置优化方向,调整优化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了解企业市场需求和相关企业的实际项目操作方式。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将教学定位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据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特点进行本科、专科区别化教学:专科定位于培养基本操作型人才,培养胜任设计公司基本项目实际操作绘图整理汇总工作及项目接待衔接工作、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人才,注重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本科定位于培养项目设计型人才,培养满足设计公司客户交流、方案设计、预算、后期深化的设计工作需求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整合能力。
第二,调整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要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学校可减少绘画类基础课程的课时,增加专业课程的课时,并增加相关专业课程的学时数。空间设计类型课程分阶段进行教学,设置理论教学、项目模拟、实际场景体验感受三部分。根据系部各专业教师的特点、优势,让其承担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工作,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空间设计类型的实际操作方式,感受不同的教师对同类空间设计的不同诠释,以提升教学的实用价值。
第三,丰富教学形式。在课程教学中,除了理论教学环节,还可以进行项目模拟教学。进入项目模拟环节后,专业可进行分组教学,每班配备两位教师同时授课。教师将学生分组、构建团队,进行方案设计,学生在设计完成后向两位教师汇报方案,获得指导意见。调整方案后,学生根据设计公司的制图规范完成设计图纸的绘制工作、确认材料预算,并由两位教师审核、修改,完成该课程的考核工作。学校可允许教师承接设计项目,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将合适的项目直接引入课程的项目模拟实践环节。在课堂上,教师模拟公司的实际项目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工作,使其熟悉将来的工作模式,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加课堂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第四,模板化教学。教师可按照设计企业的操作要求设计教学模板。如,将AutoCAD操作等设计师基本能力课程教学实际化,考核标准依照公司要求,教师按公司制图规范进行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更快地熟悉实际的工作流程,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减少公司培训员工的成本。第五,提高教学考核要求,调整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要严格按照公司的实际操作工作流程与规范,进行全面考核。根据学生在项目模拟环节中的整体表现进行评分,对学生的设计基本操作能力、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第六,尝试放开实践环节,建设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基地。在课程实践环节中采用多种方式,同一班的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选择校企合作的项目,学习材料施工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参与教师提供的项目学习相关知识;学生还可以自行寻找合适的项目,学校可以大胆地把学生“放出去”,弥补学校实践环节场地、经费的缺憾。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优化设置的一些探索,尚未进行全面的实践验证,只能根据现实情况构建整体的教学框架,便于后期逐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以期更好地研究,使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优化设置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引.论“突显地域特色、服务区域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现代装饰:理论,2015(10).
[2]吴宗敏,漆雪薇.广州市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优化研究】相关文章: